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 导航 > 解读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具有说服力的阐述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解读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具有说服力的阐述。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解读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具有说服力的阐述,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集中并且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最新阐述。

首先,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集中而全面地回答了当年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性问题,这就是报告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如实地指出了经济、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指出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工作体现。

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29年伟大历程的回顾,深刻揭示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依据。报告概括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最显著的成绩和成就、最突出的标志,说明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对深化改革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和疑问、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难题的明确回答,既有鲜明的针对性,又令人信服。

另外,通过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经验总结,深刻说明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报告用十个“结合”的简洁语言,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作了十分准确的归结。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开辟这条道路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我们开辟这条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 孙大力)

作者:孙大力  来源: 人民论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解读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具有说服力的最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集中并且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最新阐述。

首先,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集中而全面地回答了当年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性问题,这就是报告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如实地指出了经济、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指出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工作体现。

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29年伟大历程的回顾,深刻揭示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依据。报告概括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最显著的成绩和成就、最突出的标志,说明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对深化改革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和疑问、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难题的明确回答,既有鲜明的针对性,又令人信服。

另外,通过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经验总结,深刻说明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报告用十个“结合”的简洁语言,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作了十分准确的归结。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开辟这条道路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我们开辟这条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 孙大力)

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内容显示中党的十七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如何正确把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局的发展也会产生现实和深远影响。下面我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一、认清形势,客观定位,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在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发展这个词用了六十多次,是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在一些专家和教授统计各国政府要员的英文讲话中,develaop也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为什么我们总书记和各国领导人都把发展作为重要的国策呢?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给予了这些诠释: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指出:“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29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第三,纵观古今中外,无论国际国内,无论历史和现实,无论单位和个人,历史都召示着一个事实或者说硬道理:谁发展了谁就强大、富裕、先进,谁不发展谁就弱小、贫穷、落后、挨打。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是秦国励精图治后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盛唐发展后,就出现了拓疆扩土和贞观之治;汉武帝之所以几次率兵拓疆是在农业和冶炼发展的基础上有了雄厚的实力。甲戊以后,清政府之所以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和一战后我们不能获得战胜国应享有的利益,也都是别人发展和我们落后的必然结果。现在我局的人均工资在全行业倒数第二,我们的基地建设和职工住房与其他局相比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别人相比落后了。回顾我们局所走过的历程和所面对的现实,广大干部职工为了煤炭地质事业的发展,转战南北,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为国家的建设和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我们的单位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90年代初,实施全行业转产,两业并举,两轮齐趋,在国家计划任务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并先后实现多经总收入5000万元、利润0的突破和收入过亿元、利润过百万元的重大突破,在煤炭资源匮乏、财政补贴资金锐减的情况下,维持了队伍的稳定,积累了一定的发展资金,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局在全行业相对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全局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不发达的经济水平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改变

