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造句教案设计 > 导航 > 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标点符号的争吵》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造句教案设计

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标点符号的争吵》教案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标点符号的争吵》教案设计》,感谢您的参阅。

这是一篇以儿童诗改编的课文。极富想象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趣味性。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2、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4、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调皮可爱的标点符号,你们认识吗?请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吧!这些标点符号平时都是友好地相处在一起,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板书)标点符号的争吵(齐读课题) 这些标点符号到底在吵些什么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听一听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有感情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 生自由读一遍课文,并圈画生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 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三、研词析句,品读课文

1、谁能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下面的句子并配有书中的插图。

感叹号拄着拐杖直跺脚,小问号竖起大耳朵,芝麻粒一样的小顿号急得又蹦又跳。

1)指生朗读这句话。

2)请同学们结合这句话在图中找一找这些标点符号。

3)(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感叹号,————的小问号,————的小顿号。

(课件出示)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填空

————的小逗号,————的小句号,————的省略号。

4)带上表情动作朗读这句话。

4、下面就让我们去听一听,它们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吵好吗?

1)自由读文章的2—6自然段。思考:

标点符号们为什么争吵?

用直线画出每种标点符号说的话,并试着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思考,圈画。

3)它们为什么争吵呢?(学生汇报)下面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学生汇报标点符号说的话)同时(课件出示)这几段文字。

请同学们自由读感叹号的发言,说说从它的话语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感叹号的名字,它的用法,它很骄傲)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呢?(学生汇报师利用课件把这些词语变种颜色:锣鼓敲、烈、重要)应该怎样读出感叹号强烈骄傲的语气呢?学生试读,指生读。

听了感叹号的发言其它标点符号同意吗?请你代表小问号发言。(指生读小问号的话)从它的发言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学生汇报师利用课件把这些词语变种颜色:不服气、连忙、哼、怎么能)请同学们再次出声读这句话,体会小句号当时的神情和心理。

听了感叹号和小问号的发言谁不干了?它们是怎么说的呢?(指生读这段话)“反驳”是什么意思呢?(说出自己的理由,否定别人的意见)从它们的发言中你知道了什么?确实,如果没有了它们,那么句子将变得太长了,一口气也读不完呀!下面谁愿意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学问最深的省略号又说话了,听老师读。从这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省略号的样子,省略号很深奥)

最后让我们齐读句号的总结发言。你能用“只有.......才”说一句话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每种标点符号说话时的语气。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带上表情与动作。

5、那么,它们到底谁最重要呢?让我们听听书是怎样说的。指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述:是呀,它们都很重要,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谁也不能代替别人。但是如果离开了句子,段落和文章,它们就失去了具体的意义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集体你的力量就会很小。

三 巩固识字

开火车游戏:师点字,生开火车读。

四、拓展延伸,扩大积累

1、 除了书中的标点符号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学生汇报)

五 总结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小结:希望同学们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在我们写文章时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评《妈妈的爱》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4、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三节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1、 老师出示标点符号认读。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 朗读课题,提出思考问题。

二、 教师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 老师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什么内容?

(二) 学生简略回答问题,相互补充。

三、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方设法解决。

2、一边读一遍画出二类生字。

四、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读二类生字。

2、分析一类生字:

考:上下 考试 考场 考卷 中考 高考

略:左右 简略 省略号 忽略(字音)

拄:左右 形声字 形近字:柱 住 注 驻

与手有关 拄拐棍

重:翘舍音 多音字 重要 重视 轻重

弓:象形字 弓箭 拉弓 弹弓

引:左右 引路 指引 引导

芝:翘舍音,上下 芝麻 灵芝

章; 上中下 文章 章法 规章 章节

指导书写生字。

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七、作业:写生字。

第二节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组词扩词,说话。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想象都哪些标点符号进行争吵?

2、第1段:说说感叹号、小问号、小顿号长得什么样?

3、第2、3、4、5、6段:都谁发了言,怎样说的?

4、第7段: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谁发表了意见?

