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乡镇事业单位自我鉴定 > 导航 >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思考

乡镇事业单位自我鉴定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思考。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思考》,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思考

**省**市地处**中部,辖17个乡镇、街办,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偏大,机构臃肿,经费紧张,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一、改革实践
20xx年10月至20xx年底,**市先后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两次改革。
首次改革始于20xx年10月,20xx年6月结束。这次改革主要是将乡镇“七站八所”撤并成5—7个事业单位(服务中心),清产核资,清理清退临时空招挂靠人员。由于相关政策的不配套,机构明撤暗保,没有真正合并,很多人员,没有真正被清退,大多处于待岗歇岗和等待观望状态。

第二次改革始于20xx年10月,20xx年上半年结束。主要思路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以钱养人”的旧体制,建立“以钱养事”的新体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事业单位在清退在编人员的基础上实行“两退两建,以建促退”。即乡镇原直属事业单位除财政所外,机构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序列,人员全部退出财政供养序列,身份转变为社会人;建立全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新机制。改革后的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不再与乡镇政府保持行政隶属关系。其转制前所承担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职能,如:农林牧渔技术推广、动植物检验防疫、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性职能由乡镇政府承担,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服务工作量化的办法,向有资质的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购买服务。二是规范设置延伸派驻机构。乡镇原国土、交通、林业等单位由市直相应机构延伸派驻,原则上实行区域性设置,精简人员,定编定岗。做到单位全部转制,人员全部置换身份,全员分流,全员买断,全员保险,全员竞岗,实现了“减人减负”,依法注销事业单位324个,新组建企业和中介组织等经济实体112个,乡镇事业单位分流3232人。

通过改革,全市乡镇机构配置趋于合理,人员数量大幅减少,行政行为逐步规范,农村社会化服务得到加强,改革对象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较好地巩固了农村税改成果,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仅人员支出财政负担一项每年就节省开支高达2500万元。近两年来的有效运行充分证明,**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是成功的。
二、改革启示

**市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实践,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改?怎么改?公益事业怎么办?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打破“减人、减事、减支”的思维定势。

**市在改革中始终抓住这一点,彻底打破旧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建立“以钱养事”运行机制。

经过改革,乡镇事业单位除保留财政所和延伸派驻机构外一律撤销。原来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乡镇政府,公共、公益服务职能由政府承担,经营性职能走向市场。彻底改变了过去政府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问题。改革前,乡镇“七站八所”是政府机构,采取行政式管理,职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没有积极性。改革后,乡镇事业站所撤销,人员身份置换,全员买断,实行“以钱养事”。从事公益性服务的人员必须通过主管部门举行的资质考试,择优聘用,一年一聘,这样既保留了技术骨干,又增强了他们的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改革前,收费主要养人。改革后公益性事业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全额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专款专用,服务项目完成后,凭主管部门的考核情况,资金直达个人账户,这样既防止了挤占挪用事业经费,又提高了人员待遇。公益性事业服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启示之二: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新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必须紧扣这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的关键。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是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建立新型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

**市把综合性经营服务形式作为改革后乡镇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目标模式。按照“经营性的服务市场运作,公益性的服务政府承担”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招标出资、公开竞选主体、农户签单认可、市镇共同负责”的运作方式,实行改革。一是科学确定公益性服务事项,确保有钱办事。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农技、畜牧、水产、农机、水利、村镇规划建设、文体、计生等方面的服务明确为公益服务事项,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划拨给主管部门掌握使用,实行一条边运作,确保钱随事走,以钱养事。二是公开认定服务主体资格,确保有人办事。面向买断分流的原单位人员、社会人员,采取考试、考核、认证等程序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思考第2页

,公开认定一批具有从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资质的人员。三是健全管理考核机制,确保事事落实。实行管理在市,服务在乡。即由主管部门根据系统服务量,在每个乡镇设定服务岗位,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和竞聘上岗的办法,从符合资质条件的人员中择优选聘,被选聘的个人、中介组织或企业即为相关项目的服务主体,一律与主管部门和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相互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合同以一年为期,人员定岗不定编,实行服务质量目标管理。每一项服务均由农户签字,经乡镇政府认可、主管部门考核验收后按照服务绩效结算经费。四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形成了“组织结构多元,服务形式多样”的公益性事业服务新格局。即在签订服务合同前赋予有资质的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等不同的市场主体参与公益性服务事业的平等竞争资格;签订服务合同后实行服务绩效目标管理,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从根本上革除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收费养人”的体制弊端,走出了“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的怪圈。

