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老龄工作计划 > 导航 > 县老龄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老龄工作计划

县老龄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展的工作,提前做好计划可以让我们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的规划。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比较清晰简单明了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县老龄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县老龄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xx县地处鄂东南,辖有8镇4乡,186个村,11个城镇社区,总人口47.7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县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使老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老龄工作”、党的报告中着重提出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高度,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充分表明了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老龄问题的严重性和老龄事业发展的紧迫性。因此,正确认识我县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对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结构老龄化,促进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xx县老龄工作主要现状

截止2012年,我县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59430人,约占总人口的12.45%;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14169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8146人,100岁以上的17人。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工作方针,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使我县老龄事业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加强、老年人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1、老龄工作机构不断完善。成立和调整了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任主任,卫生局、文化局、教育局、旅游局等21个单位为成员单位,新增成员单位7个,实行成员单位目标责任制,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各尽其责。近几年来,我县着力加强老年协会建设,推进基层老龄工作的健康发展。成立了县老年人协会,老年体协、门球协会、太极协会、木兰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人书画研究会等开展老龄工作的组织机构。全县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互动的社会化老龄工作格局。

2、老龄事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医疗、生活、服务等方面实施优惠优待,不断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一是完善城乡养老制度。在继续完善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着力推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铺开,2012年全县享受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42948人,年支付养老金285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2443人,年支付养老金4613万元;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城镇退休人员36530人,年领取养老金6575万元,保障了城乡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二是健全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险制度。2012年,全县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城镇人数99909人,其中退休人员29973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老年人数为11.32万人,做到了医疗费及时按比例报销。三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制度。①实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全县共有23174名老年人享受城乡低保,其中城镇低保老年人20681人,农村低保老年人2493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对符合低保条件、优抚条件的老年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式帮助,落实了有关政策。②完善五保供养制度。落实了五保供养政策,目前全县五保供养对象2475人,其中集中供养663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2100元;分散供养1812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600元,全年支出五保供养金430万元。并注重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照料条件,提高农村社会福利院管理服务水平。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对五保、低保、优抚老人及有特殊生活困难老人开展医疗救助,给老年人排忧解难。2012年,获得城乡医疗救助的老年人达1441人次,投入救助资金265.5万元。④实施因灾倒塌和毁损房屋、危房改造工程。近两年来,县民政局和住建局共为3486户农村困难老人建设和维修房屋,解决了“老有所居”问题。四是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①做好老年人优待证的发放工作。近两年来,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620个。涉及老年人乘车、就医、旅游等老年优待政策在全县普遍施行;全县4120名城乡老年人持有《湖北省老年人优待证》;各乡镇、县直很多单位每年都组织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凭《湖北省老年人优待证》可免费乘坐县内1路和2路公交车。②对10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实行长寿补助优待。按照湖北人民政府第301号令,我县从2007年元月起,对全县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给高龄津贴200元作为养老补助金。对80以上的老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建立高龄补贴制度。③全面提高抚恤优待标准。我县共有316名60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复员军人享受到提标优待。县民政局从2011年8月份开始,对年龄在60周岁以上,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按每服役一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每人每月发给10元的补助标准发放老年生活补助。

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推行形式多样的养老方式。供养和寄养相结合,对“五保户”和孤老优抚对象,按照国家政策分别到农村社会福利院和县光

荣院实行政府供养;对家庭有赡养能力,但无人力照顾的,赡养人交纳一定的住宿费、管理费和生活费就可在养老机构寄养。二是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全县12个乡镇都有农村社会福利院,在以前已改造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7所农村福利院的基础上,2010年,整合资金140万元,支持xx镇福利院新建和xx镇福利院的提升。2011年,我县多方筹集资金50万元,对xx镇农村福利院重点改造,100万元新建了县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及光荣院食堂。2012年,我县筹资200万元,对xx镇、xx镇福利院进行了重建,福利院成了当地的一大景点和亮点。同时,注重整合和利用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完善社会化为老服务设施,修建了xx县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已成为一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养老康复、特殊教育、技能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全县集中供养对象生活条件得到整体提高。2012年,县民政局、县老龄办联合在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福利院三个地方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工作试点,分阶段全面推进,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我县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有针对性地对养老服务机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四是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我县不断发展和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经常性组织青少年、企业职工到养老机构和困难老人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无偿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4、老年人参与活动平台不断增多。我县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较好地解决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的问题。一是加强老年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对门球场进行扩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957平方米,占地4亩,总投资200万,可容纳700多人活动,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活动环境。全县12个乡镇共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或活动室、活动站3个,为老年人养老、文娱、体育、健康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不定期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倾听他们对我县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县经常组织离退休干部和革命老战士深入各中小学校对广大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教育。同时,开展“银龄行动”,通过高薪返聘和自主经营等方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经济建设贡献余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老年人再就业人数约300人,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等领域。三是积极组织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近两年来,县老龄办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协调成员单位为老年人搭建文体娱乐平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截止至2012年,全县共有21支老年文体团队,全年参加人数近10000余人;我县老年大学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从原来的舞蹈、书法、木兰、老年保健、音乐、诗词、绘画、太极8门课程,增加到现有的13门课程,15个班,现有学员568名,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县还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舞蹈表演、太极拳、乒乓球、书画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比赛活动,为老年人文体健身活动服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老年人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展示了我县老年人活到老、乐到老和老有所为的精神风采。

