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 导航 > 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日前,全区全局上下“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通过学习、比对,我感到自己收获颇丰,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上的担是任重而道远。
一、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 
工作中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局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融入全局开展的“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的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当前形势,坚持“紧扣主题、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科学安排”的原则和以“优化环境、服务发展、为民造福,勇当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排头兵”为主题,坚持“四个结合”,进一步把加快教育发展的思想牢牢扎根于自己的脑海,凝心聚力,调动积极性,培育主动性,激发创造性,使教育围绕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尽献其计,尽展其能,尽献其力,促进我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基。
二、时刻铭记“三为”的主要内容。
本次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以“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教育为主要内容。2016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全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区人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的重要一年。
1、为党旗增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应具有热爱共产党、热爱五星红旗、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无论你是闻名遐迩的学科带头人,还是刚刚步入杏坛的莘莘学子,我们的基点都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从唱好国歌,到在外国人面前展示自尊;从爱护手中的人民币,到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事无大小,都应该时刻想到我是在党旗下成长,我要为祖国的发展出力,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力。
2、为发展服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应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基本社会公德。渭城的面貌这几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底,靠的是咱们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上到政府工作人员“三创”的维护,下到咱老百姓不乱扔一片纸屑,可喜的是,渭城的经济发展上去了,大家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上去了。
3、为百姓服务。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职业操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学生、奉献社会。干部“官”德。我们教育系统所有干部要始终牢记公仆之职,树立服务意识,坚定信念、眼宽胸广、以民为重、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我们人民教师也是干部编制,《教师法》也规定,教师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所以服务从事教学、服务从事管理既是我们的美德,也是人民对我们的要求。
三、用实际行动展示自我。
如果说“教学”是思想引领者,那么“三为”就是行动集结号。作为一名学校老师,就要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级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模式,在今年的“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中奋力弄潮。作为一名教师进校的老师,要时刻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首位,努力钻研培训教师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服从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安排,争取做一名冲在最前面的排头兵。作为一名中层干部,要时刻以学校大局为重,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老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论教育工作会出现多少的困难与挫折,我都有信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以百姓心为心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以百姓心为心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近日,在学习“樵夫”廖俊波先进事迹时,笔者被他说过的一句话深深感动:“山区发展落后太多了,百姓等不起,我们当干部的更等不起!”这是廖俊波在任福建政和县委书记期间,面对该县政协主席郑满生评价自己“见过拼的,没见过这么拼的”所说的话。一句“百姓等不起”,看似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一位党员干部的爱民情结、公仆情怀。

南北朝时期,北魏建义初年,灾害不断,百姓深受其苦。当时的光州刺史杨逸打算用仓廪中的粮食救济受灾百姓,但管理仓库的衙司却害怕获罪不敢开仓。杨逸就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假令以此获戾,吾所甘心。”于是开仓用粮食救济百姓。对灾害中“老小残疾不能自存活者”,杨逸又在州门口亲自煮粥饭给他们吃。此举使得“将死而得济者以万数”,百姓感激涕零,杨逸本人也得到了孝章帝的表扬。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廖俊波在东涧村调研时,村民何天章向他反映“平时喝山泉水,但一下雨,泉水就变浑,大家很苦恼”。廖俊波当场就给县住建局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他们帮助解决。两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过滤池在山泉边建成,村民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喝上清澈的水。在洋屯村调研时,听到村民许仁寿“农民做抵押担保难,没办法贷款”的诉苦后,廖俊波积极协调,在政和县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助推协会,由政府出资作抵押担保,专门帮农民贷款。借助新型担保模式,短短数月,许仁寿所在的合作社以1800多亩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436亩林权为质押物,帮助社员从邮储银行贷款110万元,解决了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学生时代的廖俊波常说的一句话。怀着这样的情结,参加工作以后,不管在哪个岗位,不论职务高低,他都时刻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速度与激情。武夷新区航天科技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工业园区3个月完成征地,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2年时间,政和县就从福建省倒数第一跃进全省前十……这种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速度,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俊波速度”“政和速度”。

