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价值观主题演讲 > 导航 >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培训心得

价值观主题演讲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培训心得。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培训心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心得

华师政法学院的梅萍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她的讲座对我们从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启迪意义。

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人称为90后,鸟巢一代,世博一代。这些青年形成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与社会主流文化呈现出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的特点。对于教育者而言,要理解青年文化是最具表达力和影响力的亚文化,青年往往在引领社会风气之先;青年文化还是最具矛盾性的文化,青年往往用叛逆、夸张的方式表现自我;青年文化也是最具强烈参与诉求的亚文化,由此导致了网络的充分利用。

教育者还要理解青年的发展是他们的本质和根本需求,用另外一种方式说,没有哪一个青年拒绝成长,不渴望成功。同时,也要理解青年在总体上还是社会弱势群体,我们对青年的政治取向高于福利取向,教育取向高于权利取向。也就是说,我们队青年政治上的要求很高,但相应的福利却减少,对青年教育很多,但相应给予的权利却减少。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对新事物最敏感,最积极地群体,他们是青年知识分子,对问题的看法和探究更深入,他们的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他们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互动频繁、尖锐;他们的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单一,缺乏理想信念;他们的道德自觉性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呈现;他们对传统政治冷漠,但个体化、社会政治参与并存;他们生存压力大,导致心理困惑和生活方式选择的困难。上述都是青年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矛盾性,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有针对性的做好大学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生命价值观教育关于生死的五大原理也是本讲的重点。包含“生命与生活之紧张”原理,生命是内在的、稳定的,生活是外在的,变化的,要从生命的意义去理解生活中的感受,协调生命与生活。“人生时光与物理时间不等式”原理,人生时光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可操作性,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人生时光,而物理时间客观存在,不能改变。“生命共同体”原理,人类是一个共同体,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生命的经历也是一个共同体,要协调发展。“生死互渗”原理,死亡是渗透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的,死亡不是临死前的那一刻。“死是生活的终止,生命可以永存”原理,生命包含生物学上的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精神生命可以长存。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生死问题,做到不畏惧死,但也不碌碌无为的活,寻找我们为何而生的答案。

这些生命价值观不仅是我们要教会给学生的,而是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学会的。我们在教育学生从“何以为生”到“为何而生”转变的时候,先解决自己“为何而生”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生命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找到幸福感,先解决自己是否追寻到有尊严的幸福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心得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 “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次班会《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班会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也多次提到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性侵犯上升两个百分点。尤其女生来说,更应该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不少摆脱异性纠缠,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转载自读后感;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爱情就像一件高妙的艺术品,无论怎么研究也难穷尽其奥秘。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正在走向成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的正常的。但是,大学生需要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志同道合的爱情;第二、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第三、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此外,由于校园里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所以,我们还应培养一定的承受能力,受到挫折能够合理疏导情绪的能力,将对自己伤害降到最低。

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感想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感想》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策·西周》中就有“国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说法。而五经中的《礼记·儒行》中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古人有云:位卑不敢忘忧国。时光荏苒,二十一世纪同样不应忘忧国。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纵观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是一段从不缺乏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慨壮歌,是一幅由诸多爱国志士描绘的博大画卷。

汨罗江畔,我听见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悠远歌声,那是他内心坚定不移的报国壮志;

未央宫前,霍去病掷地有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那是他矢志平定外患,安邦定国的铮铮誓言;

燕京狱中,文天祥面对敌酋,岿然不动,南向行跪,一腔热血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那是他不为荣华所动,舍生取义的汗青丹心。

而如今,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社会建设的中坚后备力量,更应该树立起爱国之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也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是为民族解放,为解救而英勇献身;如今的爱国则是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把对祖国无限的爱切切实实地落实到的行动中。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赢得一块块金牌;边防官兵在人烟稀少的哨所默默戍守;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坛上培育祖国将来的栋梁等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爱国就是要尽职尽责,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拥有过硬的科技实力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日常学习中,我曾被老师们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在学院组织参观鱼雷陈列室时,讲解老师诚恳地对我们说虽然军工的科研任务繁重且困难,但还是希望我们都能够投身于祖国的国防事业;专业课上老师希望我们如果日后出国深造,最好还是能够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等等这些都寄托了前辈老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老一辈人如邓稼先、钱三强十年大漠无人问津,两弹开后天下尽知。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将倾;如钱学森、师昌绪,重重艰难险阻拦不住拳拳爱国之心。当祖国处于危难时,当祖国需要时,当祖国召唤时,他们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而我们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和平时期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尽到自己应尽的种种义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概括,爱国之心又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古老的中国曾经历坎坷,直到20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海的艰苦磨难中迎来新生。韶光易逝,珍惜青春的责任吧,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季,就让我们用青春的热血开始一场爱国的旅程。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感想》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心得》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我认真了《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通过学习,我对"、为民、、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就此谈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法院干警的"忠诚"主要体现在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对法律忠诚上,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重点精读《中国共产党章程》、《反腐倡廉大案要案启示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书籍,认真重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珍惜人身自由。

