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校长高级研修班心得体会 > 导航 > 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校长高级研修班心得体会

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首先,感谢组织上给我一次深造的机会,在为期3个月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过程中,系统学习了经济类课程9门,公共管理类课程14门,传统文化类课程14门,文明礼仪,国内外热点问题分析等7门,总计44门必修课。还利用晚上时间选听各类专家报告。学习最大的收获与体会,也就是我今天向各位领导汇报的主题就是六个字:博学、深思、践行。

第一,所谓“博学”就是博采众长:明确和谐发展思路。

在职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中华传统文化——和谐发展思想。中华文化“和为贵”的思想一脉相承:从《周易》提出“太和”,儒家经典《论语》提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到道家提出“归一”、“万物得一而生”;到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到法家提出“众同心以共立之”、“天时、人心、技能、势位,四者和则成事”;到后来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以后儒释道学,宋明清以来的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等等,“和谐发展”的思想贯穿始终。专家们将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刚健有为;二是和与中;三是崇德利用;四是天人协调。其中三个方面包含了“和谐发展”的思想。

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和谐发展”思想。诸如经济学自由市场调节理论,现代管理心理学“人本化”组织行为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服务”“放权”理念等,均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发展”思想相得益彰,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和谐发展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所谓“深思“就是传承发展:把握和谐发展关键。

通过学习,我觉得和谐发展关键是八个字:建立秩序、均衡发展。

1.“秩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周易》中“太和”概念,把自然界万物的起始称为“元”;把万物的生长称为“亨”;把万物的成熟称为“利”;把万物的完成称为“贞”,“元、亨、利、贞”是一种“自然秩序”,这种自然的最完美的“和谐”叫作“太和”。后来历朝历代关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生活和谐),人自身内外的和谐等观念大体都是发挥的这个思想。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作为管理者,工作中首先要分清楚本末、事中和先后,建立一种秩序。我从事教育财务管理,多年来一直按照“一保安全,求稳定;二保业务,求发展;三保质量,求特色”的工作秩序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当前顺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教育财务管理工作同样存在一个再发展、再提高的问题。一是继续加强“教育链”建设。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在职教育、终身教育,必须注意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全面提升教育为顺义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二是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抓住北京市初中校建设工程和高中新课程改革两个契机,启动校园软硬件建设达标工程,本着效益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系列化、序列化、层次化的要求开展工作,力争使有限的教育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

2.“均衡化”是和谐发展思想的实现途径。传统文化倡导“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时中”心法。所谓“时中”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和谐中求均衡,从均衡中求进步。近年来少数人视“冲突”为“权变”的同义词,亦即以“和谐”、“均衡”为不知权变、不能进步的最大障碍,完全不了解“从容中道,与时偕进”的道理,不明白在不断变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求和谐,获得均衡,并因而得到真正的进步。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的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在开头就提到,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对自然界的过量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的毒化,人口的暴涨,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造成了“自然和谐”的破坏,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要恢复这种和谐的关系,关键是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并使这种平衡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化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重点,亦是难点问题。现在暴露出来的高中热、初中择校热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当然,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学生在校级间流动也有其合理性,但是高居不下的择校热,导致城区与农村地区学校的之间教学差异、教师水平差异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阻碍教育和谐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靠管理改革,靠和谐发展教育。宋代辛弃疾提出:“却好万字平绒册,换取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平绒策”就是管理学,“种树书”是科学著作。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平绒策”高于“种树书”。

应该说,教育管理没有新问题,正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所说:“管理没有新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是一种平衡被另一种平衡替代并均衡发展的问题。近年来,顺义教育形成了北有牛山一中,东有杨镇一中,西有顺义十中,南有顺义九中,中有顺义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总体格局,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布局优势,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是传播文化的事业,率先实践“和谐发展”管理理念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教育通过培养人,再通过培养的人将“和谐”思想传播开去,和谐社会自在其中了。

第三,所谓“践行”就是再接再厉:将学习进行到底。

回顾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无不打上“和谐发展”的烙印。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广办私学,到汉代太学的兴起,到唐代“六学”、“二馆”制度的确立,到宋代以后充满自由办学之风的书院制度的兴盛,不排除有封建桎梏因素,但是历朝历代鼎盛时期的教育,基本上遵循了和谐发展的道路,像汉代的太学最多时在校生达五万人,来去自由,学术自由。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此我想到现代的教育,当前最流行的教育关键词是“教育生态”。承认多元化背景下的和谐发展,教育的生态园里,有参天大树,亦有逶迤地面的小草,他们共同构成教育的生态环境。过去我们的关注点多是单向的,单一的,在某些方面造成教育生态的破坏。如教育投入不均衡,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在于树立和谐发展的思想,使有限的资源必须为有效地教与学服务,而有效的教与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通过合理的投入改善教与学环境、状态和技术条件。

