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情绪压力心理课心得体会 > 导航 > 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

情绪压力心理课心得体会

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去年8月到10月间,河南省先后有4位信访干部突发心脏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由此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一心为民,宵衣旰食,是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他们以生命为“答卷”,诠释了信访干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有效发挥了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矛盾化解机制的作用。在他们去世之后,一些以前的上访户纷纷赶来吊唁,在信访这个集中了诸多社会矛盾的领域,这样的干群关系,让人艳羡。
信访工作者不掌握耀眼的权力,也远离各种行政审批和经济利益,有的只是体察民众疾苦,化解各种矛盾的责任。因此,信访工作常被视为难事、费心事,也是最锻炼人、也最考验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岗位。很多地方还出台规定,新入职公务员和将提拔的干部,要先到信访部门挂职。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民众维权意识也日益觉醒,因此,信访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信访干部如此集中的过劳现象,仍让人感到震惊。我们为4位以身殉职的好干部而痛惜,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所感动。这也促使我们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劳累?
信访制度,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疏解社会矛盾的制度,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体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作用自不待言。信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倾听民间疾苦,也少了司法、行政复议等维权渠道的“门槛”,因此,一个规范有效的信访体系,不仅可以填补司法“管不到”或“忙不过来”的空白地带,也为有些冰冷的司法维权通道,增添了一脉温情。
但信访部门压力过大,信访工作者过劳,也说明行政裁决、司法判决、人民调解等矛盾化解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公民只有遭遇或者自认为遭遇司法不公,或者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损害了切身利益,才会去寻求上访。信访工作者太累,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公权部门平时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xx同志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不少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通讯手段再发达也不能替代实地调查研究,不能替代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按照中央一贯要求,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确保矛盾不扩大、不转移,只有这样,奋斗在一线的信访干部,才不会总这么劳累。
所以,信访干部的“生命答卷”也是一道考题。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干部基层执行力心得体会


我想大家都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 这让我想起来我们的家XX。目前的正处在四个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促进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占XX%的在当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近期,集团公司将提高企业执行力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来抓。我认为可谓是XX的一场及时雨,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一切的成效靠执行来支撑。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对XX有深厚感情的年轻人,我想就当前团的基层执行力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新形势下团的基层执行力有哪些具体要求?应当如何提高团的基层执行力等方面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当前团的基层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集团公司团委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上经常有突破,时时有创新,但基层团组织的执行中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执行上的偏差、措施上的缺乏。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观念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比如一些基层团干部认为,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自己即不执政,工资奖金又一分钱都不多拿,就存在团工作做好做不好一个样和混日子的思想,但事实上,但在普通职工眼里,身边的团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党的形象。假如职工身边发生一部分团干部素质不高、能力平庸、作用发挥不好的情况,那就很难让职工相信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二是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执行。有些团务工作者把简单重复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看着是贯彻执行,好像是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不把上级团委精神与本车间、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精神,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

三是团工作方式和方法简单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团务工作的需要。不少团务工作者还是习惯于用开会、发文、写总结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写总结就是工作效果,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用会议、发文形式安排、督促工作,显得规范、正统,具有权威性。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自觉不自觉地把开会、发文、写总结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导致个别基层团组织工作不踏实,只会做表面文章。

