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转型升级演讲稿 > 导航 > 尽心竭力,迎难而上,全面实现农村公路提等升级

转型升级演讲稿

尽心竭力,迎难而上,全面实现农村公路提等升级。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尽心竭力,迎难而上,全面实现农村公路提等升级》,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过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局对上争取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共对上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明确主攻方向,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
我县是非铁路沿边县份,公路交通成为维系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动脉。全县境内公路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是在原边防路、林企专用路和大车道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因基础差、等级低,每年都发生翻浆、水毁、冰湖、雪阻等自然灾害,通过能力低、通行能力差,尤其是边远山区乡村路,每逢雨季,道路沟深泥泞,几乎与世隔绝,“农民卖粮难、学生上学难、就医看病难”成为我县乡村农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努力打造多元化筹资平台,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全县路况差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仍难以满足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全县境内的公路状况及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实际,我们确定了交通工作的主攻方向,即: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采取对内深挖潜力,对上积极争取,实现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当好开路先锋。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调整充实了交通局对上争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各站、所、公司负责人为成员,实行一岗双责,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传达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交通工作的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结合全县交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近期和长期对上争取工作要点。2006年,我们率领小组成员,多次跑市、上省、进京,认真把握各种机会和途径,以最大的诚意和恒心,向交通主管部门积极汇报嘉荫特有的交通状况和对外开放的良好发展机遇,以农村公路路不通、路不畅,农民多年想圆“路桥梦”的实际,赢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二是继续加大“两个转变”工作力度。即把交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把交通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交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交通工作,帮助解决交通各项工程建设中的急、难事项。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对交通工作更是给予资金和政策的倾斜。正是有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单位、各乡镇的通力配合与支持,才为我们开展对上争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增强了做好对上争取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新农村交通基础条件
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项目之多、里程之长、之大为我县历史之最。为了搞好“双通工程”,我们率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抓大放小,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使各项工作忙而不乱,条理清晰,规范有序,取得了交通建设会战的最后胜利。投入资金2410万元,建成口岸公路10公里,结束了我县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对于推进全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速嘉荫乃至伊春市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争取资金100万元,改造了黑嘉、绥嘉公路3座危桥;投资2356万元,建设农村通畅路93公里、通达路77.5公里,其中常胜乡环乡公路52.8公里,沪嘉乡农村公路33.1公里,这两条通畅路的建成,结束了常胜乡、沪嘉乡道路泥泞、交通不畅、没有白色路面的历史,直接受益人口1万余人;投资60万元,分别在常胜、沪嘉、青山、红光四个乡镇新建了4个乡级客运站,改善了乡村群众候车出行环境;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我们提前运作,2005年底就与五星、萝北等3家水泥厂签订了水泥购销协议,规定水泥价格以冬天淡季为基准,共统购修路水泥4.8万吨,累计节约资金200余万元。此外,倾全局之力为帮建村办实事,投资89.96万元为青山乡建华村建设白色通村路2.6公里。
三、着眼长远,努力开创对上争取工作新局面
做好对上争取工作,打造多元化筹资平台,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牢公路交通基础,是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富民工程”,更是践行“”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直接体现。在对上争取工作中,我们感到,要想不辱使命,让全县人民满意,作为交通人、党的干部,就要有对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要有抢抓机遇、想事干事的责任感。为此,我们将争取在2008年之前,努力完成嘉荫县所有行政村都通上水泥路的目标,让全县农民走上舒心路、致富路。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对上争取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全县人民对交通工作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成绩属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我们会加倍努力,迎难而上,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做法