二、我县老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老龄工作机构不健全,事业经费不足,人才队伍匮乏,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老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老龄工作干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更好地工作,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可在实际上,我县老龄工作机构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有力加强。xx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其办公室(老龄办)当时为副局级事业单位一直挂靠在县民政局。由于体制机制不顺畅,县老龄办在全县各项老龄事业发展中不能真正发挥其牵头作用。2011年,市委组织部、市老龄办联合发文,要求全市各县(市、区)的各乡镇相应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村(居)委会普遍成立老龄工作协会。由于我县老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乡村二级老龄工作机构成为空白状态,更谈上不上乡村二级老龄事业发展。县老龄办工作经费虽然已列入县财政预算,但县财政往年度只核拨老龄工作经费1万元,2011下拨2万元,2012也只拨3万元。由于我县人口老龄化呈快速发展趋势,低额核拨的经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制约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再加上老龄队伍中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

2、城乡养老保障水平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保障形势严峻。近几年来,国家多次给城镇企业退休人员调高基本养老金,使城镇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可是我县7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虽然我县去年已按照国家政策普遍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但农村老年人主要还是依赖土地和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养老、医疗水平很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我县共有空巢老人23461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收入水平较低,基本生活和医疗缺乏保障,大部分空巢老人需要长期救助,生活尤为艰难。

3、全社会老龄意识不太强,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由于缺乏老龄意识,致使不少人有岐视老年人的现象。特别是有个别公汽上的乘务员,由于受利益驱使,对已办老年人证实行乘车免费的老年人态度不好,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特别是对于丧偶、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无人护理、照料的问题越来越十分突出。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协。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对我县社会发展将产生一定影响。

4、老年服务业滞后,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较少。一是乡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少。目前我县12个乡镇除了只能满足“五保户”需要的农村社会福利院,以及路口镇沙墩村、沙坪镇堰市村两个村开展的养老服务互助协会外,面向其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几乎没有。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欠缺。调查表明,70%的城镇老人和90%的农村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选择居家养老,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目前我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组织欠缺、志愿者服务队伍不稳定,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服务更是严重缺乏。

三、几点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合力

老龄工作机构是政府推行老年人政策的工作实体,是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重视老龄工作,牢固树立大老龄的理念,把老龄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做好老龄工作作为践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一是健全老龄工作机构。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县老龄办工作职能,落实相关编制,全力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全县各乡镇要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建立由党委、政府领导主管的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村(居)都要成立老年人协会,县老龄办配备3——4名专职干部,建立健全县、镇、村(居)三级老龄工作机构,形成老龄工作网络,不断夯实老龄工作基础,使老龄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二是落实老龄事业经费。政府要逐年增加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使老龄事业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投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按时划拨落实到位,保证老龄工作正常、健康发展。镇村要千方百计确保农村老年协会活动经费到位,大力抓好本地的老龄工作。三是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县老龄委工作制度要不断完善,使老龄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老龄工作水平。要注重发挥财政、民政、司法、等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由县老龄办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老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老龄格局和老龄工作合力,推进老龄事业再上新台阶。四是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县委、县政府应把老龄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要合理确定老龄工作的年度目标任务,并进行量化、细化。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督查,定期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形成一套既符合我县老龄工作特色又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同时,把老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增强老龄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健全制度,强化保障,建立“普惠型”养老服务体制

