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内心和谐演讲 > 导航 > 优秀范文:基层和谐创建体会--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

内心和谐演讲

优秀范文:基层和谐创建体会--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优秀范文:基层和谐创建体会--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基层和谐创建体会--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基层和谐创建体会--以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上始终务实。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全党同志提出的鲜明的政治要求,是我们面对复杂环境,面对严峻挑战,成就党的事业的关键所在,是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作为最基层干部,更应该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四个一定要”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四个一定要”的政治要求,在谋划全局中深化于脑,在灌输渗透中内化于心,在探索实践中融化于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民办事上来。把做好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加快发展,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去改善民生,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夯实社会和谐之基。
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基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解决民生,实现民和,确保民安,根本在于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要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利益关系协调作为重中之中,努力做到靠发展增加群众利益,靠改善服务巩固群众利益,靠协调均衡群众利益,靠稳定保障群众利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基层干部做任何决策都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最大限度地赋予群众话语权和建议权,把决策的过程变成凝聚人心、统一意志、化解矛盾的过程,确保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意见,从各种声音中找到有益启示,从不同愿望中谋求最佳结合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动;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工作中做人民群众的“仆人”。在关注和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中体现党和政府“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
转变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作风是无形的力量,作风好与不好,不是靠“说”来证明,而要靠“做”来体现。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感受和认识我们党的作风的。因此,讲作风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说”上,而一定要落实到“做”上。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境界,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好中央和省、市委精神与本辖区实际结合的文章,努力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实情、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探索并实施了“一线工作法”,在工作中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居民家中,深入业户柜台,深入企业车间,做到不了解情况不发言,没有调研不拍板。特别是注重在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查找自身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努力做到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社区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考核一个单位、一个干部的最高标准就是群众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如在和谐社区评选中,我们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提出了人人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五个好”的标准,明确要求办事处各级干部做到真情为民,实意帮民,协力安民,多做一些关系民生、群众需要的实事、好事儿,多做一些驻区单位和居民欢迎、有利于社区资源共享的实事、好事儿,多做一些一时难以见效但促进长远建设的实事、好事儿;在推进工作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千万不能以发展为借口漠视群众利益,尽可能把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好,安排得周密细致。如在济南市整治“八乱”中,我们没有采取“一撵了之”的做法,而是邀请有关部门、业户及居民代表共同协商,通过达成共识、集思广益,确定把社区各路段划分为禁摆区、控摆区和设摊区,较好地实现了分类管理,规范有序。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济南市首个小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不仅改善了环境,方便了群众,还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我们还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全就业社区、特别是把困难群体就业稳定率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辖区率先达到全省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最近,甸柳社区作为我省唯一的代表在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国务委员华建敏的高度评价。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的威信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提高,作风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转变,境界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优秀范文:基层和谐创建体会--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是篇好,涉及到群众、工作、利益、社区、作风、我们、有所、一定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优秀范文:基层干部创建和谐社区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基层干部创建和谐社区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基层干部创建和谐体会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上始终务实。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全党同志提出的鲜明的政治要求,是我们面对复杂环境,面对严峻挑战,成就党的事业的关键所在,是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作为最基层干部,更应该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四个一定要”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四个一定要”的政治要求,在谋划全局中深化于脑,在灌输渗透中内化于心,在探索实践中融化于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民办事上来。把做好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加快发展,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去改善民生,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夯实社会和谐之基。
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基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解决民生,实现民和,确保民安,根本在于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要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利益关系协调作为重中之中,努力做到靠发展增加群众利益,靠改善服务巩固群众利益,靠协调均衡群众利益,靠稳定保障群众利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基层干部做任何决策都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最大限度地赋予群众话语权和建议权,把决策的过程变成凝聚人心、统一意志、化解矛盾的过程,确保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意见,从各种声音中找到有益启示,从不同愿望中谋求最佳结合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动;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工作中做人民群众的“仆人”。在关注和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中体现党和政府“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
转变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作风是无形的力量,作风好与不好,不是靠“说”来证明,而要靠“做”来体现。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感受和认识我们党的作风的。因此,讲作风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说”上,而一定要落实到“做”上。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境界,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好中央和省、市委精神与本辖区实际结合的文章,努力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实情、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探索并实施了“一线工作法”,在工作中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居民家中,深入业户柜台,深入企业车间,做到不了解情况不发言,没有调研不拍板。特别是注重在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查找自身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努力做到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社区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考核一个单位、一个干部的最高标准就是群众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如在和谐社区评选中,我们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提出了人人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五个好”的标准,明确要求办事处各级干部做到真情为民,实意帮民,协力安民,多做一些关系民生、群众需要的实事、好事儿,多做一些驻区单位和居民欢迎、有利于社区资源共享的实事、好事儿,多做一些一时难以见效但促进长远建设的实事、好事儿;在推进工作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千万不能以发展为借口漠视群众利益,尽可能把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好,安排得周密细致。如在济南市整治“八乱”中,我们没有采取“一撵了之”的做法,而是邀请有关部门、业户及居民代表共同协商,通过达成共识、集思广益,确定把社区各路段划分为禁摆区、控摆区和设摊区,较好地实现了分类管理,规范有序。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济南市首个小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不仅改善了环境,方便了群众,还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我们还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全就业社区、特别是把困难群体就业稳定率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辖区率先达到全省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最近,甸柳社区作为我省唯一的代表在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国务委员华建敏的高度评价。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的威信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提高,作风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转变,境界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基层干部创建和谐社区体会