今年来,区委、政府把全区公路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抓领导,抓筹资、抓质量、抓管理,公路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市政府在我区召开了农村公路现场会。六个县市区慕名到我区参观学习,全区公路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主要呈现三个亮点:
亮点之一:利用交通行业的优势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今年共争取“村村通”项目48个,完成1540.5万元;争取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2公里,完成投资540万元,其中上级投资382.5万元。争取大中桥梁建设项目5个,争取资金327万元。争取乡镇客运场站建设项目7个。争取招手站建设项目58个。
亮点之二: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在去年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扫清“村村通”遗留工程任务。今年计划“村村通”99.4公里,实际完成102.7公里。完成李高路三级公路改建项目12公里。完成了新店白洮河桥、牛高路薛营桥、苟牛线、三里桥、茶庵桥、李高路小庄桥。
亮点之三: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今年,我们完善村级交通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完成黄台岗镇张典村5.5公里投资66万元;完成了官庄镇新庄村1.3公里投资12.6万元;完成黄台岗镇代夫庄村2公里投资24万元;完成了瓦店镇关帝庙2.5公里投资30万元;完成了溧河乡十里铺村3.5公里投资40万元;溧河乡郭店村3.5公里投资42万元等。
抓领导—齐心构筑和谐路
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一是高位启动。多次召开党政联席办公会议、三级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等,分析研究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成立了文章版权归大秘书网作者所有!由区四大家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下发了《宛城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列入年度目标考评,明确完成时限和公路建设应达到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到施工现场看望施工人员,听取公路建设情况汇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到施工第一线现场办公。在项目引进上,区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经常跑省进京,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多方洽谈,成功的引进了公路建设的一批项目资金。二是严格奖罚。按照上级要求,今年的“村村通”项目要5月底大头落地、10月份全省完成。我们适时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区财政定补为奖补。改变以往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做法,规定5月20日前全部完成的,每公里奖励1万元,5月31日前完成的每公里奖励8000元,5月31日后完成的1分不奖。机制的变化带来了工作的活力,各乡镇和施工单位争先恐后,克服一切困难,自己垫资往前赶进度,5月20日前,年度任务全部完成,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三是落实分包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直机关、“双联双培”包村单位与修路有困难的行政村实行“一对一”帮扶,重点从资金、物资、工程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求各乡镇对每个项目都指派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负责,实行“四包责任制”,即包施工组织、包资金筹措、包质量、包进度,并认真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地,形成了职责分明,关系协调,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施工环境,为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融资—引进项目多修路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2006年的“村村通”建设项目,由于宛城区2005年实现全区241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省、市原计划2006年不再给宛城区“村村通”建设项目,针对这种情况,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市政府领导和市交通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予以重视倾斜,先后16次到市、7次去省向各级领导汇报情况。经过努力,今年分两批给了100公里的项目。另外还给了李高路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大中桥建设项目。二是实施财政补贴。今年区政府共补助农村公路资金302.8万元。为减轻乡镇压力,区政府对列入计划的“村村通”工程每公里补助1万元,对瓦英大桥和白洮河中桥分别配套补助资金100万元和40万元。今年区政府和交通局先期垫资380万元,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的办法,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拖拉机养路费收入扣除正常养护经费、危桥、危涵及水毁修复经费,其余全部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免征“村村通”工程营业税,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税收返还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等项目资金。把这些资金和“村村通”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全区累计筹措配套资金536.8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302.8万元,乡镇筹措234万元。四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乡镇在外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业主、企业家采取打一个亲情电话,发一封爱心捐助信函或派出人员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请他们献计献策或协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枣林办事处吕庄村王力新个人捐款5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河南石油勘探局石油二机厂总经理蒋贵堂拿出8万元,用于瓦店镇关帝庙村村级油路建设。乡镇还鼓励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各行政村、汽车、拖拉机经营业主捐资建设农村公路。
抓质量—严格监督修好路
“村村通”工程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项惠民工程核心在于质量。对此,区委、政府要求交通和工程施工部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质量关。目前,全区“村村通”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具体讲,着重把好“三关”:一是施工队准入关。落实施工队“三不准”制度:凡是资质达不到的工程队一律不准参与施工,要求施工队必须有公路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套机械齐全,施工经理有类似工程业绩,并组织督查小组仔细审核,现场查看。在报名竞标的42个施工队中,有20个因检查出资质不合格未能参与村村通建设;本乡、村的工程队只能到外乡镇施工,不准参与本乡、村的工程施工。避免了因人情、关系而影响工程质量;区、乡、村各级干部不准组织和介绍工程队,有效地刹住了工程组织中的不正之风。二是施工责任关。通过分片区、按路线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和进度进行督促、检查。加强旁站式监理人员的,动员全社会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等综合措施。将路面标准,如宽度、厚度、结构层、水泥用量等及时向老百姓和社会公布,在每个项目所在村聘请了老党员和有责任心、有一定经验的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对材料购进、拌和、振捣、压实、养生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区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在22个施工队中开展了“优秀项目”、“优秀工程队”、“优秀技术员”评选活动,对评选的“优秀工程队”、“优秀技术员”,由指挥部颁发奖牌和证书。先后召开了五次现场会,请被评为优秀施工队的8个项目负责人介绍经验,较好地调动了施工队保证质量的积极性。明确乡镇政府、交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以及设计、监理、施工和项目业主单位的责任。实行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形成了完备的质量管理网络。三是监测监督关。为认真落实项目质量分包责任制。要求交通部门每个班子成员带领一名质量监测员,对分包项目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全程监控。明确规定:凡是分包项目不能被评为优良工程的,年度不得评先,不能被推荐为后备干部、优秀干部;凡是分包项目被验收为不合格工程的,分包领导和相关人员不仅要在大会上作检讨,还要扣发30的工资。同时,加强现场巡检。指挥部抽调16名技术骨干,分成三个质量监督小组,每天每个项目巡检两次以上,发现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不整改者工程不计量、不付款。对两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工程队,三年内不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抓管理—建管养运护好路
区委、政府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突出抓了“二个字”,“养”:“三分建、七分养”是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区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养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预期使用寿命能否得到保证;管理跟不上,养护不落实,即使公路建好,也会迅速损坏,进一步加重建设的负担,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对此,每年通过区人大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特批养护经费3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运”:在上级拨付资金到位不足50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建成了高庙、茶庵、红泥湾、新店、汉冢、金华、黄台岗7个乡镇客运场站,建设招手站38个,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放心车,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XX镇2005年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镇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人:李红梅、贾国顺、喻泽安、起永发。牵头部门:党政办、工业经济发展办、财政所。