释放消防官兵心理压力问题思考建议


释放消防官兵心理压力问题思考建议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除了重视身体健康外,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当前,消防部队担负繁重的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任务外,还要担负奥运会期间的保卫工作,消防军人的职业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强制性强、集中统一、机动性大、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等特点,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消防部队的官兵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队整体素质,缓解官兵心理压力,确保全体官兵思想稳定呢?
一、造成心理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环境因素。部队生活工作环境的特点是生活紧张,步调一致,上下级关系明确,倡导执行与服从,讲究纪律严明。在部队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有时一桩小事引起的人际矛盾会越来越大,难以化解,甚至有可能激发冲动行为。有的战士本身性格内向,或有明显的缺陷易受他人嘲笑而抵触与人交往,交往范围的有限和长期固定更使其内心充满了疑虑、内疚、自责而无法排解。如果团体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或是个人与上级发生矛盾,性格内向的战士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听其倾诉和化解,可能造成持久的压抑和痛苦,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在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军人独自承受着各种压力,如惩罚、评价的压力等,对少数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或心理准备不充分的人,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如不妥善疏导、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是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训练强度大、时间长、科目难、训练目标高及训练受伤的发生等,都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适应上的问题。比如挂钩梯、两节拉梯、滑绳自救等科目对训练者体力与技术要求均较高,对战士训练特别是低年资战士易构成心理压力,使得训练时动作变形,甚至不能完成科目。种种因素不但容易造成生理上的过度疲劳,还会导致情绪障碍,如消极被动淡漠、紧张焦虑抑郁等。
三是残酷的救援环境。由于军种特殊性,消防官兵要经常快速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和应激,并冒着生命危险去提供救援,始终处于高风险的精神压力之下。官兵们面对应激情境如火场上的浓烟、毒气、高温,灾难事故现场各种惨烈情境如死亡、鲜血、肢体模糊,均会对心理造成严重的刺激,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而现场能否冷静地判断形势正确作出决策,对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此外,当今社会生活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以及一些不良的价值观、不良文化因素和不良社会环境等对他们形成消极心理影响,都会威胁他们的心身健康,产生心理异常和身心疾病。
四是官兵心理年龄特点。基层消防官兵年纪较经,个性冲动,易受他人(群体)感染,遇事情绪化推理较多,理性思维较少,判断事物往往以偏概全,好走极端。如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一遇挫折,即悲观失望。
五是选择的困扰。首要就是面临走留选择的问题,个人发展的需要,父母的期望,现实的经济压力,照顾家庭的需要,潜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对部队的依恋或抵触,对本职岗位的爱好或厌倦等存在方方面面的矛盾与机缘,利与弊,选择与被选择,这样的冲突在每一个面临满期退伍的士官身在都会存在。选择的问题在平时如遇到严重家庭变故或恋爱婚姻矛盾升级时可能会突然激化,给当事人以沉重的心理打击。
二、作为一名合格消防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呢
第一,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使命感。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往往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消防人员必须具有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高尚思想品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能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完成灭火任务。
第二,高度的敏捷性。消防人员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它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行为动作,所以一定要具有灵活敏捷的心理素质,反应时间应低于常人。
第三,细致的观察力。观察力对于消防官兵来说极为重要。一名优秀的消防人员必须富于直觉,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可以察觉到别人未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能及时发现发生火灾的隐患和其它各种不祥之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第四,稳定的情绪特征。无论遇到任何情况,消防官兵都要做到镇定自若,具有大将风度,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险情。切忌面临火情,乱了方寸,不知所措,贻误时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第五,较低的焦虑水平。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当人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下,认识将受到严重影响,认识范围狭窄,行为动作失常。而且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消防人员经常面临产生焦虑的状态,所以,焦虑水平较高的人不宜从事这一职业。
第六,较强的合作能力。消防工作是同时有多人参与的活动,并且各个环节紧密相关,环环紧扣。哪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由于任务的时效性强,又不容许抽出时间协调彼此关系,所以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第七,果断性。消防工作本身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能够适时作出或改变决定,并执行决定。所以,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不适合从事这项工作,而具有果断性的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则是合适的