基层干部创建和谐社区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全党同志提出的鲜明的政治要求,是我们面对复杂环境,面对严峻挑战,成就党的事业的关键所在,是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作为最基层干部,更应该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四个一定要”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四个一定要”的政治要求,在谋划全局中深化于脑,在灌输渗透中内化于心,在探索实践中融化于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民办事上来。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加快发展,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去改善民生,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以社区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夯实社会和谐之基。
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解决民生,实现民和,确保民安,根本在于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要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利益关系协调作为重中之中,努力做到靠发展增加群众利益,靠改善服务巩固群众利益,靠协调均衡群众利益,靠稳定保障群众利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基层干部做任何决策都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最大限度地赋予群众话语权和建议权,把决策的过程变成凝聚人心、统一意志、化解矛盾的过程,确保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意见,从各种声音中找到有益启示,从不同愿望中谋求最佳结合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动;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工作中做人民群众的“仆人”。在关注和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中体现党和政府“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
转变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作风是无形的力量,作风好与不好,不是靠“说”来证明,而要靠“做”来体现。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感受和认识我们党的作风的。因此,讲作风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说”上,而一定要落实到“做”上。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境界,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好中央和省、市委精神与本辖区实际结合的文章,努力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实情、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探索并实施了“一线工作法”,在工作中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居民家中,深入业户柜台,深入企业车间,做到不了解情况不发言,没有调研不拍板。特别是注重在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查找自身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努力做到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社区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考核一个单位、一个干部的最高标准就是群众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如在和谐社区评选中,我们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提出了人人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五个好”的标准,明确要求办事处各级干部做到真情为民,实意帮民,协力安民,多做一些关系民生、群众需要的实事、好事儿,多做一些驻区单位和居民欢迎、有利于社区资源共享的实事、好事儿,多做一些一时难以见效但促进长远建设的实事、好事儿;在推进工作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千万不能以发展为借口漠视群众利益,尽可能把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好,安排得周密细致。如在济南市整治“八乱”中,我们没有采取“一撵了之”的做法,而是邀请有关部门、业户及居民代表共同协商,通过达成共识、集思广益,确定把社区各路段划分为禁摆区、控摆区和设摊区,较好地实现了分类管理,规范有序。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济南市首个小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不仅改善了环境,方便了群众,还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我们还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全就业社区、特别是把困难群体就业稳定率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辖区率先达到全省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最近,甸柳社区作为我省唯一的代表在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国务委员华建敏的高度评价。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的威信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提高,作风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转变,境界只有在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中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保平安促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体会


保平安促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体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市委、省政府强调,越是在经济社会形势好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越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把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本省建设“平安我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全省稳定工作的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在新世纪新阶段保平安、促和谐,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这是一个“大平安”的概念,是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的系统工程。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讲,我们在建设“平安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维护政治安全。保平安、促和谐,必须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坚决防止重大政治问题的发生。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搞好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保持高度警觉,站稳立场,坚决斗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坚决封堵、及时删除有害信息;加大专案侦察力度,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等。

维护社会安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数量增多、激烈程度加剧、处理难度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大,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在建设“平安我市”的过程中,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急事急办一批、防范控制一批、主动化解一批,积极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维护治安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控制好治安局势,确保良好的治安秩序。当前,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总体是好的,大局比较平稳,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存在的治安隐患还不少。我们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不断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适时开展不同形式的“严打”集中行动和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把治安防范、治安管理、集中整治、社会控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防范、控制工作机制。

