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书籍读后感演讲稿 > 导航 > 之江新语读后感

书籍读后感演讲稿

之江新语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之江新语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之江新语读后感

《之江新语》一书主要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一些短篇议论性的文章。最近,我认认真真原原本本的拜读了此书,收获颇丰,感想良多。

感想之一:《之江新语》文风朴实、通俗易懂、老妪能解,通篇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让人费解句子,但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高瞻远瞩。苏轼说:“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也,其文如其为人。”文如其人、文章的品质也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质,《之江新语》所反映的正是一位共产党员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感想之二:《之江新语》里的文章,大多寥寥数语短小精悍,不拐弯抹角、不浅尝辄止,但却波澜壮阔、直抒胸臆、挥洒自如。读罢之余,一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磅礴气势跃然于胸中,领袖气质显露无遗。

感想之三:其中之文针对性、指导性很强。虽然我并不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但从很多文章中可以看出,一些文章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针对特定问题下才应运而生,比如说《路就在脚下》应该就是在高考揭榜时及时给社会、给教育部门、给学校的一篇纲领性文章,给老师、家长、孩子的一篇答疑解惑的指导性文章。这些文章表现了一位领导人对社会热点、难点的问题的关心和关注,不回避、不躲闪,正视矛盾问题,“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及时在关键时候、紧急关头指明前进的方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

感想之四:其反映民生、关注民生的文章占了很多篇幅,对一些群众急需急盼的呼声给予了旗帜鲜明的回应,对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给予了顶层谋划,态度坚决、立场坚定。无论是三农问题,还是生态环境问题;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产业结构调整,无不把群众呼声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信号,“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崇高的为民情怀和公仆意识。

感想之五:其文集中体现了实干兴邦的治国理念、集中刻画了党员干部循名则实的做人谋事基本遵循、生动具体的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从《求真务实出实招》到《落实才能出成绩》;从《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到《为民办事重在办事》无一不彰显“实干”对于党员干部的重要性。实干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更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正如古人所言:“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破楼兰终不还”坚强韧性,抓铁有痕、踏实留印的实干精神。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之江新语》读后感


4月3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为进一步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内容,近日,市委书记李佳向我市党政领导干部推荐《之江新语》并寄语。(资阳日报4月4日)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之江新语》一书,辑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该书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关注。

《之江新语》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大餐。一位省委书记,肩负着全省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方面面的领导重任,日理万机、非常辛劳,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还能亲自挤出时间,将思考的问题,经过梳理,写成文字、发表出来,以醒世人。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态度既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忠于党的事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多读书,修政德》一文中提到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然而,无视阅读恰恰是当前许多干部最缺乏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一书,必将带动各级干部在书的世界里参透更多做人做官的道理。

《之江新语》为干部从政指明了方向。作为干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然而,在当今,有多少干部做到了这一点呢?在笔者看来,用人不当,是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为用人不当,人民不相信自己国家的产品,从而让自己的产品难以销售,导致发展缓慢,民众积怨;因为用人不当,不能发挥出团结协作的强大作用,导致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干部读《之江新语》,完全能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心系人民的情怀,也必能从中感受干部应该如何去关爱人民,做好人民希望的每一件事:做好食品安全、人身安全、产业发展等等这些老百姓期盼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细细品读反复咀嚼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大有提神醒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功效。透过《之江新语》,笔者深刻地感悟到:事业至上,方能奉献青春热血;对党忠诚,方能无怨无悔永往直前;心忧天下,方能心系百姓冷暖。


作文读后感800字:之江新语读后感


近日,静心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一书,其中《多读书,修政德》、《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及《乐在人和》三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系目前所从事的培训工作,略谈所感。

《多读书,修政德》一文中提到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职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这一点恰恰契合了企业培训的目标在于营造一个学习型组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换到企业的环境里,每一个透过层层筛选进入企业的员工,都有着共同的特质:或是忠实本份,或是热情周到;如何保留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为企业服务、创造效益的目标,这就要透过不间断的持续性培训来达成了。而培训也并非灵丹妙药,能包治百病,培训最终的目的在于促使员工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构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而在《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中,我看到了熟悉的话题如何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记得关于德才的讨论,有过这样一个说法: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训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在文章中,总书记同样也是将德放在了首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已深深地认同这一观点。无论身处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我们都要耐得住寂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便是有德的一个表现。在有德的基础上,逐步发掘自身的才智,或是透过扎实的工作磨砺出出色的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

《乐在人和》则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那里的人和主要讲的是团队的和谐共进。无论企业的大小,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如何把握好尺度,顾全大局,如何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前提下解决存在的隔阂矛盾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阻碍,这时候要坚决抵制去做那些损众利而不惠小利的事情,与其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倒不如放开心胸,听取他人的意见,彼此尊重,共同进步。

值得高兴的是,透过这次《之江新语》一书的学习也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成长有了更明确、更坚定的信心:相信脚踏实地地努力,终将能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有用之才。

读后感1600字:之江新语读后感


通读全书232篇短论,阅后第一感觉是耳目一新,虽是在讲大政策大道理,但语言生动、形象,文风朴实,让人愿读;再一个感觉是有资料,虽是短论,最长但是千余字,但均是有感而发,观点鲜明,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能构成唯票的导向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等观点,结合经验谈如何做领导干部,让人印象深刻。

要能做到心无百姓莫为官。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对此,书中直言: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因此,一个好的干部要守土有责,要有强烈的职责感,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是为人民干事,而不是做官的。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领导职责重于泰山。乌纱帽再大,也大但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书中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就应讲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大局面前,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一个好的领导干部既要善于瞻前,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绝不能朝令夕改,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更要注意顾后,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甘于做铺垫之事,甘于抓未成之事。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潜绩与显绩的关系,要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持续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应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够始终持续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此,作者提出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如果应对困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状态,如果在压力面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在压力下奋发有为,作出成绩,那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

要做到并善于狠抓落实。作者指出,好的领导干部务必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而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因此,能否做到狠抓落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这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潜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要锤炼出真抓的工作作风,掌握会抓的本领方法。书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其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而不能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嘴上讲过了。

要能放下架子、做好样貌。作者指出:样貌不是外表,而是群众欢迎的形象,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群众心中官样貌好的干部,就是那些政治坚定、潜力突出、作风过硬、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架子只是徒有其表的形象。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貌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貌不怎样样、官架子倒不小的现象,作者指出,领导干部做好样貌,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

要能管好自己。在书中,作者提出:领导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如何做到这一点?书中提到,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要追求慎独的高境界。还要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管好自己,善于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

此外,书中关于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求知善读,贵耳重目,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如何提高领导艺术,打好团结牌,怎样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此书尤其值得一读。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读后感作文700字:之江新语读后感


《之江新语》中有一篇《引进人才要防止近亲繁殖》的文章,读后令人掩卷深思。文章讲到引进人才要拆除围墙,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要做到求贤若渴,爰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人才,作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基石、是栋梁、是成功的保证。个性对于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

我们没有苏南发达地区那么大的吸引力,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要有长远眼光,从全省范围、全国范围吸引人才。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潜力,增加企业的吸才潜力。同时要创新机制,依托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以各种形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宿豫工作、为宿豫服务;还要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宿豫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和乐园。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徐庶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计,是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用人者务必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引才要引心,关键要激励人才的事业心。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看重的是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坚持以用为本,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引心聚才。要改变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要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要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要真心实意与人才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差异,使他们感受到信赖和光荣。要保护创新、宽容失误,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和学术氛围。要创新激励机制,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使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