工作任务:

1、对村、居、各办公室、镇属企业2005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同时通报考核结果,对在民主测评中满意率较低的,要责令其落实整改措施。

2、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按照责任追究的规定,对因失职、渎职等原因被责任追究的典型,一方面要积极协助上级查办,另一方面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3、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搞好厂务、村居务、政务公开,建立村居财务报销制度,严格财经纪律。

4、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严格治理党员、干部参与赌博行为。

5、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中央、省、市、区纪委全会精神。

二、各村居、六大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抓好落实。负责人:李红梅、贾国顺、喻泽安、起永发、韩德、孟辉、刘仁礼。牵头部门:六大办公室、各村居。

工作任务:

1、党政办:负责协调工作,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搞好政务公开和民主测评工作。

2、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抓好“三个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和学校收费情况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无计划生育事件;搞好低保发放审核工作。

3、农业经济生产办:抓好农村各项服务,减轻农民负担,做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4、财政所:负责资金管理使用,搞好财政制度改革,做好规范政府采购和财务公开工作;加强对村居组财务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杜绝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违纪违规案件的发生。

5、工业经济发展办:负责加强对镇属企业的管理;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对特殊行业的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指导企业做好厂务公开工作。

6、城市建设与办公室:严格执法,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严格审批建房手续,合理利用好现有土地,积极配合市区搞好我镇的规划设计;认真开展“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防止乱搭乱建,做好辖区的卫生工作。

7、各村、社区要根据镇党委、镇政府的安排意见,结合本村居实际,早安排、早部署;全面推行村居财务、政务、党务公开,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成效显著。

二OO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华西村有感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华西村有感》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以前只听人说过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前几天街道组织参观了华西村使我对华西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华西位于江苏省江阴县,面积仅占中国版图的千万分之一,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被称为“天下第一村”。进入华西村参观一眼便见那投资1.2亿元,高98米,7级17层的“华西金塔”,它是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而特别是那******书记视察华西村,在15楼题写了“华西金塔”四个字,极大地鼓舞了华西人。站在15楼观光台,可以一览华西村全景:华西北面,砂山、龟山紧依长江,华西村在这江山环抱之中。南面一排排数百座的三层别墅,每座445平方米,自带车库,全村350户人家基本上就住在这里,其每户内部装潢富丽而豪华。华西人这样形容自己:“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华西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现在华西村资产最少的人家也在100万元以上。已经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购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华西人自豪地说:“吃粮挑”、“用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伞”。沟通全村的蜿蜒长廊,有5000米,如同北京的颐和园。参观完华西村,我想了好多,华西有今天,其奥秘究竟在哪里,值得总结的太多,我想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吴仁宝带领华西村的干部群众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的创造性高度,40多年来,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唯书,不唯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引导华西的改革和发展,表现出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华西村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华西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坚定性令人叹服。

