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入党积极分子第六次思想汇报 > 导航 >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六)

入党积极分子第六次思想汇报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六)。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六)》,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六)


近年来,随着**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外来人口大量进入**市就业,为**市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了人力资源条件,使**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整体竞争力,但在这样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怎样搞准外来人口总量和构成状况也是**市“六人普”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本次人口普查成败与否的关键。为此,我们走访了市计生、公安和流动人口管理等相关部门,就如何在“六人普”中搞准外来人口总量及其状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对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阐述个人的观点,希望同行们商榷。
一、我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
外来人口主要指离开户籍居住地,跨省、市(县、区)来**居住并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各种活动的各类人员,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市公安部门掌握的外来人口达到57.13万人,如将未掌握的计算在内,可能超过60万人,比“六人普”增加2倍,外来人口与市域户籍人口比为1:2。分析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外来人口来源地相对集中。主要来自全国各地低收入的农村,绝大多数依靠亲属、老乡、工友介绍来**务工经商。其中,来自省内其他县(市)区约占5%;来自省外的,占95%。省外主要来自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河南省及湖南省,以上八个省市的占**市外来人口总数85%以上。
2、从人口结构看,外来人口主体以适龄劳动力为主。20-39周岁的青年劳动力占60%以上,就流入地区而言,四大集镇集聚了**全市70%人外来人口,其中柳市镇约占1/4弱,乐成镇、北白象镇、虹桥镇分别占18%-15%不等。
3、从文化程度看,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外来人口总体上缺乏产业工人必备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素质,小学文化的约占四成,初中文化的约占五成,高中(中专)文化的约占一成,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比例很低。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是决定就业状况和行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4、从就业分布看,以管理和技术层为主的“白领”约占2%,以打工为主的“蓝领”约占85%,以小商小贩为主的“灰领”约占9%,以“三无”人员为主的“黑领”约占4%。据不完全统计,从事低压电器、电子、服装、机械等生产一线的约占70%,从事餐饮、娱乐业等服务行业的约占7%,从事建筑行业的约占6%,从事运输行业的约占0.5%,经商和从事管理、设计等技术方面工作的约占5%。外来人口从事的行业多为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且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
5、从暂住情况看,在暂住场所上,主要居住在城郊结合部 “城中村” 和工业区,这些地段房价较低,利于居住和谋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上易于融合。其中,居住在租赁房屋的占94%左右上,其他分别在单位内部、居民家中、工地、旅店及其它场所的约占6%,其中同乡集中聚居约占三分之一。
二、外来人口普查登记中存在的问题
外来人口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目前主要靠公安基层警力和外来人口协管员,但民警管理对象超额分配,出现基层派出所民警对外来人口管理力不从心的现象,外来人口协管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效率和质量都存在较大缺陷。根据部门走访和“六人普”的经验总结,**市“六人普”外来人口登记将会存在以下问题。
1、外来人口总量底数难摸清。外来人口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各自缺少相互协作精神和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基层派出所、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衔接不顺畅,缺乏有效协助,往往造成信息分散且交叉重复,各部门信息未有效整合,导致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外来人口总量底数难摸清,这将给清查摸底带来很大的难度。
2、用人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市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众多,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人制度不健全,临时聘用的人员往往没有登记和管理,特别是“三合一”的厂房居住的人员和个体经营户聘用的临工,如用人单位不主动提供信息,登记时会漏掉一些外来人员。
3、出租房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做到人房一致。据统计,**市的出租房人房一致率为85%,部分房客信息和人数很难掌握,特别是老乡寄居的情况较多,这些寄居的客人多数没有在( )管理部门登记或流动性很强,难以准确掌握这些人员的信息。出租房一般在城郊结合部 “城中村” 和工业区,多为房东自己不用的房子,除了收取租金上门外,平时很少了解房客的信息和房子出租情况,也为人普登记带来难题。
4、外来人员普查登记意识不强。外来人员往往会把人普同收取管理费联系起来,对上门登记有一定的警觉性,对一些人员信息采用少报或瞒报,甚至出现不配合情况。由于在**市工作的部分外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六)第2页

在沟通上很容易出现问题,使一些重要的信息丢失或错误。