一是健全养老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农村,不断探索多种养老形式,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普遍实行。探索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赡养责任,巩固家庭保障功能。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在全县普遍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奖励制度,多方位、多渠道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二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在农村,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面落实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在政府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城乡一体的老年医疗(生活)救助基金,对因特殊原因遇到困难、长期贫困、收入在贫困线之下的老年人(特别是孤老和空巢老人)进行医疗救助。三是建立养老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老年福利、社会救济等保障事业,依照逐步建立起来的相关法律,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救助重点向农村贫困老年群体倾斜。结合我县实际逐步形成以各类困难群众(贫困老年人)为保障对象的形式多样、制度规范、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3、加大投资,强化基础,建立“投入型”养老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老年人精神文化投入。建立老年体育、文化协会组织,完善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鼓励和倡导基层老年文化的创新发展。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展演和老年体育健身运动会。支持各类老年群众文体组织发展,积极组织老年文艺演出队深入基层,积极探索农村老年文化发展的新路子。协助抓好我县老年大学的校务工作,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办好老年教育。二是加大老龄产业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不断规范老龄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市场行为。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开发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更新老年人消费观念与行为,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消费理念,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三是加强为老基础设施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努力增加投入,建设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场所)。要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加强乡镇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普遍推行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工作,完善服务功能,开展自费代养业务,扩大服务范围,使农村老有所养真正得到落实。引导和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事业,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及志愿者服务相补充等措施,鼓励“民办公助”、企业办院、个人投资等形式兴办社会老年福利事业。同时,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要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

4、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

针对我县社区为老服务滞后的现状,县、乡两级政府要大力探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设,在村、社区设立养老服务机构,利用社区阵地为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在城镇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发居家养老服务岗位,按照社区老年人口多少,增加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老人提供低成本、广覆盖、服务方式灵活的生活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可按市场运作、政府补贴、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解决。同时,组建社区党员、社区居民、低龄健康老人志愿者服务队,与社区老人结成“一助一”对子,明确服务对象,夯实工作责任,为社区老人开展帮助和服务,提高对老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转要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初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资金保障和服务提供相适应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把服务中心(站)配备的公益岗位专业人员、志愿者、老年人互助人员分期分批组织起来,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

5、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切实保障《老年法》和《湖北省关于老年人享受优待服务的规定》的贯彻实施,依法维护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倡导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惠老的社会氛围,为我县老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要注重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重视开展老年思想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密切关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做好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特别对有赡养矛盾的家庭,赡养协议书要做到应签尽签,杜绝不赡养现象发生。要加强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的建立工作,将法律援助服务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法律援助网络。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做到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对有困难的老年人要酌情减免诉讼费用。对城镇低保老人和农村贫困实行免费及优先服务。加强老年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对严重侵害老年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不法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老龄工作不仅仅是政府需要重视的工作,也是社会各界都应大力支持的工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弘扬“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FWr816.Com拓展阅读

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竹山县科协是县委、县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县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把科协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为科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科协各项工作开展地扎实有效。由于受历史、体制、人员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我县科协的现状和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应值得大家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关于我县科协发展不足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原因版权所有
(一)组织结构松散,联系不够紧密
一是科协事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县科协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措施,工作基本处于一个“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想起什么,就干什么”的状况,难以形成特色、形成合力,难以扩大影响。科协的社会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是参政议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县级有关经济、开发、建设决策前后,县科协均未能参予意见。二是科协开展活动难度较大。由于受体制、经费、手段等原因,科技人员不能够被很好地组织起来,开展活动难度较大。三是科协上下级联系不紧密。上下级科协之间都以虚线相连,关系不够紧密,既无财(经费)上的联系,也无人(人事)上的联系,造成了科协工作上下级之间压力不够,权威不足。四是科协与学会之间联系较虚。科协与学会名誉上是上下级,而实际上学会行政登记主管为民政局、业务主管在各局,人、财、物和科协全无关系,科协对于学会就象是一个挤进去的“第三者”,关系非常别扭。五是科协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关系很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最早应是科协组织和发起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协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越来越小,事实上,有好多叫得出的品牌如农村专业协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声名鹊起,首功应是科协,但后来却很少有人知道。科协在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支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几大主要的支持保护措施中毫无作为。六是科协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很虚。“维权”不得力,“呼声”呼不灵。科技工作者一些基本需求——如评个职称、搞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科协都不能给予必要的帮助,其它困难科协更是爱莫能助。很少有科技工作者与科协主动联系,更谈不上有“家”的感觉。“家”没有真正建起来。当科技人员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科协,因为他们知道科协解决问题很难。
(二)人员构成疲弱,工作动力不足
一是人员编制数量偏少。从我县科协情况来看,县科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只有6人,行政编制仅有3个,这也仅仅限于领导职数,事业编制仅有2个,编制严重缺少,形成没有事实上的科协专职工作人员,这和科协作为科普主力军的地位不相适应。二是领导班子成员结构不尽合理。县科协领导班子成员中,2名为40多岁,虽然县委在年初通过公开招考为县科协选配了一名30岁以下的副主席,但30—40岁之间的却没有,老中青搭配不尽合理,事业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三是人员思想比较“疲”。一直以来县科协形象都不被人们看好,近几年来,调入科协的同志大部分是从乡镇领导岗位上转过来的,大部分调入科协的同志都不是主动要求而来,在思想上存在消极情绪,心里有失落感,认为没有什么希望,也不求有什么作为,有穷过日子,安守摊子的思想。四是人员素质较“弱”。由于科协的人事安排从某个层面上说成了党委、政府平衡人事关系的一个棋子。排到科协工作的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不是不得力的,就是把科协作为跳板来过渡的。也就是说年纪较大的来养老,年纪轻的来过渡,年富力强的不是身体有问题,就是其他方面有问题。五是科协机关工作环境较差。目前,科协仍然与科技馆合署办公,周边环境和办公条件都不尽如人意,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条件比较简陋、艰苦、落后,各种硬件、软件都不达标,各项福利待遇也得不到应有的落实,造成在县科协工作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使之缺乏活力和后劲。
(三)、科普经费不足,工作手段单一
近年来,科协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普经费有了较快增长,科普设备投入上也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其它部门经费的增长速度却严重滞后,甚至是倒退。80年代中期我县科协科普经费就有近万元。科协有电视机、电影放映机、发电机、科普宣传车,那时的科协和县属其它单位比办公条件并不差,科普宣传车比其它单位的吉普车还略显高档。但时至今日,县科协是除了一幢楼、几个人、几间办公室和几张陈旧的办公桌外,已是一无所有,科普经费离上级要求相距甚远,历年陈欠的科普经费也无法返还。就连现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普资源——科技馆设备老化、陈旧。作为科普工作主力军的科协,开展科普工作只能停留在“走过场”式的科普展览,“跟班”式的