二是坚持制度创新。他们从华西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他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吴仁宝认为,农民办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只能靠自我积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XX年6月以来,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华西村始终把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放在首位,构建和谐、文明、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贯穿始终,成为全国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一个村庄。华西村提出要倡导绿色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目前,华西村已基本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电炉、轧钢生产的煤气、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实行综合利用。还投资近1000万元美化生活区,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

四是坚持两手抓。“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吴仁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以德依法治村,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目前,华西村里有书场、球场、溜冰场,有歌厅、舞厅、影剧院,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上下始终保持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不甘守旧、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五是坚持先富帮后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XX年6月以来,吴仁宝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如今,华西的面积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533人扩大到3万余人。如今的大华西,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1000多户周边村村民高高兴兴地迁进了华西村为他们新建的别墅和公寓房。到XX年,华西村为周边村村民发放粮食补贴等3000多万元,支付修桥筑路、福利等8项费用7400多万元。周边村民看到了希望,干部增强了信心。在大华西建设中,无论是建房筑路,还是移坟迁墓,周边村的老百姓无一怨言,一呼百应。

六是坚持德孝为先。华西村人重“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热毯刚面世,吴仁宝和村干部就把它铺到了华西的床上:每年村里生产的瓜果蔬菜要让老人先尝鲜;看戏老人坐前排,看电影老人坐中间。从1979年起,华西村就逐步探索农村养老制度,目前凡年满55岁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男子,每月都能领到村里发的退休金。华西村还规定,家中如有老人活到100岁,奖励所有直系亲属每人一万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华西的老人们都说,“儿好,女好,不如华西好”“凡到华西工作的,就是华西人”。他们非常关心外地来华西工作的人,不准称他们“打工仔”、“打工妹”。在政治上、经济上把外来职工与华西人同等对待。这也许是华西人气汪,事业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都值得我街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认真学习借鉴。更值得我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做人上认真思考学习借鉴。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华西、发展、坚持、不用、统一、老人、创新、他们,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土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全市公路总里程9913公里,其中国道289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018公里,乡道2485公里,村道4441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约90%。

2002年下半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公路在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建养管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条件还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断头路多年没有修通,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有的公路晴通雨阻,抗灾通力非常低。三是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查找根源,我们决定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点,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我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3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市农村公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通村油路工程“三箭齐发”,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工作、家庭承包养护全面展开,呈现出农村公路建养管齐头并进的发展势态。当年累计完成1.78亿元,同比增长178%。到2004年4月底,全市180个乡镇全部实行通油路,2264个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农村公路好路率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荣获全省第三名。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求证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

今天的座谈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滁州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五”后三年,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滁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并作为任期内应实现的主要目标任务来完成。每一个年度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逐级签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责任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人员。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

“十五”后三年,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安排,以及滁州市的实际,规划提出改建农村油路1000公里。重点修好“三路”:即农村出口路、经济路、通村路。在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乡镇与乡镇、县与县之间,以及出省出市的断头线、循环线和一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连接线。实施“油路、水泥路进村”工程,修通100个行政村的油路、水泥路。加强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争取政策,组织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2002年至2003年滁州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各县(市)也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给予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鼓励。从近两年全市配套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看,各县市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建设资金配套工作。天长市政府规定沿途乡镇内每公里自筹4万元,另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今年在通达、国债资金均未到位的情况下,该市除从财政安排200万元外,政府贴息贷款100万元,从其它方面筹资200万元,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施工。全椒县广泛发动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县政府明确表态,地方配套资金一分不少,需地方政府协调的事一律也不推。至今,全椒县地方配套资金已到位300万元;凤阳县政府用财政周转金调拨水泥12000吨,另外县政府还用政府门面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定远县政府在《农村公路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协调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沿线乡镇的路基土石方、伐树、取土用水及征地拆迁等属地方配套工程,由乡镇承担外,公路建设项目所经乡镇,按行政区为界,每公里上缴县交通局2万元公路建设统筹款,作为涵洞、桥梁及路面施工程配套资金。来安县为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作出决定:凡吃财政饭的人员,每年每人捐款250元。

落实配套资金不是喊、表决心就能解决的事,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各地绝不能在要项目时满口承诺落实配套,项目批准后却一再拖延,不予兑现。当前落实配套资金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将无从谈起。我们要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了省里按规定补助的一部分资金外,各县(市)要集中一部分小机养路费、分成的客货运附加费、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建设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

