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设计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那些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钻石图片,板书钻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说什么?不光漂亮,它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啊。(板书: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夜里,一位小姑娘抱着空水罐离开了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但,她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三)读与悟第2段

教师过渡:小姑娘睡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

2、指名提问。(小姑娘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齐读文中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4、问题预设: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导学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词。

5、指名提问。(“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结合表情理解)

6、齐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问。(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个够,但更想给生病的母亲喝,于是赶回家。)

教师过渡:小姑娘得到水,想赶紧拿回家,一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水罐掉在了地上,后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四)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把故事读完,并拿出预习表格相互交流。

题次 小姑娘把水送给谁 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变化
第一次 母亲 有了清澈新鲜的水 小姑娘孝顺之心
第二次 小狗 银罐 对小动物的爱心
第三次 母女互让 金罐 母女之间的爱
第四次 路人 七颗钻石和巨大水源 博大的爱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填写表格,并相机进行教学。(表格进行超链接,随学生回答进行学习。)

第一次神奇变化: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教师过渡语:多么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银的。

(1)齐读。

(2)问题预设:为什么小狗要舔净?(回顾第一段,动物焦渴而死,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

(3)教师引导:小姑娘只倒了(一点儿水),就一点儿,说明什么?女读-评价-男读

(4)问题预设:如果小姑娘再不给它喝水,它会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水的珍贵)

(5)问题预设:如果是小猫、小羊、小鸡她会让水吗?(扩展小动物),说明小姑娘怎么样?(对动物有爱心。)

(6)让我们带着对动物的这份爱一起读一读。

(7)出示银水罐图片

第二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教师过渡:小姑娘抱着银水罐回到家,看到妈妈是什么样子?

(1)个人读。

(2)评价(语气虚弱)(再读)

(3)问题预设:如果没有水母亲会怎么样?那她为什么不喝呢?他们让来让去说明什么?如果是爸爸、奶奶、哥哥,会让吗?这些都是小姑娘的什么人?(亲人)

教师过渡:是的,这就是亲情之爱。

(4)师范读:听!

(5)“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再换词。

(6)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亲情之爱(齐读)。

(7)出示金水罐

第三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教师过渡:终于得到渴望已久的水,小女孩想喝水想到了什么程度?齐读(文中找: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学生圈出来。)

(2)“咽”字是多音字,教师带读。

咽喉(名词)

咽唾沫(动词)

(3)“唾沫”轻声词,师教读两遍。

(4)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唾沫?(联想饥渴感觉)

(5)指名读——评价——齐读

(6)问题预设:即使渴到那种程度,小姑娘还做了什么举动呢?

(7)小姑娘把生命之水让给了妈妈,让给了小狗,又让给了陌生的(过路人),她总是先想到(别人),却忘了(自己),小姑娘有着一颗( )的心呢?

先填空,后齐读。

(10)所以奇迹发生了:齐读(这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1)展示钻石图片,教师过渡:钻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的爱(板画爱心)就像小女孩钻石般的心。

(12)结合图片教师过渡:(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因为有了清澈又新鲜的水,小花( )。

(13)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写的句子。

(14)水对于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珍贵啊!童话里还有一种力量更为珍贵,是什么?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感谢童话送给我们一份至善至美的爱,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15)全班起立,把手慢慢举起,齐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配乐)

同学们请坐,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永远地普照人间。《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希望同学们课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多读一读自己喜爱的童话,它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fwr816.coM编辑分享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它们升上天空,变成大熊星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1、小朋友,今天早上的语文课上,有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把我们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出示题目)

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

(板书:水罐画)

2、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相机板书:有水──银罐──金罐──钻石──星座 )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板书:?)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我们还记得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因为没有水,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拿起书,让我们一起再回忆那枯黄的世界。齐读第一小节。

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

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二、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1、学习第2段

⑴学生自读。

⑵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⑶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你能想象小姑娘是怎样找水的吗?