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第2页

“科技活动周”和“蜻蜓点水”般送科技下乡等单一的形式上。这些形式已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工作的需要。我县17个乡镇,大部分乡镇尚未具备vcd和播音设备等基本的科普设施,95的村没有科普报纸,50的乡镇没有宣传窗和图书室。县里也没有固定的科技场所。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基层科普工作手段单一、覆盖面窄,每年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等下乡活动流于形式,仍然延用几十年来的摆摊设点等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作用不大。再则,基层科协组织由于自身的属性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四主一家”作用,发展严重不平衡。目前仅仅只发挥了“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而开展学术交流、进行民间技术交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此外,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造成我县城镇化建设规模小,速度慢,造成了我县科普工作侧重于农村科普,城镇科普工作起步迟,发展极不平衡。一谈到科普工作,就是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培训工作,对科普进社区方面的工作缺乏经验,更缺乏相应的重视。
(四)、科协地位偏低,自身发展有限
一是政治地位偏低。目前县科协行政编只有3个,也仅仅限于领导职数,其它均为事业编制,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科协专职负责人也没有被列为县人大或政协委员、常委,下辖的17个乡镇科协中没有配备专职科协工作人员,大多数由乡镇干部兼任,工作热情不高,致使驻乡驻村科协队伍极不稳定。工作人员少成了制约我县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经济地位偏低。科协组织的经费来源有限,基层科协的经济能力更是脆弱。除了财政拨款,能争取到的社会捐助、自我创收的很少。全县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县财政每年拨给的科普专项经费,此外没有其它任何来源。过年县财政每年仅仅拔付5万元科普经费,而今年科普经费达到最高也仅有15.6万元(含科技馆建设改造经费),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由于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极需资金扶持的项目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冲淡了对县科普事业的经济扶持力度。乡镇科协和县级学(协)会基本上没有经费。由于科普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三是科协自身发展有限。由于科协是科技群团非政府组织,相对于党政部门而言,是弱势群体。由于科协组织自身性质的局限,更囿于人员和经费的限制,导致科协组织自身能力有限。基层科协既无钱又无权,主要依靠科协工作者自身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发挥科协的组织、协调作用来开展科普工作。在基层科协组织中,真正懂业务人并不多,更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没有学习进修的机会,知识更新慢,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县级学会很少开展活动,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二、对策及其建议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科协工作的重视。要充分认识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科协肩负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的责任,对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科技工作者队伍,调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科教兴县”进程服务的积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认识科协工作对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协工作是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开展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学科发展、科学决策、科技人员成才的学术交流、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将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要充分认识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计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出建议。”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研究科协工作,及时解决科协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财政要拔付专项经费,用于每年至少要召开的1至2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要支持科协开展各项活动。支持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学术交流和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活动,以及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活动。要加强科协的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人民团体的特点,选配好科协领导班子,人大、政协常委候选人提名,应考虑符合条件的科协负责人,以便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三是要进一步为科协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加强科协的基层组织建设。乡镇、社区已成立科协组织的应配备精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尚未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事业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科技人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建科协组织。确保科协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科协组织活动经费。《湖北省科学技术协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科普经费投入应在各级区域人口平均0.10元的基础上,年实际递增幅度不低于10%”。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新世纪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科普运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大科协体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一套权威高效的科普运转体系,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并且能干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真正担负起科普工作主力军的职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树立科协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搞活科协上下级之间关系,树立上级科协权威性。上级科协组织作为领导者要树立起权威性,要能为下级科协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科协工作能真正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有硬性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对县科协在人事任免上有建议权。二要能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下级科协以支持。如建科技馆、科普画廊等。二是改善科协与学(协)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种有约束力和推动力,充满活力的新型关系,使科协成为学(协)会真正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三是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在新的形势下赋予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如在论文发表、职称评定、政治待遇等方面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这是县级科协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只有当科协拥有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协工作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科协主要领导的配备,一定要坚持群团用人特点,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推举有专业特长、具备较高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并且热爱科普工作的人为候选人,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选举产生,彻底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式的组织版权所有任命,只有这样科协工作才能形成新的思路,展现新的活力,树立新的形象。
(三)、积极主动,求真务实
