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导航 > 邹碧华同志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邹碧华同志事迹学习心得。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邹碧华同志事迹学习心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邹碧华同志事迹学习心得

执行二庭 张伟

邹碧华,一个平凡的生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一个普通法官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法治事业,在中国法治建设的征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谱写着共产党人光辉赞歌,他的离世让举国悲痛。2014年12月10日下午,不堪疾病来袭的他将最后的生命献给了自己敬爱的工作岗位上,将生命定格在了那里。邹碧华是勇于担当的改革奋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就是弄潮儿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担任上海高院副院长,还有另一个头衔——上海司改办主任。从参与研制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到参与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邹碧华以"背着‘黑锅’前行"的担当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最高人院院长周强在上海看望邹碧华通知的家属时强调,要大力宣传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法治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积极贡献。作为新入职的司法干警,将邹碧华的精神作为自己行路的指引,努力做到坚持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在缅怀逝者的同时,做好"继承者".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向学者型、专家型法官发展

邹碧华同志不仅取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还先后撰写了十多本法学专著。他常说作为一个法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司法为民。"前十年用法律办案,后二十年用经验办案"是现实中常听到的一句形容法官办案状态的一句话。不可否认的是经验在法官办案过程中所承担角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斗争时,拥有足够的办案经验可以很快洞察双方矛盾的焦点,找到矛盾的契合之处,从而更快、更有效的解决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但是如果经验缺乏法律理论知识的支撑,就会造成偏离法治的轨道,陷入与道德等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界限不清的境地。作为法治建设大环境下的法律工作者尤其是在法律更新周期变短,司法解释层出不群的法治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办出更多、更精彩、更符合法律精神的案子。

二、敢于突破阻力,迎难而上

改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对一根根硬骨头,考量的是改革者的勇气和担当。为了落实司法责任制,解决长期以来责任难落实、责任难追究问题,邹碧华提出:一定要进行可视化管理,把审判权力的运行做到全程落痕、全程看得见;一定要制定法官的权利清单,坚决纠正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为了落实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他坚持一定要择优遴选法官,一定要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到法官队伍中来,决不搞论资排辈、决不搞一刀切、绝不网开一面,敢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作为共产党人,除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利益。这启示着我们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之时,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有逃避的心态,面对困难不退缩、不逃避,敢于直面困难。

三、心存理想,志当高远

正如邹碧华同志在文章《知行合一》中所述:"必须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实实在在把这种使命感融入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也不会屈服,无论处于何种逆境我也不会退缩".作为新入职的司法干警,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实际中,只有心存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信念,敢于面对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利益集团的挑战,心存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够在面对工作阻碍之时"高唱凯歌".

四、勇于创新,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式

邹碧华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亲自主导开发了信访投诉监控系统,让所有的来信来访从纸质化变成网络化;改革了执行流程机制,使得长宁区法院执行绩效跃居全市法院前列,执行投诉率大幅下降;开发了管理台账信息系统,重点解决了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和执行力的问题。作为上海市司法改革的舵手,他统筹布局,全面安排,创立了"可视化管理"、"法官权利清单"、"遴选法官"等制度,让法官的权利收到制约,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为了落实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他坚持一定要择优遴选法官,一定要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到法官队伍中来,决不搞论资排辈、决不搞一刀切、绝不网开一面。建立"能者有事干"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了青年干警的工作热情。联系到工作实际,创新之于执行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司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决定的是当事人的权利能否真正实现,而不仅仅是拿到一纸判决。在执行工作中注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型案件的特点加以归类,归纳出不同类型案件当事人的矛盾焦点,找出共性的症结,通过"以情说法"、"以理伏法"等方式促使当事人积极履行生效确定的义务。努力创设更多、更优质高效的执行方式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价值所在。

五、塑造勇于吃苦,敢于牺牲的螺丝钉精神

邹碧华在担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期间,坚持每天亲自阅批群众来信,曾在短短的四个月内阅批各类群众来信106封;坚持每周四接待来访群众;坚持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看望上访老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在司法改革大幕拉开之时,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呕心沥血。邹碧华是"燃灯者"更是"螺丝钉".我们每一位干警作为法院这艘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都应该学习邹碧华同志不怕吃苦,敢于牺牲的精神,坚决摒弃自身存在的惰性,树立"吃苦为乐"的工作态度,将时间奉献给工作,奉献给法治事业。

