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让安全与生命同行演讲稿 > 导航 > 玉树地震,大爱无疆--让逝去的生命得到了尊严

让安全与生命同行演讲稿

玉树地震,大爱无疆--让逝去的生命得到了尊严。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玉树地震,大爱无疆--让逝去的生命得到了尊严,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玉树地震,大爱无疆--让逝去的生命得到了尊严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xx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不妨先将目光移到相似的历史现场:20xx年5月19日14时28分,神州大地,一片哀戚,国旗随着国人的泪水缓缓垂下。此前,国务院决定20xx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为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国旗也是第一次为普通的死难公民而半垂。在那一刻,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国家对生还者的慰藉和关爱。这一次,国旗将再一次为遇难同胞而降,它诠释的是同样的深意,但又表达了不一样的信息。这表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如果说20xx年的哀悼日是一种突破,是上下合力的结果,那么这一次则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明确写道,“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国旗法的这一条款得到一次又一次的践行,公民的尊严在国旗半垂中得到舒展。

可以说,汶川大地震不只是汶川的灾难,是整个国家的灾难。同样的道理是,玉树地震不只是玉树的伤痛,也是整个国家的伤痛。对于这两起破坏性极大的地震,每个有良知的人无不感到悲伤。一定程度而言,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对遇难者表达尊重就需要葆有共同的悲戚之情,当国家以全国哀悼活动的方式来祭奠死难者,以下半旗的方式志哀,无疑就是把国人的悲戚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悲戚,这是对死难者的最好礼遇。

全国哀悼是一种仪式,通过仪式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对生命的尊重,而实际上,在全国哀悼的背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在默默践行。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在地震发生后,国家快速集结各种力量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救人”……让遇难者有尊严地安息,对生还者以制度善意加以保障,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并且加快步伐有条不紊地进行灾区重建,这同样是对生命的尊重。

显然,所有这些都展示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大爱,都彰显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杂文家邵燕祥说:“我们要以一定的仪式,向人们昭示并让后代记住,要把中国建成现代法治国家,我们要尊重并捍卫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并捍卫与生俱来的一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毋庸赘言的是,在尊重生命的旗帜下,最大程度地捍卫公民的各项权利,不仅能凝聚人心,更加唤起国人抗震救灾的决心和重建家园的信心,还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

20xx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面对频仍的灾难,我们需要重申对生命的尊重,还需要从灾难中反刍教训。诚然,一个清醒和充满力量的民族,不仅不会被灾难打到,更能创造条件规避风险,减少灾难的破坏性,还会汲取教训,让生命有尊严,让公民生活有尊严和幸福。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缅怀玉树地震遇难同胞


缅怀玉树地震遇难同胞

空空般若,雨夜哀歌。此时的玉树,冰雹交加昏天黑地。4月21日,又是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

藏民的风马旗斜插在屋顶,共和国的国旗为逝去的生命送行。祷告的祭文也是一只天行的马,随风飘去,寄出生命的哀思;国旗低垂,但尊严的旗帜高扬。

玉树,藏语里有“遗址”的意思,有遗址般的壮丽和坚毅。萨迦派的主寺结古寺,不动的经文嘉纳玛尼堆,屹立不倒的格萨尔王铜像……,这场玉树大救援,也将被世人铭记,这是藏汉相拥的纪念地。

今日的国旗,将以生命的名义,还死难者一个名字,一座墓碑,一份尊严,让生者的祭奠都有方向,让每一个回家的灵魂不会迷失。在国旗的方向,就是中国,回家的路,神圣而且尊严,你会看见,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让每个国人活得有尊严,是政府对国民的承诺。尊严没有生死的界限,生者活得有尊严,死者也要有尊严地离去。降下半旗,献上哈达,这是生者表达自由、尊严、信念、人道理想,这是国家向世界展现国格。

暗暗雨夜,我在微博上写下雨果的悼词: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就是涅槃的真意。玉树精神托体同山阿,已经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学习青海玉树地震总书记“珍惜每一个生命”的讲话心得


