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条例监察法心得体会 > 导航 > 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条例监察法心得体会

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你不妨看看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7章5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了明确和细化,使审计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明了,这对于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强化审计监督指导和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审计机关正在普遍宣传、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法实施条例5月1日就将正式实施,如何正确贯彻实施,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件大事,本人通过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及以往的审计工作情况,针对几个具体问题谈点自已的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审计依据问题
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告中审计依据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以审计法第三章16条至30条规定的

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第2页

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有本级政府安排的和上级审计机关授权或委托的审计项目,审计决定中告之的被审计单位救济途径的受理机关有待进一步明确。
如何正确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更好地运用实施条例,推动审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当前和今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一件大事。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审计依据
应依据审计法相关条款规定和各级政府批转的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完整表述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条规定和《人民政府批转局关于年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政发号)……
二、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
审计定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定性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公两种情况:一是若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无明确的处理、处罚意见的,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作为审计处理、处罚依据,二是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有明确的处理、处罚意见的,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处罚种类及幅度,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条款规定进行处理、处罚;需移送或由相关主管机关处理的制发移送处理和审计建议书。
三、审计决定书中告之被审计救济途径及受理单位问题。
由上级审计机关授权或者委托实施的审计项目,裁决机关为授权的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复议机关为授权或委托的审计机关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审计项目裁决机关为本级人民政府,复议机关为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学习贯彻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学习贯彻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从事工作,作为一名审计执法人员,变成了某种意义上有“”的人,当自己的角色在执法者和公民身份之间不断变换时,才对“权限”这个词有了一点认识。而这次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颁布,使我对“权限”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新条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审计的审计监督权限:一是增加了查询账户和存款的具体程序。二是增加规定了封存资料和资产的程序和期限。三是扩大了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四是明确了审计机关可不事先通知而直接审计的情形。

粗略望去,审计机关似乎增加了不少的“权力”,如在原来查询账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的查询权;配合新修订的《审计法》对封存权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该项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时限;取消了原来对审计结果公告范围的限制;明确指出审计机关享有可有条件的不事先通知而直接审计的权力等。

但细看之下,却发现我们增加的不是“权力”,而是“权限”。就好比一个圆的半径越大,它所接触的各式各样的边界也会越多,相应的受到的限制也越多。比如我们的账户查询权,必须先要有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和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在查询个人账户时还要满足相关的实质性要件,即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此外在审计实践中还要履行相关的必要程序——两人以上共同查询,出示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等。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该项审计查询权就没有办法行使,即使出于其他原因行使了,它也是有瑕疵的,违法的,对方可以就此提出异议。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甚至引发相应的诉讼和法律责任。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权力超出它的边界的时候,就变成了对正当权利的侵犯,就成为了邪恶的力量,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权力来制约它,以防止其滥用,并使遭受破坏的权利得到相应的救济。

再如封存权的行使,源自新修订的审计法第34条的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在被审计单位有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等行为时,有权予以制止;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但审计法只是规定了审计机关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权力,至于怎样行使该项权力,有没有相应的时间、程序上的规定,则并未说明,这显然不利于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保障。新条例则明确提出应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此外,明确了封存的期限是7日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即封存最长不能超过14天。且解除封存的条件是“依法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并指出,封存的保管责任——“对封存的资料、资产,审计机关可以指定被审计单位负责保管,被审计单位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这实际上是在加强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同时,进一步的对其进行了限制和规范。毕竟,封存权是对被审计单位和公民财产流通权利的限制,具有行政强制性,因而权力越大,受到的约束和限制就应该越多,所承担的责任也应该越大。

5月1日,新条例马上要生效实施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笔者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审计的权力又扩大了,审计监督权又加强了,这些话都不假。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国家监督、法律监督,其本身也是对权力的制约,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必然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没有相应的职权,又怎么来履行相应的职责。但是,身为审计执法队伍的一员,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增加了多大的权力,也就增加了多大的责任,这些都是对等的。只有看到权力背后的责任,看到权力的界限——权限,我们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的权威也才能真正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学习贯彻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几点体会