释放消防官兵心理压力问题思考建议第2页

人选。
第八,有恒性。苟且敷衍,没有恒心,是消防工作的大敌,作为一名合格的消防人员,做事必须尽职尽责,有始有终,以免留下再次发生火灾的隐患。
第九,敢为性。消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消防人员具有知难而进,无所畏惧,勇于冒险的献身精神。
第十,主动性。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消防官兵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更有效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寻求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增强官兵战时的精神、心理适应能力,保持战斗力
第一、为开展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属于官兵自己的“心理驿站”,为官兵提供一个网上在线学习、在线休闲的空间,既可以提高官兵的理论水平,也可以调节官兵由于工作训练带来的紧张情绪,提高官兵心理素质。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料信息,可以让同志们在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为战士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天地,可以让同志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看心理学影片爱国主义教育片,陶冶自己的情操。
第二、基层单位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与驻地学校合作,外聘心理咨询师,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一对一地展开咨询活动。特殊事件之后或新兵下队、老兵退伍期,可以增加咨询室开放次数。为保证咨询效果,各级人员不应向咨询师询问咨询对象的情况,也不应以任何形式强迫或要求某人前来咨询或不来咨询。每个基层也可建立心理小组,小组成员经过培训,平时本着自由、自愿、守密的原则对本单位人员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发生危机事件时他们可以协助干部处置突发事件。
第三、开展必要的心理行为训练。如目前军内常用的飞跃自我、战胜恐惧、勇往直前、生死关卡、合力冲击、相互依存、同心同德等,通过情境模拟训练、技能形成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放松训练等方法,使战士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第四、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和搞好警民互建活动,通过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来驱散不良的负性情绪,用活动的过程来充实空虚的生活,用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问题的领悟和认知的提高。并且良好的部队与社会的沟通联系,能给战士带来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第五、有重点的开展谈心,进行心理交流,可集体讲授应激的控制,焦虑、抑郁的应对及愤怒情绪的宣泄等内容。目前各基层单位的各种活动虽然丰富,但往往是以干部和部分骨干为主的。部分战士会上不敢说,不会说也没有机会说,限制了他们表达的愿望。如果基层单位定期召开主题谈心活动,活动中不分上下级,只有主持人与参与者,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它人倾听时不允许打断和批评。通过平等交流活动,激发士兵的参与感和集体主义意识,学会相互理解与尊重。
第六、坚持将心理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执勤训练相结合,针对灭火救援任务残酷激烈容易导致官兵产生“怯战”心理的实际,采取战场实况模拟、加大训练难度强度、创新训练器材等方式,不断锤炼官兵的意志、胆量和耐力。将心理行为训练纳入年度训练计划,结合部队环境变化、任务转换等心理容易波动的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疏导制度,形成全方位心理疏导工作骨干体系和心理教育疏导网络,完善心理训练档案,实施跟踪了解,帮助官兵增强对险境的适应能力。
第七、注重营造团结、宽松的官兵关系。部队的兵龄层次、军衔职务等差异往往使得干部与战士、士官与士兵产生距离,形成较为冷淡的相互关系,影响着双方的心理健康。如部队的管理者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刻意与被管理者保持距离,无形中给被管理者额外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被管理者的成长和心理健康,而长期下去也会导致管理者趋向自我封闭。所以缓解官兵关系是提升官兵心理健康的一种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举措,部队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要注意“冷”“热”有度,在管理中要严格大胆,维护纪律;在平时生活中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在工作中积存在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

压力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


压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使用的高频词,因为它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一种无法逃避的状态。调节他人压力的这种工作是怎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压力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压力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

记着我当时在选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时是抱着能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怎样面对压力,怎样去减小或是解决压力,因为压力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而且客观存在着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里,很多人在高压下神经错乱亦或是选择轻生者不计其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学习一些应对、解决压力的方法,于是选择了这门课程。

