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武术课堂小结 > 导航 > 武术课感想

武术课堂小结

武术课感想。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也许下面的“武术课感想”正合你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武术课感想

《武术课感想》 从入学到现在第一次接触武术课,以前从未接触过武术,只是在

影片中看到过一些武打片,对武术很好奇,也很羡慕那些会武术的明星。可是迟迟没有机会接触武术。到了大学终于有了这一门武术课,就毫不犹豫的自愿填写了武术的科目。

通过在大学这一个学期的武术课学习,我对武术有了初步的了

解,感受到了武术的巨大魅力,对武术兴趣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一开始学习的兴趣不大,总以为是项枯燥无味的运动,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对它的看法。以前以为武术用来打架,用来制服外来的威胁的一种手段,到现在才明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强身健体的一种锻炼方法。

武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心健康,对的自己

的思维,情绪,性格,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五步长拳,是武术的最基本套路,是学习

武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在武术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最基本的敬礼,让我学到了,对别人的尊敬。敬礼的基本规则包含有对别人的,尊敬,平等,谦让。练武者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态,要有广阔的胸襟,这是对武者最基本的要求。五步长拳的每一步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一套路紧密相连,有着招招致命的威力,这也许是武术的魅力所在。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能我会认真学习这门课程,认真体会武术的的

精髓,去借鉴老一辈留下的武术成果,借助武术来锻炼自己的身心,武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不断地深化,不断的在人群中普及,武术是一种文化,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要继承不断地发扬光大。

班级:2010级雕塑

姓名:……………..

日期:2011.6.23.

篇二:大学武术课感想

本学期武术课上主要学习了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关注之后发现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

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名家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老师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

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谈及学习心得,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意放松。特别是精神上要轻松。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顺心不顺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丢开,要告诉自己我现在练拳了,这是享受,不要让什么打搅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带微笑,这样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备。 第三,开始打拳。要慢,要象天上的白云那样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紧张。身体尽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乱想,走了神,那样就会打忘记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这样就不能“形神兼备”了,是错误的练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记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严肃了。没有好的练拳态度,太极拳是练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后要慢步一会,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来。

1

回答者: jjllwww - 二级

篇三:武术课心得

武术课心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从小就对武术充满充满了好奇,也很喜欢看武打动作片,所以选课的时候就选到了武术课来。以前都没有学过武术,第一次学习还是在这个学期。虽然之前就有想过学武术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可是难度还是超过了我的想象。

第一节课上,老师就纠正了我们的一些错误思想,告诉我们电影中的那些功夫大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这让我有些许失望。随后老师又给我们灌输了一些武术的基本理论,听完之后,我对武术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原来现在的武术分成了搏击型武术和表演型的武术的。

然后再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面,我们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散打。我感觉这还是比较实用的,学会散打当然不是叫我们一天到晚去和别人打架,它只是让我们学会如何最大程度去发挥自己身体的力量,好应对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不过,身体有点僵硬,特别是关节脚筋那些地方。看了老师的示范动作后,突然觉得自己弱爆了,老师练了十几年才有这种程度,我还需要努力很久。

接下来,我们还学习了五步拳。五步拳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只是一些花拳绣腿罢了,但是练起来之后,我发现我错了。想要练好五步拳不是一件简单事,它不止要求我们能够流畅地把动作打出来,还要做得标准,发力到位。一套五步拳打得好的话,不仅外观优美,而且还能够强化体能。这是一种全身的锻炼,它使我的体能增加了,从而达到强化体能的目的。在学习五步拳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提升我的自卫能力。后面学习的剑法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其实武术课让我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各种热身运动。说真的,从有上体育课开始,我还没这么认真做过热身运动,平时做的时候都是很敷衍的。可是在武术课上做热身运动,老师要求很严格,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是真的觉得有效果的,身上会出汗,肌肉关节筋骨是有活动开来的。若干年以后,老师教的套路我可能会忘掉,但是我想热身运动肯定是不会忘掉的。

要说学习武术的心得,我也说不了多少。我认为学习武术首先要有兴趣,没兴趣的话,什么也做不好。其次,要有耐心,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不然,一点的疼痛就会让你却步不前。再次,要勤奋。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前学到的就会全忘了。

