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创新意识 > 导航 > 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

思想汇报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也许"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就是你要找的,欢迎你的品鉴!

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创新问题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对“创新”的社会功能、类型、机制等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和阐述,逐步形成了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富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深刻反映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目的,开拓了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境界。
一、谈谈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灵魂和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也是我们消防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事业在不断前进,我们的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勇于创新”。这说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它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意大利在14世纪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和文艺复兴运动分不开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的思想观念解放创新的运动。20世纪,日本战败以后,全面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引入西方的资本,加大自己的创新力度,不断改进自己已经吸收和引进的技术,经过4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在8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总共只有几十名党员,但由于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创新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争理论,仅用二十八年的时间就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海南消防总队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创新思维,创新观念的基础上取得的。“三年创一流总队”的奋斗目标就是在继承原有工作思路、方法上的创新。“三年创一流总队”的奋斗目标实施,使我们海南消防总队从部队管理、队伍建设、营房装备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创新也是我们消防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力资源成了第一资源,提高人的素质成了第一要务,在人的素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重点。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最根本的是坚持体制创新,大力推进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体制创新的前提是理论创新和人的观念创新,最终取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我们消防总队来讲,什么是人才?适应消防部队发展需要、能为消防事业发展服务的就是人才。消防部队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要把培养人的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消防部队对人才培养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消防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创新就要掉队、被淘汰。
二、谈谈在实际工作中弘扬、培育创新意识。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可以说创新也是我们消防部队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如此重要,那么,在我们消防部队学习十六大,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工作中,如何创新呢?结合政治部的工作觉得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创新:
(一)在消防部队党的建设上应有创新。
十六大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根本原则和制度。”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一个主要举措,抓好消防部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创新。
1.要加强思想建设的创新。
十六大指出:“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形式,探索新路子,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坚持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吸取现代科学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化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地搞好政治教育。
2.要加强组织建设的创新。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历史课题。”
要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要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要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
3.要加强作风建设的创新。
十六大指出:“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

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首先要改进领导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各级领导要转变习惯性思维定势和墨守陈规的工作套路,认真吸纳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科技手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指导水平。
其次要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树立一切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倡导和建立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工作规划、工作决策要看是否符合消防工作实际,是否有利于队伍建设长远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官兵的成长进步和切身利益。
(二)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我们要用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五条禁令为标杆,全面加强公安消防队伍建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队伍建设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人才的培养上要有创新。
人才是兴业之本、发展之本、创新之本。把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消防人才,作为消防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从教育、引进、培养三方面入手,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基层领导人才,造就一批智慧型机关参谋人才,锻炼一批全能型政工人才,培养一批专家型社会消防人才、经济型后勤人才,引进一批技术型信息人才,促进人才资源的保值、增值,为消防部队的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消防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对队伍考核考评机制的创新。
要对班子考核、干部考核(包括专业技术干部考评)及年终达标验收考核形成新机制。对班子及班子成员实施年度量化考核,把考评结果与单位、个人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与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任免、岗位交流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强化队伍管理,激发内部活力。创新采取年终达标验收考核、申报、评定新机制。
3.警营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创新。
要以俱乐部建设为载体,组织开展内容别致、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加强警营文化熏淘,使官兵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最近提出的要把海南省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后花园和全国人民的度假村,以及在全省农村范围轰轰烈烈地开展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们可以借鉴文明生态村建设经验,在中队提出建设文明生态营区的口号,使我们中队营区环境建设融入海南健康岛的大环境中,使我们的营区更具海岛消防的特色,达到人要精神、物要整洁的要求。为我们的队伍建设创造更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最后,我想用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团中央新一届班子成员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的三点希望:“一是要勤于学习;二是要善于创造;三是要甘于奉献。”与大家共勉,为海南省消防部队“创新促发展,全面建一流”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对当前消防事业发展瓶颈性难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消防事业发展瓶颈性难题的几点思考

为推动建立**市路北区以政府为核心、消防为先导、多部门齐抓共管、联合监控的消防管理新格局,不断深入两个专项行动的开展,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3月24日,由**市路北区政府组织,副区长带队,工商、安监、文体、卫生、消防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学习考察街道办在安全生产工作和酒吧街商业运作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在听完街道办事处同志的全面介绍和实地考察,结合当前路北区消防工作的实际,有三点感悟。