我还清楚的记着上第一节课时就有了压力,当时杨戈老师让我们大家在十分钟的时间里离开座位选择十个不认识的同学进行交流认识,因为我是个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比较腼腆的人,平时虽然看起来总是面带微笑,但是我很少与陌生人交流,而对于杨老师这个让我最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要求,我的内心感到有一股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尽管发自内心的不想做,但还是不得不做,于是,我强迫自己去与别人交流。最后,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只认识或者说只与两个人进行了短暂的浅层次的交流。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老师这样做很难为我们,有很多同学我们虽然不熟悉或是不认识,但只是在一起上个课而已,没必要非得很熟悉。但后来我才明白,我们不能仅仅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大学,在同一节课堂上,我们都不会选择与人交往,以后等我们踏入社会之后就更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了,那样的话我们的社会圈子将会很小,我们也很难与别人相处。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化被动为主动,在之后的每节课上,每当老师要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去认识不熟悉的同学时,我都会离开座位主动去与人搭讪,而且是以乐观的心态去认识他人的,不再是等待别人上前与我交流。我开始东得怎样将这种来自外界的压力化解、减轻甚至将这种压力化为一种动力。几乎每节课我们都会做这样的活动,在上了几节课之后,我认识了很多人也找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还有一点,就是老师一开始就让我们一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我们很多次活动都是在组员相互配合,共同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的,在我们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样在组中协调、配合、怎样更好的发挥整体的优势。现在想想如果没有杨老师要求我们主动与人交往,去认识了解别人,我也就不会发现这些与我有共同爱好或是共同理想的同学了,也不会克服我的弱项,同时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团体的力量。真的很感谢杨老师。

杨老师是个喜欢上进行实践教学的人,而且我们也是在很多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真正理解和掌握他传授的知识的,老师的这种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的授课方法让我由衷的喜爱,而杨戈老师的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也成了我最喜爱的课程之一,我每节课都去的很早,从来没有缺过课,在上课时听讲非常用心。

我记忆最深的一节课是老师让我们以组为单位,从讲台的一边怎样在不连续向前走三步的前提下,让全体成员以最多的数量走过去。当时,我们都在绞尽脑汁的思考,虽然想出了一些办法,但都觉得不怎么好,而且全班同学加起来也就想了那么几个。后来,老师给我们讲怎样走过去,而且还是相当轻松的,虽然这个方法在他讲出来后我们都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但当时为什么就没做呢?答案就是,思维受限,没有打破常规,在他说出了几个方法后我也想到了几个,而这几个方法是之前并没想到的。那一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总结起来就八个字:打破常规,以进为退。以进为退,也是完成那个游戏的一种方法,但以进为退个方法,在我之后的很多事中都得以运用。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人际交往,通过对人际交往四个字的层层解刨,向我们讲授怎样与人更好的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怎样做,老师的这种授课,不仅让我联想到国学大师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教学生写文章时,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学生不明所指,刘文典解释说:观,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就是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虽然只是几个字,但却给人以极其深奥的哲理。

杨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没有直接讲怎样解决压力,但是他将这些解决减轻压力的方法以活动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感悟出来了,并且记忆深刻。我记得老师在课上有一句话令我觉得很贴切也很有道理,他说:我们之所以没有达到优秀,并不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下去。其实,我们不论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在我们遭遇失败时,我们往往都抱怨方法不对,亦或是受到外界的因素干扰。可是,我们不曾想过,我们需要的只是顽强的意志力,一颗永不放弃的恒心,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得以成功的。

整体来说,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学时,而且虽然名称叫压力管理,但我们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却很多,这些知识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倍受重用。真心的希望能继续听杨戈老师讲授的压力管理心理学,也希望其它的课程也能借鉴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活动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在活动中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理解的更透彻,并最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

最后,再次感谢杨老师,感谢他在这八个学时中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教诲。

压力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篇2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本次培训,专家、教授对《压力与情绪管理》等方面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和深刻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聆听了压力与情绪管理讲座后,谈谈自己在如何提高团队建设方面的几点体会:

正确认识压力,压力是现代生活的副产品,压力和情绪、自卑等有关。第一方面,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第二方面,压力是人的一种主观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压力是人的一种心态。第三方面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者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或者行为上的反应,比如脸发热等。压力源是让我们感到紧张的压力事件。过度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过度的压力还可能引发与心脏有关或者其他可怕的疾病。压力并不是完全有害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使学习、工作更有效率。面对巨大的压力,学会缓解压力,提高自信,控制情绪,有效管理时间,建立人脉,增进沟通,掌握自我放松技术等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