⑷学生交流

“夜里”

①你很细心,注意到了这个词。

②小朋友,看小姑娘的穿着,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或秋冬的夜,那这夜会是怎样的夜?

(寒风瑟瑟风沙弥漫、漆黑不见五指、没有人出来行走、寂寞的、孤单的、害怕的……)

③姑娘怕吗?

(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挽救妈妈的生命)

她真的不怕?

④确实,她才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和你们差不多,即使害怕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正如你们所说,此时她的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母亲,母亲需要水,我要去找水。这是一份爱的信念。正是这爱,使她充满了力量。

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从那里体会出?

“哪里”

①她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②小姑娘心里在埋怨吗?你听见小姑娘的心在说什么?(她在说──)

③确实,你们说出了小姑娘的心声。这声音支撑着她不断地往前走呀,找呀……直到──

(读)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夜更深了,风更大了,星星更冷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①“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是什么呢?

②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呀,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

③我觉得这“抱”字太平常了,换成“端、拎、提、捧”你们同意吗?

④现在你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

你说得真好,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也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小结:这水罐着所以发生变化。(把?改成爱)是爱,是小姑娘对妈妈真挚的爱,才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

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这罐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水罐后来又不断地发生神奇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不是也和爱有关呢?

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默读3~6自然段,然后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变化,仔细读读,想想在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呢?

2、讲读第3自然段

(对小生命的爱)

老师看大家都在认真读书,有的还皱着眉头呢,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水罐是怎么会变成银的呢?

⑴(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给小狗喝?为什么只倒一点?)

(水是多么的宝贵,并不是小姑娘吝啬。)

老师有点想法,小姑娘有一罐水,舍得给小狗喝一点,那自己为什么不也喝一点,喝一点,还有大半罐留给妈妈,这样不三全其美吗?

(给妈妈舍得,给小狗舍得,给自己反而不舍得。什么叫无私,这就是。)

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所以生命之神点木成银。

⑶谁体会到了小姑娘这份爱心,来读给我们听听

3、学习第4段:伟大的母爱

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金水罐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

⑵你看,小姑娘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女儿啊,

(母亲需要这生命的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⑶你们的妈妈是不是也爱着你们?是怎么爱你?

(评价:真感人 多么伟大的妈妈啊)

⑷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这次变化是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创造的奇迹。──你们发现了吗,水罐的奇迹不在于小姑娘一个人,而在于爱的行为。只要有爱,就会有奇迹发生。 板书(爱 母爱)

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齐读这段。

4、对过路人的爱

(再也忍不住了……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

⑴为什么再也忍不住了?你从哪体会到?

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⑵忍不住了可还在忍,而且是如此艰难的忍了,为的是帮助一个陌生的过路人。

⑶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出示:小姑娘有一颗()的心灵。

小朋友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所以,

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出示)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____流去,向____流去……

草儿____,花儿____,树木____,

牛儿羊儿____,

老人、孩子、小伙……

你还能想象下去吗?

⑷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爱)

那如果世界没有爱呢?对,是爱。是爱创造了奇迹。

三、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最后一段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你们发现故事中不断变化着的是水罐,而始终不变的是什么?(爱)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爱能创造奇迹,这可不仅是故事中美好的心愿,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

学生交流

神奇的变化还未停止。边播放音乐,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充满希望;播种爱,就会收获爱……要像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美好的心。)

这七颗星化作了大熊星座中最亮的七颗,组成了北斗七星。我们知道,北斗七星是人们心中带来光明指引方向的星──那么,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故事的题目。读题

你明白了故事为什么要用“七颗钻石”作为题目?

