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1、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2、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
教学反思: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段时,应根据音乐的情绪进行划分,比如:欢快热烈的情绪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个图形来表示,抒情的情绪用另一种颜色来表现,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分出段来。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鸟店


课题:《鸟店》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 教室。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鸟店》


鸟店》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 教室。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山村的早晨


这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山村的早晨》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2.读懂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村的早晨》,(教师板书课题)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晨字的写法,可以跟着我一起来写这个字。
 2.齐读课题。
 3.在你的心目中,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简要说自己心中对早晨的印象)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山村的早晨。(播放课件,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来欣赏美丽的山村画面。)
 5.山村的早晨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一遍课题。
 6.当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古代诗人邵雍曾经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山村》,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那么现代诗人盖尚铎笔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评析:教师在开课伊始,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字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形体美。教师两次引导学生读课题,第一次是在学生没有情感体验的情况下读的,第二次则是在学生欣赏完美丽的山村画面之后读的,情感的体验在逐步的加深,再结合古诗的适时引入,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的境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山村的画面美,古诗的音韵美。整个导入过程自然流畅,贴近学生实际)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山村的早晨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
(美丽的、宁静的、睡眼惺忪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4.你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体会,真了不起!还想读吗?(想)
(评析: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让学生领略山村早晨的特点,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并且通过教师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们真爱读书!读书就像品茶一样,要一口一口慢慢地品,越品越有味道。待会再读课文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采用这样一种读书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当你读课文的时候,在你的眼前出现画面,还可以让这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动起来。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再试着读读课文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
 (评析: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在教方法时,又是以一种建议的口吻说的,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民主平等的思想。)
 2.交流感受,感情朗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可以抓住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谈谈你在读的过程中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小溪带走夜的鼾声,
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山村从甜梦中醒来,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重点体会: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晶莹的露珠,感受一下那温柔的晨风。(播放课件)
(3)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这里的黎明是美丽的,是宁静的,露珠落在花瓣上、落在小草上、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摇摇欲坠。谁还想再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看到了露珠滚落;我感觉到了微风拂面;我看到了露珠正在花瓣上跳跃。)
 (2)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
 采花的蜂儿歌声嘤嘤;
 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
 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
 教师引导学生与下面的段对比体会。
 彩蝶舞姿轻盈,
 采花的蜂儿唱着歌儿;
 小河舒展着腰肢,
 炊烟袅袅地上升。
 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缤纷、歌声嘤嘤、欢快、轻巧
 (4)同学们说的真好,既然诗中的句子这么好,那你们赶紧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吧!(当学生读不出来时,教师可以对比读,或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小结:同学们,你们读的各不相同,这就是读书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早晨像刚睡醒的女孩儿,
 美丽、宁静、睡眼惺忪(xīngsōng);
 噢(ō),大自然是多才的画家,
 描绘(miáohuì)出这幅水墨mò丹青。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水墨丹青”是什么意思?“这幅水墨mo丹青”指的是哪一幅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的内容展现出来。(大自然给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小节。
 (评析:通过学生轻声的读书,边读边想象,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对比,体会,欣赏画面等活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读书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的朗读,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书,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样也为后面的“个性化读书”做了铺垫,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6)同学们,大自然为我们展现的水墨丹青仅仅是这些内容吗?画里面还有什么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绘这幅水墨丹青的?
 (7)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几小节,把你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内容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有表情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等,在你们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读,我要读你们,我要从你们的表情上,甚至动作上来分享你们读书的喜悦。
 (8)展示汇报。(为节省时间,每个小组只读一节。)
 师:大自然为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水墨丹青,大家清楚了吗?让我们通过读来体现一下她的美丽!(师生合作读课文。)
 (评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读书的兴趣达到了高潮。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等来辅助朗读,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他们只有真正地明白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而读书的过程正是学生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样的阅读必将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3.引导想象,读写结合。
 (1)同学们,大自然这个多才的画家为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吗?不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山村的早晨,边听边想象大自然到还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音乐,想象。在听的过程中,心中的喜悦可以通过表情展现给大家。
 (2)请同学们从美丽的山村早晨再回到我们的课堂之中。谁能当一次小诗人,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的景象写成诗句。(每人发一张小纸片)
 (3)出示句式,学生练写:
 的进画里来了。
 (4)交流展示,品味评议。
 例:美丽的小鸟飞进画里来了,
 欢快的歌声在树梢上荡漾。
 柔嫩的小草钻进画里来了,
 大地捧出一块块碧绿的毛毯。
 勤劳的农民伯伯走进画里来了,
 他们扛着锄头去开垦希望的土地。
 (5)同学们,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作家,小诗人。山村的早晨是美丽宁静的,是生机勃勃的,更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抓紧时间,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6)学生背课文。
(评析: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之美,早晨之美时,他们的情感已经深深地陶醉其中了,让他们及时表达,创设由内化一一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的方法,这是提高语丈能力的有效的途径,学生这时的写作也一定会下笔有神,精彩纷呈。)
4.拓展知识,回归整体。
 (1)山村的早晨是令人陶醉的,让人留恋忘返的。其他地方的早晨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课件,教师通过解说引导学生欣赏其它地方的早晨景象。
 (2)同学们,不同的地方,早晨的景象各不相同。但是,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同之计在于晨。早晨永远是美丽的,是充满希望的,是生机勃勃的!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去拥抱早晨,拥抱自然,拥抱美好的生活吧!
 (评析: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文本延伸到自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所生成的情感能够在课外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增强。)
三、布置作业:
学完这首小诗,你想完成什么作业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内容,并相机指导。)

附:板书设计
美丽
山村的早晨 宁静 水墨丹青
生机勃勃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雪绒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雪绒花》,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教师简介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能为其伴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多种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帅选、整理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 教师播放编排好的录音
2、 在播放过程中学生抢答出歌曲中唱的是哪种花?
3、 请学生介绍这几种鲜花。
二、连一连、画一画
1、 出示教科书第45页的图片。
2、 学生把国家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他们的国花一一对应的画上连线。
3、 指名讲解。
荷兰—郁金香 俄罗斯——向日葵 日本——樱花
英国——玫瑰 美国——玫瑰 韩国——木槿花
………….
4、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喜欢花,送花成了交往中的“心意之礼”鲜花还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你们知道吗?请你为同学们介绍一下。
5、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资料:鲜花代表的意义
白菊——真理 无花果——争论 百合——重获快乐
山茶——可爱 柳树——坦白 紫罗兰——永恒之美
百合花——顺利、吉祥、百年好合
郁金香——爱的告白、富贵吉祥、真挚情感
康乃馨——健康、快乐、顺利
红玫瑰——美丽的爱情、美好常在
………….
2、 教师展示有关花的绘画作品
师:画家用线条、笔墨为我们展示了鲜花的蓬勃的生命力和绚丽的色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用精妙的文字歌咏着各种鲜花。
3、 教师展示有关花的诗句。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各种各样的“花”,欣赏了有关花的绘画和诗句,希望同学们涉猎更多的艺术形象,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带来的美的享受。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绿色的梦》教案


第一课时

课 题:《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1、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2、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

教学反思: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段时,应根据音乐的情绪进行划分,比如:欢快热烈的情绪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个图形来表示,抒情的情绪用另一种颜色来表现,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分出段来。

第二课时

课 题:《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应该保护的家园,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2、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方法:

学唱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

美妙的音乐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幸福,具统计从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 12%,由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1、第1、2小节拉手原地点踏步。

2、第3、4小节双手上举摆动。

3、第5、6小节一人蹲一人站立。

4、第7、8小节拉手双人转圈。

教学反思:

在创编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并使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