启示之三:改革的难点是人员如何分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

在改革过程中,**市始终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在分流过程中,立足规范,严格程序,尽量在事业单位人员自愿的前提下签订解聘协议,置换干部职工身份,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对极少数拒不签订解聘协议的,实行领导包保制,既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又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在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上,按照“区别对象,确定标准、签订协议、分期缴纳”的原则,积极为改革对象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做到全员保险。在改革对象安置补偿问题上,要求有经济条件的单位必须实行货币补偿;没有经济条件但有存量资产的单位,必须处理存量资产用于补偿;既没有经济条件,又没有存量资产的,由政府兜底实行一次性补偿或与改革对象签订协议,分期分批补偿,确保全员补偿到位。对改革后的分流人员,政府尽可能提供条件,鼓励和帮助他们通过创办经济实体、自谋职业、参加学习培训等办法重新找到就业门路。对创办实体和自谋职业的人员,让其充分享受再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对其余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技能,为他们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引导他们实现再就业。通过各种措施,目前全市95%以上的分流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市的实践证明,改革对象不是包袱,只要政府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有情操作,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改革是完全可以顺利向前推进的。

启示之四:改革的焦点是经费如何保障,必须由政府兜底,财政买单。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成本和代价,而在僧多粥少,入不敷出,债务累累的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成本更高、代价更大。如何解决养老保险、安置补偿、历年债务等棘手问题?由事业单位承担改革成本,既不合情理,也无力负担,改革对象更无力承担,为此,**市痛下决心,采取了政府兜底,财政买单的办法。

**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应分流人员3232人,共筹集改革资金9000余万元,其中支付社会养老保险金就高达5000万元。加上一次性安置补偿费、乡镇事业单位债务,每个乡镇平均535万元。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市、乡各级广辟资金一是将现有的存量资产评估后处理到人或变现;二是全力以赴清收债权;三是向在岗国家干部和职工借款;四是向省争取提前转移支付和借款。

**市的实践说明,依靠脆弱的乡镇和负债累累的事业单位支付改革成本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必须依靠市级财政兜底,甚至省级和中央补贴共同承担改革成本,否则改革难以顺利推进。(**市编办主任 周承喜)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建立机关制度的目的是:适应人才流动;减轻财政的负担;增强公务员的风险意识;反腐倡廉;保证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必将产生极大的作用。

现状问题症结

XX县自1995年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较好地实现了由原来的退休制度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渡,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征收由财政代扣代缴和支付的社会化发放。全县在职职工10082人,退休3737人,退休人员占在职37%。全县年应征3444万,其中:单位3071万,373万。年应支3757万。历年基金积累1200余万。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我们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在计划体制下的退休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过渡时改革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新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完善。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缴费和的脱节

无论哪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它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是对等的,而当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时,势必会影响参保人对参与这个保险制度的积极性,而使这个保险制度不能长期地、良性地运作下去。我县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存在着这个问题,按照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目前的养老保险模式为财政、单位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型,由财政、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缴费的比例为投保工资的27.5%,单位和财政负担23。5%,个人负担4%。其中,4%进入个人账户。而当计算退休待遇时,则仍然沿用计划体制下的按工龄来计算退休待遇的办法,只是发放的途径由原来财政全额支付,改为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退休待遇水平保持不变。待遇的享受和缴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我们近10年的实际工作来看,由于待遇和缴费的关系脱节,造成以下几个消极现象,一是部分参保人对缴费的多少漠不关心,甚至希望缴费工资缴得越少越好,个人可以少出钱,就是因为缴费并不影响待遇水平。这也反映了我们的这个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引起参保人的足够重视,甚至有的人想钻政策的空子来逃避缴费或少缴费,最后吃亏的是国家。二是由于退休金缺口仍然由财政负担,而且经初步测算,这部分的退休金所占的比例在今后会越来越大,财政的负担也会日益加重。三是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当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向企业流动时,他们的退休待遇按企业的养老保险条例来计发,这样他们的退休待遇会大大降低,对于那些已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很长时间的人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已经为政府工作了十几年、二十年,而当他们流动到企业后这些功劳就全没有了。所以,很多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流动到非机关事业单位,给我们的机构改革和公务员队伍年轻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反过来,企业的人员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时,不管他们为政府工作了多长时间,哪怕是一年他们也可以享受机关事业单位所有的退休待遇。因为我们目前的退休待遇的计算方法里并没有反映员工的工作经历。所以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老的人员不想走,而企业的人员在临近退休时又拼命想进机关事业单位,给某些有特权的人员有一定的空子可钻。