(七颗钻石,化成了北斗七星,给人们带来光明,为人们指引方向。它象征着让小姑娘的爱成为你心中永恒不灭的指路灯,永远拥有爱的心灵。)

板:让爱指路

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出示填空:我想……)

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星星,寄托着同学们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有关爱的心、孝顺的心、助人的心、奉献的心……一颗、两颗、三颗……晶莹闪亮,玲珑剔透。

希望同学们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般闪亮,像星星般璀璨!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将这个爱心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了解星座的有关知识。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它们升上天空,变成大熊星座。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 水井 金银 竟然 舔水 哀哀地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 满  银金 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 满  银金

孝 善 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七颗钻石》


这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七颗钻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颗钻石》语文教案设计

一、单元分析(一)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各册各单元

课时安排

单元目标

二册五单元

1、 浪花

2、 小树的梦

3、 漂亮的居民小区

4、 小松鼠看错了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三册五单元

1、 大自然的语言

2、 落叶

3、 可爱的小象

4、 小企鹅和妈妈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四册七元

13、被赶出门的小麻雀

14、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15、小花狗学游泳

16、骆驼和羊

课文内容非常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课文中渗透了做事要想到别人,要多动脑筋,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五册五单元

17、账单 18、难忘的八个字 19、新加坡街头见闻

20、谁该得第一

本单元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进行4识字、写字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爱的教育。

六册五单元

17、七颗钻石

18、我希望有一支神笔

19、真正的施主

20、重要电话

教学本单元要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有爱心,不仅对自己的父母要有孝心,对别人要关心,而且能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心。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课文,学习在语境中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

七册七单元

25 给予树

26咱俩的秘密

27卖木雕的少年

28想别人没想到的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八册四单元

13果敢的判断

14语言的魅力

15六个馒头

16天游峰的扫路人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九册五单元

17 买小狗的小孩

18 老人与海鸥

19﹡乌塔

20 ﹡看不见的爱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十册六单元

21挑山工

22跳水

23鲁本的秘密

24走独木桥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这些册书中的这些单元,大部分都是故事性的文章,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情感。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回忆上一册中的相似课文,相似知识点,来作为本册学习的基础,而本册的课文学习,又可以作为下一册学习的基础。本单元共安排了童话《七颗钻石》诗歌《我希望有一支神笔》,叙事文《真正的施主》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重要电话》,以及“语文实践活动5”,并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前三篇文章都是童话,通过主人公的美好心灵,说明一个道理。这样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对待他人时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学会关爱他人,是思想品行方面的教育。这些册书中的这些单元是有紧密关联的,是逐层递进的。

3、本单元与其他知识体系的联系点和整合点:

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 继续学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写便条。

第二单元

1、继续学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他们的用法并练习使用;

4、能找出一段话中的重点句,体会写作的方法。

5、继续进行查字典练习。

第三单元

1、 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

2、 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理解课文内容。

3、 给句子重新排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连句成段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丰富学生的积累。

5、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

1、继续培学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2、初步学习抓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4、学习找出句子中用的不恰当的词语,进行修改病句。

3、继续进行查字典练习,培养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

第五单元

1、 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练习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阅读能力。

第六单元

1、 继续进行朗读、默读和背诵训练

2、 继续培养学生练习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

4、 能正确地填写词语,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行货精彩的句段。

第七单元

1、 继续进行朗读、默读和背诵训练

2、 体会诗情画意,理解语言讽喻的内容,了解古人讲述关于学习的道理,感受神话故事中蕴涵的思想情感

第八单元

1、继续进行朗读、默读和背诵训练

2、继续学习练习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定位

本单元是该册书的第五单元,承接了第四单元的状物文章,引起了第六单元的叙事说理文章,这一单元的前三篇课文都是童话,通过主人公的美好心灵,说明一个道理。本单元共安排了童话《七颗钻石》诗歌《我希望有一支神笔》,叙事文《真正的施主》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重要电话》,以及“语文实践活动5”,并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本单元要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有爱心,不仅对自己的父母要有孝心,对别人要关心,而且能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心。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课文,学习在语境中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用上冒号、引号写句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了解、讨论、实践、习作、交流、办展览等多项活动,做好事,献爱心。

