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四有干部心得体会 > 导航 > 四有干部心得体会:以谷公为镜争做务实好官

四有干部心得体会

四有干部心得体会:以谷公为镜争做务实好官。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四有干部心得体会:以谷公为镜争做务实好官,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有干部心得体会:以谷公为镜 争做务实好官

4月7日,人民日报推出长篇人物报道,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xx省xx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事迹,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故事细节再现了谷文昌不平凡的人生。看完之后,我只想说:“了却xx无数事,赢得身前生后名。”谷文昌,这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这位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是新征程上“四有”干部的楷模。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刚刚过去的清明节,xx的父老乡亲,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又一次拥至谷文昌墓前,寄托无限缅怀。谷公的一生“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始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立志“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有损党形象的事,再小也不为”,做到了“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所以,他已经去世34年,却仍为当地民众深深怀念。

社会需要正能量,干部需要好榜样。谷文昌书记就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党员干部“自知”和“自明”的正身明镜。身为党员干部,必须要像谷书记学习,争取成为像谷文昌一样的好干部,要牢记责任,为党分忧,为党的光辉业绩贡献力量;要坦荡胸怀,为民谋利,努力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真正谋出个“百年犹得济苍生”;要用权以廉、持身以正,恪守最后的当官底线。

牢记责任,为党分忧。谷文昌任职xx县委书记十来年,锲而不舍寻求防御风沙之策,即使遭受重重挫折也没放弃,靠的就是对党的无条件信仰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职责意识。学习谷文昌精神,党员干部就要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信任和忠诚,不论何时何地人居何职,都要与党风雨同舟,有所作为;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党员身份,保持党员底色,顺境逆境下敢冲敢闯,为党的光辉业绩建言出力。

坦荡胸怀,为民谋利。谷文昌同志的“爱民”、“忧民”情怀不是停留于口头上,而是真正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文昌同志就曾和最穷苦的农民一个锅里吃饭,和工地上的民工一起睡竹片床。学习谷文昌的精神,党员干部就要怀揣公仆情怀,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民高擎一把伞;就要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去,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准确把握民心脉搏,为民敢扛一片天。

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谷文昌的作为不是乱作为,号召不是空口谈。在xx,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率领xx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向谷文昌学习,党员干部要树立“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观念,有腔调、有魄力,站得出来、豁得出去;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深入一线,把承诺落到行动上;要学会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不断锤炼“铁肩膀”。

用权以廉、持身以正。谷文昌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他曾说,身为党员干部,永握戒尺,公私分明,为官心有“畏”,才有群众心头“敬”。他的这种宝贵品质,正是今天各级党员干部所不可缺失的精神“钙质”。只有将公和私看的分明,将利与义划得清楚,才能“公”装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向谷公学习,党员干部要始终高举“公”字在头顶,做到心存敬畏;要自觉厘清公私界限,以党纪国法警醒自律;要断绝“揩油私心和侥幸心理,洗净自己的手,挺直自己的腰,履好职尽好责。

当下,我们太需要谷文昌式的好干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谷文昌身上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信念的伟大精神和真挚情怀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力量。“政去人声后,丰碑在人间”。岁月的洗礼,只会让他的身影愈加清晰挺拔;时光的流逝,只会让他的精神愈加历久弥新。让我们向谷文昌学习,让这位好干部成为党员干部的正身明镜!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争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争做四有教师(一)

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这一年也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室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教室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认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主动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室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争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需要的是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有强烈爱国心和奉献精神的青年人。培养青年一代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团体的力量,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作为当代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了自己莫大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知识、有仁爱之心”.通过学习,我越来越感觉到一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反思并及时更正自己的不足。

正人先正心,我以为做老师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从自身做起不断地审视自己工作目标是否正确;和身边人比存在多大的差距;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是什么。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六条禁令》和相关文件。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决心践行师德先进人物的事迹,向先进学习,向模范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并从以下几方面考核自己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培育自己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着力培养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风范。努力做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快速发展尽忠心;关心体贴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时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献爱心;工作中找到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具匠心。我始终坚信亲其师、信其道,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谦虚、平和、大度,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接纳身边每一个人,不断地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不追名逐利、不计个人得失志存高远不断的进修,时刻让自己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时代新人献真心;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不断强化爱与责任的核心。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我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我将用勤奋+恒心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这将成为我矢志不渝的目标。

争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虽然没有机会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上的讲话,但是看着他的报告,却有着亲耳聆听的感受,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每个教师的关切和希望。
我,一个平凡的老师,对于自己的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老师是什么呢?我想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家长的眼里,老师意味着自己的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万能的,是什么也难不倒的人。社会、家庭给予我们一份深深的嘱托,一份深深的责任。而我知道,我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时候,改变自己不仅仅是理念,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在团队成长中获得不竭的动力。
儿时,当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时,是我的老师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把我也领入了这个教育的大门。真正的当上老师,才知道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说: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古代,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我们不是大师,却从这份肯定中得到了国家对于教师的认可,而这无疑会给我们每一个人增强信心。国家的信任,家长的信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向着“做一个好老师”努力前进。
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做一个有道德情操的老师,做一个有扎实学识的老师,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曾几何时,也只是把这份职业当做职业来做,在教学的过程中,汲取团队的力量,从身边的榜样身上,从家长殷切的眼神中,从孩子们对自己那份爱中,得到力量,转换观念,教师,不仅仅是我的职业,而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或许,我一辈子默默无闻,但是我有我的学生足够了,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努力的老师就成了。因为我有理想,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师德,教师的灵魂,不用多么的高尚,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自己就朝着自己希望的标准去做吧。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尊重和教育。很多时候与自己教过的学生聊起来,他们往往会说一些我曾经说过的话,他们说,这些话,让他们一辈子难忘,一辈子激励着他们前进。那就这样做吧,不要随意的伤害孩子,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良师,做他们的知心姐姐。
努力学习吧,我们可以物质上清贫,但精神上绝对富有。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和孩子们一起练字,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活在当下,学在当下。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的老师。