5、一些共性信息难搞清。外来人口一般只申报户籍地是哪一个省,具体到哪个县(市)不大愿意申报,要了解比较详细的户籍地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离开户籍地的时间难以掌握。有人离开户籍地实际上有好几年了,可是中间间断回家,而且有不到一个月的、有几个月和半年以上等不同情况,他们很难确定间断时间。由于普查规定,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要作常住人口登记,半年以下的作暂住人口登记。这就很容易造成人口漏登。
6、外来特殊人群很难登记。这些特殊人群主要是一些小商贩、“三无”人员、特殊行业(娱乐业、餐饮业等)及建筑业的临工和家政业的临工。他们住所、工作场所往往不固定,有时跨县(市)、跨乡镇之间不断地来回流动,一次居住时间不一,多则个把月或几个月,少则一二天都有。
三、“两利用、五加强”,做好外来人口登记
1、要充分利用部门的资料。公安部门治安大队或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具有16周岁以上外来人口登记系统。包含了外来人口的基本信息和部分随家属人员的信息,如身份证、原户籍所在地、现住址、就业场所以及相关联系方式和房东信息。计生部门有育龄外来人员的登记信息,基本信息同公安部门相似。劳动部门有外来人口就业情况,教育部门有外来人口就学情况。对部门资料,我们在清查摸底时要充分利用,做到有的放矢,减少人普工作量。
2、充分利用部门的现有人员力量。公安部门有外来人口专管员,计生部门有计生专管员。公安部门外来人口专管员应该按500:1配备,现虽然没有配足,但已有800多人,计生部门也有不少专管员,管理外来人口的育龄人员。这些专管员和外来人口直接接触,掌握外来人口的一手资料。在清查摸底和普查登记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和经验,为外来人口登记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外来人员除流浪和居无定所的人员外,应该都有居住场所,这些居住场所由房东出租为主,因此房东配合程度以及提供的信息是开展外来人口登记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一方面要加强对房东政策上宣传,使他们主动提供承租户的信息以及变动情况,另一方面加强房东房屋出租监管力度,处罚一些平时疏于管理的房东。
4、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外来人口来**市主要是就业谋生为主,基本上都有就业之处,我们可以在政策上规定用人单位一定要雇用证件齐全的人员,并要建立相应的档案,在清查摸底时所有用人单位应该提供雇用人员信息。具体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二经普和工商局登记行政资料进行整理,特别是个体工商户要重点关注用人情况。
5、加强相关政策出台,被动登记变主动登记。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外来人员在某一区域工作一定年限可以视同当地人,在子女就业及其他福利方面视同当地居民,同时只要办理登记手续,可以享受一定政策优惠,促进外来人口的登记由被动变为主动。
6、加强“三无”人员和特殊行业人员的清查和排查力度。“三无”人员,公安、计生等部门的监管力度很难达到,但人普却一定要清查和排摸,这些人员信息很难掌握,只能通过不同方式排查,才能掌握。特殊行业以及“三合一”厂房的外来人员,要加强排查力度,确保这些人员不要漏掉。
7、加强宣传教育。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国务院决定的重大的综合性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因此,要加强人口普查宣传工作,让普查对象自觉参与和支持人口普查,要他们了解自己归属哪个普查区。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介,经常性地开展宣传人口普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要加强外来人口的宣传工作力度,要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措施,使广大外来人口真正认识到本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意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各级普查机构特别是一线的普查员做好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深入了解问题所在,措施得当,对策周全,一定会做好外来人口登记这项工作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二)


人口普查是我国十年一次的重要国情国力调查,涉及面广、历时时间长、工作难度大。通过人口普查可以系统的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我国未来制定人口政策、经济政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纵观整个调查工作,普查员“入户难”已经成为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难点之一,如何解决普查员“入户难”,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各级普查机构极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浅谈人口普查“入户难”问题及其调查技巧的研究。
一、普查员“入户难”原因分析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普查员“入户难”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调查户配合程度低,防备心理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人事活动越发广泛,人员流动日趋活跃,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由此而导致居民的防备心理不断增强。基于部门调查户怕麻烦的心理以及对个人隐私保密意识的提高,对普查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因此,普查员“入户难”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商业调查引发的弊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商业调查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这种不规范、不守信的商业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政府调查的认可。无论是采用什么形式的入户调查,居民首先都是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像人口普查这类牵涉到家人个人隐私的调查更是受到居民的排斥,甚至有人将政府的人口普查与其他调查相混淆,缺( )乏信任感。三是普查员最恰当的入户时机难以把握。在人口普查的过程中,部分居民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早出晚归,普查员多次登门找不到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一般入户最佳时间是早、中、晚饭前后约两个小时时间,时间比较紧凑,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普查员往往比较难以把握合适的入户时机,居民抱怨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我区外来人口众多,流动性强,这也给人口普查登记带来了一定难度。尤其是一些工作特殊的人群,如物流场所内跑运输的一些人,这部分人口如何调查准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四是一些特殊人群对调查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如下岗人员、有过不良记录人员、个别生活困难人员,对社会有不满情绪,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二、解决普查员“入户难”对策分析