古人云“已知扩大一寸,未知扩大一尺”。通过3个月的学习,使自己拓宽了眼界,但我觉得眼界要似水,能容万物,力透纸背;学习使自己提升了境界,但我觉得境界要似山,稳重高远,一览众山小。而“眼界”与“境界”的关系又似高山流水,弹出的是“和谐”之音。教育不仅是一个人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我想每一次学习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一分能力十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读经典。书读不在多,而在精。学习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精神,力求掌握理论少而精,善于举一反三。

二是善思维。坚持系统思维,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假设、求证、创新水平。

三是创和谐。注意挖掘群体智慧,团结同志,群策群力谋发展。

四是重积累。在知识的积累方面,注意“博”与“约”(专与精)的兼顾。鲁迅讲“博学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两者兼顾,走和谐的学习道路。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满怀兴奋和期待踏上了**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之旅。为期十天的学习,专家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理论论述,对我们进行了一次高水平的理论引领。与权威专家教授的零距离接触,更让我们领略了教育专家的大家风范。短短十天的学习让我收获着快乐,更多的则是思想的洗礼。作为一名来自**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我,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核心素养的路上走得更远,飞的更高。此次培训,感想颇多,具体如下: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授讲的关于《**********》的讲座,以及***教授的《*******》还有**教授的《*****人才培养》的讲座深刻体会到以往的教育太多关注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而忽视了课程教学之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意识,这些正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些虽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培训中,*****大学教授们的讲座,对培养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教育不是批判,而是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承认并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教授们讲了如何教学,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讲座让我豁然开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力的认真对待每一个小孩子,看似简单的口诀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无论是那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学定法,我有我法。还是把复杂变简单,把深奥变浅显,枯燥变有趣都是我今后教学的指明灯。

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信息技术关键能力就是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信息术教学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渠道,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反馈和帮助。所以我们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学情,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

此外,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还有幸参观了*****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实验室。本校的**实验室是有*****大学附属中学和**大学**学院**实验室联合组成。同时**大学**学院的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领域的科普知识。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贵校的**实验室,**实验室、**实验室、茶艺馆、综合实验室,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多方位的去培养学生。

总之,这次**大培训学习,为我们拓展了新的教育视野,增添了新的教育管理智慧,要办好教育,谋求发展,理念是前提,团结是基础,敬业是根本,创新是源泉。我们要深层次的理解专家思想,探究名校成功的规律,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科,增强自身优势,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参加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xx市教育局的安排,xxxx年11月,历时15天,我们xxxx市一行8人,赴xxxx参加了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聆听了xxxx市职业教育专家和名优校长的学术报告和经验介绍:(1)xxxx市医药学校校长陆国民的《用未来决定现在-----传承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2)xxxx市贸易学校校长姜晓敏的《以现代营销理念经营学校》;(3)xxxx市xxxx职业学校校长张云升的《干就干好,要第一名;不好的不干,非第一名不要》等。

参观考察了xxxx市xxxx职业学校和xxxx市医药学校等。

在整个学习考察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1.xxxx、华东地区职业教育有较浓厚的改革氛围,学校改革意识强,改革力度大,师生改革积极性高。他们以自己的实践,勇于迎接职业教育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变萎缩为强大,变停滞为发展,努力使人才的培训贴紧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2.上级领导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和财力上均给予大力支持,为职业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二、主要经验

1、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写作网 几所学校牢固树立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专业设置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因此,学校与企业、与学生贴得很紧,完全融入,密不可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xxxxxxxx职业学校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控制办学规模,控制每年招生人数,他们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办出学校特色。学校的专业建设很有新意,一是让教师利用假期走进企业考察调研,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二是把企业负责人请进学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建设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和完善。专业对口,学生很抢手,政府很高兴,大把大把地向学校投入。