一、广泛沟通、凝心聚力,将街道纳入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长期以来,消防工作失控漏管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场所利用二三级消防管理衔接中的漏洞,公安派出所在警力、经验上的不足和历史遗留原因,心存侥幸心理,未经许可擅自开业,对存在的隐患孰视无睹,给各级消防安全管理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其症结就是没有充分发挥街道在消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三里屯街道办在具体管理中有两种不同的做法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一是对街道产权、街道收益的酒吧,确定了街道的责任主体地位,在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的监管下实行自我管理。成立以三里屯街道办事处牵头,派出所、交通中队、工商所、城管监察分队、街道企业发展中心为成员单位的三里屯酒吧街管委会。管委会组织、协调、监督对“酒吧街”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主要是落实对外统一负责、开展自查自纠、自我监管、自我消化。消防执法部门不仅可以针对经营者,还可以通过管理街道实行跟踪督导消除火灾隐患。在我区的大部门市场和政企结合的企业可以推广此类做法,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确定街道的责任主体地位,有效调动街道在消防安全管理当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适当借鉴成立类似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定岗定位,定权定责,这样既减轻了消防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又将街道纳入了消防管理的统一战线,可谓一举两得。二是对非街道产权、街道未收益的酒吧,在街道的统一组织下,确定各居委会在消防管理中的主体性。居委会管理覆盖了整个城市面,是城市组成的最小单元,真正最了解场所具体问题的还是在最基础、最基层的居委会。但居委会又不是行政执法主体,有执法权力的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由于片大、面广,人力有限很可能造成失控漏管等现象的产生,在管理中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矛盾不断产生。居委会加入消防管理不仅是深化消防分级管理的有力举措,更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横向由政府领导、逐级负责,纵向由部门层层监管、条条管理的消防责任制网络。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将居委会的意见也纳入了行政审批环节中的参考意见,同时将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制定居委会和职能部门消防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发现问题在属地,解决问题在职能部门,这样所谓的失控漏管、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彻底等突出现象也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了。

二、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大力构建政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现在的消防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流动性等特点,要想通过消防一个部门的努力很难让火灾隐患停止“流通”。因此革新长久以来的消防“单兵”作战模式,形成跨行业、多部门的协同联动,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要充分发挥政府联席会议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流通,对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实行政府统一协调督办、部门依法督促整改。对积极整改的单位要申请政府多方协调,想法设法为其整改创造有力条件;对整改持消极态度的单位在加强消防执法力度的同时,也要从前置审批、挂牌督办等手段营造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高压态势,从多方面促使单位加快整改步伐。

三、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摸索中谋求消防工作的飞跃发展。 一是要大力推进消防安全责任制、推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趋向完善。要把消防工作列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和平安建设等考评范围,通过建立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级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评先一票否决制等形式,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消防工作与社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协调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督促落实政府消防安全责任、行政和行业主管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制,确保消防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全社会防范火灾的综合能力。二是做好新《消防法》、《河北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河北省公安厅关于公安派出所落实消防监督四项制度的通知》的宣贯工作,进一步落实消防监督四项制度,全面推进消防监督“三级管理”。一是建立完善的消防监督工作责任制,健全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档案,将每周一查、季度例会、宣传教育、年度责任告知承诺这一基础性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业务指导力度,实行包人包片,深入派出所,帮助派出所规范消防监督工作,及时解决消防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消防监督工

