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 > 导航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两篇

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两篇。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两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两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紧紧围绕学习生字、积累语言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板书:彩虹)
3.(课件出示漂亮的彩虹)导学: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虹”字。
(1)指生领读。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虹”字。
预设:
加一加:虫+工=虹
换一换:江—氵+虫=虹
5.导入:多么漂亮的彩虹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彩虹》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读文识字
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
①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②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照”是翘舌音;“座、洒”是平舌音;“座、浇、千”是三拼音节。)
(2)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广+坐=座,合+手=拿,扌+ 是=提,扌+兆=挑,酒-一=洒。相机指导认识新偏旁“衤”。)
5.巩固识字:老师选一名学生读生字,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6.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1)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课文里,看你们能不能认识它们,请大家合作,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小组读课文,相机指导“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ìnɡ。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课文的方式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我”想怎么做,希望谁高兴呢?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
生1:“我”想用浇花的水壶在彩虹上下雨,爸爸就不用再挑水浇田。“我”希望爸爸高兴。
生2:“我”想拿梳头用的镜子走到桥上,多一个月亮照着妈妈梳头。“我”希望妈妈高兴。
生3:“我”想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上荡来荡去,花裙子变成彩云飘来飘去。“我”希望哥哥高兴。
…………
3.小结:文中的“我”充满童真童趣,想为爸爸减负担,想帮妈妈变漂亮,想让哥哥更开心,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为精读做了铺垫。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四、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着、那、到”,重点指导这三个字的书写。
(1)教师边范写边指导。重点指导“着”的第六笔是“丿”,下面是“目”;“那”的右耳刀是悬针竖,弯钩大;“到”的左下部是“ ”。
(2)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3)投影学生的字进行评议。
(4)学生仔细修改。
2.学生描红、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选择学生中写得好的字,投影出示。请该学生介绍一下他是怎么写这个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体会汉字的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培养了写字兴趣,提高了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请看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开火车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
2.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播放幻灯片。“浮云开合晚风轻,白鸟飞边落照明。一曲彩虹横界断,南山雷雨北山晴。”瞧,一场小雨过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朝着彩虹笑盈盈地走来。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朗读词语并造句,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感情的语句,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课文,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
3.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量词:座。
①看图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生读。
②你还知道“一座什么”?
(3)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学:多么美丽的桥啊!文中的“我”想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用“”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画完后,自己轻声读一读。画得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第二自然段。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二自然段并汇报。
(2)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
②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
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
④指导学生用“高兴”说话。
⑤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4)学法回顾。
导学: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第二自然段的?
归纳:先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按要求勾画。画完后自己轻声读读,然后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按着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比一比谁学得认真。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交流第三自然段。
(1)指生读第三自然段并汇报。
(2)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
②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④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交流第四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
②学习词语“荡来荡去”。
指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③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④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⑤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女孩想帮助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构段形式相同。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相同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以读促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仿写练习
1.导言: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啊!让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篇小文章吧!
2.导学: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能仿照其中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在你面前时你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3.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4.汇报交流。
5.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好反问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文章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仿写,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从小女孩身上懂得要学会体贴他人,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搜集“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读课文,内化所学,升华对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彩虹提水壶—下雨—帮爸爸浇田地拿镜子—月亮—照妈妈梳头挂秋千—坐着—荡来荡去成彩云懂事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兴、千、成”等七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章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 ”12个生字,学会“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彩虹。
师:彩虹有什么颜色?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彩虹》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彩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生:三件事情:
一是我在彩虹桥上洒水为爸爸浇山上的田地;
二是在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
三是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着、那、到、高、兴、千、成”, 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 听写生字。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课文读给同桌听,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丽的桥吗?
三、课文详解。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生: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师:文中的我把彩虹说成美丽的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爱想象、爱思考。
师:那“我”真的能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是彩虹,像桥,而且在天空中。
师:那课文中“我”却在这座桥上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
师:“我”能想象出这么多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全班集体读二、三、四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为每一个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这三段最后一句话都是“你高兴吗”。
师:从这些发现上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懂事、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3、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多关心父母、家人,同学们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组分段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除了学习,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和家人。
板书设计:
11 彩虹
彩虹桥上为爸爸洒水浇田地
彩虹
彩虹桥上
拿镜子照妈妈梳头
关心父母、家人 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fwr816.cOM展读推荐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小编整理了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重点)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设计


