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文明村镇创建方案 > 导航 > 区“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

文明村镇创建方案

区“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

要提升,有两件事是必须的:成为鹰,或成为爬行动物。想要提高完成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我们要开始规划详细的工作方案。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方案的撰写,写好一份工作方案需要我们注意哪些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区“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2006年—2010年是执行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时期,是中央提出的构建和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北京将全面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将得到全面提高。在首都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强力推动下,我区经济社会将实现超高速、跨跃式、可持续发展,全区现代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全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精神,着眼于全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特提出我区区“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具体意见如下:
一、创建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连续十几年扎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区农村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2年,先后步入了“首都文明区”和“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区”的行列,涌现出首都文明镇8个,首都文明村53个,市级环境优美镇2个,市级环境整治样板镇4个,市级生态文明村5个,创建区级文明小康村409个,区级文明富裕村73个,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虽然基础比较牢固,总体水平较高,但达到全市乃至全国一流水平的典型甚少。即使比较优秀的村(已评上首都文明村、文明富裕村的100个左右)也存在村庄建设规划滞后,环境建设缺乏品位和档次,村民文化健身娱乐场所规模不大,现有的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有特色、有创新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形式、途径不新,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范围不广,整治与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单一等问题。在较普遍的村(评为环境整治达标村的300个左右)存在着环境整治不彻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处于一般水平,经济发展缓慢,就业率低,二三产业不发达,各项社会事业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村民素质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以上问题是制约我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上档次、上品位、上水平的主要瓶颈,在“十一五”期间要着重破解。
二、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好“十一五”期间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落实胡总书记视察我区时提出的“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的必然要求,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思路和首都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我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升区域文明程度,展示现代文明新我区的风采,加快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三、创建工作总体思路
总结我区几年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实践,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步走”战略,即文明小康村(1997年—2000年)、文明富裕村(2001年—2005年)、文明标兵村(2006年—2010年)、现代文明村(2011年—2015年)。这四步是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原则,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而设计的。
2006年是全区“十一五”发展计划的启动之年。伴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首都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全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空前的快速发展期。按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将进入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阶段。这个阶段的创建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突出重点。既在获得“文明富裕村”称号的近百个村中,开展“文明标兵村”创建活动,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村镇设施三方面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促进人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使之成为全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典范和旗帜,培育和创建出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一流的文明村。二是全面推进。即在近300个“环境整治达标村”中,开展“环境优美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抓出亮点,全面提升农村文明总体水平。
四、指导思想和创建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人文奥运计划、促进我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提升环境水平、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增强争创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实现“同心全面建小

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努力为构建我区和谐社会以及首都成功举办奥运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创建目标:通过开展“文明标兵村”和“环境优美村”争创活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获得新发展,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培养具有现代意识、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环境水平较高的新农村,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新氛围,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实现我区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计划创建“文明标兵村”15个左右,并从中择优申报全国文明村,力争有5个村争创成功;“环境优美村”100个,首都文明村100个,为“十二五”期间的“现代文明村”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五、创建评比标准
(一)“文明标兵村”创建标准
1、两委班子团结,廉洁勤政高效;
2、二三产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3、社会和谐稳定,道德风尚良好;
4、各项事业发展,生活质量较高;
5、村容村貌靓丽,环境优雅怡人;
6、村级设施齐全,文体活动常新;
7、村规民约健全,科学民主管理。
(二)“环境优美村”创建标准
1、两委班子高度重视;
2、经济发展健康平稳;
3、村庄环境整治优美;
4、管理制度科学规范;
5、场所设施利用率高。
六、争创范围、申报程序、考核验收及表彰奖励
(一)争创范围
1、文明标兵村:凡是荣获“首都文明村”和“文明富裕村”荣誉称号,5年内不涉及拆迁改造、不在城市发展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村,均可申报“文明标兵村”创建活动;
2、环境优美村:凡是获得了“文明小康村”和“环境整治达标村”荣誉称号的村,5年内不涉及拆迁改造、不在城市发展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村,均可申报“环境优美村”创建活动。
(二)申报程序
1、申报村召开党支部、村委会会议,提出创建意向,列出重点工程和主要工作,然后提交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2、申报村将《申报报告》上交镇党委、政府;
3、经镇党委、政府择优推荐,确定为本年度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重点,上报区文明办备案。
(三)考核验收
1、参与考核验收单位
由区经管站、区乡镇企业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委组织部、区纪检委、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民政局、区教委、区政法委、区610办公室、区信访办、区文化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局、区爱卫会、区计生委、区规划局、区市政管委、区整治办、区绿化办等23个单位组成。
2、考核办法
每年由区文明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申报“文明标兵村”和“环境优美村”的村进行年中和年底两次检查验收,参与考核的各单位对所考核项目,按照标准给予评价打分。区文明办负责汇总,年底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按照严格程序、宁缺勿滥的原则,确定候选名单,报主管领导初步确定,最后报区委常委会批准。
(四)表彰奖励
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评出的“文明标兵村”和“环境优美村”进行表彰奖励。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对“文明标兵村”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环境优美村”给予5万元奖励。区政府将每年两项活动的经费共25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
六、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原“我区区文明富裕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2006年1月更名为“我区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明办。区文明办为创建工作的总协调单位,全面作好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督促、考核、验收、评比、表彰等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责成主要领导负责涉及本部门、本系统创建内容的指导和考核验收。参与争创的镇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点培育支持
对每年的申报村,区、镇两级都要给予重点支持,帮助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区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督促,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建立投入机制
区委宣传部、区广电中心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政府导向性投入、镇村主体投入、联建部门支持投入和民营企业、知名人士、普通群众赞助投入的新机制。
(四)大力宣传典型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阵地的作用,对好的工作经验、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营造有利于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创建标准
&n

bsp; 区、镇、村领导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习他人,开扩视野,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搞出特色,打造精品。创建的目的是促进工作,对工作一般、质量不高的,一律不凑数、不降低标准。

f132.com扩展阅读

公路系统“十一五”文明创建规划


主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构建“和谐公路”为目标,大力加强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打响“**公路、文明通道”、“筑和谐路、架连心桥”公路品牌,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具体奋斗目标:
1、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
2、在全市公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中保持好的成绩;
3、***国道**段建成国家级文明样板路;
4、培植1-2名市以上劳动模范;wmxz.cn
5、巩固干线公路无“三乱”成果;
6、落实“安全、廉政、质量”三个责任重于泰山,力争“不出事,快发展”。
7、在民主评议行风中有较好名次;
8、收费站巩固省级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示范岗成果,争创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建功示范岗;征稽办、路政大队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工程处、养护处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
创建打算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和干劲。加强思想和理论教育,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以建设作风过硬,敢于开拓的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为关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二)、深化创建文明行业保障内涵,营造齐抓共管创建格局。根据省、市、县公路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工程建设、养护管理等业务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单位一把手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积极调动积极因素,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大干部职工投身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突出创建工作重点,抓好薄弱环节。加强对机关建设、工程建设等工作重点的创建力度,做到有的放矢,推动全局,带动一般,使各项工作都必须有突破,互为促进。
(四)、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创建文明机关。积极开展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率型、服务型、实干型、廉政型和领导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的“六型三满意”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带动和推动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加强窗口建设,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及监督电话,虚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公路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
(六)、加强品牌意识,打造“**公路,文明通道”、“筑和谐路、架连心桥”品牌。单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努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路交通支撑,打造文明通道品牌。

