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音乐教案《送别》 > 导航 >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送别》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 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难点
音域较宽,从1到低一个八度5。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出示“卢沟桥”的高清风景图片。
2. 生观看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朗读歌词
1. 师播放伴奏音乐,并朗读第一段的歌词(ppT歌词滚动出现)
2. 师带生一起朗诵第一段歌词。
三、学唱第一段
1. 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聆听。
2. 生尝试用声音表现卢沟桥的美景。
四、解决第一段难点
1. 师逐句示范“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2.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五、处理歌曲
1. 师再次范唱第一段,并在强调的地方加上手势。
2. 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3. 师小结:卢沟桥的景色非常美,你们的歌声也非常美,老师真的很满意。
六、学唱第二段
1. 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让生聆听并谈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感?
2. 请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
3. 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4. 讲解结束句
5. 出示乐谱,让生掌握反复跳跃记号,并整理歌曲结构:
B—B(加一句)—结束句。
七、处理歌曲
1. 师引导生用隐忍、压抑——愤怒——宣泄的方式来演唱第二段。
2. 师前两句动作提示生感情,后指示乐谱注意反复与结束句
八、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生喜欢的动作表达。

Fwr816.COm精选推荐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学设计
成都市华建学校 冯恋寒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 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难点
音域较宽,从1到低一个八度5。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出示“卢沟桥”的高清风景图片。
2. 生观看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朗读歌词
1. 师播放伴奏音乐,并朗读第一段的歌词(ppT歌词滚动出现)
2. 师带生一起朗诵第一段歌词。
三、学唱第一段
1. 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聆听。
2. 生尝试用声音表现卢沟桥的美景。
四、解决第一段难点
1. 师逐句示范“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2.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五、处理歌曲
1. 师再次范唱第一段,并在强调的地方加上手势。
2. 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3. 师小结:卢沟桥的景色非常美,你们的歌声也非常美,老师真的很满意。
六、学唱第二段
1. 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让生聆听并谈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感?
2. 请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
3. 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4. 讲解结束句
5. 出示乐谱,让生掌握反复跳跃记号,并整理歌曲结构:
B—B(加一句)—结束句。
七、处理歌曲
1. 师引导生用隐忍、压抑——愤怒——宣泄的方式来演唱第二段。
2. 师前两句动作提示生感情,后指示乐谱注意反复与结束句
八、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生喜欢的动作表达。

大班音乐教案:手指谣


一、活动名称:
音乐综合活动《手指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化,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三、活动准备:四幅示范画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小朋友谁最喜欢老师可以来抱抱老师,谁愿意做老师的大树桩(幼儿盘腿座地)

2、手的游戏。
——老师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小朋友你们的手呢?”(小朋友伸出手。)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的手可以干什么?”(小朋友用手做造型)。“老师的手可以变好多东西,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一边绕线转手一边用手变造型。“我用小手变小伞。”边拍手边做,老师演示完后,小朋友用手来做动作
——老师与幼儿一同跟音乐变换手形。
——比一比谁的小手变的东西最多。
老师:“我用小手。”
幼儿:“变 ╳ ╳。”
3、学唱并创编歌曲。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萝卜谣》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童谣的内容,会有节奏的朗诵童谣。
2、引导幼儿喜欢表演童谣,培养幼儿愿意学习童谣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是小白兔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一小兔头饰,萝卜若干在泥土里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宝宝们,地里的萝卜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拔萝卜吧?
(引导幼儿听音乐去菜地里拔萝卜,并将拔好的萝卜放到框里,然后找一个空位坐下来。)
二、理解儿歌
a)师:瞧,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图片一
提问:小兔在干啥?它是怎么拔的?它说的可真好听。
(引导幼儿两只手用力拔并学习录音句式)
b)师:嘘,听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仔细听并能说出是水的声音,出示课件图片二)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洗的动作
c)师:咦,又来什么声音了?(幼儿猜测后,出示课件图片三)
师:原来这次是小兔在切萝卜,那它是怎么切的?谁能像小兔说的那么好听?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切的动作。
师:萝卜切好了,( )谁来猜猜小兔接下来做什么呢?(幼儿猜测后,出示课件图片三)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示:小兔手里拿了什么?(烧菜用的铲刀)
师:小兔要炒萝卜了,谁来说说它是怎么炒的?我们一起听听它是怎么炒的?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炒的动作。
d)师:萝卜炒的真香啊,林老师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小兔也准备吃了。
(出示课件图片五,引导幼儿听录音)提问:它是怎么吃的?
提示语:你们想不想吃?(想)那我们和小兔一起吃萝卜吧!
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吃的动作。
三、学习儿歌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完整念儿歌。
师:今天,林老师要和宝宝们学习一首儿歌,名字叫萝卜谣。
2、师生一起做动作念儿歌
四、活动延伸:
师:宝宝们真棒,我们一起回教室把刚才的萝卜洗洗吧。

高中音乐教案:长城谣


高中音乐《长城谣》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0分钟)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 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注:本教案(摘自《音乐课标解读》案例)。谱例、基本节奏
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线未转摘。
简评:
这节课里,采用“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学习新歌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新歌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新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规律。
在学习歌曲曲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用类似于指挥动作的单手划“旋律线”的方法,使学习读谱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读谱的效果和减低读谱的难度。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手指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手指谣手指谣

一、活动名称:音乐综合活动《手指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化,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三、活动准备:四幅示范画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小朋友谁最喜欢老师可以来抱抱老师,谁愿意做老师的大树桩(幼儿盘腿座地)

2、手的游戏。

老师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小朋友你们的手呢?(小朋友伸出手。)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的手可以干什么?(小朋友用手做造型)。老师的手可以变好多东西,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一边绕线转手一边用手变造型。我用小手变小伞。边拍手边做,老师演示完后,小朋友用手来做动作

老师与幼儿一同跟音乐变换手形。

比一比谁的小手变的东西最多。

老师:我用小手。

幼儿:变XX。

3、学唱并创编歌曲。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一文,希望“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音乐教案《送别》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