《短文两篇》包含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和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两篇文章。其中《陋室铭》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爱莲说》和《陋室铭》一样,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以及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追求。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科书分析:

1.《短文两篇》包含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和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两篇文章。其中《陋室铭》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爱莲说》和《陋室铭》一样,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以及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追求。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欣赏品味。”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文章梳理,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形象的特点,思考感悟,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与学习文言文不再是“新手”,出了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简单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积累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扎实地落实文言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4.虽然跨越不同时代,但是两篇文章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表达了对优秀品质和人格的不懈追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物”后的“志”。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文言的知识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文言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托物言志手法。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自主预习和合作完成课文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对高尚品格情操的追求。

教学难点:

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教学准备:

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画出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老师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以及用以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知人论世

1.导语: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老师书写标题和作者)

2.任务展示:如何理解“陋室铭”三个字

3.反馈指导: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篇激励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那些内容呢?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至少要指导学生读4边,由浅入深,渐渐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

2.反馈指导:

(1)初读,读准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2)再读,读出节奏(个人读)

(3)范读,示范朗读。(配乐,强化给学生带来的第一主观感受)

(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

3.小结: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第一要义。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读音、节奏,从而进一步

理解和感受文章。

三、梳理文意,掌握内容

1.导语:通过刚才多遍的诵读,我们已经掌握了读音、节奏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

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共同解决翻译问题。然后再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翻译全句,一人准备上黑板书写重点字及其释义”的模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

3.反馈指导(选取两个小组,先后进行小组合作梳理成果展

示,其他同学随时质疑,补充。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要随时进行确认。)

需要重点强调的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无丝竹之乱耳(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

无案牍之劳形(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何陋之有(倒装标志)

3.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重要的句式,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

1.导语:“陋室”的“陋”与“不陋”体现在何处?作者又为什么为“陋室”写“铭”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屏幕显示思考题)

2.展示任务: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说明的?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4)处在今天这个社会中,作为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

3.反馈指导: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从“环境、交往的人、爱好”方面进行说明的。

(3)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4)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特别强调不追求物质享受,而应注重道德修养的侧面。

(5)托物言志,也就是借助描写别的事物表达和抒发自己情感和志向的手法,这种手法含蓄隽永,内涵深刻。

4.小结:文章通过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阐明了“陋室”“不简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以及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五、作业布置

1.笔记本上整理文言重点字词。

2.尝试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一篇100-150字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

1.导语:(展示莲花组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宋代的大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尤其喜欢莲花,那么他为什么喜欢莲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2.任务展示:

(1)欣赏莲花,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

反馈指导:外形漂亮,给人以素净的感觉。出淤泥而不染。

(2)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

反馈指导:“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

(设计目的: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

(3)题目:“爱莲说”题目解题。

反馈指导:“说”,一种问题,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借写莲花表达自己的情操。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莲花”?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至少要指导学生读4边,由浅入深,渐渐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

2.反馈指导:

(1)初读-读准字音(个人读)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再读-读出节奏(个人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范读-示范朗读(老师读)

配乐,强化给学生带来的第一主观感受

(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

三、梳理文意,掌握文章字句内容

1.导语: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

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共同解决翻译问题。然后再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翻译全句,一人准备上黑板书写重点字及其释义”的模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

3.反馈指导(选取两个小组,先后进行小组合作梳理成果展

示,其他同学随时质疑,补充。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要随时进行确认。)

(1)重点字词;

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

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

②不复出焉(出去)

远:①香远益清(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2)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4.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重要的句式,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深入内容,把握情感

1.导语:作者“爱莲”的哪些地方呢?作者写莲花又为什么写其它的花儿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屏幕显示思考题)

2.出示任务: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莲”的哪些地方让作者最为欣赏,作者为什么“爱莲”?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反馈指导: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2)菊: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3)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4)“出淤泥而不染”(洁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低调谦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通达);“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孤傲)

(5)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4.小结:作者以“莲花”自喻,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两篇短文。

