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关于社保调整方案 > 导航 >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社保调整方案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一个人应该放弃那些令人烦恼的想法,为了顺利实现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事务制定方案,我们在建立方案我们在建立方案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方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为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树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终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基地。 二、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我市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以天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研究开发ppS产品;以石晶光电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材料产业;以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化;以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和发展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做大做强中原特钢的限动芯棒、铸管模、煤炭高压有限公司、远东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智能化电器以及精密成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鑫源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兄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电子陶瓷用高级氧化铝粉体材料和超级细微粉。 2、壮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在发展壮大我市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品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真正将济源的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是: 以豫光集团为龙头,发展铅锌合金、电池和矿灯及其它产品深加工,形成铅产业链(冶炼-合金-电池、矿灯、电动车等),锌产业链(冶炼-合金、电镀等)和酸产业链(冶炼-制酸-化肥及其它合成产品)。 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工业,以豫港焦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捣固焦、炭黑、甲醇、粗苯等煤化工产品; 以恒通化工和豫源化电为依托,积极发展合成树脂和新型聚脂材料及树脂粉深加工(塑钢门窗、塑料管材、塑料合成革、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和日用塑料制品等)。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将铅锌、钢铁、化工和电力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改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过程的转变。将煤气转化为化工产品,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将硫酸转化为化肥,将粉煤灰转化为建材,使传统产业结构向低消耗、轻污染、高素质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市经济社会与的和谐发展。 以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等资源消耗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 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 在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创建一批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市工业现状,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确定如下(附后)。 三、实施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一是政府加大对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结构调整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额度,以此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发起组织各类投融资机构,努力扩大利用民间资金投向结构调整。 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地、国外资金参与我市的结构调整。 2、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既要抓住机遇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明显改变我市结构现状、提高我市产品、产业层次的项目,也要淘汰压缩一批没有市场、产品加工层次低、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落后生产力。下决心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和不符合的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把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再度发生。 3、认真开展好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 2006年为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年。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市场调研与分析,一切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如何依托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结构调整,要转变作风,加强协调与服务,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有关配套政策,使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4、搞好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工程,以促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 为了便于投资者在我市进行结构调整

项目建设,市政府拟在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结构布局的同时,规划一块规模适度的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由政府投资对示范区进行水通、电通、路通,同时要加大示范区的保护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人在我市投资,不断加快我市结构调整步伐。 5、工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 对符合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或技改项目除享受我市原有的政策外,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产品出口企业,按规定减免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产品出口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可按现行税率五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3)、投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的40%奖励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额的45%奖励企业。 (4)、对在我市投资的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奖励,视项目的投资额度、技术含量、贡献大小分别给与10-100万元的奖励,最高奖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其它 1、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负担; 3、本意见由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 1、纳米二氧化硅系列产品; 2、生物杀虫剂; 3、高品质石英晶体材料; 4、高技术陶瓷技术开发; 5、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 6、优质塑钢门窗及年产万吨以上塑料管材生产线; 7、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多层薄膜生产; 8、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防渗土工膜、降解塑料、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的开发及制造; 9、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及新型建筑密封材料、新型环保型磨擦与密封材料; 10、冬凌草系列产品开发; 11、煤焦油深加工; 12、异形钢系列产品开发; 13、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技术开发; 14、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生产; 15、水利发电; 16、60万千瓦以上发电站建设; 17、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用于干法水泥生产。 18、三废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19、工业零排放示范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 20、其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新技术。

F132.com精选阅读

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林木种苗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依法治种、科技兴种进程,建立完备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根据省、市《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意见》的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县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苗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有场圃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林木种苗生产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但目前困扰我县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还较多,突出表现在:林木种苗质量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种苗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种苗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度不大等。总体上讲,我县林木种苗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国共产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实施《种子法》为核心,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为目标,以确保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坚持强化职能,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种苗生产、经营、监督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林业种苗质量管理,提高林木种苗质量,实现我县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促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和林业六大工程顺利实施。 三、基本方针 1、依法治种。努力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种苗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科技兴种。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种苗科学含量,把种苗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从业者素质上来,保证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强化服务。强化种苗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过程服务。 4、发展产业。把林木种苗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走产业化经营和路子,促进种苗生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 四、任务目标 力争到2010年,使我县基地供苗率达到85%,良种使用率达到80%,种苗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5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初步保护,种苗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基地供苗率达到95%,良种使用率达到100%,种苗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8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种苗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创造良好的种苗生产经营氛围。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木种苗发展对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及至整个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种苗建设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来抓,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坚持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好林木种苗工作。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推广、种子基地维护、种子贮备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种苗贮备补助和林木良种补贴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纳入全县林业建设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种苗技术,努力提高林农、果农的管理能力。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根据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及绿化需要,制定良种引进、示范、繁育、推广规划,开展抗逆性强的生态林良种、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优质经济林良种的选育工作。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 (三)强化行政职能,切实加强对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林木种苗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种苗管理队伍的服务能力的执法能力,充分发挥种苗管理队伍在种苗行政许可证发放、种质资源保护、种苗执法、良种推广,信息引导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将种苗管理职能转变

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同时以种苗生产基地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建设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木种苗体制。 (四)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体制改革,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林木种苗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跨地区的苗圃联合体,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质量效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种苗产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地投资者、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等,都可依法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同时,改进对非公有制种苗企业服务和监管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种苗生产者、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促进我县种苗生产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一)全力支持优强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发挥指导引导作用,依据产业基础及发展方向,引导企业优势重组,支持企业组建集团、扩大产能、延长产业链,引导、支持企业转型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

(二)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小微企业成长壮大,促进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加、实力增强。县政府对当年“进规”企业一次性奖励0.5万元,对推动企业“进规”的所属乡镇或县直部门一次性奖励0.5万元。对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年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次性给予20元/平方米的租费补贴。

二、加强企业生产要素配置

(三)保障土地供给。支持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加工型企业入驻本地区,凡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含)的项目,优先安排和预留土地,给予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保障水、电、气供给。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协调、优化用电报装、增容工作流程,强化服务,保障企业用电需求。住建部门、经济开发区负责重点工业项目的主供水、主排水、主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负责协调好天然气公司对企业用气报装工作,保证企业用气需求。在水、电、气供应能力受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工业企业。

三、创造良好融资环境。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政府设立5000万元的重点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周转不灵问题。发改、经信、财政、科技、环保等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项目,争取企业专项发展资金。

(六)充分发挥金融、担保机构作用。出台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及手续,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县内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积极为重点扶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七)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建立完善银企互动机制,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的沟通了解,指导企业逐步规范自身财务管理,引导企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以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赢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八)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县政府设立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00万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转型升级。对当年投资超过500万元的技改项目且新购设备属国际国内或行业先进水平的,经经信、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评审后,按照项目关键设备实际投资情况给予奖励。

(九)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科技部门对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每件给予一次性奖励0.5万元。

(十)引导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一批精、优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5万元;对新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每证奖励2万元,对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每证奖励0.5万元。

五、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创业培训,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县政府设立企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与省内外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合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办多形式的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对民营企业家和企业高管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管理综合素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人才招聘,为用工单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支持企业引进“两院”院士、重点技术领域和行业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对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创新实践基地),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对取得emba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证或在岗取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在本县工作满2年以上的,县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人1万元学费补助。对企业引进的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并在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及以上职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工作满两年以上的,按照每人1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

