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正处级干部任职培训总结 > 导航 >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体会(和谐—实现领导工作的前提)

正处级干部任职培训总结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体会(和谐—实现领导工作的前提)。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处级干部任职培训体会(和谐—实现领导工作的前提),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体会(和谐—实现领导工作的前提)
学习领导方法有感学习使人明智,学习使人理性。通过系统学习,又使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明白了许多道理。往日忙于工作,难有充足的时间和安静的心态与环境学习,通过自学和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高水平的讲座,确使我启发多多,受益大大,对于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提高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是一次极有意义的"充电"。
通过系统地学习领导与管理工作等理论及科学人文知识,使我对领导工作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更理性的思考。领导工作是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怎样去实现领导宗旨和领导职责、怎样正确表现领导者素质和领导作风,归根结蒂都要具体落实到领导方法上。对于领导方法和其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形象精辟地论述:"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名空话。"至于领导方法,主要是指: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认识和把握自己所领导的系统及环境,并组织该系统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客体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办法、步骤等的总和。因而领导方法有其目的性、中介性、多样性、动态性、多层次性、条件性。领导工作的对象本质是人,所以尽管领导方法有其多样性,在当今社会科学与文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我认为领导方法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协调各种矛盾,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使每一成员全身心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领导工作目标。
说和谐是实现领导工作的前提,怎样才能达到"和谐",以笔者之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和谐"的积极意义。人们常说,要成就事业必须"天时、地利、人和",不难看出,三者互相关联,不可缺一,而落脚点在于"人和"。一个大写的"人",观其形就是相互支撑,缺少一方就会倒塌,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说法也正是这个道理,因此,"人和"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团结和谐。人们还说:"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正因为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有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这就是一种整体和谐。那么,从全局讲,团结是我们党的生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和基本保证。从局部讲,有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才能使大家同心协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有融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才可以消除戒备心理,才能心情愉快,感到背后有一个坚强集体做后盾,无后顾之忧,放手大胆地工作。在这样的集体中,才能提高得快、成长得快,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则不然。这样的事例从历史到现实不胜枚举。国内著名现代企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每天都和员工在食堂共进午餐,这既了解了"民情",更拉近了同员工之间的关系,说明现代社会更注重"情商"与和谐
。世界著名企业诺基亚公司总裁在谈到企业成功的秘诀时,说除了员工的智慧自由发挥,才能充分发展外,还有企业内的和谐温馨。因此就有了诺基亚手机的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
现在长江委机构改革已经结束,委机关单位人员减少了,工作并没有减少,而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要求更高了,使得每个人的压力都增加了,我认为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大家更需要的是理解、关爱、和谐
,作为领导者必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才有利于做好领导工作。
二、要正视矛盾。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存(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在着矛盾,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例外。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何况在一个集体中,各人的经历、性格各不个同,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在整体的和谐中,必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作为领导者必须善于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这样工作中就会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将隐患消除在起始阶段,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以达到团结和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三、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作为领导者应当严格执行。