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 导航 > “三问四观”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三问四观”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政治优势。。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这次大讨论,应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找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的重要根源,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继而发扬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

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 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四观,即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和群众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致胜法宝。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我们仲裁机构的职责是,公正、及时地仲裁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财产权益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仲裁当事人。

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我们仲裁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单靠党组显然不行,还要靠各科室、各分会的共同努力奋斗;就连我们机构运转经费都来源于财政拨款,来源于税收。我们根本离不开人民群众,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我们不应在内心里和表面、形式上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取得好的工作成绩。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机关工作,受党培养教育二十余年,从科员晋升到副科级、正科级直至副县级领导干部,很不容易,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但面临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我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终保持优良品质,严防褪化变质,走上歪路,误入歧途。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世界观就是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紧密联系实际,自觉而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权力观就是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正确行使、运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权力。我作为分管立案和分会工作的副主任,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如决定是否立案受理,审核分会的法律文书主导裁判结果等等,这些权力可谓不小,但一定要约束在制度的笼子里,即权力的行使要符合仲裁法、民诉法、本会仲裁规则等法律规定,还要接受主任一把手、双方当事人、人民法院等社会各界的监督,如果错误行使或者不正当履行职责,就可能失去这项权力。所以,我要严以律己。

树牢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事业观就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实实在在干事业,为后人留下业绩,而这个业绩还必须得经得起群众和实践的检验;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庸懒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当前,我们仲裁事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我发挥应有作用责无旁贷。一方面我要竭尽全力,另一方面要注意踏踏实实做事,不能务虚不求实效。

树牢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牢正确的群众观;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利益出发;要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老师,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我平时注意与本办同志、分会工作人员打成一片,这是好的一面,但同时对同志要求过于苛刻,有时发脾气,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批评多鼓励少;体贴关心不够;以身示范不到位等等。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三问四观大讨论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大讨论

"三问"源自为民"四观",着眼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切中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的重要根源,目的就是要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继而以优良作风树立榜样,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因此,弄清"为了谁",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下面,围绕对"三问四观"问题的学习理解,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是谁?",对我而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机关单位领导干部,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

理解了三问,还要树立好"四观",四观是什么。世界观就是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紧密联系实际,自觉而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权力观就是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所用;事业观就是党员干部,想干事业,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就要有业绩感,而这个业绩还必须得经得起群众和实践的检验;群众观就是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出发。"四观"互相联系、互为一体,世界观、群众观是前提、权力观是基础、事业观是关键。

那么如何将"三问四观"的理解认识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机关单位领导干部,我深有感触。群众与我们,是鱼水相融的密切关系,牢不可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取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理解和认可,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就要了解群众内心深处所需所想,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细致入微的服务,才会让每位群众都满意而归。

三问四观大讨论学习心得三篇


《三问四观大讨论学习心得精选三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三问三观学习心得体会

自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坚持把学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组织开展“三问三观”学习讨论,引导村两委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打牢了反“四风”的思想根基。

一、以“三问”树“三观”,要认真学习,解决好认识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搞好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

(一)以“三问”树“三观”,首先要突出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的是全体人民大众的利益,任何一个党员、一个领导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是的理想,这些,作为共产党员,是需要时刻记在心头上的。“三问”群众在心中的地位、与群众的距离,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作为人民群众政党的理想信念,时刻端正宗旨观念。我们是人民的政党,我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这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

(二)以“三问”树“三观”,其次要认识到人民群众与我党事业的关系。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子弟送上战场,作为革命的不竭源泉;是人民群众为了掩护共产党员,不惜挺身面对敌人的刺刀;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伤病战士的生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实现我们社会伟大复兴的力量,必定来自人民大众,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千百万人民的事业。离开广大人民群众,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毁于一旦。

(三)以“三问”树“三观”,要明白实现“中国梦”,最终取得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我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对人民大众以无限的信任,并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共产党人只有坚持对信仰的执著坚守和不懈努力,并以此来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才能最终取得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