六、努力推进骨干企业上市

(十二)出台相应指导措施及奖励办法,推动有前景的企业上市。对注册地在本县并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市场成功上市,其募集资金70%以上在本县投资项目且税收在本县的,每个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且募集资金70%以上在本县投资的,每个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七、抓好运行监测

(十三)经信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工业运行状况,收集并协调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倾向性问题;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协调中小企业解决好原材料、能源、运输、用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八、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十四)出台政策,创新模式,鼓励引导龙头核心企业在园区安家,相关资源在园区集中,同类企业、关联企业、配套企业在园区聚集,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创新投资方式,引进市场机制,推行产业招商,加快园区水、电、路、气、土地整理、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园区职能部门作用,实现园区服务的便捷、高效,园区经营环境的安全有序。

九、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十五)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职能部门服务水平。凡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执行收费清单制度,有最低限额的一律按低限收取。严禁任何部门对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处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及县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开展明察暗访,定期督查,对存在“三乱”问题的部门予以通报,问题严重的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加强企业日常监管,实行“容错模式”(环保安全除外)。强化重点企业公安政法干警挂牌联系制度和园区公安警务室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十、加大组织保障力度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协调;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县直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各自职能、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合力。

(十七)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对有项目建设协调服务需要的中小企业,要安排专人进行项目协调,帮助解决项目审批、征地、建设、办证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直各部门要按各自职能为中小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开展管理、财务、统计等相关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十八)加大政策保障和落实力度。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要逐项落实到企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延和截留。加大招商引资政策兑现和落实力度,凡是正式招商引资合同中约定的事项,确保按合同要求兑现。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对各部门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关于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一年。小编为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以做大做强城北医药化工集群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主线,着力抓好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05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90万元,销售收入完成31310万元,分别增长60%、20%。经过3年努力,到2007年底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6亿元。
三、主要措施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工业项目建设年”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抓工业就要抓项目”的意识,始终把抓项目、上项目贯穿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
1、加大投入上项目。积极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营造社会关心,领导重视、多方支持的项目建设氛围。
充分依据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策划项目,包装项目、经营项目,扩大项目来源。
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经营的积极性,多渠道吸引资金投资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合资、联合、并购、上市等多种方式靠社会资金上项目;加强银企合作,靠金融部门支持资金上项目;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获得上级扶持资金上项目。
2005年要完成工业项目投入4.5亿元。新上1000万元项目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项目分别完成4个。
2、强化措施抓项目。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的“八抓”要求,抓好项目开工、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在项目建设中出新思路、新措施、新机制、新招数,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对项目建设实行台帐式管理,签约项目要排出开工日期、开工项目排出达产日期,实行周监测、月总结、季考评、半年小结、全年综合评定制。严格落实领导分包项目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定向定点定责服务机制。成立项目建设督导组,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零阻力推进,无障碍施工。对化纤厂、空心面厂、恒远包装二期工程、众康医药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要重点跟踪、督促推进,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外向度。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外来投资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依托外来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依托外来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依托外来发展理念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工业经济外向度。
1、多策并举,广开招商渠道。采取多种策略,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定向招商、产业招商、品牌招商、委托招商,资源招商。组织专业招商人员,到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特别是把郑州作为主攻对象,开展蹲点招商;突出品牌优势,发挥“城北医药化工集群”的品牌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对外知名度,充分发挥“羚锐”、灵佑”“科氏”的品牌效应,引导产业聚集;积极研究政策,整合、盘活土地及闲置资产存量,做好筑巢引凤、空壳嫁接招商;加大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及经济发达地区商会、中介组织的联系,建立委托关系,实施委托招商。
2、全民动员,扩展招商网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使人人都成为招商主体,编织庞大的招商网络。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对招商功臣给予奖励,激励全社会的招商热情;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聘请国内经济界知名人士,作为发展顾问;加强与新郑籍在外地工作人员联系,开展乡情招商、亲情招商。
(三)统筹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坚持,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板块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医药化工集群区。
1、确定重点,打造板块经济。以羚锐制药、卓峰制药、灵佑制药等医药企业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工程新药等,积极引导医药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以科氏沥青为龙头,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业,培育化工产业集群。
2、统筹规划,突出园区特色。按照“拉大框架、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满足未来十年

发展需要做好园区规划,使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相互融合、相互依托,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功能。利用重点镇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展镇区交通路网,推广管道燃气,提高供电、排水等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重点做好北城大道延伸工程,中兴大道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3、加强管理,激发“洼地”效应。实施产业扶持政策,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免各种收费等方面对医药、化工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强化行业招商,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加大产业的整合力度,加强企业间的互惠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发展;加强与省内国家级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借力借势发展;大力争取上三级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政策倾斜、项目投入、资金支持;遵循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严把项目关,进入项目要做环境评价报告,坚决控制资源型、污染型、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进入,小编区内企业要采用清洁生产,羚锐制药、灵佑制药、科氏沥青等龙头企业要开展循环经济发展试点。
四、发展保障
(一)环境保障
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诚信、效能、服务”为重点,继续做好亲商、扶商、富商、便商工作,增强发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强化效能意识,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全面落实省、郑州市及我市发展工业经济出台的优惠政策;实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开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规范“证照代办中心”的运行机制,完善首问负责制、审批代办制、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2、加大整顿力度,规范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查处制假售假、偷税漏税、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开展项目建设周边环境、重点企业生产环境等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对“四乱”、“四霸”等现象的查处力度。认真落实封闭管理和企业安静生产日的规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氛围。大力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功臣、发展工业突出贡献奖等评选活动,完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业、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经营者的创业激情。大力宣传一批为工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典型事迹,在全镇营造发展工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村镇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领导新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组织实施“扶优扶强”和“发展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等工业经济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协调会议制度、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组办公室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项目监测、督导,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扶优扶强、考评考核等相应的工作机制。
2、建立目标考评考核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由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市下达的各项经济目标、项目建设目标、工业招商目标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考核。
(三)深入开展发展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活动
进一步深化发展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活动,推动项目建设进度、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改善部门服务环境,最终使之成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四比”擂台赛活动要完善月监测、季考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一线工作法”,加强对项目的监测、督导工作力度;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建立预警机制,适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信息资料库。要通过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活动,确保各项目标的圆满完成。