必须经过集体讨论的决定,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不然领导者之间就会引起矛盾,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去做,特别要注意做到;一是善于和真心听取群众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二是遇到问题要多商量、多沟通、多通气。它是形成共识,解决不同认识,增进彼此感情的有效途径。三是对于一般工作人员,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如果你处在他们的位置上,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顶头上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领导干部要养成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意见的好作风,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这样,常此以往,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就会相互信任和谐,进而实现领导工作目标。
四、要一视同仁。在一个集体里的人员,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和不同情况,作为领导者,对所有人都应一视同仁,不能有近有远,有亲有疏。对有的人一味迁就,对有的人动辄批评,对有的人关怀备至,对有的人漠不关心,对"横"的人顺着、哄着、捧着,对守规矩的老实人苛刻要求。常此以往就会在大家的心目中形成不公平的形象,作为领导者的人格力量就会大打折扣。一个集体,不应该一部分人心情愉快,愿意跨进办公室门,另一部分人则心情压抑,不愿意跨进办公室门,作为领导者就是要为大家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愉快地工作和合作。因而只有对人对事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视同仁,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从而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五、用人要扬长避短。在一个集体里的人员,每个人各有所长,但也各有所短,作为领导者,应该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尽量避开短处。汉朝刘邦当皇帝后,一次大宴群臣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所以得天下也。还有古人云:"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上述道理表明领导者要善于使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使各种不同条件的同志各得其所,尽力工作,这样的集体就会整体和谐发挥最佳优势,发挥出整体合力,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六、要主动化解矛盾。在一个集体里有矛盾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有了矛盾不能回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化解。解决矛盾首先要有原则性,站在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工作的立场上公道地去解决。对原则问题,对正确与错误的矛盾,必须态度鲜明,不能和稀泥。其次多做"活血化瘀"的工作,化解非原则矛盾,淡化过去矛盾,尽量避免产生新矛盾。其三,要讲究方法。会下能沟通的矛盾,不要在会上争论;谈心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采用其它激化矛盾的形式;作为领导者不要带头搞自由主义,随便议论别人的短长,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要谨言慎行。通过化解矛盾,树立正气,大家就能同心同德。
七、要大度容人。作为领导者,对下属要宽厚,要有容人之量,一切从工作出发,不计较下属对你的态度如何。当下属冒犯或出言不逊的时候,要冷静、要制怒,不能针锋相对,最好的办法是一笑了之,而且真正地忘掉。人有七情六欲,他们也有不顺心或受到挫折的时候,因此领导者要有修养,学会容忍、理解、谅解。这样做会得到大家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能否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是对领导者肚量、修养的检验。在工作中要求大同、存小异。对大事、原则问题要一丝不苟,不能让步;对小事、非原则问题要学会让步、忍耐,受得住委屈。让步、忍耐在某种意义上是顾全大局。容人,还要勇于接受批评,允许别人比自己高明,包括下属的意见。容人,还要勇于接受批评,哪怕批评得不对,也要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总之,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一个集体,只有让人说真话、敢于说真话、愿意说真话,才会和谐、有活力、创造力,一个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领导才会有亲和力。
八、要真心诚意地关心人、爱护人。关心人爱护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关爱,二是生活上的关爱。在政治方面的关爱,作为领导要做到严格要求。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人才的培养,除了个人努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领导的关心和严格要求。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表率意识,用自身的工作带动人,用自己的言行引导人,用严格要求规范人。事实证明,严格要求有利于人才成长。还要做到同志之间及时提醒打招呼。古人提倡友直、友谅、友多闻,还提倡做诤友、畏友。发现问题、毛病要及时谈心、提醒。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的融洽、思想的升华和共同进步。三是要注重对人的培养,使部属得到继续教育、培训、锻炼的机会。四是要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对于下属由于经验不足出现失误,作为领导者既要给他指出来,该批评就批评,又要为他们承担领导责任。这样会使下属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工作就更大胆。另一方面,在生活上也要关爱同志,每个人在生活上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无论是自己说了还是没有说,作为领导者都应当主动地真心地去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能解决的尽力去解决,解决有困难的想办法去解决。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就会使一个集体团结和谐。我非常赞同这样一名话,一个人唯一有价值的美是:坚强的性格和待人友好的态度。我坚信只要你付出了真诚,同样会得到真诚的回报。人与人的相互真诚,不就是真正的和谐吗?!