一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科技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科普法》赋予科协是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充分体现了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县级科协要充分利用《科普法》的学习宣传,巩固自身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弘扬科学精神,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的开展来影响带动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支持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与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二要立足现实,积极创新。县级科协要紧紧抓住县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这一中心,立足于县域实情,充分发挥科协现有财力、物力功效,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围绕当地工作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实用科技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要以科技引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普及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才能发挥科技工作的实效。要向上级部门推荐一批在科普工作中的先进基层组织和个人,发挥他们在科普中的主力军作用,实行典型引路,做到以身边的事例教育和激励人,调动各级科普工作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要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先模作用,宣传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四要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科普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防止一阵风、运动式的作风,避免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时搞一阵,平时放在一边的作法,要把科普宣传与计划生育、教育教学、农业农村等平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平常工作中发挥科协组织的影响力。要注重传统科普手段与现代科普手段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的氛围。五要大力支持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各级学会的挂靠单位要为学会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活动经费按所在单位科技人员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列入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工商、审计、民政、城建等部门,对科协所属学会从事的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活动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六要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广泛宣传优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各种专栏、专版、网站、网页,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的业绩和良好精神风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氛围。大力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县科协要尽快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积极举荐科技人才。认真组织好全县科技人员表彰大会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科技人员和积极分子政策,有关部门和领导要重视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呼声和建议,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作者系县科协副主席)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实施了多年,这是根据我国的人口现状制定的人口战略政策。近年来,通过全体计生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推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部分干部群众的生育观念和计生意识有所淡化,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1、低生育水平反弹。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将控制生育数量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近几年来,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抚养成本的降低,长效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政策的实施,导致原本只要一个小孩的,现在又想生育第二个,出现二孩生育积压,二孩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近40%,这是导致低生育水平反弹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在正处于又一轮生育高峰期,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正是生育期。
2、计划生育工作模式转型过快。计划生育是国策,工作重点在农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作,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了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的管理模式,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均没有变,仍然是计生干部和人民群众。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推进都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这也就是当前部分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了,可以不管了的原因。
3、队伍建设不稳定。计划生育工作面广,内容杂,且重点在农村,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是不行的。当前计划生育工作者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什么事都要计生专干来做;同时,计生干部待遇低,与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志相比做的工作多,待遇却很少,明显不公平;再者就是计生工作缺少激励机制,作为“一票否决”工作奖励不多,处罚倒不少,片面的处罚只能导致计生工作无人愿做,就是迫于组织压力做了,也是完成任务的态度,没有任何工作积极性。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计生队伍时常处于变动之中,不便工作推进。
4、计生工作手段弱化。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再是过去的一律用强制手段控制生育数量,而是为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依法行政。乡镇的执法主体资格被取消,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只能一律采用政策解释,做思想工作。面对部分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就束手无策,这些人以一带十,从而造成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
5、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其表现有二。一是未婚青年管理难,近年来,打工经济热俏城乡,80%的青年下学后便外出务工,在其间,很可能组织了“家庭”,等他们回来时,已有一个甚至几个小孩了,加之这些流出人员流动性太强,居无定所,其户籍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二是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处理难。由于流动人口活动区域广,调查取证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本地找不到人,取不到证;到外地,又不知道其地址,且成本太大,取证仍然难,往往是花了人力、物力、财力,可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6、政策执行难度大。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恩施州计划生育条例》均得到了全面贯彻与落实,但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部分政策执行起来难度太大。比如:“一方有两个小孩离婚,另一方为初婚,不能再生育”的政策,在当前,特别是我们农村,无能是从情理上讲,还是从农村风俗上讲,从夫妻双方老年生活上讲均存在明显不合适宜,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再比如:《恩施州计生条例》第条规定,“对应参加‘三查’而没有参加的,执行200元罚款”。这一规定看似是对计生工作的一大促进政策。但却与实际不符,没有可操作性。一是由于流动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三查’率不可能达到100%,且未参加对象面广人多,法不责众;二是征收主体是县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执行起来极不方便,这也是该政策出台这么多年了,没能真正执行一例的原因。
7、计划生育工作软件业务太多太杂。几十年来,“天下第一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全体计生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如今,繁杂的软件业务占去了计生人员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出生一个小孩,帐、表、卡、册、单等一大堆,这对本来素质就不是很高的村干部来说要求就很高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阻碍了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8、部门配合协调差。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能完成的,它必须由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来完成。比如说:公安部门只凭出生证明就给小孩上户,不管是否是违法生育,这就助长了违法生育的气焰。因为违法生育者最担心的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第2页

