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 导航 >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文章标题: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对煤矿创业创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源型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创新之路,从中汲取生机和活力。回顾我们某矿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在2000年之前,也曾出现过短暂辉煌局面,但由于决策、管理以及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之而来便是大起后的大落,发展很不稳定。2000年以后,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0年到2002年,是矿井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针对矿井内部管理较为混乱的情况,矿党政审时度势,狠抓基础,精心组织打好翻身仗,争创文明矿,逐步理顺了工作关系和职工情绪,靠提高产量来提升经济效益,职工收入维持在人均1.4万元左右,真正步入了主力矿井的行列。第二个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集团公司实行限产限收购价政策,矿井靠超产来提高效益的路子被堵死了。矿党政果断作出外抓创业发展增效、内抓创新管理提效的战略决策,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及职工收入水平大幅攀升。六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040万吨,超产150万吨,上缴利润2.58亿元。其中2005年,实现利润7761万元,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2.86万元,比2004年提高34.9%,矿井步入了集团公司先进行列。
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有两点:
途径之一:管理创新。以深化内部改革为主要途径,走精干高效之路。一是实施崭新的理念变革,促进职工思想裂变。从打造“某”品牌破题,实施精品战略,推动机制创新,倡导文化兴业,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迈进。二是实施机关业务流程重组,组建“五部一室”,只设9名正科级干部,精减科级干部15名,减少冗员64名,实现了机关队伍的精干高效。同时,实施大区管理,将9个掘进区队整合为5个区队,同时撤销了综安队编制,在保证矿井内部进尺任务超额完成的情况下,为外出创业置换出570多名精干劳动力。三是率先组建“物业公司”,将原隶属矿管理的行政科、房管科、医院、学校、退管办和某州物管办划归物业公司管理,建立了分离不分开的“三线管理”模式。四是以岗位定报酬建立利益分配新格局。根据“技能、责任、强度、条件、风险”等要素,对全矿27个工种进行测评,将工资划为12个档次,明确了岗位的价值,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五是以调整主业产品结构做精煤炭为主要途径,走管理提效之路。通过实施煤系配采、强化源头控制、调整品种煤产品结构等措施,拉长了煤炭产业链,拓宽了增收渠道。
途径之二:外出创业。以开拓煤炭主业外部市场为主要途径,走创业增效之路。先后通过“创业者论坛”、“工程师论坛”、“创业前沿政工在线”等活动载体,逐步破除职工中存在的、“小富即安”、“看摊守业”等陈旧观念,树立起“创”与“闯”的创业理念。2003年以来,矿党政进一步加大了外出创业力度,建立了以陕西黄陵一号煤矿、陕西铜川白石崖煤矿、山东济宁金源煤矿、山西平朔井工煤矿等创业基地,创业方式也由单一的技术性劳务输出发展到租赁经营、承包生产等多种形式,创业得到大发展,成为做大做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职工收益的又一个支撑点,仅以2005年为例,主业共实现创业收入1.26亿元,在消化和承担外出创业人员工资及各项工资附加计提基础上,盈利1119.65万元。
创业创新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创业创新才能改变企业困境使其得到长足发展;只有创业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强企富民。2005年底,矿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某”矿井今后五年总的工作主题,制定了“新起点、新跨越、新某”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步骤。将建设新某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最根本的战略举措就是创业创新,依靠创业创新做大做强企业,依靠创业创新实现企业第二次跨越。
1、靠创业构建新某基本框架。一要紧紧依靠外出创业,在创业点建造一个新某。我矿的外出创业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充分证明了外出创业是实现效益增长、弥补矿井内部资源不足和支撑矿井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要不断通过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效益,提升创业档次,达到最终圈占资源或控股建矿的目的。真正在创业点建成一个新的某煤矿,使其成为为企业长期增效的主渠道,增强企业外部发展实力。二要紧紧依靠内部创业,在矿井本部再造一个新某。在企业内部再造一个新某的重要标志是,矿井综合实力和生产能力明显提升。要确保新大井工程的形象进度,按期建成并形成系统,并完成与之配套的各项技术改造;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抓好新洗煤厂建设进度及工程质量,尽快发挥其提质增效的作用。三要提高辅业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物业公司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在企业内部要按照市场规则,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现效益增长,在企业外部要依靠自身资源优势,科学进行产业定位,通过有选择地进行资产、资本运作,扩大外部创收空间。要进一步提高实业公司发展水平,抓好主导产品的更新换代,占领市场制高点,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同时,要以洗煤厂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争取建设与选煤厂配套的煤矸石砖厂、热电厂、复垦等综合利用项目,形成“煤——选煤——热电——建材”一条龙产业链,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2、靠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水准。在创新管理、提升管理水准上做文章,自觉做领跑某的引领者。重点创新两种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刚性的管理机制,靠制度来规范职工行为,规范各项管理,保证矿党政的指示决议和各项文件制度落到实处,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煤炭主业要在巩固实施项目部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完善运作机制,促进效益最大化。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制度的刚性。二是建立弹性的分配机制,根据企业的效益状况,采取绩效浮动工资、奖励工资、浮动补贴工资和技术津贴等多种分配形式,适当增加非固定部分的比例,真正体现向创造效益大,向技术含量高,向苦脏累险第一线,向外出创业人员倾斜的工资分配政策,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靠创业创新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创业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民创业创新的工作思路,旨在通过创业创新推动全省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创业创新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抢抓目前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较为平稳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实行创业创新,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方面,企业要靠深化外出创业拓展外部生存空间,延伸战略发展平台,在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本部提供效益支撑的同时,也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接续和战略重点转移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要靠深化内部工作创新,尤其要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岗位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企业在人才、管理、技术、文化、品牌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培养和占据市场发展优势,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实力和竞争能力。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既要出煤炭也要出人才”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迅速培养出一个整建制煤矿的管理人才队伍。全面实施“十一五”人才规划,启动“560”专业人才工程,“8150”管理人才工程,“123”先模人才工程及“444计划”技术工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精心打造一支优强的专业人才和技工队伍,带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再者,继续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把品牌文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加大“某”品牌的宣传力度,寻求打造企业品牌形式和载体的多样化,提升“某”品牌外在的张力;深入扎实地开展“三优”(优质的产品、优秀的人品、优良的管理)文化的践行活动,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注重团队精神、团队能力和共同愿景的培养和提升,增强企业内聚力和协同功能。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强海兴渔