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现代物流业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诸多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新的融资大动脉和富市富民的“双富”型产业,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河北省相关实施意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我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我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振兴物流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97.7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13.7%)增速;占全市gdp从20xx年11.1%提高到12.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5.1%。物流总额1728.6亿元,同比增长23.5%。社会物流总费用237.8亿元,同比增长29.5%。二是财政贡献度日益提高。物流业地税收入占全市地税从20xx年10.6%,到20xx年1-6月超过18.9%,成为三次产业中地税贡献最大的行业。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港口为龙头,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齐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共有42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港口通过能力2.35亿吨;京秦、大秦、津山、沈山四条国铁干线交汇;公路通车里程8397公里,高速公路107公里;山海关机场临时开放。四是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企业784家。物流业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在建和计划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哈动力物流列入省战略支撑产业项目,×××临港物流园区列入省级临港产业聚集区。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我市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和先进地区比,差距明显,还存在龙头企业少、港口的物流组织功能不强、物流大通道不畅、园区起步晚、高端产业物流和新兴业态发展慢、行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物流业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及高端产业的短板。从受传统装卸港制约的口岸装卸和普通内陆区域型传统物流模式,向以物流港为龙头的开放、综合、信息主导的现代物流模式转型是当务之急。
(三)面临形势
近十年来,周边区域加速建设港口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同质竞争、近距挤压,区域物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市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物流业面临着理念滞后、周边交叉竞争日趋激烈、港口物流对本市和区域综合拉动力不足、资金和土地制约、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等严峻挑战。但综合分析,我市物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还有宝贵的发展机遇:一是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通道,发展大势良好,周边区域物流业也都处于同样的转型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起点接近。二是“三北”、环渤海区域加速发展,我市现代产业纲举目张、先进制造业强劲发展,国家十大振兴规划的实施也将扩大物流规模,物流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三是×××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物流区域交汇和三大物流通道(东北到关内、煤炭、进出口物流通道)的结合部,多次被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之列,河北沿海强省战略把我市作为东部龙头,物流业被列入全市产业定位,形成了上下关注的良好氛围。四是我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相对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也为物流龙头——×××港转型提供了新契机。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定位和“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定位,着眼于把现代物流业发展为主导产业、支撑产业和富市产业,促进基于装卸港的传统物流业向基于综合物流的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以重大装备物流、“三北”商贸物流、能源物流主枢纽三大特色物流为支撑,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业体系,把×××打造成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面向“三北”、辐射东北亚、服务腹地和本地经济的国际性区域港口物流枢纽城市。
(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造绿色、引擎、特色、数字、网络物流。
1.绿色物流。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港区和通道,建立环境友好型物流体系,切实提高生产质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引擎”物流。把物流业作为龙头带动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资源优先配置,以大物流带大商贸、大制造。
3.特色物流。发挥比较优势,力争我市特色物流在环渤海区域内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
4.数字物流。与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合,突出信息化带动,创新模式和服务,提高高端物流比重,引领行业发展。
5.网络物流。统筹推进物流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网络一体化,实现供应链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物流业纲举目张