2.学完两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设计3:(激情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设计4:(哲理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重难点)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 :背景介绍,检查预习
1.题解: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目标导学二 :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如“馨xīn”、“牍dú”。
②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③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④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3.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
目标导学三 :品味剖析,领悟意境
1.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苔藓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②“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2.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
目标导学三 :赏析诵读,欣赏形式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
3.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目标导学四 :写作尝试,拓展迁移
1. 背诵《陋室铭》。
2.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饮酒》、梁实秋《雅舍》、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仿写一篇《铭》
示例(一):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记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
4.结束总结: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教学提示】
背景介绍,可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再分别汇报,这样效果更好。

【学法指导】
铭文特点: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教学提示】
可指名朗读,在此基础上同桌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类比: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类比的作用:就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
【教学提示】
可以分组合作,教师补充完善。

【学法指导】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将思想、立意、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了水乳交融、顽昧融合的境地。也可以说是作者将通过视觉得到的物像,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对物像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
有许多散文创作者认为,意境纵然是由对具体物像的刹那触动而取得,但那是很粗糙的,还需要不断的提炼和雕琢,才能展示其真正的美。就像一块璞玉,必须经过石匠的精心雕磨,才会成为真正的宝玉。所以散文意境的创设一般要经历感应、孕育和激变三个阶段。

板书设计

陋室铭(托物言志)

1.(1—3句)比喻起兴,引出陋室。

2.(4—7句)写景叙事,描写陋室。

3.(8、9句)古贤自比,表明心志。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重点)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1.板书课题:爱莲说周敦颐(dūn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
①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②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③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染(rǎn)
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
④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诵读课文
①明确诵读要求: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诗文用的是吟诵的方法,语气比较舒缓,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可以借鉴古人的读书经验。
②比较文中八个“之”的用法:文中有八个带“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③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在诵读时,语气可以适当延长些呢?(让学生轻声朗读体会)明确:如第1段中的三个“而”。第2段中的三个“也”,叹词“噫”,语气助词“矣”等。
④本文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从宽处讲,排比句也可看作骈句。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属于骈句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提问:这两处骈句应该怎样来读呢?
明确“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读时要一扬一抑。读排比句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⑥学生齐声诵读课文,体会诵读指导要求。
目标导学二: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提问: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提问: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5.提问: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6.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7.提问: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2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提问: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9.提问: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菊”、“牡丹”,“衬托”)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0.提问:“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11.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个性表达
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课前准备若干未题过字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画,让发言的学生题上自己喜爱的句子,并作为奖品送给学生。
目标导学四:迁移运用,体会鉴赏
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文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教学提示】
①采用跳读方式;②小组互动、交流,班级中展示。
【教学提示】
这个环节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评点时,注意形义的点拨。

【教学提示】
将八个句子分成两组,教师范读,明显地读出后一组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再让学生进行判别。明确后,让学生齐读领会。
可预先设题(大屏幕展示),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学法指导】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文体,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而且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骈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教学提示】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学法指导】
衬托:是语文学科中的表现手法的一种,可分为正衬与反衬。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 独爱 菊 (正衬) 隐逸者 惋 惜世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 视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 美

一年级下册语文《两只鸟蛋》教案


教材分析
1.知识学习
认识"蛋、取、凉、定、捧、连、轻、仿、佛、抬、头、向"12个生字。会写"听、唱、连、远、定、向"6个字。
2.情感陶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思维品质培养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鸟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生背景
1.知识背景
具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对照"我会认"画出生字、认识自然段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其他背景
具有"真、善、美"的美德,知道保护鸟类是好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养鸟、爱鸟。鸟是宠物,观赏物,靠人来喂养。但也免不了吃鸟蛋。对大自然的"鸟捉虫--虫迫害庄稼--从而鸟保护庄稼"的知识链不甚了解。
解决问题及方式选择
主要探讨鸟蛋与鸟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及为什么保护鸟的原因。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两个生命,让儿童幼小的心灵萌发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重点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句话,知道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师生互动,借助问答、讨论、多媒体演示、亲身触摸体会、读中感悟等形式达到这一教学模式。
教学实录
师:(放歌伴奏《小鸟》,师生加动作。)请大家一起跟我做!
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生:唱的是小鸟。
师:你了解小鸟些什么?
生:小鸟长一身羽毛,小鸟爱吃虫子,小鸟会飞……
师:小鸟的家在哪?
生:小鸟的家在树上。
师:(往黑板上贴树)对,有树的地方就有鸟儿的身影。瞧(实物,两只鸟蛋),这是什么?
生:这是鸟蛋。(师板书鸟蛋)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两只鸟蛋。(补全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如果能把这课的生字也读好那就更棒了,小组长开始检查小组读读生字。
师:老师找人读课文应找几位?为什么?
生:应找四位,因为这篇课文有四个小节。
师:你替老师找吧!第一次读课文你想给读的小朋友提点什么要求?
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
师:读的小朋友对听的小朋友有什么要求?
生:坐好,拿好书,认真听。
师: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谁想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两只鸟蛋是这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来的。
师:这么白的鸟蛋你想不想摸一摸啊?
生:想。
师:小组摸一摸吧!谁来说说摸着鸟蛋什么感觉?
生:鸟蛋凉凉的,滑滑的,很好玩。
师:对啊,放在太阳底下还透亮呢!自己读读。谁想读?(生读第一小节)你就觉着他读得怎样?
生:读出对鸟蛋的喜欢,"真"读得重。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这是两篇科普短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活跃学习气氛。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借阅科普读物,从中找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大家共同学习研讨。