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强海兴渔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最大的特色、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未来发展的空间在海洋,潜力在海洋,希望在海洋。要推动**海洋与渔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强海兴渔战略。
一、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要围绕“海洋经济强县”这一战略目标,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创业创新精神,精心谋划海洋与渔业发展大局。
二、必须坚持协调发展。要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精心组织实施“一线五工程”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强海洋、促渔业升级,推进海洋与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强化海洋与渔业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海洋与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监测监视体系,逐步开展海洋与渔业生态修复,切实保护海洋与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海域资源的集约使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扎实推进平安渔业建设,更加注重渔民群众的利益,千方百计增加渔民收入,切实减轻渔民负担,坚决维护渔民合法权益。

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富民强建议大家谈


领导干部自己要做解放思想的表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尽管解放思想不是领导干部追求的终极目的,而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的目标是不同的,但是解放思想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的目标关键在于
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做解放思想的表率。
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的表率,首先要加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在加强合作交流、借鉴经验中解放思想,在剖析自身问题、剖析个案中解放思想。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学习所得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思想观念、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才能推动工作的有效落实。

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其次要设法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并没有完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些障碍,大都与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比如,近年来,一方面资源、能源的供应非常紧张;另一方面资源、能源滥用和浪费的现象又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与资源、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有关。由于政府对能源、资源价格的集中管制,使能源、资源的价格严重偏低,导致能源、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现象惊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因此,设法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支撑,这是当前解放思想的又一重要着力点。

