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 导航 > 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内容显示中党的十七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如何正确把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局的发展也会产生现实和深远影响。下面我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一、认清形势,客观定位,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在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发展这个词用了六十多次,是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在一些专家和教授统计各国政府要员的英文讲话中,develaop也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为什么我们总书记和各国领导人都把发展作为重要的国策呢?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给予了这些诠释: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指出:“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29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第三,纵观古今中外,无论国际国内,无论历史和现实,无论单位和个人,历史都召示着一个事实或者说硬道理:谁发展了谁就强大、富裕、先进,谁不发展谁就弱小、贫穷、落后、挨打。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是秦国励精图治后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盛唐发展后,就出现了拓疆扩土和贞观之治;汉武帝之所以几次率兵拓疆是在农业和冶炼发展的基础上有了雄厚的实力。甲戊以后,清政府之所以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和一战后我们不能获得战胜国应享有的利益,也都是别人发展和我们落后的必然结果。现在我局的人均工资在全行业倒数第二,我们的基地建设和职工住房与其他局相比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别人相比落后了。回顾我们局所走过的历程和所面对的现实,广大干部职工为了煤炭地质事业的发展,转战南北,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为国家的建设和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我们的单位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90年代初,实施全行业转产,两业并举,两轮齐趋,在国家计划任务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并先后实现多经总收入5000万元、利润0的突破和收入过亿元、利润过百万元的重大突破,在煤炭资源匮乏、财政补贴资金锐减的情况下,维持了队伍的稳定,积累了一定的发展资金,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局在全行业相对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全局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不发达的经济水平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改变

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内容显示中。而解决上述困难和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增加设备投入要靠发展,吸引和留住人才要靠发展,提高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要靠发展,改善基地建设要靠发展,稳定离退休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首先要发展,要改变我局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增加我们的发言权也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总之,发展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发展是我们兴局富民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在座各位和全体职工的历史使命。二、改革创新,又好又快,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之后,就是要怎么发展的问题。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就在这次全会上,中共中央鲜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十七大报告的许多新提法、新表述里,不少仅是“一词之差”。比如,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总量”gdp到“人均”gdp、从“就业”到“创业”……表述上的这些细微差别,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蕴含着深远的涵义。“一词之差”,宣示着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心和决心,反映了中共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十七大精神,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其目的就是在关注和支持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的同时,为我们单位的发展,谋划出一条科学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式。我想在把握单位发展脉络时,不容忽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局的现状。现状是我们发展的基础(两个没变)我们局全员在册人数人,其中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人,在岗职工人,总资产元老派,净资产元,资产负债率%,人均资产占有元/人,可以说在行业里我们是较低的。目前开展的经营项目主要是地勘及延伸业,房地产开发有一定的发展势头,机加工和商服规模小,盈利能力低。2016年人均收入15600余元,在行业里倒数第二,创利能力弱(据2016年的统计是人均年创利不足2000元的三个局之一),虽然仅15600元的人均收入,但却是一个人工成本居高的局,其原因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效率的不合理和低下造成的(与山东、河南、江苏比较)。二是优势与劣势。优势:一是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较高(湖北是文化教育的大省)。二是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国家工业化发展对资源和矿产的需求旺盛,使得地质市场的回暖,矿山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增加,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及灾害治理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增加。三是区位优势。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武汉正在逐步发展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区位以及三峡地区的发展潜力,都将给我们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劣势方面,我在多次会议上都讲过,集中起来就是资源相对匮乏、主业经济不突出;人均占有资产少、资产质量差;职工思想意识相对落后、事业情节较浓、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各类人才储备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相对较高。2016年,在全国33个煤炭(田)地质单位中,我局的人均利润排名第三十一位、职工人均收入排名第三十二位。学习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思考我局的发展与定位,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大地质理念,加快主业发展。要围绕地质勘查及延伸业,拉长地质服务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绿色环保节能产业、井下物探、灾害治理、矿山环评治理、城市地质等领域,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动态的市场发展理念,紧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方向。第二,坚持大市场理念,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近两年,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市场意识有了较大转变,经营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外部煤勘市场的拓展、与外单位的联合经营、各类资质的提升、地质灾害以及国外市场的突破,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一些好的气象,市场拓展的力度在我局是空前的。但现在仍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由于我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在这方面我们还要不懈努力。第三,依靠技术和创新,积极寻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我局目前的发展方式是落后的、粗放的。基础施工、勘查施工长期处于打工地位,与个体户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生产施工效率低下,台月效率比市场平均水平低100多米;基础施工在我局产值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发挥安置养人作用,盈利能力差。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搞好矿业权的经营和运作,充分利用好新疆合资公司和崇阳钒矿权两个平台,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重大突破。第四,继续推进企业化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去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大公司改革,整合了基础施工和地质勘查主业,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协调的地方,但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主业发展所呈现的新气象也是可喜的。关于第二步改革,有的同志有些顾虑,也本着大局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希望相关部门,特别是规划、财务、人事劳资部门,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周密,尽量减少磨擦和改革的阵痛。基础公司、勘查院也要统筹规划考虑本单位的整体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第五,全面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管理要以效益为中尽,为经营工作服务。管理工作要重点围绕如何增收节支、如何提高质量、如何保障安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也要出效益。第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经营能力提升了,摊子也相应辅大一些,随之人才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一线的机班长、能独挡一面的经营人才、懂专业有组织能力的管理人才、技术专业领域拔尖的技术骨干都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是08年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同志们,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08年的各项工作,是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这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希望大家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态度,认真学习,用心领会,深入思考,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为湖北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指出:

“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革命胜利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 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29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了无的放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解读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具有说服力的阐述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集中并且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最新阐述。

首先,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集中而全面地回答了当年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性问题,这就是报告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如实地指出了经济、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指出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工作体现。

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29年伟大历程的回顾,深刻揭示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依据。报告概括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最显著的成绩和成就、最突出的标志,说明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对深化改革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和疑问、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难题的明确回答,既有鲜明的针对性,又令人信服。

另外,通过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经验总结,深刻说明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报告用十个“结合”的简洁语言,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作了十分准确的归结。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开辟这条道路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我们开辟这条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 孙大力)

作者:孙大力  来源: 人民论坛

解读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具有说服力的最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集中并且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最新阐述。

首先,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集中而全面地回答了当年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性问题,这就是报告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如实地指出了经济、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指出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工作体现。

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29年伟大历程的回顾,深刻揭示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依据。报告概括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最显著的成绩和成就、最突出的标志,说明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对深化改革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和疑问、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难题的明确回答,既有鲜明的针对性,又令人信服。

另外,通过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经验总结,深刻说明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报告用十个“结合”的简洁语言,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作了十分准确的归结。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开辟这条道路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我们开辟这条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 孙大力)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小康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领域和方面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科学内涵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因此,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的延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因此,我们推进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必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既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