三、指导朗读对话(着急、轻视、骄傲)

1、分角色朗读

2、小组编课本剧。

四、想象拓展。

标点符号听了书的意见后,他们会怎样做

作业:将课文内容将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节

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分角色读课文。

二、 读一读。

文章 反驳 美妙 蹦跳

不可开交 断断续续

三、 讨论:

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

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四、背一背。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感叹号 感情强烈

小问号 引起思考

标点符号的争吵 小逗号 把句子断开

省略号 语句深奥

句号 最后总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纠正平时标点符号使用和书写中的不规范行为。

2、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错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六种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

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

生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标点符号

1、课件出示一段乱用标点的话,学生默读,说感受。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妈妈问小明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我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小明骄傲地说儿子真棒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2、引入郭沫若的话,学生读。

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郭沫若

3、不管是从生活经验中还是大文豪的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到标点符号在我们表达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标点符号,一起去感受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所蕴藏的无穷奥妙!

4、学生读课题:标点符号。

过渡:不同的标点符号在田字格中都有不同的位置,你能把这6个标点符号写进田字格里吗

二、练写,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1、学生在练习纸上练写,指名6名同学上台书写。

2、全班交流、评价,明确不同标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1)逗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2)句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3)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4)感叹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5)冒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6)引号(“ ”)前后引号各占一格,前引号写在右半格,后引号写在左半格。

过渡:对于标点符号,我们不仅要认识它,能正确地书写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使用它。下面,我们就以“过关”的形式去检查同学们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三、练讲,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第一关:课件出示,指名读。教师:这句该填什么标点?为什么?(4分)

1、一天 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

2、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总结:逗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感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第二关: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加什么标点?(5分)

1、 你会做这道题了吗

2、不努力学习,难道能取得好成绩吗

3、这是怎么回事呢 哦,我明白了

总结:第一句叫疑问句,第二句叫反问句,第三句叫设问句,因为都是表示问的语气,所以都要用问号。

第三关:读读下面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5分)

1、为什么只摘花瓣 我轻轻地问

2、她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摘整朵花

3、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小女孩含着泪花说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

小结:A.提示语位置不同,加的标点也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划出提示语。B.学生说(要说出理由),教师加标点。(1)提示语在前,冒号加引号。(2)提示语在中间,把对话分成了两段,前面一段对话用引号,后面一段用引号,中间加逗号。(3)提示语在后,前面用引号,后面用句号。

小结方法:给对话加标点时,首先干什么?(好好读读这个句子)然后呢?(打提示语,看看在句子中的位置)最后加上正确的标点。

板书: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第四关: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 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

妈妈说 小明,你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

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 小明骄傲地说

儿子真棒 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 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四、读记儿歌,牢记标点符号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懂的呢?

板书设计:

标点符号

, 。 ? ! : “”

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fwR816.CoM阅读延伸

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温柔的手》教案设计三篇


《温柔的手》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正是因为妈妈给了孩子太多太多的关爱、呵护,所以“孩子眼里的妈妈”最温柔、最美丽,最善良。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温柔的手》是长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板块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以一个小姑娘找妈妈为线索,赞扬了母爱的伟大。作者巧妙的构思,温婉的笔触,不禁使人感动,同时,我们也感动与小姑娘最朴实、最自然、最真切的回答,感动于天下最动人的母爱。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文章内容生动感人,很容易感染学生,但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随文识字边读课文边结合生字表中的拼音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一些生动的词句有感情的朗读,既识了字,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同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和基础,采用随文识字、自主识字等方法边读文边学生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中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正是由于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才是最温柔的、最美丽的,孩子爱妈妈。

教学重点: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温柔的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了课题,

你想到了谁的手?(妈妈的手)为什么?(因为妈妈的手是温柔的)