上面就是我上武术课的一些个感想,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在课上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可以运用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有义务将武术这种国粹发扬光大。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武术汇演感想


篇一:关于武术的感想

关于武术的感想

从入学到现在第一次接触武术课,从前从未接触过武术,只是在影片中看到过一些武打片,对武术很好奇,也许是因为金庸的书使得我们国人都有一个武侠梦。所以到了大学终于有了这一门武术课,就选择填写了武术的科目。

通过在大学这一个学期的武术课学习,我对武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武术的巨大魅力,对武术兴趣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一开始学习兴趣不大,总以为是项枯燥无味的运动,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对它的看法。以前以为武术用来打架,用来制服外来的威胁的一种手段,到了现在才明白,它是一种科学的动作攻防技术和人体动作的艺术体现,它更是一种融入人文情感和鲜明个性风范的实用学科。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强身健体的一种锻炼方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的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它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要内容,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武术也是中国的一项创痛文化,从它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精神。武术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的价值,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心健康,对自己的思维,情绪,性格,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学习武术,武德才是最重要的。“习武先习德”、“尚武不尚力”是中华武术最直接、最理性的净化。中华武术注重境界的提升,通过对武术的学习使人们对自然、对生命有深刻的认识,达到人与人、社会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武术的抱拳礼就是一种武德的体现,右手抱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就这么一个动作,通过长期的熏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会推动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弘扬民族精神,学武,不仅能增强体质、防身,还能培养我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的优良道德品质,对我们大学生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有着很好的效果。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大学生应该有义务去传承它。然而,我们高校体育课堂是我们学些武术的唯一途径,但是课时少,学习实践相对较短。因此我们需要拓宽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加大对武术宣传力度,让我们更多的学生有了解与学习中国武术的机会。在以后我会认真体会武术的精髓,去借鉴老一辈留下的武术成果,借助武术来锻炼自己的身心,武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不断地深化,不断的在人群中普及,武术是一种文化,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要继承不断地发扬光大。

篇二:武术体育课感想、心得体会

武术课感想

未上武术课前,我对武术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电视剧和各类武侠小说。那种飞檐走壁,潇洒肆意,仗剑江湖,天地任我行的畅快淋漓着实令我心生向往。《神雕侠侣》几乎就是我对古代武侠的认知。而对近代武术的认识,则主要来自于成龙、甄子丹等武打明星及其所参演的电影,比较熟悉的是咏春拳、佛山无影脚等。对武术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肤浅及流于表面的。正因为对武术认识不深,那层朦胧的面纱让我觉得武术甚为神秘,让我心生敬畏。所以,大一因为害怕学不好武术这门高深学科的我,还是禁不住内心的召唤而在大二选择了这门体育课。结果,虽然发现我的拳法剑术还不是很到位,但我对武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现代的武术偏向于强身健体而非夺人性命。有些人认为武术是一种屠戮的技能,剑走偏逢,刺人手腕,拳打中线,一招收命。事实上,这种对武术的认识有失偏颇。我认为现代武术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在于防身,自助及助人,而非用于打架及欺凌弱小。

其次,习武先习德。武德训中有曰:“遵武德者,武之宗也。未曾学艺也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予之学;丧礼者不可教之武。习者应不谋利而秉大义,不畏强而舍已身。当守千甚,行须善始终。平常本虚怀若谷,心意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属高尚之武德。以武强身,以德养性。”也就是说,学武不应争强好胜,而要胸襟广阔,虚怀若谷,做到进退有度,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就不动

手,要用高尚的武德气度让别人自惭形愧。总之,武术精神很重要。 然后,武术被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由传统武术演化而来的体育运动。武术不单纯是一种技能,更是一个复杂的、不断融合发展的有机体。在本学期我不仅五步拳和初级剑,还锻炼了体质,了解了马步,虚步等动作的基本要领。我知道蹲马步是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间的距离为三脚半宽,脚要内扣。做虚步时要将重心放在后脚上等等。刚开始看到老师在前面进行动作演示,非常羡慕老师的动作,觉得非常的帅气,动作很有力度,并且非常连贯流畅。如今我们自己也学习的那些动作,发现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本领,尽管我有很努力的学习,但是还是没有老师做得那么好看和标准到位。