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依据。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大陆漂移图示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

(一)明确目标

1.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科学观点。

2.把握恐龙无处不在印证大陆漂移假说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讨论明确: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主体说明部分。列数字是一个重要说明方法,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1亿年,(南极)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

此外,文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又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四)总结、扩展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篇短文《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龙的足迹吗》,进行比较阅读,使大家加深对《恐龙无处不有》所说明内容的理解,进而从两篇写法各异说明内容却一样的文章中,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五)布置作业

借阅有关资料,或参观自然博物馆,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一)明确目标

1.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要把握。

2.本文说明其观点的依据、顺序及方法。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讨论明确: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讨论明确: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总结、扩展

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

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

讨论明确:(1)都围绕恐龙展开说明内容;(2)都以科学发现引发科学观点,科学研究印证科学观点为说明顺序;(3)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五)布置作业

篇二

一、课前准备

1.查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

遗骸 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 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 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二、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将制作的大陆漂移示意图(见《教学参考书》有关资料二:地质年代与大陆漂移学说)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

2.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读文,思考讨论: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师点拨: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尤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四、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速读课文,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板块结构”“大灭绝”“撞击说”等科学概念。

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

4.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学重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意。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2.涵泳品味法。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5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音

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

遗骸褶皱劫难致密天衣无缝

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多媒体显示:

篇目 项目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写作思路)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填写上表。

教师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

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多媒体显示: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地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一天某个星球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炭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五、联系实际,延伸拓展

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观石激三层浪而举一反三。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习了本文,同学们懂得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案


课题

夜 色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通过自由朗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形式朗读,重视学生诵读诗歌能力的培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发现汉字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教师板书课题“夜色”。

1.学生自由吟诵古诗,体会深夜时诗人的心情。

2.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深夜时的心情。

3.学生齐读课题。

1.背诵诗歌《静夜思》。

2.体会诗人深夜时的心情。

二、朗读诗歌,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 “我”的心情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4.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会认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会认字。

(1)指导学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2)学生小组比赛汇报识字情况。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亮。

(4)引导认识新偏旁“厂”。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12个会认字。

2.学生初步感知夜色在“我”的心里是怎样的。

3.学生通过汇报读、比赛读、轮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诵读过程中,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理的变化,朗读语气也发生变化。

4.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本课会认字。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如:“胆”读三声;“窗”是翘舌音;“偏、乱、像、窗”是三拼音节;“原”是整体认读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窗”既是三拼音节,又是翘舌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3)正确拼读生字。

(4)自由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我来读一读。

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

4.我知道带有“厂”的生字。

厂—( 原 )()()

三、指导书写,集中识字(用时:1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谜语。

2.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看、晚、再。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书写生字——看。

(2)师生互动,做一做“看”的动作。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晚、再。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1)教师指导学生做游戏,点拨运用形近字的区别法学习生字——色、爸。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义,运用反义词识记法学习生字——笑、外。

(3)教师引导学生在字卡中找出反义词,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4.游戏环节“开火车组词大比拼”,为生字扩词。

1.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字谜。

2.学生学习书写生字——看、晚、再。

(1)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书写笔顺,“看”字当中横最多,写时注意一横不能少。