学习青海玉树地震总书记“珍惜每一个生命”的讲话心得


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正在巴西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当天决定提前回国,“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一回国便召开常委会,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紧接着在18日中午抵达玉树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玉树州体育场,总书记说:当前第一任务还是抢救被困人员,珍惜每一个生命。
总书记的言行和他的一举动都紧紧地同生命联系在一起,充分地表明了生命的重要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乃是国家和政府存在的基础,因此,党和国家始终把珍惜每一个生命,抢救每一个生命,作为自已的人道价值坚持和执政理念。
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自然灾害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地震、海啸、风暴、火山喷发、洪水……种种灾难永不停息地向我们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在人民生命陷入危难之际,除了拯救,别无选择。
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一样,尽管72小时的抢救黄金时间已过,尽管救援条件十分恶劣,但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只( )要有一线希望,用百倍的努力去拼争,决不抛弃,决不放弃,“珍惜每一个生命,”一直是党和政府在自然灾害救援时期的不二宗旨。
当然,我们理解“珍惜每一个生命”,决不能局限于救灾行为。“珍惜每一个生命”,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上的核心价值,它应体现在任何时候的一切领域、一切工作之中,不能有时域的界限。“珍惜每一个生命”,我们的政府不仅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每一个身陷险境的国民的生命,而且还要在任何时候,都有责任保障国民生命的安全和健康,避免生命陷入无妄的灾祸之中。
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珍惜每一个生命”,而且贯穿到所有时段、所有领域、所有工作中去,时时刻刻关注公共安全,不能因某些部门和机构的消极或者野蛮而导致生命的不幸,更不能成为国民生命和健康的直接威胁和迫害者。例如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等导致的健康危险,又如野蛮拆迁造成的人伦悲剧,城管执法过程中的血光频现,以及疏于安全管理的接连矿难等等。
“珍惜每一个生命”,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呼唤。应当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我们国民的生命安全处于有力的保障之下,但在实际工作,珍惜每一个生命的理念需要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更加深入,也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不断完善,使生命们不幸大大降低和减少,使生命有更多更大保障和更少忧患。我们期待我们的社会能把“珍惜每一个生命”变成全社会的理念和行动,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和谐、充满大爱,让人民的生活幸福吉祥!!