最后,我觉得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行云流水的动作和幽默的授课语言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武术的兴趣。武术的教学不仅仅是动作和套路的简单传授,更是知识的讲解和思想的交流。老师在教学中强调武术讲究收放结合、厚积薄发,这对我们做人做事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会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武术这门课程,用心体会武术的意义,领略武术的精神。

篇三:体育课文章,参加运动会表演心得

参加运动会表演心得

通过参加这次学校运动会表演,我体会到了一个人在集体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会剑术表演时间不到一分钟,然而我们从报名到彩排就准备

了一个月,这也足见学校对

此事的重视。记得我们在每

周的周一、三下最后的一节

课,不顾吃饭就奔向体育场;

记得我们一遍遍的重复着每

一个动作;记得老师耐心地

纠正着每个人的错误动作……

我们是一个集体表演项目,每一个人的动作关系到整个队列表演的好坏,每一个人必须把动作做到位,每一排每一列的人要注意行列对齐。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把表演做到最好,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所以每个人必须认真对待这件事,必须有这份责任感。

我通过这次活动,心

理素质得到了锻炼。我个

人心理素质比较差,在彩

排中有些紧张,有时会犯

些小错误。记得一次表演

中剑穗缠着手,

最后没有

交剑,感到很窘迫。其后分析原因,杜绝在正式表演中出现这情况。

我在这一年的武术学习中,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更体会到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古人先哲的智慧,太极之美……


武术课教学反思


篇一:武术课

作为一名刚到校不久的年轻教师,今天是我来到大港油田四中后的第一次体育公开课,说实话,心理有一些紧张,虽然整堂课下来老师们都觉得流程比较完整,课堂气氛活跃,但自己觉得并不是很满意,因为紧张,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如,而我的情绪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学生的表现。一堂体育课下来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课的构思中规中矩,虽有变化,但缺乏创新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本堂体育课,在设计上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从而也就限制了部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此乃本课一大遗憾。另外,本课虽在设计上有效的利用了场地及器材,但在教学的组织上缺乏创新点,没有突出自己及学生的特点,使整堂体育课略显平淡。

二、对学生了解不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经验,而青年教师一旦失去了对学生的了解,那么对于课堂的驾驭肯定要大打折扣。今天我上的是一堂武术课,而课前我不是很了解学生武术掌握情况,他们有没有学过武术?基础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以前就想当然的去上课了,结果导致一上来我的语速和教学进程有些快,学生跟不上,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包括课前队列练习过程,也出现类似情况,如原地四面转法的练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用了反口令练习法,当向右转的口令发出后,正确的应向左转,但有好多学生方向会搞错,而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把向右转的右字口令拖长,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后,学生练习效果立刻要好了许多。

三、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环节

本节课是一堂武术课,因为教材的缘故,我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做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积极性,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方面做的不够。整堂课教学形式略显单一,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我其实可以应用更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敢于自我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

四、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做的不够

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角色的转变,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而后来的游戏部分,跟学生走的又有些太远,其实这时候我完全可以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师生共同游戏。

五、本课亦有亮点,亮点在于课的结束部分

本课设计前后呼应,准备部分是利用跳绳自编绳操来做准备活动,游戏部分利用跳绳创编游戏,在充分利用现有器材的同时,使学生练习积极性高涨,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放松部分采用“意念”放松方式,这也是本次课的大胆尝试,虽有不如意之处,但总体效果不错。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本堂课暴露的问题很多,我会继续反思、继续总结。我深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今后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会时刻鞭策自己,以本次课为契机,向更高的层次奋起努力!