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建设“平安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把公共安全问题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治安管理,加强交通秩序治理,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等,有效避免和杜绝爆炸、投毒、重大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维护公共安全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防范在前,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建立确保公共安全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维护经济安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的犯罪案件,促进廉洁从政;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体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犯罪;把打击、管理与服务统一起来,加强民事行政司法工作,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司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规范作用等。

“平安我市”建设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省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省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认识到要搞好“平安我市”建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压倒一切,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使保持社会稳定与改革、发展相统一,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做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004年以来,我们在大力开展“平安我市”建设,努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动员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在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更加注重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注重扶危济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正确处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实现全省的长治久安,把我市建设成全国最稳定最安全的地区之一,是我们建设“平安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奋斗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保平安、促和谐的实践中,我们坚持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着眼长远,统筹全局,又立足当前,抓住重点。同时,逐级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加大落实考核力度,使“平安我市”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正确处理治标和治本的关系。面对当前不稳定因素上升的实际情况,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首先,坚决治标,特别是对一些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解决。同时,立足治本,牢固树立加强基层、建设基层、稳定基层的观念,把工作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抓队伍,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措施,确保该在村镇解决的问题不能到县,该在县里解决的问题不能到市,该在市里解决的问题不能到省,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正确处理发挥专门机关作用与走群众路线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武警部队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广泛发动群众。“平安我市”建设活动一开始,我们就把深入发动群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正确处理继承经验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在维护基层稳定方面,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这些经验十分可贵,应当进行认真的总结和继承。同时,又要有充分的创新精神,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在不断完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在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推出新典型。





保平安 促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体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市委、省政府强调,越是在经济社会形势好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越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把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本省建设“平安我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全省稳定工作的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在新世纪新阶段保平安、促和谐,就是要以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这是一个“大平安”的概念,是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的系统工程。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讲,我们在建设“平安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维护政治安全。保平安、促和谐,必须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坚决防止重大政治问题的发生。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搞好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保持高度警觉,站稳立场,坚决斗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坚决封堵、及时删除有害信息;加大专案侦察力度,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等。

维护社会安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数量增多、激烈程度加剧、处理难度加大,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在建设“平安我市”的过程中,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急事急办一批、防范控制一批、主动化解一批,积极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维护治安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控制好治安局势,确保良好的治安秩序。当前,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总体是好的,大局比较平稳,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存在的治安隐患还不少。我们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不断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适时开展不同形式的“严打”集中行动和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把治安防范、治安管理、集中整治、社会控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防范、控制工作机制。

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建设“平安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把公共安全问题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治安管理,加强交通秩序治理,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等,有效避免和杜绝爆炸、投毒、重大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维护公共安全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防范在前,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建立确保公共安全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维护经济安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的犯罪案件,促进廉洁从政;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体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犯罪;把打击、管理与服务统一起来,加强民事行政司法工作,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司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规范作用等。

“平安我市”建设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省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省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认识到要搞好“平安我市”建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压倒一切,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使保持社会稳定与改革、发展相统一,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做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004年以来,我们在大力开展“平安我市”建设,努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动员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在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更加注重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注重扶危济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正确处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实现全省的长治久安,把我市建设成全国最稳定最安全的地区之一,是我们建设“平安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奋斗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保平安、促和谐的实践中,我们坚持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着眼长远,统筹全局,又立足当前,抓住重点。同时,逐级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加大落实考核力度,使“平安我市”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正确处理治标和治本的关系。面对当前不稳定因素上升的实际情况,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首先,坚决治标,特别是对一些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解决。同时,立足治本,牢固树立加强基层、建设基层、稳定基层的观念,把工作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抓队伍,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措施,确保该在村镇解决的问题不能到县,该在县里解决的问题不能到市,该在市里解决的问题不能到省,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正确处理发挥专门机关作用与走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武警部队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广泛发动群众。“平安我市”建设活动一开始,我们就把深入发动群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正确处理继承经验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在维护基层稳定方面,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这些经验十分可贵,应当进行认真的总结和继承。同时,又要有充分的创新精神,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在不断完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在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推出新典型。

学习“扬正气,促和谐”的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学习“扬正气,促和谐”的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学习“扬正气,促” 的体会