区“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规划




根据朝阳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精神,从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出发,立足长远,深入调研,制定《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规划》。这是今后五年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对我区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未来一段时间城市管理的发展将发挥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十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化四区”奋斗目标,抓住筹办奥运、重点功能区建设、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三大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结合我区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和特点,统筹规划道路交通组织建设,加快实施路网和交通枢纽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支持重点地区发展,方便百姓出行。五环路、京承高速路、朝阳北路等10多条城市高速路、主干路相继建成通车,朝阳路一期、广渠路一期等将于年内完工,对100多条区属道路进行了大、中修,维修、改扩建一大批社区道路、农村道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加大对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调研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停车场的建设,已对307个机动车停车场进行了备案。
按照“深化环境整治,消除脏乱死角,提高生活质量,美化首都环境”的要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设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398万平方米,规范、整顿、取缔各类市场320个。进一步加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先后完成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启动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建设工程;新改建城市公厕240座;酒仙桥地区、大屯地区的粪便处理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2个小区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36%。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2003年研究制定了朝阳区垃圾长效管理办法,实现了全区生活垃圾密闭式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率100%的目标。2003年底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爱卫会的4次专项检查验收、国家爱卫会的综合检查和国家、市爱卫会组织的多次明查、暗查,已经达到国家卫生区标准。
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和专业作业的市场化、企业化进程。进行环卫体制改革,成立了朝阳区环卫服务中心和朝阳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剥离了职能,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向迈进。建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成立了宝嘉恒基础设施公司,负责朝阳区的市政道路拆迁、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市政道路建设,启动了亮马河北路等道路建设工作。采取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有资质的建设队伍参与城市主、次干路建设和区管道路大中修工程。提升户外广告设置水平,运用市场运作形式,整合广告资源,对朝外大街、东三环路、京顺路、望京地区、CBD地区的户外广告进行统一规划,组织招标拍卖工作。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建设。落实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条专块统”,推进重心下移,强化城市基层管理,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街道办事处工作重点向城市管理的转移。全区21个乡全部设立了地区办事处,强化了农村地区城市管理工作。街道、地区办事处的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全区上下城市管理意识明显加强,初步搭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基本框架。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区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管理工作将立足于“三个优化”,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构建,着手基础建设,研究理顺体制,调整完善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水平,努力建设完整统一、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灵活有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为“三化四区”和“新北京、新奥运”建设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认真贯彻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清城市管理思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2、大胆创新原则。国内外城市对城市管理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取得的很多经验,符合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规律。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加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稳步推进原则。坚持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的连续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处理好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确保工作不断、正常运转,收到良好效果。
(三)总体目标
坚持城市管理工

区“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规划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


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麻丘镇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文明示范村镇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积累经验、示范带动”为总体要求,以建设美好环境、发展高新经济、倡导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二、总体目标
(一)概况
麻丘镇位于江西省会南昌的东面,西抱瑶湖,东接塘南,南靠抚河,北连滁槎,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往余干、万年、景德镇乃至浙江沿海的省二级公路昌万公路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并与京福高速公路乐温段在境内交汇。
(二)定位
随着昌万公路和乐温高速公路的贯通,麻丘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凸显。根据《南昌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要求,按照“西进、东拓、北控、南延”的总体指导思想,麻丘定位为南昌的东大门,高新区加工业基地外延式发展重点镇。
(三)目标
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江西重点镇、打造南昌东大门”这一总体目标,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以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为主要内容,整体推进农村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工作,加强农村维稳网络和基层民事调解网络建设,健全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确保农村社会秩序良好和社会稳定发展,努力使我镇面貌3至5年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三、具体任务
抓住机遇,在城市规划发展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步伐,围绕“一个目标”,即把麻丘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文明小城镇;推进“二个对接”,即与南昌市的城市规划对接,与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对接;发挥“三大优势”,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四大产业”,即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效农业和物流仓储、商贸等第三产业,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大发展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5年,我镇将在以往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即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
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在瑶湖桥头麻丘境内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使之成为麻丘新型小城镇文化的象征,麻丘镇发展日新月异的见证。
(二)打造两个中心示范村
以鲁溪、武溪村为示范点,建设两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文明示范中心村。中心村的工作以抓好村组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解决建设无规划、进出无道路、排污无渠道、垃圾无管理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村容村貌有一个明显改观。
(三)推动三项致富工程
继续扎实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工程,帮助村支书制定“双带”规划,选准“双带”项目,搞好项目与资金、技术、市场的有效对接。在金凤、鲁溪、库前村建立三个大棚蔬菜基地,预计这三项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50亩,建成后每亩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该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四)加强四项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道路、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1、完善路网建设。一是硬化全部村级道路,使我镇村级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二是完善三纵四横七条道的道路方格网建设,三纵即昌万路,文教路,荷湖路,四横即麻中大道,麻中东路,厚溪大道,南厚路;三是美化、亮化现有的昌万、文教、厚溪、刘城等省、市、区、镇、村、组6级道路。
2、新建一所小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一所小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该小学拟紧靠麻丘高中部建设,占地面积约30亩。
3、启动两个小区。小区建设地点分别为麻丘老农贸市场和卫生院以南空置地。作为文明村镇示范点创建工作的一部分,这两个小区建成后将主要用来对拆迁户进行统一安置。
4、繁荣两个市场。进一步搞活武溪、麻丘集贸市场,繁荣我镇经济,便捷我镇居民生活。
四、实施办法
创建文明示范村镇示范点工作是当前我镇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和完善创建机制,狠抓任务落实。
(一)精心规划,严格建管
1、划编制上,突出一个“高”字
这步工作我们已经完成。2005年,我们聘请武汉大学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的专家,在充分论证麻丘镇的实际情况和区位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城镇规划的新理论,本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麻丘的城镇性质为:南昌的东大门,是高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窗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服务南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

