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学前数学下册教案 > 导航 >

学前数学下册教案,2024学前数学下册教案

学前数学下册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重点:学习8的组成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1、复习8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查看全文>>>

这篇《学前班下册教案范文:节约小能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学会判断哪些是正确的节约行为。 2、了解节约的重要性,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重难点:使幼儿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节约用纸”,一个小朋友扮演玲玲,用画图时剩下的边角料制作五角星,另一个小朋友扮演强强,拿了大纸画了一张又一张。 2、“节约小能手”锦旗一面、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揭示课题。 1、观看“节约用纸”的情景表演。 2、讨论:你认为哪个小朋友的行为是正确的,为什么? 小结:玲玲能够用画图时剩下的边角料制作五角星,这就是节约。强强拿了大纸画了一张又一张,这就是浪费。我们的能源正在逐渐减少,需要大家共同来节约。 二、观察图片,进行判断。 1、教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仔细看看谁做了节约的好事,就在他们的参赛队上画上一颗小星星。 2、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哪一队的星星最多?并用数字标出各队名次,并说一说他们得分的理由。 三、联系生活,互动探究。 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3、教师:对!节约能源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平时生活做起。 3、你做过哪些节约事情?你还知道哪些节约的金点子? 活动延伸:评选“节约小能手”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活动建议: 让幼儿将节约观念落实到行动上,用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来作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食,在幼儿园中和小朋友比节约,在家中和父母比节约,和以前的自己比节约,争做“节约小能手”

查看全文>>>

ai ei ui 学习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 ei 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知道ai ei ui的标调位置。 4、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5、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6、认识“你、他、水、白、皮、子、在”7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学习重点:学会复韵母ai ei ui,明确单韵母与复韵母之间的不同之处。 学习难点:复韵母既不能读成两个音,也不能不表示口型变化的过程。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 ei ui,记清形,读准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2、会看图拼读这三个复韵母构成的音节。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6个带调单韵母。 2、说说单韵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强调口型不变) 3、看口形,猜一猜老师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 (二)提出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3个复韵母和它们的拼音。单韵母a e u最喜欢和i做朋友了。你看,它们在一起就成了ai ei ui,它们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起来的,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复韵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复韵母。 (三)学习复韵母ai。 1、看插图说话引出ai: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谁个儿高?谁个儿矮?(姐姐高,弟弟矮。) 2、ǎi是第几声?第一声该怎么念?板书:ai 3、学习 ai的发音,认清字形。 ai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复韵母,“复韵母”念两遍。 复韵母 ai 是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怎么把a和 i合成 ai 呢? 教师示范,告诉学生,复韵母发音时口型要变。a读重些,i读轻些,两个音要连在一起,不能分开,读 ai 时可体会一下 “矮”的读音。(教师领读三遍,学生各自模仿着读,集体读,指名读。) 4、对比读,a---ai,让学生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听清发音,说说老师刚才发的是什么音。 5、四声练习。 学儿歌:a母出现a上标,a母不在找 o e,i 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点去掉。 让学生注意,ai的调号标在a的头上,因为a发音时的开口度比i大。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 我挨着你,你挨着我,āi āi āi。旧社会,孩子常挨饿,ái ái ái。姐姐高,弟弟矮,ǎi ǎi ǎi。我爱爸爸,我爱妈妈,ài ài ài。 (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 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 学会z、c、s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

3、 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 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1、 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 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理解它们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基础。zuo的读音。

课前准备:3个声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单韵母、声母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谈话激情。

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出示声母卡片,指名认读、齐读)小朋友们真能干!有位小朋友想和小刺猬、蚕姑娘比一比谁最能干,让我们一起来当他们的评委好吗?

二、 学习声母“zcs”的发音。

1、 学习z的读音

⑴出示画面,这个小朋友会干什么?(小姑娘会写字,她在黑板上写的字母是z。)

⑵出示字母卡片z,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把写字的“字”读成第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z的读音。自由试读。

⑶听老师示范读,注意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

⑷学生练读,先跟老师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⑸老师小结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

⑹检查发音情况:齐读、开火车读、学习小组互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2、 学习c的读音

⑴出示画面,这是谁?谁能扮演小刺猬说说“我会——”。

出示拼音卡片c,刺猬的“刺” 读第一声、读得轻短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

⑵试读这个字母,师范读,发音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

⑶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学习s的读音

⑴蚕姑娘有什么本领呢?扮演蚕姑娘说一说“我会——”。

出示拼音卡片s,吐丝的“丝”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

⑵试读这个字母,师范读,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⑶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 小姑娘、小刺猬、蚕姑娘都有自己的本领,你将评谁最能干呢?