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问孟子怎样治国,孟子直截了当地回答说:“民事不可缓也。”接着,又以《诗经·豳风·七月》中说的:“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白天割取茅草,晚上结成绳索,赶紧修葺茅屋,到时播种庄稼),劝诫滕文公老百姓的事情慢不得,一定要把关心人民的事情当作最急迫的政事来对待。从孟子的“民事不可缓也”,到杨逸的“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再到当代廖俊波创造的“俊波速度”“政和速度”,尽管时代不同,但他们都拥有“爱民、亲民、为民、利民”情怀,秉持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理念。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告诫干部们心无百姓莫为”官“,当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政策,查处了一大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针对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纷纷亮出行动,如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推行“马上就办”工作制度,等等。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廖俊波虽然走了,但他身后一个又一个“俊波”故事,告诉着世人“他还活着”。他求真务实的作风、干净干事的精神和执政为民的情怀与世长存,留给后人的是深深的敬仰与怀念。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求高尚之初心,存为民之公心,修从善之恒心,去利己之私心,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心系百姓、造福于民的好干部。

社区基层工作者为老百姓服务的体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几何时我还在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让自己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向往在那片净土中追逐梦想。时光如梭,如今的我却要向更多的人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然而生活就好比一本教课书,从翻动的那一刻起就教我们如何去面对现实,今天那个曾经稚嫩的声音却要倾听人民的心声、群众的呐喊。

前不久,在《知音》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下岗母亲为了给上高三的儿子治病跑遍了全国的各大医院,最后医院诊断出她儿子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又称不死的癌症)。就在这位母亲万般绝望的时候,有位老中医告诉她一个秘方说:每天给孩子喝400毫克新鲜的鹿茸血可以缓解孩子的病痛。可是每400毫克的鹿茸血就要4000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母亲在名贵中药店买了几次,就再无经济能力给孩子买起鹿茸血了。后来她又听说:鹿的浑身都是宝,如果办个养鹿厂既可以让孩子喝新鲜的鹿茸血,又可以通过销售鹿产品来创造效益。就这样这位母亲毅然决然卖掉自己的房子,连借带贷筹措了60多万元,在郊外的荒山上办起了养鹿场,起初很艰难,但母亲的坚强感动了孩子也感动了很多人,在母亲的坚持下鹿场渐渐有了生机。一年后,当孩子第一次喝下母亲养的小鹿产出的鹿茸血时,他流出了比疾病缠身还要痛苦的泪水,是母爱的执着和生命的渴望牵引着他走向希望。休学一年后,这位18岁的孩子通过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他理想的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向母亲和神鹿跪拜,是母亲和她的一群神鹿挽救了他的生命。最终,他的脊背完全挺直了。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谁挺直了我的脊梁母亲和她的一群神鹿》。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因为感动、我牢牢记住了这位母亲和她的故事。就在看完这个故事没几天,我下社区与社区计生专干沟通困难家庭救助问题时,遇到一个相似的例子:社区有位居民的孩子患强直性脊柱炎已经10年了,社区专干将她列入此次救助申报名单,虽然她的相关证件并不齐全,但由于情况特殊,我们同意她补办相关证件并作为街道计生协会困难救助的特例上报人口委,希望在政策上能给予帮助。我告诉她这个故事并把书给她,看对她能否有所帮助缓解孩子的病情。3月17日,这位母亲告诉我她给孩子办了二级残疾证,并与书中的主人公取得了联系,打算借个轮椅3月底推着孩子到北京去看病。她说孩子已经20岁了,一直弯着脊背无法走路,顺便四处转转,给孩子留个纪念。我告诉她可以找残联专干,看这种情况是否可以申请政府补贴的轮椅,这样用起来会方便些。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我们的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缩影,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寻常小事,我们就是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对于全局来说可能是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有时我们要像妻子、母亲、孩子一样处理身边包罗万象的事物,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像一个政策宣传员、信息情报员,应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环节,所以人们常常称我们为小巷总理。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还有什么岗位和工作能为我提供这样的经历,能让我深入基层扎扎实实为老百姓服务。我曾经埋怨过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多舛,生在农村伏在基层。但通过实际工作使我的想法渐渐发生了改变,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互助友爱的大家庭感到自豪,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幸福,为自己每天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多办一个证、多向居民解答一些疑惑感到开心,更为自己拥有一颗能懂得理解和帮助别人的诚心而感到快乐。