班主任工作之感悟:大爱无疆始于点滴


班主任工作之感悟:大爱无疆 始于点滴

内厝实验学校 潘雅芳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总是让我心存感激;有幸成为一名班主任,更让我感到任重道远,举步唯艰。学而知不足,教后而知困,我总在努力探索一套用之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来使我的学生获得进步,健康成长,用它来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进行有效诠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些东西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拿来晒晒,恳请大家斧正。
首先,对老师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可以架起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心理桥梁,用爱的方式去交流与沟通,增进友谊,播种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最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宽容的。我班新来了一个同学叫王真隆,他头脑灵活,但天性调皮好动自制力差,上课总是做小动作。下课后爱找事惹惹别人,就连别班级的同学也去惹他们,谁都不愿意和他同组,不到一个月,就有好几个家长来找我说起这个还子,确实令人头疼,为此,我也狠狠地批评过他,甚至找过他的家长,家长也很生气,可今天改了,明天照样犯。他可以算是我们班的大难题。但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发现他很积极,提水时别人提一桶,他提两桶,而且总比别人的速度快,累得满头大汗仍然不肯歇一歇。此时,我走过去,拿起纸巾擦擦他额头上的汗水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小心,别累坏了,过后我常常把他拉到身旁,聊聊天,叙叙家常,在学习和为人处事上给予榜样教育。渐渐的,他在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班上更多地为同学所接受。把每一学生当成我们自己的孩子!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你的日记中再也没有讨厌、体罚、变相体罚等字眼;有了爱,本欲恶语批评的话语都可变成谆谆善诱的细语,挥出的拳头顷刻间变成抚摸的行为;有了爱,学生才能对你心存感激、对你不离不弃。因此爱应是每个为人师者首备的优秀品质。
其次,掌握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尤如人的细胞和人的机体的关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的掌舵者,要管理好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和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
要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用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能力去观察学生本人的行为习惯的细微变化,从科任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评价和反映对学生进行客观定位。就我如我班有个同学叫小赵。上课偶尔有点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也开始偶尔没完成了。经过细致的调查,了解,原来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我给他分析网络的利与弊,要让电脑发展成学习的好帮手,而不能是凶手,反复交流,用心疏导,后来他认识了错误所在就改掉了坏习惯。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民主选好班干部,建立班级常规制度,通过自我管理,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而且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习做人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就如我班,从开学之初让大家参议制定一份合理的班级公约,并以此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定期给学生介绍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好人好事,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催他们奋发向上。如在西南大旱和玉树抗震捐款活动中,既让学生受到了生命教育,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要懂得创新评价。评价是班主任工作中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学期结束时先进人物的评选,学校竞赛型类活动对班集体建设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学校三好学生的评比,名额有限且并不能全面反应学生进步,在评比活动中,我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设十几个单项先进评比。如设最佳进步奖劳动能手创新标兵 使每个学生都有追求的目标,都有努力的动力,都有成功的喜悦。
还有要重视家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着。[莲 山课件 ]我总是主动与家长的联系,如实介绍情况,做到不夸大,不缩小,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即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耐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沟通心理,争取实现协同教育。
而我班有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放任不管,这是家校沟通中的顽疾,如班中有位外地的学生,家长因经济建设,往往会表现出教子无方,在未进入我班之前已心灰意冷,我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如:四年级时,有一个外省的学生叫杨聪,因父母经常出差,造成成绩不稳定,几经交谈、沟通,才得于获得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在她要转学时,她母亲在教室门口对我鞠了三个躬,且说教师,我知道您对我家杨聪的关心,无以为报,给您鞠躬了!我知道,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一生最大的奖赏。
  事无巨细,做为班主任,要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如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它将成为我一生中的最大财富。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一切,只有在勤奋者的耕耘之中才会领悟其中的精华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这一生,当老师无怨无悔

玉树地震哀悼日心得体会


玉树地震哀悼日心得体会


玉树地震哀悼日心得体会
国旗再次为遇难同胞而降,同样深重的哀痛,但传递着更多的信心: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这一次的举国哀悼,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是政治文明的制度结晶。国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
今天,4月21日,青海玉树地震第七日,这是一个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日子,这是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
今天,我国为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以国家的名义,向每一位不幸遇难的同胞表达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这是国家对逝者的祭奠、对生者的告慰,这是国家的最高礼遇,这是最庄严的仪式。
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致哀。
在那一刻,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坚强和自信———举国悲伤的背后,站立着公民尊严;每个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
这一次,国旗再次为遇难同胞而降,同样深重的哀痛,但传递着更多的信心:这表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如果说,的哀悼日是一种突破,是对国旗法条款的激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明确写道,“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那么,这一次的举国哀悼则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是政治文明的制度结晶。
支撑这种国家哀悼的自觉的,是融入国家血液的生命至上理念。我们记得,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国家就集结各种力量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要切实解决好灾区学生复课问题”,“要加强对次生灾害的预防”……救援大军不舍昼夜的搜救,更进一步强调了尊重生命的深刻含义。玉树地区处于高海拔、高寒地区,缺氧、昼夜温差大,救援难度极大,不少救援人员因而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但他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救人”,即便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仍然最大程度地救人。无论竭尽全力救人还是让遇难者有尊严地安息,无论让灾区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对生还者用制度善意加以保障,还是加快步伐,有条不紊地进行灾区重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和尊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不仅唤起了国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还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在汶川地震中,国人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一次次迸发,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提升,在这背后正是因为国家对生命更加尊重。正如有论者所称,“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从汶川到玉树,不同的是地震的级别,相同的是众志成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发扬。
尊重生命未有穷期,国家大爱没有穷期。在尊重生命的旗帜下,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捍卫,这个社会必然前途无量,国家所传承的价值一定亘古永存。玉树不倒,青海长青。让我们向每个逝者默哀,向生者致敬,让我们一起期待每个公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