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直接涉及几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质量,不仅是公路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我们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小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严格执行“四制”规定,结合实际,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农民兄弟走上优质的“放心路”。

五、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引导并保护好农民参与建设

的积极性。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广大农民兄弟而言,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他们更愿意将之变为可实施的行动。近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有计划、有秩序地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农民对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在增强。各级政府是修建农村公路的组织者,而农民则是支持修路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广大农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在这方面,定远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定远县是个贫困县,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近两年来,他们领导重视,抢抓机遇,广泛宣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致富奔小康的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取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该县严桥乡郝刘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过去全村无一条出行路。2003年我市实施通村油路工程,村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主动找到交通部门了解情况,当得知通村油路工程每公里补助4-6万元,需地方配套4万元,如果配套资金能到位的话就可立项时,村班子马上召开全村群众代表大会,向大家征求意见,群众们听了以后纷纷表示只要是真修路再多的钱也愿意拿,仅用两天的时间就筹措了所需的12万元配套资金,使得该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建设。,长3公里的村级油路正式建成通车,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期盼得以实现,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致福路,更是一条党和政府为民修的幸福路、连心路。

六、加强管理,努力探索,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省厅领导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把完善养护管理体制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课题来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公路建成后,管养机制与养护资金问题还非常突出,农村公路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受到损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近年来,我们大力宣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摆正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要求建设与养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积极推行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签订养护工作质量保证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人。天长市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养护管理工作专门会议,制定全面的养护,实行养护管理承包责任制,平均每年投入养护经费150万元,由于有了资金保证,而且有非常健全的养护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养护管理办法,天长市农村公路好路率指标年年稳步提高,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养护质量第一名;其次,进一步落实“三六一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养护相结合的制度,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明光市率先推行家庭道班承包养护形式,采用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使农民家庭承包养护农村公路的做法日臻完善。这一做法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一”上:一是乡镇有一个好的管养机制,镇党委对公路的管养比较重视,确定专人抓;二是有一户农民家庭劳力富足的人家承包;三是有一份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合同书;四是承包户必须有一台小型机动车;五是有一块堆放砂石的场地,做到每公里备料不少于10吨;六是承包户必须有1万元左右的资金或年收入。明光的这一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国交通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专门做了报到。全椒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管养效果明显。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称赞。全椒县做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有”。一是有领导重视。每年县政府都要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布置检查农村公路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有规划实施。结合农村集镇建设、农田、水利、林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三是有管养机制。县里有农村公路领导小组,局里有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乡镇有农村公路管理站,行政村有农民道班,机制完善、责权利到人。四是有措施监管。县里明确规定县交通局、地方公路站是农村公路监督管理的主体,每年负责对农村公路进行两次全面的检查评比,并拨出专款进行奖励。五是有资金保证。除省厅每公里补助500元外,县里每年拿1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县通过“一事一议”政策。每年筹集资金200万用于农村公路的建养管。以上这些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和做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公路的路况,也大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热情。第三利用农闲发动群众整修公路,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健全长效、稳定的养护管理机制,开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

以上是我市在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方面一点做法。借此座谈会机会,下面,我来简单谈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向省里领导作个反映,二是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

一、 资金到位不能及时,影响工程有效开展。

目前,从全市的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债资金投资计划

32867万元,到位7558万元,到位率约为23%;省通达项目投资计划22220万元,到位7518万元,资金到位率为34%;部通达项目投资计划15024.4万元,到位1857万元,资金到位率约为12.4%。加之地方配套资金相对困难以及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突出,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二、 农村公路资金严重匮乏,影响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主要是养护

管理经费没有来源,导致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发展速度。如果说要地方政府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管养,困难非常大。我们滁州市8个县市区,大都是吃饭财政,有的县连发工资都困难,在叫他们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也是不可能的。而现实的问题是,农村公路如果不能搞好养护管理,则可能会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修路的积极性也会被挫伤。这是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最担忧、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三、路政管理相对薄弱,农村公路管理缺乏长效有力的监督

近年来,各县(市)站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了对路政工作管理,但不容忽视的是路政工作出现了新的难度与问题,具体表现在滞后性、薄弱性和间断性。由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制约,所以路政执法工作显得非常被动,不利于维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这样势必影响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修好农村公路是荫及亿万农民的大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政府行为,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水泥路。

谢谢大家!

