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我讲传统文化演讲 > 导航 > 传统文化学习感悟——成长之路

我讲传统文化演讲

传统文化学习感悟——成长之路。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传统文化学习感悟——成长之路,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传统文化学习感悟——成长之路

大家早上好!我是国学讲师团成员之一,来自集团总裁办的杜潇。于2017年5月加入滨河集团这个大家庭,主要负责档案室的工作,至今已有一年的时间。2017年7月加入国学讲师团,很荣幸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学习的心路历程,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共有三个部分:

一、我为什么要选择加入国学讲师

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三次蜕变。

三、立志于学。

一、我为什么要选择加入国学讲师团?

学生时代的我曾学习过《论语》中的,当时的我更钟爱古诗词,对古诗词有着特殊的情怀,自己从古诗词中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意境和心情,用心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

喜欢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然而自从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天都很忙碌,为了生计而奔波,根本挤不出时间去学习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学也是学习一些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步入社会的我,渐渐地迷失了自己,为了追逐名利而变得浮躁,内心时而感到茫然,莫名的空虚,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最终竟然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然而年近三十岁的我,却活的一塌糊涂、一事无成。2017年是我人生中的低谷,年近三十岁的我,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没有男朋友、没房没车,和同龄人相比我什么都没有,意志极度消沉失落;

2017年又是我人生中的转折点,我有幸加入滨河这温暖的大家庭,公司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十几年如一日的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这里我有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尤其是国学讲师团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无形地吸引了我,像自带光辉的太阳,向大家源源不断的传递正能量。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此时的我不再困惑,突然顿悟:学习真正的意义,不仅是要学好文化知识,而是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修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其实自己一直挺幸福的,有家人的陪伴、有朋友的关爱,都被自己无形的忽视了。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里无所事事,更不是在商场随意购物;而是,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我渴望成为国学讲师团的一员,做一个性格沉稳温和、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内心强大富有感染力,向大家传递正能量的人。同时自己也很有压力,迟疑许久不断的做思想斗争,自己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讲课,更不想耽误大家宝贵的时间,张志霞老师告诉我,人进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别想那么多先加入讲师团,你多听、多学、多问,受周围人的影响,长期以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你就会有所进步的,不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就讲自己的学习体会、亲身经历就可以,终于在张志霞老师的开导和鼓励下,才鼓足勇气决定加入讲师团。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所改变。

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三次蜕变

(1)初识感恩

我记事比较早,一周多就开始记事了,每年我过生日,妈妈都会带我去照相馆照相,这是我家的传统。大家可以看看我小时候的照片,百日留念、一周留念、这是两周留念,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有所异常?细心的人,可以看出两周留念的照片,撅着嘴巴很不开心。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我想吃香蕉,妈妈不给我买,我就给我妈谈条件说自己不想去照相,想吃香蕉,结果谈判无效,还是被我妈无情的拖到了相馆,照相的时候,摄影师还让我笑笑,自己的心情本来就不好,哪里笑的出来。最糟糕的是他们为了逗我笑,居然还让我拿一根假香蕉,讲到这里,我两周留念的表情,大家都能理解了吧!看把我气的,当时的我就觉得自己过生日,家人应该宠着我、让我开心。多年之后,我才意识到年幼的我是多么的无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如果玉不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节语文课让我记忆犹新,老师问班里的学生:“你们过生日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过生日。”老师又问:“那你们怎么过生日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爸爸妈妈给我买生日蛋糕吃。”“妈妈带我出去玩,吃好吃的。”“爸爸妈妈给我买喜欢的生日礼物”等等,气氛十分活跃,老师听了沉默不语,缓缓地告诉我们:“你们这样过生日是不对的,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母难日,生产时母亲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才把你们带到这世界上,不赞同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去过生日,为自己庆生,建议你们要多陪陪自己的母亲,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听了老师的话,我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从那以后,我换了一种特別的方式过生日。我生日当天,会给妈妈小惊喜,买妈妈喜欢的礼物(如饰品、鲜花、护肤品、衣服等等),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代诗《感恩》,写出了我的心声,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感恩》