(三)本单元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七颗钻石》是一则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体会小姑娘善良的心。这与三年级的品德课紧密联系。诗歌《我希望有一支神笔》,以第一人称写了“我”要给残疾的西西画腿,给邻居飞飞画一架飞机,给小鸟画家,给小树画太阳,展现了美好的心灵,纯真的爱心。这是鼓励学生学习小作者善良的品质,这与品德课紧密联系。叙事文《真正的施主》既表现了“我”扶贫济困的爱心,更赞扬了老人关心教师、关心教育的朴实爱心。这与品德课紧密联系。《重要电话》描写了妈妈通过巧妙的方法让女儿克服了害怕的心理,使她成为了一个勇敢的孩子。这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接近,与品德课紧密相连。

二 单元目标:

(一)单元整体目标:

学习在语境中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

2、课标中对此目标的相关阐述及要求:

《课程标准》对3-4年级识字方面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阅读方面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综合性学习方面也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7、《七颗钻石》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

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写的是在一次大旱之年,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由于她的爱心,水罐最后变成金的,从水罐里涌出清澈的水流,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赞扬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

教学目标:

1、字词句方面:

1-1学会13生字及新词,认读3字(1个多音字)。

1-1-1易错的字有:钻、枯、咽、睡

1-1-2容易读错读音的字:钻、倒

多音字有:倒、(dǎo dào)

1-2理解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读音。

倒:

dào上下或前后颠倒。如:倒过来。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用里面的东西出来。如:倒水。

向后,往回退。如:倒退。

副词,反而,却,相反。如:这倒好。

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如:摔倒。

转移,更换。如:倒车。

倒买倒卖,进行投机活动。如:倒汇。

指食欲变得不好。如:倒胃口。

组词。

2.词句方面

2-1组词

扶(搀扶) 分(分钟)因(因为)

伏(潜伏) 盼(盼望)咽(咽下)

绊(伴随) 古(古代)

伴(伙伴) 枯(干枯)

3造句。

3-1清澈

练习语境理解“清澈”的意思,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

表达求异。既可以表达为“清澈的……”,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坚决

教法体现:

课前教师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学生自愿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在语境中识字。通过朗读、默读,认形、知音、明意,同时也了解了课文内容。要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识字。整体把握课文,抓住主线。在通读全文后,可启发学生:全文主要写的是谁?围绕什么事展开?什么东西在不断地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深入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七颗钻石与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关系。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的心灵的闪光。最后,引导学生看课文的注释,知道了什么?引出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作家的资料,说说对他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生字会读,写的正确、端正。

(2)会用生字组词、区别形近字。

(3)能选择合适的词语与指定的词语进行搭配。

(4)理解词语意思,会用“清澈”造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错字和重点字的书写和应用,能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学生字为下一课时阅读课文奠定基础体现单元目标1-1-2和

1-2

掌握本课中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写错的字形体现单元目标1-1

体现单元目标1-1

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字的字义

体现单元目标2-1

再读课文质疑为下课学习打下基础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七颗钻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呀?[了解大概内容,激发读书识字的兴趣]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

二学生自主识字

1、 自读课后生字表,会读、会认。

(1)钻有几个读音?

(2)请你读一读

钻进去 钻木取火 钻戒

钻探 钻一个窟窿

(1)倒有几个读音?

