范文 > 工作计划 > 教育系统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 导航 > 教育系统城镇化工作计划

教育系统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教育系统城镇化工作计划。

在领导发布工作任务后,准备好一份工作计划是我们在前期必须要做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方向。工作计划怎么写才可以显得规范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教育系统城镇化工作计划,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教育系统城镇化工作计划

县城镇化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我委制定了20xx年教育系统城镇化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一)20xx年用于中心镇建设的教育事业资金高于。

(二)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改扩建1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教学功能用房;实施城县义务教育增量扩容工程,置换收购2所中专学校用于举办基础教育,开工建设8所中小学;实施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工程,新增6片中小学塑胶运动场;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配齐生活管理教师。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增加投入,确保九山街道、曲溪镇、新光镇和大有镇等7个中心镇所在学校的教职工工资得到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各学校教育教学得以正常运转;大力改善中心镇所在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功能。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着力改造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努力增加城镇学校办学容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切实缓解城县学校“大班额”和“择校”现象。保障转户进城市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学校城乡一体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率先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配齐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老师。按照小学寄宿制学校住校学生50:1、初中100:1的比例,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生活及服务人员,负责照顾寄宿在校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的住宿,切实解除广大学生家长特别是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

FWR816.cOM精选推荐

林业局城镇化工作计划


林业局城镇化工作计划

城镇化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省委发〔〕23号)、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见》(江府发〔〕90号)和区政府《关于加快市级中心镇建设的意见》(涪府发〔〕96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求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幸福重庆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环境是文化,更是生产力。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就我县周边的8个市级中心镇在连结城乡、辐射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意义非凡。

XX年是“森林龙庆”建设和“绿化母亲河行动”攻坚年,是“国际森林年”,也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0年,根据《通江县中心镇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同城镇化办〔〕10号)-XX年工作目标,我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心镇“森林工程”,镇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结合黄河绿化工程实施进度,本着“逐步实施、各个击破、节点创优”的原则,率先在大溪实施森林工程。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XX年度我县森林工程建设总任务为20.33万亩。我局牵头完成18.96万亩,其中:农村森林工程10.96万亩,苗圃基地5000亩,黄河绿化确保完成8万亩、工作安排按10万亩落实。绿化主要安排在南同、胜力、大溪等3个镇实行整镇推进,建设任务分别为3.14万亩、1.35万亩、3.86万亩,同时要在景龙、龙胜、江南、清水、人和、洪渡等8个镇街建设百米生态景观林带7363.6亩,企业在黄河两岸自主造林1万亩。按照全县贯彻落实市委23号文件半年攻坚行动的部署,今年上半年我县森林工程要完成60%的建设任务,共计造林12万亩以上,其中完成黄河绿化3万亩以上、面上森林工程9万亩。黄河绿化半年攻坚必须全面完成景龙、龙胜、江南3个镇的区级示范片、山脊生态林和黄河沿岸所有百米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任务。

县教育系统双拥工作计划范文


县教育系统双拥工作计划范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教育系统双拥工作计划范文,请大家参阅!

**年全县教育系统双拥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根据省、市、县双拥办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弘扬双拥光荣传统,积极营造关心支持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现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双拥工作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双拥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督促局机关有关股室完成当年双拥工作任务。全县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职能处室的工作责任,确保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紧紧把握形势,把双拥工作与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活动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二、广泛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一)制订年度双拥工作计划。各学校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统一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双拥工作计划,拓宽双拥工作领域,设计载体,创新工作,抓好落实。

(二)加强国防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局机关和各学校广泛组织干部职工、师生认真学习国防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兵役法》、《国防法》、《拥军优属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通过形势报告、讲座辅导等形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双拥光荣传统教育,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拥军意识,形成良好的双拥氛围。

(三)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各学校开设国防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做到课时、师资、教学内容三落实;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及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国防知识、双拥共建成果、双拥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继续开展双拥宣传月(7月15日-8月15日)和重大节庆及纪念日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切实开展好军训活动。**中学高中部、县职教中心及有条件的初中学校主动与县人武部或驻石部队联系,共同做好新生军训工作。通过军训,加强军地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拥军意识。