和谐是春风是细雨,有了和谐才有了春华秋实,有了和谐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才有了冰上双人舞的美丽,才有了人世间的美好、国泰民安,才有了社会进步和事业成功。领导工作的对象本质是人,领导者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团结和谐的团队才能充分发挥领导者的才思,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实现领导工作的最终目标。勿庸置疑,和谐,是实现领导工作的前提。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机关处级干部任职培训学习体会


机关处级干部任职培训学习体会
我们的各级领导每天都会碰到很多需要决策的问题。这些决策问题有些简单、目标明确,容易决策,但有些问题涉及不同单位、部门、学科,决策边界不明确,决策目标不唯一,难于决策。既然是决策又必然有决策正确与不正确之分,所谓正确不正确的表现形式是给国家、人民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效益或损失,这种效益或损失又随着决策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职位高低不同而所不同,有些决策失误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这就说明我们每一位领导决策者,要真正实现立党为公,始终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为民决策的水平,牢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群体决策,采用科学方法决策。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为民决策水平谈谈学习体会。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理解党的总目标是正确决策的前提
党在不同时期的路钱、方针、政策,在那一段时间内是国家建设和发展依据,我们所做的决策必须服从和维护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至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党的这一总目标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愿望,我们每个局部决策都必须以有利于这一大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要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此前提下,努力使决策目标最优,这样我们所做的决策才是真正的为民决策。
二、促进人文与科学的交融是正确决策的保证
"人文"确立为人之本,是人的精神世界,它所关心的是"应该为什么"、"应该如何做",其结果是"应该是什么"。一个领导决策者若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优秀的文化,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已任,是不可为党为人民做出有益的决策的。荀子讲过,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所以一个人科学知识学得再好,理论知识再丰富,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为国家、为民族、为党、为人民的思想,是不可能为党为人民做出多少有益的事,常见的情况是这些人利用个人的小"聪明"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所以,要想做好领导,提高为民决策水平,必须认真学习人文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另一方面,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若我们光有对国家、人民的满腔热情,不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就不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做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决策,所以(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只有加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才能获得为党、为民的正确决策。
三、加强决策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是正确决策的途径
决策是一门管理学科,有着完整的、系统的理论和管理思想。决策首先要有决策的主体和客体,要有决策目标,选择决策方法,确定边界条件等内容。决策的主体是:决策者一个人或集体,决策的客体是要研究或决策的事件。对一个事件的决策往往经过搜集信息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择方案阶段,评估阶段等过程。
决策的特点是:1.
决策需要思维。决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活动。决策要运用知识、信息和经验、思维活动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没有科学的思维,就没有科学的决策。2.
决策立足于实践。决策活动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桥梁。决策是指导控制现实和未来活动的准则。完整的决策过程必须包括决策的实施阶段。3.
决策主导管理。决策是一种管理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
决策影响深远,用"差之秩毫,失之千里"来描述决策的后果是非常贴切的。好的、正确的决策、会给国家、人民、单位带来莫大的效益,但坏的、不合实践的错误决策,可能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灾难。
领导决策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予测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择优原则、弹性原则、民主原则。领导在做决策时除了要熟知决策的特点和需遵循的原则外,还需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要能做到:1.
以身作则,决策者具有权威,才能使做出的决策得以贯彻执行,达到既定目标。而权威的建立,不是仅靠行政命令所能实现的,因为那样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收不到良好效果。权威应该建立在大家信服的基础上,要做到这一点,决策者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否则不能服人;2.
树立全局观念。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她所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目标,我们必须服从、维护、执行,否则牺牲大目标,实现小目标决不是代表全国广大人民利益的好的决策;3.
承担责任和风险。当决策工作过程中发生困难或失误时,决策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使人信服,领导者也才能开拓创新,开拓新的工作局面;4.
在实践中学习。做一项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涉及许多方面和领域,因此,领导决策者在实践中要切实做到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艺术;5.
把握机遇。决策往往涉及今后较长时期。因此,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不但要考虑目前的情况,还要予计今后的变化和发展。另外决策涉及多种因素,有的互相冲突和矛盾,有的真伪难辨,有些具有强烈的时间性,这就要求决策者当机会出现时当机立断;6.