篇二:武术课教学反思

武术,作为体育教材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历来受到重视。传统武术提倡的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幼儿体质、锻炼意志品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

幼儿武术学习的目标一是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对幼儿进行武术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二是为了感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武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一说到武术课,小朋友们就浑身是劲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那到位的动作,非凡的身手,总让孩子有不尽的感叹。于是他们便立志要努力向武术老师讨教学习,使自己也成为一个身手不凡的小朋友。

他们在操场上神气的样子,拳、掌、钩手都做得有模有样。相信他们积极认真的学习一定能在武术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体质,泓扬中国武术精神,成为一个健康强壮,正直勇敢的孩子。

儿童时期是身体各项素质快速增长的阶段,在此阶段较好地进行科学化训练,将为以后青少年时期的身体素质缓慢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幼儿武术教育的开展为小学体育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的同时,也为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武术教学中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也会有更多的人为之探索和付出。

篇三:武术课教学反思

从教学实践得知,小学生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主动,在课的开头,我用武术的“抱拳礼”向学生问好,来自然地引出课题。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用了和武术非常贴近的搏击操,这样既达到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的教学,在巩固基本手型的练习的环节,我用了游戏教学法,将小学生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用拳、掌、勾来代替。效果很不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个擂台赛,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在擂台上展示给其他的学生。在放松活动的环节,我用了太极拳里的基本的动作,这样使整节课都贯穿了武术的理念,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通过反思,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习武目的教育,注意培养优良武德品质,加强专业引领和调控学情变化,防止互相取闹、对打事故发生。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语言、人物形象激励和创设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课中运用到实际中去觉得在驾驭课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会慢慢改正,达到更好的效果。

武术博物馆参观感想


篇一:中国武术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武术博物馆观后感 这学期,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预备年级以及部分老师一起到中国武术博物馆参观。当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准备近武术博物馆的大门时,我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一走进风采馆,就看到了一根巍然屹立着的柱子,讲解员在一旁有声有色的做介绍:“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武魂柱。”接着把我们引到武魂柱的后面,只听到前面的同学到了转角处都哗然一片,我惊奇地想是什么让他们那样惊讶,当我也来到了武魂柱的后面,只见一个全是兵器的展厅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三节棍、大刀、复合剑??“好漂亮!”我不由发自内心的赞叹起来。展厅的后面是一个立体影院,通过3D短片让我们知道了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对武术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我们又来到了博物馆的地下一层——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区域。瞧!那里有几个人在一个神秘的红棕色屋子里嬉笑着,走过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在玩“听声辨位”的游戏。 突然,从不远处又传来一阵阵笑声,闻声而去,只见几个人在一个个木桩上走路,红灯亮到哪里就要走哪里,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从木桩上摔下来,原来这是“梅花桩”。我也马上向那些一个个红灯“宣战”。游戏开始了,前面的木桩的红灯亮了,我迅速往前方走去,可是忽然红灯又出现在了我的右后方,这下我可着急了,赶快转个身,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只能试着伸出左脚,想去碰后面的那个木桩,但一个没踩稳,就败下阵来。还有“神拳无敌”、“眼疾手快”??有趣的体验活动让我大开眼界。

篇二:顺德博物馆参观体会心得

顺德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任课老师赵军祥

2014级生物统计徐艺

作为毛概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赵军祥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到顺德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入地了解了顺德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近现代革命的丰富历程与伟大成果。

展馆内丰富的内容、多样的主题与鲜活的展览方式使我深深地沉浸在顺德上千年的精彩历史之中。展馆从历史时间线上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自先秦至唐阶段,早期的顺德人民面对复杂艰难的生存环境,用辛勤的汗水与令人惊叹的智慧创造出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从列展的一些出土文物中,透过厚重的陶土色我依然能感触到早期顺德人民与自然环境的不懈斗争与伟大成果。二是自宋代至明清的时期的繁荣发展,宋末大量外来人口的迁移,极大地推动了顺德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自此,顺德地区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逐渐形成了日益丰富的岭南文化特色圈。三是自清末到改革开放时期,广东作为中国革命的大熔炉为近现代中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顺德人民更是保持的激流勇进的探索精神迎接着时代的洗礼。这一时期,顺德人民率先进行了共产主义的探索与尝试,一大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