我已经习惯了你们的关爱,

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恩,

忘记了说声谢谢。

是你们让我过上幸福的生活,

并无忧无虑的成长,

而我却无暇去感恩,

甚至把感恩置于遗忘的角落。

感谢你们,

是你们创造和守护了我的生命。

感谢一路有你们,

给予了我无比的快乐。

我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生活,去感受生命的真谛。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蜕变。

(2)学会感恩

在上高中之前我是和外祖母一起生活的,假期才回自己家,每次我回自己家里,心情总是别样复杂,有回家的渴望期待和兴奋,也有报复父母的想法,我在外祖母家住和自己家住的表现截然不同,回到家我压抑着自己对父母的想念,故意制造麻烦,挑起事端,和姐姐、弟弟不断的发生不愉快、争吵、甚至打架,使家里乌烟瘴气、鸡犬不宁的,我报复父母的目的达到了,只是一时觉得解气、痛快,每当我看见爸妈因为我生气着急心里也很不舒服,并没有真正的开心,我就是心里有怨气,不理解爸妈为什么不让姐姐、弟弟去外祖母家住,偏偏把我送去,心想肯定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或者是爸妈喜欢姐姐和弟弟、不喜欢我,这就是我心里的一根刺,深深的扎在心里很久,不断的折磨着自己,从小我就缺乏安全感、严重缺爱。这是我心里不被人知的秘密,从来不曾向任何人提起过,直到自己上高中。

我在旭光中学上的高中,旭光中学很重视儒学文化,初次接触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中的“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作为兄长的要爱护弟弟,作为弟弟的要尊重兄长。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心中的怨恨折磨着自己和家人那么多年,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这一句触及了我的内心深处。

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要改变自己,尝试和家人敞开心扉,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在和妈妈推心置腹的交谈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爸妈并不是觉得我不好,更不是不喜欢我,我和弟弟年纪相差两岁,爸妈照顾我们三个孩子确实顾不过来,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属无奈才将乖巧懂事的我送到了外祖母家生活。爸妈心里也觉得愧对于我,每次想对我好,都被叛逆的我,冷漠的拒之千里之外,我的父母也痛苦不堪不知道该如何和我沟通、如何教育我。

家和万事兴。爱,可以融化一切,包容一切。中国式家庭缺乏对爱的表达,家人之间应该多沟通、适当的表达爱,语言表达或肢体表达,有一个词“肌肤饥渴”,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有适当的肌肤接触,例如拉手、拥抱、亲吻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增进亲子关系,给孩子安全感。由于我从小缺爱,一直在坚持这个方法,每天早晚都会和妈妈深情地拥抱一下,效果确实不错,大家有机会可以尝试一下。

通过这一次沟通化解了我和家人之间多年的心结,遇到问题不再是一味地逃避,敢于正视问题的本身,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体谅父母的不易,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也包含在其中了。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蜕变。

(3)立世之道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那么自己又该如立世呢?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事,先学会做人。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我有一位女同学,人长漂亮,家境好,我们还没有毕业,同学的家人就已经托关系给她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很是羡慕她,她的工作是内定的,但应聘的人多,需要走个形式,面试之后在公布名单,这一面试可好,我的同学被无情的刷了下来。我就纳闷,不是托关系,不是内定的,怎么还能刷下来呢?我同学被刷下来的原因让人意想不到,就因为她踢门而入,破门而出,面试考官直接把她除名了。就因为不懂礼,丢了一份好工作,想想也挺可惜的。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ju)无輗(ní),小车(ju)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有一个成语叫“食言而肥”,说的是春秋鲁国有一位大臣叫孟叔伯,惯于食言,在鲁哀公举办的一次宴会上,他想让大臣郑重出丑,就说:“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肥呀!”,没想到郑重回答:“食言而肥”,意思是说,我老不遵守“信”,总是食言,故而越来越胖了。

“信”是一种人际关系。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衡量“信”的价值,其实,何止千金,“信”值一个人的一辈子;“信”是人际联系的纽带,没有了“信”,谈不上有效的合作。

“信”是靠“践行”实现的,要多做少说,守信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贪欲往往使人“变节”,不再守信,切不可失去“做人的底线”。对他人,多助人,勿栽刺;多合作,勿拆台。赢得他人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别人也愿意帮助你,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学会立世之道,知礼、明礼、守礼、诚实守信,是我人生中的第三次蜕变。