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昌市的卫星城。同时,高起点编制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用地,城镇景观等专项规划及城镇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详细规划,并正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2、在建筑设计上,突出一个“精”字
城镇建设中,最能体现城镇建设的是城镇建筑,而城镇建筑的特色主要取决于有无好的建筑设计。麻丘作为一个新型小城镇,将不追求大中城市的高楼大厦,力求在“特”和“精”上下功夫。在博彩众长的同时,注重塑造自己的特色。我们将根据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南昌东大门的实际,力争在建筑物立面的设计上作文章,出新意,选好外观色调,在体现各自特点的基础上保持整体建筑风格的一致,雕塑一批精品建筑和城镇标志性建筑。同时,为了突出城镇特色,我们一是在追求建筑风格的同时,加强城镇绿化设计,精心选址,规划建设好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广场,在丰富城镇景观的同时,又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在行道树的设计上,我们将采取高中低错落、乔灌木结合的全方位立体绿化方案,栽植草坪,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二是积极开放建筑设计市场,精心搞好城镇整体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对各项建筑工程,我们将不求大,但求精,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把每项工程都建成一个精品。三是在塑造镇区新特色的同时,还将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3、在城镇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
城镇管理是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我们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大城镇环境治理力度,建立多部门综合执法的市容监察机构,对城区的绿化、美化、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根据城镇绿化“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由镇里相关职能部门完成辖区内道路和公共绿地的绿化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在全镇主要街道设置果皮箱,新建公厕,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加大市容管理力度。城管监察大队每天对镇容环境、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管理,坚决按章办事,取缔违法建筑,清理马路市场,方便居民。四是加大亮化工作力度,以店面亮化为主体,以高层建筑亮化为点缀,以户外亮化为衬托,不断营造亮丽夜景。
(二)创新体制,多元投入
按照“政府引导、以镇为主、市县联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组团开发、滚动推进”的原则,考虑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或综合开发公司,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麻丘文明村镇建设。
1、立足资源,盘活现有资本,使“死”资产变成“活”资产
众所周知,在集镇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一些双管单位、镇直单位聚集的地方,往往是集镇的中心地带,繁华的商业区。根据现有的集镇规划,把这些老单位迁出来,不仅有利于其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出黄金地段,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源,加快小城镇建设。我们可以抓住日后规划的契机,动员镇直单位和部门到集镇新区征地,盘活原有的黄金地段。这样,不但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可以通过挖掘资源,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2、综合开发,扩张资本总量,使“小”资产变成“大”资产
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以开发促建设、以建设促开发,实行以地生财,以房带路,滚动发展,自求平衡。通过以建引建的方式,考虑在路两侧开发临街商住楼,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变集镇面貌。这样,通过综合开发挖掘资金的同时,使小城镇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创新机制,集合民间资本,使“散”资本变成“整”资产
面对资金紧缺的困难,我们将大胆探索尝试,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群众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在坚持公共事业整体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多渠道、放开经营、公平竞争、有偿使用。如通过拍卖道路的冠名权,加大基础设计建设的投入,通过运作,转让灯箱广告的经营权等形式,广开筹资渠道。另外,为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进镇购房居住,我们将根据自身条件,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镇建房、购房,使之成为集镇建设的主体。
五、工作要求
(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使“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活动在我镇能顺利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顺华
副组长:徐水保毛永钢
成员:邓宝根周宽堂周建海魏海龙胡石子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和部署全镇的文明村镇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抓好活动的开展。确保创建活动有安排部署、有实施督查,有总结表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
(四)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创建文明村镇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一致、齐抓共建。综合推进村镇组织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科技文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等系统工程。真正使我镇的整体面貌和文明程度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
(五)依靠群众,以民为本。
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文明村镇工程的受益者,又应是文明村镇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创建文明村镇应体现群众性。要在创建活动中,吸引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开展以文明村镇工程为主题的文明家庭、“十星级农户”等创建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自我受到教育,在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四进门”活动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技文化教育中素质得到提高,在美化村容村貌活动中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真正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受到教育”的良好局面。
(六)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扎实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工程,将大力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村、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精神,把创建文明村镇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出台务实的举措,狠抓落实,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确保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看得见的成效。
(七)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把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氛围造浓。认真对照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精心设计好宣传计划,制定好宣传方案。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充分反映我镇在创建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办法、新成效。
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到2010年,是我区区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实施“办好新奥运,建设新我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北京奥运比赛项目承办地的我区人民,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区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递增,2004年体育人口达到62%,人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京郊前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形成梯队结构,举重、柔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趋于区域化、规模化,2004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地区精神,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看到,我区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八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8年至2010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处于北京市整体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我区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全面推进新城总体规划,必将加快我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提升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我区赢得了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承办权,使我区体育进入以筹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激励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派生并存的,机遇的来临预示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历史地赋予了我们。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胆略和付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区成功地承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造福人民群众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区十一五城市管理规划


目录
序言
一、“十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1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3
(一)指导思想………………………………………………...3
(二)基本原则………………………………………………...4
1、科学发展原则……………………………….……………...4
2、大胆创新原则……………………………….……………...4
3、稳步推进原则……………………………….……………...4
(三)总体目标………………………………………………...4
三、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5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5
1、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5
2、围绕实现政府职能,构建区、街分工合理,市场和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城市管理框架………………………….……6
(1)城市管理部门的改革………………………….…………6
(2)专业作业部门的改革……………………….……………6
(3)街道办事处的改革……………………….………………7
(4)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7
(二)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8
1、科学民主决策机制………………………….………………9
2、工作协调机制……………………………………………….9
3、信息公开机制……………………………………………….9
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9
5、市场运行机制……………………………………………….9
6、社会参与机制…………………………...…………………10
(三)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新方法…………….……………10
1、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11
2、加快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11
3、加快推进电子政务………………………..………………11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2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落实工作………...……12
(二)建立适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12
(三)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识…….…12
(四)改革创新,搞好试点……………………...……………13
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规划
(修改稿)
根据朝阳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精神,从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出发,立足长远,深入调研,制定《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规划》。这是今后五年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对我区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未来一段时间城市管理的发展将发挥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十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化四区”奋斗目标,抓住筹办奥运、重点功能区建设、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三大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结合我区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和特点,统筹规划道路交通组织建设,加快实施路网和交通枢纽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支持重点地区发展,方便百姓出行。五环路、京承高速路、朝阳北路等10多条城市高速路、主干路相继建成通车,朝阳路一期、广渠路一期等将于年内完工,对100多条区属道路进行了大、中修,维修、改扩建一大批社区道路、农村道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加大对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调研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停车场的建设,已对307个机动车停车场进行了备案。
按照“深化环境整治,消除脏乱死角,提高生活质量,美化首都环境”的要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设398万平方米,规范、整顿、取缔各类市场320个。进一步加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先后完成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一