(2)请你读一读

倒水 倒竖蜻蜓 摔倒

我把书拿倒了。

3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熟字 换偏旁,加偏旁等)

观察生字字形,找出难写的字

“澈”注意书写紧凑中间长,右边短,左边最窄 ,教师范写

指导学生按照整体观察,按照标准姿势书写

指名带读(声音洪亮)

2在课文中找到词语,读一读,提出问题,哪个词语不理解

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

4、小组读课文

要求(1)人人参与;(2)声音洪亮;(3)正确、流利。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水井 干枯 干涸 清亮 清澈

B绊倒 喜出望外 端端正正 钻石

C死亡 睡觉 竞然 一股 掉下 咽下

下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A撤(撤走) 澈(澈退)

B涸(干涸) 固(固定)

C 绊(绊倒)伴(伴随)

三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 1、 不理解的句子,组内提出,读读相关的段落,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班质疑,讨论组内留下来的问题。

回忆理解课文内容

自读生字完成单元目标

认读字音完成单元目标

记住容易写错的字的结构完成单元目标

识记生字完成单元目标:

掌握生字的间架结构完成单元目标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完成单元目标

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学生选择(该题正确选择为C。其中的“竞然”中的“竞”字是错的,应为“竟然”,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本课书中的生字词)

学生选择(该题正确选择为A。其中的“澈退”中的“澈”字是错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本课书中的生字词)

完成认读生字词的教学目标

完成形近字组词的教学目标

作业设计:

1、完成生字、抄词(要求:字迹工整、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七颗钻石

钻 井 枯 死 绊 倒

咽 递 接 股 澈 

课后小记:

学生按照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对字义的理解比较到位,这和平时的训练分不开。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课文理解方面:

4-1继续学习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学习在语境中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

4-1-1:《17、七颗钻石》整体把握课文,抓住课文的主线,启发学生:全文主要写谁?围绕什么事展开的?什么东西在不断地变化?为什么变化?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

4-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掌握每课的主旨。

4-2-1对自己的父母要有孝心,对别人要关心。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常常有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故事发生,学生通过学习童话《七颗钻石》,一方面体会小姑娘的对父母的孝心,对别人的关心,一方面从中学习她的品质,让爱的故事在自己身边发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使用及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体现单元目标4-2中的目标,,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从书中寻找论据,进行探究,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完成单元目标4-1-1:

理解课文重点句4-2

层层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现单元目标4-2

学会清澈造句,体现单元目标3-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认识

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现目标群2-2中的目标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巩固知识点,小结课文内容

一、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小姑娘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A 木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射出钻石

B 木质水罐——铁水罐——金水罐——射出珍珠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的一件事。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2、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3、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 想喝个够 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板书:清澈

说一说清澈的意思

什么时候能够用到这个词?怎么用?试着用清澈说一句话,在班内交流,最后写一写。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三、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2、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3、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主旨把握

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A 充满爱心的人

B 孝顺父母的人

C 心底善良的人

D 全选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

4、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5、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四、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学生选择(该题正确选择为A。只要学生通读了全文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这是对学生对全文把握的考查。)

听故事

默读思考

回答问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

读课文,思考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填表

结合课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选择(该题正确选择为D。只要学生读懂了全文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这是对学生对文章主旨把握的考查。)

想象,回答问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回忆理解课文内容

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板书:孝心

表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爱心 美好 心灵

完成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作业设计:

1、课后探究:

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7、七颗钻石

找水 孝心

板书:小姑娘 给小狗喝 爱心(动物)

喂妈妈 孝心 心灵美好,像钻石一样闪光

给路人喝 爱心

●课后小记:

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地词句,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学习的兴趣很浓,理解比较到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说课稿范文