针对普查员“入户难”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人口普查宣传力度。人口普查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部被调查户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在时下经济关系不断增强、人口复杂性日益增加、居民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群众配合程度明显减弱的环境下,搞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宣传形式上,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简报、横幅、标语等传统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而且还可以创新运用网络、政府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其他形式进行宣传,使居民能够从多种渠道了解人口普查,提高居民对人口普查的认知度。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计生、公安、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作用。计生、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在基层均有自己的组织队伍,他们对于人口的管理已经实行了常态化,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以及人员力量开展好人口普查工作。在上门登记时,可以在村(居)委会、大厦的物业管理员等熟人的引导下或者借助公安的力量进行入户登记,大大降低了人口普查的难度,以防止上门登记不配合的情况发生。三是提高普查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普查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着调查质量的高低。在实际普查过程中,普查员要秉持着真诚、耐心、细致的心态投入到普查工作中,在礼节礼貌以及文明用语上要足够尊重调查对象,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消除调查对象的抵触情绪。同时对普查员要加强培训工作,对人口普查专业知识要了解的非常透彻。四是找准合适的入户时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居民工作生活的特点,分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上门登记,做到统筹兼顾。对有退休人员在家的调查户进行上班时间登记,对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司职员等可以利用双休日进行入户登记,可将登记的时间安排在早上晨练、中午下班后和晚饭后进行。对个别早出晚归工作时间弹性比较大的调查户将采取事前电话预约,安排好上门登记时间,尽量减少对居民正常工作和休息的影响,也可以避免普查员来回奔波,提高见面率。
三、注意调查技巧,提高调查效率
在人口普查过程中,普查员将直接面对调查对象,其调查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普查员没有足够的调查技巧,即使百分之百掌握了调查方案,也难以取得居民的信任。因此,普查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调查技巧,确保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上门时介绍技巧。普查员入户登记,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因此要保持较好的精神面貌,举止端正,并佩戴好普查员证。入户前首先要简明扼要的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取得调查户的接纳和信任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二)第2页

。二是登记询问技巧。普查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掌握一定的询问技巧,询问要通俗易懂,态度要热情诚恳。询问一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然后再询问复杂话题。如果涉及到敏感性问题,最好放在最后询问。询问的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调查户进入调查的主题,也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降低调查户的戒备心理。三是对调查户隐私的保密。人口普查内容涉及到调查户的个人隐私,因此在调查时要避免无关人员在场,针对一些敏感性话题,要郑重承诺对调查户的隐私进行保密。总之,在调查过程中,普查员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信。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五)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五)


人口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区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特殊区域的情况也日益复杂,特殊区域包含村居合一地域、飞地、未设立社区居委会的新建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大型工矿企业、农林场所、大专院校、军队营院、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医院、福利院、敬老院、旅馆、干休所等。本文将在分析部分特殊区域人口普查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特定区域人普组织的主要难点
(一)部分新建住宅区未设立社区居委会。