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2006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按照“以民为本、超前规划、多元筹资、合力攻坚、全程监管”的农村公路建设总体思路,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全年建成农村公路44条,总长度252.4公里,其中:通畅工程37条174.9公里,通达工程7条77.5公里;完成6025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近2275万元。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73个行政村85通了公路,其中13个村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村级路硬化达到64.4。极大的改善了城乡交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做到组织保障到位
为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了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县政府成立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主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交通局局长任常务指挥,成员包括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下设工程技术部、监理检测部、财务部、协调部、材料采购部、质监站等6个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指挥、协调和管理等工作。交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人员充实到指挥部中来,全员上路,始终工作在第一线,加强质量监督。指挥部领导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所有建设项目每周检查两次以上,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是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分指挥部。各乡镇确定一名副职领导具体负责,抽调专职干部工作在施工现场,帮助施工单位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每个分项工程、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有效的推进了工作开展。
三是村委会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农村公路与农民利益最直接,与农民的关系也最密切,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受益者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性。将项目所在村的村长和敢于负责、有影响力的村民聘为群众质量义务监督员,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指挥部进行反映,确保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二、强化机制,做到资金筹集到位
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血脉”。特别是在国家政策调整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全县总动员,上下齐争取,通过“八个一块”的办法,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一是积极向上争一块。切实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瞄准国家和省的投资方向,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畅通信息渠道,准确掌握投资信息,确保把该争取的资金和项目争取到位。2006年交通部门对上争取资金3千余万,为顺利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县政府投一块。县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2006年,县财政投入补贴资金200多万元。三是乡村筹资出一块。坚持村民自愿、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全县农户为修建公路主动无偿投入折合资金达327万元。四是交通内部筹一块。积极发扬交通部门职工主人翁精神,统一思想起动员,增强工作责任感,在职工内部借资140万元。五是施工单位垫一块。动员施工队垫付建设资金200万元。六是精打细算降一块。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精打细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缩小利润空间。2006年,我们通过核算节省资金200万元。七是冬贮水泥省一块。在备料过程中,考虑到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材料供应将会紧缺,年初我们与省内各大水泥厂提前签订了订货合同,没有受到后期材料紧缺和市场价格上浮的影响,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一年来,仅冬贮水泥就节约资金近300万元。八是出台政策减一块。2006年我县制定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减免砂石管理费、林地补偿费等费用达1400多万元。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管理,做到质量保证到位
在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市交通局的全力支持下,去年我们争取到了252.4公里的建设计划。可以说,公路建设规模之大、投资之大、工作量之大,对我县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各方面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必须千方百计形成全县上下的整体合力。
一是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我们从内部挖潜,从全系统抽调10余名有着丰富的公路建设经验的技术骨干,充实到第一线,人人超负荷运转,没有节假日,吃住在工地。在工程备料期间,县政府先后召开两次协调会安排部署,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备料任务。这样既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节省了费用;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每个工地都聘请两名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群众质监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由此,形成了“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技术人员把关、企业自检、农民参与”的四级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工程质量。
二是变农民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直接引领农民参与到建设中来,提出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机制,使广大农民参与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是争着抢着修路,涉及到需要农民出工出车出资的时候,也是踊跃争先,主动前来,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达到了历史新高。
三是促进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工程招标后,除质量、工期外,工程指挥部门很少过问其它工作。但农村公路建设有它的特殊性,资金少、利润小、工作条件艰苦,大工程队一般都不愿意干。为此,我们从为施工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入手,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协调交警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车辆不扣、不罚、不堵,有毛病的帮助改正,确保交通安全;协调电业部门免收增容费,保证路在哪里修,电就架设到哪里;同时由指挥部统一购运原材料,切实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按照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我们力争实现“五年规划提前两年完成”的目标,今年还将完成130公里的建设任务。全县9个乡镇、75个行政村95以上将全部通上白色公路,形成“一横、三纵、两环”的公路网化格局;到2008年,将全面建成乡乡互通、村村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机制发展农村公路分析思考