2016年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7章5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了明确和细化,使审计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明了,这对于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强化审计监督指导和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审计机关正在普遍宣传、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法实施条例2016年5月1日就将正式实施,如何正确贯彻实施,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件大事,本人通过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及以往的审计工作情况,针对几个具体问题谈点自已的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审计依据问题
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告中审计依据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以审计法第三章16条至30条规定的相关内容为审计依据,二是除以审计法第16条至30条规定外,将各级政府批转审计机关年度项目审计计划文件作为补充依据。
上述两种操作方式,谁对谁错有待明确,笔者倾向第二种做法,依据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新审计法第五章 审计程序第38条规定“审计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实施条例第五章审计程序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通过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审计机关执法依据除法律、法规规定外,还应按照本级政府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遇有特殊情况的须经本级政府批准才可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依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审计依据就存在不完整性。
二、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项目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定性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依据有两种表现:一是依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相关规章中明确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作为审计处理、处罚依据。
上述两种做法和表现形式都存在与新修订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相衔接和完善的问题。
新审计法第四十一条 “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5条第二款“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处理、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目前,相关部门起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都明确有执法主体单位,直接借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条款作为审计处理处罚的依据就存在执法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
三、审计救济途径及受理单位问题
新审计法第四十八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不能根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有本级政府安排的和上级审计机关授权或委托的审计项目,审计决定中告之的被审计单位救济途径的受理机关有待进一步明确。
如何正确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更好地运用实施条例,推动审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当前和今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一件大事。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审计依据
应依据审计法相关条款规定和各级政府批转的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完整表述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x条规定和《xxx人民政府批转xxx局关于xxxx年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xx政发[xxxx]xx号)……
二、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
审计定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定性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公两种情况:一是若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无明确的处理、处罚意见的,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作为审计处理、处罚依据,二是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有明确的处理、处罚意见的,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处罚种类及幅度,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条款规定进行处理、处罚;需移送或由相关主管机关处理的制发移送处理和审计建议书。
三、审计决定书中告之被审计救济途径及受理单位问题。
由上级审计机关授权或者委托实施的审计项目,裁决机关为授权的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复议机关为授权或委托的审计机关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审计项目裁决机关为本级人民政府,复议机关为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学习心得


从事审计工作,作为一名审计执法人员,变成了某种意义上有“权力”的人,当自己的角色在执法者和公民身份之间不断变换时,才对“权限”这个词有了一点认识。而这次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颁布,使我对“权限”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新条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限:一是增加规定了查询账户和存款的具体程序。二是增加规定了封存资料和资产的程序和期限。三是扩大了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四是明确了审计机关可不事先通知而直接审计的情形。

粗略望去,审计机关似乎增加了不少的“权力”,如在原来查询单位账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的查询权;配合新修订的《审计法》对封存权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该项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时限;取消了原来对审计结果公告范围的限制;明确指出审计机关享有可有条件的不事先通知而直接审计的权力等。

但细看之下,却发现我们增加的不是“权力”,而是“权限”。就好比一个圆的半径越大,它所接触的各式各样的边界也会越多,相应的受到的限制也越多。比如我们的账户查询权,必须先要有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和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在查询个人账户时还要满足相关的实质性要件,即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此外在审计实践中还要履行相关的必要程序——两人以上共同查询,出示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等。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该项审计查询权就没有办法行使,即使出于其他原因行使了,它也是有瑕疵的,违法的,对方可以就此提出异议。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甚至引发相应的诉讼和法律责任。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权力超出它的边界的时候,就变成了对正当权利的侵犯,就成为了邪恶的力量,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权力来制约它,以防止其滥用,并使遭受破坏的权利得到相应的救济。

再如封存权的行使,源自新修订的审计法第34条的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在被审计单位有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等行为时,有权予以制止;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但审计法只是规定了审计机关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权力,至于怎样行使该项权力,有没有相应的时间、程序上的规定,则并未说明,这显然不利于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保障。新条例则明确提出应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此外,明确了封存的期限是7日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即封存最长不能超过14天。且解除封存的条件是“依法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并指出,封存的保管责任——“对封存的资料、资产,审计机关可以指定被审计单位负责保管,被审计单位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这实际上是在加强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同时,进一步的对其进行了限制和规范。毕竟,封存权是对被审计单位和公民财产流通权利的限制,具有行政强制性,因而权力越大,受到的约束和限制就应该越多,所承担的责任也应该越大。

5月1日,新条例马上要生效实施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笔者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审计的权力又扩大了,审计监督权又加强了,这些话都不假。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国家监督、法律监督,其本身也是对权力的制约,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必然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没有相应的职权,又怎么来履行相应的职责。但是,身为审计执法队伍的一员,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增加了多大的权力,也就增加了多大的责任,这些都是对等的。只有看到权力背后的责任,看到权力的界限——权限,我们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的权威也才能真正在全社会树立起来。