2. 学习“柔”字,拼读、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1. 朗读第1自然段。

(1)学习“城”字。(出示字卡)谁认识这个字,请你当个小老师教教大家,拼读,

组词。小姑娘和妈妈来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市。齐读,读出语气。

(2)学习“牵”。(做动作)和你的同桌做一做牵手的动作。观察字形,师讲解:“牛”表示拉车的牲畜,“秃宝盖”表示拉车的横杆,“大”表示绳子。拼读、扩词。

(3)小姑娘看到了什么?学习“趣”读字音、组词。用“兴趣”练习说话。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学习“掌”,伸出你的手掌看看,扩词。结果怎样?“走失”是什么意思?假如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妈妈走散了,你的心情会怎样?课文中是用哪个词写出了小姑娘紧张害怕的心情的。出示:惊慌失措。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朗读2—6自然段。

(1)听到小姑娘的哭喊声,人们是怎样做的?出示: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字义,扩词。

(2)小女孩叫什么名?奥利娅:外国女孩名。

3.朗读7—12自然段,自主探究识字。

(1)先说说这几段中的生字有你以前见过或认识的,哪些是你新认识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汇报交流

(3)出示“慰、辫、褐、痣”, 这几个字都是哪类字?(形声字)教师随机点拨识记。

“慰”:出示字卡——拼读——组词——口语表达练习(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姑娘,你会怎样安慰她?)

“辫”:与“辩”和“辨”区别学习。

“褐”: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字长的像?(喝、渴)拼读,组词。淡褐色: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理解。

“痣”:看老师的脸上就有一颗痣,根据痣的颜色,我们可以说“黑痣、红痣”。

(4)教学“笑”、“善”、“淡”字。

这三个字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熟字,同桌间互相拼读,组词。书写这三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笑:第七笔是“平撇”。

善:注意笔顺“点、撇、横、横、横、竖、点、撇、横、竖、横折、横”。

淡:上边的“火”,捺变点。

4.朗读13、14自然段。

学习“互”字。和你好朋友互相握握手。观察字形,看看这个字多像两只握在一起的手呀!组词,用“互相”练习说话。

小姑娘的妈妈长得什么样?课件出示:她的妈妈有世界上最善良的眼睛,最美丽的头

发,最温柔的手。齐读,读出感情。通过人们的帮助小姑娘找到妈妈了吗?

四、巩固识字

1. 指名读词卡。

2. 开火车读词卡。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善”在虚宫格中位置。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生对照,找不足再写。

5.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温柔的手

城 柔 牵 趣 掌 慌 措 围 奥

娅 笑 慰 善 辫 淡 褐 痣 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温柔的手》一起走进一个小姑娘的内心世界,看一看她眼中的妈妈。(板书课题)

1.指名认读词语:善良 温柔 褐色 辫子 兴趣 安慰 掌上明珠 哭笑不得 善始善终 惊慌失措

2.听写词语:城市 善良 包围 互动 笑声 牵手

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课讲了一个小姑娘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小姑娘为什么找妈妈?她是怎么找的?最后找到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小姑娘和妈妈走散了,她要找妈妈)

(2)小姑娘和妈妈走失了,既害怕又着急,文中有一句话是体现了小姑娘当时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她找不到妈妈了,惊慌失措,哭了起来。(齐读)

小姑娘只想快点找到妈妈,于是她大声哭喊着:

课件出示:妈妈!我的妈妈在哪里?(指名读出语气来)

过渡:小姑娘的哭喊声惊动了人们,人们围过来,都问了哪些问题?小姑娘又是怎么回答的?

2.学习3—12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对话。(人们的话用“_”画出来,小姑娘的话用“﹏”画出来)

(2)同桌间练习读对话。

(3)对话当中你觉得哪部分写得最有意思?“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为什么小姑娘会这么说?

(4)在写小姑娘说的话中,哪种标点符号用的最多,为什么?指名回答,教师适当讲解。

(5)从对话中你还知道了小姑娘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了吗?(有最善良的眼睛、最美丽的头发、最温柔的手)

(6)小组讨论:小姑娘为什么这样说呢?

