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生态环保文明演讲稿 > 导航 > 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

生态环保文明演讲稿

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

区委熊书记最近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我认为非常正确。这里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我区现在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发展工业,二是建设城东新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只有这两件事情都做好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才能加快我区发展。发展工业,要求我们打造工业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有根的产业项目。建设城东新区,要求我们规划先行,逐年推进,使我区迅速向中心城区迈进,使我区为**做强做大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东新区呢?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构想?首先,是我区发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为核心战略,其他战略任务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来推进。其次,我们只要看一看**做强做大的整体态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核心战略了。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xx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这个规划要达到的效果:为我区未来发展作前瞻性,概念性的战略思考;对我区未来发展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个性特色进行系统性的全面设计;使我区有一个可以操作的、逐年推进的开发建设的总体安排。
这个规划的内容包括:(一)市政道路扩建改造规划。东西向的道路有阳明东路延伸,南京东路、北京东路、洛阳东路、解放东路;南北向的道路有洪都大道,上海路、**大道、高新大道、京东大道、昌东大道。要求交通通畅,绿化美化亮化各有特色,路两侧建筑各具风格,现代服务业布局合理实用。(二)核心商务圈规划。即以恒茂国际都会为主体的城东核心商务圈。这个商务圈应成为我区的中央商务区。(三)特色街规划。比如解放东路市场物流带,上海路商贸餐饮一条街,顺外路欧式建筑商贸特色街,湖东路网特色商业街,洪都中大道商住购物特色街等等。(四)工业园区规划。主要是民营科技园和昌东工业区二次创业规划;罗家针纺特色产业园规划;湖坊村工业园转型规划;一批村级工业园规划等等。(五)乡镇街道规划。主要是罗家新区规划和扬子洲列入改革与发展试点乡镇的规划,也包括其他乡镇和两个街办的规划。扬子洲作为**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如何规划更值得关注。(六)城中村改造规划。打造进顺、湖坊、青湖、彭桥等一批城中村改造的亮点工程。每个城中村都应该有规划,要求有现代气息,节约用地。(七)低洼老城区、危旧房改造规划。(八)特色农业基地规划。(九)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如城东示范学校打造,第十医院搬迁,传媒大楼建设等,都要作整体考虑。(十)生态旅游规划。主要是天香园国际品牌的规划建设。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对生态立县战略的认识与思考


对生态立县战略的认识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作为经济落后的山区县,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摆在山区县全体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山高路远,经济落后。案件的冲击,影响着的在外形象。地隅闽东西北角,东邻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蕉城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因地处偏僻,建县时间较短,因此,开发的较迟。道梗土塞,僻同边徼,向来不为外人所知,经济一直非常落后。某年财政收入只有多万元,全县只有个亿,尚不及闽南一个乡镇。去年案件后,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在外形象也受到严重影响。新一届领导班子虽然在重塑形象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
二、科学发展与提升形象的辩证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归根结蒂要落实在发展上,要提升形象,只有与时俱进,加快发展。首先,发展是形象提升的基础。之所以在外界知名度不高,除了自身的地理条件外,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发展。深圳从前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改革开放后,深圳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高速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兴城市,现在更成为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大都市,成了举世瞩目的一颗明珠。其次,形象的提升反过来又推进发展。一个良好的形象,是加快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一位投资者,他在选择资金流向时会把印象最好最深的地方作为投资首选。现在人们追求品牌效应,就是注重外在形象,只有树立了良好外在形象,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拓展更好的发展空间,才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集四方之才,汇四方之财,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形象。
⒈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开发得晚,虽然是的不幸,但从某一角度看,又是的大幸。当今一些发达地区,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后果是自然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对国民健康造成的危害。而正因为没有过多的人为破坏,反倒在世间保留了一块难得的净土。这里青山叠翠,满目葱茏,境内“山泽蔽亏,筚路绝辙,兽蹄鸟迹,交于绿林,村墟映带、冶媚绝世”(作家沈轶刘语)。不仅保留有华东第一瀑、滴水岩、仙风山等绝佳的自然景观,还保留了中华鲤鱼文化为代表的众多人文景观,更有近乎原始状态的、被专家誉为“华东西双版纳”的后垅大峡谷和气势恢弘的官山大峡谷……的森林覆盖率达,为全省之最,空气清新纯净,空气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的生态立县战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此,我们要着力保护好这些难得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⒉致力打造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县旅游资源丰富,地方特色比较明显,有列入福建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的九龙漈瀑(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布群,有人鱼同乐、情趣独特的年历史的鲤鱼溪,有载入《辞海》的“八闽首景”湖光山色的滴水岩,有珍禽异兽出没、原始独特的陈峭鸳鸯溪,以及面积平方公里、烟波浩淼的芹山湖等等。这里还遗存了一大批古庙祠、古民居、古廊桥、古驿道、古遗址。全县年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夏平均气温仅℃,有着“天然空调城”的美誉,为避暑度假、疗养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理想地区。
要实现旅游兴县战略,就要充分发挥的高山气候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宁绍高速公路建设和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精心打造“鲤鱼文化”这一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高起点、高品位搞好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的详细规划,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进一步美化、绿化城市环境,为对接旅游高潮,迎接旅游春天做好准备。
⒊致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坚实基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生态、绿色、有机做文章,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构筑生态农业发展带,形成高山优特茶叶、畜牧养殖业、反季节蔬菜三大主导产业。要狠抓茶叶精深加工,整合并打响茶叶品牌,提高茶叶产业效益,把建设成为闽东最大的高山茶叶生产基地。学习超大生产经营理念,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民、协会农户”等模式,不断扩大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把建设成为周边大中城市最重要的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场草地条件和芹山、水库万亩库区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山畜牧业和淡水鱼网箱养殖业,力争建成全市最大的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和最大冷水性淡水鱼网箱养殖基地。要走出一条“一乡一品”,“品品独特”的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路子。通过龙头带动,科技提升、基地示范、市场先导,构筑现代化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⒋致力调整工业布局结构,增强经济总量和实力。
工业是增强地方财力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县的工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工业投资力度较弱,规模以上工业和新建企业少,发展质量不高,工业与相关经济结构不协调,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成了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瓶颈”。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致力发展生态的、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必须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高科含量、高附加值和吨价比高的优势工业,努力使粗放型工业向低能耗、清洁型绿色工业的转轨。同时,扶持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做大做强人造光学晶体、热熔胶医用系列产品、微铬和氮化铬、汽车缸套系列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建造带动工业发展的“火车头”。要结合本地的农产品生产,走农工结合的路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支持超大集团在注册分公司,引进蔬菜包装加工企业,按照超大生产标准化体系,引导一批农民与超大建立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结构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增加农业效益。要鼓励并扶持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群鑫农发科养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要立足本地的水能资源优势,开发无污染动力,县境内有万千瓦水能资源可供开发使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走“以电兴工”的发展路子。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好宁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飞地政策”,本着“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自由选择项目落户地域,致力办好工业园区,实现集约规模经营,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⒌致力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县经济的不发达,造成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缓慢、极不均衡。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协调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改变面貌,是极其迫切的一项大事。为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对传统陈旧的发展观进行扬弃和超越,不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改变那种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就是不顾一切增长的错误观念。要立足实情,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大幅度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并带动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和农村。二是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遇,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分工,利用作为开放的三都港连接闽北、江西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向外把自己融入全国大区域的发展格局中,向内均衡好九个乡镇的协调发展。三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加大文教科卫等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持”的总原则,切实做好资源工作,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对经济和人口统筹规划。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始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而坚持以人为本,则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要从我们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到我们的执政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体现到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之中,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我国五大建设任务之一,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战略措施,对农村的科学发展和乡镇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如何建设?从何抓起?笔者谈几点看法:

