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 > 导航 >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节课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学生能按课后第三题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

听之前,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三题的要求和提供的要点。

听录音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要点回忆录音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条进行复述。

3、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读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根据第三题中的要点把这些词语按内容进行分类。

讲第一个要点的:盘旋、飞翔

讲第二个要点的: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选择录音中的一个要点说说。

选用提供的词语,把3个要点连起来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四)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fwr816.cOM展读推荐

长春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遗爱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白居易通过四句诗,二十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读诗过程中,你会沉醉于遗爱寺周围那美丽的景色之中。弄石、寻花、观泉,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美妙。短短的小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花鸟图。诗的前两句是以诗人为中心,写诗人的动作;诗的后两句则以自然界中的声音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声声入耳的自然界的奥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古诗和图画认识5个生字,会写会用6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能对诗歌进行绘画想象。

教学重点:

感悟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在诗中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观察到大自然中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特点)

师: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草。我想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学生跟着背)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白居易)

二、探究新知

1、

白居易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有一天白居易去一个叫遗爱寺的寺院游玩,(师边说边画寺),一到那里就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以《遗爱寺》为题写了一首诗。(板书课题)

学生读诗题,学习“遗、寺”(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来记这个字。师出谜语一字一尺长,不用仔细量,你要不相信,庙里问和尚)。师:白居易来到遗爱寺,在这里坐了一会,走了走,又听到一些声音(板书坐、行、闻)就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真令人佩服,我想先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吗?(师范读古诗)

2、学习第一行诗句

诗人在哪坐下了呢?生自读第一行,画出第一行中的生字。并找学生到黑板中圈出。 学生读字,并为生字注音。 学习“弄” 你怎样来记?为“弄”组词。师为学生讲弄的字理知识:“弄是会意字,原指双手捧一块玉,表示玩耍、戏弄之意,后引申为做、办、弄。本文中作者玩弄什么呢?请读第一行诗句。生根据诗句回答。 学习“临” 在哪见过这个“临”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欢迎光临”)师讲解“临”字字理知识。“临”也是会意字,原指人从高处向下看,并有居高临下一词,后引申为面对来临,本文中作者来到哪?(生再读第一行并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为什么会坐在溪边玩弄着石头(可能路途遥远累了,或觉得石头好看)

3、诗人又向哪走去了?学习第二行诗句

生读第二行,画出“绕”字,师引导学生用家族识字法学习,说出“尧”字家族中其他的 字,并为“绕”组词。 生再读第二行诗句,回答诗人绕寺院走。 师引导生想象那里的花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根据诗中内容配上动作读古诗前两行,回答前两行是什么描写?(生回答动作描写,师板书)

4、学习后两行古诗

后两行又是描写什么呢?生自读后两行,回答是声音描写,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多吗?读诗句回答,从诗句中哪些词可看出,同学们想象小鸟会怎样叫,会有什么样的泉声。

5、指导朗读

这些声音如此美妙,如果你到那里会喜爱那儿吗?诗人也一样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所以留诗一首,我们在读诗时,读出你 自己的感情好吗? (师指导注意停顿,指导学生采取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从对读、师生对读的方式)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爱、寺”“爱”和“受”区别开。“寺”中“土”下横从左二线到右二线。

三、拓展创新

老师在刚上课时就画了一座寺院,和诗中内容比完整吗?你认为缺什么?找生到黑板上来补充画,不擅长画画的同学在下面朗读古诗。

四、总结回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记住诗人白居易了吗?记住遗爱寺了吗?让我们带着对诗人敬佩之情,对大自然赞叹之情齐背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2、生字朋友又结交了新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绕远 临时 玩弄 遗失 寺院 卖弄

少林寺 光临 绕路

二、书写生字

字都认识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弄 临 绕 语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结构不同)

3、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呢?我们共同来研究它的写法。仔细观察,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临:左边两竖没有点。

绕:不要添点。

语:左窄右宽。

5、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6、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三、处理课后习题。

1、 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欣赏:把这首诗读一读,然后背下来。你能把这首诗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吗?说说你画的画。

四、背一背。

积累词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写景的诗。

2、书写生字。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欢庆》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欢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

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你今天怎么迟到了》教案


迟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í dào,指到得比约定的(或恰当的)时间晚。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要爱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

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

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3)、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图?指名读读第一段,现在老师把着段话修改以下,你觉得好不好。补足人称,让学生明确人称要用的恰当不要罗嗦。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早晨,秋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于是他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2段

(1)出示第二段插图,提问:秋生在干什么?(拉牛绳)