对教职工来说,是一个要托付终生的地方,它等同于我们的家.我想,和我一起生活在学校的大部分教职工,都和我一样,希望有和谐,安定祥和的生活,希望生活在和谐文明的氛围之中.而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弘扬正气,倡导文明,积极主动的把我们的学校营造成一个人人向往的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我仔细思索,一个人,或许平淡无奇,或许光彩照人,但不重视正气文明之风,他就是没有素质和综合优良品质的.不是一个合格的人,那么,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肯定不会有幸福.如果一个学校中拥有部分这样的教职工,也会给学校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我是区区小女一个,无权无力制止社会上现存的所有不文明、没正气的风气,也没有足够的血性和胆魄,像前辈一样召集我的同学和朋友举行一次轰轰烈烈的行动,去贬斥一些不良行为,惩罚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但我,作为学校中的一员,看到学校业中存在不文明、没正气行为,我却不能熟视无睹,我深恶痛绝,我要大声呼吁.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分子,我现在的工作目的和我的童年憧憬基本一致,即展示自我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和谐美满的生活.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这个简单淳朴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发现,作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一员的我,即使生活已经得以保障,但是,生活中诸多不和谐,还是让我不能安宁.出去购物,却遭缺斤短俩与假冒伪劣;和周围的人稍有矛盾,便会迎来恶语相击;乘公车上班,却被烟雾笼罩;美化环境,修身养性的花草树木,却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看看吧,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老人与小孩,他们需要和谐的环境;忙碌的同事,他们需要真诚的朋友;优美的自然环境,它们需要精心的呵护;我们的学校需要进步,更需要有高素质和修养的教职工.

做为学校中一员,我想,我最应该做的有三件事情:一,遵守劳动纪律,出色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二,乐于助人,善待一切,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三,积极宣传监督,倡导周围的人扬正气,促和谐.

我想,学校中的每一名教职工,如果都能够做好上面的三件事情,那我们的学校又将会是一个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家庭.正如珍妮·古道尔博士所说:“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一个人都能带来变化.那么诸多小的变化积累在一起,就是一个面貌的改观.”

人的生命如同彩虹般灿烂,也如同彩虹般短暂,要活出怎样的精彩,要留下怎样的英名,全由你自己考虑,自己作主,自己把握.而我要做的,就是拿出自己仅有的勇气,正义凛然的去维护学校的形象.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碰见过抢钱的劫匪,也没有能力援助失学的儿童,所以,我始终没有干过一件能够被认为是“弘扬正气,倡导文明,促进和谐”的大事.对我来说,“弘扬正气,倡导文明,促进和谐”,就是指,实实在在的工作,将文明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里,并长长久久的坚持下去.

同时倡导所有的人,扬正气,促和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拥有崇高的精神情操,才能在平凡的岁月中,感受不平常的气息.让我们都伸出自己的双手,为将我们的学校构建的更加和谐美满而努力.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学校、一个、和谐、自己、文明、正气、需要、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和谐社区之我见


和谐社区之我见

和谐社区建设要实现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和谐社区的最终目标是美好的,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短、中、长期目标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措施。目标要根据本社区的实际,体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措施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体现社区群众的共建性。那么,怎样的社区才是和谐社区呢?我认为:和谐社区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区。活力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是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使主体有活力,即:调动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使社区资源有活力,要整合和利用资源;第三,生活运行方式和机制有活力,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治安稳定的社区环境。和谐社区应当是人际关系融洽的社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细胞(基础),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人们心理平和,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努力在社区形成扶贫帮困的良好风气,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和谐社区应当是安全有序的社区。社区安定就是社区平安、稳定,社区有序就是社区生活和事务的有章可循,包括依法办事。社区内实现重大事务公开、透明,体现最大多数人意志的新型民主。要形成畅通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社区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正确应对突发事件。要引导大众正确面对各种矛盾、利益冲突,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努力实现社区成员各司其职,各享其成。和谐社区应当是各个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区。社区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当前的一些焦点问题,如:收入差距较大、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象拆迁、下岗失业等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群众的情绪。要把握新形式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和谐社区应当是道德行为规范的社区。道德行为规范是使社区团结和谐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促进社区协调发展中,共同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很重要的。近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冲击,一些早已灭绝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没有共同道德行为规范的社区,必定是无序的社区。所以,我们要组织、宣传、教育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社区群众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创建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文明向上的和谐社区。和谐社区应当是各种组织关系和谐的社区。社区中有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有数量不一的驻社区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组织,还有不少新生的非传统性质组织。社区党组织要真正成为领导核心,构建和谐社区关键在党整合社区组织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和使用好为社区建设服务,是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组织要始终成为各种组织整合的中心,建立机制、方法,提高整合社区关系特别是社区各类群体关系的能力,达到促进各种社区力量的良性互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随时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努力改进群众工作,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建和谐社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