(7)指名汇报。

小结:正是因为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所以孩子眼中的妈妈才是:最善良、最美丽、最温柔的(板书)。这个小姑娘非常地爱她的妈妈,妈妈也非常的爱她。板书:爱。

(8)通过读人们的问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9)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0)展示读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关心母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说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如你在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圈画生字。

3.学习生字

城:左右结构 形声字 城市、城府、城镇

牵:上中下结构 部件组合法 牵挂、牵牛花

掌:上中下结构 掌握、手掌、掌心

围:半包围结构 口字部 形声字 包围、围棋、周围

笑:上下结构 竹字头 笑话、苦笑、苦笑不得

善: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善良、善事、善后

淡:左右结构 平淡、清淡、冷淡

互: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互相、互助、互生

4.指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多种方式读课文,以读代讲: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妈妈眼睛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描写妈妈头发的句子,读一读。

3.画出描写妈妈手的句子,读一读。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5.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妈妈头发、手、眼睛都是什么样的吗?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三、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围、牵、善、互”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在讲读课文中)

2.读一读:简单说说“掌上明珠、哭笑不得、善始善终、惊慌失措”各词的含义;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写一写,积累词语

4.做一做

(1)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画一画自己的妈妈(爸爸),在下面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三、板书设计:

课 件 温柔的手

生 字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学习8个会写的生字,11个会认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心”。

2.过程与方法:入情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母爱,从小懂得感激和回报。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切身感觉母爱的温柔。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谁的手?为什么:

学习“柔”。

二、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城:理解字的意思,跟“乡”相对。

牵:做动作理解字义。

掌:形声字。

惊惶失措:害怕紧张。

三、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

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课文。

奥利娅:外国女孩名。

四、朗读课文7、8自然段。

笑:第七笔是“——”。

慰:安慰,使人心情安适。

善:注意写法。

五、朗读课文9、10自然段。

辫:与“辨、辫”区别学习。

淡褐色:联系生活实物理解。

六、朗读课文11、13、14自然段。

痣:形声字。

互:查“一”部、互相。

七、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八、指导书写。

1.读准字音,扩词。

2.教师范写,生观察。

3.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写。

5.教师检查。

九、完成练习题。

1.写一写。

2.比一比组词。

3.书后练习题。

十、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生字。

二、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讲了什么故事。

三、读1——6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中哪一部分写得有意思?

2.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

3.为什么小女孩会这么说?

同桌练习朗读对话。

四、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1.分别朗读7、8自然段,9、10自然段,11.12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小姑娘会这样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

3.同桌练习朗读这几段话,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4.说一说,小女孩的妈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朗读最后两段,为什么小姑娘会很快找到妈妈?

六、表演朗读课文。

七、做一做

1.说说妈妈么手是什么样?

2.说说妈妈(爸爸)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3.说说妈妈的样子。(手、眼睛 头发)

4.画一画。

熟悉随文稿识字这各方式,培养识字能力。

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

体现以读为主。

引导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小学六年级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教案


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归纳复习
一、基本用法: 掌握逗号、句号、顿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和分号这十种标点符号。现将这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如下介绍:
(一)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
例2:请递给我一杯水。(祈使句)
(三)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①你叫什么名字?(疑问)
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设问)
(五)感叹号[用!表示]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例: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
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喜爱)
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惊奇)
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
⑤他白了我一眼,说:“别动!”(命令)
(六)冒号[用:表示]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由于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例:*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例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如: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七)引号: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 ]两种。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
小学阶段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例:我要牢记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例1,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例2,北风“呼呼”地吹个不停。例3,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3)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例1,他嘲笑着说:“你的手太巧了!” 例2,这就是鼓吹资产阶段自由化的精英们所谓的“民主”。
(4)要注意的是:在写一个人的直接语言时,在提示语后面,除引语部分用引号外,还要加上另一种标点,表示这句话是谁说的。
引号与其他标点连用有以下三种:
①第一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如:小李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②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如:“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③第三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如:“睡着了吗?”主人一进门就严厉地谴责阿辽沙。
(八)省略号[用……表示]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例:“铃,铃……”小闹钟叫了起来。例2,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燥了。”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例1,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例2,老师,我……昨天……昨天错怪了你。
(3)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例如:哎!你这个人真是……使用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在句尾,一般都不再加其他标点。
(九)书名号[用《 》表示]用来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例1,《少年彭德怀》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表示电影名知称)
例2,请把六月一日的《作文报》借给我。(表示报刊名称)
例3,我最爱唱《歌唱祖国》这首歌。(表示歌曲名称)
例4,今天我读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表示文章名称)
例5、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表示书籍名称)
(十)分号[用;表示]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并列的部分之间用分号。
例如: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的长句子,一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那么一个分句与另一个分句之间则应用分号表示停顿。
例如:大的面积不是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十一)破折号[用——表示]它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例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例如: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3、表示解释说明。
例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
例2: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表示意思的转折。例如: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5、表示递进的意思。例如: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二、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七种符号书写时一般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标在紧靠文字的右边偏下的位置。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写在行文中间。引号的前后两部分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边标在文字的左边编上,后半边标在文字的右边偏上。
第二,书写换行时,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应该紧跟一句话的末了一个字。引号的后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同样,前半边也不能标在一行的末尾。另外,省略号和破折号可以标在一行的开头或末尾,但是不能把一个符号分为两截分行书写。 第三,标点符号有一定的形状,书写时必须规范化。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回大地》教案设计