**区地处中心城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各类新建和在建中商品住宅小区特别多,许多小区没有及时建立或无法归属相应的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而单独设立社区居委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根据《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设立社区居委会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1、城市社区原则上按1500户至3000户左右规模设置;2、新建社区和旧城区改建社区,原则上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总面积按不少于350平方米配置;3、每个社区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等。
一方面是新建住宅小区的大量涌现,一方面是设立社区居委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硬性条件,行政管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无法及时落实,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基层组织实施将是一大难题。
(二)“飞地”人普组织容易成盲点。
飞地是指属某一行政单位隶属但又不与其辖区毗邻的土地。飞地的形成原因很多,飞地与行政隶属单位的距离也有远有近。由于飞地的地域管辖和行政隶属管辖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容易成盲点。“飞地”涉及跨村(居)、街道(乡镇)、甚至县级以上区域。由于历史原因,**区村(居)、街道(乡镇)、**与瓯海等地之间,存在较多行政隶属关系上的“飞地”。目前,一些部门管理工作,如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城管等项工作,已基本上统一为以地域为原则,而以户籍为基础的相关工作,如户籍归口管理还是随行政原隶属派出所管理,育龄妇女计生工作也是按原隶属管理,地域管理主管单位是没有掌握“飞地”区域内人员基本信息资料的。所以,第二次经济普查时期,“飞地”问题对普查影响甚微,而对当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三)村居合一地域职责明确难。
村居合一地域,即一个地域上同时设有相同名称的居委会和村委会。“村居合一”模式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就**区而言,城区街道的村居合一地域一般以社区居委会管理为主,乡镇的村居合一地域以村委会管理为主,在管理具体事务上,地域和对象往往存在交叉、重复。尤其是**区的“城中村”,村委会的管理职能已经弱化,主要是管理农村集体资产、村民身份问题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管理对象大多局限于原村民。村居合一地域较典型的如**区的南塘、划龙桥、鱼鳞浃、营楼桥都是既设居委会,又设村委会,在日常管理工作分配上,居委会和村委会视工作内容,管理对象和管理区域都是不同的,职责地域无法准确界定划分。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同一地址的住户,某几人是归居委会管辖,而另几人又是归村委会管辖。在组织实施人口普查时,村居合一地域职责极易发生混淆。
(四)摸清特殊场合流动人口对象属性难。
摸清流动人口普查对象属性也是人口普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医院、福利院、敬老院、旅馆、干休所等特殊场合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是查找难,二是查准难。有些普查对象明明离开家乡多年,辗转几个地方来到登记地,被询问时则回答是刚刚来住个把月,并不告知已离开户口登记地多年;有些乡村农民到城镇务工经商,在城镇没有固定住房只好借房、租房,住所变化频繁,给摸底登记工作都带来难度。
(五)居无定所人员查找难。
居无定所人员,往往对普查配合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漠,这些都给普查工作增加难度。这类人员一般无固定住所,且住所隐蔽,农贸市场、车站、码头、桥洞等,都有可能是栖身之地,正常摸底登记方法根本无法全面掌握其情况。
二、做好特殊区域人普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第六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调查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科学组织实施好人口普查,面临的困难很多,因此既要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同时又不能将以往的东西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而必须针对变化了的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未建社区新建住宅小区的所属管辖社区。
对于已具备社区成立条件的新建住宅小区,建议区政府抓紧组建相应社区机构;对于未具备社区条件的,由相关街道(乡镇)协调划入相邻社区居委会,明确纳入相应普查区,并指导做好普查员选调等配套工作。
(二)因地制宜,选好普查员。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五)第2页

 从历次普查实践证明,选好普查员至关重要,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场所、不同要求,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多途径选配好适量的普查员。如城区高层建筑及高档住宅区可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保安中选聘一部分素质较高、口碑较好、在本小区服务时间较长的人员兼任普查员,他们有着入户方便、与住户沟通容易、熟悉情况的优势。对大型单位进行普查时,可以直接向该单位借调具有一定能力的管理人员来充当人口普查员,在普查机构指导下,完成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
(三)村居联动,共同做好村居合一地域的人普工作。
村居合一地域,在地址编码、城乡属性划分时,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可以以( )社区居委会为准,乡镇辖区范围内的以村委会为准。人员组织上要整合好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相互协作,联手共同做好辖区人口普查登记工作。
(四)严格按地域原则解决好“飞地”问题。
由于“飞地”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通过行政隶属关系寻求一种统一的解决方法相当难,因此,应当严格按照地域原则划分“飞地”的人口普查职责归属,但行政隶属单位要全力做好配合工作,提供好基础资料,做好宣传发动,消除思想顾虑,必要时要派人到现场配合做好登记工作。
(五)借助户口整顿,彻底查清流动人口。
在清查摸底前进行全面、彻底、具有实效性的户口整顿工作,这样有利于流动人口的清查。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进行一次清理整顿,摸清底数,是搞好人口普查登记的重要保障。要将户口整顿与流动人口的清理整顿结合起来,在户口整顿期间,要集中对流动人口进行一次清理整顿。整顿的重点是对居住在租赁房屋、建筑工地、工矿企业内部和公共复杂场所的流动人口进行一次全面的核查,逐人登记造册,摸清原住地和暂住时间。
(六)采取提前清查登记,摸清居无定所人员信息。