(2)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写这幅图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比较句子:

秋生赶紧跑过去,拉去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秋生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话好?为什么?“赶紧”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赶紧)

(4)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5)再看图,说说秋生是怎样把牛拉出稻田的?(低着头,伸着双手,把绳子捏的紧紧的,撑着脚,脸也涨红了,说明很用力。)

(6)、指名读第2句话,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会跟他说写什么?请你好好好想一想,同桌一人当秋生一人当放牛的人说一说。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后,为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着有说明什么?(秋生担心上学迟到了。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板书:马上)

(8)集体读这一节。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秋生是个怎样的好孩子?(板书:爱护庄稼遵守纪律)

五、作业。

1、课堂作业(1)

2、练习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3、4小节,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结合口头扩词、和难点字形分析。

2、填空:(),秋生去上学。他路过(),看见一头牛在()吃(),()跑过去,()牛绳,把牛牵到(),交给(),马上向()跑去。

二、学习第3、4段。

1、教师读第3段。(漏掉“奇怪地、小声地”。)

2、刚才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去掉这两个词,句子通顺吗?既然去掉这两个词句子仍旧通顺那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呢?

3、四人小组讨论“奇怪地、小声地”的作用?(奇怪地:说明秋生从来都不迟到,爱学习;小声地:说明秋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对自己迟到感到惭愧,做了好事不夸耀自己。)

4、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5、如果你是秋生,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课文为什么没有把秋生的话写出来呢?

6、秋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是怎样对待秋生的,一起读读第4段。思考:老师为什么反而表扬了他?先学生自由说,后出示练习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先自由说----再给出帮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一个()()的好孩子。

2、但是,我们生活在城市,见不到庄稼,那么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做起呢?

(保护绿化,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3、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根据提示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3、听写生字词。

二、句式训练。

1、出示例句:

(1)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秋生赶紧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2)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胡小春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思考: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根据颜色的相同来进行归纳。

2、比较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

3、看课堂作业6的三幅图,按句式说话。(自己准备,互说、指名说)

4、完成造句的表格。

发生什么事,谁赶紧怎么样。

三、复述课文。

1、按板书复述课文。先准备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2、看图想象复述。准备优生情景表演,学生评议;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四、完成作业。

提示:(1)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怎么想?怎么做?把牛牵到路边,交给放牛人时会怎么说?放牛人接过牛绳会怎么说?

(2)老师见秋生上课迟到会怎么想?怎么问?秋生怎样告诉老师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老师听了秋生的又会怎样表扬他的?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填空:迟的第四笔是什么?晨是什么头?什么和什么都是禾字旁,牵是什么结构?紧是什么底,稻的笔顺是什么?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4、5。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热闹的大山》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懂得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掌握会写的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会写的六个字,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图片、字词、课文内容、练习题)。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

同学们,有一座大山,它曾经是光秃秃的,好像一个皱着眉头的老人,真苦恼啊!后来它竟然变成了一座这样的山,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出示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大山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热闹的大山》这篇课文,它会告诉你们这一切。

板书课题,学习“闹”字。注意观察闹字怎么写?先写门,后写市。它是第四声,但在热闹这个词里读轻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给学生美的感受与体验,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设下悬疑,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闹”是熟字,利用门字歌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使学生的识字兴趣得到激发。情感上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疏通课文。

小朋友们肯定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大山神奇的经历了。那么,现在你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再读圈字,初学生字。

学习每篇课文,我们都要认识很多生字朋友,这篇也不例外。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到这些生字朋友,把它们圈出来,并大声读出来!

(设计意图:把认识生字朋友作为识字课的主线,激发学生乐于交往的天性,利用找朋友的环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随文识字

你找到这些生字朋友了吗?我们来一一认识它们吧!

1.出示句子:一座大山,光秃秃的,好像一个皱着眉头的老人,真苦恼哇!指导朗读

词语:眉头 苦恼

生字:眉  恼

2.叙述课文内容:正在大山苦恼的时候,来了一位决心改变大山面貌的老爷爷。他每天都很早醒来,辛勤地劳作。朋友们也纷纷来帮忙:小鸟衔来两颗柏树种子。 词语:醒来 两颗种子

生字:醒  颗

3.出示句子:不久,山上长出了一棵棵小树苗,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草。理解词语:一棵、一棵棵

生字: 颜

词语: 五颜六色(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4.叙述课文内容:后来,大山愈加秀美丰盈,它吸引了成群的鸟儿、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它们在山上建起了家。

