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 导航 > 《穿越时空的呼唤》——焦裕禄精神启示录

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穿越时空的呼唤》——焦裕禄精神启示录。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穿越时空的呼唤》——焦裕禄精神启示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5月14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

河南兰考县的焦裕禄墓园,汇聚了潮水般前来祭奠的人们。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即病逝在岗位上。然而,这一年零四个月却成为穿越时空的永恒。

“把泪焦桐成雨”

——有一种缅怀感天动地

这是兰考最高大的一棵泡桐树。

50多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的这株小麻秆,如今已是华盖如云,人们称之为“焦桐”。

焦桐旁,矗立着新落成的焦裕禄干部学院。从各地来这里培训的学员一出门就可以看见这棵参天大树。

睹树思人,焦裕禄留下的最宝贵遗产是什么?

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是焦裕禄精神50年穿越时空,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最深厚的印记。

当年在兰考县委当干事的刘俊生忘不了51年前那个冬天,焦书记顶着狂风大雪,走出县委大门。他说:“大雪封门,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坐在屋里烤火。我们应该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许楼村,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握住双目失明的老大娘的手,焦裕禄问寒问饥。一旁的老大爷问:“你是谁?”焦裕禄回答:“我是您的儿子。”老人哆嗦着手不停地抚摸着焦书记,热泪纵横。

“我是您的儿子”——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一深情的表达,今天听起来,仍直抵人心,发人深省。

大别山区种粮大户柳学友感慨地说:“现在不少干部与焦裕禄相比,差距太大。很多地方一年见不到一次县委书记。偶尔有领导下乡,也是前呼后拥,浮在表面,站在地头,走走过场。还有的干部连有些庄稼都认不清。”

焦裕禄就是一根标杆,他让群众怀念,也让群众量出了今天干部的长短。

79岁的兰考葡萄架村原村支书孙世忠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书记,说到今天一些“心里只有自己”的干部,得出一个理儿:“群众观念丢掉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就会把你抛弃。”

对于焦裕禄之后的第十四任县委书记、来兰考工作已经一年半的王新军来说,焦裕禄当年对群众说出的那句“我是您的儿子”,已成为心中时时震响的座右铭。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对照检查材料上,多次使用“愧疚”“惭愧”“愧对”“对不起”等词汇。他说:“在焦书记工作过的土地上,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今年初春,王新军利用清明三天假期,走进兰考的一些偏僻乡村。村民们看到县委书记的惊奇,让他脸红,更让他受到鞭策。“差距太大,只有奋力追赶!”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穿越50年历史烟云,“把泪焦桐成雨”,凝结着人民对焦裕禄的深切思念与精神呼唤;公仆情怀,这是焦裕禄留给党员干部的最宝贵精神遗产。

“父老生死系”

——有一种力量坚如磐石

离黄河岸边几里地的张庄村,曾被叫做“下马台”。过去,这里通着官道。因风沙大,路过的文官须下轿,武官须下马,因而得名。

风沙不知吹了多少代,也治了多少代,代代无功而弃。

党培养的焦裕禄,最相信群众的力量。他一次次下乡走访,开座谈会,首先确定了种植泡桐的思路。因为泡桐能吃苦,沙窝子里也能扎根,并迅速根深叶茂,挡风压沙。

满地满坡的泡桐,成为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水沙碱“三害”的金钥匙。

50年后,徜徉于焦林中,总有人这样问:为什么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仅一年零四个月,就找到了多少辈人没有找到的“除三害”的办法?

答案并不复杂。

走进焦裕禄纪念馆,一辆50多年前的破自行车、一双50多年前的破胶鞋记录下,焦裕禄靠骑车走路,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住牛棚下大田,蹲点调研。

在盐碱区,他经常抓一点碱土放在嘴里品尝,说出咸的是盐,凉丝丝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马尿碱,这让和盐碱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目瞪口呆。

刘俊生难忘那一个个镜头:无论瓢泼大雨、风沙漫天,别人往屋里跑,焦书记总是往外冲;为了弄清兰考水道,焦书记冒着大雨站在洪水中,扔下一片树叶,带着技术人员追着树叶测定洪水流向……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焦书记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时隔50多年,响在我们耳边的这句大白话,传递着深刻思想哲理。

在近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坦言:和焦裕禄时代相比,现在交通便利了,但距离基层却远了。经常是“身到基层心在城”,名义上下了基层,实际成了“空中飞人”“走读干部”,待不住也待不久。即便调研,很多时候也是“路上一小时,调研十分钟”。

兰考县长周辰良自我剖析:在推动工作中有时为了装点门面、树好形象,干一些面子活;为了在观摩评比中争个好名次、留个好印象,搞一些花架子。

湖北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也有个对比:“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一年多时间跑遍125个村,我在红安工作4年多,入村入户调研的村不到100个。”