学习谷文昌精神,做“四有”干部心得体会


日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长篇人物报道《“四有”书记谷文昌》。文章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事迹,评价这位原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堪称“四有”干部的楷模。总书记也曾撰文称赞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号召党员干部向谷文昌同志学习。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四有”干部。
看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称职,能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关键就看他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只有“心中有党”,才能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诱惑的考验,才能恪尽兴党忧党之责,听党的话,跟着党走,鞠躬尽瘁为党干事创业。反之,心中没有党,理想信念就会丢失,工作方向就会迷失,就会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甚至沦为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牺牲品。只有“心中有民”,才能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装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情怀,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反之,心中没有民,就会淡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群众观念,没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就会以权谋私,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只有“心中有责”,才能增强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坚守对事业“久久为功”的韧劲、对责任“舍我其谁”的担当,担负起“领头羊”的职责去奋勇当先,用心想事,真心谋事,尽心干事,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祉,作贡献。反之,就会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搞官僚主义,不做实际工作,热衷于搭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有“心中有戒”,才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规党纪,才能时刻筑牢心中的思想防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勤勤恳恳为民。反之,就会办事不依法,解决问题不靠法,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为所欲为。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正是谷文昌精神的精髓所在。谷文昌扎根福建东山xx年,把一个满目疮痍的荒岛变成了物产丰富的宝岛,是一名知行合一的好干部,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和标杆。他,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身处顺境逆境,从未忘记党员身份,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理想信念;他,始终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全心全意为人民;他,畏戒权力,坚守底线,廉洁奉公,从不私情,对党性原则从不含糊。谷文昌虽然离开我们34年了,但他那“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利益”的伟大精神和真挚情怀,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起了标杆,是当之无愧“四有“干部的楷模。今天我们重温谷文昌的动人事迹,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努力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四有”干部。
“政声人去后,雁过留名时。”“四有”是铸就谷文昌式的县委书记的标准,也是衡量所有党员干部的刚性标准、硬性要求。当前,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以谷文昌为标杆,对照自己,找准差距,牢记宗旨,常怀为民之心,多行务实之举,勤修清廉之德,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用一流的业绩和清正廉明的作风展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

学习谷文昌做“四有”好干部心得体会


学习谷文昌 做“四有”好干部心得体会

“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曾任xx县xx年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就有如此崇高魅力。在xx县,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多次被总书记提到过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以共产党员最真切的品行,屹立于中华民族浩瀚历史中。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勤学谷文昌,成为“四有”好干部。

学习他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不掺一丝私心。“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质特性。党员干部倘若对党没有绝对忠诚,那么就无法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同心、同向、同步,由此将致使中国事业发展的大船,无法在国内外局势风起云涌的当下行稳致远。“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正是谷文昌同志身上诠释的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将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党绝对忠诚,不掺杂任何私心,将党的使命肩负于身,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生。

学习他心中有民,为民务实,培育公仆情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若要赢得民心,关键是不断培育其公仆情怀。始终像谷文昌同志那样,“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有损党形象的事,再小也不为”,才能真正赢得民心,留得“政去人声后,口碑永流传”的历史清誉。

学习他心中有责,敢于担当,肩负发展重担。无疑,新常态塑造新要求,新要求明晰新使命。党员干部在新时期下,肩负的责任更大,身上的担子也更重。在各种困难、各种诱惑纷扰于前时,莫要忘了“入仕”时的最初梦想,莫要忘了奉献余生的人生理想,时刻告诫自己“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切莫官职升高了,平台铺大了,当初敢闯敢拼敢担当的劲儿也跟着松了,至国家发展的担子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学习他心中有戒,清正廉洁,恪守为官之道。“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倘若心中无戒,那么贪欲必定呈燎原之势、滔天之状,害己也害人。因此,保持清正廉洁,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恪守的基本底线,是为官之道,正如谷文昌说的那样,“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惟有如此,才能够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真正成为谷文昌似的“四有”好干部。

总之,领导干部应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保持政治本色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拥有不竭动力、引领中国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争做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争做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需要的是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有强烈爱国心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培养 年轻一代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团体的力量,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作为当代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了自己莫大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 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着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争做四有好老师(二)

习近平总书记20**年教师节前夕在同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曾语重心长地勉励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教师。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从教经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的内涵,我认为,要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好教师,首先,理想信念是核心。大凡在教育事业有所建树的,无一不是怀揣远大理想,并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一生钟爱的事业去经营、去呵护的人。有了理想信念,就如同在大海里航行有了目标和航向,它使看似平淡的教书生涯变得充实而瑰丽。

其次,道德情操是底线。教师的职业注定是清贫的,如果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是不合适做教师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很难想象超越了道德情操这个底线,教师如何能站得稳三尺讲台。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培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所以,让我们始终坚守道德情操这条底线,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争做德艺双馨的标兵。

再次,扎实学识是根基。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当今,教师的既有学识和业务基本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对我们来讲已不再陌生。常言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常流水。我们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引领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最后,仁爱之心是灵魂。古今中外,那些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把对学生的爱做到了极致。有句名言说得好: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有了仁爱之心,就如同一个人有了灵魂,他才会变得鲜活、灵动、丰富、细腻,而被学生所爱戴。爱是无私的,更是永恒的,愿仁爱之心永驻你我心间,让我们永葆教书育人的青春与激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