二、缴费基数没有反映工作人员真正的工资水平

按照AA省文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各试点单位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为:凡纳入本单位人事部门工资基金管理的职工工资和各种补贴。按此理解其基数应为工资总额。而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投保工资基数是以上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文件中的基本工资为基数,而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工资总额)远不止这个数。这样,造成了保险费没有做到应收尽收,椐粗略统计每年至少有30-40%漏缴。一是影响了保险基金的积累,降低了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直接影响退休后的待遇。对某些参照公务员待遇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一方面他们享受不到和原计算办法的差额部分,因为按有关的文件规定,差额部分的享受由原单位研究解决,有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这部分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投保工资没有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工资水平,按新的办法计算出来的退休待遇替代率就偏低了,降低了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实际生活水准。三是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或向企业流动的人员。当缴费工资偏低时,就会影响个人账户的金额,在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积累额的多少对退休待遇的高低没有影响,但是企业就不同了,它直接影响今后的退休待遇。这种情况下,这类人就会感觉到不合理了。

三、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

个人账户积累金额的增值标准是个人账户退休金的替代率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的依据。同企业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建立了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体现激励机制,个人账户积累额越多,以后享受的退休待遇就越高,鼓励参保人员多投保;二是解决我国逐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支付退休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为减少退休高峰来临时的负担,建立个人账户是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是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如果个人账户不能做到保值增值,就失去了建立个人账户的意义,会打击职工参保的积极性。按照川办发[2002]10号"在国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计算办法前,职工退休时,除按现行办法计发养老金外,再根据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按月发给养老金"。从上面的规定来看,没有个人帐户基数组成项目,没有个人账户的增值规定,没有一个量化的目标值,也没有规定这部分钱的支付渠道,故没执行也不好执行。从整个经济环境来考虑,建立个人账户相当于退休金的预提,如果个人账户不能做到很好的增值,跟不上工资增长的幅度,最后的负担还将转化到财政头上,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了。因此,应认真对待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账户的增长率。

四、收不抵支问题

年初按"双基数"测算,年应征额3444万,年应支3737万,差293万,其中个人帐户的个人部分4%再记入373万,地方财政要补666万。虽然财政是挂帐没有出钱,但从分析来看,是收不抵支,入不敷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小一少一大",即:基金征集比例小;参保人数在逐年减少,主要是事业单位从2003年8月23日以后聘用的人员一律参加社会保险;退休人数在增大,事业单位改革地方政策性的退休达到高峰,退休金也相应增大。这样,使本来积累不多的基金更是告急,何以抵御退休高峰期给养老保险带来的风险?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处在试点阶段,这些问题是客观的,也是可以解决的。其主要症结是:法规、政策不统一。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二是管理体制经常变化,没有专门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机构。如何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使之科学、合理,下面谈一些想法。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任何养老保险模式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计发办法和缴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缴费的多少并不决定待遇的高低,使参保的退休人员对养老保险的意见很大,"参保和不参保一个样,缴费和不缴费一个样。"解决的办法:一是将目前的由财政局发的补差部分和福利性津补贴纳入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里;二是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要反映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和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确定一个系数;三是要反映个人帐户的积累,标准和时期指标要细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不用宣传的"活广告",同时退休待遇也更加公平合理。