对当前消防事业发展瓶颈性难题的几点思考第2页

作的水平和质量,将选择有代表性的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指导派出所完善内部责任体系和规章制度,开展监督检查和防火宣传,消除火灾隐患,建立健全消防监督业务档案。二是加强消防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派出所消防监督的执法水平,消防大队要积极主动地向派出所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消防监督知识以及学习材料,指导和帮助派出所民警学习掌握消防监督基本工作常识。三是要深入做好消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群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抓住新闻媒体对消防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调动全社会对火灾隐患的关注和排斥。要继续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广石家庄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社区消防建设;要依托城市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平台,进一步明确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消防监督管理职责,落实“三级管理”责任制,解决城乡消防安全失控漏管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社区消防组织网络、工作责任和经费保障等制度,完善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培训、防火巡查、火灾预防警示等制度,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县文化体育局创新机制体制 推动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繁荣文化事业为目标,围绕发展抓改革,深化改革促发展,创新思路,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系统先后有7项工作、17次荣获国家部委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表彰。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创新运行机制,激发内部活力
改革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们从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入手,着力推进县直文化单位的目标管理、用人机制、分配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抓好改革来激发文化系统的内部活力,促进事业的发展。在抓县直文化单位改革上,主要走了三着棋。
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为落实“一把手”政绩考核机制,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县直8个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分别制订出一个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各单位“一把手”与文体局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单位副职干部与“一把手”签订工作责任状,从上到下,实行目标管理,半年和年终分别进行考核,局机关组织督查组进行督办,完不成任务的单位视为不胜任,对“一把手”进行戒勉谈话。
二是实行人员聘任制。县直各文化企事业单位按照工作需要,设岗定人,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合理分流。在岗位设置上,文化馆设置9个岗位、图书馆设12个岗位、汉剧团设22个岗位、电影公司设15个岗位,大部分岗位还实行兼职制,既保证工作的需要,又体现了分工的合理性。对竞争上岗人员,一律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3至5年,合同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工资待遇及相关责任。对落岗人员给予分流安置,发放生活补助,并帮助寻找就业门路。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7周岁的职工办理“带薪离岗”手续,不参加竞争上岗,发前两项工资。通过签约聘用一批、分流安置一批、带薪离岗一批,基本解决了人浮于事的状况。
三是实行工资动态制。签约上岗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保底工资和动态工资相结合,与工作任务挂钩,年终奖惩总现。通过分配方式的改革,现在干部职工收入与个人的劳动付出和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工资收入体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通过落实“三制”,单位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概括起来有“三新”:一是单位有了新气象,过去那种队伍雍肿、人浮于事、工作相互推诿的的现象没有了;二是干部职工有了新目标,争先进位意识明显增强,学业务、钻业务蔚然成风;三是各项工作有新突破,近几年,我县文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图书管理、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文物管理、文化市场等单项工作全部荣获过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二、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四保四变”
文化站改革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在改革中,我们紧扣政策,准确把握,坚持刚性操作、阳光操作、有情操作,实现了全员身份置换、全员养老、全额财政支付、全部资产保全的“四全”目标,改革平稳着陆。在做法上,我们主要把握“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阵地不丢。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载体。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克服困难,全力保全文化站原有资产,改制后成立的各乡镇文化站和文体局签订房产等设备设施管理协议,利用站所的资源开展农村公益性服务,为“以钱养事”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阵地保障。
二是确保队伍不散。我们按照政策要求,对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的26名在岗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一次性补偿买断,实现了身份置换,并且全部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然后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返聘12人到文化站工作,签约上岗,合同管理,重组了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精干队伍。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将财政预算经费分解到各站,作为“以钱养事”的经费,按照各乡镇政府与文化站签订的《劳务合同》,由文体局牵头检查验收后,将“以钱养事”经费拨入各站返聘人员个人帐户。
三是确保经费不减。改革后的文化站人员比原来减少54,通过我们的努力,县委、县政府按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将文化站“以钱养事”经费按全县农业人口人平0.5元列入财政预算,前后一比,不但一分没减,而且还有所增加,文化站人员月劳务费平均在千元以上,比改革前增长一倍。
四是确保职能不变。改革后的乡镇文化站除行政执法职能归县文体局外,继续履行原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所有职能,保留文化站的牌子,加挂“文化服务中心”牌子,人员实行县乡同时管理。
通过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财政养人”机制,建立起新的“以钱养事”机制,新旧体制一对比,亮点和成效就显现出来,总体上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干部职工的身份由“公家人”转变为“社会人”;二是变前途困惑为后顾无忧,过去每个月人平只有几百元钱,人人都牵住一双脚,人人都感到前途无望,现在返聘人员月工资千元以上,没有返聘的人员也得到解脱,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寻找市场;三是变工作被动为干事主动,过去“时间过,事无了”,现在竞争上岗,考核机制健全,返聘人员“千方百计找事做”;四是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由于改革到位,机制更加灵活,队伍更加精干,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三、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稳步发展
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曾预料的困难,碰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但是,我们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以事为本,创新思路,难中求进,保证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讲做到“四争”。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为保证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请县委、县政府和宣传部领导深入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指导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和县长办公会,专门听取文体局改革,研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研讨会,就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二是争取政策扶持。为推动全县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经过我们的努力,县委、县政府组织14家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争取部门支持。为解决文化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落实退休人员待遇,我们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出面协调,让文化绕系统300多名干部职工全部进入养老险,从根本上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是争取干部职工理解。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引导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改革中,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这几年,虽然经历和推进了全县多个下属文化单位改革,但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基本上做到了改革平稳推进、队伍人心稳定、资金稳中有增、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各位领导,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进行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同兄弟单位的成绩相比也微不足道。我们将利用这次机会,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作法,借会议东风,再加措施,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力争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起点创新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起点创新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最需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战线,由于思维模式、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广大教师的思想活力,能动脑筋想办法,转变观念谋发展,解放了思想,并统一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上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教发展任务,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戒骄满,找差距,才能开拓创新,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学习和讨论,更加认识到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学校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树立了发展意识、明白了开放需求,确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明确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四点希望”来要求我们自己,大力弘扬务实作风。