二、以“三观”扫“四风”,要处理好思想和行动的关系

思想上认识到位,是我们事业能否成功的第一步。认识到了,还需要做到。而知行合一,是最难的,也是必须的。

(一)从自己做起。“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转折的时代,一个充满诱惑、机会良多、又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的年代”,这几句话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我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的心情。很多事情,我们感到着急、感到愤恨、感到无奈,如环境污染、如资源争夺、如诚信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坐等,更不能只是指手划脚。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有一种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能做个旁观者,要把自己摆进去,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有比一般群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改变现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更有机会和可能去为祖国、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量。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二)从现在做起。习近平总书记讲了,我们抓作风建设,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自今年七月份,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告一个段落。但是群众观念却要永远地贯穿在我们的工作中,群众路线是要我们永远走下去的。平时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一听,聊一聊,尽可能地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望;政策制度出**,多征求征求意见,以公开求公正是最好的办法;多听听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政府内部自娱自乐的活动少搞搞,自我表扬自我陶醉的举动少出现;权为民所用,要以情为民所系为前提,心系群众不能是官样文章,而应该落实到我们的每一件工作中去。

(三)从小事做起。慎微,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态度,面对小事不马虎,走群众路线,要从小事着手、从小事着眼。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理解不同,而人民群众所能体会到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落实到具体的一件一桩小事上的。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活动中,而应该是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基层群众是最单纯、最善良、最感恩的,只要真心实意的为他们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会无比的感动,就会当你是亲人。把群众最急、最想、最盼的每件小事办好,哪怕是盖个章、办个证、指个路的小事,就是最生动、

《三问四观大讨论学习心得精选三篇》是篇好,主要描述群众、人民、我们、中国、力量、自己、事业、路线,希望对网友有用。

三问三观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三问三观学习

自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坚持把学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组织开展“三问三观”学习讨论,引导村两委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打牢了反“四风”的思想根基。

一、以“三问”树“三观”,要认真学习,解决好认识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搞好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

(一)以“三问”树“三观”,首先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的是全体人民大众的利益,任何一个党员、一个领导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这些,作为共产党员,是需要时刻记在心头上的。(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三问”群众在心中的地位、与群众的距离,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作为人民群众政党的理想信念,时刻端正宗旨观念。我们是人民的政党,我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这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

(二)以“三问”树“三观”,其次要认识到人民群众与我党事业的关系。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子弟送上战场,作为革命力量的不竭源泉;是人民群众为了掩护共产党员,不惜挺身面对敌人的刺刀;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伤病战士的生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实现我们社会伟大复兴的力量,必定来自人民大众,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千百万人民的事业。离开广大人民群众,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毁于一旦。

(三)以“三问”树“三观”,要明白实现“中国梦”,最终取得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我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对人民大众以无限的信任,并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共产党人只有坚持对信仰的执著坚守和不懈努力,并以此来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才能最终取得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

二、以“三观”扫“四风”,要处理好思想和行动的关系

思想上认识到位,是我们事业能否成功的第一步。认识到了,还需要做到。而知行合一,是最难的,也是必须的。

(一)从自己做起。“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转折的时代,一个充满诱惑、机会良多、又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的年代”,这几句话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我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的心情。很多事情,我们感到着急、感到愤恨、感到无奈,如环境污染、如资源争夺、如诚信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坐等,更不能只是指手划脚。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有一种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能做个旁观者,要把自己摆进去,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有比一般群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改变现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更有机会和可能去为祖国、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量。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二)从现在做起。习近平总书记讲了,我们抓作风建设,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自今年七月份,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告一个段落。但是群众观念却要永远地贯穿在我们的工作中,群众路线是要我们永远走下去的。平时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一听,聊一聊,尽可能地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望;政策制度出**,多征求征求意见,以公开求公正是最好的办法;多听听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政府内部自娱自乐的活动少搞搞,自我表扬自我陶醉的举动少出现;权为民所用,要以情为民所系为前提,心系群众不能是官样文章,而应该落实到我们的每一件工作中去。

(三)从小事做起。慎微,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态度,面对小事不马虎,走群众路线,要从小事着手、从小事着眼。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理解不同,而人民群众所能体会到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落实到具体的一件一桩小事上的。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活动中,而应该是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基层群众是最单纯、最善良、最感恩的,只要真心实意的为他们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会无比的感动,就会当你是亲人。把群众最急、最想、最盼的每件小事办好,哪怕是盖个章、办个证、指个路的小事,就是最生动、最具体的践行群众路线,就会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赞扬。

篇二:三问三观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将“三问三观”的理解认识落到实处,作为基层司法工作人员,我深有感触。群众与我们,是鱼水相融的密切关系,牢不可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取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理解和认可,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就要了解群众内心深处所需所想,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细致入微的服务,才会让每位群众都满意而归。