让自己改变成长的方法,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碰壁,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自己亲身经历过,痛苦过、挣扎过,再冷静思考,不断沉淀才会有所改变去成长。这是需要付出时间、血和泪作为沉重的代价;第二种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运用借鉴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避免自己再继续走弯路、避免自己上当受骗、减少自己在社会碰壁的次数。学习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启迪人生智慧,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三、立志于学

我们国家很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央视一套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将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节目中被再次创新性传唱,让大家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喜爱传统文化。

《杂诗 其一》

东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联合国曾发文表示“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岁到24岁之间的群体。此语引发90后大规模自嘲感慨“中年危机已到!”一时间,关于年龄的焦虑蔓延开来,但也有人理性发声,以便诸位恐慌年龄的朋友们成功“渡劫”,各位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恐慌年龄、是否有“中年危机”,我个人有“中年危机”,恐慌年龄,提到年龄就开始焦虑,感觉自己没怎么过,都已经三十了,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不想再继续长年龄了,想到这里心里不由的感慨万千,五味杂陈。

然而“中年危机”不是今天才诞生,“年龄焦虑”也不是时代独有,千年前陶渊明早已看穿一切,并向我们丢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少年立志,其实不光是在二十岁的时候,你才可以立志,如果你觉得真的有必要,或者你真的感觉到了,随时都是你立志的开始,随着你立志的开始,随时都是你年少的开始。“及时勉励”才是中年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一句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任何时候发现岁月的可贵,抓住时间,好好的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什么时候都不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那该如何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1)持之以恒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禾苗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没有察觉到。读书也是如此,学问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增长。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自然日久见其功;学习一旦中断,所学的知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遗忘,犹如磨刀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

(2)身体力行

克服惰性,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多听、多学、多问、敢于实践、勤思考,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诚于内而形于外。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自己要做到身体力行,从而推己及人,影响身边的人。

回顾一下今天我所分享的:

一、我为什么要选择加入国学讲师团?我渴望成为国学讲师团的一员,做一个性格沉稳温和、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富有感染力,向大家传递正能量的人。

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三次蜕变。

1、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2、体谅父母的不易,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也包含在其中了。

3、学会立世之道:知礼、明礼、守礼,诚实守信。

三、立志于学:“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任何时候发现岁月的可贵,抓住时间,好好的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什么时候都不晚。

1、持之以恒

2、身体力行

感谢公司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工作平台,营造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将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跟随公司的脚步,为共创滨河美好明天,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

(杜潇)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孙青松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学习之可以陶渊明先生之言概括,以下标题非有哗众取宠之他意,此道非彼道,末学理解的“道”只是伦常道,过去日用而不知,读传统文化经典后方知而已。

一、迷信?

研究生毕业前未接触或正视过传统文化,以之为封建迷信,颇为不屑。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后才知自己属“无知者无畏”,其实不是封建迷信,是“自己”迷信!迷信于自己的武断。

何谓迷信?迷是迷失,信是判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而盲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迷信自己谓之武断,迷信他人谓之人云亦云。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不可以下结论,对这句哲言耳熟能详,然理是理,我是我,道理好像是懂,然知而不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工作之中,故常犯强词夺理、武断、自大、卖弄之毛病。

想到圣人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己甚是惭愧,能说不是学问,能做才是学问啊。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原来学就是做。王凤仪先生亦言此之为“空学没习”!

古人又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想到此不禁惊心,想想工作、生活中之诸多不顺确实多由此而起。

二、闻“道”。

感激我的同事何先生,因其单身,闲暇时多在办公室,我此时有家无室,亦多呆在办公室,故与其交流较多,说是交流,其实应是听讲,因其所讲对我多是闻所未闻,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文学、艺术、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国的诸子百家均耳熟能详,何先生所讲真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妙语连珠,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骂人都骂得入木三分,如形容张爱玲“小资的教母,汉奸的姘头”。

开始时心里尽管很钦佩何先生博学多识,但心里又不服,心想你是研究生,我也是研究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发表两篇国家一级刊物呢,你有吗?!与何先生之差距自己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承认而已,且因何先生语言犀利,我们曾因此还红过脸呢,想想真是惭愧!

