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思想汇报 > 党员干部个人思想汇报 > 导航 > 党员干部抗旱救灾个人思想汇报

党员干部个人思想汇报

党员干部抗旱救灾个人思想汇报。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思想汇报,撰写思想汇报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关于撰写思想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以下“党员干部抗旱救灾个人思想汇报”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党员干部抗旱救灾个人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已经持续数月,一些地方的灾情达到百年一遇,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很大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相关地区的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资金、人力、物资源源不断投向灾区。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日夜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要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必不可少,抗旱体系和抗旱措施的科学高效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一股合力。保证信息通畅,指挥有力。做好监测预报,加强对雨水情、旱情的分析、会商和研判,为科学制定应对旱情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各级抗旱组织要互相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抗旱效率,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刀刃上。

其次,要科学管理调配抗旱水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供水方案。对旱区的缺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算清水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同时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再次,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根据水源现状,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物种植面积,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由于近期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西南地区的旱情还在持续。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健全机制,科学安排,把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汇报人:**

时间:**年**月**日

FwR816.COM小编推荐

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今年全省发生了重大旱情,全省88县(市、区)中有85个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743万人,441万头大牲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584.9万人、257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292.2万亩,其中重旱435.9万亩。据近期天气及春季气候趋势预测,我省遭遇的这次百年不遇特大重旱灾害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旱情仍在持续蔓延和加剧。

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重旱,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给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在省启动一级响应、一级预警,省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召开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省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特别是省军区、武警、消防广大官兵深入灾区、深入一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省抗旱保饮水、保民生、保春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抗旱救灾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千方百计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当前,我们既要清醒认识灾情的严重性,又要坚定战胜灾情的信心和决心,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中心工作来抓。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立足“抗大旱、抗长旱”思想,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要继续坚持把保障城乡居民饮水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合理调配抗旱水源,结合实际制定供水方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原则,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管理和调配,同时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措施,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妥善安排生产用水,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保证大旱大灾之年群众有水喝。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保春耕,想方设法做好抗旱保苗,想方设法作好春耕物资、技术准备,引导农民及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做到小季损失大季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要千方百计保民生,深入扎实地做好贫困救助、低保、医保等工作,加强灾区市场供应、物价监管,通过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稳定秩序安定人心。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灾区防疫工作,加强食品、疫情和汛情、地质灾害监测,防止大灾之年疫情发生和蔓延,提前做好防汛和地质灾害工作。要把解决当前困难和统筹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既抓当前抗旱救灾,又及早谋划,加大现代水利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抗旱救灾能力。要狠抓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严防死守,坚决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抗旱效率,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应急值守,保障信息畅通,奋力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

为全力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硬仗,我们各部门的同志要争取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信息到位和责任到位。要做到确保大灾之年群众有水喝、有饭吃,确保社会有序、安全和稳定。要坚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春耕生产,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汇报人:***

时间:**年**月**日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从去年开始,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面对持续升级的旱情,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各方力量汇聚到一起,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场抗大旱、保民生、夺丰收的战斗在西南大地打响。
灾害袭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各部门、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早部署,主动作为,全力出击,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成为抗旱救灾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要加大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抗旱投入,帮助旱区克服困难,争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为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打一个好基础。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粮食部、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公安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做到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目前,抗旱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面对旱情,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抗旱,成为抗旱救灾的中坚力量。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战斗。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受灾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到处都活跃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将责任扛在肩上,战斗在抗旱救灾的最前线,团结带领群众抗击灾害,千方百计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天不下雨,我洒汗水,( )不让群众流泪水。”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对广大受灾群众的承诺。在持续不断的抗旱救灾中,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足迹,他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当地各有关部门恪守职责,强化分工,密切协作,迅速行动,果断采取措施处置灾情,抽调工作组深入受灾一线指导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挽回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大旱袭来,广大群众既是干旱的直接受害者,又是抗灾主力军,他们不等不靠不气馁,自力更生,积极参与,全力展开生产自救。灾区上下呈现出一派众志成城抗大旱的火热场面。
拧成一股绳,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罕见的西南干旱,各路抗旱大军日夜兼程。这次抗旱战线长、困难大、任务重,靠的就是劲往一处使、齐心抗大旱。受旱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部队官兵和中央企业紧急行动,形成最具优势的合力,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民有所困、我有所助,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题中之意,更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旱情来临,保民生、保吃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最高指示和最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合力抗旱,决不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专业、民间一起找水源,一方喊渴,八方送水。“奉献爱心”、“共渡难关”……挂着各式标语的送水车不断从县城开出,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为缺水村屯送水。“党员送水队”、“青年突击队”、“民兵突击队”、“巾帼抗旱服务队”……一支支服务队活跃在抗旱一线,唱响了保民生的主旋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妇联、澳门特区、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基金等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纷纷捐款捐物;各界群众也纷纷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各路爱心一齐向灾区汇聚、延伸。抗旱救灾,别小看了“每人捐一瓶水”;抗旱救灾,别小瞧了“每人节一滴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众志成城抗大旱,齐心协力保民生,成了这个春天里最感人的故事。
灾害无法避免。但是灾害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有坚强的领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工作思想汇报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工作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从去年秋天开始,云南省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使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陷入了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县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党旗飘飘、党徽闪耀”抗旱救灾主题实践活动,将“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活动深入推进。