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的表率,还需要宽松宽容宽厚的舆论环境。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总是与思想认识上的解放紧密相连,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换来了社会的大发展。唐朝之所以能开创辉煌鼎盛的盛世局面,就与唐朝初期社会海纳百川、包容天下、开明开放的恢弘气度分不开;欧洲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缘于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的思想启蒙;至于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更是与我们打破计划经济束缚、形成市场经济的新思维密不可分。但是思想认识的解放必须要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换言之,要有一个宽松、宽容、宽厚的社会环境,来激发新思维新观念,让人们敢于说话,敢想敢做。这就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宽大胸怀,虚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对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对意见要开明一点,允许别人说话,允许别人说不同意见的话,甚至要允许别人说错误的话。

事在人谋,业在人创。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精神状态,把精神面貌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带头打破束缚我们大展拳脚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带头纠正迟滞我们发展步伐的陈旧思维,带头摒弃制约科学发展的消极心态,带头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落实到执政为民上,在尊重实际、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会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领导干部也会在干事创业中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我为创新、富民做什么心得体会


我为创新、富民做什么心得体会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关键,纵观中国,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认为创新的目的在于,怎样为民造福,使人民从平穷困苦的日子中摆脱出来,一步步走向富裕,这是需要我,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去探索的。怎么创新,怎么样富民,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创新富民要端正自我思想,经过前段时间教育的洗练剖析,我感到自身创新富民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尤其在工作中惯用老方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工作不够大胆,创新欠缺魄力。再加上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在与群众接触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得过且过的思想占据主导,没有遇到问题深入到群众中摸清实情,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正所谓需要什么,学什么、缺少什么补什么,思想上不够端正,就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培训,我认为在参加一些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的同时,还要利用一些机会积极参加一些思想教育培训活动,加强自我学习,在培训中带着问题去学习,不断思考提升自我创新意识,从而在工作中解决各类问题,勇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观念、制度、做法和模式。对于责任意识不强,联系群众不够的问题,结合近期工作安排,即将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活动,走村入户,真正下到基层走到群众中去,在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密切了解群众精神等方面的新需求,才能为民开拓富民之路。

其次要创新要富民,就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创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灵感的来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觉得在创新的前期,可以有效的借鉴好的思路,好的方法,将这么思路和方法不断的进行变换组合,总结出符合当下环境还能体现个人特色的一套创新做法。借鉴和组合最好的途径我认为应该是交流,是学习,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讨论创新,讨论富民就是一个交流学习的过程,大家各抒己见,将讨论中好的思路,好的方法不断提炼,创造出符合我们支部工作特点的一些做法,是可行的也是具有实际操作性的。

最后要创新富民,尤其是富民,从我局工作特点上来看,最重要的还是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这就跟要求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群众中极端利己主义的出现,不光影响着正确的价值观在群众中的传播,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进步。纵观近几年常挂在嘴边的食品安全问题,毒奶粉、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等等危害身体健康又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我们的监管是一方面,极端利己主义作祟又是另一方面。机关干部所谓富民就是要带领群众不光物质上要富裕,精神上也要逐步富裕起来,加大对公众的宣传,使群众思想由量到质进行转变,撇除掉狭隘的思想,将目光放到长远,逐步消除极端利己主义,让精神上的富裕带动物质上的富裕。

时代在迈进,社会在进步,**正处在全面推进两聚一高战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是时代的缔造者又是历史的传承者,要始终牢记使命、围绕大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职责,传承发扬好的传统、做法、经验的同时,要不断跟进时代的脚步,优化自我,开拓创新,创造新面貌、取得新成效。


解放思想,创业创新



以新一轮解放思想推动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号角已经在吹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解放思想、创业创新中有所作为?这是摆在我们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认真解读好这一课题,我认为要把握好五个问题:

一要善于在转变观念中创业创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要转变惟书惟上的思维定势,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把思想观念建立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视野。要摆脱经验习惯的束缚禁锢,树立勇于改革、大胆实践的观念。要正确看待经验和习惯,不能一味地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做灵丹妙药,自缚手脚,要勇于跳出经验的束缚,树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思想,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观念分析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新经验。