因为不愿服他,因此在办公室聊天时故意寻找其语言漏洞,反唇相讥以此捞回面子,然未成功过,比如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如此点评,几天后其观点又截然相反,以之为终于逮到机会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不料其轻松化解,道理在其手中变化无穷,好像活了一般,正如其引用古人之言“宇宙在手万物随心”、亦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学“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长期相处,我知其天资聪颖,国学功底更是深厚,方知与其相差太远,方才对其口服心服。何先生看我真的服了他,又见我从图书馆借了一堆国学书籍,知道我对国学也有了兴趣,就建议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不要看,直到读懂了《论语别裁》才可去看。虽当时虽不能理解其深意,但幸亏当时我服了他,看了一年的《论语别裁》(很是惭愧,一年才磕磕绊绊读完,因为读读就犯困,后来才知是自己的性命之能量场不够,就如用100伏的电压带220伏的灯泡)。

当然我现在明白其深意:德者本也,术者末也。德行未立,术多害己,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啊。明白如何做人才是最基础的,基础未稳,大厦建的快,倒的也快!亦如当代诸多发财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人者,仁也,曾子诠释为“忠恕”,责己为尽忠,责人为用恕,亦如孟子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想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吧,动物也有忠孝节悌,雀困笼中宁死不食,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孝,狗不嫌家贫,却有儿嫌母丑,想想有许多方面我们人类尚不若动物,照圣人所发露人之标准,有很多人虽长着人身、说着人话,但所行却非人事了。

感恩何先生,他用闲暇时间不厌其烦给我讲了6年,佛说人有四难(生值佛世难、生为人身难、生在中国难、得遇名师难),很是幸运遇到何先生,他比我大一岁,何先生是我良师,然我却不够格做其益友。

四、知“道”

我们都喜欢说知道,但是否真的知“道”?也许是我们只知“道”之表,但不知“道”之里(理)啊。

道是什么?《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人之本源,“道”是性之途径,“教”就是找寻到途径在哪里(当然也包括教会别人)。比如“性”若是山顶,“道”就是通往山顶的路,“教”就是寻找到能上山顶的路。

能有如此认识,感恩王凤仪先生及其传人,有机缘拜读后发现其所倡伦常道与孔圣人之道殊途而同归,亦难怪梁冬先生称其为儒家之惠能。

人道之途径在哪里?在人之五伦上。除鳏寡孤独外,人人都有五伦,想象看:任意一人的五伦又有五伦,五伦的五伦又有五伦……

这人人之五伦“事实上而非理论上”将整个世界的人类连结在一起,西方亦有人研究发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能找到联系,而且只要为数不多的几次即可。

我们的祖宗真是太伟大了,因大道至简,他们将如此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高度总结,化繁为简为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身份:为人子、为人父(母)、为人夫(妇)、为人兄(弟)、为人君(臣)、为人友(朋)。

身份对应着位置,位置对应着责任:父慈子

孝,君敬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诚友信,即在其位谋其政,且应“素其位而行”,不越位亦不缺位,即过犹不及。

想想看,如果这个世界每个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顺其序”,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世界,这恐将是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圣人孔子薄天下(卫国)不为而宁愿饿困于陈蔡之理想吧。

想一想,人生确实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须同时演多个角色且不得辞演,只是有人演的好;有人演的不好,其关键在演的到不到位(素其位而行),如是而已。

再一想,既然人一生都是在演各种角色,亦即做演员,都是为别人而演,那自己呢?自己又是谁呢?这恐亦是子路替我等中人以下所疑惑的吧,故其有问孔子“敢问死”、“问事鬼神”,圣人未直接回答,大概是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之故,故其不语“怪、力、乱、神”,既然“天道远,人道迩”,且天道亦由人道始,那就安心行人道吧,故圣人言传身教“尽人事以安天命”。

圣人又言“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由此亦知,其所言、所行不可须臾离身之道便是人道。

当然不管我们知不知这个须臾不离我们身的“道”,其都是客观存在的,能做到须臾不离就是合道,而离了就是非道,非道就是不合道,不合道也就是背道,背道而行自然灾夫逮及身,这不是迷信,这是客观规律,因道就是客观规律啊。