2、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个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根据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易跳槽,大专学生不爱动脑爱动手,工作上手快、留得住企业欢迎的特点,着力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把工厂搬进了学校小编 ,把学校办在了工厂,紧贴岗位业务,开设专业,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实验实训基地非常完善,学生上完理论课便进入实习基地。由于强化了学生的实训能力,毕业学生适应社会工作能力很强,在企业里挑起了大梁,担任总工、副总经理的甚多。同时他们注重外联,与国内外合作办学,许多学生在外地就业。

他们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集于职业生涯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敬业精神,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到农村去锻炼、磨练。正是由于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安心不跳槽,业务熟上手快。

3、突出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人性化。xxxx市贸易学校的学生工作很有特色,一是他们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与珠宝打交道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学校通过课堂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敬业精神的影响和人文环境熏陶,使学生学会诚信做人,塌实做事,企业正是看重这种品质,将毕业学生用在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他们定期在学生中问卷调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使学生与学院产生共信、共鸣,学生走出去宣传学校,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学校来上学。二是学校每年举办工商模拟市场,让学生学做小老板,从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到经营企业、推销产品让学生进入市场亲身体验。小编 全面的范文写作小编站 三是让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学校每个专业配备2-3名辅导员,每个班配备1名学生,由高年级学生管理半年后,再由本班学生担任,依次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习惯。学校环境宜人,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4、办学理念新,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特别浓。xxxx市医药学校和xxxx市xxxx职业学校认为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必须按照新标准、高标准建设学校,办出特色,学校才有发展。他们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5、管理方法科学,用人机制灵活。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他们分权、授权、放权,淡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学校领导管学校建设规划,主任、教授管治学,实行学校和专业部两级管理,专业部是实体。他们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全部工作,从学生进校前做到学生毕业后,一个专业对准一个行业。

办学用人机制灵活,全员竟聘1年至4年不等,1年考核一次,达不到要求的解聘,签4年合同有一次考核不合格待岗3个月,再不合格解聘。规定夫妻不能在同一单位工作。论文写作 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责、权、利相统一,部门负责人有权选择员工,考核下属并进行奖金分配;学校领导考核部门工作,并发放部门负责人的奖金,部门工作若有失误,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学校形成了注重工作实绩,人人找活干,干活才有奖,没活就撤岗的良好局面。他们还把职业技能鉴定站、行业学会建在了学校,行业协会还在学校建立了研究所,企业、行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

三、几点体会

xxxx、华东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较大成效,从宏观看,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职教形势发生不利于职教发展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

近年来,随着大学和高中的扩招,各地的中职教育普遍受到较大冲击。面对严峻的挑战,xxxx、华东地区的成功之处是,及时进行调整、改革。如xxxx,1999年便将原有的500多所职业学校调整为280多所,并提出调整中提高,改革中发展的方针。从1999年至现在,坚持了职业教育从外延发展和内涵提高的做法,写作参考 同步提出建设10所标志性中职学校的规划,这是对中职教育发展的认可和重视,对于调动中职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确实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在确定10所标志性中职学校的时候,政府能按三类中职学校的基础、实力和资源情况客观地确定指标比例,即中专学校6、职业高中3、技工学校1。而不像某些地区或城市,每到评中职重点学校时,为平衡指标数,劳动部门就带领技工学校与教育部门讨价还价,但政府有关部门却不站出来客观地定调,以至造成不利于职业教育合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后果。

2.政府对职教的财力支持较大。如:本次我们参观的学校,普遍都有较好的校舍,较像样的教学大楼和设备设施,而费用绝大部分都是政府投资的。这确实足以证明xxxx市政府对中职学校统筹和支持的力度和对中职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抓住国际合作的良好机遇,把职业教育做大、做优、做强。

抓住国际援助、合作的机会发展中职学校,

再次,要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教育产品增值,使其价值最大化。学校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产品,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何使学生在校三年增值,怎样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是我们每个部门、每位职工都要考虑的问题。要树立教好一个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个学校,造福一方人民的思想,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总之,几所学校各有特色,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只要我们以谦逊的态度,以超前的思维,以扎实的作风,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学校就一定有新的发展。