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第2页

,在转型调整中优化、升级,保持年均增长19.6%的加速发展态势,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7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29%以下。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物流业服务功能达到环渤海区域先进水平,走上高质量、高
速度、强劲崛起的轨道。
三、发展重点
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重大瓶颈制约,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园区建设工程。
根据各产业聚集区和交通运输格局,按照“园区-中心-配送网点”模式,错位分工、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全市统筹按照“一带(沿海各港区、临港物流园)、双翼(港口-抚宁-青龙方向,港口-昌黎-卢龙方向)、多中心(公共场站、物流中心)”进行空间布局,最大限度整合土地及物流资源,高效、集约发展物流业。“沿海港区-临港物流园”是我市物流业“金三角”核心区。
重点规划建设四大物流园区:
1.××( )×临港物流园区(×××临港产业聚集区海港区部分)。规划20平方公里,起步区4.8平方公里。推进港口、物流园区港联动,改造升级北港、百路通场站,加快运通、中首、新奥、兴龙、广源等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海铁联运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和冶金、汽车、日用消费品杂货物流业务,形成连接东北和京津汽车基地、辐射华北东北市场的汽车中转基地,玻璃建材集散中心和新型石化建材采购中心;依托化工码头群和新奥秦港甲醇储运项目,打造北方最大的千万吨甲醇集散基地;依托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和煤炭运输主通道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煤炭转运和价格形成中心,统筹打造面向京津唐、衔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综合性港口物流分拨中心。
2.山海关临港物流园区。包括山海关临港产业聚集区及铁路山海关站以南、长城以东、东到省界区域,规划整合海港、铁路、公路、产业及出口加工区保税政策资源,突出打造公路铁路海运多式联运、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区港联动、进出口物流联动四大优势,远期规划建设为港区一体化和区港联动的国家级综合保税物流港区,近期培育为物流业创新实验区。一是进一步提升哈动力重装码头、山船码头、山海关港功能,以大物流促大制造,以动力设备物流项目为龙头,形成以东北、华北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面向区域和国际市场的重大装备定制化物流中心、组装中心和出海基地。二是发挥连接东北、华北两大粮食主产区的区位优势,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跨省粮油交易中心。
3.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促进政策优势与港口区位优势互补,发挥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园区政策和硬件优势,鼓励设立配送分拨中心,推动贸易延长产业链,加速保税物流发展。
4.空港物流园区。促进新机场开工、开港,在机场南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吸引航空公司和物流商入驻,形成连接京、津、沈大型机场,服务支线和本地高端产业的区域性空港物流中心。
(二)主体培育工程。以港口转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业龙头,通过规范整合、科学引导来扶优扶强。
1.进一步做强做大物流业龙头。一是提升×××港作为物流系统龙头的带动作用。利用西港东迁有利时机,推动秦港股份按照“物流港”理念优化规划建设各港区,在港口装卸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杂货集装箱物流,集约集成码头、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类型物流结点,做大做强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业。由单一运输型企业,向跨地域经营的多功能物流龙头转型,从装卸中心升级为物流中心。二是发挥河北远洋运输集团在世界水运界的影响力,做强做优大型散货物流,积极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带动口岸物流加速发展。
2.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物流企业。引导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进行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融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供应链,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支持中运物流等企业升级改造。鼓励优势企业向外扩展,对总部设在我市的物流龙头企业在外地设立分部或网点给予支持。
3.加大现代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重大投资者、物流总部或分部,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与本地企业优化重组。积极推进与中国外运、中国美旗等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强与物流强势企业特别是跨国港口物流巨头的沟通合作。
4.拓展物流业市场空间。开展试点,推介示范工程,支持产业聚集区和工商企业精干主业、放开辅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交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
(三)通道建设工程。软硬件双管齐下,打开通道、疏通瓶颈,理顺物流园区、场站及远程通道,畅通东西纵横、海陆双向三条大通道,构筑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1.开辟北向大通道。加快山刀铁路、秦承铁路前期工作步伐。重点建设承秦高速、龙港路和沿海高速公路,打通妨碍物流发展的跨省、市通道,增强北京方向和东北地区进港车辆集疏能力。
2.拓宽海向大通道。大力引进船公司,增开航线、加密航班。增开并着力打造到日本关西、韩国釜山的精品航线。
3.开通空中大通道。推进新机场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建设,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开放规划。
4.完善节点建设。一是优化提升港口功能。以“西港东迁”为契机,统筹规划、提前跑办保税港建设事项;推进东港区20万吨深水航道、新港客货滚装泊位和集装箱、散杂货、粮油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促进集装箱、散杂货、重型装备物流加速发展;完善、提升大件码头功能,强化其在环渤海地区的竞争优势,推进卸载型港口向物流港转变,打造国际化的综合型大港。二是增加、扩大公路场站。规划建设北部物流园、东港物流中心、西部物流、山海关开发区、山海关张家庄、昌黎等中心场站。突出配送和仓储功能,建立完善公用性零担货运场站服务体系。三是扩大、优化铁路场站。加快完善山海关地区铁路布局,加快建设×××火车新站,推进南龙铁路改线西移与津秦客运专线并行建设,按现代物流园理念规划建设好龙家营站。四是优化、调整路政和市政设施。排查主要物流路线,各类路政、市政设施规划建设要有利于促进物流业发展。
(四)集成工程。
1.整合口岸物流链。推行海陆空多式联运,构建集装箱货物重组、分拣、包装、仓储、报关、报检、国内运输、物流人力资源等物流服务外包产业链,提高“港对港”到“门对门”份额。
2.推广产业物流链。推动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产业链,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重大装备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物流。
3.培育新兴物流链。大力鼓励发展物流金融、物流加工、电子商务,促进“流量经济”本地化。支持光彩呼叫中心向全国市场扩展。
4.集聚城市配送链。“4+2”城区构建市域配送网络,有序发展城市“货的”。鼓励批发零售企业提高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水平。
5.统筹城乡物流配送链。整合“村村通”、“万村千乡”、农资超市、村邮工程,统筹配套进行涉农通道、物流节点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班车小件快运和客货运一体化场站建设。
(五)技术进步工程。
1.编制“×××物流业技术进步路线图”。把握港口城市物流发展阶段,引导物流业发展节奏,按照“路线图”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2.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煤炭市场信息网功能,建立电子口岸、装备物流信息系统、综合运输信息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3.推进物流业现代化。创办《物流业发展论坛》。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物流管理集成化和智能化。
四、政策措施
我市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转型、优化、升级的任务很重,要借鉴成熟的先进经验,以后来居上的精神出台有竞争力的保障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投入地培育市场,科学发展物流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由市发改委等部门和口岸、铁路、高速公路管理处等单位参加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代表市政府负责本意见的组织实施,确定物流业年度目标任务和责任部门。领导小组采取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简称物流办),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会同有关单位解决跨部门问题,强化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和主要任务的跟踪服务,加快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组织督导政策措施落实和各县区、各部门配套实施情况。各县区、开发区要明确物流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方案落实。
(二)强化规划调控。编制全市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纳入全市规划体系,明确用地性质,引导物流项目、物流企业向基地和园区集聚发展。全市对物流园区统筹安排,统一布局,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各县区要按照全市规划和功能定位,细化产业布局,明确发展重点。规划上要预留余地,各产业聚集区、园区、县城、重点交通镇,都要规划预留与产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物流中心或公共场站。项目建设上宁缺毋滥,要严格准入、集聚发展,严防一哄而上、变相圈地。
要加大物流业规划监督执法力度,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设定新上物流项目“门槛”,坚决杜绝单纯商业房地产操作。重点物流企业要编制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定位、目标、运行模式和发展措施。对与现有物流企业业务严重重叠的,要重新调整定位。规划范围内物流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合并、分立、迁移、更名等,须经市物流办审查批准。
(三)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1.统筹纳入市级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重点物流及货运代理企业、物流园区及重大物流发展项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品牌创建和物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整合交通、商贸、邮电、粮食、供销社系统有关政策,通过资金配套、资本金注入、贴息、奖励、补助和减免规费等方式,扶持、引导现代物流业。对经市物流业领导小组认定的现代物流项目,确保与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债贴息和技改贴息资金足额配套。将现代物流企业列入信贷支持重点,为其融资提供政策支持。
2.创立现代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发挥杠杆效应,吸收物流龙头企业及社会投资机构资金,高效汇聚现代物流人才和资源。积极开展与物流相关的保险、质押和信贷业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运做水平。
3.建立累进奖励机制。对新注册和经认定达到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自开业年度起,对其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前二年全额返还企业。对税收贡献较大的物流企业,对其新增贡献按比例给予奖励,对其升级改造、扩大规模优先支持。
4.支持运输企业做强做大。对航运企业新增运力部分及新注册航运企业,按实缴营业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超额累进奖励。对集装箱在×××报关、施封、堆箱,按规模给予补助。对公路货运班车,比照客运班车收费标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经评级认定的a级以上公路零担专线运输企业和与先进制造业联动(融入物流供应链)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每年按所交纳地税额的一定比例返还企业。
5.鼓励物流企业创建品牌。对被评为国家aaa以上的物流企业,全市年度物流10强、10佳,参照名牌奖励办法分别奖励企业及其领导班子。
6.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支持力度。推行制造业和物流业一体化招商,鼓励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联合发展。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本市物流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可予减免。对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给予搬迁费用补助。7.推动物流企业创新。对物流领域提供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企业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现代物流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可申请市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制、引进和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列入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改项目计划。
8.对主要物流园区实行“收益封闭运行”式管理。将市级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税费市、区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经市物流领导小组认定的重点物流园区,主要用于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他部分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四)加大对物流企业和项目用地、用水、用电扶持。对物流企业和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集约节约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我市物流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予以倾斜。对省、市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经批准后,规划确定为工业仓储用地的,按照一般工业项目标准供地。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增加物流业发展用地。对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供地方式。对每亩投资强度在500万元以上的在建物流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道路临时占用费和征地管理费;投运之前缴纳的全部土地使用税和运行后第一年缴纳土地使用税的50%,由财政返还。其他物流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
物流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以及列入市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其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企业标准并轨。
(五)狠抓项目建设。强化现代物流业项目谋划、包装、招商、建设工作,对重点项目实行市、县(区)领导分包责任制,明确一套班子专抓,推动项目加速审批、如期开工、顺利竣工和投入运营。力争3年内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市级重点物流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
(六)建立资格认定制度。制定重点物流企业、项目、进入物流园区企业认定办法。成立市物流业专家评审委员会和物流企业资质评价中心,依据申报企业的资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提出评估认定意见。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专人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优惠政策落实。
(七)加强基础工作。将物流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专业物流人才比照高科技人才待遇。将物流专业作为工程系列下设专业,纳入全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发挥物流协会职能,开展物流企业认证、项目评估、招商引资,搭建政企高效互动的桥梁。建立健全物流业统计分析和发布机制。
(八)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1.优化管理环境。对经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要纳入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联审联检,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主动与口岸部门、铁路、高速、港口单位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2.优化市场环境。统一准入标准,探索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和恶性竞争行为,创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
3.优化口岸环境。恢复和完善“大通关”口岸联席会制度,建立部门联动的物流通关快捷机制,在秦仁航线“5+2”机制基础上,全市口岸实施“7×24”预约通关机制,落实所产生的相关办公和人员加班补助。扩大东出西联,建立与腹地地区政府和企业沟通协作的日常机制,建设内陆港,稳步拓展物流货源腹地。
4.优化交通环境。制定便利运输服务的通行、停靠、堆放具体运作机制。为经认定的城市专用配送车辆、连锁经营、快件等经常出入城区的货运车辆,建立物流便捷通道,优先发放通行证。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解决上路难、行路难、停卸难问题。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关于信息化建设有关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五、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一年提速,两年升位,三年争先”的奋斗目标和“八个一”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信息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加快**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总目标,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以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基础,坚持以普及信息应用服务为核心,坚持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为关键,推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建设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统一平台、业务分建;资源共享、加强整合、讲求实效;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二、主要目标
(一)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构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的政府信息共享与服务数据库,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
(二)实现电子政务的普遍服务
建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公众信息网站。发挥网站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窗口作用,丰富服务、互动和事务处理功能,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广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的使用率和覆盖率。
大力推进跨部门共享业务系统建设。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履行,跨部门建设共享的业务协同平台和业务系统,支持政务部门协同开展业务。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网络管理体系,形成劳动、社保、就业统一数据平台并延伸到社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启动社会保障应用系统改造,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实现救助体系的及时联动,保证各救助部门在信息化手段的协调下共同实现合理的救助。
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以应急联动系统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务的预警和处理的信息系统,将农村危机管理与灾害救助纳入应急联动系统中,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应急反应体系,提升城乡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城乡一体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优先提供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全面实现政府面向公众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
(三)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实施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农村经济信息网等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支农信息服务标准网络室,面向农户开展信息服务。实施农民网校示范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向农村的延伸服务。实施信息化进社区试点工程,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加快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数字化装备实现智能化生产,创新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在生产管理上,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供销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在产业结构的创新上,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及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和**旅游网,带动交通、金融、商贸、会展、咨询等多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培育企业电子商务的基础和能力。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公共支撑服务,提高企业产、供、销协作能力,降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成本。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环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系统。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五)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
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推进“校校通”工程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校校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
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数字图书馆”,丰富服务和资源内容,加快数字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信息应用体系,开展卫生执法、公共卫生及疾病监测、远程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
加快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建立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目标进行考核,信息化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工作目标进行管理。
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建设方案、应用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人员培训计划等工作;按行业归口行使综合管理职能,承担**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平台和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职责,负责联系上级业务部门和协调本市乡镇、部门信息化工作,负责部门(行业)业务专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审议、安全论证、可行性研究、项目审批、监理和验收等工作。
各乡镇和市级部门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场地、人员和经费,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统一建设
加强资源整合,以资源的整合来节约政府投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建立部门(行业)业务专网,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纳入市信息化规划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1、建立乡镇、部门信息化领导机制,每个乡镇和部门都要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2名专职信息网络管理员,村(社区)由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信息网络工作;2、明确办公场地,部门要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专门办公场地,有条件的部门可建立计算机室或信息中心,开展电子政务多种应用;乡镇电子政务应用统一到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办公;延伸到村(社区)的电子政务应用,原则上统一到村委会活动室或党员活动室。3、实现电子政务一网多用,促进信息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金的合理使用;4、计算机终端要综合利用,实现一机多用。通过整合,实现一支管理队伍、一个固定办公场地、一个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一机多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
二是整合网络平台调整网络结构,整合网络资源,建立由公众信息网、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体系。公众信息网是利用互联网面向公众发布信息、提供政务服务、实现政府与公众网上沟通与互动式对外的窗口;电子政务网是实现政务各机关部门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上办公的网络平台。按照电子政务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依托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建设各部门业务专网,市级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业务专网。发挥电信、广电、联通、移动等各大运营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运营商的光纤链路和宽带网络资源,构建我市城乡一体化网络体系,实现网络从城区向乡镇、村(社区)延伸。
三是整合信息应用平台建设信息资源中心,统一建设五个信息应用平台。1、统一的公众信息网平台,利用**公众信息网,建设好全市的对外公众信息网平台。各乡镇、市级各部门要按要求,不再自行建立独立的网站,由市信息化办公室牵头,按照统一规划,在**公众信息网上逐步建设自己的子网站,形成以**公众信息网为中心,各子网站为基础的政府网站群。2、统一的网上政务大厅服务平台,利用已建成的**网上政务大厅系统,向乡镇和部门延伸,统一面向企业、群众的办事平台,统一政务管理、监督、统计平台,形成各种行政审批申请、办理、查询、网上咨询、投诉、管理监督、统计分析等的“一网打尽”,从而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3、统一的办公协同平台,尽快建设我市统一的办公协同系统平台。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全市统一的办公协同平台,实现市级部门间的网上协同办公、公文交换和公文流转,随着乡(镇)与电子政务联网的完成,实现全市各乡镇和部门间各种公文的网上传输和流转,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全市网上办公协同水平。4、统一的城乡信息资源平台,从整合资源的角度,以“城乡一体化”为主题,推动社保、就业、救助、农技、计生、卫生、文化和政务(党务)等内容服务向乡镇和有条件的村社延伸,面向“三农”支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民就业的信息服务,构建城乡一体信息网络体系。5、统一的应急联动平台,结合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建设,逐步将治安、消防、卫生急救、交通、防洪、防震、安全生产、气象以及水电气等联动单位的指挥与调度整合,利用共享的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警种信息的快速互通和工作的高效协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救助服务,为政府处置各种突发紧急与灾害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公开及信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加快研究和制定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从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保障电子政务的成功运行,在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成以后,由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统一出口上互联网,确因工作需要单独上互联网的办公用计算机,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报保密部门同意,安装信息安全设备上互联网。
(五)建立信息化项目报建审议制度涉及信息化项目建设,由牵头部门提出建设方案,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由计划部门按程序办理基建审批手续;乡镇、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乡镇、部门落实建设资金,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进行建设;同时将实施方案报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六)政府为主,多方筹资我市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采取分级负担的方式予以解决。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多渠道地筹集建设资金,包括争取国家、省和成都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或硬、软件设备,所争取的资金或硬、软件设备,原则上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统一调配。对于部分公共服务内容可以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解决运行资金。要充分利用部分社会资源,探索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充分发挥电信、广电、移动等各大运营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七)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用促建,逐步推进。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审定和管理,集约管理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节约政府投资,做到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八)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开展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信息化意识和水平,为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政务培训加强对公务员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类应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应用能力。
农村(社区)信息网络知识培训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农村标准化网络室和农民网校,对农民信息网络知识培训,为农村和社区培养信息化工作的骨干力量。继续建立全市的中、小学标准化计算机室,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信息化网络技术知识教育,促进我市全民信息化素质的提升。