就是小孩户口问题,这一问题落实了,他就万事大吉。再比如:在医院也要凭证生育,凭生育证开具出生证明。但许多医疗机构没有执行这些政策,只要你生了就开出生证明,更有甚者没有在医疗机构出生,我们的卫生工作人员只要有关系就不按上级要求操作,甚至出具假证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间接支持了农村计划外生育。
二、措施与对策
1、继续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
搞好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相关人口与计生法规的实施,新的计生政策不断出现,群众对这些新的政策、法规不是很了解,断章取义,从而导致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进展不顺,出现许多新的难题。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广泛宣传相关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把握政策,自觉遵守政策。
2、考核不宜过细,软件要精减规范。
目前,一年内两次大型检查,内容过多过细。有的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由于有严格的考核指标要求,没办法,就只得在软件业务上做表面文章。加之业务多而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真正从事重点工作的时间太少。
3、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实施几年了,计生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生育者严肃处理,做到以一儆百,减轻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压力。
4、以人为本,村民自治,调整规范生育政策。
在广泛开展计生政策、新型婚育文化宣传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民自治,发挥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众对计生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治民”走向“民治”。结合当地农村的生活实际,对个别计生限制性政策做适当调整。比如前面所列组合家庭之例,能否根据实际情况让其再生育一个子女,这对社会并无大害,反而有利于社会,可以减轻社会负担。
5、加强计生队伍建设。
根据当前计生队伍老化、待遇低、思想不稳定的现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对当前计生队伍特别是村级专干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年轻计生专干队伍;二是减轻计生专干工作压力,将计生专干兼职的其他工作尽量减少,使其有时间、有精力从事计生工作;三是提高待遇,从事计生工作的干部相对其他同志来说,工作量大、责任重,在通常的待遇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补贴,让其劳有所获,稳定军心;四是尽量减少政治压力,让其放心大胆工作,而不是提心掉胆工作。按各级要求,我们的计生干部是计生政策的执行者,计生工作业务指导者和操作者,计生工作是大家的事,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的计生干部却成了所有计生工作的承包人,所有计生责任的承担者,真正的责任人是工作可以不管,责任可以不担。
6、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计生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大,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对流入人口的计生问题不能一赶了之,而是要就地解决,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以考核流入地为准;二是严格证件管理,对流动人口一律要求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入地加大验证力度,对未办证的,实行限期办证,否则用人单位不得录用;三是对流入重点对象实行“季查”制度,不按要求参加的,对用人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处罚。
7、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为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扶助政策。比如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独生子女保健费等,但由于全国人口众多,国家财力有限,目前还不可能全面覆盖落实,所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优惠政策,让这些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更多的得到好处,从而影响和带动一部分家庭,使他们也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8、加强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
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哪一人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一是公安部门在小孩在户时,要求在出具医学出生证明的同时出具结婚证、生育证或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合法有效证明,再给予上户;二是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医疗机构严格坚持凭证检查和凭证生育制度,并及时通报同级计生主管部门,否则,追究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的责任。