认真学习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提高决策水平。现行决策方法很多,理论很成熟,领导决策者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学会使用适应自己工作的决策方法,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正确决策的途径。
四、健全的决策机制能使决策更加可行、正确
正确、可行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使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而且取决于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要想做出好的决策,首先要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请他提建议,谈想法,然后领导者分析、研究,做出决策,这中间领导决策者一定要把握民主、集中的程度,一味民主无法集中,强调集中忽略民主都不是好的决策机制。
五、1998年长江防洪中正确的重大决策
1998年汛期,长江出现了全流域型局部大洪水。当时中下游沿江水位全面超警戒水位,不少控制站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城陵矶已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此时宜昌来量仍超过50000m3/s,予计沙市水位将超过控制水位(45.00m)防洪形势十分严峻。按长江洪水调度方案应适时运用荆江分洪区蓄洪水,以保证荆江大堤防洪安全。根据当时的降雨情况,予报沙市站最高水位45.29m,(堤顶高程47
m,且荆江大堤未出现重大险情)计算的超额洪水量为2.8亿m3,而荆江分洪区的面积为960平方公里,蓄洪量为54
m3。一旦分洪将造成近100亿元的损失,若不分洪,荆江大堤或荆南大堤决口损失将达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更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面临的决策问题是:分洪或不分洪。
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听取水利专家的意见,密切注视工情、汛情发展,并先期转移分洪区群众,重要财产,做好了可能分洪的各种准备,以免特别情况发生时,造成被动。最后采用渐近决策的方法,决策不分洪。做到了,既不分洪,又保正了荆江大堤安全,避免了区内数十亿元的财产损失和大量群众将长时间无家可归,经济发展长期受损,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局面。
由此可见,重大决策关系到宏观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长江防汛,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级领导常常要做重大决策,为使决策科学、可靠,就要求我们从事长江防汛日常工作的同志,平时兢兢业业地做好基础工作,了解地方的需求,掌握堤防、水库、分蓄洪区工程状况,熟悉洪水特点,做出切实可行的各种调度方案,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体会总结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体会总结
古训有曰:成大业,以德为先。何为"德",孰为"先"?我以为,"德"就是做人做事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养,而且凡事必须将其放在首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有着丰富文明遗产的伟大国家。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历数千年没有中断而绵延至今。两千多年来,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始终是我国历史的主流,先辈们成就了祖国繁荣和发展大业,这无疑得益于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道德素养。据记载,早在西周,中国的先民在保持对"天神"信仰的同时,便开始注重"人事"和"德"的作用。根据研究,周人的"德"观念,主要是对统治者的要求,即为政者应具有诸如"宽厚"、"公正"、"勤勉"、"诚敬"、"慎明"等一系列优良品德。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儒家学说的创史人孔子便提倡依靠贤人和道德榜样进行统治的社会政治思想。他提出的为政之道、道德训条、伦理格言、人生哲理,不断被后人解释和阐发,在与社会政治的直接互动中逐渐成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主流。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的精神境界、"大丈夫"的人格等,也成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财富。宋、明"新儒家"对"理气"、"道器"、"太极"、"心"、"良知"、"性情"、"心物"、"格物致知"、"知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些问题最终都落实到造就一种理想的"圣人"人格,落实到如何把道德规范化为人的自觉意识的行为。可见,中国从传统思想家们开始,就注重伦理和道德教化,注重人性的修养。同时,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也象历经沧桑而又坚韧自新的中华民族一样,既古老又常新,通过智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被不断激活而再现生机。
悠悠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藏着无比瑰丽的智慧宝库,形成了绵延不绝、日益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特有的资源和优势,也是我们发展、前进的基础。它帮助我们回答了如何做人做事的基本问题,这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不久前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这对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以德治国"方略,也是一个伟大的号召。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扬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将邓小平理论与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就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使用了"德治"概念。江泽民同志指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就这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随着理论探索和思考的不断深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德治国"的关键环节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广大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要充分发挥人民"以德治国"的主体性,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人民的"治国"能力,其中包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参与公共行政的伦理水平。同时,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家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在"治国"中处于领导地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依据人民的授权,代表人民"治国",因此在"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才能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才能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也才能更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应该是指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而在公共行政领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集中表现为行政伦理观。行政伦理观在根本价值的层面上影响或指导着每一位公职人员的行政行为。
1993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国家行政学院题词:"永做人民公仆。"这是我们党行政伦理观的高度概括。江泽民同志不仅提出"永做人民公仆"的思想,而且他本人首先身体力行这一思想。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江泽民同志坦诚地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一位"公仆"的价值追求:"时代的召唤,人民的重托,使我深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崇高而重大。我将忠实地遵守宪法,恪尽职守,竭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行政伦理观的深刻内涵,也为
"以德治国"提出了明确的价值目标。
"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政。实施"以德治国",就必须坚持"以德治政"。
"以德治政"一定要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并把廉政放在第一位。没有廉政,也就谈不上勤政、务实、高效。我们作为行使一定水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职能局的一名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我们肩负的重要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要做到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辜负人民的殷切期望。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人格的力量很重要",我们要"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这也应该是我们作为一位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一名处级干部道德修养的最起码目标。