从文化特色上,我们可以看到顺德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所呈现出的蓬勃生机。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从展馆呈列的龙舟展品中,我们既惊讶于工匠制作的精美,也赞叹着顺德人民丰富的文化风俗。顺德有“元宵春灯”的习俗,在大良元宵节还举办鱼灯赛会。“大良鱼灯”是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以竹扎成鱼形骨架,蒙上明纱,绘染鳞鳍,点燃蜡烛,栩栩如生。不过从讲解员的口中我们得知,这种巧夺天工的工艺已经渐渐失传了,十分令人惋惜。顺德民间武术历史悠久,明清两代出过武状元和武探花。民国初年,顺德更有武馆数十家,各流派均享有成名.祖籍顺德的国际武术巨星李小龙更将顺德武术文化发扬光大。“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起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前流行于县境及广州方言地区,以顺德腔为正宗。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和分村大榕树下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锣小鼓。边唱边敲,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龙舟”被应用于社会宣传,艺人所编写的反清、抗日及控诉“三害”等长篇唱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赵军祥老师在毛概课堂上深刻而富有活力的讲解已经让我对共产党于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与特色社会主义于现代中国的特别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这次活动的具体实践,贴近生活的鲜活学习,更一步提高了我的认识水平。林语堂先生曾说历来中国巨变,具是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浙江人出钱。一番见解虽不成百家之公论,亦激起我对顺德人民数百年来吃苦耐劳努力奋发的精神、为国家为民众不要身家性命的牺牲精神、为主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的敬佩与学习之心!

篇三:武术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陈江南

中国武术博物馆讲解员

摘 要:本文首先概括了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运营现状,即给人的印象“陌生”和社会知晓度不高。接着,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三个重要原因:一经费不足,二宣传管理不到位,三各高校博物馆与社会脱节。最后,针对造成上海市博物馆运营不佳的三个重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强调了高校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功能。

关键词:上海市高校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1 上海市高校博物馆运营现状概述

高校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博物馆经过多年建设,具有相当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较完善的展出设施。欧美的一流大学中,每所学校都有3到4座博物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13个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在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仿佛美丽象牙塔上熠熠闪耀的宝石。

目前上海市高校博物馆共有11所,它们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上海水产大学中华鱼文化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馆,复旦大学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东华大学中华服饰博物馆,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艺术博物馆,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上海理工大学印刷博物馆。这些高校博物馆分布地域广泛,馆藏资源丰富,是上海市高校从事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的重要平台。但是长期以来,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给人的印象却是“陌生”、“利用率普遍偏低”等。在上海高校博物馆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在社会上略有名气,许多高校博物馆不仅大众不识,高校的学生也觉得“陌生”。上海市科教党委在高校进行的一份随机调查显示,上海市大多数高校博物馆只有50%左右的学生知晓,有的博物馆知晓度还不足30%。

2 上海市高校博物馆运营不佳的原因分析

上海市各高校博物馆在校内和校外人群中的知晓度不高是由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是总体来说,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

2.1 经费不足

经调查发现,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的运营多是靠上海市教委、科委等政府部门的拨款来维持。显而易见,在没有形成固定机制的情况下,单靠政府拨款生存是不现实的。另外,大多数高校博物馆参观是免费的,即使少数高校博物馆收费,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与社会上的博物馆相比,它们失去了博物馆运营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经费不足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能添置新的藏品和对原有藏品的保护不力。

2.2宣传管理不到位

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多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兼任,由于教师有大量的授课和科研任务,学生又有自己的学业任务要完成,他们都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博物馆的工作上,这就使各高校博物馆管理的专业性受到影响。此外,上海市高校博物馆主动走出去宣传自己的意识还不强,校内的宣传次数也不多。

2.3与社会脱节

上海市高校博物馆在最初的场馆建设,场馆内藏品的摆放展示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校外

参观者的兴趣和感受。一些高校博物馆的展出内容专业性太强,只适合专业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般的观众和爱好者不容易看懂,这使得参观者不能引起共鸣,“回头客”甚少。

