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六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 导航 > 小学六年级音乐《一把雨伞圆溜溜》教案

六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小学六年级音乐《一把雨伞圆溜溜》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音乐《一把雨伞圆溜溜》教案”,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唱好休止,附点,切分节奏。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感受到愉悦。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准确地唱出附点、切分、休止等节奏,唱准确八度等大跳音程;感受、想象及表现众多音乐元素刻画的生动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同学们,自然界的天气是千变万化的,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天气吗?
学生回答(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
(播放雷雨图片、雷雨声)
2、节奏练习
3、初听
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引出歌名
4、师范唱
提问:歌曲的速度、力度等
5、朗读歌词
6、模唱旋律
师:那你们想不想来唱一唱这首欢快的歌呢?我们就模仿雨滴的声音“哒”来模唱旋律吧。
7、 唱歌词
(1)分析比较:这段曲调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看,每个乐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1、3乐句开始音相同,后面呢,有变化、二、四乐句开始音相同相同,后面有变化,这种有重复也有变化的创作手法叫做重复变化)那它们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
(2、)随乐踩水花
师:歌里三个小朋友,在雨中快乐的行走,不时停下脚步,玩起了踩水花的游戏,我们也跟着音乐来踩踩吧。不要踩得太重哦,水花溅的太高,会把衣服弄脏的。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歌词。
难点教唱
课件:跨小节切分
0 3 5 | 4 4 4 | 4 3 2 | 3-- | 30
三双 脚 丫丫 a 同 步 走
切分节奏x x x 练习
(4、)再次演唱
b、学唱后半部分
(1)生唱前半部分的歌词,师唱后半部分。
(2) 分析比较后半部分
每句前面都出现了休止符,旋律都从弱拍或后半拍开始,这种起拍叫弱起。
(3)连续的附点
附点音符连续出现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
课件:附点节奏
5 1 | 3. 2 3 .2 | 3. 3 2 3 | 0 5 1 | 2.1 2. 1 | 2. 2 1 2 |0
哒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3)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难点教唱
课件:八分休止符
这一句当中出现了我们前面见过的八分休止符和小花伞,唱到八分休止符时,我们撑一下伞,让歌声停一停
3 5 | 1 1 | 0 4 4 4 | 4 5 4 | 3 2 3 | 3 —||
雨 伞 下 面 嘻 嘻 哈 哈 笑 个 不 停 口
装饰音。
这句第四小节中还出现了一个小符号,他叫下滑音,演唱时向下滑动,起到装饰音符,加强语气的作用
9、复习
反复跳跃记号
10.完整演唱歌曲
11.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歌里的孩子心情是怎样的?那雨伞上滴滴答答的雨声和雨伞下同学们嘻嘻哈哈的笑声相比,哪个强哪个弱?最后一句我们可以加上什么强弱变化吗?
12.表演歌曲
(1)编创
(2)、展示
三、小结

fwr816.coM编辑分享

小学六年级音乐《火车来了》教案


情感目标: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知识目标: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2.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教学过程
1.借助于挂图、录相、电影、电视片断及电脑课件等等手段介绍x疆的地理、民族、特产等,然后在朗诵歌词聆听范唱的基础上学习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把握歌曲的情绪。
2.这部歌曲的拍子是二拍子、三拍子反复变换的变拍子,另外还出现了许多表情符号,如保持音记号、下滑音记号、速度与力度记号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应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如请学生先看谱听范唱,提示学生关注自己所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的记号。请学生模仿或说出这些表情记号是怎样演唱的?为什么要这样演唱?它们表达了什么感情?
3.全歌可以先识谱再唱词,也可以直接唱词。从一开始就要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把握住演唱的速度、力度。衬词及下滑音要自然而有民族持色。
4.可以使用自制的鼓(如纸盒)及自制的拨弦乐器(如橡皮筋)参与前奏、间奏的演奏。也可以用人声模拟火车前进的声音的烘托演唱的效果。
5.由于歌曲要变拍子,变速度、力度,由教师或学生指挥学生演唱,以便能统一演唱步调。
6、体验感悟
1、聆听第一段音乐。仔细聆听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相应的力度又是怎么处理的?
2、聆听第三部分音乐,它的速度、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表现的怎样的情景?
音乐要素↘音乐段落
引子
主题呈示
尾声
速 度
渐快
快速
渐慢
力 度
渐强

渐弱
情 景
火车启动
中途行驶
到达终点
三、创造表现
1、.讲解歌曲里所出现的表情记号及情感
2、完整的有感情的表演唱全曲。(录音伴奏)。
3、自行设计伴奏形式,为歌曲伴奏。

小学六年级音乐《榕树爷爷》教案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学唱与表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音乐体验,体现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其情感体验,同时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边划拍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 ,并能说说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知识目标:懂得变声期嗓子的保护知识,学会吹奏竖笛曲。
教学方法:听唱法,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榕树爷爷》
1、歌曲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简单,易学好唱。学唱前,先请学生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听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部分。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声部,而尾声部分再现时主旋律在高声部。
3、歌曲的主要乐段曲调流畅,节奏规整,采取学生分组、分声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
4、 尾声部分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 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
5、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
鼓励学生争当小小指挥家,比一比谁划拍 最准确。
在划拍的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思考与分享:二声部合唱有什么特点?(用拟人 化手法,描绘了孩子们深情呼唤榕树爷爷、 向榕树爷爷表达即将毕业要离开榕树爷爷依依不舍的 情感,二声部用模拟榕树爷爷轻柔地应答的效果。 )
(二)变声期嗓音保护教学
1.变声期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因为歌唱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要嘲笑音出于变声期而歌唱困难的同学。
2.要避免在各种场合大声喊唱、喊叫。
3.在生活中注意对嗓音的保护,避免过冷、过热或刺激辛辣的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等等。
4发声练习此条发声练习是歌曲《不老的爸爸》中的一句,主要是配合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的学习,训练学生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中一连串的衬词“啦?” 。
三、小结本课。