深入群众,就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求真务实,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兰考人民至今保留着这个习惯,房前屋后、庭院地头,有空地就种上几棵泡桐。泡桐树栽在农田里,既防风治沙,还能提高粮食产量。

目前兰考县农桐间作面积46万亩,泡桐200多万株。截至XX年,全县林产工业从业者4万余人,林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70多亿元。

从一个人到一种精神,从一棵树到一个产业,贯穿其中的是焦裕禄赤诚为民的真挚情怀,是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

“毋改英雄意气”

——有一种奋斗气壮山河

这是一种精神的定格:一把藤椅,静静地放在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前。藤椅右手,一个大洞无声地诉说着主人曾经的病痛——肝疼袭来时,他就用茶缸靠在藤椅上,紧紧地顶在痛处。日久,藤椅被顶出一个大洞。

就是在这张藤椅上,焦裕禄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篇文章的提纲,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岁月褪去了这张藤椅的颜色,却洗不去人们对其主人的思念;病魔夺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生命,却磨不灭激荡在他血液里的英雄气概和奋斗精神。

望着这张藤椅,人们就会想起1962年冬天,大雪纷飞。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困扰的兰考,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来最低水平。小小的县城火车站,挤满了外出逃荒的灾民……一位省领导来视察,看到兰考灾情严重,提出不如一分为四,划给周边四个县。而新上任的焦裕禄坚定地说:“情愿累脱三层皮,也不能把困难推给兄弟县。”

望着这张藤椅,人们就会想一年零四个月中,焦裕禄下去查风口、探流沙、找水道、治盐碱……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他挥笔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他写下“干革命就得敢闯!成功了,有经验;失败了,有教训。只要敢闯,就能从困难中杀出一条路来!”

望着这张藤椅,人们就会再一次听到焦裕禄充满激情的声音:“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今天的我们,还有没有这般英雄气概?

今天的我们,还有没有这样的责任担当?

时代在追问。

王新军在县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上反思自己:刚来兰考也有满腔热情,但是,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激情和斗志逐渐冷却了、退缩了。与焦书记“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奋斗精神相比,自己明显缺少了几分对事业的执着和责任担当。

50年过去,墓碑上的焦裕禄依然年轻英俊。他当年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铿锵激越,撼人心魄:“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愿这种豪情壮志激励后人砥砺奋进“肝胆长如洗”,迸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两袖清风来去”

——有一种品格高山仰止

焦裕禄纪念馆里,一份他亲自起草的《干部十不准》,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

其中一条:“一律不准送戏票”,“十排以前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

一张小小的戏票,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刘俊生的思绪再次回到了50年前。他说,焦书记来之前,给县委领导送戏票是一个惯例。而且给县委主要领导留票,总是第三排正中间的位置,群众就有意见,戏称第三排为“老三排”,县委主要领导是老三排“排长”。

后来,看白戏发展到县委每个机关都有份。

焦书记来之后说,谁看戏,谁买票,谁花钱,不准看白戏。

其间,他无意间得知儿子因认识售票员看戏未买票,便立即拿钱叫儿子去补票。

正是这一串的“戏票问题”,促使他起草了《干部十不准》。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凤清楚记得,当年父亲把她领到食品厂,还叮嘱厂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女儿安排轻便活。“好单位干部子女不能去,俺爸规定的。”当年,她并没有深刻理解父亲的规定。

1966年2月26日,根据焦裕禄生前遗愿及兰考民愿,河南省委决定将焦裕禄的遗体从郑州迁往兰考。当天,兰考万人送葬,人山人海,焦守凤刹那间明白了父亲曾经的严厉,所有的委屈与不解转眼化为泪飞如雨的感情。

50年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兰考县委制定公布了新的《兰考县党员干部“十不准”》。

50年过去,仿佛一切都在变,又都没有变。

在焦裕禄陵园,离墓地不远处的纪念馆里,人们排起长队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展柜里,摆放着焦裕禄生前用过的物品,从生锈的锄头到带着窟窿的布鞋,还有打了42个补丁的被子。

睹物思人,观者唏嘘不已。

来自安徽怀远县的一家公司经理陈明对记者说,时至今日,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仍能引起全社会共鸣,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热切期待和强烈呼唤。

“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总书记在兰考考察时提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50年时空穿越,短暂的生命铸就精神的永恒。

