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导航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养鸡》教案两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养鸡》教案两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那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养鸡》教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养鸡》教案两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狐狸养鸡(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养、偷、数、盘、算”等16个生字,会写“围、何、觉”等8个生字。

2.体会拟声词,如咔嚓咔嚓、叽叽喳喳、叽叽叽,叠字词如湿漉漉、挤挤挨挨使文章生动活泼。

3.体会狐狸养鸡的初衷,是什么情况下决定养鸡的。

4.初步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简单说说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借能简单说出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学生做好预习作业,老师制作好课件预习作业设计。ppT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童话

前面学过。狐假虎威,后来学过狐狸分葡萄,你觉得狐狸是哪种形象的。看教材的图片,发生什么事?(如果有同学知道其中的故事,想讲讲其中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为以后的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师:最近一段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狐狸的童话世界,畅游在童话的天地里,去认识狐狸。板书,狐狸养鸡。

学生交流:预设:狐狸:有爱心,值得同情。童话,由一个个想象的人物构成,它们有生命,它们有思想,它们有故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童话中的人物语言非常有意思,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让自己读出人物的特点来。读童话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和文章中的人物同思想共命运,你的语文能力能得到提高的。

二、读准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学习“养、偷、数、盘、算”等16个生字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养(保养)(养护)偷(偷窃)(偷走)数(数数)(数星星)盘(盘算)(盘子)算(算数)(算术)突(突然)(突发)破(打破)(破坏)何(何时)(为何)乎(在乎)(胖乎乎)挤(拥挤)(挤来挤去)抖(发抖)(抖动)伟(伟大)(雄伟)改(改正)(修改)拥(拥抱)(拥挤)挨(挨着)(挨挨挤挤)而(而且)(而是)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数、壳、觉

4、开火车认读词语

(1)指名读,教师正音。(2)齐读

(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喜滋滋、盘算、满不在乎、保护、奇异、前呼后拥、夜深人静、凶狠等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蛋的狐狸,怎么成了鸡妈妈了?

三、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围、何、觉、感等,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叠词的积累:湿漉漉、挤挤挨挨

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天生爱吃鸡蛋的狐狸,怎么成了鸡妈妈了?)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学生听录音,要求:

a你不认识的字,抓紧时间注音。

b听听他们怎么处理童话中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学生根据刚才听录音的感觉,初读这几篇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努力读通课文,继续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摘录下来,等会互相交流。

b感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十五只小鸡却满不在乎。看看天,看看地,几下就蹦出了筐子,“叽叽喳喳”围着狐狸叫个不停,有几只甚至钻到了狐狸的肚皮底下,弄得狐狸浑身都不自在。原来,小鸡们把狐狸当成妈妈了。

就在这时,来了一只老鼠,小鸡们吓得叽叽叽惊叫着,一起挤到了狐狸身边。狐狸急忙俯下身子,护住他们。狐狸感觉到小鸡们在发抖,又觉得自己好强壮、好伟大,这种保护弱者的感觉真好。

想吃鸡蛋时,鸡蛋孵出小鸡,想吃小鸡时,来只老鼠,用力保护小鸡。发生意外的事情,狐狸先放弃了吃鸡。

狐狸矛盾显善良。出示句子:

有几次他也曾试着凶狠起来,可是看着这些在身边睡得很香的小鸡,他又下不了口。

唉,算了,我就先养着他们吧,等养大了再吃!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不同的印象?2、学着复述,复述课文。

3、猜一猜,狐狸后来吃小鸡了没有?

教学板书:24狐狸养鸡

狐狸偷鸡蛋→鸡蛋孵出鸡老鼠想吃鸡→狐狸保护鸡狐狸先养鸡→养大了再吃鸡


《狐狸养鸡(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特冠”等1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嚷冲扇”的读音;会写“挤挨”等8个生字。

2.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特冠”等19个生字,会写“挤挨”等4个生字。

2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能不出声地读课文,说说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

2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养鸡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嚷冲扇”的读音。

(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间---简票---漂少---吵爪---抓贝---败

诗---特很---恨船---般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冲着扑扇4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冠子漂亮训练抓到冲着凶相另一番扑扇一般一圈即使简直吵吵嚷嚷气急败坏

(1)指名读,教师正音。

(2)齐读

(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7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三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挤挨败凶,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坡另”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狐狸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不了口”呢?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综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

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2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一)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①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训练这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②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真想告诉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

1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

3指名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鸡)

(二)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

3出示句子:

①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

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总结: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3还有许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坡另诉信,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狐狸养鸡(一)》教案三


fwr816.coM编辑分享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封信》教案【两篇】


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封信》教案【两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封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 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封信》教案二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

2、会写“信”“今”“写”等9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9个生字的书写2、理解妈妈说的话有什么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红马的故事》,知道了一位热爱学生的老师,知道了关于红马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走进一个新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课题,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指名同学说,及时点评,调动课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的生字朋友,它是谁?(信)

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信”字?

给“信”字组词

试着造句。

(及时点评、表扬)

3、细讲“信”字(左右结构注意事项、宽窄),引导学生观察“信”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出生字。

7、白板出示生字、词语,加拼音指名领读

去拼音,开火车读

指名同学领读,抽查点名读,字词过关。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指名同学读。

9、小组交流课文大致将了什么内容。派代表举手说一说。

(明白露西写了几封信)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同学分别读第一、二自然段。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故事起因:露西想给爸爸写信)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是最重要的亲人有没有在远方的,不常见的,怎么向他们表达想念和他们联系?长时间不联系会说些什么?

(二)学习三到五自然段

1、指名同学读三到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三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及时点评、奖励)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时的心情)

3、“可是”这个词语表示什么意思,请同学尝试用“可是”造句。

4、指名同学读露西说的话,体会露西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生字和词语的认读。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二、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最后两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句、电。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组织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组织全班展示。

三、总结提问,引出下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五个自然段,谁能告诉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呢?用你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六到十四自然段。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同学说)

3、小组讨论:说一说露西重新写的这封信,跟之前的一封信有什么不同。(心情)

(指名同学,派代表发言)

4、指名同学读课文六到十四自然段,画出露西的信中提到了哪些内容。

(指名同学回答)

5、谁能试着把露西重新写的这封信读出来呢?

(指名同学,及时奖励)

6、回答课后问题,比较露西的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

四、回顾课文,尝试复述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每一部分的内容,指名同学回答,适时板书。

3、课件出示每一部分相对应的画面

4、同桌相互练习尝试复述课文。

5、指名同学,比一比,看看谁复述得准确,及时评价给予奖励。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和美术老师之间的关于红马的故事。你有没有和老师之间有趣的故事呢?

2、课后请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
5、写字指导。
(1) 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
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在读读妈妈说的话。
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养鸡》教案两篇”一文,希望“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养鸡》教案两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