二要善于在学习借鉴中创业创新。工作中往往遇到一些情况,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很难解决,而用别人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马上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引申,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也要大胆引进和借鉴他人的智慧,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追求工作成效的卓越。要采取“一引二学三仿”的方法,在借鉴中创业创新。

三要善于在继承传统中创业创新。我们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创业创新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创新。创新不是对过去的简单抛弃,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传统经验和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充实新内容、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传统的东西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真正的发扬光大。只有不断充实完善传统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适应客观现实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立足点。如果一味的赶时髦,套用新名词、新概念,搞一些貌似“创新”,但并无实际内容、脱离现实的举动,是达不到创新目标的。

四要善于在吸纳群众智慧中创业创新。在新一轮的创业创新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智力资源,有力地吸纳集体的智慧创业创新。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各级要把创业创新的立足点建立在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充分体现群众愿望。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最感困惑的难点问题,作为改革创新始终关注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对群众拥护的坚决落实,对群众有异议的慎重对待,对群众反对的果断否定。

五要善于在汲取现代科技成果中创业创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运用,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在新一轮的创业创新中,我们要敢于“学习借鉴一切反映时代要求的科学有益的东西”。这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创新原则。要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增强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加大工作的科技含量、吸纳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借助现代科技新手段有机整合起来,为推进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创业创新服务,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


去年年底开始,创业热在大陆开始迅速升温,大学生作为国家期待的创业主体,其受到的关注与关照尤其明显,这种情况,也就将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推到了尴尬的境地。

近期,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在资源有限、经济总体容量基本保持不变的背景下,激发个体寻找机会,重新整合资源,也成为了政府的选择。

然而,我国的情况与美国科技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差异。在科技发展方面有差异,在文化背景方面也存在差异,但在创业基础教育方面差异更大。在美国,商业意识的教育起于高中甚至更早,而我国的学生,在商业意识方面的教育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进行科技创业教育固然重要,但进行基本的商业意识的启迪,尤为重要。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创业,是否是一门学问?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是什么?我们是否有资格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资格如何获取?大学中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上的创业教育内容与形式有何异同?如何衡量我们创业教育的成果?这些都是我想从台湾两位专家那里请教的问题。

其次,对于创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创业有很多定义,但个人感觉,创业,是一个人或者团队,将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转变为具有价值的经济活动,并能从中持续获利的初始过程。到目前为止,个人感觉创业还很难称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主要原因是,虽然研究对象日渐清晰,但研究方法还难以明确,虽然总结出了很多规律,但难以通过实验去验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业不能研究,不能发展,只是还需要积累。目前,文献法、案例法、观察法都可以揭示很多创业规律。与创业相关的学科有很多,但基本是: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

因为其相关学科很多,所以大学在选择课程时,需要有针对性。主要原则有:第一,因为受到学时数量的限制,社会中能提供更专业课程的不必细讲,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等。第二,课程的目标,不应是学生马上去创立企业,而应该是根据所学内容对自己进行评估。第三,就教学形式而言,应该是传授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偏重于体验。第四,应该将授课对象设定为普通高校,而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以培养他们的意识,而不是依靠高科技创业。

第三,创业教育应达到怎样的效果呢?对于讲授主体而言,在校教师与创业者相结合或许更为理想,笔者最近曾就效果问题询问过投资机构人士。用比喻来讲,他们希望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同学,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创业地图,也就是说,对创业这件事情有个全局性的概念。最好还能意识到自己在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要到达的位置,并对行动时所需要的资源,应该具备的心态有所了解或掌握。而这些资源,或者一些具体的技能,如产品设计,营销,财务,法务等,未必要作为课程的重点,因为各个投资机构基本都有专家级的培训。

最后,对于创业教育成果的衡量问题。交通大学创业孵化园的历史很悠久,开展了很多活动,但其中在校生参与的非常积极,但在校生创业的成果好像还没有成规模的出现。创业教育好像开始于2013年,正如老师所讲,课程的最大效果是培养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对成果不宜过于强求。这也是我国目前相关部门及高校应警醒的方面,应该认识到,对于创业知识的普及很重要,但对创业及自身有所了解后,未必要选择创业。因此,不能仅将创业成功率作为衡量标准。