(2)学生运用动作演示法体会汉字的含义。

(3)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3.学生观察生字,根据形近字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形近字识记法:联系已有的学习情况,和同桌交流说一说“爸”和“色”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反义词识记汉字。

(3)教师说词语,学生在生字卡中找出反义词,运用已有经验,汇报书写方法。

“笑”竹字头要一样,下面是“夭”,不是“天”。

“外”字部首是“卜”,竖后一点不出头。

4.学生开火车,小组比赛读生字,组词多而且准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小老师领读。

5.猜字谜。

(1)手在眼睛上。()

(2)一“日”不能“免”。()

(3)“冉”字头上带“一”帽。()

6.学习形近字:做汉字游戏,双胞胎找不同。

处—外 住—往 

象—像 乱—刮

旦—胆 偏—篇

7.反义词对对碰。

笑——()

外——()

晚——()

8.给生字扩词、造句。

笑(微笑)我看见花儿像白天一样微笑。

外()__。

色()__。

四、总结学法,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把你这节课学会的东西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9.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彩虹》教案范文三篇


《美丽的彩虹》是一篇描写彩虹的文章,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4、了解一些有关“彩虹”方面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迷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注意听:“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贴出彩字,那你见过彩虹?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你觉得美吗?对,很多人也觉的彩虹很美丽,还有人写了一首小诗→出示“美丽的”你们想读读吗?齐读课题。

【通过猜谜语和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我们读一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生答,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小结。)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公享的目的】

(一)课件:我能行

1、请自己读课文,拿出铅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看看这些字你认识吗?如果认识就请举起你的小手,测字。

【了解学生已有的识字情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更好的解决课文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出示字卡,将多数人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已认识的字拼读音节,小老师领读并扩词。

【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不认识的字对学生能引起注意。】

(二)读课文,识字。

1.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用心记忆,认识了好多字,黑板上的字有的同学还没有认识,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学一学好吗?

2.现在你请同桌帮忙一起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如果有共同商量一下,把它学会。

【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并培养学生从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谁愿意读一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邀请同桌一起读,评议。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余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互相评议会使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引导识字

同学们互相帮助,将小诗读了下来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请将书轻轻扣在桌子上,我们来做闯关游戏怎么样?如果你能顺利过关将有丰厚的奖品送给你,给自己加油!

1.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关,(出示课件)如果屏幕上的词语你会读,就请站起来大声读。开始,哇,好棒呀!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2、第二关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

3、第三关:字卡碰碰对。规则:每位同学在位子里都有一个字卡一会儿老师说开始的时候,你就拿出来读一读,拼读音节、组词,如果你手里拿的字是黑板上贴的字就请你站起来,可能有两位同学都拿有这张字卡,那你们就一起读好吗?然后老师举字,一个领大家拼音节,一个领大家扩词。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休息

通过努力同学们顺利过关,奖励是送给你们一段动画片:关于彩虹的美丽传说。(播放课件)

【动画效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彩虹的一些科学知识。】

三、再读课文,体会内容。

了解了关于彩虹的传说,你是不是觉得更喜欢彩虹了,那彩虹真是羽扬之妻变的吗?我们来个书中探宝到书中去找一找答案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见到彩虹呢?

1.再读课文回答。(板书:雨过天晴)

2.再读一读课文,你喜欢哪节就读哪一节。

3.汇报。读一读、评一评,老师也可以范读。

学生回答喜欢哪一节,就播放课件。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阅读为主,学生可以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4.面对美丽的彩虹,丁丁冬冬,小弟弟,小妹妹都有自己的想法,你觉得彩虹像------

【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的想象很丰富,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大自然有了亲近感。】

5.你们的想法真多,那就请你饱含热情地再读一读小诗吧。分节读,评议。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6.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学生自由质疑,暂不做解答。下节课研究。)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四、课后作业。

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讨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美丽的彩虹

神奇的桥

雨过天晴

回到白云中

美丽的项链

【这个板书的设计,课题用彩笔图成七彩色,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还体现了彩虹形成、消失,以及对彩虹的想象。】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

3、激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教学难点:

1、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神奇、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4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感受美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我先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观看课件感受彩虹的美。其设计如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她很美丽,你们愿意猜猜看吗?(课件出示谜面:一座天桥高又高,五颜六色真好看,雨后才望天上挂,行人

汽车不能上。)猜出是谁了吗?(出示谜底:课件彩虹图) 板书:彩虹

2、师生交流,丰富知识储备。谁见过彩虹呢?请见过的同学说说彩虹的形状、颜色,让学生发挥想象彩虹象什么?

