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 导航 >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军队)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军队)。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八荣八耻”学习体会(军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军队)
总书记提出的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和我军广大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个文明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每个军人都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切实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排头兵。
以荣为荣,以耻为耻,本是十分自然的事。古人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的,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的,比如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成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诸如此类,都可以说是荣辱观混淆和扭曲的表现。强调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就是要把一些人心目中一度扭曲了的东西纠正过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以保持与当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观、荣辱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使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上的小康,道德生活上的小康。
也许有人说,文明时代的社会更加开放和宽容,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化,荣辱标准已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的要求。不可否认,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离开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不能没有基本的荣辱标准。如果没有这些基本要求和标准,那么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也就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会因为人们失去道德准则而将文明社会葬送。
能否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其根本还是看一个人受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影响。保持正确的荣辱观,就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纠正荣辱观上错误的东西。保持什么样的荣辱观还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应否认,在我们周围不乏缺少信仰的人、唯利是图的人、不守信誉的人和损人利己的人,我们有时甚至因为他们而受到伤害。但这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我们的道德节操和荣辱标准。这些人及其行为毕竟是个别的,为社会所唾弃的。荣辱观念的模糊和混淆其实有一个渐变过程,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荣辱观念的颠倒,它通常是通过一些小事,使得本以为荣的而不为荣、本以为耻的而不为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点滴小事上坚持正确的荣辱标准,正可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细处做起,就能真正将“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教师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教师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等。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渗透荣辱观教育。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

团员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团员八荣八耻学习体会内容显示中
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和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摆脱贫穷)。虽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十分明显,有的地区的文明程度甚至可以与发达国家媲美。但是总体上说,我们的公共文明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还随处可见。由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泛滥,社会风气并没有随着生活的富裕而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逐渐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什么也敢干,“笑贫不笑娼”,不讲公德也不讲私德,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得出来。在许多时候,甚至是公共场合,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的现象所在多有;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被一些人引以为荣;而对于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不好意思”起来。如此种种,以至于使得许多人痛心疾首地怀念上个世纪50-60年代虽然贫穷但是比较好的社会风气。
人一旦不知羞耻,做人便难以做好人、办事难以办好事、从政就不会当好官。这显然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因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是时不我待。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文字不多,切中时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但内容十分丰富,是高度概括、高度精炼的一本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科书。他讲得很详细,从热爱祖国到遵纪守法,从服务人民到团结互助,从诚实守信到艰苦奋斗,从崇尚科学到辛勤劳动,既有对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有对个人私德的提倡,既有对光荣传统继承和巩固的要求,也有对现代文明创造和发展的要求,既有对中国文明的秉承,也有对世界文明的吸纳,既有对不文明行为的摒弃要求,更有对文明行为的遵守要求,是新时期每个公民的荣辱标准、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道德和思想品格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对“以人为本”的新的解释,是对和谐社会的新的要求。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今后实现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



法院“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法院“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祖国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八荣八耻”是形势的要求,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言之切切,寓意深长,震撼和启悟着世人的思考。荣辱观的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面对时代的发展与多元,面对社会的多姿与斑斓,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应该做出怎样的反映与努力呢?应该顺应时代的呼唤,培养一种社会自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的提出,鲜明地划清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对于纠正社会上某些错误的荣辱观念,整肃人心,改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上,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是相当模糊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不以光荣为光荣,不以耻辱为耻辱。由于是非、善恶、美丑的扭曲,一些人不择手段地攫取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私欲,追求个人享乐。这种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界限的模糊导致了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屡屡发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破坏或逾越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则,以谋取私利。如贪污腐败、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之类的现象并不鲜见。社会上拉关系、套人情、行贿赂、图方便更是见怪不怪,有些人不仅想用非正当手段办成正当之事,而且还企求用不正当手段办成不正当之事。这就是正事歪办,直事邪办,于己有利千方百计办,于己无利想方设法不办。二是有些人对于社会不良现象麻木不仁,追随邪枉之行,盲目从众心理,使社会风气日渐恶化。三是有些人不知荣辱之别,好逸恶劳,追求享乐,投机取巧,形成一种时尚。如倚高官、傍大款,卖假货、盗银行等。
