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一、激情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

二、民主导学

(一)初步感知课文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骗老虎,最后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

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组织学生评价。重点读好哪些词?(老天爷 违抗 多大)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狐狸的话,看谁读得?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如果他读的很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8、我要来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请问你扮演的是谁?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害怕吗?那你为什么要跑?那你害怕的到底是谁?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了。)

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三)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三、检测导结

1、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喜欢它们吗?

2、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么样呢?

3、你从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四、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狐假虎威

狐狸(图) 借 老虎

(图) 威风 吓跑百兽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

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导入新课)

2、浏览课文,检查识字,理解词语。

茂密 犹豫不决 冷笑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狡猾 东张西望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的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看一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展示

1、学生质疑

(1)“狐狸眼珠子一转”这是什么样的神态呢?大家共同表演一下。

(2)表演动作猜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教师质疑

(1)看到老虎犹豫不决,这时狐狸会想什么呢?

(2)看到狐狸后面跟着老虎,小动物们吓得赶紧就跑,实际上他们怕的是谁?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本剧表演

(四)教师总结

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他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把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说点什么?想对老虎说点什么?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2)说一说在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布置

日记:续写《狐假虎威》,看一看狐狸和老虎第二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填空

( )头摆( )东( )( )望

( )气( )现 狐( )虎( )

2、比比组词

派( ) 爪( ) 胆( )

旅( ) 瓜( ) 但( )

fwR816.cOM品读分享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沉香救母(二)》教案三篇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篇三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3篇)


《蚕姑娘》是一篇以童话为形式出现的常识性课文。作者从蚕身体的大孝肥瘦、颜色的变化,介绍了蚕成长过程的每个特征。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 蚕卵 蚕床 蚕山 吐丝 茧子 盖新房 蛾 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 桑叶 从此 瘦

钻出 换上 卵 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 吐丝 蚕姑娘 吃桑叶

换上 从此 暖洋洋 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 “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 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 红通通 黑白 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 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蚕山、蚕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3、正确朗读背诵,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1)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 原来的模样 成长的过程 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 又瘦又小 吃 睡 脱 醒 变 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

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

(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小黑板出示)——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

(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是又黑又小的。

(6)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A:我会很着急。生B :我觉得很奇怪。

(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其实它们是在蚕眠,蚕在结茧前一共要经过四次睡眠,这是第一次叫头眠。那它头眠醒了之后1会变成怎样呢?

生: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指导朗读)

(12)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小黑板出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2、学习第二、三、四次。

(1)师过渡: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①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积累词句

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绳子又细又长。

生D:西瓜又大又圆。

生E: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

(1)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2)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

(3)挑选表现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4)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蚕”“姑”“娘”三个字。

2、生说说写这些字的注意点及如何记住这些字。

3、师范写,生说笔顺。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 新--() 嫩--()

瘦--() 黑--() 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二、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四、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领学生一起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检查生字。

出示:恩、孟、缝、补、针、根、抚、摸、浴、报、迟、寸、永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母亲对孩子的恩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3、在回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五)重点指导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你妈妈为你忙着干过什么吗?他们是怎么为你做的?你这时想说些什么呢?

(2)你每天上学时,妈妈是怎样叮嘱你的?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 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 ,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 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 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板书:

9 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 小草

篇三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八)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九)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十)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摸()恩()

扑()漠()思()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吗?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沉香救母(一)》教案三篇


《沉香救母》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 认识“一……就……”的句式。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 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体会情感。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写上,学生的体会就会很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将更好在帮助学生体会故事的情感。

2.读演结合,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教师则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

3.词句训练,重视积累。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形式多样的词句训练,也能帮助学生合理迁移,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小卡片)你会读这些生词吗?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代为板书)

T: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说一句话吗?你能用这两个词说一两句话吗?