县民生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县民生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日前,我们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县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研了解了××县民生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县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坚持构建和谐社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的战略决策,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截止到20xx年3月,我县人口总数为24713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13208人,共有耕地917713.91亩,各类农村专业协会210个,协会成员6675人,经纪人393人。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5.6%;农业总产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8.9%;一产增加值为5.6亿元,同比增长6.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70元,比20xx年多280元,同比增长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437元,同比增长6.8%。
(一)劳动就业方面
一是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全年共成功开发创业促就业项目80多个,带动20xx多人就业。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500个,城镇新增就业50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小额担保贷款当年发放247.5万元。全年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投资53万元,培训2712人。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转移)劳动力23100人,同比增长105%,实现域外转移16370人,同比增长109%。20xx年输出杂烩网农村劳动力120xx多人,增加收入2400多万元。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成果显著。建立并推行“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联系”的用人机制,深化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坚持走校企联合的路子,初步建成12家民办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由××县职业高中、鸿运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玲玲美发培训学校、万达计算机培训学校、菩提树工艺品制作培训学校、汇鑫综合培训学校、××县供销合作社等机构负责实施,全年共投入培训资金48万元,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0xx多人;劳动部门积极实施“春风行动”, 共培训农民工和农产品经纪人606人次。兑付培训卷28万元。包括:农产品经纪人200人次、电焊工170人次、美发师105人次、手工艺品制作(插花)50人次、汽车驾驶员81人次。这606人通过培训全部结业,并有564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地方财政部门投入资金19.8万元,增加培训381人次。其中:手工艺品制作123人次、美发师118人次、计算机操作工140人次。经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有234人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维权工作成绩显著。20xx年受理劳动保障争议案件23件,结案23件,其中劳动者胜诉22件,工伤争议14件,劳动工资争议4件,社会保险争议1件,解除劳动合同争议4件。结案的案件以仲裁方式结案13件,调解方式结案10件,仲裁金额35万余元。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年末结案率达100%;20xx年,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主动监察用人单位325户,涉及劳动者0.83万人。其中办理劳动年检用人单位数131户。20xx年立案30件,结案30件,涉及劳动者476余人,清缴拖欠工资共计155.13万元。全年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专项活动。重点对乡村小砖窑、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等进行彻底清查。全县共有15家“四小场所”,其中有12家砖窑厂、2家小煤矿、1家小矿山,都全部进行了排查。
(二)医疗工作方面
一是抓好疾病防控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准备工作。重点加强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1%,未发生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县疾控中心和县医院hiv实验室通过州级验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校医、食堂管理人员120名进行培训,有效预防了学校、幼儿园集体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是加大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力度。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卫生市场,保证医疗安全,坚决取缔非法医疗机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努力维护患者利益,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督工作,并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严厉打击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行风进一步好转。
三是做好医疗“支农”工作。组织本县二级医院做好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协调延边医院组织不同专业的专家常年支援县医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巡回医疗车到各乡镇、村进行巡回义诊,发放贫困救助卡,诊疗咨询3000余人。
四是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引进新技术和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诊断服