解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内容显示中。而解决上述困难和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增加设备投入要靠发展,吸引和留住人才要靠发展,提高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要靠发展,改善基地建设要靠发展,稳定离退休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首先要发展,要改变我局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增加我们的发言权也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总之,发展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发展是我们兴局富民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在座各位和全体职工的历史使命。二、改革创新,又好又快,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之后,就是要怎么发展的问题。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就在这次全会上,中共中央鲜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十七大报告的许多新提法、新表述里,不少仅是“一词之差”。比如,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总量”gdp到“人均”gdp、从“就业”到“创业”……表述上的这些细微差别,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蕴含着深远的涵义。“一词之差”,宣示着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心和决心,反映了中共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十七大精神,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其目的就是在关注和支持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的同时,为我们单位的发展,谋划出一条科学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式。我想在把握单位发展脉络时,不容忽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局的现状。现状是我们发展的基础(两个没变)我们局全员在册人数人,其中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人,在岗职工人,总资产元老派,净资产元,资产负债率%,人均资产占有元/人,可以说在行业里我们是较低的。目前开展的经营项目主要是地勘及延伸业,房地产开发有一定的发展势头,机加工和商服规模小,盈利能力低。2016年人均收入15600余元,在行业里倒数第二,创利能力弱(据2016年的统计是人均年创利不足2000元的三个局之一),虽然仅15600元的人均收入,但却是一个人工成本居高的局,其原因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效率的不合理和低下造成的(与山东、河南、江苏比较)。二是优势与劣势。优势:一是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较高(湖北是文化教育的大省)。二是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国家工业化发展对资源和矿产的需求旺盛,使得地质市场的回暖,矿山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增加,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及灾害治理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增加。三是区位优势。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武汉正在逐步发展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区位以及三峡地区的发展潜力,都将给我们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劣势方面,我在多次会议上都讲过,集中起来就是资源相对匮乏、主业经济不突出;人均占有资产少、资产质量差;职工思想意识相对落后、事业情节较浓、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各类人才储备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相对较高。2016年,在全国33个煤炭(田)地质单位中,我局的人均利润排名第三十一位、职工人均收入排名第三十二位。学习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思考我局的发展与定位,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大地质理念,加快主业发展。要围绕地质勘查及延伸业,拉长地质服务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绿色环保节能产业、井下物探、灾害治理、矿山环评治理、城市地质等领域,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动态的市场发展理念,紧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方向。第二,坚持大市场理念,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近两年,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市场意识有了较大转变,经营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外部煤勘市场的拓展、与外单位的联合经营、各类资质的提升、地质灾害以及国外市场的突破,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一些好的气象,市场拓展的力度在我局是空前的。但现在仍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由于我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在这方面我们还要不懈努力。第三,依靠技术和创新,积极寻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我局目前的发展方式是落后的、粗放的。基础施工、勘查施工长期处于打工地位,与个体户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生产施工效率低下,台月效率比市场平均水平低100多米;基础施工在我局产值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发挥安置养人作用,盈利能力差。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搞好矿业权的经营和运作,充分利用好新疆合资公司和崇阳钒矿权两个平台,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重大突破。第四,继续推进企业化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去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大公司改革,整合了基础施工和地质勘查主业,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协调的地方,但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主业发展所呈现的新气象也是可喜的。关于第二步改革,有的同志有些顾虑,也本着大局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希望相关部门,特别是规划、财务、人事劳资部门,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周密,尽量减少磨擦和改革的阵痛。基础公司、勘查院也要统筹规划考虑本单位的整体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第五,全面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管理要以效益为中尽,为经营工作服务。管理工作要重点围绕如何增收节支、如何提高质量、如何保障安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也要出效益。第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经营能力提升了,摊子也相应辅大一些,随之人才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一线的机班长、能独挡一面的经营人才、懂专业有组织能力的管理人才、技术专业领域拔尖的技术骨干都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是08年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同志们,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08年的各项工作,是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这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希望大家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态度,认真学习,用心领会,深入思考,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为湖北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指出:

“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革命胜利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 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29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了无的放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解读十七大报告:新要求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


新要求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十七大代表点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林红梅、徐江善、张先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新要求“新”在哪里?连日来,代表们在接受采访时,梳理归纳了新要求的十大“亮点”。

亮点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翻两番

十六大报告表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代表热点评议:云南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胡有兰代表说:“gdp反映出一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不能体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实际收益。2006年中国gdp总量排世界第四,但人均gdp却排在百名之后。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亮点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六大报告表述:基本实现工业化。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代表热点评议:中航集团总经理李家祥代表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个笼统的目标,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提出来,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是向国外支付的专利费。今年‘中国制造’还在海外遭遇到一系列风波,说明我国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为主体的低附加值经济发展道路必须尽快改变。”

亮点三: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十六大报告表述: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代表热点评议:交通科学研究院周伟代表说:“我国居民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06年的50%,远低于世界上70%以上的水平。必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想方设法使消费这驾马车与投资、出口一起跑得更好。十七大报告把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作为要求提了出来,比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强。”

亮点四:新农村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农区的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胡世英代表对此体会深刻:“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鲜明的任务,十分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亿万农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才称得上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亮点五:社会公平正义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山区的云南省丽江市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说:“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我感到很振奋。目前在我国各个地方,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相差悬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获得教育、医疗等各项福利津贴方面不平等。我最大的心愿是,山里孩子和山外孩子能有同等的接受教育机会。”

亮点六:文化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代表热点评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徐广国代表认为:“与十六大报告笼统的提高素质的目标相比,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专题提出来,针对性很强。前些年,一些旧的道德价值观念被颠覆,但又没有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观,导致人们文化精神的缺位。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切中时弊。新的小康不仅仅是物质小康,更是文化小康、精神小康。”