校长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校长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月**日至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学举办的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为期11天的学习时间里,受到很大的启发。也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管理力、执行力,实现学校快速发展。应该说,这次学习不仅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前沿理论学习、挂职学习名校管理经验和考察参观。教育部原副总督学郭振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第十四中学校长**、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光明小学原校长**、**五中原校长**、**八中原校长**、**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小学校长**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就校长的领导和力和执行力、生态课堂的构建、学校常规与特色的有机融合、办学育人的核心素质修炼、学校办学思想特色形成与实施策略、学校特色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思考、校长的角色职责和使命、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学校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和敬业爱岗精神的乐于奉献、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等为参培校长作了理念超前、发人深思、有借鉴作用的讲座,在培训中专家们还与我们参培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学习,不仅使得我们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中国基础教育科研信息网研修培训中心组织我们参培校长参观考察了**一零一中学、第十四中学等名校。**一零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市属重点中学,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历经坎坷,坚持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市第十四中学是**市重点中学,**市重点对外开放单位。该校老师师德高尚、严谨笃学,严格的师徒挂钩制度、学期评优制度、听课制度、师生共同评课制度和鼓励教师教书育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可以说,这些名校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品牌建设、办学特色突出,使学校各项工作获得长足进步,并获得很高的社会认同。
这次培训,我获得了几点深切感受:
一、对校长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角色地位理解更深刻。从教育部原副总督学***的《校长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到**、**等名校校长的《通过突出“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办学思想特色形成与实践研究》等专题报告,演绎了这些名校怎样一步步打造学校特色。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而奋力前行。
二、认清形势,明确了我今后工作的目标,心底踏实了。培训让我更加理解了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我们更明白了独特的办学视角和管理思想决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校长自主权首先体现在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校长,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校之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担当好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等重要角色。
三、找到差距,增添措施。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深感我们的教育与**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与教育观念的落后,还有管理意识的粗放随意。作为我们这个教育相对滞后的地区,首先要规范办学行为,通过制度规范办学,也要根据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或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办学评估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这样才能促进大邑教育的快速发展。
几点思考:
1.怎样做好学校课程改革及学校发展的设计师
学校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在学校各项规划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些规划和计划其实就是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所谓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校长对教育的本质和育人功能的理性认识,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深刻理解。然而,校长决不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一厢情愿去制订、设计学校规划,而需要充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力量,群策群力去完成。校长不能把自己的既定想法有意无意地强加给老师,而是以和谐、民主、尊重的姿态去感召和激发教师的智慧,以自己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去引领教师的智慧,使他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学校规划的制订和设计中来,以集体智慧构建学校的发展蓝图。只有这样,学校的规划和计划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主动接受,才能成为激励大家奋发进取、努力工作的行动指南。
2.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作为管理者,我们究竟可不可以通过一种有效手段,让教师反思自己的能力素质是否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岗位,自己是否还应该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能否制定一套激励机制

校长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第2页

使我们的教师乐意的、主动地接受培训,将“要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对学校教师而言,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培养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对学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有了更广泛的自主权,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使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让学校能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我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思考较多的问题。
3.如何将学习名校特色教育的办学经验转化,最终形成**镇初级中学独特的办学特色。“着力生命教育,打造活力校园”是我校在地震灾后提出的学校办学特色。**镇初级中学的现实情况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全校有29个教学班,学生1396名,教职工134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逐渐老龄化,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3岁。教师总量虽超编,但是学科配备不合理。学校地处大邑县**镇城郊结合部,生源背景参差不齐,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近年生源素质下降趋势明显,形成了办学的外部压力。震后,特别是20xx年学校迁入新校区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社会效应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地知道:作为校长,唯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使学校教育办学水平更彰显教育的生命力。希望通过全体**初中人的共同努力,实现“着力生命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需要用一生的品格去熏陶,用一生的时光来完成,还我们的教育以本真的美好。总之,校长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真正的做好教育,需要一份宁静之心,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抓住时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使各项工作取得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将继续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立人教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教育现代化的号角声中,不断实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新跨越。

清华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清华研修班学习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有幸能够在这座百年学府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短短数日,虽说不能完完整整的参透这座名校所留给我们的历史积淀,但是当一个个标志性建筑真真切切矗立在眼前时,封尘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一丝丝悸动还是不自觉的迸发出来。

"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强烈的认同感让我们深刻理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这里,我认识了众多优秀企业家,更得到了清华大学资深教授的指导,使我接触到许多的全新理念:一是倾听专家们的授课,见识了权威者的所思所虑,特别是见识了专家学者们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以及快速高效运行的思维速度,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邃的教学理论,都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科学实战的案例精彩演绎,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最新的社会热点和人生哲学,使我对工作、生活、乃至人生的感悟犹如醍醐灌顶般得到了深刻的认识;二是目睹清华莘莘学子的学习生活方式,见识了时不我待的求知气氛;三是深受清华特殊环境的薰陶和感染,()感悟"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