生态乡村建设面临五大挑战

一、化肥农药激素超施滥用。据统计,我国每公顷农田化肥施用量高达318公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施用农药12公斤,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什么增长素、增红剂、膨胀素、防腐剂、除草剂等各种药物激素的普遍使用,导致粮食、肉食、禽蛋、蔬菜、水果的味道远远不如从前,而且,有些蔬菜带有残留农药人吃了经常发生中毒事件,残留药物和化学激素人畜共食,最终将各种有害物质积淀在人体内,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畸形人、癌症等各种疾病的增长,直接挑战人类食品安全问题。

二、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运用,使残留薄膜逐年增多,超过2/3的废膜被弃之于农田,加之食品塑料袋的普及使用,林带、水渠,沟道,河边成为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生活垃圾乱排乱放。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打工族在集镇和城郊租房过渡性栖居的人口剧增,加之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中化、露天化、批量化、毒害化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已呈现“垃圾围村”之势。全国农村每年产生2.8亿吨生活垃圾和90多亿吨生活污水,大都未经处理,被随意丢弃和排放。每年产生的6.5亿吨农作物秸秆,多数被焚烧,综合利用率也很低。

四、过密养殖隐患重重。以前化肥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农家肥”一直是农民种地施肥的首选,人畜粪便在当时是农民生产的必需品。而如今,化肥逐渐成为农民种田的首选,使用农家肥的人少了,人畜粪便的处理变成了一大难题。现在畜禽养殖业呈现集约化、机械化的趋势,千头猪场、万只鸡场大量涌现,畜禽粪便、养殖废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笔者经常遇到路边积攒成堆的牲畜粪便,刺鼻的气味让行人避而远之,人蓄粪污随意排放、生活废水乱泼乱倒,多数地方水源严重污染,对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五、城市污染蔓延农村。城市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向农村蔓延的势头有增无减。各类矿渣到处堆弃,重金属污染严重,部分地区大量使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跨区域污染特征明显,有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6%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污染。部分河流水质变坏,群众说:“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引水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如今现在癌症灾害”,这话并非危言耸听 ,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

多措并举,严守生态红线

建设美丽中国,当前亟须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田野,通过切实有效的综合整治,踩住农村污染的“刹车”,严守生态红线,还乡村一片美丽的净土。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各级政府加强建设生态乡村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城乡环境基本服务均等化。要将生态乡村建设目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将农村生态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