中共**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28日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确保完成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县“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促进跨越式发展,县委决定,自2月20日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县集中开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这次主题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以理清发展思路为基础,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努力形成风气正、思上进、干事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此文来源于小编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尽快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冲刺全国百强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这次主题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一)更新思想观念。要坚持与时俱进,坚决改变从本本出发、凭经验办事的惯性思维,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坚决从自我感觉不错、自我陶醉的状态中走出来。一要提高“三性”。即:提高党性、悟性、可靠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注意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来审视、判断、分析各种情况和变化。二要把握“三情”。即: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掌握外情,重新审视和调整全县及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找准工作定位。三要树立“五种理念”。切实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落实是第一作风,为民是第一需要,廉政是第一保证”的理念。四要破除“六种观念”。一是“怕”: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怕越雷池。二是“僵”:习惯用老眼光、老观点观察问题,衡量问题。三是“满”:标准不高、目标不大,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四是“木”:精神不振,状态不佳,缺少激情,缺少闯劲。五是“私”: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至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六是“浮”:心浮气躁、浮光掠影,不学习、不思考,社会应酬多、研究问题少。
(二)理清工作思路。要充分认识到“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发展”,强化战略思维,进一步理清全县、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清工业经济要抓骨干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项目带动的思路;招商引资要调整引资结构,坚持项目、资金、人才并重,突出“外、高、大”,突出实行企业招商、专业招商、蹲点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全力打造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齐鲁加工贸易基地的思路;民营经济要坚持“再造优势企业”和“优势企业再造”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兴企、科技强企、质量立企、品牌树企”战略,切实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确保“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一张蓝图干到底”,积极打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园林型现代化城市的思路;新农村建设要落实“20字”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县城支持乡村、机关服务基层的思路。
(三)打造竞争优势。目前,全县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不够突出,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快、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实力不强。要通过“转变作风,加快发展”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的问题。始终依靠大项目、大投入推进经济总量的大膨胀,着重抓好国电此文来源于小编电源点等大项目。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工业方面大力培植以“六大产业链”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农业方面大力发展以畜牧、林果、蔬菜、水产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三产方面大力膨胀民营经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三是发展载体不够突出的问题。积极打造县经济开发区、县工业东区、兴福民营经济园区、湖滨新型工业区、县工业北区,形成一条以博新路(工业东路)为轴线南北走向的“经济长廊”,并把县经济开发区和县工业东区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四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以水、电、路、讯、信息化工程为重点,加快“五大经济板块”和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四)转变工作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决问题之风、狠抓落实之风,着重解决个别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飘浮的问题;个别领导班子软弱涣散,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不适应、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个别单位只注重部门利益,大局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要切实做好“三查”,即:查主观,重点检查有无大局观念,有无牢固的中心意识;有无不负责任、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颓废思想和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查言行,重点检查是否同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有无我行我素、组织纪律性不强的问题;有无独断专行、不讲民主,摆不正位置的问题;有无政治敏锐性不强,随意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悖的言论,评头论足,传播小道消息的问题。查作风,重点检查有无作风飘浮,只说不做,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问题;有无工作不求深、不求新,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遇到困难上推下卸