小学六年级音乐《拍手拍手》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并能用歌声表达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创作意识。
知识目标:掌握附点四分音符,重音记号,并了解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并能用歌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间奏的拍手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手风琴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公益广告片《文明的掌声》
设问:请学生说说片中出现了哪些场景?是些怎样的掌声?你有何感想?
2.引出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1、设问:音乐会常常带给我们愉快的心情,那么你们想一想在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呢?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并听一听歌曲中有几处掌声?(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师生共同演唱或者师生、男女生接唱。(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师生再次接唱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拍手试试。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
7、再次带着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创编适当的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三、小组合作
小组用不同的形式丰富歌曲
四、小结。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影视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啊!朋友》。

2、欣赏电影《桥》的主题音乐。

教学目标:

1、能用乐队的情绪演唱歌曲《啊!朋友》。

2、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欣赏并演唱歌曲《啊!朋友》。

师简介南斯拉夫电影《桥》。

播放电影片段1。

师:影片中的配乐是怎样的?

你们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为什么在那么残酷的战争中,他们还能唱着活泼的歌曲呢?

生答。师补充。

出示歌片,学生欣赏歌曲《啊!朋友》并复述歌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先请同学们自己视唱曲谱,也可以两三个同学一起视唱。

学生视唱曲谱。

师:同学们在视唱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或由同学解答并视唱。

学生朗诵歌词,并演唱歌曲。

学生演唱。

2、初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播放电影片段2。

师:这段音乐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生答师补充。

播放电影片段3。

师:这时的音乐有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补充:通过以上三段音乐的欣赏,我们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一些作用,同一段音乐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景。

学生演唱歌曲。

3、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用乐观、自然的声音演唱《啊!朋友》。能够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电影《谍中谍》主题音乐、《现代启示录》配乐、《日瓦戈医生》主题音乐《重逢有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体会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谍中谍》、《现代启示录》、《日瓦戈医生》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1、欣赏《谍中谍》主题音乐。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音乐,初步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可以与画面结合表现情景,也可以烘托气氛。今天再请同学们欣赏几首电影配乐,进一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师播放《谍中谍》的配乐。

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补充。

简介《谍中谍》的配乐。

学生欣赏《谍中谍》的片段,体会音乐在这个场景中的作用。

2、欣赏《现代启示录》配乐。

播放《现代启示录》配乐。

师:这段音乐在影片中有什么作用?

生答,师补充。

学生观看影片。

3、欣赏《重逢有日》。

欣赏电影音乐《重逢有日》,想象这段音乐应该配以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欣赏音乐并回答。

师简介电影《日瓦戈医生》的主题曲。

4、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感受三段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一路平安》。

2、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一路平安》优美、抒情的情绪。

2、理解同一段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运用。

3、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开长》。

师: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相聚和离别,再过半年,你们就是毕业了,毕业之后大家会升入不同的中学,也许你们中间有很多人很长时间都不会再见面,但是在小学六年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忘怀的。作曲家为了表达这种友情创作了很多歌曲,你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看看谁知道是什么名字?

学生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回答。

师简介歌曲。

2、学唱歌曲。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

学生演唱。

学生跟电子琴视唱二声部旋律。

学生完整演唱全曲。

3、欣赏乐曲《一路平安》。

播放《一路平安》音乐。

师:这首乐曲和《友谊地久天长》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生听后回答。

师简介歌曲。

再欣赏。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师讲解电影《魂断蓝桥》。

学生观看电影片段。

4、舞蹈《一路平安》。

学生在《一路平安》的伴奏下学跳三步舞。

5、小结。

教学随笔:在音乐中感受优美、抒情、略带忧伤的情绪。能随音乐跳三拍子的舞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人鱼的童话》小剧本,分角色表演。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集体讨论创编《人鱼的童话》小剧本,并为表演选配合适的音乐。

2、能担任一个角色,积极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电影片段,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实践,自编自导一部我们自己的小电影《人鱼的童话》。

1、创编故事《人鱼的童话》。

让学生看书上五幅插图。

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任选一幅,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故事去思考,最后对它们进行串联。

师到每个组进行启发引导。

2、学生分小组汇报创编内容。

3、师生互评。

每组进行修改、定稿。

4、完整表演小电影《人鱼的童话》。

师:拍一部小电影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大家想一想,都需要有什么样的工作。

生答,师补充。

师为学生具体分工:

(1)导演。

(2)演员角色。

(3)化妆。

(4)群众演员。

(5)道具。

(6)讲解。

(7)灯光。

(8)音响。

(9)杂务。

3、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责任编辑: )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
(一)初听:
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二)复听
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
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
(三)再次欣赏
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学生欣赏后回答。(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
根据旋律的特点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个段落,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绘了长江源头江水滚滚,急流涌进的磅礴气势。)
那么相比之下中部的旋律又有什么特点呢?(缓缓起伏、平稳,描绘了长江水缓缓流淌,委婉秀丽的中下游之美。)
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段,将歌曲推向高潮,再一次描绘了长江的雄伟壮丽,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六年级音乐《一把雨伞圆溜溜》教案”一文,希望“小学六年级音乐《一把雨伞圆溜溜》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音乐教案上册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