2.出示填空: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T:小朋友真会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 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的妈妈在哪儿吗?她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你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找一找,读一读

2.以演促读。

⑴.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展开讨论。

相机出示句子:(小黑板)

①.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再三追问”应该怎么演?指导学生读好沉香问爸爸的话。他会问什么?

②.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指导读好“恨不得”)

沉香为什么“又难过又气愤”?“难过又气愤”时会是怎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如何表演?

③.“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谁来读读爸爸的话,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样?划线部分的句子,你还能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吗?

(尝试练读,个别读。指名变换句式练习。)

⑶.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随机询问沉香扮演者:你现在在想什么?)

(板书:二郎神 神通广大)

⑷.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T:请同学们想一想,沉香听了爸爸的话后“攥紧了拳头”表示什么意思?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T: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却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沉香要怎么做才能救出妈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理解二三段,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1. 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 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板书:寒冬腊月 盛夏酷暑

T: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如何度过的呢?(想象练说)指导朗读这句话。

T: (板书:起早贪黑 腰酸背疼)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激励质疑 拓展思维

T: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结合生活实际想一 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例: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

一 ,就 。

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练习说话。)

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齐读第五自然段。)

设疑:沉香练就了一身武艺,能对付二郎神吗?能救出受苦爱难的妈妈吗?怎么解救呢?下一篇课文就帮你揭开这个谜团。

板书: 沉香 救 母 二郎神

刻苦练功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寒冬腊月 盛夏酷暑 神通广大

起早贪黑 腰酸背疼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三、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7)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8)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泪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六)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正确认读、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一······就······”说一句话。

4、学习小沉香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听到哪些神话故事?(进入神话故事页面)

2、你们知道哪些神话人物?(进入神话人物页面)

3、《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是根据哪个神话故事改编的?你们怎么知道的?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以此体现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学生根据电脑老师的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进入“考考你”

(2)齐读课文。

(三)精读理解课文: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分析老师的读法,并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4、学生个别试读课文。

5、齐读课文。

第二小节

过渡:第个孩子都有妈妈,沉香却从小没有见过妈妈,他心里肯定有疑问,于是他就怎样做了呢?请小朋友自学课文的第二小节。

1、生自学课文的第二小节。

2、分析理解第二小节的内容和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一读。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得意的句子读一读,并且说一说自己什么地方读得比较好,为什么这么读。

4、齐读这一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分析词、句、段的意思。

如: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等词语的意思。沉香爸爸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以及能否将这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思相同等等。

3、再读这一小节。让学生对比一下谁读得更好,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4、齐读这一小节。

第四小节

过渡:沉香他非常想立刻去救自己的妈妈,但她有没有这样做呢?这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将课文的第四小节读一读。读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

2、回答问题。

3、教师领读。并在领读的过程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4、问:学了这一小节,让你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成语或俗语?

5、再次读这一小节。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的《沉香救母》(一)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课文。

3、沉香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最终有没有救出自己的妈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沉香救母》(二)。

三、教学感悟:

下面再来谈谈上了这堂课后受到的一些启发:

上了这堂课我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帮助学生自学方面效果比较明显。譬如: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只要轻轻点一上就轻松解决了,有些甚至可以配上相关的图片,如华山,我们可以配上华山的图片,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同时也可以省略许多老师讲解的时间。当然今天我做的这个网页因为时间和水平的关系很多都没能做到,刚才只是我的一个设想,或者说是我上了这堂课以后受到的一点儿启发。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问银河》优秀教案范文


《问银河》是苏教版第四册第八组的一篇散文诗,这首诗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引发许多想象,提出了一连串富有意思、趣味的问题,反映了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横线格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了解与银河有关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板书“银河”,指名读。

2、小朋友,你们见过银河吗?猜猜银河到底是什么样的?