《春回大地》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4册中的一篇字词句识字,识字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熟字学生字。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认识“角字旁”。区分“蜂和峰”与“蜜和密”

2、 能够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醒”“蜜”“蜂”写端正、美观。

4、 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识字以及了解生字在词语或者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记住字形,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

1、导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2、出示课件,欣赏春天的画面:万木吐绿,河水解冻,小鸭戏水,柳树发芽,百花开放。

3、多美的画面呀!经过漫长寒冷的冬天,我们早就盼望着“春回大地”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根据教材编排特点,采取分散重难点,分层识字。

(一)初读感悟字形。

学生借助音节、同桌互读等方式,读准字音,初步认识字形。

(二)在观察、比较、联系中建构新知。

1、读一读熟字。

东、 星、 牙、 地、 虾、 鸡

2、读一读带音节的新字。

冻、 醒、 芽、 坪、 蜜、 鸭

3、观察,熟字和新字谁和谁能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东——冻 星——醒 牙——芽 地——坪 虾——蜜 鸡——鸭

4、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后发现新旧两个字之间的联系。(学生说发现)

教师提升:我们是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的,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

5、给生字组词语,初步了解字义。

相机指导生字:蜜蜂的书写。(观察、比较、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三)学文中巩固生字,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1)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a. “解冻”什么意思?谁解冻?读词(河水解冻)。

b.你知道“苏醒”什么意思吗?在春天,都谁苏醒了?(学生自由说)这么多的事物在春天都苏醒了,所以说是万物苏醒,读。睡了一冬,终于醒了,多舒服呀,再读读。

c.春天,都哪些植物发芽,你观察到了吗?(学生说)——杨柳吐绿

万物苏醒: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春天来了,什么苏醒了?)

杨柳吐绿:换词的方法。(杨柳发芽)

百花争艳:联系第2课学过的描写春天里的画的语句。

(2)感情朗读,背诵这5句话。

a.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那美丽的画面。

b、指名读,认真听,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c、导读:播放开头的画面,配乐,用你的朗读把这么美的画面表达出来。(练读——指读——齐读)。

(3)、拓展: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融化的河水,有戏水的鸭子,还有发芽的柳树,还有?(生说)

四、在争星游戏活动中巩固生字。

可以设计找朋友游戏、以挑战赛形式闯关游戏。

1、请你说说是怎样记下面的生字。“一颗星”

2、找出一组形近字,再组词。“两颗星”

3、请你说一个或一句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三颗星”

五、书写生字

1、出示:醒、鸭。静静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

醒:别丢了左边“西”里的一小横。【甲骨文、金文的“酉”字,像一个酒坛子的形状,它的本义当指酒坛或酒壶。此字后来借用为干支名,为地支中的第十位。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酣、醉、酿、酌、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供稿))】

鸭:书写时注意穿插避让,鸟的横是关键。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5、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

对比观察:欣赏评议。

篇二

教学目的:

1.感受春天的美妙,并从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解冻、苏醒、发芽、草坪、杨柳吐绿、百花争艳”。

2.再次学习加偏旁,换部分的记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己识字、记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再次学习加偏旁换部分的记字方法,自己记忆“冻”、“醒”“芽”“坪”“蜂”“鸭”等字。

教学难点:“醒”“蜂”字形记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仔细观察了吗,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草发芽了、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随即处是:万物苏醒

随之说: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这就是,春回大地。

导入:你们喜欢这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吗?那就赶快翻开书3、春回大地(板书)快读一读。

二、新授

1.自己读课文

指名A生读一读,然后B、C生读

出示词语: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河水解冻、小鸭戏水、杨柳吐绿、百花争艳 (指名读一读)请你们把这些好听的词一起读一读,然后把这些词放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出示:书中前六组

请你们观察上面的6组记字的方法,看看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字的?

东 ——冻(解冻)

星 ——醒(苏醒)

牙 ——芽(发芽)

用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字

地 ——坪(草坪)

虾 ——蜂 (蜜蜂)

鸡 ——鸭 (小鸭)

用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记字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你用你发现的方法记一记这些字。

3.汇报。说一说怎么记住的这个字?然后随字进行指导。

看“冻”为什么加两点水?(如果学生说不出,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期学过的“汉字真有趣……两点冷冰冰)反问:冻上冰了,你说冷不冷?

什么叫解冻?(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归纳:就是冻着的东西化开了就叫解冻。)

“醒”左边的字念“yǒu”我们可以叫它酉字旁,酉时,这个时辰,代表某一时间,在这个时间该醒了,所以“醒”用酉做偏旁。

酉,让学生多说一说这个字是怎么记得?“酉”与“西”进行比较

“芽”方法同上

“地”——“坪”这两个字为什么都用“土字旁”?

还有其它记住“坪”的方法吗?

估计:1.加偏旁的方法 平——坪

2.换偏旁的方法 苹——坪

对策:很好,记字的方法有很多,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记住这些字就可以用哪种方法。

“虾”——“蜂”多让学生体会虫字旁的意思,反问:我们还学过哪些虫字旁的字?说一说

夆,笔顺多让学生说一说。

三、指导书写

板书重点指导“蜂”“醒”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的字要把两部分写窄一些。

板书指导——认真观察,然后仿写——认真写一写

其它的字,自己观察,自己写一写

四、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冻、醒、解、苏、鸭”5个生字,认识“角字旁”和“酉字旁”。(A B C)

2、学会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

3、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式(如图片、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感悟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5、能够结合课文和联系生活写一写美丽的春天。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冻、醒、解、苏、鸭”,拓展识字带有酉字旁的字和角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 导入(2分钟)

让学生说一说春天什么样?这么多变化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春天来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 春回大地

师板书 生齐读课题

二、在语境中学习生字,感悟句子之间的关系(18分钟)

1、课文中是怎样写春天的?赶快打开书读一读书中的这段话,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标出有几句话。(先把这段话读通顺,读懂这是描写春天的。然后再找到生字,进行学习。最后学习其他的生字。)

3、分句进行指导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

A师:在这句话中还藏着生字朋友呢!(醒字变红)

B指读生字卡片,师板书

C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师板书 星 醒

认识酉字旁,“酉”字在古代指的是酒坛子,所以酉字旁的字都与酒有关,醒字在古代时,指的是喝醉酒后醒过来,现在就指的是睡醒。

师:你能说出一个带有酉字旁的字吗?(课件出示:喝酒酝酿

自酌自饮 酗酒 报酬)

D指名用“醒”组词

从组词中引出生字“苏”,让学生读后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E理解句子

春回大地,什么苏醒了?

春回大地,万物怎么样了?

指导朗读

(2)师:到底都谁苏醒了,指名回答。(动物、植物……)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引出第二句话:河水解冻,小鸭戏水。

A师:在这句话中也藏着生字呢!