生字: 刺  猬  建

5.借助图片感受劳动创造的美丽的大山。出示句子: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跳上跳下,快乐的老爷爷哼起了山歌。

借助声音素材理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生字: 鸣  泼

理解积累词语:活泼可爱(小松鼠活泼可爱,还有什么活泼可爱?你们喜欢这个词吗?说出一句话来。)

(设计意图:整个随文识字的过程,体现“句不离词,词不离句。”字的出现采用叙述课文内容、读书上句子、看图片等多种形式;词的理解采用图片、名家文章中的语句、声音素材、词语对比等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积累方法、掌握字词。)

四、巩固识字

1.读带拼音字卡

2.出示熟字:吧 棵 闹

3.明确:“颗、棵”不同的用法。

4.明确:“吧”字读轻声!积累:“啊、呀、吗、啦”等词。

5.读去拼音字卡

(设计意图:从字的音、形、义方面把握识字教学。)

五、自主记字

1.这些字里有6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你用自己认为的最有效的方法赶快记住它们吧!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愿意说哪个字就说哪个字!

眉 :用象形字、成语帮助记忆

醒 :强调酉字中的一横

泼 :组词练习,知道带“氵”的字与水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记字方法,给他们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示自己的平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眉”字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汉字的文化色彩,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六、指导写字

师指导:多么有趣的汉字啊!想不想来写一写!观察这六个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板书生字

生练写:放音乐 ,提要求:现在大家把本和笔准备好,我们要写字了。注意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心平气和,不但用手写,更要用心写。每个字写两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古筝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熏陶,结合中国古老文化——书法的练习,可谓相得益彰。)

七、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游戏记字

(设计意图:“趣”不离课堂。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巩固记字,百试不爽。)

八、读词语、生字

九、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把本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收入自己的词语库。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引导学生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让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表演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动物表演的节目,结合你们收集的有关动物表演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给大家讲讲。(学生可展示图片,看着图片作介绍)

动物的表演真精彩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小作者,再去看一场--精彩的马戏。(板书课题并齐读)教师请学生一边欣赏课件,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觉得这场马戏有什么特点?自己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3、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正音。

(2)用卡片,开火车检查,互相正音。

(3)教师抽查。

4 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同伴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图画初步理解词义。

重点理解词语

精彩稳稳当当不慌不忙等

5 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6 识记要求掌握的生字字形。学生交流学字情况。

7 指导书写生字。

8 学生练写,教师巡回辅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观察图画,说说图意

1、出示课件。课件中小动物们的形象非常逼真地再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看得兴味盎然。

2、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范读。

3、要求学生说图意,可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三、图文结合,读懂课文

1、《精彩的马戏》给我们介绍了那几个节目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节目的名称。

2、提问学生,教师板书。

3、在这几个节目中,你喜欢哪一个节目。

4、根据学生喜欢的节目,小组进行重点读议。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你们是读了稳重的那些词语才感到这个节目精彩的?让学生先看图、读文,再讨论: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理解节目的精彩之处并在小组内朗读。

5、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第二段文字并知道朗读。

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猴子爬竿"这个节目确实精彩:猴子的打扮让我们觉得猴子好好玩;猴子高难度的动作我们惊异;猴子的表情让我们感到猴子顽皮的天性。难怪观众会被他都的哈哈大笑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节目的精彩。

(1)、自己试读第二段。

(2)、小组读。

(3)、抽读。

(4)、齐读。

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介绍"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时,又介绍了猴子的动作和样子,最后介绍了观众的反映,让我们如同亲眼看见一般,真切地感受到了"猴子爬竿"这个节目的精彩。其他则节目也很精彩,你能通过朗读把他读出来吗?

6、处是第三、四自然段,学生集体试读第三、四段。

7、喜欢"黑熊踩木球"和"山羊做钢丝"这两个节目的同学分别朗读三、四段。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指导。理解重点词句,读好课文。

8、再仔细读课文,你一定发现了观众在观看这个节目时的不同反应。让我们在像课文中的观众一样,被笨重的黑熊那精彩的表演所吸引,为山羊的绝技大声喝彩。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10、仔细观察图画,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小结:是啊,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观众们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些,其他的节目就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多好啊!动物们表演这么多的节目,都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的功劳,让我们再来好浩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四、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或收集到的其他节目进行交流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3、4题。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所写的内容对我们班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同学们却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生动形象的课件的帮助下,非常好地完成了对语言文字和对课文内容的双重理解。归其原因是因为我在讲课时较好地抓住了精彩一词,这样学生读得有目的,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比较有重点,所以教学效果比较好。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一文,希望“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