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亦无涯。这次培训内容充实、方式新颖、针对性强,既有我们迫切需要掌握和更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的领导方法和管理艺术,同时又深刻阐述了理论知识和领导管理的协调和统一,使我们较大的拓展了知识层面,改善了知识结构,进一步充实了理论知识,为提升企业创新发展和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校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党校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毕业多年,内心的空匮感渐增,一面是这个时代的飞速发展变化让人总有惶恐,一面是随着工作生活阅历加深,自身的局限以及那不断扩大着的未知领域、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问题更让人不敢懈怠。于是学习已然成为日常生活方式,没有人再会否认,如果其间能得一些良师益友的点拨,那更是多么幸运的事。所以,当领导把一份市直属机关团青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培训通知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

研修班在市委党校举行,脱产培训的时间仅五天,起初觉得短短五天有些仓促。开学典礼上市委党校肖良定校长的第一句话便直击我内心。他说,希望学员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来学习,如果其中有一两个问题通过这个培训班获得解答,那么培训的效果也就真正达到了。于是豁然开朗,有些学习不应以获得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为目的,真正重要的是对既有思维方式的不断调整,以及由这些累积渐而丰富完整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国际国内形势报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思路的观察与思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青年干部身处的时代背景,到《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奋斗》、《学习贯彻团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团青工作新局面》等青年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再到《<论语>与青年干部成长》、《正能量》、《领导干部语言艺术与修炼》、《突发性事件(舆情)应对与处置》等青年干部各种能力素养提升的实用专题,课程的内容尽力涵盖着青年干部成长的方方面面。巧妙的是,面对百多人的大课堂,主办者并没有把课堂简单设计成报告会的形式,而是精心安排了每堂课课后由一名学员分享心得、对个别主题开展分组讨论、组织团青工作经验交流会等环节,让更多的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说专家学者宏观视角的讲授是把大家的思想带进一个更大的格局里,而那些跟我一样在这个课堂里的学员们的互动交流,则让我学习着在这个格局之下,如何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踏踏实实把脚扎进更深的泥土里。每次总会格外认真聆听同伴的发言,每次也在默默问自己,假使我站在那个位置,我会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培训班的学员是来自市直机关各单位的团青干部,个个充满朝气,思维异常活跃,当这样一群优秀的青年在一起,碰撞出的不仅仅是思想的火花,也更容易让人比照出自身的差距。所以始终观察着,从他身上、从她身上,从他们身上我应该去学习一种什么品质,掌握一种什么方法,获得什么其他未知领域的新知识、新信息,于是也更加明晰未来的道路上自己身上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提升的部分。

校园生活总有欢声笑语,何况是与这样一群活力四射的年青人相伴。破冰训练,大家共同设计组名、口号,一起画海报,小小的游戏环节小伙伴们很快相互记住了姓名;篮球比赛,男生们的飒爽英姿俘获了多少年轻美眉的崇拜眼光;只短短几天,这么多原本素不相识的年青人还排出一台像模像样的晚会。

可能若干年之后,大家仍然会记得这个有很多人一起狂欢的有世界杯的激情夏天……这样的氛围下,我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友谊,感叹青春如此美好。想到有人曾说,青春并不仅指一段易逝的年华,而应成为一种永恒的心态,包含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青春在于我们能够不断调整,总能乐享奋斗的快乐,总能把经历任何事情都当成一种学习,始终在心中点燃对生命的激情。我会努力守护这样的青春,让它永不散场。

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组织上给我一次深造的机会,在为期3个月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过程中,系统学习了经济类课程9门,公共管理类课程14门,传统文化类课程14门,文明礼仪,国内外热点问题分析等7门,总计44门必修课。还利用晚上时间选听各类专家报告。学习最大的收获与体会,也就是我今天向各位领导汇报的主题就是六个字:博学、深思、践行。

第一,所谓博学就是博采众长:明确和谐发展思路。

在职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中华传统文化和谐发展思想。中华文化和为贵的思想一脉相承:从《周易》提出太和,儒家经典《论语》提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到道家提出归一、万物得一而生;到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到法家提出众同心以共立之、天时、人心、技能、势位,四者和则成事;到后来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以后儒释道学,宋明清以来的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等等,和谐发展的思想贯穿始终。专家们将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刚健有为;二是和与中;三是崇德利用;四是天人协调。其中三个方面包含了和谐发展的思想。