经过在基层锻炼的这段时间,我最大的体会是:能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做起,从为居民服务的件件小事、点点滴滴做起,用自己的热情、汗水和辛勤来关注民生,服务居民。给居民露一张和气的笑脸,送一个亲切的问候,给一个满意的答复,给困难家庭解决一个生计问题,化解一个居民反映的难点问题,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街道社区工作者平凡的快乐。通过街道社区这个小窗口,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平等互助、诚实守信和温馨便民的服务理念,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优惠的政策,这些都使我感受到做为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自豪。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饱满的激情,扎实的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为推进街道社区工作的长足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为”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一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省委提出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市委决定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为党旗增添、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我局以实践活动为契机,迅速召开机关全体干部动员大会,传达会议精神,要求全局干部以“三为”活动为载体,促进“三个推进”,一是推进审计理论更新、二是推进审计项目重点突破、三是推进审计范围规范,增强“八种意识”,一是宗旨意识、二是发展意识、三是服务意识、四是政治意识、五是大局意识、六是忧患意识、七是风险意识、八是责任意识,以确保主题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取得实效。
开展“为党旗增添、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主题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90周年的现实需要。开展“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立足岗位,转变作风,突出实践,有所作为,促使全市上下党性意识大增强,服务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优化,民生福祉大改善。
一是为党旗增辉。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这一大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围绕本职工作创先争优,努力达到“五个好”、“五带头”的目标,以优异成绩为党旗增辉,为时代添彩。
二是为发展服务。围绕加快咸阳发展这一要务,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足职能促发展、立足岗位创一流,找准本地区、本部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发展目标,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工作落实,为加快发展献计出力。
三是为百姓造福。围绕改善民生这一重点,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材料: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蓝图


《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材料: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蓝图》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们收看了十八大开幕式的现场直播,认真听取了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感触颇深,改善,绘就蓝图。

党的xx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积极的成效。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了免费城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基本住房保障初步形成,医药卫生体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重点工作。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经形成。这桩桩件件,落实在百姓心坎上,温暖到群众心窝里。

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蓝图,为广大百姓画出了一幅美好幸福的画卷。提出了“学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宏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学有所教”。主要体现在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今后,在解决好上学难的同时,关键是要解决“上好学”,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劳有所得”。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据专家分析,要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我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太低,不利于消费需求的释放,应把这个当做大事,2020年应把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到40%左右。

“病有所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

“老有所养”。十八大报告明确,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充分突显了中央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住有所居”。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专家认为,深化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应走“以时间换空间”路线,具体包括以阻止恶性循环为目标,实施行政管制的制度;以弥补制度缺失为目标,率先突破核心制度的改革;以攻克制度失序为目标,依序跟进配套制度的改革;以校正制度扭曲为目标,适时推出关键制度的改革;以克服制度模糊为目标,持续完善具体制度的改革;以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为目标,逐步废止临时性行政管制的制度。

百姓期待,民生进一步改善,使温暖畅流百姓心里。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引导下,民生的改善会越来越好,一定可以建立一个幸福的中国!


“三为一创”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三为一创”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三为一创”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喜迎十七大胜利召开,一种久违的对党宣誓的激动和神圣感油然而生。多年前,当我面对镰刀铁锤的旗帜,紧握起年轻的拳头宣誓时,就立志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此生不愿有所改变。

今天,当党吹响新的进军号角时,我再次向党庄严承诺: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始终如一,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跟着党走,履行职责,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旗增辉!为党旗增辉,美在和谐,率先垂范。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和谐社会推到八面来风的新阶段,党员当深入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把口头上的“和谐”具体美化,美到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深深体验于心而洋溢于脸的程度。这段表述语的“于心”“于脸”两个介词至为重要。和谐的根本宗旨,即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必须在“公理”上受惠于民,让每个人都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是不是真的得到实惠、尝到甜头,当然须看每个人的心情和脸色。人人都拥有和谐的大美大爱,才能心花怒放“尽开颜”。正所谓共享和谐一个都不能少。为党旗增辉,先在为民,无私奉献。党的十七大把“关注民生”作为党的工作一项重要经验被单独提出,引人关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服务人民先于一切,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视为最大愿望,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最大追求,把人民群众的表扬作为最高荣誉。“权为民所用,情为人民所系,利为人民所谋”,把自己的火热情感倾注于奉献人民的方方面面,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细化为造福百姓的点点滴滴,共产党员鲜活崭新的形象和先进性也就更具魅力了。为党旗增辉,重在报国,任劳任怨。党的十七大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报效祖国”四个沉甸甸的字眼,又强烈碰撞着几乎所有国人的心房。亿万军民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夺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面对“四个坚定不移”的兴国重任,理想不改变,信念不错位,坚决完成祖国赋予的每一项任务,不讲价钱,不打折扣,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越是艰险越向前。实现新的宏伟目标,思想不滑坡,斗志不衰退,努力做好人民交办的每一件事情,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力争上游,争创一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党旗增辉,诚在团结,众志成城。党的十七大开成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团结这个“永远的热门话题”成为人们新的兴奋点。在实现全国人民富裕安康的重要机遇期,历史赋予团结新的内容:团结就是大方向、就是大智慧、就是大本事、就是大境界,团结就是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出综合国力。要维护一致、顾全大局、加强团结,对于个人来说,能共事、善协作、具有团队精神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人对事应以诚相待,在真诚沟通中化解分歧,在坦诚交流中凝聚共识,人人都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风展红旗如画”。面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七大高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铁心向党,矢志不渝,用“夸父逐日”的热诚,去兑现南湖红船启程后一贯倡导的精神,用“葵花向阳”的执着,去实践中南海新华门向世人展示的“为人民服务”那五个镏金大字,即使遭遇困难,也不敢稍有停顿;即使受到挫折,也必默默坚守;即使有了进步,也不容有一刻喘息。换言之,把新号令当作新起点,把新使命当作新征程,把新责任当作新舞台,一往无前,披荆斩棘,历艰弥坚。