教育教学方法要创新。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意气风发地为振兴中华而教学,并传承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教师们,特别是职校的全体教师们,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新出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学生所接受、所欢迎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回答和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无愧于这个时代光荣的称号。

身为教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自身的完善。从知识、思维、修养等各方面去发现缺点,进而改正。智者说:“如果你想要抓住沙子,你抓得越紧,沙子就会从你指缝中流出,只有你的力气适当,沙子才会握住。”所以,我们对学生如何把握住爱的“度”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家庭与社会服务,以优质的教育造就更优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满足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上。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1、强化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实践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教育教学改革及方法、模式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团结普通群众,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

2、要有奉献精神,当我们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就应该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维护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但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

3、事业心强,以事业为重,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有爱心,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4、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教师既要把学生当做学生,还要把学生当做朋友,当做一个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更新教育观念,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受教育者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气质、兴趣爱好、性格、智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必须因人、因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5、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既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的载体了,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老师只是其中一个渠道。同时老师也要学习,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会落后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变德育课程为每时每刻全程育人。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起点创新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第2页

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我们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还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6、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教师,就必须是教育教学的能手。为此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学生同时成长,走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成为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示范者。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7、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抛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努力追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和高效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现代课程观、结构主义教育等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等都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内容。

8、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保持领先,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时时处处都能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不仅仅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和各级领导也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而家长又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学校还应成为家长培训的场所。

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作重点迈进。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


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新要求,是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转变发展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发展取得的成绩,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滞后;不断拉大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严重制约经济社会更快的发展;不少地方在发展中单纯追求增长规模,经济质量和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重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安全事故损失已占全国GDP的2.5%……
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这既是对我国传统发展观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必然贯穿“十一五”规划的全过程。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难循环、低效益的传统发展观,树立新发展观,注重自主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摈弃那种只重视经济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只重视城市发展忽视农村发展、只重视局部发展忽视全局发展的片面发展观,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确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亲近民生,关注民生,重视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创新发展模式
全会强调创新发展模式,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当前煤炭价格上涨,铁路车皮紧俏,一些地方拉闸限电,这些多年未有的现象再次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这种依赖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老路,已经走到尽头。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专家测算表明,如果我国也像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因此,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加强管理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十一五”时期建立新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意味着:我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
创新发展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发展模式,实现“产品-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模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和谐发展,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提高发展质量
提高发展质量是全会对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这意味着,在新时期新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但新时期所鼓励和提倡的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更不是不计成本和代价的发展,而是要求高质量地发展。
提高发展质量是发展的核心要求。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城乡、区域差距较大,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发展质量提高的过程。
提高发展质量,前提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才能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会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要求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必须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第2页

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提高发展质量提供体制保障。
提高发展质量,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全会对提高发展质量提出的新举措。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为此,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一系列的新论述,为我国提高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
提高发展质量,重点是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动力。全会明确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发展质量,必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和高素质人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提高发展质量,核心是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发展质量提高的标志和归宿就是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全会指出:“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意味着,新时期提高发展质量,必须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解决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必须下更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