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 导航 >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苍蝇和蚊子》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苍蝇和蚊子》。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只有写好课前需要的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苍蝇和蚊子》,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一、设计意图:
苍蝇和蚊子是幼儿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昆虫,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昆虫。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苍蝇和蚊子的了解比较肤浅,只知道它们会飞,是人们讨厌的昆虫。至于为什么讨厌以及对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大班科学活动《苍蝇和蚊子》,旨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师幼时间的互动交流,来进一步了解苍蝇和蚊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活动目标:
1.结合4月7日世界卫生日,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健康知识。
2.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3、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了解苍蝇、蚊子生活习性及危害,并能区分它们。
4、能大胆表达、表现对蚊蝇的憎恶。
5、通过消灭蚊蝇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苍蝇和蚊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2、难点:了解苍蝇和蚊子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消灭它们。

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
2、知识准备:课前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猜谜语《苍蝇》《蚊子》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长得像蜜蜂,腿上毛茸茸。浑身带病菌,是个害人虫。(苍蝇)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蚊子)
(二)基本部分:
1、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
(出示苍蝇和蚊子对比幻灯片),教师介绍蚊蝇的共同特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苍蝇和一只蚊子,它们都属于昆虫;有头、胸、腹三部分;有翅膀;六条腿。教师:谁看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苍蝇有两对翅膀,蚊子有一对翅膀;苍蝇脚上有毛刺,蚊子没有;苍蝇有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和蚊子的眼睛不一样;它们的嘴也不一样,蚊子的嘴像针。
2、认识苍蝇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苍蝇。
(1)(出示苍蝇吃食物幻灯片)苍蝇最喜欢在什么地方玩?脏,臭的地方。它是怎样传播细菌的?苍蝇的脚停在脏地方。脚上的毛粘满了细菌,又喜欢在饭菜和水果上停下,把细菌传播开来。人吃了苍蝇叮过的东西会怎样?会生病,拉肚子,发烧。
(2)苍蝇是害虫,我们看见苍蝇该怎么办?(出示打苍蝇、不乱扔垃圾、洗手幻灯片)用苍蝇拍把它打死,还要做到讲卫生,不随地乱扔果皮,吃东西前要洗手,洗干净水果。
3、认识蚊子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蚊子。
(1)蚊子有什么不好?(出示蚊子咬人幻灯片)吸血,咬了人之后特别的疼,还痒。蚊子怎样吸血?用嘴里的吸管吸血,他还会传染疾病,吸了生病人的血又去吸不生病人的血,这样就会把疾病传给别人,使别人生病。
(2)用什么办法来消灭蚊子呢?(幼儿讨论)小结:蚊子喜欢在有污水的地方生长和活动,我们平时不要乱扔垃圾。要想办法消灭它,可以点蚊香,喷杀虫剂等。
4、总结:因为苍蝇传播细菌,蚊子吸血,它们都是害虫,所以我们平时不仅要消灭它们,还要讲卫生。就让我们消灭他们吧!
5、消灭蚊蝇。
(1)老师介绍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的玩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
(三)结束部分:
1、简单讲评幼儿的电脑操作。
2、布置作业:幼儿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苍蝇和蚊子的害处,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来消灭害虫。

活动延伸:
环境保护小卫兵:户外游戏《消灭蚊子》

玩法:
1.选一个幼儿当消灭蚊子的小能手,其余的幼儿为蚊子。
2.蚊子在圈内,小能手在圈外,想尽一切办法去打蚊子,可用手拍打蚊子但身体的任何部分不能进内圈。蚊子想办法不被打到,但不能出内圈。最后剩下的蚊子为胜者。
建议: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蚊子不能出内圈,小能手不能进内圈,内圈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人数及手臂的长度来确定

fwR816.cOm同步阅读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量体温》


【活动目标】
1、认识体温计和体温计的用处。
2、初步掌握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当我感冒的时候
2、课件-照片:发烧的孩子
3、体温计

【活动过程】
一、课件-照片:发烧的孩子,导入活动
1、你们看,照片上这个小朋友怎么了?
(生病了)
2、你能看出来小姑娘是哪里不舒服吗?
(发烧了,躺在床上)
二、认识体温计
1、怎么才能知道发烧了呢?(量一量体温)
2、课件:体温计
(1)看一看这是什么?你见过它吗?
告诉幼儿这就是体温计。
(2)请幼儿仔细观察体温计的形状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计的两头的区别。
三、了解人的正常体温
1、健康人的体温在36.8度左右,如果生病了体温就会发生变化。你们知道怎么才能知道体温是否正常吗?
2、测量体温
(1)现在,老师来测量一下老师的体温是多少。
重点让幼儿观察拿着亮亮的一头,把无金属的圆头夹到腋下。
(2)测量时间5分钟左右,拿出体温计。
告诉幼儿测量的体温是多少。
(3)告诉幼儿测体温时体温计也有含在嘴里的。
教师给幼儿演示,对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重点说明。
(4)给个别幼儿上测体温。
四、使用体温计注意要点
1、以后我们就知道如何测体温了,使用体温计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掉在地上,容易摔碎,亮亮一头里的水银是有毒的。
2、观看动画片:当我感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生病了,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到医院看病的。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材料准备】两个大一些的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头钉、水。

