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 > 导航 > 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

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教学目标:
1.对“明度”一词有比较准确的了解。
2.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述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并分析。
提问:看看图片中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看看日落、深浅变化的海水等图片,说说图片颜色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小组协作探究学习
设定情境让学生解决本课中的知识点:
1.什么是色彩的明度?
2.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明度的变化?
3.明度变化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师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三、操作实践
1.学生利用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尝试体验明度的变化。
2.思考: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3.欣赏: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要求: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四、展示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五、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格式:色彩的和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家居图片B、 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色彩的和谐》教案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 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家居图片

B、 生活图片

C、 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谱。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如:*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从什么地方反复?请举手表示。反复后的结尾是否一样?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歌曲录音范唱,并在反复处举手表示。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后的结尾不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绽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3.学习歌谱。
(1)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再学习 切分节奏,和老师一起拍击。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4)全班一起唱歌谱。
4. 歌词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出现的难字,指导他们读准多音字“为”。
(3)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梅花》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形,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演唱歌曲,教师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唱歌词。
(4)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5)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第一乐句的“墙”字,虽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强拍上,强调了这个字的语气,但我们在演唱时不要唱得过强。反复后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远都飘散不掉。
7. 设计演唱形式。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8. 听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三、集体创编《春晓》
1.聆听音乐《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视唱曲谱。
3.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中的几个片段旋律排序连成歌曲《春晓》。
4.随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5.试着让学生即兴创编歌曲《春晓》。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如:陆游的《咏梅》、王冕的《素梅》等。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学们能像梅花那样,立志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冬不拉


这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冬不拉》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
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学设计


这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

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⑴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⑵“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

(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

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居地位。

根据

⑴“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

⑵“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1、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2、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牌河汛期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供,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3、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4、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毅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总结: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一、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上节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找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河更宽的大河。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同学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三、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同学齐读第10段

提问: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归纳: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例如练习八绘的两段文字。一是说明文,它介绍了卢沟桥的有关知识,描写很少,只在介绍最突出的石狮时用了“精刻”,“姿态各殊”、“生动雄伟”等词稍加形容,因为它的目的是说明事物,介绍知识。二是记叙文,它记叙了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经过,记叙为主,有大量的描写,还有想象、抒情,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记叙描写抒发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清暗蓄其中。同学们看,介绍卢沟桥时,有没有类似情况?

归纳: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练习三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练习。同学们要注意体会,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除练习中的句子,同学们还能再举些例子吗?

归纳

引用古籍──“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文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育才中学的同学曾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同学们在完成练习四和后面的语法练习时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我们先看一下练习五,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畅抒己见。教师归纳

第1小题,作者做了回答:“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体现着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能删掉,它联结的内容次序也不能颠倒。

第2小题也体现着一种合理的顺序,即由主到次,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类似体现顺序周密合理的,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吗?

归纳:例如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五、总结、作业。

在同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一文,希望“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