期、二期工程建设,启动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建设工程;新改建城市公厕240座;酒仙桥地区、大屯地区的粪便处理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2个小区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36%。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2003年研究制定了朝阳区垃圾长效管理办法,实现了全区生活垃圾密闭式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率100%的目标。2003年底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爱卫会的4次专项检查验收、国家爱卫会的综合检查和国家、市爱卫会组织的多次明查、暗查,已经达到国家卫生区标准。
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和专业作业的市场化、企业化进程。进行环卫体制改革,成立了朝阳区环卫服务中心和朝阳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剥离了职能,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向迈进。建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成立了宝嘉恒基础设施公司,负责朝阳区的市政道路拆迁、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市政道路建设,启动了亮马河北路等道路建设工作。采取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有资质的建设队伍参与城市主、次干路建设和区管道路大中修工程。提升户外广告设置水平,运用市场运作形式,整合广告资源,对朝外大街、东三环路、京顺路、望京地区、CBD地区的户外广告进行统一规划,组织招标拍卖工作。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建设。落实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条专块统”,推进重心下移,强化城市基层管理,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街道办事处工作重点向城市管理的转移。全区21个乡全部设立了地区办事处,强化了农村地区城市管理工作。街道、地区办事处的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全区上下城市管理意识明显加强,初步搭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基本框架。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区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管理工作将立足于“三个优化”,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构建,着手基础建设,研究理顺体制,调整完善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水平,努力建设完整统一、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灵活有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为“三化四区”和“新北京、新奥运”建设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认真贯彻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清城市管理思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2、大胆创新原则。国内外城市对城市管理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取得的很多经验,符合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规律。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加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稳步推进原则。坚持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的连续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处理好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确保工作不断、正常运转,收到良好效果。
(三)总体目标
坚持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带动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水平、环境建设水平、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快推进“三化四区”进程,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框架,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在首都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分工合作的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使城市管理工作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三、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总体目标,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要在综合研究、综合决策、综合协调上下功夫,实施“统一协调、各负其责、强化基层、发动群众”的管理方式,构建更加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十一五”期间,要下大力气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力争我区的城市管理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较大提升,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1、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
从城市管理工作看,政府职能主要是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区要进一步加大的城市管理工作的研究力度,理清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弱化,该转化的转化,理清政府、市场、社会的界限,解决好政府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问题,为从根本上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首都城市的安全运行,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围绕实现政府职能,构建区、街分工合理,市场和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城市管理框架。
对现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起“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模式。
(1)城市管理部门的改革。
2006年底以前,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朝阳区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全区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各专业部门开展工作。
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根据工作需要,2006年,对城管监察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城管分队的人、才、物统一由城管大队直接管理,区政府统一调度使用,分片包干执法,形成事权与财权一致、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机构要继续向社区延伸,专业管理部门可采取在社区设立办事点的办法,方便群众办事,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2)专业作业部门的改革。
城市管理的作业养护工作逐步推向社会,走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道路。研究推动区环卫服务中心、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市政管理所等作业养护部门的体制改革,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将上述专业作业部门全部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3)街道办事处的改革。
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以为民服务为主题,建设服务型街道。
梳理街道职能,使街道集中精力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利用2至3年的时间,将该回归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回归专业管理部门;该由市场和社会办的事情,尽快剥离出去,交给市场和社会。街道办事处内设科室改为专业管理部门的站所,担负基层专业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改革街道机构设置,创新为民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准确摸清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围绕解决问题,改革原有的街道管理体系,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实现为民服务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工作的细致化。
代表政府统筹、组织、监督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实现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以及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履行好对辖区工作“负总责”职能。
(4)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
剥离社区承担的行政职能。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从抓好居民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多类所有制企业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建立社区建设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培育社会服务市场和服务体系。
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社区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社区建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鼓励社区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制约。建立社区评议考核街道和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制度,研讨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考评体系,评议考核的结果作为考评工作以及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学习型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让社区人了解社区建设情况,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社区大事的决定。
(二)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城市管理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等运行机制,建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的公共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到位,市场功能的入位和社会功能的归位,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公共管理框架。
1、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成立朝阳区城市管理专家学者顾问团,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和科学决策力度。制定完善城市管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优化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划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反馈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城市管理工作定期协调制度和例会制度,由城市管理综合部门牵头,对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难点问题进行调度和协调,确保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够进行高效、及时的协调,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3、信息公开机制。
尊重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知情权,积极利用群众热线、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广大市民知晓并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4、突发事件应

急处理机制。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演习、演练,加强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5、市场运行机制。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实现形式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继续将目前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性的、群众性的、技术性的职能向市场和社会转移,鼓励市场和社会积极投入城市管理领域。对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公共服务项目,要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多的交给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政府不再单独包揽。对于准经营性项目,建立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有机结合的投资运作机制,在政府资金引导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6、社会参与机制。
进一步畅通城市管理部门同市民的沟通渠道,建立双向传递和交流机制,形成市民关注和踊跃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鼓励和培育市民的自主性。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等途径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市民的自主性,主动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参与各种维护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的活动。特别是要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积极营造和谐社会。设立城市管理基金,对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先进行为给予奖励。
积极培育、发展和健全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税收减免、资金资助等方面,大力培育并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向政府献计献策,提升城市管理质量。
(三)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新方法
围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管理方法和技术创新。
1、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
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加强工作协调,解决好管理与执法配合问题,同时更多地发挥好司法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加快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
学习和借鉴东城区万米网格城市管理经验,搭建区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两轴两中心”体制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我区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2006年上半年完成CBD地区和望京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2007年底以前在全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建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城市管理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建立各专业数据库,达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效率高”的信息数据化城市管理的要求。
3、加快推进电子政务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方便群众参与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各部门对外网站建设,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及时更新公开内容,推进政府城市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城市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难度很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运行和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城市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领导,下大力气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建立适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
一是要加大财政对城市公共事务的投入,增加公共财政对城市管理的支持,建立起合理的公共财政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要给足、到位。二是要切实按照“费随事转、事随责走、责随权变”的原则,调整条块之间的资金分配。三是要加强对基层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财政、人员、组织等各个方面并给予足够的保障,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一些地区财力不均衡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识
一是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全区各级干部进行培训,通过系统深入学习城市管理的有关知识,切实提高全区城市管理干部关于管理现代城市的理论素养。二是要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发动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使每名群众都能感到自己在城市管理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维护城市管理的行动中。
(四)改革创新,搞好试点
根据城市管理的具体要求,从区情出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并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好的做法。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要从点到面,逐步推进,促进我区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中原区“十一五”巡防规划


社区巡防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安巡防队是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创建安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力量,对建设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从我区实际出发,立足长远,深入调研,特制定《中原区“十一五”巡防规划》。这是今后五年巡防工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对我区巡防工作的实施和未来一段时间巡防的发展将发挥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十一五”期间社区巡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巡防处对巡防的新的要求,小编区巡防工作将结合五中全会精神把落脚点放在六个方面:树立以人为本,巡防为民思想把落脚点放在强素质上,充分发挥巡防工作职能作用把落脚点放在爱巡防上,切实加强巡防队伍建设把落脚点放在挖潜力上,发挥先进人物和中队长的榜样带头作用把落脚点放在树标杆上,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加强队伍的团结把落脚点放在同心干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巡防工作创新把落脚点放在求跨越上。为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构建构建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认真贯彻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清巡防管理思路,创新巡防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巡防工作方式,提升巡防管理水平。
2、大胆创新原则。上海、大连等城市以及金水区、二七区等单位对巡防管理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取得的很多经验,符合巡防管理现代化的规律。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巡防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加快提高巡防管理水平。
3、稳步推进原则。坚持巡防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的连续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处理好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确保工作不断、正常运转,收到良好效果。
(三)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强巡防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巡防队伍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预防防范作用,建立起巡防队伍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有效地工作防范框架模式,使社区巡防为我区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十一五”期间巡防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实施方法。
“十一五”期间,要下大力气推进巡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力争我区的巡防管理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较大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1、进一步完善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06年中旬在社区巡防队树立若干个标杆型、样板型社区警务室。要求巡逻警棒、手电、雨具、巡防八本台帐、室内上墙内容都要统一一致,各项巡逻记录登记也要规范详尽,警务室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统一。然后以点扩面,到08年底使全部警务室都达到统一规范化的要求。
2、在棉纺路办事处建立推广电子监控系统,组建一个监控中心室,在社区的重点部位安装若干监控探头,对辖区的治安防控注入高科技力量。并以此为契机,到09底为全区巡防队员配备对讲机通信系统,把高科技手段和巡逻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巡逻防范的科技化。
3、创建一批零发案社区、村子、街道、小巷。06年零发案社区创建目标达到50个,07年在此基础上在增添5个208年-2010年底争取达并一直保持65个,巡防的防范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控制在全市的最低水平。
4、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机动巡逻分队。依据“高效、精干、管用”的原则,组建一支100人的机动巡逻队,并为其建立一套完备的应急处理预案,为其购置一部专用运兵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另外,每年组织1到2次的巡防队员进行一次演习、演练,提高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5、建立健全一套大练兵活动的长效机制,在每年的春季、秋季开展一次全区性的大练兵活动,每月各中队要组织一次集中轮训,训练内容涉及思想道德教育、体能训练、防范技能训练、法律法规学习等,切实调动提高巡防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解决存在的“六不”问题,不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6、建立巡防党组织。07底要在区成立一个巡防党总支,八个中队设立八个支部,要求每月组织开展2次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巡防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调动巡防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带动全区其他非党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促进巡防工作的更好开展。
7、2006年底以前,把竞争激励机制全部引入社区巡防队伍管理中来,在