出示“冻”,指名读——师生板书

B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教师随即板书 东 冻

C师:带有“两点水”的字都和什么有关,举出几个带有两点水的字。

D用“冻”组词,引出生字“解”

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解”字的,师介绍“解”的古义是用刀把牛角分开。

认识“角字旁”,举出带有“角字旁”的字。

E 出示“鸭”,指名读,师板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师:带有鸟字旁的字都与鸟有关,出示鸟字旁的儿歌:

鸟字旁,鸟儿多,乌鸦与喜鹊,白鸽与仙鹤,黄莺与杜鹃,还有鸡鸭鹅。

F指导朗读

(3)不仅小动物们苏醒了,植物也从休眠状态中醒来了。

出示:杨柳吐绿,小鸭戏水。

A 杨柳吐绿,你能换个词吗?

B百花争艳,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关于百花争艳的句子:

春天的花儿各色各样:红的像火焰,黄的像金子,蓝的像海水,白的像雪花。

C指导朗读

(4)春天不仅是书中写的这些,你还能用什么/怎么样的四字词语来说说春天吗?

例如 天气变暖 春风拂面 (提示:桃花 青蛙 蜜蜂 小草 柳树等)

(5)师: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你觉得春天怎么样?

指导朗读: 春天真美!我们爱春天。

(6)这么美的春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引导学生按照结构来合作读第一段。

(7)小结识字方法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春天,读描写春天的一段话,认识了本课的生字

星——醒 鸡——鸭

东——冻

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

二、 快乐阅读(10分钟)

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1)春雨走过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2)春风姑姑都能够干什么?

(3)小草都笑什么呢?

(4)春姑娘的大柳篮里装着什么?

(5)谁听到了小燕子的呼喊?

2、 汇报

三、 拓展写话(10分钟)

你眼中的春天什么样?自己写一写。

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范文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它描写了一只小蚂蚁偶然进入书中,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在它的感染下,书中所有的字每天走来走去,书中每天都出现了新的故事。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 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 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 爬行 爬山扁平 夹住 陈旧 挺直 孤单 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 )( )

5、孤零零( )( )( )

6、黑黑的( )( )( )

7、密密麻麻( )( )( )

8、走来走去(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 左右结构。组词:故事 故障 故乡 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 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 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 路 离 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 路”左右相等。“读 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 )里。

爬 趴

( )下 ( )行 ( )着 ( )虫

敌 故

( )人 ( )意 事( )无( )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 金黄的 飘落

(2)好朋友能 帮助 互相 才是

篇二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蕊,陈”,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能力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目标: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 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教法学法: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习的热情一定很高。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策略。

教法:这一课,鉴于三年级学生和童话的特点,主要采用阅读法,让学生熟读课文来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另外用对话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并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

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篇文章的导入,我打算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面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看到这只可爱的小蚂蚁,你想知道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设计理念:这种以课题导入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2、介绍作者 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3、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① 让学生听课文的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②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③ 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④、提问: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理念:前三问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扫清字词障碍;第四问,让学生总结课文大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4、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① 小蚂蚁是如何走进书本的?

② 小蚂蚁在书中安家落户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③ 会走路的字让旧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理念:这三个问题围绕中心,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理解书由静到动变化的原因,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原因。让童话故事中小蚂蚁和字的形象、语言、情感深深的印入孩子心中,并让他们感受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快乐,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5、课文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只要注意观察,都能变成新的事物、新的乐趣,就像书中的小蚂蚁和“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面貌,看到了一成不变的字组成的句子之外的无边无际的快乐。

6、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你是否喜欢书本里的小蚂蚁,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事情,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 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面对浩瀚的江水我们一起来吧!(师生齐读)

d.引述:我们的女诗人李清照,一个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都愿意为国捐躯。而当时南宋统治者却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这份愁,这份情,我们怎样表现出来?

指名读,并请学生相互评价。引导“亦”应重读。

e.点拨:孩子们,我们的女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生答)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涵泳、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释情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生答)

3、总结:是呀!爱国热情是不会受空间限制,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的。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标点符号的争吵》教案设计”一文,希望“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标点符号的争吵》教案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下册语文造句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