三、以军校共建为平台,扎实开展好拥军优属工作

双拥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把服务国防建设和拥军优属活动作为双拥工作的立足点。

(一)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结合清明节,开展多种形式的缅怀革命烈士活动;结合“八一”建军节,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寒暑假开展系列拥军优属活动,组织师生走进烈军属家庭,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组织师生与部队官兵开展联谊活动,进一步加深军民鱼水情。加强与共建部队的联系,到部队了解情况,帮助部队排忧解难。

(二)广泛开展智力拥军活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部队官兵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教育拥军、体育进军营等智力拥军活动,提高驻地部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丰富军营生活,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作贡献。

(三)积极落实双拥政策。县教体局各股室和各中小学要积极为驻地部队子女和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优先入学,接受优质教育条件,并建立专项档案,实行跟踪管理。

教育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教育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计划范文,请大家参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实施意见》,提升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创设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大力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完成《**县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xx~2020年)》相关任务,现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坚持突出重点、德法并举、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载体和形式不断丰富创新,广大干部、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明显提升,教育系统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依法行政

1.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在重大决策中,认真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要求,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严格按照行政权力清单和办事指南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健全涉教纠纷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各类教育纠纷。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在规定时间内更新动态要闻和相关文件通知公告等。健全依法治教工作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强化全系统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

(二)推进依法治校

2.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学校治理法治化和规范化,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实施意见》。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健全章程核准制度和执行机制,以章程为统领,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各学校要将完善后的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加以汇编,做好分类和目录编制,便于师生了解、查阅。

3.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作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大力推进校务公开,保障师生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

4.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先进学校创建活动,今年要新创建10所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和10所南通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凡是没有创建的中小学校都要组织申报创建。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均达到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并形成一批示范学校。学校要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5.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机制。保障教师享有各项合法权益和待遇。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完善师生权利救济制度,学校要设立教师申诉或调解委员会,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公平公正处理纠纷和矛盾。

(三)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6.加强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法治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对全体干部、教职工进行全员法治培训,增强法治观念,树立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县局编印发放的《**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法律素养培训手册》(两册)。

实施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提高法治教育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教学能力。到2020年,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教师接受100学时以上的系统法律知识培训,能够承担法治教育教学任务。各学校要将法治教育和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整体安排,明确法治学习培训内容及方式,做到每年不少于10课时的法治教育培训,不少于1次的学法用法考试。

局机关要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举办专题讲座、编印学习资料,加强普法学习与宣传。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家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教育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机关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40学时。

7.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坚持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要开好道德与法治课,高中教育阶段要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独立组成部分或增加法治教育选修课课时。

正常开展少年法学苑工作,各学校要按照《关于加强全县少年法学苑建设的实施意见》(**综委办〔号)要求开展活动。要开展一次教师法治教育课件制作、教案评比、赛课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法治教育课的实际效果。

8.大力开展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一是每学期邀请兼职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至少2次法治专题教育活动;二是在入学、入队、成人礼仪式中规范设置专门法治教育环节,积极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抓住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消防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环境日、禁毒日、艾滋病日等主题教育日契机,利用全国开展活动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四是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一次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宪法至上理念;五是开展一次“学法小童星”或“知法守法青少年”评选、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六是组织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教育学生,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把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法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分工。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重点抓。

(二)完善机制。各单位要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落实本年度活动总体安排,并明确相关责任人。

(三)落实考核。各单位要制订考核办法,落实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各项活动要做好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做到工作有实绩,检查有资料,相关活动及时在**教育网等媒体报道。

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强教育系统消防工作,推动学校消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社会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为构建和谐休宁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根据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健全和完善消防工作领导责任制。

全县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校长、园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学校要明确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建立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细化各项具体工作,实现消防工作长效化。

2.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3.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设施建设,做好新建校舍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以及相关备案工作,提升防火抗灾能力。

4.切实做好学校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5.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加强学校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快速反应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

二、工作领导机构

为强化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特成立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成员:***

三、工作任务

1.布置教育系统消防工作,制定职能部门消防责任,层层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完善火灾应急救援机制,畅通信息通道,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学校年度

度内至少召开2次消防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

3.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学期开学时上一堂消防安全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每半年出一期消防安全黑板报;每学年组织一次消防应急演练。