《七颗钻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而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以情感为主线,因为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旱灾的严重,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课前谈话时,我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通过丰富多采的画面唤起学生的记忆,感受童话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理解词语“干涸、干枯、焦渴”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旱灾的严重性,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紧紧抓住“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情感在课堂上流淌,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新课程也要求我们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二、说教学理念:
1、重视基础知识
语文毕竟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还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字词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同时还能突出重点。比如“唾沫”一词的读音比较难,我就让学生来发现,并及时纠正,达到以点盖面的目的。二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语言概括能力,但我们应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而后来出示的填空是考虑到中下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得益,当然,我也有分层要求,会说的还是按照自己的来说,不会说的就可以依托填空来说一说。三是课堂作业的设计,这一题其实是对“干涸、干枯“这一对近义词的辨析,是对本节课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
2、落实语言文字
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是学习语文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教学,也就使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了。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理解语言,经历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感悟。在落实语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1)直观画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这两个词时,我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让他们看着画面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地感悟就比较到位了,明白了旱灾真的很严重,什么地方都没水了,大地都裂开了很大很大的缝。
(2)引发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实起来,又因为童话本身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时,我让学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学生真的很会想,从而使得“哪儿”这个词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是一种唤醒”,我们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的知识经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在理解“焦渴”一词时,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渴”的感觉,再来想像“焦渴”又是怎样的程度,进一步明白旱灾之大,旱情之严重。
(4)朗读加深体验
朗读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明义”的境界。像在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的理解中,我没有让学生去说,就是用读来理解,“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那份惊喜、高兴、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我让学生边读边悟,感受小姑娘的爱心和坚强的毅力。
尽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打磨,也融合了很多优秀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两次来听我的试教并作指导,真的很感谢,我们学校的何校长,她是全程参与了这节课的打磨,让我非常感动,还有我们学科组的全体老师们。不过,因为个人水平的缘故,在演绎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谢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
教 学
目 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知识点
梳 理想象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
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五、课后探究:
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课 后
反 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
教 学
目 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知识点
梳 理想象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
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五、课后探究:
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课 后
反 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
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
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
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
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
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
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
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
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语文园地七》,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部分。

在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的标准导读》之后,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我的发现”编排的是AABC式的词语;“日积月累”第一项让学生通过“熟字+偏旁”认识新字。第二项“读读背背”要求背诵表现友谊的五句诗。这两大部分内容编排有规律且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新课标“重发现、重合作探究、重积累、重情趣”的理念,又突出了本组“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是单元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1、认识A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巩固熟字加偏旁的认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

教学难点:

学到一些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并学会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1、语文园地的课件。

2、花朵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列小火车,瞧,它漂亮吗?大家跟它打打招呼吧。今天这列小火车要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园地里游玩(课件出示),在这里你将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让我们赶快坐上小火车吧。

二、游百花园,学习“我的发现”

1、开动小火车,将学生带入词语百花园

学生做开火车的动作,念“轰隆隆,轰隆隆,小火车往哪开?”“到百花园去欣赏美丽的鲜花。”

2、自读词语,同桌互帮互学。

3、多种形式展示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4、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这些花朵的秘密了吗?说说你的发现,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发现AABC式的词语特点,教师板书。

6、像这样的词语还有那些呢?写在花朵(卡片)里,种入百花园(贴黑板)。

7、花朵姐姐想跟大家做个小游戏:比赛谁能在一分钟里记住的词语多,谁就可以获得勤劳的小蜜蜂奖。

8、比赛二

任意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奖励聪明的小蜜蜂奖)

三、游生字娃娃园,学习“读读认认”

1、开动小火车进入生字娃娃园。

2、电脑出示左边的生字娃娃“熟字”,生字娃娃变身:出示右边的“生字”。

3、观察每组生字娃娃的特点,学生发现: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板书)

4、同桌互学

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5、比赛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去拼音认字组词。

6、生字娃娃超级变变身(生字开花),用熟字加偏旁法拓字。比如:直──植、值、埴、殖。

四、游古诗园,学习千古名句

1、开动小火车进入古诗园。

2、出示图片,老师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五句古诗的共同特点:都是反映友情的古诗。

4、简单说说诗的意思,自己知道的有关诗人的知识,或编一个故事。

5、同桌互背诗句。

6、出示五个画面,根据不同的画面男生女生轮背诗句比赛。

7、拓展

出示一张贺卡,你想用哪句诗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表达什么感情。

五、回到收获园,总结收获

1、小火车开进收获园。

2、学生交流收获的知识。

3、鼓励学生用分类收集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展示一两个学生的《好词好句本》。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