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 导航 >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一)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西藏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民生与凝聚人心,互为条件,辩证统一,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关系。既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又着力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汇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西藏发展进步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现在,西藏和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首先就要切实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应该清醒看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和四省藏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必须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突出的任务,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扶贫脱贫,重在精准发力,要着力找穷根、拔穷根,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让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农牧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办合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提高扶贫方式实效性,致力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比如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灵魂工程,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比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多一个人就业,家庭就多一份收入,社会就多一分稳定。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帮助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为各族群众到城镇和企业就业、经商创业提供更多帮助。

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必须从西藏和四省藏区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盲目攀比。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生态十分脆弱,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问题上,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对藏区为保护生态作出的贡献,国家理所应当给予补偿,其他地区也不应攀比。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西藏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同全国人民一道,谱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二)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在6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党的治藏方略",即"六个必须",其中第三条是"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是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主要矛盾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特殊矛盾指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提出是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当前西藏社会得出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其中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的不同方面互相作用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其中,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劳动工具是重要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前两者有反作用。

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权的垮台,生产力得到解放。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产的矛盾,当前,正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继续解决这对主要矛盾,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西藏和四省藏区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对主要矛盾体现为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必须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西藏和四省藏区还存在一对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的特殊矛盾,这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达赖集团是代表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主阶级残余势力、受国际敌对势力支持和利用、破坏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稳定、图谋"西分裂祖国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如果不努力解决这对矛盾,就无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的安定和睦的社会环境,正如西藏的同志常说的"地震之上无法搞建设",而且,这对矛盾不仅严重影响西藏和四省藏区的社会稳定,还对我国国家安全、我国国际形象产生严重影响。解决好这一特殊矛盾,既是维护西藏和四省藏区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要解决好这对特殊矛盾,就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六次会上指出的"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做好基础性工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做好藏传佛教工作,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落实依法治藏的要求,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

总之,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这是解决西藏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根本要求,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00字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00字(一)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西藏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民生与凝聚人心,互为条件,辩证统一,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关系。既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又着力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汇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西藏发展进步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现在,西藏和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首先就要切实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应该清醒看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和四省藏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必须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突出的任务,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扶贫脱贫,重在精准发力,要着力找穷根、拔穷根,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让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农牧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办合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提高扶贫方式实效性,致力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比如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灵魂工程,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比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多一个人就业,家庭就多一份收入,社会就多一分稳定。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帮助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为各族群众到城镇和企业就业、经商创业提供更多帮助。

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必须从西藏和四省藏区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盲目攀比。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生态十分脆弱,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问题上,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对藏区为保护生态作出的贡献,国家理所应当给予补偿,其他地区也不应攀比。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西藏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同全国人民一道,谱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00字(二)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在6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党的治藏方略",即"六个必须",其中第三条是"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是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主要矛盾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特殊矛盾指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提出是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当前西藏社会得出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其中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的不同方面互相作用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其中,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劳动工具是重要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前两者有反作用。

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权的垮台,生产力得到解放。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产的矛盾,当前,正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继续解决这对主要矛盾,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西藏和四省藏区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对主要矛盾体现为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必须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西藏和四省藏区还存在一对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的特殊矛盾,这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达赖集团是代表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主阶级残余势力、受国际敌对势力支持和利用、破坏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稳定、图谋"西分裂祖国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如果不努力解决这对矛盾,就无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的安定和睦的社会环境,正如西藏的同志常说的"地震之上无法搞建设",而且,这对矛盾不仅严重影响西藏和四省藏区的社会稳定,还对我国国家安全、我国国际形象产生严重影响。解决好这一特殊矛盾,既是维护西藏和四省藏区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要解决好这对特殊矛盾,就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六次会上指出的"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做好基础性工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做好藏传佛教工作,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落实依法治藏的要求,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

总之,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这是解决西藏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根本要求,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2篇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2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中央第六次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一)
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那是无数中华儿女神往与祝福的地方。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欣喜地看到,西藏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可谓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西藏代表团分组审议时郑重而言。国家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经略西藏,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今天西藏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是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国家治藏方略的具体体现。
富民兴藏是治边稳藏的重要前提。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惟有把解决困难脱贫问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突出的任务,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才能确保西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只有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凝聚人心,一道建设幸福美好的新西藏。
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是治边稳藏的价值依归。西藏的安全,关系全国的安全;西藏的,关乎全国的稳定。西藏的稳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也是中华根本利益所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西藏50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西藏才有繁荣稳定的今天。"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亲笔题写的贺幛,道出了个中真谛。
西藏的繁荣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雪域高原已经充分见证了人间的传奇,还将继续见证西藏的富裕美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二)
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这是西藏工作的总目标,也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区情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宗教活动健康有序,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保护,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蓬勃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宗教政策,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应当看到,要实现西藏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还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挑战。"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严密防范和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实现长治久安,归根到底要看我们的内功。这个"内功",就是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理解水平、落实能力。把这个内功练好了、基础打好了,我们就可以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我们的国家才真正是一个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就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注重从青少年抓起;就要创造条件鼓励藏区群众和内地群众互动起来,让各族群众如同亲戚一般越走越亲;就要加大双语教学普及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藏族要学习汉语,汉族也要学习藏语,让语言成为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桥梁。
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绝大多数藏传佛教僧众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对广大信教群众,要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充分保障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此同时,要坚持把独立自主自办作为藏传佛教界必须遵循的原则,引导和支持藏传佛教代表人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规教义阐释,发掘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积极思想,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证藏传佛教健康传承。
最关键的是搞好团结,最管用的是凝聚人心。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我们就能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500字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500字(一)

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那是无数中华儿女神往与祝福的地方。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欣喜地看到,西藏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可谓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西藏代表团分组审议时郑重而言。国家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经略西藏,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今天西藏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是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国家治藏方略的具体体现。

富民兴藏是治边稳藏的重要前提。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惟有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突出的任务,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才能确保西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只有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凝聚人心,一道建设幸福美好的新西藏。

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是治边稳藏的价值依归。西藏的安全,关系全国的安全;西藏的稳定,关乎全国的稳定。西藏的稳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西藏50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西藏才有繁荣稳定的今天。"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亲笔题写的贺幛,道出了个中真谛。

西藏的繁荣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雪域高原已经充分见证了人间的传奇,还将继续见证西藏的富裕美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500字(二)

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这是西藏工作的总目标,也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区情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宗教活动健康有序,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保护,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蓬勃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宗教政策,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应当看到,要实现西藏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还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挑战。"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严密防范和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实现长治久安,归根到底要看我们的内功。这个"内功",就是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理解水平、落实能力。把这个内功练好了、基础打好了,我们就可以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我们的国家才真正是一个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就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注重从青少年抓起;就要创造条件鼓励藏区群众和内地群众互动起来,让各族群众如同亲戚一般越走越亲;就要加大双语教学普及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藏族要学习汉语,汉族也要学习藏语,让语言成为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桥梁。

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绝大多数藏传佛教僧众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对广大信教群众,要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充分保障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此同时,要坚持把独立自主自办作为藏传佛教界必须遵循的原则,引导和支持藏传佛教代表人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规教义阐释,发掘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积极思想,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证藏传佛教健康传承。

最关键的是搞好团结,最管用的是凝聚人心。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我们就能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