4.将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逃生技能等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火灾的危害,了解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提高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5.协调相关部门,拓展消防安全宣传渠道,以开展春季“防火宣传周”、“11.9”消防宣传日等为契机,搞好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6.组织各校分管领导参加消防安全培训。

7.暑假、寒假前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特别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有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8.结合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学校消防设施建设。

四、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做好安全检查、督促工作,强化责任意识。

2.明确单位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职责,建立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治机制,确保消防工作有质、有效。

3.3—4月份要进行一次系统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工

作,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

4.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学校要广泛利用课堂、校园广播、板报、橱窗、手抄报、宣传标语、班会、队会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火、灭火、安全疏散、自救逃生知识的宣传,切实提供师生防火意识、防范能力。

5.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消防知识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手抄报展览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县局将在6月份组织消防知识手抄报比赛。

6.加强与公安消防部门的配合,邀请消防大队专业人员进校组织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指导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7.畅通信息渠道,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有关部门,合力救灾、减灾,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社区发展新型城镇化工作计划


社区发展新型城镇化工作计划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早在浙江工作时,就从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想,如今这个战略思想在全国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在传统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下,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正是着眼于我国发展全局,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和引擎功能,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农村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城乡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差别仍然较大。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突破城乡体制壁垒,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产业经济向农村辐射、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文化向农村传播,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经历了长期快速发展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社会转型刻不容缓。城市是人才、科技、金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地,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地,是带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不断优化高端要素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扩大社会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城市拥有较为完备的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集聚着大量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优质资源,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城市功能,同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表明我们党对城市化的思想认识和发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在发展理念上从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本,在发展路径上从城乡分割转向城乡统筹,在发展格局上从偏重大城市转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发展方式上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在发展动力上从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发展步骤上从追求速度转向积极稳妥。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习近平同志早在20xx年浙江省城市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人口城市化。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揭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创新精神财富,让城乡居民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文明生活。

坚持城乡统筹,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立足统筹城乡发展,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趋势,找准现代化城市建设新方向,适应城乡居民对生产生活生态改善新需求,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理念,突出城市群主体形态,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节约集约,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把城市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使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措施落实到各个环节,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要求,推动城市集约发展,提高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将面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仍在于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释放城市化潜力,提高城市化活力,增强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促进城乡之间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共建、信息网络共联和社会民生共享。

坚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有历史耐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这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科学方法和具体步骤。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有满腔的进取热情,更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急于求成。要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城市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城市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然而,纵观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在规划、建设、管理、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力求扬长补短,着力提高质量和水平。

强化尊重规律,突出以人为本,建设共建共享的“公众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化是包括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空间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口市民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人口、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做到城市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城市扩大与经济相适应、人口集中与承载能力相匹配,努力建设一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公众城市”。

强化空间布局,突出功能定位,建设集约增长的“紧凑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仅是城市内部要素的构成和组合,还包括城市之间空间结构和形态。一个城市不仅要合理选择规模大小和产业发展,还要科学确定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努力建设“紧凑城市”。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出发,突出城市群主体形态,发挥大都市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中小城市特色优势,促进城市间产业协作和社会协同发展。

强化转变方式,突出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引领的“创新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情况下,城市发展必须从要素投入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集聚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培育企业、院校、机构等创新主体,完善激励、评价、竞争等创新机制,创造公正、公平、开放的创新环境,不断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建设新能力,增强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

强化生态建设,突出人居环境,建设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是乡村居民的追求,也是城市居民的期盼。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把握好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规划城市的生态绿地、地下廊道、透水铺装、植被草沟、洪水调蓄等系统工程,大力推进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强化系统思维,突出安全工作,建设稳定祥和的“平安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系统思维,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城市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哪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造成隐患。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切实堵住影响城市发展的安全隐患。城市规划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城市建设要注重市政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管理要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着重提高城市治安和管理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强化治理创新,突出依法管理,建设文明有序的“智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城市是一个要素集聚性与活动分散性共存的复合体,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处的综合体。要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手段,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城市管理从平面直线管理转为立体多维管理,加强精细管理,做好精准服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教育系统城镇化工作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教育系统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