绕着走的问题。
(五)优化发展环境。要充分认识“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环境”,通过严肃整治环境,全面提速提效,从根本上、源头上、体制上切实解决“三乱”问题,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行为,防止“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政策化”现象的发生。全县执法执纪部门,特别是垂直管理部门要叫响“优化环境人人有责,优质服务尽职尽责”的,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促进环境优化。严格规范对企业检查行为,到企业检查必须事前到县监察局办理相关手续。严格规范上路查车行为,要规范执法,文明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严格非税收入管理,所有非税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部门、单位私设“小金库”,乱收乱支。对个别置县委、县政府三令五申于不顾,仍然我行我素、以小集团利益损害全县大局利益的,不论涉及到谁,该处分的处分,该调离的调离,该撤职的撤职,决不姑息迁就。
(六)严肃党的纪律。要进一步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和维护党章,重点严肃四项纪律。即:严肃政治纪律,彻底解决政令不畅、有禁不止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凡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必须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参会,不准代替或无故缺席。全体机关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时间,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岗风岗纪不严和工作纪律松弛问题。大力改进会风、文风,力争少开会、开短会,提倡写短文,讲短话;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工作,抓落实。严肃组织纪律,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坚决反对“会内讲统一,会外讲争议”;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干部人事纪律,严格遵守党章规定。严肃经济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损公肥私,不见利忘义,不奢侈浪费,严禁同城公款相互宴请。严格公车管理,领导干部一律不准公车私驾。严肃群众工作纪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实施好“民心工程”。
二、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这次“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共安排1个月的时间,自2月20日开始,到3月2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2月20日—3月1日,共10天)。要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并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进、学有所成。
1、宣传发动。于2月20日召开全县“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对主题活动做出全面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并于2月22日前召开动员会议,对活动做出部署。
2、学习教育。要重点学习王文禄书记在全县“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关于开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党章》等材料,中央、省、市、县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要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读原文与听专家讲座相结合,讨论交流与学习身边典型相结合,坐下来学习与走出去参观考察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每人要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撰写有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的体会文章或建议性文章1篇以上。县委将及时组织评比,并把其作为总结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3、集中培训。县委将围绕科学发展观、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工作,聘请国家、省、市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领导,举办好4个专题讲座。各镇、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举办1次高质量的专题讲座。
第二阶段:对照检查(3月2日—11日,共10天)。每个领导班子、每名干部都要本着“深入找问题、重点找原因、关键查主观”的态度,紧密联系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
1、坚持“五对照、六检查”。“五对照”:(1)对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特别是先进党组织和先进党员的标准;(2)对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全县90项重点工作;(3)对照本单位的工作职责和确立的重点工作;(4)对照2005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反馈情况;(5)对照各自的。“六检查”:(1)检查思想观念是否更新,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工作激情是否高涨,党性、悟性、可靠性是否增强;(2)检查发展思路是否清晰,工作定位是否准确,重大决策是否科学,重点工作是否明确,工作措施是否得力;(3)检查发展速度是否加快,制约发展的“瓶颈”是否得到破解,项目进展是否顺利,发展后劲是否更足,经济实力是否得到增强;(4)检查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手段是否创新,工作效果是否明显,理解力、执行力、创新力、免疫力、战斗力是否得到提高;(5)检查政策、服务、法制、舆论等发展环境是否得到优化,“政策洼地”、“环境高地”、“安全宝地”是否真正建成;“吃、拿、卡、要、报”问题是否真正杜绝;(6)检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是否严格执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坏事、不误事的标准是否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是否真正树立。
2、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范

围:上级党委、政府及业务部门,本单位在职及离退休干部职工,基层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的形式: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固定意见箱、网站意见箱,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克服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做到讲党性、讲原则、讲真理,不讲关系、不讲面子、不讲私人感情。
3、自我剖析。每个领导班子、每名干部都要找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分别形成有认识、有分析、有措施的剖析材料。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3月12日—21日,共10天)。各单位领导班子和每名干部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进行整改,并接受群众监督,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成果。
1、进行整改。各镇、县直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都要分层分类制定整改方案,突出整改重点,量化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特别是全县90项重点工作涉及的各责任人、协办人,要会同责任部门对照各自负责的重点工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具体的落实方案,做到以旬促月,以月促季,以季促年。对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要在适当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特别是针对全县90项重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时间进度、资金来源、责任分工及最终达到何种程度和效果,由涉及的包保领导向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同时,有关责任部门要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将公开承诺表上报县主题活动办公室备案。
2、完善制度。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用制度作保证。要积极探索建立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能的长效机制。
3、民主测评。利用2—3天时间,对全县每个领导班子和每名干部职工进行满意度测评。对领导班子的测评,由县委督导组和各指导组负责组织,全程参与,并将结果反馈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每名干部职工的测评,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将测评结果上报县主题活动办公室备案。进行满意度测评时,执法执纪部门,特别是垂直管理部门要组织一定比例的服务对象代表参加。测评完成后,县委将把对垂直管理部门的测评情况及时向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通报。
4、结果运用。要针对这次主题活动的整改情况,结合2005年度考核情况,对工作不得力、不适应的领导班子或不称职的干部职工进行组织处理,该调整的调整,该诫免的诫免;对严重失职、出现重大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该追究责任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并将这一举措长期坚持下去。对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干部,坚决进行免职。
5、总结验收。各级各部门对照这次主题活动的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写出有做法、有成效、有体会的,并上报县委。县委将依据活动开展及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验收。这次主题活动结束后,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转变作风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要求和基本原则
县委开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是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巩固第一批、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成果的有效举措,是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圆满完成今年90项重点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主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解决当前干部作风问题作为一项刻不容缓、事关全局、事关发展的政治任务来抓。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以下五条原则。
一是始终把握“转变作风,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要把促工作、促发展作为全县的首要任务,强化战略思维,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全县90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要通过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干部群众想干、会干、干好。
二是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反面典型进行组织处理。要把督导检查始终贯穿主题活动始终,采取定期查和抽查相结合、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县电视台、《今日此文来源于小编》、活动简报等形式通报情况。
三是坚持把学习和整改贯穿始终。将学习作为整个活动的基础环节,并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坚决克服以干代学、工作学习“两张皮”的问题。同时,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
四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既要认真解决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又要履行好“双重职责”,切实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主题活动。
五是切实解决几个具体问题。这次主题活动坚持不搞人人过关,但必须个个接受教育;坚持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但必须解决突出问题,特别是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的几个具体问题。经济方面要重点围绕思路不清、定位不准、措施不力以及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集中度不够高等方面解决几个具体问题;方面要重点围绕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解决几个具体问

题;组织建设方面要着重围绕基层基础、领导干部干净干事等方面解决几个具体问题。
四、切实加强对主题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决定成立全县“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领导小组。为抓好活动的开展,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并向各部门、各单位派出指导组。各指导组要自觉接受县督导组的督导,切实履行职责。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要抓好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科要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对全县90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县委宣传部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宣传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宣传各部门各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镇、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责任,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要把开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活动与开展先进性教育、与完成各自年度工作任务相结合,确保达到预期目的。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从自身做起,从具体工作抓起,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做出榜样,抓出成效,确保主题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不搞“空对空”,使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发展行业协会的工作目标[网文章-网帮您找文章]