3、通过观看课件(彩虹的形成)直观的感受到彩虹的美,了解彩虹的知识。

说说自己的感受。你们觉得她美丽吗?板书:美丽的彩虹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丁丁和东东看见彩虹以后的想法呢?

二、细读课文,入情入境

1、教师范读(课件展示全文):提醒学生注意标出生字

2、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丁丁和东东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3、老师把课文的每一段都画出来了,你们看!(出示四幅图画)

我从大家的表情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感受到彩虹的美丽了,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一幅图

(1)我喜欢: 丁丁看银河的那幅

A 说说为什么喜欢?

B 这幅图上画的内容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么?找到的自己在下面读

(课件显示这段文章)

C 指名读─ (可以多让几名学生读)

D 你们觉的谁读的好?为什么?

E 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一定能读的好。鼓励学生激情。

F 再指名读---

(2)还有喜欢别的图画的吗?我喜欢:仙女的那幅

A 说说你喜欢它什么?

B 仔细观察项链和彩虹有什么相同点

C 谁能读出课文中描写这段的文字吗?(课件显示本段文章)

D 读的好,及时表扬。让我们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F 谁能把你想的读出来呢?指名读___

E 让我们学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

(3)谁再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图画?

A 请他读出课文中的这一段(课件显示本段)

B 老师也想读这一段,你们来做裁判,看看谁读的好?为什么?

C 是啊,文章中在句子的最后出现了问号,所以读的时候要带疑问的语气去读,知道吗?这就是老师比他读的好的原因。

D 自己试着读,你们一定能比我读的好。

E 分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好

F 表扬读的好的,鼓励同学要象他们学习

(4)喜欢最后一幅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课件展示本段文章)

A 请大家来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B 谁能比他们读的更好呢?指名读___

C 你们读的让我越来越喜欢这句了,能和你们一起读吗?

(有感情的齐读)

三、整体感知,再现美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其他的老师读。

2、请代表上台表演读,评出表演奖。

3、全班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一起表演读。

四、拓展练习

用“我喜欢彩虹,因为¨¨”句型说一句话

(说出自己的想法是难点,在此我出示几幅彩虹的照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从而激起对彩虹的其他想象。)

五、在游戏中识字(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1、学生生词

师:听到同学的读声,课文里的词语高兴的跑出来了,大家看看他们是谁?

师利用课件逐个出示生词,生认读。

(彩虹 天晴 神奇 天空 银河 遥远 仙女 戴花 一定 头顶 下滑 巨大 颜色 清淡 渐慢)

2、认读生字

师:同学们真棒,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他们现在变成单个的字看你们还认识不?瞧!

(师用课件出示单字)

师:请同学们赶快读一读,一会儿要鼓励读得又对又好的同学,生练读,请小老师领读。

师:今天彩虹姐姐送来了一个礼品盒,里面装着这些字,每个生字都贴着一个漂亮的小贴花。请你从礼貌摸出一张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对了这张,上面的小奖品就属于你了。

师举礼盒,生摸出卡片读。

3、小游戏“开花结果”

师:刚才没有得到小奖品的同学不要急,我们还要接着做一个开花结果的游戏,你给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它就会结出一个大苹果.

师:我们先来给"虹"字开花,看看能结出果子吗?

师生游戏……

六、总结。(活动延伸:造彩虹)

从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可以看出你们喜欢彩虹,对吗?老师也很喜欢它。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彩虹呢?我想造个彩虹送给你们做为今天的对你们的奖励。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讨论交流,体会彩虹之美,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认字13个,继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3.会写6个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常、端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本课生字,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彩虹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

师:老师很高兴看到每个孩子都是精神饱满的。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请注意听:“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