3、出示课件图片

4、看了图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

2、让我们一起学这2个小朋友的样子一起问一问银河,好吗?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痛课文

(2)画出词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想象词义。

4、学生小组内轮读,互相评价:一、读的时候是否注意读准了生字的字音,二、是否把句子读通读顺了。

5、检查自读情况

(1)指读字词正音

(2)谁愿意选一段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的对好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的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帮帮你。

6、谁能正确、流利地读完整首诗?

(三)合作识字

1、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识字

4、交流,师范写5个

5、学生描红

(四)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课文。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小河、长江的?

2、读后指名回答。初步感知1-4自然段

3、分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自读体会。

4、选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1)学习第一段

画一画课文内容。

理解清澈,想象小河里还会有什么。自己会在清澈的小河里干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好奇、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二、三、四段,方法同上。

(3)小朋友的问题问完了吗?指导读好第五自然段,强调“好多好多”读出小朋友对银河的好奇及探索银河奥秘的兴趣。

5、学生齐读全文

(五)展开想象学习提问

1、过渡:听着小朋友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了银河里那一颗颗会眨眼的星星,漫天的星星,初看好象同“银河”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银河系的里的一个“小家庭”。下面,我们呢再来仔细地看一看银河,想一想:你要对银河提出什么问题?

2、现在,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很多问题要问银河,你们能学着小作者的样子来问一问吗?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有没有?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六)思维拓展,学会运用

1、刚才,小朋友向银河问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那么谁能像小作者一样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呢?

2、银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老师把这个问号留给你们,相信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看望银河。

3、学生随着音乐读完整篇课文。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2段背一背。

2、阅读课外书籍,探索宇宙奥秘,把你的读书心得与同学交流。

篇二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

1、了解与银河有关的科学知识

2、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说,师小结导入。

3、板书,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原来,这两位小朋友一直对银河充满好奇。现在,他们满脑子里都是对银河的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问银河的吗?〈播放课文录音〉

2、跟老师一起问一问银河,好吗?(出示课文内容)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3、试着在小组内读一读,等下老师要请每个组的x号小朋友来试试。请小朋友听清两点:一是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比比看哪个小组学得。

4、小节指名朗读课文(随文读生字词)

5、抽查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1、现在,老师这里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记牢。

2、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

4、老师评价

5、做游戏巩固生字。

四、表情朗读读书感悟

五、细读课文

1、自读自悟课文,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了小河、长江的?

2、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自读体会。

3、学习第一自然段

A、画一画课文内容(画出清澈的河水、小鱼、小草)理解“清澈”:为什么我们能那么清澈地看见河里的小鱼、水草呀?想象小河里还有什么,自己会在清澈的小河里干些什么?

B、银河里真的有清澈的河水,有小鱼、水草和戏水的小朋友吗?银河里究竟有些什么他知道吗?指导朗读,

(展现银河的群星晶亮透明宛如清澈的河水,读出小朋友好奇、疑问的语气)

4、学习第二自然段

A、画一画课文内容(画出客轮、伸着大鼻子的货船)

B、你见过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那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么说?理解“航标灯”:为了引导航舶航行而设置在岸上或水上夜间发光的标志

C、银河里有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指导朗读。

(读出银河的宽广,小朋友的好奇)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你们见过斜拉桥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

(相机画一画斜拉桥,了解斜拉桥是用斜缆将桥面主梁吊在塔架上的桥梁)

B、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C、你会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导朗读。(读出银河的雄伟壮观,读出小朋友的美好想象和好奇、疑问)

6、学习第四自然段

A、介绍葛洲坝并出示图片B、银河上会有拦河大坝吗?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银河中星星的繁多宛如奔腾的江河,读出小朋友的好奇、疑问)

7、小朋友的问题问完了吗?指导读“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强调“好多好多”,读出小朋友对银河的好奇及探索银河奥秘的兴趣)

8、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1)、仰望银河,小朋友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们也有问题要问银河吗?跟同桌说一说。

(2)、你能向课文中的小朋友那样问问银河吗?