六、自觉抵制诱惑,挺直腰板

从法院的书记员到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邹碧华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法律人的精神。随着职务的攀升,诱惑因素的多样,他用自己法官底线的盾,抵制住了糖衣炮弹的袭击,成就其一生的荣誉。作为一名普通的司法干警,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面对多种多样的诱惑,面对诱惑之时是欣然笑纳还是婉言相拒,则是考量其信念是否坚定的时候。只有心怀对法律的敬畏,心系百姓的利益才能在糖衣炮党面前"屹立不倒".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是对邹碧华最完美的诠释。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了追求公正,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挺身为弱者代言,开创了未成年人起诉亲生父母的先例,让一个无助的孩子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追求公正,他不怕当法官中的"叛徒",在法官与律师的"暗战"中,旗帜鲜明地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呼吁,并推动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不仅被人称为法官,更赢得了"法律人"的美誉,让每一个当事人都体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情怀。

邹碧华同志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逝者如斯,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继承者",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继续传承下去,将"燃灯者"的精神践行下去。

逝者安息,我们一定会追寻您的脚步,将您的精神继续延续下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守住信仰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守住信仰》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拥有的人,刹那芳华,即是永恒。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可见,信仰如日月星辰般永恒。邹碧华作为一名领导,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拥有崇高的法治信仰。他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甘当“燃灯者”,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司法改革的艰险之路,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邹碧华同志的事迹告诉每一位党员干部,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信仰,就不会害怕困难、迷失方向,就敢于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挑起勇破坚冰的担子,直挂云帆济沧海。
信仰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守住信仰这道门,需要的是夙兴夜寐的坚持、春来秋往的日积月累,是对正义的坚守,是“法以民为天”的坚信。
好学,奠定信仰的基石。邹碧华同志作为XX高院副院长,引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掌舵者,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多少个夙兴夜寐、日夜星辰的坚持换回他的“学者”形象。他说,“做司法改革,不能只盯着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向这位“学者型”法官看齐,不仅要学,更要博采众长,不仅要在专业领域鹤立鸡群,更要涉猎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做“完美主义者”。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键,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修养,奠定起信仰的基石,才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钱。
要留公平正义在人间。邹碧华同志一生追求公平正义,是个有良知的好法官。他说,“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正义就是认真办好每件案件,做到办案过程的‘素质、良知、敬业、廉洁’。”一句话道出了党员干部为民办事的核心。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是法治改革正处于艰难试水期,还有很多领域都在面临转型,在这关键阶段,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尤其是执法者,要保持对法治、公平的不懈追求,用实际行动集聚和建立起司法的公信力,像邹碧华同志一样,要留公平正义在人间。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公,但每个人都是主角,如果能多留一些小舞台给他人,那社会这个大舞台也就会更完美和谐。
法以民为天。邹碧华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自觉坚守司法为民的信仰,只有尊重组成历史的主体,才能推动历史滚滚向前。他说,“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善解法律,更要善解人意,进而才能善解矛盾,使司法过程充满亲和力,提高群众对司法的信心,推动法治信仰的形成。”党员干部要“以民为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心中有民,更要顺民心、解民意、办民事,并把为国为民的信仰内生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共建小康社会。为官就是为民,作为共产党人,就应该做好了不顾个人利益、舍弃小我的准备,像邹碧华同志一样,就算是牺牲自己,也要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吴运铎曾说过,“即使自己变成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邹碧华同志就是这样做的,他把生命终结在了司法改革这条大道上,他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照耀着别人前行的路。邹碧华同志如巨星一般陨落了,但他守住了信仰这道门,拥有信仰的人,刹那芳华,即是永恒。《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守住信仰》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信仰、同志、碧华、司法、公平、干部、党员、正义,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坚守信仰,负重前行

——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还记得那是2014年12月10日的傍晚,回到家打开微信就被朋友圈里的一篇报道给惊到了——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突发急病去世,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什么恶作剧,后来在同学群里邹老师的一位博士生证实了这一消息,顿时觉得令人难以置信,悲恸之情涌上心头。在读期间,我曾参加过邹老师的讲座,也有幸在论文答辩的时候分到他那一组,不管什么时候,他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他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一面,从未料想过他竟会英年早逝。邹老师去世的那个夜晚,朋友圈被各种悼念他的文章刷屏,整个法律界都为之扼腕叹息。看了那么多的悼念文章以及宣讲团的报告,我对这位学者型法官的敬仰之情又更进了一步。