为查准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要采取提前进行全面清查登记的措施,主要对象是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包括露宿在山边、路边、公园、立交桥下、涵洞、车站、码头、建筑工地与劳务市场,以及居住在废弃建筑物、临时搭建简易棚内的流动人口。具体登记方法是组织精干的力量,以统一的形式对居无定所人员逐个询问、登记,不分流入时间、户籍状况,一律予以登记,并发给被登记人《已登记证明卡》,并要求其随身携带,还要重点掌握其它一切可能有人居住的地方。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三)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体会(三)


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到有关省市考察人口普查准备工作,对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各地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对人口普查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现在就要立即行动起来,高度重视,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普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难点,尽早作出预判,尽早提出预案,认真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按照近年来开展农业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经验和规律,基本是在距普查时点一年左右的时候召开办公室主任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着手第一期的普查试点工作。这就标志着中国统计部门全面进入了普查工作周期。对第六次人口普查而言,这个时期现在已经到了。已经不再是未雨绸缪,而是要全力以赴了。
前几天,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兄弟省市同仁,在我的博客上留下了很长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在网上发现了有近百个关于“人口普查”的问题,也知道人普不是我的职责所在,但希望我能针对这些问题写一篇文章,作出回应。我看了这些问题,还真不是我可以给出答案的。但是,这些问题确实不仅是在人口普查( )中可能遇到(其实,现在就已经遇到),而且关乎许多人的切身利益,需要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认真制定合情合理的政策,并予以积极的回应和解释。比如:非婚生婴儿、超生儿没有准生证和出生证,能否在人普时报上户口,会罚钱吗?人口普查如果漏报,会变成黑户吗?夫妻二人一人是城市居民、一人是农村户口,普查时可以迁过来吗?等等。
我们知道,根据有关统计法律法规,普查及其他形式统计调查取得的数据,只能用于统计目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更不应作为各种处罚的依据。但普查同其他各种形式的统计调查一样,要把确保数据质量放在第一位,要通过普查摸清各种常规登记和日常管理不掌握的情况和信息。这就必然会遇到许多棘手的实际问题,并且政策性极强,甚至关乎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和谐与稳定。由此也预示着,人口普查将是一场硬仗。
人口普查将是一场硬仗。十年一次,一次十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在每一个十年间都会有新的巨大的变化: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城乡面貌变化,人民生活改善。说来也巧,本月初,我们去参观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典型。10年前,那里还叫农村,那里的人还叫农民。现在,那里的规划面积没变,但地面上的一切都已今非昔比:建了饭店、餐馆、水城、医院、学院、公寓;农村成了新城,农民成为居民,不仅搬进了现代化楼房,连新生儿都能分到100多平方米的极优价格住房;在这块土地上工作的外来人口已是户籍居民的十几倍。而同这个村庄或称新城相比,一些地区连行政规划都发生了变化,山也不是那座山了,梁也不是那座梁。目前,无论就全国范围而言,还是在一个省区或地市,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乃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加大的矛盾也很明显和突出。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既要兼顾共性,又不能忽视个性;既要坚持统一性原则,又要兼顾各地区特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人口普查将是一场硬仗。诚如**局长所言,这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运用行政手段开展普查的难度愈来愈大。换句话说,在利益主体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日趋多元、民众维权意识增强、转型时期的一些社会矛盾也有所加剧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普查的配合程度和对统计工作的理解程度都有所减弱。早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时,仅元旦、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就有80余名普查员被狗咬伤、或是摔伤、被人打伤。而人口普查要面对每一个公民,普查对象比农业普查要多得多,由普查所涉及到的利益问题也多得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既影响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也会影响普查的数据质量。
人口普查将是一场硬仗。应对矛盾,战胜挑战,不仅考验着统计能力,甚至反映着执政能力。而人口普查又是一个国际惯例,是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广泛采用的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如果一个国家连人的情况都说不清楚,发展又从何谈起,更不要说科学发展了。所以,20xx年,许多国家都将进行人口普查。所以,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人口普查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不是统计部门一家的事情。尽管统计部门责无旁贷,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一切组织、技术方面的工作,更为重要的关键词是:普查是为了国家利益,普查是以政府的名义进行,普查要最大程度赢得国民的理解和配合。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点,就有希望打赢这场硬仗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