9、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你们提的问题真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解答;有些问题,不用说你们,连老师还得想一想,查一查呢?这些答案在哪呢?老师悄悄地告诉你们,答案就在书中,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去查找答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范文资讯网 f132.com]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板书“银河”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我在黑板上写的这个词,如果你们懂就大声地读出来。

生:读(评价:嗯,你们真棒!)

师:来,再跟老师读读这个词。

生:跟读。(评价:注意哦,“银”字是前鼻音,不能读成后鼻音。)

师:小朋友们知道“银河”是什么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生:解释“银河“。(评价:你知道得真多,我想你平时一定很喜欢看课外书。)

2.观看银河图片。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银河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播放幻灯片和音乐)

解说:你们知道吗?在夏天,美丽的夜空里,有许多眨着眼睛的小星星,组成了一条银色的光带。远远望去,它就像一条河,是那么美那么亮。这条河就叫做——银河。

3.师:看到这么美这么亮的银河,你们好不好奇?想不想问它一些问题?谁来说说你想问银河什么问题?

生:提问(评价:看来你们真是好学好问的好孩子,我们学习中就需要这种善于提问的精神。)

4.揭示课题。

师:其实啊,和你们一样,有一个小作者对银河也很好奇,他想问银河好多好多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小作者想问银河什么问题呢?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问银河》。

5.教学“银”字。

(1) 教学字形

师:“银”字是我们没学过的字,有谁能说怎么才能写好它?

师:好,拿起你们的小手跟老师来书空。

(2) 识记字形。

师:好,接下来谁来说说“银”应该注意哪里才不会写错。

(说得好,其实“银”子在古代就是相当与我们现在的钱,所以我们不能写多一点哦,写多了一点就等于付了别人一点银子哦,那我们岂不是亏啦!所以千万不能写多一点。)

(3) 举一反三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像“银”字一样带有“钅”的字吗?

师:你还能用“银”字组词吗? (6分)

二、自读课文。

师:从你们积极的回答声音中,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们对银河非常好奇,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问问银河了。那好吧,你们来读读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问一问银河。好吗?

师:你们看,小星星知道你们要去问银河了,所以它给你们提了一些要求,你们读一读,看看小星星提了什么要求。

生:1、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师:好,现在开始自读课文。要按照小星星的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8分)

三、字词教学。

1.读生字

师:你们真棒。就在你们问银河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一些星星,你们想不想摘?只要你们能读准字音并且组一个词就能摘到这些小星星。其他同学注意哦,当这个同学读完之后也要跟着读。(屏幕:生字)(开火车)

2.识记生字

师:你们真棒!把所有的星星都摘走了。来,给自己掌声鼓励。接下来,你们谁来说说上面这些生字哪个最容易写错,或者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3.读词语

师:这些生字都是我们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的词语中,看你们会不会读。现在老师再请四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谁愿意啊?

银 河 清 澈 牛 郎 相 会

客 轮 货 船 雄 伟 驾驶

宽 广 宽 阔 南来北往

拦河大坝 宇宙飞船

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不会读这些词语?试试看

(你们读得真好,来,跟老师一起,竖起你的小拇指夸夸自己“我真棒!”“我真行!”)

师:好了,我们既然能把词语读好了,接下来就是理解词语。上面的词语中,小朋友们觉得哪个词语最难理解?有谁能帮助他?