亮点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代表热点评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郭晓华代表认为:“十六大报告对社保体系的目标是笼统的,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提出‘覆盖城乡居民’,把广大农民包括了进来。这意味着,除了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都应纳入基本社保体系。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农村将还有几亿务农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人口到城市。”

亮点八: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十六大报告表述: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1] [2] 下一页

说:“相比于十六大的要求,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一项清晰的任务。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148万人,2148万人的脱贫问题是一场攻坚战。”

亮点九:人人病有所医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代表热点评议:宁夏固原市委书记何学清代表说:“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不再笼统地讲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意味着,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体老百姓,都能够有病及时医,有病看得起,这是百姓迫切盼望的。目前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覆盖面偏小,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亮点十:生态文明

十六大报告表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代表热点评议: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代表说:“资料显示,中国去年7大水系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里被鲜明地提了出来,相比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新要求更明确,体现出紧迫性。只有人民生活在天蓝水碧的环境里,才算实现了新要求。”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代表评价说:“新蓝图不仅注重经济内涵,而且更加注重民生、文化、生态内涵,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解读十七大报告:新要求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新要求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十七大代表点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林红梅、徐江善、张先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新要求“新”在哪里?连日来,代表们在接受采访时,梳理归纳了新要求的十大“亮点”。

亮点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翻两番

十六大报告表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代表热点评议:云南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胡有兰代表说:“gdp反映出一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不能体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实际收益。2006年中国gdp总量排世界第四,但人均gdp却排在百名之后。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亮点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六大报告表述:基本实现工业化。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代表热点评议:中航集团总经理李家祥代表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个笼统的目标,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提出来,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是向国外支付的专利费。今年‘中国制造’还在海外遭遇到一系列风波,说明我国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为主体的低附加值经济发展道路必须尽快改变。”

亮点三: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十六大报告表述: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代表热点评议:交通科学研究院周伟代表说:“我国居民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06年的50%,远低于世界上70%以上的水平。必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想方设法使消费这驾马车与投资、出口一起跑得更好。十七大报告把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作为要求提了出来,比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强。”

亮点四:新农村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农区的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胡世英代表对此体会深刻:“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鲜明的任务,十分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亿万农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才称得上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亮点五:社会公平正义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山区的云南省丽江市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说:“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我感到很振奋。目前在我国各个地方,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相差悬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获得教育、医疗等各项福利津贴方面不平等。我最大的心愿是,山里孩子和山外孩子能有同等的接受教育机会。”

亮点六:文化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代表热点评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徐广国代表认为:“与十六大报告笼统的提高素质的目标相比,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专题提出来,针对性很强。前些年,一些旧的道德价值观念被颠覆,但又没有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观,导致人们文化精神的缺位。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切中时弊。新的小康不仅仅是物质小康,更是文化小康、精神小康。”

亮点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代表热点评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郭晓华代表认为:“十六大报告对社保体系的目标是笼统的,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提出‘覆盖城乡居民’,把广大农民包括了进来。这意味着,除了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都应纳入基本社保体系。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农村将还有几亿务农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人口到城市。”

亮点八: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十六大报告表述: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的云南省文山州委书记李培代表

[1][2]下一页

说:“相比于十六大的要求,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一项清晰的任务。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148万人,2148万人的脱贫问题是一场攻坚战。”

亮点九:人人病有所医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代表热点评议:宁夏固原市委书记何学清代表说:“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不再笼统地讲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意味着,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体老百姓,都能够有病及时医,有病看得起,这是百姓迫切盼望的。目前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覆盖面偏小,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亮点十:生态文明

十六大报告表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代表热点评议: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代表说:“资料显示,中国去年7大水系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里被鲜明地提了出来,相比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新要求更明确,体现出紧迫性。只有人民生活在天蓝水碧的环境里,才算实现了新要求。”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代表评价说:“新蓝图不仅注重经济内涵,而且更加注重民生、文化、生态内涵,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来源:新华网 上一页[1][2]