让我们再一次呼唤:为了那永远不改的本色“依然月明如昔”!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师德启示录》体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师德启示录》体会: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竹溪二中 石义德??
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也是教师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教育工作,才能不辱自己所承担的神圣教育使命。?
爱岗敬业,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一方面,教师立足本职岗位,精心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就能实实在在地为祖国奉献,为人民造福。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撤播爱心,施展才能,就能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到那充满活力,充实的人生幸福。本人从教23年,体会深刻,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各行各业成绩突出,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受到学生的关心和爱戴,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爱岗敬业首先要树立献身教育的事业心,认清教师劳动的特点,努力在精神境界上提高自己。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实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要淡泊名利,因为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也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财富,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有的是辛苦、操劳、责任。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就很难达到心理平衡。因此,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沮丧、消极、不安心等情绪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要讲职业良心。因为教师的劳动,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难以准确的量化工作时间和质量,更加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全凭教师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荣誉心、上进心来激励和约束自己。所以,当教师就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
其二,爱岗敬业要时时处处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用发展的观点平等对待不同特点不同性格、不同背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每一个学生,不是以教书匠的身份,而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学生思想品德的角度来着眼,用自己的高度责任感,严肃认真,精心施教,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决不能随意发牢骚、说怪话,更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
其三,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因为教育事业是一种未来的事业,青少年一代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今天的教育,而他们以决定着将来社会的面貌,祖国和人民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敬业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神经中枢。热爱祖国、献身教育要求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勇往直前,艰苦创业,教师只有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总之,敬业爱岗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有着切实具体的内涵。“位卑未敢忘忧国,”三尺讲台,一方沃土,握春秋之笑声,抒胸中激情,握中华精神,公布民族之魂……这就是教师的行为准则。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的学习体会


最近,学习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深刻地体会到了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政以德,修己安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是治国安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要与建设学习型政党相结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积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要与对干部的教育、监督相结合。加强从政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要把从政道德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将从政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心的信仰操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将从政道德教育融入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帮助干部自觉认识并改正道德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坚守道德底线和做人准则。加强从政道德监督,充分发挥各种监督主体作用,让失德失范行为无所遁形。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在监督中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修养水平,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要与对干部德的考核相结合。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通过对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中的表现的考核,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以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做到政治坚定、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平的高尚、情趣健康。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要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领导干部也是社会公民的普通一员,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以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作风养成,以自身道德素质的增强引领社会风尚、促进时代进步。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要与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社会实践是从政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途径。加强从政道德建设,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深入实践,把改造主观世界寓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之中,不断提高道德自觉。要结合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建设各项工作,推进从政道德建设,努力端正做人的品行,纯洁自己的灵魂,成为德才兼备的干部。要把从政道德规范和准则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并以这些准则作为镜子,对照检查,改正以至涤荡自己思想中一切与此相反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综上,我们要结合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宗旨意识,切实改进作风,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学习《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心得


全区开展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读书活动以来,我认真学习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本书充分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紧密联系领导干部思想、工作实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保持清正廉洁气节、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亲情观等八个方面,对领导干部坚持立身、谋事、用权、言行、创业、清廉、修身、齐家等方面的思想道德要求进行了深刻阐述。
我们党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积极借鉴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引领者,是社会高尚道德的有力崇尚者。重视并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是我们党践行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和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贯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一些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长期过程,从政道德修养也是如此。它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在反思自省中增强,更需要领导干部结合丰富多彩的从政实践不断强化。首先,要坚持学思并重,通过学习保持思想上清醒、理论上成熟、立场上坚定;通过反思,一方面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其次,要慎独自律。君子慎其独也。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再次,要积善成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终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防微杜渐,循序渐进,通过积累善行,使之巩固强化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最后,要知行合一,将提高道德认识与自觉道德实践统一起来,知行统一,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高尚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金融风暴启示录读后心得体会


金融风暴启示录读后心得体会

《金融风暴启示录》:一切还没有定论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而人类常常重复同样的错误。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用一种特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金融风险的累积、传播和释放对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的深远影响。对于以信用为支点的现代金融业来说,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其实,这次危机的根源并非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跌,次贷只是表象,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资本的贪婪。金融衍生工具并非洪水猛兽,只是这次华尔街的巨头们太贪婪,全然不顾及“信托责任”。正如建设工程所需的炸药,被一帮疯子用作恐怖活动一样。

二是多年的美元霸权带来的严重后果。美元霸权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意识层面。在物质层面,美国的强大军力和世界关键商品以美元计价维持着美元在全球的显赫地位和结构优势;在意识层面,倡导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支配着全球大部分国家和人民的思维。正是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才导致了金融风险的掩盖、累积和传播,以及最终的强烈爆发。
此次金融风暴最可怕之处,在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所蕴含的不可预测的风险。
但一切都还没有定论。

美国发达的金融业,此前为美国国民的消费或超前消费提供了保障。多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启动内需,但收效甚微,这与我国金融业的滞后发展是否有关?

如果说“金融风暴”对我国有何启示的话,关于启动内需我们是否应领悟到什么?过犹不及,美国的华尔街做过头了,而我国是否还不及?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