二、加强养老保险预算和基金的精算工作

"以支定收,略有节余"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对未来做出承诺的计划。在社会保障领域,精算工作就是预测未来,精算就是对社会保障计划费用及其可能的变化做出长期预测,从而提供信息,使该计划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建立在合理的财力基础之上。主要起着危险因素评价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因此,精算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必须的设置组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精算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应用过程需要在调查研究和核对有关参保、死亡、退休人数、工资增长率等基础资料上进行。具体的社会保险精算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试算过程。在现行保险模式原则的基础上,试算出每年共济部分社会保险收费率以及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对未来的退休待遇进行评估,对总体风险、收支平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必须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精算的进程,做好中长期预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目前XX县的养老保险基金本来具有风险,加之退休高峰可能在2005年至2010年到来,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的增值没有,职工工资增长却非常快,而且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未反映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做到"应收尽收",要维持高的退休替代率有相当的困难。我县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没有精算的业务骨干。今后,要深化XX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首先要对征缴、支付基数进行细化精算,再适当提高征缴比例。其次,是对提前退休的人员按比例递减养老金,从政策上加以控制。另外是改革退休和养老金审批办法,由单一的审批改为与经办机构共同审批和核定,以解决"别人请客我买单"的问题。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制度,使养老基金能在一个良性轨道上运行。

三、尽快纳入省级统筹

实行更感高层次的统筹,也是一种解决贫困地区养老保险的有效办法。当养老保险基金预警时,在统筹范围内给一定的转移支付,以解燃眉之急,体现社会共济和社会互济,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条件下养老保险的优越性,确保社会稳定,为机关事业单位保险注入活力。达到改革的目的。


关于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信用评估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信用评估的几点思考

建立事业单位信用评估,是事业单位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服务社会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础。依法对事业单位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实施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便于党委、政府及时掌握事业单位法人对外开展业务情况,提高社会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事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服务功能,调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其行为,科学评定事业单位的信用等级,既是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多方需求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要到位

加强事业单位信用等级建设和监督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因此必须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组长,编办、纪委(监察局)、法制办、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未出台事业单位监管相关配套政策之前,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就会出现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二、建章立制,政策措施要到位

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建章立制明确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的原则,主要内容、评定指标,规范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程序。出台《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考核细则》、《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实施方案》、《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配套制度和措施,为评定工作提供了有效地政策依据。在评定工作中,指标设置、量化赋分是否科学合理十分关键,在确定考核指标时,不但要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考虑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等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反复论证,确保所使用的考核指标内容基本能够涵盖事业单位信用活动的各个方面,较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信用情况。

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来自事业单位本身的指标内容,包括反映事业单位动态特征的业务活动和社会服务行为的指标;二是来自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指标内容,包括等级管理机关

和财政、审计、税务、质监等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指标;三是来自社会的对照指标内容,包括银行、服务对象及社会等有关方面的监督和评定指标,在二、三方面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应侧重第一方面的指标体系建设,在各方面条件逐步成熟后,再扩大评定内容。

三、试点先行,积累经验要到位

事业单位信用评定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规范,要想更好地依法对事业单位进行动态监督管理,确保事业单位信用评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应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办法,先选择新成立的且运行一年左右的事业法人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推开。

四、科学评定,结果运用要到位

目前全国部分地市对事业单位信用等级的评定,已先试先行,争取了较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法人对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重视及参与的积极性。由于部门之间的联动不够,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评定结果只应用于舆论引导和挂牌约束,通过挂牌、摘牌的等方式,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管理,没有形成较好的监管合力,致使对事业单位对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使用不满意,失去信心,客观上形成了“为评定而评定”的现象。为切实确立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使用的权威性,就必须建立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在运用舆论引导和挂牌约束的同时,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评定结果与单位综合考核,干部考核任免,财政支持力度结合起来;将评定结果与机构编制事项受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取留结合起来。

事业单位实习心得


事业单位实习心得其实就是一种知识与经验,想要使自己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就要及时进行事业单位实习心得的总结,下面事业单位实习心得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事业单位实习心得

不知不觉实习期已经结束了,我很幸运的获得了在事业单位实习的机会,在这次的实习中我收获了很多,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在结束了这次实习之后,我把这次的实习经历整理成一篇最新事业单位实习报告,希望可以给其他在事业单位实习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实习报告参考范例。