【制作方法】
(1)在一个雪碧瓶的瓶身一侧竖排用大头钉扎若干个直径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个雪碧瓶的瓶盖上扎数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小孔。

【实验操作】
(1)让幼儿在第一个瓶子中装满水,水会从瓶身的小孔中喷出来,且水喷射的距离不同。(见自制喷泉图)
(2)让幼儿在第二个瓶子中也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然后用力挤压瓶身,水会象喷泉一样从上面喷出来。

【教师指导建议】
操作第一个瓶子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远,哪一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近,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第二个瓶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用力大小对形成喷泉大小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喷泉。

【科学小知识】
水的压力由水的深度决定,水越深,水压就越大;水越浅,水压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径相同的情l)下从瓶子底部喷出的水喷射得最远,顶部喷出的水射出的距离最近。此外,当用力挤压瓶身时,瓶子中的水同时受到压力的影响,从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喷射出来。挤压越用力,水压越大,喷泉越大。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为什么》


活动目标:
1、梳理和巩固对动物外形特征的正确认识,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喜欢探究,愿意问为什么。

活动准备:ppT、问题板等。

活动过程:
一、找找为什么
1.(出示图书)孩子们,还记得这本书吗?书名叫《为什么》,里面藏着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书里到底问了哪些为什么,好吗?
2.说出自己找到的为什么(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动物,并将问题呈现出来)。把你找到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二、想想为什么
1、想想、议议为什么
孩子们,在这些问题中,你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并告诉大家。
从长颈鹿、大象入手
(1)从长颈鹿入手:为什么长颈鹿有很长的脖子。(图片验证)
(2)从大象入手: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大象有嘴巴,为什么还需要用鼻子来吃树上的香蕉和喝地上的水(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大象脖子短、腿粗短的特点)?
[体验]如果没有那根长鼻子,大象会面临什么(让孩子们学做没有鼻子的大象,并尝试摘树上的香蕉,从而体会长鼻子对于大象生存的重要性)?
大象会用这根灵巧的鼻子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大象鼻子的多种用途)?
[过渡问题]还有谁也像长颈鹿、大象一样,长得很特别,是为了吃到食物、不饿肚子?
从斑马入手
(1)为什么斑马身上要有黑白条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答案)?
(2)(邀请孩子们看斑马在草原上生活的照片)黑白色在草原上很明显,怎么能保护自己呢(引导孩子讨论分析)?让孩子谈谈盯着看斑马花纹后的感觉。
[体验]我们来做狮子吧,草原上烈日当头,在旁边紧盯不舍的狮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成群奔跑的斑马群时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小结及过渡]用皮毛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真是聪明的办法,像这样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保护自己的动物还有谁?
从蜗牛入手
(1)为什么蜗牛身上要背座大房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出示图片来完善答案)?
(2)看来背着走的房子真是个好东西,好东西要拿来跟大家分享,把房子送给谁呢?送给狮子、送给长颈鹿(让孩子自由选择动物背房子,并尝试考虑合理性)
(3)凶猛的狮子不需要房子保护,长颈鹿个子很大也不需要房子保护,为什么唯独蜗牛离不开这坚硬的小壳呢(蜗牛个子小、身体软)?
(4)还有哪些软体动物也是用背着壳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从骆驼入手
(1)为什么骆驼背上要有驼峰(看视频验证答案)?
(2)驼峰里面藏了什么?里面的东西能供使用多长时间(鼓励孩子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回答)?
2、梳理小结为什么的原因
教师呈现梳理板:边出示六个动物的外形特征,边进行梳理和总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奇特的外形:有的有长长的鼻子,有的有长长的脖子,这是为了吃到食物;有的有坚硬的外壳,有的有刺眼的皮毛,有的有威风的鬃毛,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骆驼有驼峰是为了适应环境吃到食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三、看看为什么
孩子们,《为什么》里还有很多你知道或者还不知道的为什么,还有许多你想知道的问题答案,我们回教室再去找找问题、看看答案,好吗?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水搬家》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和同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2.能运用工具搬运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水会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形态等特点。

3.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大水盆(装上约2/3盆的水)、大水桶、没底没盖或扎有许多洞的矿水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盖、布质疏松的小布袋、各种扎有大小洞的小包装袋、海绵。

(2)皮筋、剪刀、胶布、毛巾、拖把,记录表,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和瓶子,水管,塑料布等。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双手抓不住,用嘴存得住。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谜底:水)

2.出示各种盛水工具,引发幼儿猜想。

师:我们用手抓不住水,如果想把大水盆里的水运到大水桶里,有什么办法呢?

(1)两两交流:我有什么好办法?

(2)教师出示各种盛水工具。

师:这些工具哪些能帮助我们把大水盆里的水运到大水桶里?

3.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师:用这些工具来运水,(.教案.出自:.)看哪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运水最快?