3 改进上海市高校博物馆运营的对策研究

随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成功举办,上海市民“到博物馆去”的兴致逐年提升,但上海市各高校博物馆却未能融入上海的博物馆文化中,没有为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作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作为我国文博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些保存了诸多文化与历史记忆的高校博物馆,如何摆脱当前面临的“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境地,如何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如何由单一的服务学校,拓展为服务社会公众,实现由“校内博物馆”向“公众博物馆”的转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目前的发展状况不甚乐观,但是有理由相信它们的前景是广阔的。笔者认为,为了使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更加顺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建议上海教委、科委和各博物馆所在学校重视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在人员编制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促使高校博物馆健康发展。此外,应帮助高校博物馆完善自身造血功能,允许博物馆搞纪念品开发等,以增加收入,实现以馆养馆。最后,允许各高校博物馆接受企业或/和个人捐款。

3.2建议上海市各高校博物馆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全职负责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如果经费确实紧张,就采取全职管理人员与兼职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总之,一定要有全职的管理人员。丢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主动走出校园宣传自己,提高在社会大众中的知晓度。

3.3了解和分析大众对高校博物馆的看法和需求,根据自身特点,因需设展,以吸引观众,满足观众的要求;其次,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第三,要多与社会各方面协作,搞一些直接和社会相关受众进行交流的活动,使高校博物馆真正走出高校,为社会大众服务。而这一切的首要条件是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本身要明确各博物馆的定位,及它们的发展规划和方向。

为了吸引观众,还应该把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更加平民化,更具趣味性,既然面向社会开放,就要使得这些珍贵资源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造福大众。只有做好社会服务,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科学研究是高校博物馆的一个优势和特色,研究成果也可以直接反应出博物馆的层次和水平。国外的高校博物馆很重视科研工作,博物馆不仅是教育中心,而且是科研机构。如耶鲁大学博物馆的70余名员工,绝大多数是研究人员,学术气氛浓厚,学术活动十分频繁。所以,应该利用上海市高校雄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上海市高校博物馆向着研究型过度。

4 结语

当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日益重视,这都为上海市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好机会,只要政府和学校重视,携手努力,一定可以谱写上海市高校博物馆事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沙晓红.浅谈高校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1(4):166-167.

[2] 昝淑芹,续颜,陈军.中国高校博物馆特色与发展趋势[J].中国博物馆,2003(4):81-86.

[3] 杨剑平.高校博物馆对社会开放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1(5):59-60.

[4] 宋向光.从大学文化视角解读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和发展[J].文化学刊,2007(3):10-14.

[5] 卢雁,李立基.上海高校博物馆走出”深闺”[J].上海教育,2007(6):10-13.

[6] 柴典腾.21世纪高校博物馆建设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166-167.


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感想


我们全体学员在黑龙江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的组织下,于2011年6月21日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培训基地参加了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学习中我们感到受益匪浅。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不以盈利为目地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以盈利报酬为目地的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们能参加今年职业性的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首批培训,不仅仅是个幸运者,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我们人生史上的一个亮点。这是具有意义深远的一次培训,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武术发展史,更明确了我国社会体育运动发展的方向,作为一名社会体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遵守哪些规则,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体育文化、肩负起让更多的人在体育锻炼中,分享身心健康之果。现将我们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培训成功

这次培训班的圆满成功,离不开省体育人才服务中心、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以及哈尔滨体育学院培训基地各位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在体育学院领导的密切合作,周密筹划、精心组织、聘请优秀的教师、教授授课。面对炎炎烈日、不动也热汗淋漓的高温而不自顾,亲临学习班动员、指导、督阵,现场解决问题,使培训班在有条不紊的状态下创下了时间紧、任务重、培训效果好的业绩。

通过各位领导在培训班上的动员和讲解,使我们知晓:国家之所以出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职业标准”),如此重视培训工作,就是要使申报相应等级武术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申请者,加强对武术运动的理解,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达到《标准》中各级武术套路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参加相应的等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做好准备。《职业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展的社会体育活动由过去仅为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变为了国家的一项工作,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标志着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向职业化方向迈出了新步伐。同时也说明,《职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鉴定规范、衡量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报酬水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为合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加强规范管理,强化执法力度,使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者在国家法律制度下,更好的发挥特长,成为一种职业技能、谋生的手段。