五、慕“道”

事实上,由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环境等一切不顺及灾难之根源均在于人道之不立、不行。

皆因不知其位、不守其位,不行其位,强不知以为知,以贪欲为中心,视道德为无物,肆无忌惮不择手段之争夺为生存法则,以丑为美、拿无耻做光荣之事,如此者当今社会比比皆是。

高强度、高压力、快节奏、物欲化、空虚化、焦虑化成为现代人的典型特征,如此社会,人人自危。

噫,人退化为动物,社会则变成弱肉强食之丛林。

如此,正常的成为不正常,不正常的反倒成为正常,此为当今社会之写照。

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其国必亡”,先哲之警语犹言在耳,贵中心诸贤人君子发心振兴传统文化之目的盖由乎此:序圣贤文化之慧命,扶华夏民族之将倾。

吾非贤人君子,然睹诸贤人君子无私之心行,虽恐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孙青松

2011-6-1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不忘初心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不忘初心》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此番传统文化,记忆最深刻的词语就是:“不忘初心”!是啊,长大了,辛辛苦苦于世间摸爬滚打,起早贪黑为了养家糊口,成就一番事业,却于无明(非无知,这个年代我们不缺知识。)之中造下种种痛苦之因---未享天伦之乐,却遍尝世间之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无一遗漏。)

这是?(因为不仅没学会怎么做人,还忘记了初心!)

让我分享学习心得,惭愧其实末学正是现实版的反面教材(现行教育体制缺失了做人的教育,无限放大了知识技能的教育!)。

辛苦半生人,知识、技术、高学历、房子、儿子都求到了!却觉得欲望越来越强,根本找不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整个人越来越痛苦,暗地里埋怨为什么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关键时刻什么都帮不了!(本能的孝心令我无限后悔,内疚,更痛苦。)开始怨恨竞争者奸诈不讲道义(本能的善良和自律却缚住手脚,眼睁睁吃亏而更痛苦);开始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为儿子不听话而烦恼不堪;开始为社会上的种种黑暗而愤怒、、、、、、(整个身心处于极度焦虑中)

一副柔弱双肩扛着老人孩子工作生活,在怨恨恼怒烦的慢性中毒中,艰难前行,却还拼着命准备考博、准备出国深造!唯一的休息日是挤公交押送儿子上各种学习班(哈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哎,真是疯了!殊不知,欲望是深渊呐!心已蒙尘,不知道该怎么做人,或良知尚存却早已纠结、扭曲。(看了《水知道答案》才知道身体里以水份为主的细胞早已扭曲得受不了了。)

感恩,一纸诊断书令一切停了下来!

肺癌!

可是,为什么是我?

一抽屉的医学文凭资格证并没有让我免除此劫难,14岁发心立志学医,救渡病苦,未曾想还没帮助多少病人,却亲手把自己折腾成了重病号---绝症病人!

为什么?我这么孝、这么善、对病人这么好,这么努力、这么勤奋?为什么还会这样?我陷入无尽的反思之中,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即遍寻相关书籍求解,直到有一天朋友来访把我引进云南省第三届道德文化大讲堂,听完陈大惠老师的讲座,我如梦初醒,“怨恨恼怒烦”颗颗毒药丸啊!我天天在吃这些毒药,不是我哪还是谁呢?!才明白为什么100-1=0?赢得无数次战斗却输掉了整场战争?!实现着各种欲望,却差点把命弄丢了。

问题找到了,可是该怎么化解?道德讲堂结束了有感动,也有怀疑,癌症也能用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儒释道精华的融合体)来化解?(现在明白了癌症是身体病更是心理病,癌症死亡的多半是吓死的,而最终康复的基本都是心理素质好,调适能力强的。)

死马当活马医吧,反正试试无妨。学以致用,按老师教的治病得从根上起,得从孝顺父母开始。找出记录重要事项的笔记本,按照老师的引导开始认真书写自己对父母亲人的种种过错,才发现自诩孝顺的我,原来有过那么多次对父母公婆的忤逆行为,还曾经常常自以为是的教训父母,妄想父母能接受我自认为是对父母好的各种建议和意见,由于不会站在父母角度考虑,而给父母增添了多少烦恼(同时给自己造成了多少纠结和罪业啊!)。再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悔不当初啊!于是给身在远方的父母公婆打电话,道歉!泪湿衣襟、、、、、、

数月后,孩子好像听话多了,学会照顾妈妈、学会做菜做饭,成绩也不是太差。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年后,老公竟毅然放弃了主要领导职务,从老家县里通过公考一举调到昆明省局来工作!从此结束了一个人面对一切的困境!

