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 导航 >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心得体会”,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决定”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全县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肯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自然生态和环境形势还十分严峻,工作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距离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根据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要求,以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指导,积极探索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新道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加大环保工作力度
建立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以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环境损失,对提高环境质量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力争将环保工作列入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逐步建立完善的综合决策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科学安排,统筹部署,对全县重大经济决策、规划、举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能耗高、污染重、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的项目,不论利税多大,坚决不上,以避免“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不良现象发生,以环境保护为重要支撑和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抓好污染减排,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坚定不移地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源环境的代价过大。要扭转这一状况,就必须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以污染物减排为突破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和下降,缓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的环境压力,进而以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扩大环境容量,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必须不断加大污染减排的力度,要在强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减排的力度,推动环境保护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污染物减排为抓手,全力削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有效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当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提供切入点,将环境保护贯穿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渗透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互促进。
三、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将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与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相统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节约环保型生产体系,将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项目进程,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排放和高效的节约型生产增长方式。同时,摒弃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快开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建立环境友好的科技体系。
四、 切实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文明
继续完善河湖治理、造林绿化和生态能源建设工程。退渔还湖,加快微山湖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进程;退耕还林,加大圣人窝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汉王生态农业建设;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群众利益。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突出植被保护、流域治理,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渔还湖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重现蓝天碧水新**。
五、 强化监督,依法保护环境
要继续抓好环保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强执法监督和监察工作,提高执法效果。要加大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限期治理的处罚力度。人大及执法执纪部门要介入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重大污染事故的责任人员,要依法予以严惩,依法保证全县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优化发展环境保障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优化发展环境保障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在国家宏观经济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困难的背景下推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振兴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机关作风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对于我们机关干部来说,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使人大机关真正成为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富有创造性的机关。鉴于此,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投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摆正个人与单位、单位与社会、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把这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贯穿于自身建设和工作之中,落实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 的奋斗目标上来。三是要把优化发展环境当作提高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良好契机,借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帮助自身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做一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廉洁的机关工作者,树立人大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四是要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对党负责、让人民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澄清模糊认识,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与广大基层代表和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在接受深刻教育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服务。五是要认真做好对照排查工作,主要针对自身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挖根源、找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自我排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诚恳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好整改工作。六是要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反思,制定具体详实、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重点围绕是否高效完成任务,是否为人大常委会、为代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是否及时转办交办了群众的上访件三个方面进行整改,努力促使自身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要认真研究自身工作职责,积极进取,超前思考,超前研究,做到只要有利于发展,就敢于负责,坚决摒弃一切有悖于经济建设中心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建和谐教育谋求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教育谋求科学发展心得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经济增长与事业发展的统筹,是人口素质与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和谐教育是一种公平的教育。对大多数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对社会而言,教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
运的基础工程,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构建和谐教育,要让每一地区都能拥有优质教育资源。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农村中心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聚集,使得薄弱地区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压力加大,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构建和谐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扶持薄弱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摆上日程,并切实抓出成效来。要加大对相对薄弱地区和农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调整县区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教职工政策性福利补助得到解决。积极发展跨行政区域的集团办学,完善强弱教育互补合作机制,保护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先发优势,培育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和农村的后发优势,提高全市教育的整体水平。要让每一类教育都有较大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包括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高、普、职、成、幼、特六类教育哪一类都不可偏废,而且每一类教育在发展的层次上也要均衡推进。盐城的高等教育和星级高中是盐城的“名片”,是盐城人才储备的蓄水池、智力库和思想库,必须创新管理,打造品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的重任,是地方劳动者成长和提高的基地,要积极围绕地方经济特色和支柱产业,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一生幸福的奠基性教育,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全面开发早期幼儿的潜能,发挥儿童个性。要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全市星级等各类窗口学校以下的合格学校建设,在巩固“三新一亮”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六有工程”、“校校通”等工程的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机制,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合格学校任教,逐步缩小学校之间教师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差距。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施好盐城市所有学生享受教育的“蓝天工程”,对贫困人口子女能减的费用一概减免,发动全社会做好贫困人口子女的教育工作。搞好残疾人的教育、弱智儿童的教育和少数民族的教育,关注流动人口子弟的教育,使之与当地学生在就读入学等方面“同在蓝天下,雨露共成长”。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机关还是学校,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还是学校的教职员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教育作贡献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渴求,使服务奉献、一心为民、勤奋工作成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
和谐教育是一种法治的教育。和谐教育需要秩序和法治,必须有有条不紊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安宁的周边环境。要用法律的力量来强化管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教育事业。各级行政机关要把主要职能从具体事务管理转移到依法管理和监督上来,变直接、具体的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端正教育行风,治理以权谋私、以教谋私现象。各级各类学校要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制,建立章程,实行依法自主办学。全面推进校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逐步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行有效的法治管理、制度管理。要用法律的力量来维护权利。要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现教育投入的“三增长”。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要求,以县为主统筹教师工资,确保教师工资一县一标按时足额发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执行国家的各项基本教育制度,在教育机构的设置、课程的开设、招生考试等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解决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过轻的问题。要用法律的力量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困难师生的生活问题,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

构建和谐教育谋求科学发展心得体会在心上,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和走访慰问活动。
和谐教育是一种诚信的教育。教育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诚信,没有诚信,教育就失去灵魂,就不可能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同。教育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支持。要维护教育自身的形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为社会作出表率。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热点问题。中小学不得举办学科实验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未经批准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严格改制学校的收费行为,组织并实施好“一费制”。教师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尊重。继续抓好师德建设,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建设好教师的精神家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引导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培育人才、繁荣知识、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坚决杜绝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加强以“求是、求博、求精、求新”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教育,搞好新课程实施的通识培训,以过硬的水平塑造良好的教育工作者形象。学生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欢迎。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要义。行政部门要以服务学校为重点,学校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重点,教育教学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对全体师生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区域特点和时代特点,高起点规划、高品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要提升办学品味。要牢固树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观念,积极开展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教育工作者要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播种希望,播撒阳光,使学生视学习为一种需要、一种愉快,在爱的旗帜下茁壮成长。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社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和谐社会内在的价值取向。


第一,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谐意味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反对“物本”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就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的。所以,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第一,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造成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提倡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注意“四位一体”的协调统一,而不能顾此失彼,搞“单打一”。

第二,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等,使速度、结构和效益不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突出。要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和谐平衡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因为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子孙后代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2页,人民出版社,XX年10月第2版)因而,科学发展观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认为只有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发展世世代代永续进行。否则,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