我们从省体育管理竞赛中心以及哈尔滨体育学院培训基地的各级领导身上,学到了亲和力、使命感、紧迫感。他们各个为人正派、雷厉风行、认真重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公务员应具有的综合素质,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还使我们看到了我省大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愿景。

二、教学严禁、内容充实、生动有趣

为我们上课的各位老师,都是体育界的精英,教育界的骄子。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我们这样的特殊学员,他们厚积而博发,他们把公共理论课、武术专业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使我们顿生耳目一新之感。新名词、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等等,激起我们心底潜藏已久的求知欲自然奔涌。那种久旱逢甘雨的畅爽,教与学的互动在培训班上发挥到了极致。实践课上,各位老师,不顾38度以上高温、即便挥汗如雨也不放松每个细节的示范和讲解,直到每个学员完全掌握要领为止。老师的这种精神,不时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锲而不舍的学习和操练。参加这样的培训,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教育的重要,学习的难得,为人师表的崇高。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将是终身不可或缺的过程。从这些老师身上,为我们如何传承中华武术精神,提高大众身体健康水平,找到了可以参照的范本。

三、学员刻苦、精神饱满、效果显著

我们这些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所学专业千差万别,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是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使我们结下了同桌再学习的这份缘。在我们人生的里程碑上,也将留下浓彩重笔。我们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培训班没白来,每个人都有所得、有所悟。这次培训,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有充实地学习内容,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有领导支持下的强有力的组织者的无私奉献,获得了不曾想到的意外收获和惊喜。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汗水,是浇灌我们增长知识的甘露,刻苦,是我们通向武术知识宝库的桥梁;交流,是我们走向成熟、少走弯路的捷径;不耻下问,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妙法;责任,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义务。在培训期间,每一位学员,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理论课和实践课,忘记了高温炎热、忘记了年龄、忘记了伤痛、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休息,惟一不忘的是好好学习,学到真知识、学会真本领。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终止。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千秋万代永续的事业,需要我们和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起,用智慧、用知识、用技能、用责任书写中国大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不雅课议课心得感想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写好一篇关于观课议课的心得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小编整理了观课议课心得感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篇一

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之后,深受启发,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明确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我们常说做研究型教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有效教学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来体现,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的同时得到发展。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篇二

暑假,在阳城五中,我参加了《有效观课议课》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观课仪课有了新的认识。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什么事观课议课,还有了很多感触。

听课评课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之一,今天听到的是观课议课这个概念,与听课评课有什么区别呢?如何做到观课议课呢?听课是单纯的用耳朵去听,而且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课是与学生坐在一起看、听、感受;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观课议课需要参与教师置身于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和思考使我们不在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这样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培训结束后,我又认真学习了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感悟之四:教师在成长中追求幸福,在体会中收获幸福。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当我们意识到工作是实现自己的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将更加热爱工作,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以精彩的工作为生活添彩,从而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好,需要好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功,做一个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成智慧;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

感悟之五:有效观课仪课指导我们有效教研。

我们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篇三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听课,无非就是校领导跟教研组长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有效观课议课》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 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 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写好一篇关于观课议课的心得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观课议课心得感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篇一

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之后,深受启发,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明确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我们常说做研究型教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有效教学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来体现,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的同时得到发展。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篇二

暑假,在阳城五中,我参加了《有效观课议课》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观课仪课有了新的认识。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什么事观课议课,还有了很多感触。

听课评课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之一,今天听到的是观课议课这个概念,与听课评课有什么区别呢?如何做到观课议课呢?听课是单纯的用耳朵去听,而且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课是与学生坐在一起看、听、感受;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观课议课需要参与教师置身于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和思考使我们不在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这样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培训结束后,我又认真学习了陈大伟教授着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感悟之四:教师在成长中追求幸福,在体会中收获幸福。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当我们意识到工作是实现自己的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将更加热爱工作,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以精彩的工作为生活添彩,从而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好,需要好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功,做一个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成智慧;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

感悟之五:有效观课仪课指导我们有效教研。

我们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篇三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听课,无非就是校领导跟教研组长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有效观课议课》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 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 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