通过开展“两保一促”活动,以村级党组织为单位,制定“保民生,保稳定,促春耕”的工作目标,组建了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队长,村组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179支“共产党员抗旱先锋队”。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带领群众解决好人饮安全保民生,严防森林火灾及预防调处水事纠纷保稳定,储水蓄水和运用抗旱技术促生产。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按照“一笔捐款资金、一批抗旱物资、一个抗旱项目”的“三个一”标准,由县直工委牵头,积极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81个县级机关党组织和2100余名机关党员与挂钩扶贫点村级党组和受灾最严重的党员户结成帮扶对子,党员领导干部或党组织负责人驻村蹲点,其他党员轮换驻村,熟悉了解灾情,科学制定抗旱救灾方案,协助村党组织组织带领群众抗灾自救,为帮扶村和结对户解决67万元的救灾资金和物资,与党员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全力以赴,共度抗旱救灾难关。

开展“四带头一争做”活动。即:带头发动组织群众抗旱救灾、带头做好自身的抗旱救灾、带头捐款捐物、带头参与扶弱济困,争做抗旱救灾的骨干。截止25日,全县111个级党组织、4544名共产党员开展“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踊跃捐款147.96万元。在抗旱救灾一线共产党员亮出身份,深入村组农户,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各种生产自救活动,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送资料、送项目,特别是为受灾特困户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加大督查检查力度落实活动开展。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及时了解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抓好工作落实。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和县政府督查督办室采取电话跟踪、深入基层的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县委组织部及时掌握全局抗旱工作动态,收集各基层党组织第一手抗旱素材,在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考核班子、考察和锻炼党员干部,并作为今后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开展“党旗飘飘、党徽闪耀”抗旱救灾主题实践活动纳入今年争先创优考核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培植选树典型。大力宣传“党旗飘飘、党徽闪耀”抗旱救灾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营造全社会支持抗旱救灾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在活动中培植选树典型,加强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

现在,抗旱的形式虽然很严峻,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都在大力观注此事,积极为抗旱救灾出钱、出力,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党中央以及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们一定会战胜旱魔,使全县人民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汇报人:***

时间:**年**月**日

西南抗旱思想汇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西南抗旱思想汇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敬爱的党组织:
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已经持续数月,一些地方的灾情达到百年一遇,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很大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相关地区的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资金、人力、物资源源不断投向灾区。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日夜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
要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必不可少,抗旱体系和抗旱措施的科学高效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一股合力。保证信息通畅,指挥有力。做好监测预报,加强对雨水情、旱情的分析、会商和研判,为科学制定应对旱情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各级抗旱组织要互相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抗旱效率,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刀刃上。
其次,要科学管理调配抗旱水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供水方案。对旱区的缺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算清水账。按照“先生活、后( )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同时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再次,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根据水源现状,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物种植面积,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由于近期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西南地区的旱情还在持续。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健全机制,科学安排,把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