“三为”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三为”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主题教育活动是“”专题活动的延续,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思想上触动很大,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正确思想的来源是勤奋学习。学习是我们党执政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够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科技、管理、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素质、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以优异的成绩为党旗增辉,为时代添彩。

二、要做到据实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要搞好基层工作,就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子,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从实际出发,将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以此做到创新,为发展做出贡献,做好服务。

三、做好本职工作,密切联系群众

基层干部处在第一线,与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看得最清楚,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实事,决不能做伤害、损害群众利益、感情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事。要按照“三为”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要更多地考虑群众的利益,更多的考虑群众的要求,了解群众的心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切实做到为百姓造福。

2011年2月24日


百姓问政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向人民承诺》心得体会

3月20日晚8时30分,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纪委监察局、市广电局等部门承办的首场“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在南宁电视台正式开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有效宣传手段,搭建与民沟通平台,主要围绕市民关注的市容整治、环境质量、城市城 市绿化美化彩化等问题进行现场问答、承诺、接受群众评议,推进工作落实。

我认为此举是在我市开辟了行政问责的新渠道,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系统改进作风,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强化监督措施的新高潮。我在观看完专题节目后,就专题节目谈谈自己的感想。

当天晚上,整个舞台分为问政与被问政两个方阵,由,南宁市环保局、园林管理局、城乡建委、城市管理局4个部门的“一把手”、负责人组成被问政方,另一方则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代表、媒体代表、律师代表、特邀监察员以及通过电话、网络报名来到现场的市民组成的问政方。被问政方就市民反映的污水治理、城市绿化等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最后,经过现场观众以及场外电视机前观众的投票来决定市民对问政方的答复是否满意的结果。

“李局长,我有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你。”一位市民代表将一瓶发黑的污水交到环保局局长手中。接过瓶子,南宁市环保局局长当场表示一定要加快黄泥沟污水处理步伐,从源头上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到明年还市民一条干净的黄泥沟。除了讨论污水治理外,当晚的问政

节目还分别讨论了南宁的城市绿化、青秀区万达广场施工乱象以及南宁市部分道路灯光照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被问政方都承诺限期内要整改完毕,并且4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作出承诺。环保局承诺: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对水、空气的治理,让空气达到优良水平,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园林局承诺:要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打造园林绿化精品。市建委承诺:带头主动作为,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误不起的使命感抓实工作。市城管局承诺“六个不让”: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案件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出现,不让矛盾在我手中发生,不让违纪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城管队伍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害。

南宁市“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南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群众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交通畅通、环境质量、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开展问政,采取“问政部门一把手+民意代表+点评嘉宾”三方对话方式,邀请相关市直部门及城区主要负责人到直播现场,对涉及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进行现场问答、承诺,接受群众评议,达到一个“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管”的良好舆论氛围,最终达到治庸问责、奖优罚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篇二:个人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 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是要各级领导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排忧解难。

新时期,新要求,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科学角度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权力受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服务和奉献。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要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必须提高走“发动路线”的能力,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必须提高走“倾听路线”的能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四、努力实践“三个一切”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壮阔历程有力证明,只要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持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党就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高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20**.**.**

