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考试检讨反思五万字 > 导航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考试检讨反思五万字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

刘 燕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经典课文。但教学思路和方式的改变,却让我得以完成一节简约但不简单的公开课教学。细细回味,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学会提炼,设计简约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设计中如何删繁就简,突出中心,落实目标呢?在李校长的精心指导下,我紧扣课题中的“壮士”一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壮士”。在此基础上,带着思考走进文本,感受字里行间所体现的壮士形象。每一部分,紧紧围绕一个关键字,去朗读,去品味,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痛击敌人”部分,紧扣一个“打”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五位壮士神态、动作的不同描写,感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们英勇无畏的“壮行”。“引上绝路”部分,则突出一个“走”字,引导学生从这看似简单的言语中,体会五位壮士当时的处境和做出的选择。通过情境设置,走进人物内心,体会这豪言壮语所包含的英雄情怀。“顶峰歼敌”中,连续的动作描写是一大特色,教学中则紧扣“砸”字,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最后,“英勇跳崖”部分突出一个“跳”字,感受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举”。

学会了提炼重点的方法,让我的教学主线明晰,目标明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更富有实效。

二、学会放手,体现简约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为何称他们为壮士?他们的壮举体现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个性。学文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第二、四自然段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通过前文的学习和对比阅读,知道这两段都是描写五壮士奋勇反抗、痛击敌人的场面,都写了人物的动作,但第二自然段的描写重点是每个人作战时的神态和动作,第四自然段则从侧面——敌人的悲惨下场来表现五壮士的机智、英勇,突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以此来体会文本内容,再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就更易激发和表达出来。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这样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将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课堂跳出了繁琐的分析模式,真正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

三、巧用资料,实现简约

在本单元学习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学生缺乏直接的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适时巧妙地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朗读的层次也有所提升,可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细读“引上绝路”部分,“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此时,我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绝路”的含义。学生们看到险峻的棋盘陀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也进一步体会到五位壮士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主力部队,而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进而走进了人物内心,体会到了这豪言壮语背后所体现的英雄情怀。

再如,“顶峰歼敌”部分,一个“砸”字虽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但对于为什么用“砸”,却仅停留在表面的感受。于是,我适时出示了一段文字资料,当学生们看到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了解到日寇犯下的累累罪行时,他们的痛恨之情被点燃,也明白了在最后一刻,这一个“砸”字,饱含了壮士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也饱含了他们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这样,不仅体会到了用词的精准,更使学生的朗读由内而发,自然流露,实现了朗读的层次与提升。

“简简单单教语文”,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化繁为简,引领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运用的过程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简约却不简单,让我们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吧!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安宁区长风小学)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狼牙山五壮士》读后心得》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抗日战争时,有多少英勇的先烈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啊!其中,狼牙山上那可歌可泣的五壮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秋天,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顺利转移,将敌人引诱上狼牙山,并顽强歼敌,最后舍身跳崖,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乐章。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那英勇的五壮士的行为所感动。他们把的生死置之其外,不轻易被困难吓倒,一心想着国家和人民。其实还有许多这样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胜利,换来了今天的。想到这里,我感到无比的惭愧,是21世纪的雏鹰,是光荣的红领巾,应该珍惜的幸福生活、大好时光,不能辜负烈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而我,总认为现在这种幸福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珍惜,还抱怨太苦。遇到一点点小困难便轻易放弃,依赖爸爸妈妈,让他们跑前跑后,自己也不知羞。像我这样,怎能对得起烈士们呢?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无数先烈战士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好现在的大好时光,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参观狼牙山五壮士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参观狼牙山五壮士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按照公司党委安排,参加了赴易县狼牙山党性锻炼活动。我被五壮士为国赴义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

在1941年9月,侵华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部队安全转移,我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5名勇士,承担了阻击敌人的艰巨任务。面对敌我力量悬殊,他们毫不畏惧,英勇作战,边打边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的悬崖绝壁。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毅然跳崖,以身殉国。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宁死不屈、舍身为国、慷慨赴义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到达目的地首先我们跟随烈士的遗迹攀登了狼牙山。一路上山花烂漫,绿树荫荫,山里很安静,但一块块裸露出来的利石仍然在提醒着人们,在祖国被侵略的时候,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捍卫尊严的殊死搏斗。狼牙山的山势颇为陡峭,为感受先烈的遗迹,大家的情绪异常高涨,一个多小时就攀登到了顶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之后的下山之旅是乘坐缆车。狼牙山海拔较高,切地形陡峭。说实话,我坐在封闭良好的缆车里向下张望腿也会不禁的发软,可是想想当年五壮士面对敌人的阻击,摔碎了枪支,义无反顾地跳下去,这种英勇献身的精神是多么的让人敬佩!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年轻战士在生死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彻底感动了我。

下午大家还参观了狼牙山五壮士陈列馆,看着一幅幅革命时代的老照片,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闭上眼仿佛又看到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悲壮场面,仿佛听到了五壮士跳崖前呼喊的口号。

我作为一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群众,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勇于奉献。要像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党、对国家和人民始终无限忠诚和热爱,怀着深厚的感情把工作做好、做到位。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甚至是放下。而五壮士竟然敢为革命而牺牲,我这点芝麻大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以后必须要向他们一样拥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走向成功!我今后无论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学习中,身处逆境时一定做到不气馁,不退缩,勇往直前;同时在顺境中,也要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淡薄名利,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识字五教学反思


篇一:识字五

这节课我用闯关的游戏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关都有闯关要求,有趣、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关:声声读。闯关要求:将每一条谚语读准确,读流利。

谚语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图片来体现每句谚语的含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图片就理解谚语的含义。最后总结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团结力量大。利用歌曲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来让学生再次体会谚语的含义。

第二关:闯关要求:将每一个生字都会认、会读、会组词。

生字个个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用猜字谜(移、柴)、实物(筷子、绳子)、图片(柴、火焰、绳子、搓衣板、苍蝇、斧头)、拓展识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组词识字。巩固识字时利用摘果子、走迷宫等小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关:我会写。闯关要求:看谁写的又漂亮又正确。我指导写的有:斤、谋、满

第四关:谚语大本营。闯关要求:看谁记得多!在这里告诉学生,谚语有很多种类,举例有农业谚语、学习谚语、团结谚语等,并举一例。

不足:课件看不清;

指导写字时方式太单一,粉笔字基本功有待练习;

教育机智不灵敏,柴的字谜;

整体前松后紧,拓展时应该只拓展有关团结的谚语,这样后边不会紧,也和本课的主题联系的更紧密。

篇二:识字五教学反思

《识字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是由五则谚语组成。它的教学目标是在识字和写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收集谚语的兴趣。对于本课的构思,我是这样思考的: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开课以拔河的形式进入,创设了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走入“谚语王国”,先感受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再学习谚语。识字中,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正音。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利用多媒体,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感悟。读书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想出与众不同的趣味读书方法。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课堂中,我不断地让孩子们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如好的预习习惯,多方面搜集资料的能力等。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设计得比较新颖,课堂效果也不错,但细细品味,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时间分配还不够合理,教学机制还有些缺乏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把语文课上得更好,更出色。

篇三:识字五教学反思

本课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朗读为重点,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人文教育。

虽然,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形式还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齐读时有喊嗓子的现象,还有拖调现象。只有部分孩子读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导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识字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识字。识字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理。

在写字指导中,我对“满”、“容”的写法进行了重点指导。可在听写时,有同学把“满”写错,甚至还有同学组词写成“满易”。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取长补短,发扬优点。让孩子们会学,爱学,好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