创新机制发展农村公路分析思考

**农村公路建国六十年从无到有,改革三十年由少变多,新世纪十年变通为畅,发展迅速,有目共睹。然而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还很不够:还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真正当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没有真正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农村公路急需发展、急需加快发展、急需又好又快发展,本文拟从建设和养护两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关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路大致经历了八十年代民工建勤筑路基、九十年代通乡公路黑色化、新世纪十五期间的“通达工程”和十一五期间村村通水泥路四个阶段,新增公路里程800公里,提高路面等级1000多公里。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总量不大。至20xx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949.5公里,公路密度83.0公里/百平方公里,而全省20xx年底公路密度达106.4公里/百平方公里,仅有全省水平的78%。二是等级不高。全县农村公路中没有一条二级县道,没有一条三级乡路道,村道标准更低,存在不少等外路。三是深度不够。我县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沟通不够,存在不少断头路,没有真正形成网络。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谋划项目。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对县乡道和村道实施了“通达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现在正在试点“组组通”,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规划“组组通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谋划一些大项目,如:将安九公路建成一级公路,将宿两田公路、太下九公路、许河趾公路建成标准二级公路。
二是争取升格。照理说从县城通往乡镇所在地的公路为县道,可不知何故,我县居然有通乡公路不是县道。可搞一次普查,向上申报,争取升格。根据普查结果,将那些通往乡镇所在地的公路或沟通三个及三个以上乡镇的公路或沟通两个乡镇且超过一定距离的公路升格为县道,将那些沟通三个及三个以上村的公路或沟通两个村且超过一定距离的公路升格为乡道。
三是多方筹资。首先是争取项目资金。其次是吸引社会资金:象安九公路如能立项为一级公路,完全可以采取bot方式;曾有人向笔者咨询过可否用林权抵押贷款修村道,可出台政策鼓励。再次是加大县级财政对农村公路的投入比例,去年全县的财政支出有10个亿,1%是1千万,5%将是5千万。如果每年投入5%,不出5年,**的农村公路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财政支出的5%投入农村公路,目前看似幻想,但与公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与公路建设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比,5%应该不算多。
二、关于养护
20xx年实行公路分级管理以前,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大多属于自发,管养基本无人问津。分级管理后,我县农村公路建管养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养护仍然是薄弱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路况普遍较差,养护管理难度大
我县农村公路路基绝大多数都是采取民工建勤、投工投劳方式修建的,质量较差。随着交通量日益增大,特别是超载重载车多,路面破损、龟裂等现象十分普遍,恶劣天气时到处塌方、沉陷。桥梁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石拱桥,原来设计荷载偏小,近期出现很多危桥,除已改建的田墨线石船口桥,正在改建的太下线红卫桥、桃园桥,还有许河线的荆桥、墨两线的保障桥、破界线的界岭桥等桥梁都是危桥,急待改建。
县道虽经“通达工程”、“通乡油路工程”实施,仍有杨复线18公里、墨两线12公里(其中10公里为砂石路)未改建。已改建的,由于配套资金不足,计划执行未到位,配套设施未实施,加之超载重载车辆高频度碾压,大大缩短了服务年限,有的急需大修。
(二)经费未落实,养护不到位
公路分级管理后,县道由地方公路局管养,日常养护经
费原来由市地方公路局拨款,20xx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省市只负责县道大中修项目资金且要求县政府配套,应由县乡政府负担的日常养护资金、小修资金及管理养护人员工资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现在养护资金无着落,人员工资无着落,养护管理无法实施到位。
乡、村道路由所在乡镇、村管养,大多数乡镇、村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没有专门的管养人员,养护管理形同虚设。
(三)没有建立健全养护机制
国务院、省、市先后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意见,其精神:一是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职责。县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负总责,负责筹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并监督使用。乡镇政府负责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养护资金的筹措。二是明确养护资金来源和标准。养护资金分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工程资金:日常养护资金由县政府负责筹集,省交通厅要求的标准为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分别不低于5000元、2500元和500元;养护工程资金由省统筹安排,分年分项目下达,其标准为县、乡、村道分别不低于每年

创新机制发展农村公路分析思考第2页

每公里7000元、3500元和1000元,不足部分由县政府负责筹集。而我县至今没有出台养护体制改革意见,没有真正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当前我们应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抓工作:
(一)尽快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方案、意见,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乡镇设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村定专人养护,明确资金来源,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1、县级财政预算应包括三块:一是按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3500元、1000元的标准配套养护工程资金,二是按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2500元、500元的标准计算日常养护资金,三是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2、乡级财政预算包括:乡、村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1000元的养护工程配套资金,乡、村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500元的日常养护资金,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3、村级集资: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养护工程配套资金和500元的日常养护资金。
(三)创新养护模式,提高养护水平
申报启动省交通科研课题《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研究》,创新养护模式,提高养护水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