压力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反应。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只不过各自感受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已。而我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在这两年内可以说是时大时小,这也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而我的这些压力的来源呢,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一:自我设定的目标过高,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每个人都有理想,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而我并没有适应这个差距,始终对自己要求过高,凡事都想要十全十美,最终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太大,这就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

内因二:不恰当的认知模式。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认知不同,而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大都来源于我们的错误认知,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理信念。而我便一直在生活中强调自己必须做好,而当各种原因导致做不好时,我的心情就会变坏。虽然偶尔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自怨自艾。

外因:他人的不适当强化,也就是来自工作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单位的一些指标和要求,社会生活压力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给我造成了极大压力。

而我个人对这些压力进行管理的原则是:

一、我在自己各项承受条件的基础上,制定详实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标计划。要有长远目标,但重要的是大目标下的短期目标。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然后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我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和之前的自己作比较,学会超越自己,一天进步一点点。

二、我告诫自己要保持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遇到自己承担不了的事情时我会向朋友寻求帮助,而不是一个人独自郁闷;学习上循序渐渐,而不是抱着一次解决的目的;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不是以轻慢的心态应付了事;多与朋友谈心,交流工作和学习的观点、经验,吸取有利且简便的方法处理问题。

三、学会总结。经常总结学习和工作的心得,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

通过对自己所面临的压力的分析和相关的管理以及从老师那里了解和感受到的,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会更好的来分配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人就应该想开些,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想,既然压力是永远不可避免的话题,我又何必给自己找理由去逃避呢!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

压力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篇3

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部分知识,接下来,我就将在课程上所讲到的激励的重要性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激励,尤其是孩子,激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所以说,激励使人拥有自己,拥有动力,拥有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世界的作用。

激励的含义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查阅资料可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管理心理学中,是指通过满足个体的需要,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并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可见,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并指向目标行为的内在动力。激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组织管理就是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从相关书籍了解到:激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员工采用适当的手段和策略,以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心理,关心员工的需要,运用激励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没有人的积极性,或者人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装备和技术、再好的原材料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激励作为一种刺激因素,目的在于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工作的动机,使员工对实现组织的目标保持高度的热情。因此,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是保证组织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对于组织目标的顺利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整个企业运行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激励,简单地讲就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作为组织的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全体成员的斗志,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为管理工作服务。

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业绩是员工能力和售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激励可以造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有效激励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励。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费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

信任是最好的激励。

主管人员要懂得怎样用有效的态度和悦人的方法去激励员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用各种方法方法去激励员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经理在整个职业生活中起着双重作用:经理激励下属,下属激励经理;既当双亲,又当孩子;既是教师,属激励经理;既当双亲,又当孩子;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既是销售员,又是顾客;既是主人,又是学生;既是销售员,又是顾客,又是仆人,经理总是在扮演两种角色。父母经常激励孩子。我们是从托马斯父母经常激励孩子。我们是从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母亲那儿认识到这一点的。的他的母亲那儿认识到这一点的。旁人对一个小孩的信心能使这个孩子信任他自己。

当这个孩子感觉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感觉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他就会干的很出色。他就会干的很出色。他不会费尽心机地去保护自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他将全力地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信任已经大大地影响了他,使得他把自己内在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出来。爱迪生说:我的母亲造就了我。

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业绩是员工能力和售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激励可以造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有效激励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励。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费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

用信任来激励你的下属和员工吧!

当你对员工抱有信心时,他会成功更好的理想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激励的方式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人的激励主要有外在的激励方式和内在激励方式。外在激励方式在短期内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效果不能持久,甚至有时会减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内在的激励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见效较慢,可是一旦起了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效果可以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激励的作用在传统的管理中,激励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作为组织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的人的作用。因此,激励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职工潜在能力的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大量的查阅资料,我们可以明白激励不仅是对人,还是对企业的管理都是具有相当大的作用的,而一个企业的运作得怎么样,激励在此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不可磨灭的,在现在人才涌现的社会中,如何留住人才,不是考什么工资待遇,而是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运作模式,而激励恰恰是整个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运用好这个重要的管理武器去提升一个企业公司内员工的积极性,是一个长远的课题。