我们每一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都是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是代表行政机关门面的一个形象,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服务好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群众提高法制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是我们最起码的职责。群众的事情没有小事,我们不能因为事情小而疏忽大意,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人员,我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因为法律观念淡薄,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能及时的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不能等事态严重了才去想办法解决。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工作人员,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就要了解群众内心深处所需所想,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细致入微的服务,才会让每位群众都满意而归。

学习“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践行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局党支部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活动,对我今后工作效能的提升意义十分重大,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只有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用心锤炼务实作风,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之关键所在。对我个人而言,群众就是我们工作的服务对象。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了谁?我会回答:一切为了群众。但我个人认为,如何真正服务群众才是关键。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真枪实干为群众?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全都为了群众利益出发才是真正服务群众的好党员、好干部。

为了谁就是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回答好为了谁,是为了我们能够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是为了搞清楚为谁服务、为谁谋利这个根本性方向性的原则问题,是为了始终坚持我党的宗旨和性质、时刻提醒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立党之本。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解决群众问题、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依靠谁就是要认识到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弄清依靠谁,我才找到工作的方向;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我更应该汲取广大群众的智慧,从领导、同事、朋友、群众中获取动力获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集思广益,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是谁,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国土资源工作人员。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国土资源工作者,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群众以至社会服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民本思想,坚持普遍联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要正确认识权力来源,慎重运用手中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图,自觉让群众监督权力,真正做到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出格、不越轨。更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群众观,把科学发展作为引领旗帜,把为民惠民作为工作导向,把求真务实作为重要途径,努力在为党的事业拼搏奋斗中实现个人建功立业。要不断响应号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民声、体恤民情、汇集民智,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行。

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三问四观的深入学习,找准工作中的目标方向,找准工作的力量源泉,正确自身定位,加强学习交流,提高认识,深化实践,贯穿工作的点点滴滴,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

邴强

总书记在6月18日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政治优势。

开展“三问四观”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四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古语中的 “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我们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总书记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利。

树牢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树牢正确的事业观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精神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

树牢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牢正确的群众观;要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父母,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把握好“三问四观”,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以此次学习讨论为抓手,积极推动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自觉地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建设西部中心镇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促进我镇的进一步发展。

2014.04.09

观里镇财政所

党员干部“三问四观”思想大讨论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党员干部“三问四观”思想大讨论心得》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我是中国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这句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展现了伟人谦逊而真情的品格情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定格,体现了伟人对祖国感恩的“母子情”、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心”,折射出伟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崇高信念。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信仰,邓小平才领导人民启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诗篇,使中华民族稳步前进在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党员干部应该对照伟人、对照模范、对照历史、对照党章、对照人民要求“三问四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思考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问,定准位置、找准方向、选准路子,端正“世界观、权力观、观、群众观”这“四观”,真正为人民谋好利、为群众谋好福。
端正“四观”,需要反思 “三问”。
“我是谁?”——定好位。孙中山说过“我不是皇帝,我是人民的公仆”。毛泽东曾生动比喻人民群众是“水”,共产党是“鱼”。水可以没有鱼,但鱼不能没有水。“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任何党员干部,不论地位高低、岗位各异,都应该牢记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不应居于民上、为民父母,而应乐于充当人民公仆,植根于民,服务于民。
“为了谁?”——找好向。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简明准确地回答了我们党和每一个共产党人“为了谁?”的问题。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才是崇高的事业,才是伟大的事业,才是胜利的事业。
“依靠谁?”——选好路。毛泽东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今天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毫不例外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是我们事业的风向标,人民是我们奋斗的力量源泉。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依靠人民我们的工作才能进步。
反思“三问”,旨在端正“四观”。
反思“三问”,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世界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正确世界观的引领下,脚踏实地、努力进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反思“三问”,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肯尼迪在一次演讲中说“权力的问题是怎样实现自己的职责,而不是疏于职守、自由放纵,其作用在于让当权者心系公众,而不是凌驾于公众之上”。权取自于民,需用之于民。毛泽东说:“为什么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首先在于人民群众既是共产党打天下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深厚基础和依靠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共产党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就不能执政掌权;其次在于领导干部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代表人民群众执政掌权”。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而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任何特殊权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当官不想发财、为民不遗余力、办事不图回报、工作不带私心”。
反思“三问”,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我们今天的工作无需抛头颅、洒热血,只需要我们“在其位、尽其责、谋其事”。共产党员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在事业追求中分清先后与轻重、辨明苦乐与荣辱,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反思“三问”,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共产党员应该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在工作中做焦裕禄式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老黄牛”。
“三问四观”,更好服务于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