你们和这位同学想得是不是一样的?你们真会动脑筋,猜对了,答案就是彩虹。(板书“彩虹”,齐读两遍)我们都知道彩虹是在大自然里的现象,今天洪老师把彩虹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一道彩虹出现在瀑布旁。(出示图片)一道彩虹在蓝天上高高地挂着。(出示图片)湖边也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看到这些彩虹,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美丽)这位同学在由衷地赞叹彩虹美丽。老师听到很多小朋友都在不由自主地赞叹彩虹是美丽的,今天洪老师就请来了一个词语娃娃和彩虹交朋友。这个词语是什么呢?真聪明。同学们你们用读来告诉老师是怎样的彩虹?(指读课题“美丽的彩虹”)

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美丽的彩虹他们也来了,他们还写下了一首动听的小诗,来表达此时高兴的心情,咱们一起去分享一下吧,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请你们轻轻地翻开书本58页,洪老师真高兴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已经快速翻开课本并且坐端正了。洪老师建议你们用你们的小手指指着听,如果听到了你预习时圈出来的字,你就要听得更加仔细。准备好了吗?

(播放音乐,朗读给学生听)

2.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得非常仔细,看来你们和洪老师一样,都被这首美丽的小诗给吸引住了,是吗?想不想学一学呀?那下面,老师就请你用小手指着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如果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要听清要求,你可以问一问,猜一猜或者查一查。现在开始。

3. 师:好,小朋友们都很认真。(我要表扬这位同学,他刚才用xx的办法解决了一个字,其他小朋友在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我们的彩虹朋友非常高兴,它特意把我们诗歌的每一个小节都请到了我们的屏幕上,它想看看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不会读了。

4.师:(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试一试?其他孩子眼睛看好大屏幕,认真听一听他读的每一个字是不是读准了?(请生评价)你读得不错,其他小朋友给他一点掌声吧。

在这一小节里面,藏着三个穿红色衣服的词语,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老师来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直,老师请他来跟这两个词语打招呼。

(出示:雨过天晴 强调后鼻音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小朋友们一遍读得比一遍好。还有一个穿红色衣服的词语,它一出现,咱们马上叫出它的名字。(出示彩虹)真不错,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同学们都读准了字音,如果能读得再流畅一点,就更好了。

5.师:第2小节又要出场了,老师看到x和y大组的孩子举手特别积极,请x组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其他大组清楚问题来了没有?看谁的耳朵最灵,真能干)

我们这一小节的词语也穿上了红色的衣服,瞧,它是谁?我请一个能把她读准的小朋友来把它读一读。(出示:神奇 指名读,纠正,男生女生比赛读)还有一个穿红色衣服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出示:遥远 如何记住?)

现在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

6.师:另外两个大组,现在该你们来展示自己了。(出示第3小节)其他大组来评价一下我们这两个大组。下次读的时候我们要记住这位小朋友给我们的小建议,相信会读得更好。(强调“一定”是后鼻音)

(出示:仙女)这个词语谁认识?(指名读,全班读)我希望你们能像洪老师这样大声,有精神地读一读。谁想再来试一试?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有精神,又有一个词语宝宝穿上红衣服和大家打招呼了。洪老师希望大家能和老师一样大声准确的读一读这个词语。(出示:戴上)

请一位孩子把这一节连起来读一读。一定不要读得妥妥拉拉。(指名读)其他小朋友看着大屏幕,仔细听一听。(引导评价 他读得怎么样?给他一点掌声)

7.师:看到丁丁和冬冬和美丽的彩虹遇见时,有这么多好问题,小弟弟也忍不住来问问彩虹了,小弟弟的问题老师请我们班的男生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要学着xxx一样,男生做好准备。(评价字音)

(出示:顶上)男生一定要当好小老师,读准字音,再把这个词读一读。女生也来试一试。男生再来当当小老师(出示:滑下),女生也来读一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 “滑”字的呢?这个女生读得可认真了,眼睛一直都是盯着我们的大屏幕,没有离开过。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8.师:小妹妹说的话,请我们的女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希望你们和我们的男孩子们一样读得这么好。(女生读)我想我们的男孩子已经有人发现我们女孩子的小优点了是不是?我们要有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

9.师:只剩下最后一个小节了,想读的同学请举手。我们的小朋友真积极,老师把这次表现的机会给全班每一位同学,把手放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个小节里面有两个词语特别难,敢来挑战它们的孩子,当它出现的时候马上读两遍。一个是(出示:颜色)另一个是(出示:越来越淡)。