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和谐发展思想。诸如经济学自由市场调节理论,现代管理心理学人本化组织行为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服务放权理念等,均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发展思想相得益彰,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和谐发展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所谓深思就是传承发展:把握和谐发展关键。

通过学习,我觉得和谐发展关键是八个字:建立秩序、均衡发展。

1.秩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周易》中太和概念,把自然界万物的起始称为元;把万物的生长称为亨;把万物的成熟称为利;把万物的完成称为贞,元、亨、利、贞是一种自然秩序,这种自然的最完美的和谐叫作太和。后来历朝历代关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生活和谐),人自身内外的和谐等观念大体都是发挥的这个思想。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作为管理者,工作中首先要分清楚本末、事中和先后,建立一种秩序。我从事教育财务管理,多年来一直按照一保安全,求稳定;二保业务,求发展;三保质量,求特色的工作秩序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当前顺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教育财务管理工作同样存在一个再发展、再提高的问题。一是继续加强教育链建设。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在职教育、终身教育,必须注意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全面提升教育为顺义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二是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抓住北京市初中校建设工程和高中新课程改革两个契机,启动校园软硬件建设达标工程,本着效益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系列化、序列化、层次化的要求开展工作,力争使有限的教育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

2.均衡化是和谐发展思想的实现途径。传统文化倡导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时中心法。所谓时中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和谐中求均衡,从均衡中求进步。近年来少数人视冲突为权变的同义词,亦即以和谐、均衡为不知权变、不能进步的最大障碍,完全不了解从容中道,与时偕进的道理,不明白在不断变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求和谐,获得均衡,并因而得到真正的进步。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的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在开头就提到,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对自然界的过量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的毒化,人口的暴涨,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造成了自然和谐的破坏,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要恢复这种和谐的关系,关键是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并使这种平衡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化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重点,亦是难点问题。现在暴露出来的高中热、初中择校热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当然,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学生在校级间流动也有其合理性,但是高居不下的择校热,导致城区与农村地区学校的之间教学差异、教师水平差异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阻碍教育和谐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靠管理改革,靠和谐发展教育。宋代辛弃疾提出:却好万字平绒册,换取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平绒策就是管理学,种树书是科学著作。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平绒策高于种树书。

应该说,教育管理没有新问题,正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所说:管理没有新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是一种平衡被另一种平衡替代并均衡发展的问题。近年来,顺义教育形成了北有牛山一中,东有杨镇一中,西有顺义十中,南有顺义九中,中有顺义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总体格局,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布局优势,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是传播文化的事业,率先实践和谐发展管理理念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教育通过培养人,再通过培养的人将和谐思想传播开去,和谐社会自在其中了。

第三,所谓践行就是再接再厉:将学习进行到底。

回顾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无不打上和谐发展的烙印。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广办私学,到汉代太学的兴起,到唐代六学、二馆制度的确立,到宋代以后充满自由办学之风的书院制度的兴盛,不排除有封建桎梏因素,但是历朝历代鼎盛时期的教育,基本上遵循了和谐发展的道路,像汉代的太学最多时在校生达五万人,来去自由,学术自由。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此我想到现代的教育,当前最流行的教育关键词是教育生态。承认多元化背景下的和谐发展,教育的生态园里,有参天大树,亦有逶迤地面的小草,他们共同构成教育的生态环境。过去我们的关注点多是单向的,单一的,在某些方面造成教育生态的破坏。如教育投入不均衡,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在于树立和谐发展的思想,使有限的资源必须为有效地教与学服务,而有效的教与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通过合理的投入改善教与学环境、状态和技术条件。

古人云已知扩大一寸,未知扩大一尺。通过3个月的学习,使自己拓宽了眼界,但我觉得眼界要似水,能容万物,力透纸背;学习使自己提升了境界,但我觉得境界要似山,稳重高远,一览众山小。而眼界与境界的关系又似高山流水,弹出的是和谐之音。教育不仅是一个人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我想每一次学习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一分能力十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读经典。书读不在多,而在精。学习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精神,力求掌握理论少而精,善于举一反三。

二是善思维。坚持系统思维,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假设、求证、创新水平。

三是创和谐。注意挖掘群体智慧,团结同志,群策群力谋发展。

四是重积累。在知识的积累方面,注意博与约(专与精)的兼顾。鲁迅讲博学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两者兼顾,走和谐的学习道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