第二,"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是我们干警的执法理念。要做到为人民服务,首要的是转变作风和作派,深入到群众中去,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为民的心,建立信任,愿意敞开心灵沟通交流。用真心尽全力去办。要干真事,做实事,杜绝形式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对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三,"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是我们干警的基本操守。"公正"和"廉洁"密不可分,都是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法院是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如果司法不公正,伤的是水源,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法官,要清正廉洁,坚定立场和原则,在人情、利益面前经得起诱惑,时刻保持一名人民警察的公正形象。《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心得》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在常人眼里,价值观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令人难以记忆,更别说参透其中况味、解读其中精髓了。正当我等众多国人为此而纠结之际,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用大字套红的醒目方式发布了高度概括了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寥寥24个字,简单12个汉语词组,是否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十分宽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准确地概括?对此,笔者无力论及,只想从中提取自己最为尊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的内容加以拙述浅论。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我认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国人当谨记于心、实践于行。

作为每一名,必须要牢记自己在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使命,必须自觉的将自己放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之中,努力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投身于社会熔炉、立足于人群之中的金言玉律,思想中绝不可存有半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何干?”的狭隘之思,更不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实践“核心价值观”之外。戒浮除燥,远功淡利,淬火良品,求做优民,稳立于爱国平台之上,安心于敬业沃土之中,高举起诚信的旗帜,努力营造友善的东方乐土。共同为重拾并凝聚起中国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助力加油、贡献微力、奉献热能,合力改变中国人濒临“集体无信仰、个人信仰杂”的危险局面,让更多的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回归到一元化的正轨,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再去追求和张扬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的相对自由。因为只有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了共同的信仰,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有力量。

对于人民来说,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为保障和增进普遍人权与自由而设立的,由人民授权其以人们同意的方式进行统治。由此可见,国家是人们共同守望着的物质与精神家园、是人们权利和自由得以充分保障的守护神。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己的国家或者是自绝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孤独无助的悲催者。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始终把爱国作为不二的选择,无论是做人还是干事,都要始终依靠并稳立于爱国的平台之上;无论走到哪里、面对何人,都要斩钉截铁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切忌在外族面前不自尊、不自爱,盲目盲从地崇洋媚外,瞪眼胡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同心助力中国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和展扬。

“成家立业”是中国人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的生活话题,而成家爱家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立业是个人社会性本质地充分体现。因此,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仍然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的中青年人,一定要把“敬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坚定不移地安心耕耘敬业于自己的那片沃土之中,把爱岗与敬业有机统一于一体,让敬业真正成为自己多元的价值根脉中最最核心的一极,象袁隆平等新时期“中国英雄”一样,把个人的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共向的价值观严丝合缝地融于一体,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祖国利益的实现融为一体。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茎,是中华民族不倒的重要支柱,是一个人成其为人、成其为好人、做成事、做大事的根本保证。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始终高举起诚信的旗帜,与人相处诚信为本,做事经商诚信为要,努力做到用诚信构筑人信,用人信构筑国信。用嵌入我们心灵深处的贵如万金的诚信芯片,激活我们蕴藏于灵魂深处的诚信因子;用安装于我们心灵门户的“木马软件”,一刻不停的绝杀我们自身时不时繁殖出的“不诚信”病毒;唱响诚信主旋律,奏鸣诚信交响曲,扮靓诚信中国人。