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


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


提高执行力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作为机关单位,如何能够出色地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和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提高执行力是关键。现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提高执行力的心得。
一、健全决策机制,提高执政水平。正确决策是正确执行的基础,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个单位领导班子执行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决策能力的强弱。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决策能力,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树立科学决策观念,建立健全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一是规范决策程序。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决定重大事项规则,对决策内容、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班子决策有制度遵循。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位领导成员的聪明才智。会议决策前,班子成员充分准备、酝酿沟通、形成共识,提高了决策效率。三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在决策前要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咨询,遇到重大决策,及时征求意见,使各项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既体现时代性、又富于创造性。
二、健全责任机制,提高执行意识。我们强调,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一旦形成决议就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注重明确任务、分清责任,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将全局工作按不同的层次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主要负责人牵头抓的工作,主要是事关全局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领域需要由一把手牵头,把全体干部职工方方面面的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协调起来,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合力。第二类一把手推动的工作,主要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任务,一把手提出总体目标要求,各分管领导配合支持,由各对口股室具体组织实施。在实施中,一把手听取阶段性进展情况汇报,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第三类是一把手支持的工作,主要是面上的日常工作,由各部门具体实施,领导予以支持。通过以上三类工作的划分,理清了工作层次,抓住了重点,明确了责任,使方方面面在一把手的统一领导下,能够更好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二是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逐一落实到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三是落实全员责任制。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从分管领导干部到一般公务员,实行责任无缝覆盖,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三、健全督导机制,提高执行效率。督促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要工作中要强化三项措施,充分发挥督查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执行效率。一是领导带头督查。提高执行力,领导是关键。领导者既是决策的主体,又是决策执行的直接责任者和推动者。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带头承担责任,带头勇挑重担,带头真抓实干,切实把工作抓到位、抓到底、抓出成效。每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出台后,都要按照分工,抓好督促检查。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决策,由主要领导同志牵头,搞好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对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要督促落实。二是定期督查调度。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听取分管领导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形势,研究措施。通过建立调度和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促进工作落实。三是现场观摩评比抓督查促执行。对区里确定的重点工作,如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进行定期观摩,现场检阅工作成果,并将观摩评比结果与目标考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观摩评比和竞赛活动,使各股室之间比位次,找差距,争先进,营造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肃执行纪律。抓好决策执行是项系统工程,是个永无终结的过程,必须制定完善各项执行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激励机制。用精神和物质的各种手段激发各级干部的动机,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引导他们的奋斗目标,把他们的潜能变成显能,进一步变成领导工作的效能。二是建立压力机制。单纯强调干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不够的,而压力之下的创造力则是无限的。建立干部档案,强化对干部跟踪考核。对责任心不强,能力较弱,政绩平平的干部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干部队伍的压力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坚持以奖劝善,以罚惩恶,旗帜鲜明地关心、支持和重用那些讲真话、干实事、敢抓敢管、干事创业的好干部。对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领导干部执行力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调查研究当成是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努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为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决策的基础。毛主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更谈不上执行力和落实力。纸上得来终是浅。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忽视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一问三不知,会的只是“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工作中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所作出的决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祸国殃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始终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认真研究群众关注、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才能推动一方发展。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能力的体现。xx在中央党校作专题讲座时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的过程,切实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密切关系、在一线找准决策依据。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李瑞环同志指出:“离开调研的领导是瞎领导。”领导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把已经获得的书面材料还原为现实状态,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切实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当然,领导干部要想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了解实情,就不能是当被人摆布的“机器”:出发前提前打招呼、出发时前呼后拥、所到之处安排布置好,这样的调查研究能了解到什么?更不能是做表面文章:“前呼后拥”式做做样子、“蜻蜓点水”式走走过场、“钓鱼式”观光旅游,这样的调查研究到底是在表功绩还是伤民心,大家一看都知道。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一定要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下去,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群众酸甜苦辣,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才能不断从群众那里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取得经验和智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