凝聚生态乡村共识。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开展深入持久的生态乡村宣传推广活动,形成“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社会共识和公民担当,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健全农村环保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完善现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公共环保工程设施有偿服务等法规。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分摊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严禁对动植物滥用各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化学激素 。

综合治理地面源污染。可借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的示范经验,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有机复合肥料和能被土壤溶解的地膜。

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畜禽粪便的沼气化利用,推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林业剩余物的材料化利用,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

推进绿色美丽示范乡村创建。创新农村环保活动载体,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组绿色创建活动。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立“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来解决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收取和处理以及污水、粪便的处理问题,推行农村绿色生态创建“以奖代补”政策,建立省、市、县三级资金奖励机制,对完成创建任务的生态市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组分别给予奖励和命名,实现向重实效、重过程转变。

建立农村垃圾回收处理机制。废物利用,利国利民。农村的很大一部分垃圾是完全可以再利用的,如塑料制品、纸质食品包装盒、橡胶制品、钢铁制品等。过去农村垃圾回收率低,主要由于回收量小成本大,因此,对于农村垃圾回收再利用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使得农户愿意整理垃圾,回收人员愿意收购垃圾。

对生态环境补偿的税收政策思考及建议


对生态环境补偿的税收政策思考及建议

利用经济手段对干扰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调节,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税收政策方面作出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如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废物处理、利用清洁能源生产的无污染产品实行减征、免征、即征即退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资源土地保护进行课征的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等,对合理利用资源,限制资源的滥采滥用都起到了有效的控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更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在生态环境补偿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尽快完善生态系统税收制度

(一)从保护重要生态屏障、考虑减轻农牧民负担、解决生态移民生活困难、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税收角度出发,应当采取“税额减免、提高起征点”等税收手段,初步形成“生态无税区”。

(二)在现行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对矿产资源性产品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将开采矿山中发生的采矿权转让费、生产探矿费、资源补偿费、资源税等有偿使用矿产资源的支出和购置节能减排设备所含进项税金应列入准予抵扣的范围。

(三)资源税的征收应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合理提高税率标准。即提高有色金属和其他非金属矿原矿等矿种的资源税税额幅度上限, 辅之以提高税收负担的办法,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单位税额高于再生资源。

(四)应当赋予省级政府一定的资源税收管辖权,合理调整现行资源税单位税额,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实行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即先在开采或生产环节实行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之后在销售环节根据销售价格再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征,充分发挥资源税在节约非再生资源、稀缺资源方面的调节作用。

二、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一)对开采石油、天然气征收的矿区使用费应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

(二)煤层气也属于自然资源,应对地面抽采煤层气征收资源税。

(三)借鉴国际经验做法,对自然资源输往本地区以外时,就该资源或者矿产品的产量跨地区征税。跨区域征税的纳税人虽然是在本地区从事矿山开采的居民或企业,但其负税人实际是资源的需求者或消费者。利用这种办法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保护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四)对在境内从地下或其他水源地耗用水的单位和个人,列入水资源范围征收资源税,具体办法是:

1、根据水资源所在地海拔高度设置比例税率,地域海拔越高设置较高税率,按照使用水资源的径流量或者立方数按规定税率征税。

2、根据下游水电站的单位投资成本和用水量、水头大小确定起征点和累进税率,按发电量征收,规定每千瓦时定额税率。

3、按照税收征管属地原则,由当地税务机关根据河流管辖区域收取,确定水资源源头地和水资源利用地分享比例,对征收的水资源税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用于生态移民生活困难补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资源生态保护。

4、以城市用水销售量、工业用水自用量为依据征收水资源税。

三、开征环境保护税
(一)将资源开发及循环产业现行排污收费制度进行税(费)改并,提升其立法层次,将排污收费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

(二)对在采挖各种中药材缴纳的“草皮承包费”纳入税收征纳范围征收环境保护税,其税收收入作为专用基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

四、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

将地区采挖取得的中藏药材植物初级产品应列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对采挖人数进行规模控制,并进行采挖技术培训,提高保护草场意识,减少并淡化药材保健作用的宣染,从源头上杜绝无序疯狂采挖,保护草原原始生态。

五、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

(一)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原则性规定,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适当灵活的税权。如由现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改为全额恢复征收增值税,所征税款全部用于生态资源开发补偿,开挖回填、草原灭鼠等,让农牧民切实得到实惠,使生态环境恢复得到落实。

(二)为扶持资源循环经济,在还没有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前,对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在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废旧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好的产业政策中增加循环经济在资源保护、节能减排方面购置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规定。

(三)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支出给予税收减免的规定。
(四)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

对生态环境补偿的税收政策思考及建议第2页

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

(五)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的投资支出准予所得税前扣除,对企业购进节约资源、防治污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允许一次性摊销。

六、优化分税制收入体制

根据实际,应改变“有税源的地方无税收,无税源的地方得税收”的分税制体制。并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定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办法,如将现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确定为经济核算企业,全部入库中央级的企业所得税和特别石油收益金实行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收分级收入体制。

总之,通过以上税收政策,增强税收调节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

新疆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资源较多的地区,如果资源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发展,将会造成环境的不断恶化,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我们应当利用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生态资源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