全区范围内实行“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双向选择”选拔一批优秀的队长、分队长、带动整体素质的大幅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巡防队伍,树立巡防队伍良好的形象。
8、努力为在巡防队工作达五年的巡防队员的养老统筹问题,到06年底彻底解决队员的后顾之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巡防,扎根巡防,为省会的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9、继续完善落实各种评比奖励制度,特别设立为优秀巡防队员解决长效工作的奖励制度。凡在巡防队工作五年以上,无违纪现象,群众评议高,抓获现行嫌疑人多(50人以上),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突出贡献,且担任社区巡防分队长职务以上的社区巡防队员,为其解决长效工作的问题。以便留住更多的巡防骨干,树立学习的标杆,培养队员争先创优意识,激励队员学标杆、找潜力、同心干的干劲,为巡防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区巡防工作的建设,在巡防队伍中形成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10、继续完善制度,严格考核,落实到位,监督得力。要坚决执行己定的各项,并认真组织全体巡防学习领会,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细化、量化巡防督察考核,作到标准统一,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全体巡防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1、加强宣传工作,开展各种形式、主题的巡防活动,树立巡防良好形象,继续开展社区服务,增强居民对社区巡防的认同感。从抓好居民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完善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12、建立一套巡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鼓励队员、群众对巡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巡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队员评议考核分队长、督察、中队长的工作制度,研讨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评议考核的结果作为考评工作以及队长、分队长、督察的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13、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社区巡防队员的,加强对新增补队员的入队教育前培训教育,加强对在岗队员的平时养成培训教育,加强违纪队员的培训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学习型社区巡防队。
14、建立健全区巡防办、巡防队长、巡防队员、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定期召开上述人员联合会议,加大队员参与力度。制定完善巡防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制度实行后信息反馈机制,逐步使巡防管理制度制定民主化、科学化。
15、进一步探索巡防管理新方法围绕提高巡防管理水平,加大管理方法和技术创新。学习和借鉴金水的大石桥、经八路社区巡防管理经验,在区选一两个社区试点建设高科技的电子监控平台,以高科技监控手段,实现科学防范,节省人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整体防范的能力和效果。
16、建立巡防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各巡防中队要根据建立各自的专业数据库,将巡防队员的档案、工资、治安信息全部录入电脑,达到“底数清、情况明、效率高”的信息数据化的要求。
17、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由区巡防办创建巡防宣传网站,宣传巡防、展示巡防风采、提高巡防的知名度、美誉度,推进巡防队伍的建设。
18、进一步加强在整合防范力量方面的有益的探索,在原来“四个整合”基础上,创新发展,务求取得更大得实效。
19、进一步探索落实责任,务求治安巡防工作实效的措施和方法,在巡防队员中实行案件倒查制度,解决责任心不强个别巡防队员“出工不出力”,巡逻不认真,对可疑情况不主动观察,对可疑人员不主动盘问,满足转够圈数的问题。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巡防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关系到整个全区的治安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从全局的高度重视参与巡防工作,把巡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巡防管理和领导,下大力气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
2、努力提高巡防干部和居民群众对巡防工作的认识。
一是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全区巡防干部进行培训,通过系统深入学习巡防管理的有关知识,切实提高全区巡防干部关于巡防管理的理论素养。二是要加强巡防队的宣传教育。发动大力宣传巡防工作,使每名群众都能感到巡防队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支持、帮助巡防工作的开展。
3、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好的做法。
根据巡防管理的具体要求,从全区的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并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好的做法。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要从点到面,逐步推进,促进我区巡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中原区巡防管理办公室
&n

bsp; 2005年10月29日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
泰兴市农业局
为切实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省编制“十一五“政府投资专项规划工作的要求,编制《泰兴市“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20xx-20xx年)》。
一、规划基础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农业各项工作的领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客观分析“十五”时期的农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科技服务及保障体系与农业生产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优势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特色不够、质态不优;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亟待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已较大的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进一步加大投入,认真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泰兴现代农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省、市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指导与方针,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及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主动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我市农业实现产业化、外向化和生态化。
三、基本原则
坚持联系实际,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创新发展的原则,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规划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预见性。投资应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侧重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建设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四、战略目标
通过增加投入,使农业服务体系功能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各产业和门类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规模更大,优势更强;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较大的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五、投入重点
1、支撑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七大体系建设;
2、结构调整和优势主导产业培育;
3、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4、农产品质量建设;
5、农民技术培训。
六、投资的重点项目初步安排及主要方向、规模、任务
(一)、农业支撑和保护体系建设
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机制创新,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推广更新、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培训、服务和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年来,全系统农技推广中心、畜牧水产中心、林业中心、畜兽卫生监督所、执法大队、农科所、农干校等7家事业单位的办公费等公用事业经费并未列入财政拨款计划。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行,很大地制约了服务功能的最大发挥。“十一五”期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按标准拨足公用事业经费(每年约150万元),不断增加运行费用支持和投入的额度,使之与建设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相适应。
2、农作物、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现有的农作物、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在近几年稻麦等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虽然经受住了考验,但限于监测手段落后和服务实力的不足,仍存在不少缺陷。为适应现代农业无公害标准化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大投入,建设成为预测预报准确,反应迅速,措施及时到位,综合防治效益良好的工作体系,把病虫危害损失率降到最低,化解种植业和林业生产的安全风险。
3、市乡基层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现有畜牧兽医水产技术人员652名,多年来,他们全靠“一双眼”、“一双手”、“一双腿”服务。由于诊疗仪器、设备简陋,常造成一些误诊、错诊,跟不上畜牧渔业发展的新要求,并给养殖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带来很大隐患。拟通过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保护和提高畜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符合我市特色的养殖业支持与保护体系为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继续深化养殖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我市从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渔业生产达到更高更优的水平。规划建立1个市级畜禽疾病诊断中心,不断完善诊疗设备,大力提高诊疗技能和服务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1个市级鱼病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第2页