(播放:拦河大坝和宇宙飞船的图片)

拦河大坝:既可提高水位,又可排洪,以保持渠水平衡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位,用于发电。

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我国一共发射了七架神舟系列的宇宙飞船,前面神舟1号一直到神舟4号都没有载人,直到神舟5号才开始载人,杨利伟就是我国乘坐神舟5号的第一飞天人。 (18分)

四、指导朗读

过渡:好啦,现在我们既然把字词都弄懂了,那么小朋友们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读通读顺呢?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师: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让同桌当你的小老师,看看你哪里读得不太好。遇到自己喜欢读得地方可以读多几遍。

(1)数段落。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非常认真,不仅字音读得非常准,而且还会加上一些表情。他们真棒!那么,现在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个别同学展示

师:好,现在我们请五位小朋友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其他小朋友注意啦,你们要竖起耳朵来听,听听哪个小朋友读得,哪个小朋友读得没那么好?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生:(分配任务,请五个小朋友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读完之后请其他小朋友点评。)

(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师:好,其他小朋友你们读得怎样?能不能也像读得好的同学一样美美地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声音清脆,而且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表情和动作。

(4)齐读

评价: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从你们的声音和表情中仿佛看到了银河…… (28分)

五、巩固生字

师: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两颗非常大的星星,你们想不想摘到?但是你们要闯关成功才能得到哦!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找部首

师: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

第二关:看拼音,写词语

师:谁的字特别漂亮,谁想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

总结:你们真厉害,两颗星星都轻而易举地摘到了。开不开心啊?来,给自己点掌声鼓励。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不仅把生字词学会了,而且还能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这一节我们就先上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再继续问问银河,好不好?问问它那里有什么。好,下课!

语文A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麻雀》教案三篇


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小编准备了语文A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麻雀》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学习,初步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用朗读的形式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落”、“扎煞”等词语,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学情。

1、播放课件《百鸟争鸣》。同学们,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揭题)

2、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悟母爱。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划出相关的句子。师巡视。

2、导学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2) 理解“无可奈何”。

(3)质疑。

(4)写法渗透。

3.自学描写“猎狗”的句子。

整理学法-----自学------反馈

4.研学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2)交流、分享阅读收获。

A、理解“落”、“扎煞”字。

B、在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它就不害怕吗?

C、“强大的力量”指什么?

(3)教师适时点拨.

三、积累,话感动。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指名读六自然段,评议朗读。)

2、阅读拓展:诗歌《 母亲 》

3、写话,话感动。

4、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篇二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知课文内容

感受老麻雀的形象,体会在危急时刻下老麻雀的奋不顾身

感悟母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力量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老麻雀既绝望害怕又像石块般落下来的看似矛盾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麻雀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呢?图示

(预设:灰不溜秋,小不点,活泼可爱,叽叽喳喳)

2、小小的麻雀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也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可就在不起眼的它们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来,打开书,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好,开始。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2、字词认读。同学们都读得非常好,我们来看几组词,检查下朗读情况,谁能读出这些带有情感的词语。自由读,个别读并指导(重点扎煞读音),齐读。

出示:

呆呆 无可奈何 嫩黄 绒毛

嗅了嗅 张开大嘴 锋利 庞大

扎煞 绝望 尖叫 浑身发抖 嘶哑

3、理解大意。同学们有没发现这三组词分别是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中间,谁来简单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小麻雀发生了什么事?猎狗想怎么样?老麻雀怎么对付的?最后怎么样?板书:

小麻雀掉

保护↗ ↖想吃

老麻雀落 → 猎狗退

搏斗

(预设: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看见了,想吃掉小麻雀。正在这时,老麻雀从树上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的面前。猎狗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往后退。)

三、文本分析

1、感受小麻雀形象。故事的起因是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

① 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你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呆呆”:吓坏了;“无可奈何地拍打”:无助、可怜;“嫩黄”、“ 绒毛”:刚出生不久,幼小。)

② 有感情朗读。同学们都说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来朗读把小麻雀的可怜、无助表现出来。

③ 小麻雀是怎么掉在地上的?从哪看出。“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可见风很大,它是被风吹下来的。它离开了安全的巢穴,掉在了陌生的地上,更可怕的是被猎狗发现了,小麻雀该多么惊恐、害怕啊。让我们再来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师读环境,生读小麻雀。

2、感受猎狗形象。猎狗发现小麻雀将要对它做什么?出示句子。

① 请找出一系列动词(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猎狗的凶猛和麻雀的处境很危险。)并读出来。