由于形势的要求,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社会主义荣辱观适时提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律。因此,它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二、“八荣八耻”是传统与时代的完美结合
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的树立,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荀子曾说:“不知荣辱无以为人”。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知荣辱、懂行止,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取舍、识大体、合规范、守道德。一个时代,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形成稳定、和谐、快速发展的局面。因此,“八荣八耻”的提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第一准则。爱国是大尺度,是古今中外道德准则的要则。这是因为个人生存发展必然要依托国家整体状况,国强则民富、国兴则民安,因此,我们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之拼搏奋斗,反对任何危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和事。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关爱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的本质所在。服务人民,为广大民众谋利益,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特征。现代文明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对科学的崇尚和对愚昧的摒弃,是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精神,完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技能,用科学眼光看待社会发展,用科学方法对待生活、工作、学习,促进社会进步。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在新时代的表现。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新时代更应发扬这种传统美德。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呼唤。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滋生蔓延开来,并带来各种各样社会问题。“八荣八耻”的提出,切中时弊,具有重塑心灵经纬、规范人们行为的巨大作用。
任何国家都需要精神的支撑,支撑国家的精神力量是多方位的,荣辱观是国家精神支撑力的基础性构件。因此,我们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用它引导和定位自己的行为,积极努力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培养一种社会自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荣辱的标杆,是新时期每个公民的修德之基、立身之本和道德行为准则。大力弘扬“八荣”正气,坚决抵制“八耻”歪风,必须教育、示范、导向、监管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努力培养一种社会自觉行为,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知而后行,加强荣辱观教育。荣辱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应,支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因此,荣辱观必须通过大张旗鼓的、多方位的学习、宣传、教育方可知晓,需要全党动员,全社会动手。依靠群众,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多种教育渠道,使全体公民明辨是非、分清善恶。
第二,知行合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践行“八荣八耻”,首先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从日常差事做起。坚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慎独慎微,防微杜渐。只有明荣辱之分并真正在行动上持之以恒地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人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得以形成。
第三,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影响一个人、一片人影响一片人的人带动人的过程。践行“八荣八耻”,榜样的影响和带动至关重要。父母对子女要言传身教,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为子女做榜样。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人格和道德素养对学生、乃至社会影响极大,教师只有具备真善美的荣辱观,才能教育感染学生。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官气正则民风清,官德毁则民德降。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用“八荣八耻”修身正己,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第四,褒荣贬耻,扬善抑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扬善必抑恶,有规矩方可成方圆。褒荣贬耻,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制度好,人不能为恶。因此,要强化社会规范,创新各种制度,用其来约束人。法制严,人不敢为恶。因此,要依法治国,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大张旗鼓地惩恶扬善,对于“八荣”的模范人物,要用精神和物质的手段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吸引、鼓舞、引导人们比先进、争进步。对于“八耻”的典型,要予以严肃批评教育,敦促其改正。对于违法行为,司法机关要严厉惩处。还要依法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反邪工作,从根本上净化社会环境,推动社会风气良性转变,使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军队)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军队)
总书记提出的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和我军广大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个文明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每个军人都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切实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排头兵。
以荣为荣,以耻为耻,本是十分自然的事。古人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的,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的,比如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成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诸如此类,都可以说是荣辱观混淆和扭曲的表现。强调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就是要把一些人心目中一度扭曲了的东西纠正过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以保持与当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使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上的小康,道德生活上的小康。
也许有人说,文明时代的社会更加开放和宽容,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化,荣辱标准已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的要求。不可否认,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离开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不能没有基本的荣辱标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如果没有这些基本要求和标准,那么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也就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会因为人们失去道德准则而将文明社会葬送。
能否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其根本还是看一个人受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影响。保持正确的荣辱观,就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纠正荣辱观上错误的东西。保持什么样的荣辱观还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应否认,在我们周围不乏缺少信仰的人、唯利是图的人、不守信誉的人和损人利己的人,我们有时甚至因为他们而受到伤害。但这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我们的道德节操和荣辱标准。这些人及其行为毕竟是个别的,为社会所唾弃的。荣辱观念的模糊和混淆其实有一个渐变过程,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荣辱观念的颠倒,它通常是通过一些小事,使得本以为荣的而不为荣、本以为耻的而不为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点滴小事上坚持正确的荣辱标准,正可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细处做起,就能真正将“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