(1)提出活动要求一桌一组玩运水游戏,与他人合作,不争抢工具。

小心不要把水撒到身上。

实验完工具要放在规定的位置,用毛巾把桌子擦干净。

听到音乐结束实验。

(2)幼儿实验。

引导幼儿记录本组所用的运水方法。

4.交流讨论

(1)请各组派代表介绍运水方法。

(2)提出质疑并讨论:为什么有的组运水的速度比较慢?

(3)教师小结: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运水的工具有洞,运水的时候水会从洞里流出来。

5.引发问题,拓展幼儿探究师:可以怎样改造这些漏水的工具,使我们在运水的时候不把水洒在地上?

(1)小组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漏水问题?

(2)小组改造漏水的工具

(3)开展运水比赛,教师重点观察每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效果。

(4)交流分享:你们组是怎样解决漏水问题的?

(5)教师小结:运水时要选用没有洞或缝隙的工具,或者将洞或缝隙堵住,水就不会流出来了;不要装得太满,否则容易将水洒出来;有适合运水工具和办法,要耐心细致地去完成,才能把事情做好。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磁铁吸吸乐》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

2、每人一个纸杯,内装回形针两个。

3、画有磁铁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请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教案出自:)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结磁铁有哪些好朋友,教师做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纸杯里取回形针。引导幼儿运用磁铁解决问题。规则:不能将磁铁从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神奇吊冰块》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发现盐可以帮助毛线将冰块吊起来的秘密。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及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1、冰块(数量充足,呈方形,大小均匀)、毛线若干(剪成30厘米长)、盐。
2、放冰块的托盘,小勺、小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冰块,引出问题。
1、请小朋友摸摸冰块,回忆冰能融化成水,水能结成冰的特性。
2、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冰块吊起来?
部分幼儿:用毛线将冰块绑起来,然后就吊起来了。
3、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毛线把冰块绑起来,就能把它吊起来呢?
二、小实验:神奇吊冰。
1、引题:老师给小朋友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2、师演示:将毛线放在冰块上,然后洒上盐,用手压一会儿,就把冰块吊起来了。
3、老师是怎么把冰块吊起来的,是谁帮的忙呢?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对了,是盐在帮忙,因为盐可以降低冰的温度,使融化了的冰还能再结成冰,所以我们用毛线把冰块吊起来了。
三、幼儿探索操作。
1、提醒幼儿毛线放在冰块上后再洒盐,可以用手压一下。
2、对于失败的幼儿,帮助他们寻找原因,然后再尝试实验。
3、对成功的幼儿提出更高要求,尝试用一根毛线吊起尽可能多的冰块。
4、简单小结。
四、比赛:吊冰小能手。
小朋友都很能干,我们来比赛一下,用一根毛线,有哪些方法来吊冰?( )请你试一试,看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多?
幼儿操作后,将各种方法用图示法记录在大图表里。如:
(1)用一根毛线两头各吊一块冰。
(2)从冰块的正面、侧面来吊。
(3)用盐将冰块与冰块先粘在一起,再把它吊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糖、面粉等和盐放在一起,贴上标签,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色彩变变变》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对三原色的认识,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组织幼儿通过操作,认识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

2.每张桌子上放一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烧杯和滴管三根,每组准备一幅画有大树、鲜花等的背景图。

3.每个幼儿一个果冻空壳,一根棉签,一张纸。

4.词卡:红色、黄色、蓝色等词卡各一套,(教案出自:)每组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认一认

1.神秘水:

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摇晃瓶子,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1)老师这儿有三瓶水,都是什么颜色的?

(2)我们把它变成红色,画红红的太阳,好吗?老师左右摇晃瓶子三下。咦?怎么没有变成红色呀?哦,我忘了说口令了。小朋友一起帮老师说口令,好吗?老师上下摇晃瓶子,请小朋友说口令:变呀变,变呀变,变出红色画太阳。

(3)同样的方法,分别变出黄色、蓝色的水。

(4)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揭示瓶盖的秘密:原来秘密都藏在瓶盖里。

2.小结: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其实都是由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变成的,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

3.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水,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请幼儿自由玩色。

4.你是怎么玩的?你变出了哪些颜色?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展示他的作业纸。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发现,同样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料,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变出了橘红和橘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

6.小结:原来加入不同量的颜色,能变出不同的颜色。

(二)画一画,比一比

1.游戏:变色龙: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颜色,用棉签蘸着给图画涂色。

(1)教师介绍变色龙:这是变色龙,它最奇特的本领是,能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如果变色龙躲在绿叶下,它会变成绿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树枝上,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它爬在蓝色的花朵中,会变成什么颜色?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变色龙,请你在给变色龙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教案出自:)用棉签蘸着颜料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把变色龙藏好。比一比,谁把变色龙藏得好,

不让它的敌人发现。

2.欣赏幼儿的作品,集体评议。

3.布置画展:机灵的变色龙。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在科学探索区里,让幼儿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变出更多的颜色。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苍蝇和蚊子》”一文,希望“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苍蝇和蚊子》”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