② 指导朗读,请读出紧张的气氛。

3、感受老麻雀形象。猎狗张开血盆大口想要吃掉麻雀,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像石块一样的东西落在了猎狗面前,那是什么?它想要干什么?(老麻雀想救小麻雀)

① 比较句子。注意作者是怎么形容老麻雀飞下来的?有两个句子你们觉得哪个好,出示句子。“像一块石头一样”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这个比喻我们仿佛能看到当时老麻雀飞落的动作很急,很快。)为什么很急?(因为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吃小麻雀了。)请把心急,飞得又急的麻雀读出来。麻雀飞得很急,可见它有没有犹豫?(没有,可见它的勇敢坚定、果断。)读出勇敢坚定果断。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猎狗,女生读麻雀。

② 我们读的时候,都感觉好紧张,更何况老麻雀当时正面对着这一切。老麻雀冲下去了,它的反应如何?出示“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是怎么一副样子?图示。竖起全身的羽毛。在怎样的情况下会竖起羽毛?受惊,遇到敌人,看出老麻雀其实也很害怕。请读出。还有哪个词看出害怕? “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猎狗很凶猛很庞大,没有希望,除了尖叫别无他法。请生想象仿佛老麻雀在叫什么?读出绝望。)

③ 绝望害怕,可老麻雀又如何做的?出示第五自然段。找出动作。“掩护、发抖、嘶哑、呆立、搏斗”,怎样掩护?张开翅膀,用自己身躯。想象怎样用自己的身躯。它的表现确实很勇敢。可为什么发抖?太紧张了,连声音都嘶哑了。既然紧张害怕有没有飞走?“呆立”说明什么?它没有想要逃跑,做好决一死战的准备。从这副架势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非常勇敢,坚定,为了孩子豁出去跟猎狗搏斗。读出来。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对老麻雀抱着怎样的情感?赞叹,敬佩。读。

④ 看书插图,一棵高大的树。留在树上是安全的,飞下来等于是送死。 为什么作者说“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出示句子。想象情境。假设老麻雀有时间来想,当它站在枝头看着自己的孩子有危险会有怎样一番心理活动?结合当时情况的危急(生随机答)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作为母亲,没有谁会不担心着急,弃孩子不顾,哪怕生命代价,这是母亲的本能。老麻雀想都没想而且没时间去想就冲下去了,因为下面是它的孩子啊!

⑤ 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力量悬殊之大很显然,它想和猎狗搏斗保护它的孩子简直是以卵击石。那是什么让它战胜恐惧飞下来?爱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母爱。

4、正是这一种强大的力量从天而降,挡在小麻雀和猎狗中间,为自己的孩子竖起了最牢固的保护墙。面对如此反常的举动,猎狗的反应?(竟然被吓到了,慢慢地向后退。)

① 请对比猎狗之前的凶猛,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它吃掉,但结果却慢慢地后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因为被麻雀惊人的勇敢和力量吓住了。)对比朗读。

② “我”又是什么反应?(唤回、走开)

小练笔:“我”想到什么唤回了猎狗,制止了这场胜负已定的搏斗。

③ 作者是平静地走开吗?请想象作者的心情。(感动,赞叹,进而升华为敬佩)带着这种情感读句子“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④ 是的,这篇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作者在原文最后就表达了对麻雀的崇敬之情让我们来看看。出示作者原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她充满活力。”

四、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1、作者敬佩的是那只舍命护雏的麻雀,更敬佩母爱的力量。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麻雀说些什么?

2、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麻雀,小小的身躯内蕴藏着大大的力量,这力量就叫做——爱。

3、关于动物母亲的感人故事还有好多好多,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出示片段。动物妈妈同样很伟大

篇三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无可奈何”、“绒毛”、“锋利”、“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庞大”、“愣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描写猎狗和小麻雀的语句,重点体会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的语句。

通过想象朗读,感受小生命的伟大母爱,激发不惧强者,保护弱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比较描写猎狗和小麻雀的语句,重点体会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背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你知道哪些鸟?能为我们做简单的介绍吗?