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十七大报告思考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十七大报告思考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论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从实际情况看,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关系的难点,一般集中在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以及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冲突上,越是基层部门这种冲突就越加明显。因此,基层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确立大局意识,自觉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和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的原则,这是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立足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部门职责与统一规划的关系。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大局意识不仅是思想意识中的一种高境界,而且是判断轻重缓急和实行科学决策的一种智慧。马克思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工作规划和安排上,始终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既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又要牢记部门职责,在整体推进中促进部门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十分重视,并根据中央《决定》精神,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这无疑给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今年春季我县旱情严重,县委政府及时作出各部门精简会议文件、结合部门工作全力以赴支持抗旱的决定。恰恰就在这时,上级计生主管部门下达了计划生育“四清理三落实”的任务,而且时间要求相当严格。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形势,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计生工作就失去了根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自觉坚持以大局为重,除经批准召开了简短动员会之外,此后的工作安排全部通过网络或电话的方式下传,并组织干部职工带着支持农村抗旱和开展计划生育清理工作的双重任务,全部深入基层,在为群众抵御旱灾排忧解难中增进感情,深化宣传教育,使群众加深了对计生工作的理解,不仅圆满完成了支农抗旱任务,而且有效地加快了计划生育清理进度。实践证明,在现代化建设速度日趋加快的今天,部门工作与地方统一部署出现暂时矛盾是正常的,职能部门既不能因为统筹规划带来的暂时困难而怨天尤人,消极应酬;更不能背离统一规划,我行我素,因为牵动全局的主要问题不解决,局部工作的开展就无从谈起。
着眼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依法行政与维护群众权益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已经全面纳入法制轨道的情况下,要全面完成人口规划,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都是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并用以保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人口无限制地过快增长,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相对匮乏和环境破坏,以致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级行政干部严格依法行政,这本身就是对最广大群众利益的有效保护。当然,严格执法并不意味着执法过程的冷酷无情,更不能对群众的合法权益置若罔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这就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履行法定职责,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各类行政执法的首要位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又好又快”的要求,虽然与过去的“又快又好”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却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指导思想的升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这一论述对于基层行政部门转变工作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过去我们在行政执法中,总是习惯地把“严”字摆在首位,近日通过深入领会十七大精神,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合法权益在行政执法中的地位必须大幅度前移,及时提出了“严格执法”与“有情操作”有机结合的执法新理念,并采取了必要的制度保障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实效。
依法行政中的“严格执法”与“有情操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既存在于两者之间,又延伸于两者之外,诸如机关干部本文的基本素质、法制水平、群众观念;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单位

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十七大报告思考体会第2页

的党风、政风、行风等等,都是两者能否有机结合的制约因素。因此,严格执法与有情操作的结合是行政执法中的一个大课题,它体现的不只是执法水平,而且是执法艺术。应当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就一定能够把严格执法与有情操作融为一体,在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中实现严中有情,情在严中,而掌握这门执法艺术的人越多,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也就越快。
胸怀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推进部门工作的关系。能否自觉地围绕经济发展开展部门工作,是衡量一个部门大局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部门工作不断推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相对而言,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每个部门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局部,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以人口计生部门为例,尽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人口环境,但这种环境又只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才能建立,在经济尚不发达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如果离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单纯抓计划生育,群众就很难走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怪圈。人口计生部门同其他部门一样,工作中的一切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这个思想理念,我们在总结年度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落实惠民政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关爱母亲”等活动,努力通过帮助计生家庭致富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进而推动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深入基层真抓实干,使全县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奖励资金兑现率县直达98.2,农村达65.5;为今年退休的37名独生子女父母全部落实了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22户贫困计生家庭实施救助,发放救助金3.9万元;全县661名奖扶对象全部按时领到了奖扶金;通过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10万元,帮助208个计生家庭办起种植、养殖或加工副业,户均增收5400多元。计生户的相继致富,既激发了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典型带动和广泛宣传,全年计生工作总体进展明显好于往年,不仅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指标,而且多项工作得到省市及国家计生委的肯定和表彰。
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基层部门来说,坚持统筹兼顾的前提就是确立大局意识。没有大局意识,思维方式和工作规划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牢牢锁定在局部利益的小圈子,难以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大局意识,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就会轻重难辨,缓急不分,影响总体规划的落实;没有大局意识,在部门利益与群众利益出现冲突时,就会把群众合法权益置于脑后,甚至颠倒主仆关系,导致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没有大局意识,就难以确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致失去为民、务实、清廉的动力。这是各部门特别是部门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