审计法实施条例个人体会


2016年4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巴彦淖尔市审计局党组中心组的集中培训,认真聆听了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法规处李欣荣处长关于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讲座。通过李处长多个方面精辟而又深刻的讲解,我对以前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一、审计的依据。
审计依据应该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不能将各级政府批转审计机关年度项目审计计划的文件或者是本单位的审计项目计划作为审计依据。
二、审计救济途径。
审计救济途径扩大了适用政府裁决的范围。除依据《审计法》第十六条、十七条实施的审计项目外,按照《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所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规定实施的审计项目,也适用于政府裁决。这使我对法律救济途径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避免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证据的取证。
审计证据要精辟而又充分,符合《审计法》对审计证据的要求即可,不要面面俱到,把所有的账面、凭证和单据都复印取证。如果总账账页能说明问题,就不要复印明细账,尽量避免审计证据冗长,繁琐。
四、加强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李处长在讲解审理制度时,提到审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既要结果审理,更要过程审理,充分发挥审理的职责,更好的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作为一名审理人员,我今后要在领导的支持下,适时开展对审计过程的审理工作,在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前避免出现程序错误、证据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宣传贯彻城乡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宣传贯彻城乡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市城乡条例》于2018年**月1日施行,这是一部指导当前及今后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地方性法规,必将对我市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一、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条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三情结合**实践,是**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条例》颁布和实施,对于加深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发挥城乡规划引领、控制和约束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规范地方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推进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市城乡规划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准确领会《条例》内容和实质,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条例》的内容和实质。

《条例》全面体现了全域规划、提升规划、打通规划、实施规划、阳光规划以及严格管控违法建设的要求。

一是落实全域规划。《条例》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统一领导职责、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责,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是注重提升规划。《条例》要求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明确其主要职责,鼓励城乡规划工作技术创新,提倡开展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在内的全方位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

三是强调打通规划。《条例》规定各类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和汇总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落实,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维护制度,推进“多规合一”。

四是倡导阳光规划。《条例》进一步突出了规划公开公示,细化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具体规定,明确了规划许可的主体、条件、程序、时限以及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等内容,促进形成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规划管理格局。

五是严格实施规划。《条例》加强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管控要求,规范了公示、放线、验线、规划条件核实程序,增加了与建设主管部门建立施工图审查结果的互通机制,明确了规划条件、规划方案的变更的条件和修改程序,细化了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具体情形,提出了建设活动的误差率,规范了建设项目分期建设行为。

六是加大控违力度。《条例》明确了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人民政府对于领导、组织和协调辖区内控违拆违工作的主体责任;划定了规划、国土、建设、房产、城管等部门对于查违控违工作的主体责任及配合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执法和信息共享机制;界定了设计、勘测、施工、监理、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对查违控违的相关责任;进一步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于城乡规划建设活动的查询权、举报权、控告权。

三、积极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开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

1、大力宣传《条例》。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组织《条例》宣传,坚持面向领导、面向基层,组织我市漫画名家创作《条例》宣传漫画,结合“大走访”活动,大力开展《条例》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党校活动,通过微信群、城市微管理等各种方式介绍《条例》内容及解读,进一步提高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条例》的认识和理解,积极营造我市贯彻实施《条例》的浓厚社会氛围和良好舆论环境。

2、要增强规划科学性。结合中心城区控规广泛征求意见,强化控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深度的审查,优化完善控规的编制内容,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维护更新工作方法和模式。加强规划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全面落实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和“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充分挖掘安陆的地方文化,认真谋划好府河湿地公园宣教区、文体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努力使特色充分彰显、灵性充分释放,让人民群众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着乡愁”。

3、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一是确保规划执行刚性。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要加大规划工作的考核力度,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的建设项目,坚决依法查处,维护规划严肃性。二是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建立健全以统一规划为前提,严格监督为保障,分级管理为依托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规委会的协调和决策作用,健全规委会决策机制,严格管理程序。通过规划公开公示的常态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监管体系延伸到乡镇、街道。三是建立规划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各类规划实施的协调推进机制,成立由市分管领导牵头的规划实施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城乡规划建设动态互动管理机制。以全域规划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图纸进行集中会审,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实现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等方面相互协调、有机衔接。四是严格规划监管机制。要建立控违拆违长效机制,强化全程监管,特别要加强属地源头控管,积极弘扬“正能量”激发队伍活力,实行违法建设巡查报告和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对违法建设和执法不力的处罚力度,实行制止违法建设工作通报排名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坚决防止新的违法建设发生;要完善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规划监管合力。

4、要加强规划保障。要加大规划投入,将规划编制、管理和执法监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规划工作正常顺利开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规划编制、建设给予适当补助,促进乡镇规划的健康有序开展。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积极运用多种灵活方式,引进高水平规划人才,“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积极服务我市城乡规划建设;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现有规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水平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规划队伍。

总之,我局进一步加大《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力度,不忘初心,推进规划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为规划工作“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