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导航 > 团员青年《梁家河》优秀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团员青年《梁家河》优秀学习心得。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团员青年《梁家河》优秀学习心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团员青年《梁家河》优秀学习心得

在单位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6月底我们一路风雨兼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延安梁家河参观学习。梁家河地处偏僻,位于坡谷之内,山高坡陡可耕种的田地较少,这里曾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七年的地方,也是他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的地方。

在梁家河,我们来到了饮水思源井,参观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住过的陈旧窑洞,见到了窑洞内的大土炕、一张座椅、简单落后的陈设。无法想象习近平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竟保持坚毅的品质和心中的信念,克服各种困难,在这平凡的村落实现着自己的豪情壮志。习近平经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洗礼,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学会了挣工分,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近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成长历练和顽强拼搏,通过在这里积淀的人生财富,在其后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他有过曲折的少年经历,有过奋斗的七年知青岁月,从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到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习近平之所以能够坚定的带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全面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新局面,和他务实的作风、深入的群众工作实践基础、坚毅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反映出他多么务实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的知青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敢于创新实干兴邦精神,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锤炼意志、磨砺心性、增长才干、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心存感恩、贴近群众!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一待就是7年,7年里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信任。习近平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村上杀了一头羊,乡亲们都聚到他住的窑洞,这么好的同志、这么好的干部就要走了,大伙都舍不得他呀!1993年、2009年,习近平曾多次回到延安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好友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近平对乡亲们朴实的厚重的情谊,不忘根、不忘本、不忘恩,让我们更加深切的认识到他对群众们的深情和大爱。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心存感激,懂得感恩,从过往中总结经验,吸取力量,把过去的快乐与苦难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

参观梁家河,给我上了一堂栩栩如生的人生励志课,让我对总书记的成长和治国理政方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梁家河的改革开放自力更生的成果,就是新中国成长强大的一个缩影,让我更加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现实意义。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疯狂抬头,局部区域冲突升级不断,贸易战争此起彼伏,作为兵工人,我们更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实干兴邦的理念,研发生产出一流的武器装备,增加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含量,加强祖国国防能力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1)

今年七月我有幸和学校少数民族的同学一起到延安、到梁家河去学习、去感受,至今我仍然记得在梁家河村口的那三个红色大字梁家河,在那里我看到了年轻时期的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呆就是七年,在这片黄土地上成长、劳动、生活、奋斗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在翻开《梁家河》一书,最醒目的位置就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总书记一直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他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密不可分。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所树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又事两次回到梁家河,见到梁家河村民,关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养老和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民立场,使得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通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群众是我成长最好的老师,总书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和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最终成就了在梁家河的一番事业。

其实困难的工作只有干部带头,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梁家河那样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怎样去做。于是从带领村民打井,到修建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照明问题。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通过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又坚定了我的信念,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扎根我们的学业专业事业、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站在群众角度多思考,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习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一份贡献,让青春无悔。

《梁家河》学习心得(2)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梁家河这个陕北村庄。

近期我静心阅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在合上书的一瞬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眼前呈现,我仿佛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打坝而磨出的老茧;仿佛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入党被拒而紧锁的眉头;仿佛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晚上在煤油灯下读书而被熏黑的脸庞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更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进而诞生出现在的各种治国理念。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青年习近平在穷困时,却并没有选择独善其身,反而更加激发了迫切带领乡亲们求变致富的决心,从后来的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沼气池、修建公路等事情来看,他确实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带领乡亲们在改变现状。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正所谓基层是舞台,群众是老师。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在基层,情系群众,在基层的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提高能力。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念,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汲取一种奋斗担当的精神营养。环境越是艰苦,越是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一个人的志气、造就一个人的信仰。

比较我们的当下环境,条件那么优越,生活那么便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梁家河》学习心得(3)

怀着对于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敬意与对他如何一步步成长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经历的好奇,在组织的号召下,我阅读学习了《梁家河》,借此了解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一段经历,并从这段书中的经历中得到了一些对于一带领导人的全新认识,自身也有了全新的启示。

《梁家河》这本书,完整的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十五到二十二岁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不难看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梁家河这个地方并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或是一个地方。我能够感觉到,总书记在这个地方倾注的心血,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这里虽然相比总书记之后,在许多别的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没有那么的伟大,也不那么为人熟知,但是这里可以说是他整个轨迹的开端,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们从这个地方的事情,也能看出他一些重要且宝贵的特质。在有着这样出身的少年中,习近平本不需要承受如此多的负担。但是父亲受到迫害,母亲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让他比别人更快的成长起来。在当时的环境下,许多的知青陆续的离开农村,习近平处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下,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必须作出不同于常人的选择。他在这种情况下索性安稳下来,扎根农村,努力为农村做出一些事情。

在农村的这段经历,来自于这个特殊的环境,来自于他优良的教育和传承,同样来自于一个人超出年龄的成熟,果敢和坚毅。把自己当做真正的农民的一份子,同时又清楚自己有着更大的能力,肩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倾尽全力,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山区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打了甜水井;眼光长远,带头开办夜校,传授知识;办了各种的解决村民实实在在问题的组织。习近平是扮演了一个农民,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知识分子。这段长时间的经历,起到的作用并不简简单单的就是这些习近平做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他从格格不入融入了老百姓,从实质上体会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让他真正的成长。他之后的一步一步的走来,每一步都与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变化密不可分。