在聆听专家教育之余,各高校老师也就创业教育进行了交流,有一些心得。

首先,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我们而言,危机与挑战并存。一般高校的创业教育几乎一片空白,但通过仁能达提供的机会,使得我们对重点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大家可能对航空公司的案例还有印象,在案例中,只注意高端市场的航空公司,基本都消失了。做个类比,创业教育,目前在重点高校中开展较好,但未来一定会出现在一般院校中。

其次,我们要做好创业教育这件事情,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意识,即关注用户(大学生),吸引粉丝(大学生、企业方面、政府等各方面人士),众筹思维(可以是课程、更可以是创业项目),无边界的联系(不必受地域的限制,通过虚拟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机会),社会化传播。

最后,建议大家珍惜这个平台,以此为起点,做好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在一线城市发展较快,机会较多,但好像也出现了类似产能过剩的情况,很多项目和理念的推广,需要地方的支持;而在地方上,大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需求,但得不到相关资源。希望这个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需要,笔者愿意在这些方面提供一定资源。例如,在创业辅导、路演机会等方面。

坚持求真务实 推进道德建设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既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积极探索人们的道德状况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不断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上改进我们的工作。
一、在重视利益调整的基础上强化道德引导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能否全面地、辩证地把握道德引导和人们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是道德建设能否坚持求真务实精神的关键环节。过去,不少人羞于言利,而现在有些人又走向另一极端,过分看重物质实利,以至利欲熏心,见利忘义。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是要回到重义轻利的老路上去,而是要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新型义利观,坚持科学的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关系。
——既要正视不同利益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道义不倡,天下不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道德并不仅仅是形而上的东西,它在本质上是现实社会人们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无时无刻不在调节和引导着社会利益关系。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其结果必然会使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受损。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纷纭交织,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也存在着矛盾甚至冲突的一面。正视这一现象,并积极运用正确的道德原则加以引导,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看到,尽管我国现阶段的利益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个人利益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核心。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点。偏离这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人们将难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就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合理调整,抑扬得当。
——既要强调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又要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正当权益。社会主义各种道德规范在实质上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因此,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遵循和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于要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偏废。但必须正视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更多关注的往往是当前自身利益的实现问题。付出要有收获,好心要有好报,老实人不能吃亏,成为一种普遍而正常的社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义才有利,有德才有得,不义则失利,缺德则无得,应该说这是义利统一的正常情形。我们的道德建设应当充分反映和满足人们的这种欲求,而不是漠然置之。尽管有些好人在作出奉献时,并未想到有什么回报,只是希望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事,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应当从各方面保障义举善行受到权益上的支持,至少应使好人无后顾之忧。当人们的道德状况和他们的利害得失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当行义之人受到包括物质奖励在内的社会褒奖时,整个社会就能更有效、更有力地弘扬道义、伸张正义。
二、注重道德水平的渐进式提高
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道德建设,必须探究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规律。如今,社会上某些领域道德失范现象令人堪忧。面对这种现实,需要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抓紧搞好道德建设,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坚持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才能收到实效。
——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事情愈具体,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的关系愈直接,也愈容易把握。在道德建设中,把一定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大量具体的工作中去,力争把每一件具体事做好,人们就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受到陶冶和感染,提高道德素养,同时也可以以小见大,看到应该坚持的正确的前进方向,逐渐增强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的信心。
——坚持从现在做起。古人云: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溯其源。道德建设固然应该着眼根本,放眼未来,但更应该立足当前,解决好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就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来说,从长远看,我国的广大未成年人尚未成为社会的主体,但这决不意味着现在可以不重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实际上,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弄得不好,这些局部的问题,会日益成为一个关乎全局、影响未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做好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工作,以后再来补课就晚了。
——坚持做好经常性的工作。道德建设,贵在经常和坚持。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些地方在道德建设上,热衷于短期效应,忽视经常性的工作。须知,人的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通过平时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长期积累起来的。因此,从事道德建设,既要使实劲,又要使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经常性的工作;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深谋远虑,戒浮去躁,积少成多。
——高度重视道德实践。中华民族具有知行兼备、重行习动的优良传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更有效地参与道德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和继续完善有关形式和载体。这些年来,各地各界发起和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共铸诚信”、“光彩事业”、“网络文明工程”等等,都是经过实践证明有助于提高人们道德水平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实际,不断创新道德建设的载体、形式和渠道,使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三、借重法律手段使道德准则“硬”起来
在社会生活中,有些用以调节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人都应该切实遵守的,但在有的人那里,这些基本道德准则却成为“软”的东西,从而导致与道德准则不一致甚至相悖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这些道德准则“硬”起来,取得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实际效果,必须借重一定的法律手段。
——借重一定的法律手段,有助于避免道德建设中的空泛化倾向。通过一定程序而确立的法律规范,能够把某些道德准则具体化为若干细则和条款,从而成为以细密清晰的条文显示出来的社会规范。例