自动诊断系统,每个乡镇都建立完善的鱼病防治体系。
4、动物防疫基础免疫体系及实验室建设
禽流感、牲畜口蹄等疫病在国内外频繁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的事实充分说明,动物防疫工作是关系到畜牧业安全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我市是畜牧大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会越来越高。但我市动物防疫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目前的动物防疫职能仍由兽医人员承担。兽医人员虽承担防疫的公益性职能,却不享受财政拨款,工资靠临诊收费自收自支,畜禽流感越多,收入会自然增加。而免疫注射不向群众收费,防疫到位后,发病得到控制,兽医的收入反会下降。防疫队伍自身存在的定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严重妨碍畜禽防疫安全的重大隐患。要想解决这对矛盾,必须改革现有体制,将属于公益性的防疫工作由政府投资,解决防疫人员的工资,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免疫、监测和治疗,杜绝无规定疫病的发生,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畜牧业健康安全发展。我市生猪饲养量140万头,家禽饲养量1000万羽以上,需专职人员250人,预计每年需400万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国际上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我市畜产品无法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对动物疫病监控和药物残留监测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强化实验室建设。目前我市动物疫病实验室60m2,且仪器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冷库15m2。按照上级要求县级实验室必须达到200m2以上,冷库100m2。需扩建实验室150m2,冷库80m2。需资金100万元,仪器设备100万元,分两年实施。实验室完善后,负责全市的动物疫病的监控监测和药物残留的监测,有利于推动我市畜牧业安全生产和发展。
5、牲畜血吸虫病监测及防治体系建设
近几年,长江水系发生了血吸虫病疫情,邻近县市局部地区钉螺扩散明显,自20xx年起,我市也发现了多起输入型血吸虫病病人。目前全市生猪饲养量为140万头,奶牛为1200头,山羊为60万只,其中沿江8个乡镇中,生猪饲养量为30万头,奶牛栏存为260头,山羊为10万只,直接受到到疫情威胁。此外,养殖户引进的牲畜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血吸虫病疫区,血防工作形势严峻。规划建立1个市级监测站及8个乡镇监测点,对沿江家畜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病畜进行治疗和处理,切实控制传染源。充分利用十边隙地种植牧草,改造江滩、河沟,改放牧为圈养,切断传播途径。促进泰兴地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6、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及仪器设备更新
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更新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县一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新品种新技术创造性和适应性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县城农业经济科技生产力的孵化器。作为全市唯一的农业科研基地——市农科所,由于多年来物质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仪器设备或残缺不全或严重老化,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拟通过本项目实施,进一步强化我市的农业基础研究工作,解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品种和技术这个最根本的基础问题。
(二)优质主导产业培育及基地建设
1、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推广
(1)特色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
鲜食特色玉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籽粒中糖分、蛋白质、赖氨酸及其他多种氨基酸、脂肪等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籽粒中的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适口性好,且易于消化,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新型佳肴。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的生产、加工产业已经开始启动并在逐步完善。其加工的产品主要为甜玉米罐头食品,但年生产量仅在1万吨左右,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为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所需,我国鲜食玉米产品的年加工量应在100万吨左右,市场需求旺盛,效益较高,将成为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但因优质专用品种缺乏,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竞争力不足。前几年泰州市旱作所选育了优质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6号,形成了若干优质特色新组合。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立项研发优质专用新品种,引领泰兴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
(2)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选育及万亩示范方建设
近年来,国内专用花生加工业迅速发展,出口量不断增加,产品供不应求,全国及本省花生市场价格持续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泰兴花生为我市较有影响的特色农产品,产量高、价格高、种植效益高,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突出。全市幼龄银杏园面积达12.5万亩,初期间套花生,亩效益达800-1000元,具有极高的比较效益优势,能有效地提高银杏园近期效益;花生生态效益显著,不仅能固氮养地,而且通过轮作换茬,可有效的抑制现有病虫草的发生和蔓延。泰州市旱作所通过长期的花生育种,选育了一批优质专用新品种,虽然基本解决了全市近期内优质专用品种的要求。但从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看,加快选育更为优质高产、适销对路、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专用品种,仍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市旱作所在选育泰花系列花生品种的同时,研究配套了一系列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新技术,制定了相关栽培技术规程,也积累了一定数量各种类型的花生品种资源材料和中间材料,为今后的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增加投入,由市旱作所实施系列新品种选育和万亩高产高效示范方项目,对全市花生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优质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大豆、甜豌豆、荷仁豆、蚕豆、脱毒山芋、芋头等本市特色农产品具有极强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力,但因品种种性退化、混杂严重,栽培技术更新缓慢,产量、品质、种植效益大打折扣,针对诸多难题,泰州旱作所通过品种引进及配套技术研究示范,已经开始起步,但距市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示范。
2、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稻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食粮,泰兴市100多万亩耕地中,常年水稻面积60多万亩,总产稳定在36万吨上下,目前所栽培的品种都是品质优良的粳稻品种,在市场上深受市民欢迎,销路一直较好。但是在强化基地建设、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模培大培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品牌创建、切实提高效益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3、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我国用于制作优质饼干和糕点的弱筋小麦需求量600万吨,自给率仅5,主要依靠进口。农业部制定的有关规划中,把建设和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列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投资项目,明确提出在长江中下游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发展优质弱筋小麦1300万亩。
我市常年小麦面积55万亩左右,通常以中筋红皮小麦为主,销路狭窄,效益不高。而发展优质弱筋小麦却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水土优势。在江苏省建立的5个基地中,经品质鉴定,我市是3个合标县市之一。加之我市有苏三零面粉集团可以就近加工,更有其它基地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基地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据测算,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高8~10,且平均单产比普通小麦高25公斤/亩,在同等投入条件下,每亩可增收50元左右。规划经过三年建设,建成5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农民可直接增收2500万元。加工企业还可降本增收3000万元左右。这既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缓解供不应求的矛盾,又可较大地提高种植业效益,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油菜全身都是宝,菜油是我市市民的主要食用油,双低油菜的饼粕是非常好的畜禽饲料,秸秆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源。若在规模和特色生产上继续加大投入,真正形成我市的强势产业,必将为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5、特色地下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
我市高沙土地区占耕地总面积75。香荷芋等地下农产品既是高沙土地区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又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地方特产,既可以原料上市,又可加工成速冻仔芋、芋艿粉、芋艿圆等多种食品,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市香荷芋已获得了无公害产品标志。香荷芋一般亩产仔芋1100公斤以上,均价1.2元/公斤,亩产值1320元,亩可获纯利500元,生产中抓住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改良扩繁,推广应用以垄作覆膜、种芋脱毒快繁及机械化播收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可亩增产20以上,亩增效益300元左右。加之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10万亩地下农产品规模特色生产基地,农民年可获利5000万元。
6、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我市常年蔬菜地20多万亩,设施蔬菜面积不足万亩,城乡倒流、外地蔬菜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现象仍没有根本改观。规划继续加大投入,扩充规模,增加总量,提升产品档次,形成特色产业,在满足本地市场的同时,挺进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对于提高种植效益,致富农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7、畜禽品种改良、推广与畜禽小区、无公害基地建设
多年以来,我市的畜禽养殖品种单一,品质相对较差,养殖方式分散、粗放,养殖效益较低。近几年,全市淘汰更新畜禽品种的力度加大,品种改良步伐呈进一步加快趋势,规模养殖也有一定的增加。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市畜牧养殖的品种格局,规模养殖也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加大政府扶持、投入和奖励的力度,继续抓好生猪、家禽、山羊等畜禽品种的改良工作,切实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的建设。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我市畜牧养殖业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8、特种水产种苗繁育重点市建设
近几年来各地特种水产发展迅速,养殖效益相对较高,而特种水产种苗却供不应求。我市现有斑点叉尾鮰、赤眼鳟、南美白对虾育苗能力2亿尾以上,具备了这三个特色品种规模繁殖种苗的工作基础。根据我市水面少,池塘面积小的特点,应该积极鼓励和发展特种水产种苗繁育。拟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较大地提高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单位水面效益。
9、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及示范园区建设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十一五”期间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继续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引进推广和应用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向技术要产量、质量和效益。
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形成了本地特色的种植业、蔬菜、果树、养殖及农业观光与休闲产业。为增强园区内特色产业发展后劲和活力,继续引导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拟对现有园区进行升级和辐射,以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增强辐射、引导和示范效果。