县民生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第2页

务水平。县医院引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胃镜、结肠镜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了直肠癌根治术、全胯关节置换术、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新的医疗项目,中医院更换了新的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充分利用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xx年,各部门向上争取本文 的各项支农资金共计1.13亿元,主要用于农村人畜饮水、公路、农田水利、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产业发展。完成4个村19公里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新修村路82公里。建家用沼气池106户,改造住房771户,改围墙8500延长米,改厕277户,修排水沟10200延长米,建立垃圾站(埋点)273个,路旁栽树14943棵,安路灯165盏。建村部7个,改建卫生所10个,学校1个,文化站20个,健身广场7个。20xx年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重点,从清垃圾、清边沟、清街路、清庭院入手,搞好村屯、院落和居民室内卫生,使农村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四)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建设方面
着力加强社会救助,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消除绝对贫困。继续做好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一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加大城市低保资金筹措力度,20xx年共筹集低保资金3703万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140万元,月人均补差90.82元,分类施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15.59元,有效地保障了全县12744户、26571名城市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农村低保实现扩面提标,保障标准从20xx年的240元提高到360元(一般)和500元(重点)。全年落实保障资金443万元,保障了低保对象6317户共10611人的生活。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全年共救助465人次,到位家庭医疗救助金96.4万元。
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20xx年全县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82977人,参合率为72.8%。全年共筹集资金455.53万元(含全年利息1.15万元)。受益农民为1131人,累计补偿医药费用372.71万元,其中:三千元以下2446人;三千--五千元112人;五千--一万元73人;一万元以上14人。最高受益金额15089.00元。全年共有13人享受大病二次补助,共补助金额32660.00元。
三是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在切实保障五保对象衣食的基础上,以解决分散五保对象住房和改善五保供养环境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和“五保村”建设,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整合资源,推进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20xx年以来,撤并了一镇二乡的敬老院,投资260万元,建设了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县第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投资80万元,对罗子沟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探索“五保村”建设。通过民政投一点、乡(镇)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法共筹集资金52万元,在分散五保对象集中的百草沟镇建设了两处“五保村”,为26户分散五保对象解决了住房难问题,为我县农村分散五保供养创出了一条新路。孤寡老人集中供养,使物质供养与精神赡养相统一,房屋产权归民政所有,老人过世,可以安排后来的老人居住供养,实现了公有资产的良性循环。
四是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积极推进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程建设。共筹资25万元,将352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临时补助为补充”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机制。从20xx年4月1日起,为全县243名军烈属发放每人每月60元的生活补助金,有效解决了在乡老兵去世后遗属生活难问题。
(五)教育工作方面
努力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控辍”工作、教师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作为突破性工作来抓。
一是依法加大“控辍”工作力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随机督导检查,坚持学籍上报制度和每季度报告辍学情况制度,狠抓防厌学工作,完成了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的任务。
二是继续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对20所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情况进行了年终评估验收,小学毕业年级的质量检测合格率有了新的提高,超额完成了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70%以上的任务。
三是将职业教育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使“双师型”教师提高到21名。继续实行“订单”教育,签订就业协议,职校毕业率达到95%,实际就业率达到96%,240名获得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占应获证人数的85%。继续办好乡镇级实验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发挥了作用。
四是积极争取基建项目资金。20xx年总投资650万元。其中投资199万元,新扩建校舍4905平方米;投资321万元,维修校舍面积达24991平方米;投资130万元对学校的锅炉、厕所、电路等教学辅助设施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我县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我县“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有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看病难,吃药贵。 乡镇级卫生院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大部分农村卫生院连起码的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仪器都没有,农民只得到县城医院就诊。医药费居高不下,特别是医院出售药品天价问题(同样一种药,医院售价比药店售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成为群众的极大负担,部分群众,特别是一些农民,“小病扛,大病拖,听天由命”,因病致贫、倾家荡产问题较为突出。
(二)农民增收难,贫富差距拉大 。尽管国家出台了各项农业补贴,但受农资价格疯涨、粮食价格不稳定、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农民仍然是增产不增收。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不仅城乡居民(农民和市民)差距问题较普遍,甚至不同部门、行业之间分配差距大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比如同样是机关工作人员,有的部门月薪达到两三千元,而有的却不足一千元。
(三)就业难。一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突出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来自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更难。一个农村家庭省吃俭用,花几万元培养一个大学生,非常不容易。许多农村来的大学生,是把上大学进而在城里找个好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可父母是农民,在孩子找工作时几乎帮不上什么忙。来自农村的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就成了弱势群体。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形成民工荒。当前,劳动者就业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很多劳动者把到私营企业打工当成一种临时谋生手段,没有长期打算,缺乏敬业精神,高不成,低不就,不少劳动者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企业文化缺失、社会保障滞后、劳动条件恶劣以及经常发生的拖欠工资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就业积极性。
(四)住房难。商品房价居高不下,持续上涨,而居民收入增长迟滞,住房问题成为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一些工薪阶层的“老大难”问题。普通老百姓深受其害,买不起房的苦,买得起房的亦苦——高额的供房开支不得不靠压缩其他支出来维持。特别是工薪阶层,工作一辈子,有可能所有积蓄不够一所房子钱。
(五)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最突出表现是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形式主要是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农村“五保”和合作医疗保险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对象基本上是“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大多数普通低收入家庭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而且还存在部分民政对象应保未保的现象。同时,游离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农民工,亟需为其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关注居住条件的改善。 重点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搞好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在抓好城镇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8000多户农村新居工程的改造任务,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力争五年内基本实现镇村路面硬化和村村通硬路目标,彻底解决全县最后33个村人畜饮水难问题。
(二)继续关注居民收入的提高。按“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的要求,以项目为突破,积极发展经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断缩短城乡居民之间,特别是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差距。健全职工工资收入正常稳定增长机制,力争职工实际年均工资增长率能达到省党代会确定的10%左右的标准。
(三)继续关注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全面扩大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权益。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各项救助制度,整合救助资源,初步建立成以城乡低保、灾民救济、五保供养为主体,以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法律援助为辅助,以社会捐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四)继续关注就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积极开发就业项目、就业岗位,进一步强化就业培训,努力拓展境内外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积极搞好劳务输出。同时,围绕就业项目及劳务市场需求,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搞好农民培训,积极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五)继续关注公平教育的开展。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普及巩固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六)关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改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人民就医水平,完善农村卫生“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参合”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县老龄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老龄工作计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