在研究生期间也多多少少听说过邹老师,他的学者风范也曾亲眼见过。我的舍友就是邹老师的学生,通过她也对邹老师的为人有所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认真和坚持。他每次和学生见面都会向他们推荐一些好书,并嘱咐他们要多读书。当然他自己也热爱学习,热爱看书,而且喜欢跨领域学习。听室友说,他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还自学了日语并通过了日语二级考试。为了提升自己在基层法院的管理能力,他还自学了管理学。作为一名当之无愧的的优秀法官,他始终坚持着法官的职责,丝毫没有懈怠,从一名书记员到上海高院的副院长,他都一直努力做到最好,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我们平时最需要的就是认真和坚持了吧?基层法院的案件数量多,类型繁杂,工作压力很大,平时的工作也很琐碎,容易犯错误,也容易产生倦怠。法官的一个微小错误都可能使案件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因为当事人觉得司法是神圣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是在用尽了其他解决途径的情况下才诉诸法律,进行诉讼的。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容不得一点的疏忽,这一点虽然看似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真和坚持。

法官这个职业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和期许。每一名法官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当事人、律师以及问题,要处理好办案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很强的知识储备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当事人都是带着负面情绪的,比如拆迁案件中的被拆迁方,他们往往情绪激动,这就需要法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足够的耐心为当事人做工作。法官处理案件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处理法律关系的过程,还包括如何接待当事人和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给当事人以公正执法的印象。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法院的工作辛苦,常常会抱怨几句,但是邹老师却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从不抱怨,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因为他觉得一个人有了信念、信仰,就不会觉得委屈。他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说"很多人都抱怨司法不完善,在抱怨别人时,可能自己写的那个判决书也不那么完美。与其抱怨,不如做好手中的事。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是的,我们与其抱怨目前的司法环境,还不如坚守自己的信仰,做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和社会的期待。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职业变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就会想要用这个理想或追求来指引自己,觉得为这个理想付出代价是值得的,这时我们就会很耐心地对待当事人,对待案件,对待生活,就不会觉得这是难以忍受的东西,因为这是我们本来就应该承受的。

我想我们法律人纪念邹老师的最好方式就是恪守自己的职业伦理,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点滴的贡献。虽然邹老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人格闪耀的光芒早已为我们点燃明灯,为后辈们留下足够多前行的勇气和坚守的理论。我愿将来能做一名邹碧华那样的法官,让胸怀终于信仰,让生命臻于伟大。不忘初心,决不妥协﹗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

2014年12月10日,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工作途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47岁。这些天来,哀思如潮,全国各级法官都十分惋惜邹碧华法官的离世,感叹这是法院系统、律师界、法律人共同的损失。作为人官的一员,我们为有邹碧华这样的好同行好榜样而自豪。通过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了解和学习,在感动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一、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邹碧华投身司法事业26年,始终坚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公正为民"的职业精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司法事业,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作为党员干部,都要有他身上体现的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和职业操守。

二、邹碧华以自己的生命树立了中国法院改革的丰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充分体现了"燃灯者"的担当精神。邹碧华同志作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兼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始终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勇挑重担,不畏困难,以前瞻性的改革视野、精深的法学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

三、尊重基层维法人员,让爱的赞歌充满阳光。"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邹碧华就是这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当事人都体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情怀。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上海的律师们陷入无限惋惜和哀思之中,深圳律师协会专门为他默哀,湖南律师协会特别为他制作了悼念专辑。一位与他素昧平生的河南律师,特地乘火车赶来上海参加他的追悼会。

四、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弘扬他的风采。邹碧华以自己的作为展现了法官的高素质品格和无私无畏的亮剑精神。邹碧华同志是审判业务行家,管理专家,授课导师学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著书写诗,样样精彩。邹碧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依然在我们心头传诵,激励广大法官为中国的审判事业和改革之路奉献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

邹碧华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他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绩长存,他的行为更会激励其他的执法者在工作中严于律已,为中国的司法护法卫道,让司法改革打造出别样的风景来。

刑事审判庭 朱明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