我曾经在思考,国家领导人,究竟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再看了《梁家河》之后,我觉得我大概有这样的一个答案了。习近平总书记,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带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他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在他青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这样再看,他日后能一步步的做出这些成就也就不是偶然。而当我们想知道,是什么让他成为他时,我们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个个的经历,一次次的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现状,造就了他。一切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是需要经过磨练的。而我们青年人,也正需要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我们不能仅仅学知识,作为一个党员,如何真正的成为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心系人民,这是比学习更加重要的东西,也是我们从《梁家河》中最应该明白的道理。

推荐阅读:

新任科级干部赴梁家河开展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8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有感精选2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

学习《梁家河》有感

学校老师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梁家河》学习心得精选3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

青年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河》一书讲述了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一个小村庄梁家河,由一穷二白的封闭落后境况,在七年时间的引领下、感召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深度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当今的小康村、旅游村。书中简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知青,在梁家河下乡七年的峥嵘岁月,真实展现习近平同志扎根农村,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谋福利,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感人肺腑的人生经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青春正是用来奋斗的。《梁家河》是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的优秀读本,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创业的实践教科书。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此书,切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意志,把学习《梁家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拿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学习《梁家河》有感心得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学习《梁家河》有感心得》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近日,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梁家河》一书,感触颇深。梁家河是习修身、立业、明志的起点,正是在那样艰苦贫穷的环境中铸就了主席坚忍不拔、志存高远、无私奉献、为人民做事的领袖魅力。《梁家河》这本书,还原了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下乡期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习近平再回梁家河时热烈拥护的场景,让大家近距离了解了一代伟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公仆情怀,正是梁家河那样贫穷落后的艰苦生活为他奠定了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以至于在今后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习近平主席始终将农村、农民、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路线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始终,有习近平这样一位心系人民,心系困难群众的国家主席是我们国家的幸事,是人民的幸事。
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在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坚决跟党走。

《学习《梁家河》有感心得》是篇好,涉及到主席、习近平、政治、群众、始终、梁家、人民、一个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团员青年学习荣辱观心得


团员青年学习荣辱观心得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反响。胡总书记采用了肯定与否定、褒扬与贬斥两两相对的形式,针对性强,态度鲜明的划清了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耻明确界限,不仅旗帜鲜明,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正确的荣辱观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对错误的、混乱的荣辱观进行清理与批判的过程,“荣”与“辱”不仅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只有明确了什么是“辱”,也才能真正明确什么是“荣”。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而言,用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而且应在此基础上产生耻辱感,树立作为一名爱岗敬业的年轻人的良好风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担当起当代年轻人的重任。
“八荣八耻”在文字上十分简洁,但却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社会、人生、人际等多方面的道德准则,并且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关的价值取向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也都包含于其中,为我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南。荣辱观直接关乎于人的自尊心、进取心和羞耻心,也是人们是否具备道德自觉与法律自律的基础。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就必须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引,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身体力行中树立团员的榜样,将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我们团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团员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让广大青年团员真正感受到对与错、是与非、荣与辱,为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打下基础,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今社会变迁非常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以往的一些道德规范和标准正在受到强烈冲击,现在年轻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有所偏差,一个健康的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应该有很多种,不是有钱有权有房有车就是成功。一个人应该具有正确的荣辱观,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荣知耻,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其成员能有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弱小也能变为强大。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精神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她虽然饱经忧患,虽然灾难深重,但始终屹立不倒、不可征服,这就在于她的人民深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血液中流淌着仁义的精神,在心灵的深处凝结着正确的荣辱概念。所以,明确和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诚信缺乏、思想道德泛滥的今天,学习八荣八耻有利于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素质,更有利于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立林世界的地位。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结合胡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一开始就作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我们倍感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中,把“八荣八耻”融入到我们工作生活中,为顺利实现我们向往的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月坛公园全体团员青年一定牢记胡总书记的教诲,在党的领导下,一切从我做起,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为我们党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市政务中心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梁家河》活动,通过赴革命圣地延安、梁家河进行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广大党员干部心灵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启迪,大家纷纷提笔,写下了深刻的感悟。即日起,安康政务微平台开通感悟《梁家河》 传承延安精神栏目,精选部分心得体会,供大家交流学习。

2018年10月,我有幸随市政务中心一行,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活、奋斗过的地方梁家河,参观学习。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五公里处。

一走进梁家河,就被习近平总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的标语深深吸引,我们怀着对党坚定的信念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了梁家河村史展览馆、知青旧居、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淤地坝等旧址,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梁家河的感人故事。参观学习中通过讲解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了解到1969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插队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先进事迹。参观中还仔细阅读了习近平同志先后给梁家河村民的4封回信,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村民的牵挂和感恩,以及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做人、当干部一定要善于贴近群众,懂得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待了7年,这7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造田,挑粪,建沼气,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许是艰难的生活使他们的心贴的更紧。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1993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他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河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续强降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句句体现出他的群众意识,饱含大爱深情。珍爱自己的亲人,是情;心里装着百姓,是义。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心中藏。爱家、爱民,这样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通过这次延安之行,让我们回顾了历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也让我更加懂得了感恩。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得感恩,就等于没有一颗善于感知幸福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很多好人,在困境中帮助我们,让我们心存感激,但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个做到了回报和答谢呢?说到这里也许我们都会感到很惭愧。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容和充满爱心地与人相处,收获更温暖的情感回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攻坚克难、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做一名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政务人。

推荐阅读:

新任科级干部赴梁家河开展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8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有感精选2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

学习《梁家河》有感

学校老师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梁家河》学习心得精选3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

青年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