"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党内出现了一些严重违背共产主义道德和行政伦理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中违纪违法、腐化堕落案件时有发生,成克杰、胡长清等腐败分子,官位之险要,案情之恶劣,涉案人数之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所没有过的。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和深刻思考,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所应采取的最起码态度。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懈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道德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以德治国"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最广泛的社会道德基础。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广大公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德治国",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我们作为一名处级干部,应该考虑怎样围绕我委治理开发长江的中心工作,按照我委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布署,通过脚踏实地、和谐愉悦的开展日常工作,引导、影响自己身边的人,鼓励一切有利于弘扬正气和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发扬光大,不断推动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日益提高。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国家的治理、行政行为和伦理道德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治国之道和从政之道,必须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心得体会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心得体会内容显示中
处级干部是我委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既是行政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又是行政职能的具体执行者,起着承上启下和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其能力的强弱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长江委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关系到长江委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效能的高低。因此,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是我们每个处级干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处级干部,到底应该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呢?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述不尽一致。结合这次学习,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处级干部应具备下述"四种能力"和"四种素质",方能名副其实,担当重任。
一、处级干部应提高的四种能力
1、学习能力。当今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形势逼人,催人奋进,作为一个处级干部要想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学习应该是全面而又广泛的,既要认真学习掌握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等,特别是要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以求知识的常新,只有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学下去,我们的理论修养、文化素质和领导水平,才会不断得到新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领导赋予我们的新的任务。学习不仅自己要自觉加强,同时也要善于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学习,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2、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发达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作为一个处级干部,要想保持旺盛的动力,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进行思维,想人之未所想,言他人之未所言,发他人之未发,做他人之未所做,不畏艰难,勇担重担;第三,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锲而不舍的恒心,甘于清贫,不慕富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所处的是个创新的时代,这就注定我们只能在创新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
3、沟通能力。沟通是密切领导与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就包含着"沟通"的要求,沟通就是有效的联系、协调,没有沟通就达不到密切,美国学者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与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这表明了组织内部成员包括上下级间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群体会议,也可以是少数人非正式交谈;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不仅要与群众沟通,也要善于与领导沟通,不仅要在单位内部沟通,而且也要与社会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如何进行沟通?首先,要明确沟通目的;其次,要掌握沟通的最佳时机,第三,要掌握沟通的技巧,第四,要注重情感交流。只有善于沟通,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
4、决策能力。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决策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尤其是担任了一定职务的领导同志,每位领导者的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决策的失误(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是最大的失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因此,在决策时,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全面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仅要三思而后行,更要审时度势、相机而行、适时拍板、果断决策,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处级干部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把握住每次一闪即失的机遇,推进工作跨越式发展。
二、处级干部应强化的"四种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和核心,它不仅决定着领导者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性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大力拓宽视野,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局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就是要大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就是要大力提高理论素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道德法律素质。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约束和调节作用,"道德防之于未然之前,而法律禁之于已然之后"。作为一个处级干部,其一言一行都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因此,其不仅要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意识,陶冶情操;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法治观念,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增强公仆意识,树立群众观念,不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知法守法,做道德高尚、知法守法护法的典范。
3、科学文化素质。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激列竞争和严峻挑战时代,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科技之争。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素质,才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当代的处级干部,没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做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4、身体心理素质。目前,人们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与日俱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对于一个处级干部来说,要承受比一般人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工作与生活中不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强健体魄,同时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始终保持一种平常之心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时刻摆正自己的抱负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多地发挥人生的价值。
三、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好处长的根本途径。
当好处级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两者缺一不可。古人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才"是工作能力,是生活的手段,是德的一种外在表现。
"德"是第一位的,"德"比"才"更为重要,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德"的干部靠不住,试想一名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不过硬,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贪图享乐,腐化堕落,这样的人哪怕再有才、有天大的本事,最终只会败坏党的名声,损害党的形象。
在重"德"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才",作为一名处级干部,要管人治事,没有才干就不能带领群众开创新局面,就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目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会无法驾驭各种局势,这种"没本事"的干部即使再有"德",也会贻误时机,贻误党的事业。
"德"与"才"是衡量一个干部的两个方面,两者性辅相成,不可分割。"有德无才不足以堪大任,无德有才足以售其奸",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当好处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