发展行业协会的工作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初步形成行业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我市产业特点的,分布合理、覆盖广泛的行业协会体系。

二、发展行业协会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由企业“自发组建、自愿入会、自主办会”的原则。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是做好推动、引导和总体规划工作,不得包办代替或干预企业自发结社行为。

2、坚持行业协会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原则。要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吸收同行业内经济组织特别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入会,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行业协会对区域内同行业应有一定的覆盖率,设立时同行业企业入会率不能低于15。

3、坚持“一业一会”的原则。同一区域不能有一业多会,行业协会应按照国家现行分类标准设立,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产品、经营方式、经营环节及服务功能设立。

4、坚持行业协会的发起人和拟任协会负责人应具有社会信用良好,无不良记录的原则。行业协会会长只能担任一个行业协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它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三、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1、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出具公信证明,进行行业价格协调、行业准入资质审核等。

2、参与行业项目立项;参与优质产品和基地的推荐、龙头企

重点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和其它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重点经济发展急需行业或领域,扶持、培育和发展一批按照市场化运作、功能齐全、行为规范、服务有效的行业协会。新设立的行业协会要打破部门、地域和所有制界限,注重吸收行业内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与行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入会,增强行业的代表性。要营造公平和法制的环境,加大开放力度,加强我市行业协会与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

六、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现有的法定职能不变,依法负责全市行业协会的设立、变更、注销的登记和备案,对行业协会实施监督检查。农村经济协会成立登记的注册资金,由原来的3万元以上调整为1万元。乡镇行业经济协会为5000元;行业协会会员由50个以上会员调整为30个以上。行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协会所涉及产业发展、行业规范等事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也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共同促进行业协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七、发展行业协会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全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和协调,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快工作进度。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保障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2、搞好发展规划。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发展行业协会的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因

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本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突出抓好主

业和名牌产品评定的初审;参与政府关于行业发展、行业改革以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决策论证;参与政府举办的有关听证会。

3、代表会员企业,维护会员的权益,向政府反映企业和行业的要求。

4、组织行业技术、职业培训、技术咨询、会展招商以及产品推介等活动。

5、协调行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引进和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

6、组织制定行规行约、行业质量、服务标准;受政府委托制定行业产品生产标准,协调同行业价格争议,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

7、监督会员依法经营,对违反协会章程和行规行约,达不到质量规范和服务标准,参与不正当竞争,致使行业形象受损的会员,依据协会章程进行处理。

8、组织开展行业受损害的调查取证,代表行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案件的起诉、应诉工作。

9、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10、法律法规授权、政府委托的其他职能。

四、稳步推进现有行业协会的改革

1、合理进行行业协会布局调整。对一些无行业代表性,未开展正常活动,不能维护和代表会员利益,无行业自律作用、名不符实的行业协会要予以注销。用一年左右时间,对全市布局不够合理的行业协会进行调整,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在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行业建立行业协会。要大力支持依法设立、规范运作、有效履行基本职能的行业协会扩大覆盖面,提高代表性。20xx年底,主导

关于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2页

产业行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协会的建设,促进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对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要给予适当的扶持。为了支持行业协会的创办和发展,财政要给予一定的开办补贴经费。政府有关部门委托行业协会承担有关行业管理职责,应给予相应的经费;政府要求行业协会提供服务,按市场经济原则实行有偿服务。

4、提高运作水平。原由政府部门负责的产业前期规划调研、行业内产品价格协调、技术引进、行业培训、成果推广、信息咨询、产品展示、会展招商、行业标准和行规行约的制定、行评行检、产品原产地保护等职能,都要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使其独立开展工作。同时,要指导行业协会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政策宣传、协调服务、信息服务等工作。

5、强化监督管理。各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要切实加强对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对不能代表会员利益和缺乏代表性、公信度的行业协会要及时责令整改;整改无效的应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解散,并依法办理注销手续。对弄虚做假,唯利是图,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行业协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行业协会入会会员发展基本达到该行业同业组织数量的15以上、销售额达到同业总量的40以上。

2、积极推进行业协会与国家机关脱钩。要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现有行业协会机构、人员、财务三个方面要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做到政会分开,自主运转,依法接受管理。国家公务

员和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今后一律不得在行业协会兼职。行业协会与国家机关合署办公的(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要进行分设。行业协会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必须单独建账,实行财务独立,不得与政府部门会计合账或进行财务集中管理;要坚决纠正政府部门及其人员以各种名目从行业协会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涉及违法乱纪的要依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会关系。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履行服务、自律、代表、协调职能。把应当属于行业协会的社会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把适宜行业协会行使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行业管理上应充分听取和吸纳行业协会意见。各级政府部门要坚决取消不适应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限制,为行业协会充分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环境。

4、支持行业协会自主办会。支持行业协会实行“入会自愿、会务自理、人员自聘、经费自筹”,独立办会,规范运作。行业协会要有广泛的会员基础,要以企业为依托,以服务会员为宗旨;行业协会章程是行业协会的基本规范,必须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要依照章程和有关规定,健全行业协会选举制度和内部组织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鼓励行业协会走市场化、企业化的道路,按企业建立人事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国共产党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浙委〔2006〕28号)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结合永嘉实际,现就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加快落实欠发达乡镇富民攻坚计划,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广大群众为主体,不搞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抓试点、示范和重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县总体规划体系,按照“适度聚集、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量;在建设方式和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因乡制宜,因村制宜,结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强行摊派,不盲目攀比,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突出生产发展主题,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又要突出新农民的培育、新风尚的营造和新体制的构建,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互动、协调发展的建设机制。
二、总体目标
3、总体目标。从今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在全县农村开展以“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构建新体制,营造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实现产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知识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民主化的目标。
——产业现代化。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要保持在8%以上,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农村社区化。以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0年,创建25个示范村,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整治标准, %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建成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农民知识化。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为抓手,通过培训使7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60%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
——服务社会化。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和学前教育。实现村村有卫生室、文体活动室,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老人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管理民主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切实增强,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建设,乡风和社会治安更加良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治村基本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三、发展壮大农村现代产业
4、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