篇三:心得体会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

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是要各级领导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排忧解难。 新时期,新要求,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科学角度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权力受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服务和奉献。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要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必须提高走“发动路线”的能力,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必须提高走“倾听路线”的能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四、努力实践“三个一切”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壮阔历程有力证明,只要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持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党就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高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篇四: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文革”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

篇五:心得体会

学习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文章后,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我认为,这对我们今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意义十分重大。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之关键所在。回答解决好“为谁依靠谁我是谁”,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亲近,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人民群众的亲人、仆人和知心人。党员干部的前身都是人民群众,所以党员干部的根基在人民群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而不是虚情假意。党员干部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任务、实践党的宗旨,就必须回到人民群众这个群体中,了解百姓冷暖,体味百姓情怀,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要同群众交朋友,多交普通群众、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

我所在岗位是人民赋予的,是人民的信任和肯定。这就要求我做到对人民负责,不辜负人民的信任;秉公办事,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 为了谁?----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这个根本。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我们都坚持干下去。只要是涉及到群众的利益,我们都坚持去维护。我认为,如何“为”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真枪实干为群众?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想干事,办实事、办好事,才能称得上是“为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虚心向群众请教,掌握群众所思、所困、所恶、所盼,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动力和方案,和群众一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依靠谁?----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

篇六:心得体会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不在于“搞活动”,而在于转作风。行动是惟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转作风不能坐等,惟有想在前、做在前,才能以作风的切实转变赢得群众的真正信任。作为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点私利,就会失去一片人心。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持言与行、做官与做人、修身与立业相统一。

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一、夯实理论基础,强底气

理论来自实践,科学的理论一旦被掌握,就会成为无穷的力量源泉。毛主席曾经讲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我们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学习理论、思想武装摆在首位,贯穿始终。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精神动力,是精神家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因素,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支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做到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本色、政治纪律上不变、不移、不偏、不松。

二要坚持活学活用,增强能力底气。要讲究学习方法,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深入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命题,严于律己,谦虚谨慎,时时刻刻用“六公”廉政理念约束自己。要从党员干部万众一心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伟大实践中吸取经验,提升正能量。要把群众路线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题调研、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基层蹲点、扶贫济困等途径,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三要提高学习实效,增强理论底气。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作风建设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专题片,开展“改作风、树形象、促发展、惠民生”专题讨论,使党员、干部受到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网上答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每次学习都要弄通一两个理论问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近期,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干部都要形成一篇心得体会,在报刊、电台和机关办公楼内展示交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相互启发,增强实效。

二、听取群众意见,接地气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只有带着真心实实在在地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的疾苦,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让职工群众体会到党的温暖,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要主动贴近群众,虚怀若谷倾听民意。与群众距离越近,群众对我们就越亲,赢得的信任和支持就越大。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开展一次“走千家、进万户”活动,真正和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拉拉家常,看看老百姓有什么苦恼、有什么期盼,从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出发,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体现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二要用情维系群众,立足实际解决难题。接地气,就是要针对实际找准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领导干部要下大气力为群众解决好那些长期困扰他们而没得到落实的现实问题,真正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欢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更大决心、更大气力解决好民生领域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努力在业有所就、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老有所养、文有所娱、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做好“战斗员”,在各项工作中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每年至少要办三件实事。

三要紧密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创新发展。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能够创造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办法,要善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人民群众的新做法、新经验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广泛联系不同群体,要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下车伊始先入为主,要千方百计为基层排忧解难而不是自以为是横加指责,确保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各项工作始终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措施有效,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不走偏、不走样、底气足。

四、带头根除“四风”,树正气

当前,国家各项工作正处于攻坚期,社会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期,新时期、新任务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近期查处的一些案件,足以引起我们反思和警醒。审慎客观地看待干部队伍,绝大多数同志是好的,勤勉敬业奉献;但是确实有个别领导干部思想防线松弛、法纪政纪意识淡薄,屡屡突破底线、触碰高压线,这些人必将受到法纪政纪的严厉处罚。我们也必须从中深刻吸取教训,保持警钟长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为民之心、务实之行、清廉之举,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动农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抓住“为民”这个根本,提高执政能力。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要抓住“务实”这个关键,谋求发展实效。形式主义的本质就是脱离实际。要抓住“清廉”这个基础,营造清风净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实质就是腐败。转作风不能坐等,惟有想在前、做在前,才能以作风的切实转变赢得群众的真正信任。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