10.师:同学们,我们的这首小诗又回到了我们课文里面,我们连起来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彩虹的美丽。(生齐读 强调个别词的读音 特别是前后鼻音)

三、再读课文

1.师:听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通顺,我们的彩虹朋友特意委托洪老师来向大家提问,看你们能不能够用朗读来回答。请大家翻开书。

2. 师:看好第一小节,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什么?(生读)真好,一道彩虹怎样挂在天空?谁来读一读(生读)老师听你读觉得这道彩虹挂得不够高。谁再来读一读?(生读)我觉得挂得有点高了,谁再来读一读。(生读)读得真好,老师好像看到彩虹高高挂在天空上了。全班来一起读一读。

3.师:看到这美丽的彩虹,丁丁说了些什么?咱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丁丁说,彩虹是一座神奇的什么?请用朗读来回答老师。(生读)彩虹多像一座桥呢!一起来读读彩虹是一道怎么样的桥?(生读)咱们连起来说说,彩虹是什么?

丁丁看到这座什么桥想做什么?谁来读读。银河离我们多远呀,所以我们说是遥远(出示 遥远 表示非常远)孩子们,丁丁觉得这座桥非常神奇,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出神奇的感觉来呢?全班一起试一试。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彩虹的神奇。

4.师:听到丁丁说的话,冬冬又说了些什么呢?老师请女生来读一读冬冬的话。(齐读)冬冬把彩虹比作了什么?冬冬把彩虹想象地这样美丽,孩子们你们能不能用你们的声音把彩虹也读得这么美丽呢?全班女生一起读一读。(齐读)你们把彩虹读得真美。

5.师:看到了这么神奇而又美丽的彩虹,我们的小弟弟就有不少问题。咱们一起来好奇地问一问。(生齐读)小弟弟把弯弯的彩虹当做什么了呢?(滑梯)他想滑到哪里去?(男生女生比赛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师:丁丁觉得彩虹像一座桥,冬冬觉得彩虹像一条项链,小弟弟还觉得彩虹像一座滑梯。现在我们就站在彩虹的面前,你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注意引导说完整的话)说到了彩色,老师感受到了彩虹的色彩很美。/说得好,形状有点像一条围巾。

现在洪老师也想来说说咱们的彩虹像什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7.师:小妹妹也有很多问题,谁来扮演小妹妹好奇地问一问?(指名读)那是谁让彩虹这样美丽?(请生回答)是谁为它画了七彩衣?(请生回答)谁有这样巨大的笔?(请生回答)

彩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补充知识)

8. 师: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的彩虹一直在天空高高挂着,它有点累了,想回家了。(出示最后一段)彩虹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呢?这一次你们能不能用你们的声音把彩虹送回家呢?(生齐读)瞧!彩虹真的回家了呢!你们想邀请彩虹再来做客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再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请你们有感情地朗读,说不定彩虹听见你们读得很好听又回来了,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四、巩固生字词

1.师:同学们,我们如果还想看到彩虹还需要攀登上一座小山,到达山顶以后,我们就能见到彩虹了。登山小能手,请你们坐直举起手指来挑战一下。(出示 晴 神奇 遥远 戴 渐渐 颜色 顶 滑)

2.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顶,同学们我们抬起头来看,谁来了?你们高兴吗?我们的彩虹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生字和大家交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出示 巨)有谁知道它的结构?看看说对了没有?(半包围结构)这个字的笔顺有点特别,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手指可以跟着一起书空。(巨:横、横折、横、竖折)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巨”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把这个字写好看。翻开课本59面,老师说一笔小朋友们描一笔。边描边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师教写,生书写)有哪个热心的小朋友来给我们的“巨”字交朋友,组词语?

五、总结

同学们,彩虹是那样的美丽动人,从地的这一端跨到那一端,犹如花朵编织的彩带,缀在蓝天的裙襟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多么迷人。它把世界上一切柔和的颜色凝固在天空中。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灿烂夺目。

你们想把这道美丽的彩虹再一起美美地读一遍吗?边读可以边按照自己的想象加上动作,这样彩虹朋友一定也会夸你读得好。让我们起立读一读,用自己最美妙的声音把美丽的彩虹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背一背这篇课文,好吗?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两篇”一文,希望“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两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