“爱仁者人恒爱之”。友善是社会稳定安祥和繁荣昌盛的浮化器,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粘合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始终把教育引导国民尊崇“友善”作为重要的引擎,让全体中国人都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久弥坚地追求友善、信守友善、弘扬友善,共同为营造中华民族这方友善乐土而做出不懈地努力。《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近期,媒体纷纷刊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24 个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深意在于,让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点燃,凝聚起的,成为人们一种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一个文明社会,首先是一个德的社会。一段时间来,老人跌倒无人扶的镜头不断上演,冲撞着人们向上向善的自觉。原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如今却成了一道尴尬的难题。公众对扶不扶的考量,折射了人们在现实困境中的内心纠结,对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期望。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如何凝聚起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从个体层面来看,关键在于用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社会层面看,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及其散发的正能量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向上向善的力量,源于每个人的道德自觉。道德自觉是一种文明素养,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其实,每个人都有向上向善的道德意愿,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朴素的情感有没有被激活。一个人,物质之外还有精神,现实之外还有理想。正如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惊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因此,我们不妨按此之法,对照 24 字核心价值观反观一下,什么时候自己将向上向善的心门给关窄了?什么时候对内心的道德自觉不那么敬畏和尊崇了?开启向上向善的心门、坚守内心的道德自觉,人人都是道德人。

向上向善的力量,需要道德榜样示范引领。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事实上,在道德高地上,始终有人在坚守。如各地涌现的道德模范,他们有的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有的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有的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有的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有的孝老爱亲、血脉情深。他们来自最普通的老百姓,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身上闪耀的道德光芒,就体现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力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在市场化、网络化大潮的冲击下,引领着时代风尚,净化着社会风气,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我们当向他们学习,化感动为行动,凝聚更多更大向上向善的力量。

核心价值观的大旗,需要所有人来共擎。每个公民都应尊崇内心的道德自觉、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勇气作帆,用智慧作桨,用理想作罗盘,让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化育天下风气,为实现个人梦、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价值观心得体会


价值观心得体会

浅谈价值观

每周一进入办公室,按照惯例做完大扫除,我都会坐下来,对本周将要完成的工作进行梳理,有日常性的工作需按部就班完成的,有专题活动需集中精力完成的,有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完成任务的,更有无法掌控随时出现的临时性任务,常常以一种战备状态度过工作时光,偶尔也会冒出一句:这样的忙忙碌碌价值在哪里?
是啊,谈价值观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全社会都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我们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在进行中,前不久我还参加了省直团工委组织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团干部讲团课活动,浓烈的氛围引发了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常常,我们瞧不起那些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的人,瞧不起那些为了追逐权力而出卖自我的人,瞧不起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无视他人利益的人……因为,他们有着我们并不认可的价值观。同时,我们羡慕并景仰那些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人、那些在和平年代潜心科研做出成果的人、那些敢于为他人幸福不辞劳苦不惜牺牲自我的人……因为,他们都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出了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说明,尽管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一个对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并且我们所认可的最高标准正是无产阶级价值观所倡导的“坚持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怎么会在观看cctv-1感动中国人物时,对曾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老人,在退休后独身一人坚守大亮山植树造林几十年的承诺,而心生景仰呢?又怎么会对“最美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刹那间伸出的“如来神掌”而感动?又怎么会对“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坚持76秒划出的“美丽刹车线”而震撼、落泪呢?
无产阶级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就像父亲传承爷爷的精神内核,“我”传承父亲的精神内核,而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重担自然落到了“我”的肩上。
“我”曾哀叹过自己没有出生在那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没能从事那样一份惊心动魄的工作,埋怨过“路上-监房-车间-食堂-路上”几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怀疑如此的重复忙碌,到底有何价值?是的,我们没法选择出生的时代,不可能人人都“指点江山”,不是每个岗位都是焦点。但是,我们的祖辈同样没法选择出生,他们出生的年代食不果腹、战乱流离,只求解决温饱,得到安全,甚至连工作岗位都没有,又何谈实现人生价值?但他们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坚定地跟着党走,在这种坚守中付出,在付出中前行,在前行中人生价值自然而然地凸显。
我们所倡导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是对无产阶级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它指引我们要树立“忠诚于国家”的信仰,坚守“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坚持“公平公正”的职业操守,保持“洁身自好”的淡泊心境。当我们能做到坚持这样一种信仰,坚守这样一份责任,去掉浮躁,沉静专注,着眼长远,就一定能在平淡的坚守中发现人生的意义,在忙碌付出中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