10、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建设
省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位于我市宣堡镇,于20xx年9月23日经省林业局批准建设。公园占地9700亩,包括张河、联新、孔桥、银杏、纪沟、毛群等6个行政村。现有定植嫁接银杏树65800株,其中挂果树17190株,白果常年产量45.4万公斤,树龄百年以上的4718株,200年以上506株,1000年以上的2株。园内春季嫩枝吐翠,一片葱绿;入夏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秋天金果累累,满园飘香;寒冬虬枝傲天,迎风斗雪,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有关专家誉之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的古银杏群落”,曾先后吸引亚、非、欧美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观光考察。目前,我市正在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建设,整体推出“银杏之乡”一日游、“农家乐”等文化品位较高的特色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改善对外窗口形象,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又一重要载体。本项目计划分五年实施,预计总投资1亿元,政府实行以奖代补,约1000万元。
11、雄银杏生产基地建设
我市是“中国银杏之乡”,主栽品种“泰兴白果”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是传统的名特优产品之一。全市现有定植银杏树630万株,年产干果4000吨以上,约占总全国产量的1/3,而雄银杏树仅3万株,年产雄花1吨左右。按照雌雄合理配置比例100∶2--4,目前我市雄银杏资源奇缺,严重影响了人工授粉和雄花的开发利用。而从外市引进雄花易带来病虫害,花粉的质量不稳定,影响授粉的质量和“泰兴白果”的品质,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为此建议由政府投资,建立专项资金,在市果园场、第二捕捞公司、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乡村主干道中沟河道两侧发展雄银杏树10万株,以平衡我市银杏的雌雄比例,彻底解决由外地购进花粉而带来的不利因素,促进银杏雄花粉的开发利用和银杏产业的健康发展。该项目规划分五年实施,预计总投资500万元。
12、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建设农田林网是我市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近年来因低产田改造、节水工程的实施等原因,部分乡镇农田林网缺株、破网、断行现象严重,与国家平原绿化合格市的标准差距较大,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森林覆盖率20的目标,必须重点抓好农田林网建设,坚持“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抓好未林网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的营建和已林网农田的完善提高,在全市开展农田林网合格村、合格乡镇达标活动,构造我市农业生产的生态屏障,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该项目规划分五年实施,预计总投资600万元。
13、沿江生态防护林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25公里长江岸线,结合沿江开发和沿江高等级公路建设,整合全江滩、江心洲、江堤资源,建设长江生态防护林工程,在高等级公路两侧建设绿色通道,在化工开发区与城区结合部建设防护隔离带,努力将长江沿岸建成生态林业的基地,防洪保安的阵地,观光旅游的胜地。大力推行立体经营,滩地营造意杨、汜柳,林下增养水禽,开沟围网养鱼。计划建成万亩生态防护林,总投资800万元。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建设关系到农业经济的生死存亡,近两年来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重视。已先后申报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产品,注册了一批商标,编制了一批技术规程,城区农产品市场实行了质量准入,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我市农产品质量建设特别是检验检测设施建设的情况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还远远不相适应,放心菜、放心肉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强,迫切需要全市上下引起高度重视。规划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发展为核心,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整体提高农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在我市范围内求得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综合体系建设
力争用5年的时间,建立起基地与农产品的检验检测综合体系。主要任务: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环境进行测定;对农业投入品的成份进行测定;对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农(兽)药残留等进行定点检测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布,确保“三放心工程”落到实处;依据检测结果,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加以规范。通过严格两头检测、中间监控的基本程序,确保我市生产出的大宗粮油、蔬菜、果品、水产品、畜产品等达到无公害标准,使我市80以上的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化。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总投资规模为560万元。
2、农产品优质、高效、无公害标准化技术引进、示范与应用研究
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欧州、东南亚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无公害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自身安全、品质标准,拟学习、借鉴、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研究、借鉴和示范应用,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益。
(四)生态农业县(市)创建
创建生态农业县(市)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现实途径。最近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xx年力争把80的县(市)建成生态农业县(市)的目标。省农林厅、水利厅、环保厅、建设厅为此联合发文对生态农业县(市)的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三清”工程为重点,重视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确保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实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有效控制农村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20xx年我市已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的验收,为生态农业县(市)的创建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立项创建生态农业县,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自身要求。
(五)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根据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信息化已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科技进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也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拟通过本项目的硬件投入和市乡两级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三个目标:
一是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林果生产、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发布。二是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信息化。把与农业经营有关的各种资源配置、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和农副产品流通(需求量)、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及时传递给农民,引导他们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经营,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农产品市场供求大起大落,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损失。三是农业政务办理的信息化。通过农业网站的“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农药、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和进出口许可以及绿色食品认证等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事务的网络化处理,增强政务管理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
规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上连科研院所、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大型农贸市场,下接乡镇农技站、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组织和规模养殖户的我市农业信息化体系,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各节点可开展网上问答和查询,适时进行远程教育,发起和召开视频电话会议,部分农民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农业节目点播,以达到农业生产效益的快速化和最大化。总投资约740万元。
(六)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近年来,因假农资出现的坑农、害农案件屡屡发生,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打击农资制假、售假工作都十分重视。农业局是农资打假的职能部门、牵头部门,对农资打假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具体打假工作由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由于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刚刚组建,执法装备差,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财政上对执法工作无专项投入,只能靠以罚养法,这样很难适应农业执法面广量大、工作艰巨的需要。为此,规划建议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执法专项经费的投入,改善执法的装备,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按国家规定落实农业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管理的政策、待遇等。
(七)农科教培训工程
1、农业科技人员有序进修与知识更新工程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制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农业科技人员面临着严重的知识老化,只有通过有序进修、培训与知识更新,才能更好地组织解决新时期防治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侵害、畜禽防疫、农林牧渔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应用,适应新形势下指导和服务现代农业的要求,推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换代。
2、农民培训工程
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央农村工作有关会议明确要求: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政治工程、富民工程,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我市能否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我市实际,十一五期间应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以市农干校为主的培训基地建设,增强培训能力,深入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系统地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文化学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以及政策法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外经外贸、时事政治方面的教育,特别要加强对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通过5至10年的努力,着眼于提高农民掌握、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和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现代农民。通过进行适应本地需要的实用新知识、新科技培训,使80以上的农民掌握1至2项实用新技术;培养10万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劳动者。乡镇成校与农业企业、农产品基地建立起密切联系,积极提供科技、教育、信息服务;在市农干校建立起稳定的农口专业办学体系,向农村输送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后备劳动力。