,优化布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我县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以“楠溪江绿色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田鱼等六大支柱产业,按照特色、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深化规划,优化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加快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高效蔬菜种植、高效立体种养、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品养殖四大特色板块。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可以配套建设20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管理用房,并按农业用地予以审批。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新建的100亩以上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予以扶持,力争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基地达到1万亩以上。
5、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施“强龙兴农”工程,重点推进“13688”计划。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参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建成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0家以上,力争1-2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全县50%以上的农户。积极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拓展外省、市农产品市场。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予以扶持。
6、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创办农业经济实体。认真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种子种苗工程。深化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改革,巩固和壮大农村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组织。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信息网。每年从县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农业和农村科技研究和推广。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种子种苗工程、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沃土工程”。
7、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食无忧”工程,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建立“肥药双控”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万亩。加强农产品检测、监督管理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切实加强动植物防治工作,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疫病和外来有害物种。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强化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增强粮食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农业导向性资金,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产品推介以及农业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等。
8、大力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制定和完善农村工业发展布局建设规划,着力改变农民生活区内办厂的格局,促进农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大力支持中心镇、中心村做好工业基地规划建设,预留必要的工业用地。2006年底要完成全县农村工业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重点镇工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和主导产业比重,提升农村工业档次。鼓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农村转移,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各类民营加工企业的技改项目,形成以区域化的产业带和加工企业群为依托的农村特色块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工业,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以“农家乐”和农业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以连锁超市进农村为载体,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探索发展集日用品销售、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有机结合的农村新型流通组织。供销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和合作经营,承担起建设现代经营网络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类中介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业,加快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大宗农产品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
10、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失业登记和就业统计范围。进一步把城镇的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到2010年,实现农村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维护他们公平获得劳动就业和基本保障的权利,努力实现“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组织”的目标,基本做到安居乐业。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到2010年,新建标准农田 万亩。大力开展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小流域治理和生态河道建设步伐。深入实施“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和“千库保安工程”,加大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和改善 万人饮水问题,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补助。
12、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提高规划档次。大力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违章建筑及危房拆除、“空心村”整治、“赤膊房”治理、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鼓励农民住宅集中建设。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对符合标准的村予以支持。
13、深入实施“康庄工程”。在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到2010年,通村公路里程累计达到 万公里,形成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农村客运,形成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客运网。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康庄工程”建设。
1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到2006年底,全面建成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到2010年,全面建成村民议事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开展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便和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供设施保障。实施农村“夕阳红”计划,到2010年全县农村普遍建立村老年活动室,县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15、加强农村和生态建设。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进一步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9.2%以上。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净化相配套的畜牧生态养殖小区。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实施生态村镇、绿色示范村、“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到2010年,全县建成绿化示范村55个,生态乡镇 个。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在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生态镇(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清洁能源推广、县级绿化示范村奖励和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等。
五、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6、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在经济发达的乡镇,按照个人负担、集体补贴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县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
1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到2010年,全县农村参合率达到100%,人均筹资额按照省政府的规定由农民、村集体、政府财政共同承担。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及其他困难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财政予以解决。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和奖励。
18、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救助网,完善分级救助机制和救助政策。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到2010年,农村低保标准与城镇低保标准的差距控制在1 :1.5以内。健全生活救助等多种救助、援助和社会互助等一体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对“低保户”、“五保户”和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农村生活困难人群,实施分类救助。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低保贫困家庭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
六、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9、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并逐步免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使85%以上的农村小学、初中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和教师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和学前教育。到2010年,农村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教育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50%接受中等职业教育,95%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立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每年从城镇选派一批教师到乡镇中小学支教。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
20、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为目标,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围绕泵阀鞋服、茶叶、旅游、家政服务等特色项目,建立一批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进一步健全县、乡二级农民培训网络,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合一”、农科教结合的农民素质培训教育机制。每年培训1.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培训劳动力10万人以上。

使他们成为懂得现代科技的新农民、掌握就业技能的新工人、接受城市文明的新市民。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给予补助和奖励。
21、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按照每个乡镇有政府公办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对农民实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每年从县级医院选派 名骨干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乡村医师到县级医院进修实习制度,抓好乡村医师的知识更新培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落实按照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以上的标准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按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每人每年10元以上的标准建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
22、不断繁荣农村文体事业。把繁荣农村文化作为文化大县建设的工作重点,以“小康健身工程”为抓手,加快农村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体育事业。培育民间文化队伍和体育协会,发掘和保护农村民间艺术,着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农村特色文化。到2007年,全面完成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工程。认真落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扶持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和文体下乡活动。
23、建设文明乡风。深入开展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推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农村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依法规范村规民约,倡导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文明乡风,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建设和推广生态墓区,革除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坚决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大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系列活动,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农律意识,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大乡村治安巡逻队、调委会、护村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七、加快推进富民工程建设
2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富民攻坚计划”,全面落实“1+10”富民攻坚政策,加大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在保证已有的各种倾斜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积极支持欠发达乡镇发展。同时,要在欠发达地区启动“项目建设年”活动,编制投资导向目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各类资金注入,激活富民攻坚内在动力。
25、加大下山脱贫力度。继续推进“人口迁移工程”,按照“整体搬迁和插花移民相结合、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下山脱贫小区样板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典型引导,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下山脱贫小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完成新建下山脱贫小区(点)189个、整村搬迁25个的目标任务。
26、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千方百计组织动员沿江强企强村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继续深化“118”结对帮扶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情暖农家、万名干部帮万户”活动。在认真总结帮扶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手段、加大力度,制订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措施,重点扶持能够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7、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民主建设的领导,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自荐直选制度,切实解决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落实好农民的民主选举权。按照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三个到位”的要求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及时把有关项目向村民公开,维护好农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加强民主议事协商、集体财务审计监督、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建设。依法健全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农民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主动向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为化解农村矛盾拓宽法律诉讼渠道。
28、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以实施“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培养和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加强村级组织和各项制度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少数村没有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加强,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在

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29、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执行和落实好从国家征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中按一定比例留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非农产业、安置农民就业的政策。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村集体经济的制度,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改革重点是土地征用较多、资产规模较大、集体经济收入较稳定的撤村建居村、经济强村、城中村、镇中村及园中村,通过股份形式把集体资产量化到人,维护好农民的集体资产分配权。到2010年,全县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股份经济合作社 个。
九、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
30、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争端解决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征地程序,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和办法,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31、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持作用。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合作银行扶持“三农”发展的信贷比例。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职能调整的要求,逐步拓宽农业项目的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要积极介入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县域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模式的创新。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参股、银企合作、市场运作”的思路,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和专业大户等筹资组织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组织。积极支持基层供销社改革与发展。
32、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实行粮食收购价外补贴、对种粮大户补贴等财政直补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优良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村庄整治、拆迁移民、下山脱贫等工程,开展行政村撤并工作,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和居住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把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行农村社会事务社区化管理。建立合理的农村基层干部补贴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机制,完善农村基层服务功能。
十、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33、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县委、县政府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责任分解、政策制订、督查考核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4、增加投入。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三个高于”政策,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各项规费,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后统一返回给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性收费实行全免。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电收费不高于普通电价。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编制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项目实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使相关项目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示范村和整治村倾斜。财政支农资金要整合各类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实行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5、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时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宣讲活动,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2006年6月7日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 突出工业强市,加快**发展,关键是要按照“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和“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加大推行力度,务必在操作层面出实招、求实效。 1、加强领导,关键是要集中精力。调整工作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工业发展摆在整个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更多的精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用更大的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行主职主头主抓,安排精兵强将专抓,拿出1/3以上的时间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2、加大投入,关键是要突出重点。要痛下决心,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市本级重点支持德山开发区建设,城建资金、工业发展基金都要向项目倾斜、向产业倾斜、向园区倾斜。确保用两年时间,全面完善德山科技工业园的各项基础设施。各区县(市)也要集中财力,加强园区建设。对招商引资工作,要安排专门的经费,保证必需的开支。尤其是对有合作意向的大项目,更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配套建设到位。要加大对项目开发的投入,组织专门班子,优化项目包装,增加项目储备,切实改变目前有资金无项目、有项目无包装、有包装无档次的状况。 3、改进方法,关键是要建好园区。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采用市场化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尽快提高园区硬件建设的标准和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园区兴工管理机制,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配套落实好园区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进一步健全园区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把推进产业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工业发展的集群优势。从2006年开始,要将园区建设情况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和工业发展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园区和个人要给予重奖。 4、狠抓落实,关键是要多上项目。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领导主要围绕项目转,工作主要围绕项目干。总的目标任务是,用2—3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去年的400家发展到600家以上,实现1万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3—5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1200家以上,实现5000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将这个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和开发区,实行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核。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关于社保调整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