如,我国现行的《合同法》是一部规范市场交易、抑制合同欺诈现象的基本法律,同时也是要求合同当事人遵循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共23章(不包括附则)428条,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均规定甚详。某些法律规定的有关标准和界限,可以借鉴《合同法》的做法,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坚持依法办事,不但有助于把道德建设中的一些原则性要求,变为一件件具体事项,而且能够做到“有尺寸可量”,便于实际操作。
——借重一定的法律手段,有助于解决道德建设中虚而不实的问题。法律着眼于对每个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的约束,避免和禁止行为失范,并彰显正确的、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取向。通过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助于促进确立和遵守道德准则的工作由无形转化为有形,成为易于被人们所感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借重一定的法律手段,有助于减少道德建设中约束软化的现象。某些道德准则一旦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认,遵循这些准则便成为人们在法律上的义务,国家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履行这种义务。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法律是无情的,它能够起到道德教育所不具备的、弹性小而刚性大的强制约束作用。在现阶段,为了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需要有一定的外部压力,不能只有“软”办法,没有“硬”办法。离开法律这种强制性规范的支撑,就很难使一定的道德准则“硬”起来。从国外的情况看,某些国家公民文明水准的提高,往往起始于严格的依法管理。如纳税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有些国家坚持对偷税行为依法惩处。长此以往,这些国家的大多数公民便认为向国家纳税,是同生老病死一样不可避免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道德行为。现在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国家,日益注重借助法律等手段,达到促使人们严格遵守一定道德准则的目的。我国也应注重这一点。
四、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促进道德建设
在道德建设领域,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先进性的道德标准,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因此,积极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努力发挥广大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把道德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起来。道德规范相对于法律条文,更注重道德实践主体的内在自觉。党和国家坚持倡导的正确道德导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而每个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实际行为和道德形象却是一种有形的力量。在推行以德治国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领导干部本人能否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社会道德导向。“政者正也”。各级领导干部在信守和践行道德规范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仅会使他们在道义上获得广泛支持,而且还会使广大群众从他们的道德行为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行动准则。在全社会倡导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宣传教育上积极主动,更需要通过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广大社会成员能否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的道德导向能否在全社会转化为现实的道德力量,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以实际行动率先履行这些价值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谋实利,用看得见的事实说话,以为民谋利的实际效果使广大群众直接感受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不断增强群众积极投身于道德建设的自觉性。
——高度自觉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公民,领导干部个人的合法利益当然应受到充分尊重,然而,他们又不是一般的公民,而是公仆,所以必须更加自觉地弘扬公利至上、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精神。如果领导干部名为“公仆”,而实际上追名逐利,乃至因私废公,就会在社会上引发或助长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在现阶段,面对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的趋势,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促进道德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牢固确立为政之德。古往今来,政德都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切实行使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好务,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同时还要遵循一定道德规范的要求,牢固确立共产党人的为政之德。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为政之德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牢固确立正确的政绩观。事实上,只有我们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的政绩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施政行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会形成良好的政德政风,也才会在道德领域为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