后勤“十一五”规划


后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重点强化餐饮、交通、动力等各项保障职能,集中精力开展服务;不断深化后勤管理、服务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贴近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开展更主动、更人性化的服务。
㈡基本原则
1.坚持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两分开”的原则。为更好地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责,让“裁判员”和“运动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局作为办事机构,担负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职能。机关服务中心作为总直属单位,承担“医、食、住、行”和“风、暖、水、电”的具体服务保障工作。
2.坚持“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要求,调整服务结构,整合后勤服务资源。管理局机关以不超过30人的精干队伍,完成后勤服务监管任务;服务中心强化以餐饮、交通、动力为重点的各项服务工作,切实保证全工作稳定有序。
3.坚持只对内服务,不对外经营,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机关服务中心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制度,支出要全部申报预算,并严格按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取得的服务收入全部上缴计财局,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将收入转移或在账外循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服务单位职工的积极性。
4.坚持“三贴近”服务的原则。努力贴近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开展服务,不断创新,注重细节,体现更靠前、更主动、更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
后勤发展目标及措施
㈠近期和“十一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符合工作特点的后勤保障体制,重点做好以餐饮、交通、动力服务保障为重点的多项服务工作,在服务中心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明确质量目标,狠抓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思想过硬的后勤队伍;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管理局对服务保障的监管作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努力建设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环境。
㈡主要措施
1.在服务中心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所有服务单位通过认证,突出和强化餐饮、交通、动力服务保障,形成符合工作特点的后勤保障体制。
——餐饮服务满意率要大幅度提高。随着食堂综合楼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加强炊管人员的业务,逐步调整队伍结构;实施并完善“暗补”变“明补”办法,定期公布伙食账目;设置以中餐为主的不同风味就餐区和中、西快餐区,满足职工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完善24小时就餐服务;建立食品化验室,培养或聘用营养师,建立营养食谱信息库,逐步规范营养保健餐的营养成份、标准及制作要求,确保饮食安全;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交通服务安全快捷。完善车辆管理和使用制度,逐步取消部门自备车和自管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调度反应迅速,车辆准时、准确到位,确保随叫随到、安全快捷。2006年完成交通处调度、派车、统计、结算系统升级换代和地下车库监控系统改造;2008年奥运会前,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车载电台系统投入使用;逐步调整车辆结构,按规定及时淘汰、更新车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增加特种车。
——动力保障规范高效。视情况整合办公区动力和物业管理力量,统一负责各办公区域的动力保障和物业服务工作;整合电视监控系统;加强供配电、热力、电梯、办公空调、消防及监控设备运行的巡检,按期保养,保证各类设备运行完好;强化24小时运行维修值班制度,及时排除故障,维修合格率要达到100%,保证工作区备用电源时刻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确保应急启动。
——充分利用会资源,使班车、医疗、服务方便职工需求。积极进行班车改革的调研论证,条件成熟时实施;幼教服务只面向职工子女,收费不高于同档次幼儿园标准;门诊部强化“保健、救急”职能,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增加合同医院,使职工得到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2.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思想过硬的后勤队伍。
——餐饮服务处实行免费就餐,在现有人数基础上通过内部调剂、对外聘用等方式增加相应人员。
为保证2007年进入综合楼、保障2008年奥运会报道和完成外派服务任务,逐步调整、引进一定数量较高层次的烹饪技术及服务人员,每年补充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年轻厨师2-3名,设置营养配餐师和食品化验员。高端人才采取聘用形式,其他各类人才,可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同时,选送人员到大的宾馆饭店、参加外地风味饮食技术培训。
——交通服务处随着今后总车辆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量不断

增加,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服务保障,必须适当增加职工人数,职工总数需逐步增加到100人,可从局内选调正式职工或外聘合同制工人。尤其加强对服务礼仪和规范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动力保障部门技术岗位比较密集,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
工程师可从社会人员中聘用,高级工及以下水平的技术工人可从技工学校或职高录用毕业生。
3.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发挥后勤服务监管作用。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完善服务监管。
——建立管理多媒体数据库,统一归口管理。
——总结交流后勤服务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4.建设节约型机关和区
——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调整节能管理工作机制。指定管理机构或人员,对能耗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加大节能投入,加快更新非环保、非节能型设备设施。“十一五”期间重点是建筑物及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2010年公用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6%,新增专用电器、电动机、汽车、燃气设备等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统计系统建设。办公区分楼、分管线加装水表和电表,分供热管路加装水表,随时准确获取水电能耗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节能措施,切实有效地搞好节能工作。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全区编制 “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工作的要求,结合妇联工作实际,特制定社区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方针,以提高社区妇女整体素质、组织妇女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为目标,发挥组织优势,构建社区妇女工作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以社区妇女工作的发展推进全区妇女工作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家庭为载体,依托社区人力、文化、阵地资源,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幢、巾帼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创业型、奉献型、学习型、和睦型秦淮优秀妇女典型事例,动员社区妇女积极参与秦淮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家政学校分校、下岗女工服务站和维权工作服务站三大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主要措施 (一)营造妇女创业的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在社区妇女中开展深入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投身社区建设和全区经济建设工作中;组织妇女群众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女企业家联谊会作用,大力宣传创业女性典型,在全区形成有利于妇女创业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二)着力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根据新形势下社区妇女的特点,进一步开展“四自”、“四有”宣传教育,引导和促进广大妇女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塑造新形象;结合妇女的实际需求,举办家政服务、托幼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妇女在社区创业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妇女社区创业主题活动。以争创“巾帼文明社区”、“巾帼岗位明星”为主要内容,鼓励广大妇女在经济建设和社区建设中显身手,多贡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社区再就业服务站的作用,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创办适应社区群众需求、适合女性特点的社区服务实体。依托社区妇联,协调社会力量,掌握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 (四)深化巾帼文明社区创建。继续扩大巾帼志愿者队伍,做到活动经常化;进一步完善家政学校、妇女维权站、社区下岗再就业指导站建设,因地制宜,积极为妇女群众开展再就业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以“巾帼社区服务示范站(点)”争创活动为契机,不断拓展创建活动领域,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再创建一批省、市、区巾帼文明社区和巾帼社区服务示范站(点)。 (五)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为内容,进一步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创业型、奉献型、学习型、和睦型家庭和个人,评选、推荐一批市、区五好文明家庭。 (六)深入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以“学习的家,快乐的家”为主题,抓好妇联干部、楼幢组长、巾帼志愿者、学习示范户四支力量,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设施,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家庭成员能力素养。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广大妇女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读书演讲等活动,举办社区演唱会、社区舞蹈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社区广大妇女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弘扬新时期社区先进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八)不断完善妇女维权机制。以深入社区及时调处家庭矛盾和纠纷,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为重点,继续抓好妇联区、街道、社区三级信访网、维权咨询投诉热线和社区维权预警机制的建设,发挥维权志愿者、帮教志愿者等志愿工作者队伍的作用;拓展妇女维权渠道,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调处家庭矛盾和纠纷,力争群众来信来访结案率达98%以上;加强基层妇女维权干部和特邀陪审员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实现从行政维权到依法维权的转变;广泛开展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活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关心、爱护妇女的氛围。 (九)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法制咨询,组织开展学法活动,引导社区妇女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把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儿童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视解决妇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十)加大对弱势群体帮扶力量。继续关注下岗女工、贫困女童、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巾帼助困”送温暖活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帮扶身处困境的妇女儿童。扎实开展爱心献春蕾“1+1”活动,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拓宽贫困女童助学渠道,及时掌握贫困女童学习、生活情况,提高捐资助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女童继续学业。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区“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文明村镇创建方案”相关内容,请访问“文明村镇创建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