2.大自然中的鸟非常多,今天我们要见面的是田野上最常见的一种鸟——麻雀。

3.这就是今天的课题:(齐读)出示课题,跟读。它的作者是——屠格涅夫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吗?

2.先来看看这一课的词语吧。

①小老师读,齐读。

无可奈何 绒毛

扎煞 掩护 拯救 嘶哑 搏斗

锋利 庞大 愣住

②能发现他们的特点吗?

3.反馈(不出课件)

①你能告诉我文中主要出现了哪几个角色?

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我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板书 角色关系

这是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先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再找他们间相关的关键字词,再将这些内容连起来。一起来说一说。

文章讲了我打猎回来,我的猎狗看见(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想要(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地吓退猎狗),掩护(小麻雀)的事。

三、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这三个角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找句子,词语 自由说 师出示对比的句子

猎狗的印象

师: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只怎样的猎狗?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师:你读出了什么?这只猎狗给你怎样的印象?从哪里感受到,说说你的理由。(经验丰富,老练)

师:你能读一读吗?读出猎狗的老练。男生读。

小麻雀的印象

a.师:这只老练的猎狗嗅到的野物是什么呢?

麻雀

b.师:这只麻雀又给你怎样的印象?从哪里感受到,读一读,说一说理由。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弱小、无助)

理解:呆呆地 无可奈何 嫩黄 绒毛

读一读它的弱小,尤其是把刚才你找到的这几个词语读出感受来。

男生读。

c.无可奈何怎么理解?你能用无可奈何说一个句子吗?

d.嘴角嫩黄,长着绒毛的小麻雀面对这只经验丰富的猎狗只能是无可奈何,一起读出小麻雀的稚嫩和无助。

猎狗的印象

a面对老练、富有捕食经验的猎狗,小麻雀呆呆地,无可奈何的。

面对弱小的、无助的小麻雀,猎狗又做出怎样的样子呢?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这样的猎狗形象,你能用相应的词语来概括它吗?(凶猛)

尤其是那些词让你印象深刻?读出这种凶猛的感觉来。

2.对比猎狗和小麻雀的形象如果只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担心吗?你担心什么?

①但是,故事的情节在这里忽然发生了改变。引读——————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②你读出了什么?(紧张、无助)

石头:速度快、信念坚定 (分别请说到的学生读出坚定和速度快)

扎煞:想象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你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吗?(读一读)

③你能体会老麻雀的心情吗?(勇敢、紧张)

④你如果在现场,你想和老麻雀说什么?(你明知前方是险境,怎么还会飞下来呢?)

⑤老麻雀仍旧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声中会说些什么?

3.老麻雀是勇敢的(引读)———它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老麻雀是紧张的(引读)——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4.你还从哪些地方分别看出老麻雀的紧张和勇敢。请读一读第五段。

勇敢: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紧张: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说说你的理由,你从哪里看出老麻雀的紧张/勇敢。

读出他的勇敢和紧张,学生说完读,齐读。

5.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老麻雀在面对猎狗时候的表现吗?

虽然老麻雀是紧张的,________;但老麻雀又是勇敢的,________。

6.虽然猎狗庞大的体型,张开的大嘴,锋利的牙齿让老麻雀紧张和害怕,但是,它却仍旧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同学们,你体会到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吗?(母爱)

6..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在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课件,配乐朗诵)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激情。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能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这份强大的爱是来自老麻雀的爱,是来自于一个原本弱小的生命的超乎寻常的力量。

四、 拓展续写

这个场面对你有什么感触呢?请你写下来。

五、 作业:

屠格涅夫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留给课后同学们去查查资料。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一文,希望“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