经过这次在杭州市食品药品监察稽查支队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我从中学到许多关于药品监察稽查的知识,同时在其他各领域的知识面也得以扩展,包括为人处事,专业学识,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受益匪浅。

我是被安排在支队二大队,主管药品监察这一块,进入大队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队的工作很繁忙,这与我印象中公务员是一个很清闲的职位大相径庭。三人行,必有我师,进入大队后,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东西。特别是他们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感受颇深。

实习期间,我看了较多关于药监法律的书,对药监部门大体的管理制度有了了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办案不单单是程序的问题,更多的是结合如何使办案更科学,高效,人文等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当然只是个浅层次的学习,在此,不能也不敢对关于药监有关现象的进行深入的讨论。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实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想和启发。

1、关于为人处事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学会真诚待人。在支队里,周支队长作为我的老师,一直很重视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一个人的人文素质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折射到具体生活中来,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我们要礼貌待人,真诚待人。

2、在具体办事中要讲究原则性,条理性,原则的东西绝对不能改,做事要有一定的条理,这样才能是别人听的更懂,更清楚明白。

3、要勤学好问,进入我单位实习是我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接触国家政府机关的机会,是一个来充实自我的学习机会。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一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懂的更多,而且会终身受益。

以上是我的实习报告。一个多月的实习期很快就过去了,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纵即失。在此,我要感谢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这么多天的照顾和帮助。相信这次珍贵的实习经历会一直伴随着我以后的工作生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通过这次实习,更加懂得知识和实践的积累,不断充实自己。

篇二:事业单位实习心得

我于20xx年3月在XX华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输电工程分公司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里,无论是在学习上以及人际交往上我都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事,使我更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加强了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知和认同,也培养了对所学会计专业的浓厚兴趣,深刻激发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实习心得:

1.作为一名会计人员,第一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虚心向他人求教,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法律思想,积累辨别是非的经验,遵纪守法,诚信做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2.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3.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篇三:事业单位实习心得

在经历了一年多工作中,我兢兢业业,通过各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此刻我已达到转正的资格,为此,我也为自己的公务员转正自我鉴定详细于此。从一年多。在领导、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集体里,在这个集体的每位同志身上,在这个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上,我学到了许多,为做好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知识,打下了基础。在一年试用期结束的时候,特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提高觉悟,统一思想。

作为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个人思想素质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委党组非常重视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经常对全委同志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这也使我在思想政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XX年10月份,我在自治区公务员培训中心参加了由自治区人事厅主办的初任公务员培训班,通过为期14天的学习,增强了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对国家行政机关管理运作状况,机关管理的基本环节,以及政府机关工作所需的依法行政、行政管理能力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我区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培训期满后我顺利通过考核,在后来的工作当中,我认真按照这些行为规范来做,不断以国家公务员的各项规定要求自己。

二、边学边做,踏实做事,认真负责。

面对国内外经济日新月异的形势,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工作。刚踏上新的工作岗位时,对领导分配的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但是,在领导及同志们的传、帮、带下,在自己(明晰了工作流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我所在处室的各项业务知识,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并协助其他同志做好工作。在领导和同志的帮助下,我逐渐明白了,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就是要敢于吃苦,甘于奉献,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严于律己,遵规守纪,团结友爱。

在经贸委这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里,到处都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我始终以他们作为心中的坐标,严于律己,遵规守纪,时刻要求自己注意公务员形象。积极参与委机关党委和委团委举办的各种学习和各项活动,和其他年轻同志一起看望孤寡老人,祭奠革命烈士,参加讲座、培训等,不断收获着知识、友谊、温暖和信念。

四、加强学习,虚心求教,不断提高。

在这一年的时间,我虽然在思想和工作上都有了新的进步,但与其他同事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渐改掉急躁、考虑事情不周全的缺点,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习、进取、完善自己。

关于我的公务员自我鉴定以上已表明。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力争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兼备的新世纪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以上是自己工作一年来公务员简短工作鉴定,不妥之处,恳请组织批评指正,我将虚心接受组织对我的审查和考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