于是我越来越坚信传统文化的力量,努力争取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层一层地剥进内心,越是深入越是发现初心已污染得面目全非。忏悔之余,在老师的教导下打扫积蓄已久的厚厚的心尘。(因为久不打扫,势必尘土飞扬。出现各种状况实为必然,只要保持身心清醒的觉知,努力修行即可化解。)

老师说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找到错误,真心认错,痛改前非,回归人性、回归孝、善、道义和自律,定能身心和合,家庭和谐,国泰民安。

而我已经受益了,无尽感恩!外表脏了,用肥皂洗洗就干净了,可心要是脏了,只有承接祖先的智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立身行道,方能洗之。

学会了,就能放下,就能得到快乐,祝愿天下有情众生能把幸福的金钥匙带回家,开启幸福之门。

本文地址:http:///fanwen/xuexixindetihui/2667289.htm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父母、为什么、开始、老师、学习、这么、传统文化、自己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2篇


在公司李总关心和组织下,我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培训我的感受非常的大。

陈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围绕着五伦、五常、四维和八德还有很多课程,真的是培训内容丰富,让我一直停留在感恩和激动中。培训中首先讲到的是孝,所谓百善孝为先,中华文明五千年孝子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慢慢的将父母给遗忘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和照顾我们的孩子。整个培训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希海大哥的感人事件,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王希海大哥为了照顾他植物人的父亲,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为了让自己家里的哥哥姐姐安心工作,他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照顾父亲20多年,每天帮他父亲搽身、换裤、床单等,还每天帮他父亲吸痰,抠大便,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不愧为真正的男人,他的事迹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也成为了我们的学习榜样,在参加培训前,我也一直认为我是个比较孝顺的儿子,但经过这次培训,比起王希海的感人事迹,我觉得我做的太不到位了,太不称职了,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会做得更好。

通过这次培训的课程中,我懂得了只有每个人都知福、惜福,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把责任进到位,和谐的环境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公司给予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家庭和亲人相处也有了新的意识,作为伟宏的员工更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去对待我的每一位学员,认认真真去教好他们。

感恩李总富有远见的

教学部

XX.6.19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在李总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单位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短短的学习中,我倍觉时间短暂。感恩、感动、崇敬、赞叹……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总让人留恋与思念。学习培训班期间,我和全体同仁一起在聆听、感悟、震撼中尽情享受了巍巍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

陈老师精选了的讲座视频、报告,大家都在聆听中感悟经典;并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同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找到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获得了可终身相伴的财富。感动之余,我还要感恩,感恩李总给了我这样一次拓展眼界、增长智慧的机会。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国学方面的知识不广,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认为学这些也没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然而,通过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感恩父母。很多同事与我一样,在讲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动?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恩?是什么让我们学会彼此热爱?是忏悔,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是打开幸福人生的金钥匙,感动之余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反思自我,认真对照圣贤的教诲,感觉自己的道德都归零了,只有输入新的血液,新的灵魂新的道德,才能完善自己的幸福人生。在视频中老师们的讲话中既有深层的道理,又有具体的做法;既有生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人生的理想,让我体会到了做人的意义和做人的乐趣。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静心沉思,老师们从无刻板的说教,更无哗众取宠的言语,有的只是一片真诚的心,字字句句无不是感同身受的善意,令我不能不为之动容,他们实实在在教我们从孝做起,从经典做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践行《弟子规》,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人能自省便会开悟,圣贤的教导让我豁然开朗、迷雾顿消;“学贵力行”,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工作当中,我要把所学到的圣贤的教诲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德行,做为儿子对父母,“孝”字为先,遵循孝道,时时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最为伟宏的员工,我要继续保持扎实工作的作风,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尽心尽力完成好教练的重任。

教学部

XX.6.1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