三、识记声母“zc

查看全文>>>

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 :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查看全文>>>

这篇《学前班下册教案范文:环保纪念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理解环保纪念日的起源和意义,关注周围环境。 2、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热情,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 3、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对比,交流感受。 1、师生共同欣赏图片:曾经的小河,河水清澈,鱼虾成群。如今的小河,河水污浊,塑料袋、易拉罐随处可见。 2、提问:这两张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幼儿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欣赏范图,认知归纳。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课本图片。 请你看一看这些标志上有哪些图案,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2、游戏《请你填一填》。 请幼儿说出这些纪念日的名称,并把它们的时间填写在括号中。 三、小组讨论,总结拓展。 1、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置这些纪念日吗? 2、你还知道哪些环保纪念日? 3、想一想如何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环保活动,使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呢? 四、动手操作,深化认知。 1、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并介绍自己的宣传卡,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和肯定。 2、小结:环保行动应该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活动,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继而来带动大家。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幼儿园最近的社区街道分发宣传单。 活动建议: 设立“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区角,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环保行为的图画、照片的形式记录、张贴出来,及时进行鼓励,每周评出“环保小卫士”。 资源库: 植树节: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所以把他的逝世纪念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它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地球日”。它的意义是呼吁大家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世界无烟日: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它告诫人们吸烟有损健康,呼吁世界“烟民”在该日停止吸烟或从此戒烟,并呼吁这一天所有商人不卖烟。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世界环境日: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查看全文>>>

这篇《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7的加法》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学会口编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老师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城堡,城堡里面藏着许多的宝藏,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挖城堡里面的宝藏吗?(幼:想)去城堡的路太远了,我们要坐火车才能到那里,请乘坐火车的小朋友注意了,我们要坐的是早上七点钟的火车哟! 师:呜呜呜,火车开动了,我的火车一点开,你们的火车几点开? 幼:你的火车一点开,我们的火车六点开。 合:一合六组成七。(游戏继续)二、情境感知(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火车终于到达目的地了,(教师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里藏了许多的宝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层:左边有1个棒棒糖,右边有6个棒棒糖。 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上台列出算式:1+6=7第二层:左边有2条鱼,右边有5条鱼。 幼:2+5=7第三层:左边有3朵鲜花,右边有4朵鲜花。 幼:3+4=72、师:刚才小朋友列出的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幼:它们的结果都是7,而且都用了+号。 教师小结:是的,这些算式的结果都是7,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7的加法算式;但是这些算式它们可是有好朋友哦!1+6=7的好朋友式就是将+号前后的数字换一下,但是结果不变。 3、根据交换规律写出算式: 1+6=7 和 6+1=7 2+5=7 和5+2=7 3+4=7和4+3=7三、编应用题: 师:宝藏全部被大家挖掘出来了,你们真的很棒,但是国王最后还想请大家将它的宝藏编成应用题,谁来试一试? 幼:我在糖果店买了1根棒棒糖,后来又买了6跟棒棒糖,一共有几根棒棒糖? 幼:我家鱼缸里有2条金鱼,后来爸爸又买了5条小鱼来陪它,一共有几条鱼呢? 幼:小曾老师给了我3枚花的贴贴,后来我表现很好,老师又给了我4枚贴贴,请问我一共有多少个贴贴? 四、课后延伸: 教师让幼儿通过操作水果拼盘,请幼儿两两合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反思: 整个活动紧扣《7的加法》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理解环保纪念日的起源和意义,关注周围环境。 2、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热情,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 3、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对比,交流感受。 1、师生共同欣赏图片:曾经的小河,河水清澈,鱼虾成群。如今的小河,河水污浊,塑料袋、易拉罐随处可见。 2、提问:这两张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幼儿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欣赏范图,认知归纳。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课本图片。 请你看一看这些标志上有哪些图案,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2、游戏《请你填一填》。 请幼儿说出这些纪念日的名称,并把它们的时间填写在括号中。 三、小组讨论,总结拓展。 1、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置这些纪念日吗? 2、你还知道哪些环保纪念日? 3、想一想如何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环保活动,使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呢? 四、动手操作,深化认知。 1、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并介绍自己的宣传卡,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和肯定。 2、小结:环保行动应该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活动,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继而来带动大家。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幼儿园最近的社区街道分发宣传单。 活动建议: 设立“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区角,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环保行为的图画、照片的形式记录、张贴出来,及时进行鼓励,每周评出“环保小卫士”。 资源库: 植树节: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所以把他的逝世纪念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它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地球日”。它的意义是呼吁大家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世界无烟日: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它告诫人们吸烟有损健康,呼吁世界“烟民”在该日停止吸烟或从此戒烟,并呼吁这一天所有商人不卖烟。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世界环境日: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世界粮食日: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它的意义是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查看全文>>>

这篇《学前班下册教案范文:友谊互联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 1、知道与同伴保持联系的常用方法,并互留联系的信息资料。 2、培养幼儿珍视友情,激发幼儿对毕业离园后与同伴继续保持交往充满渴望, 重难点:激发幼儿对毕业离园后与同伴继续保持交往充满渴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本“互联本”、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情感。 播放《找朋友》音乐,幼儿与同伴做游戏。 二、“互相赞美”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同伴间的纯真友谊。 教师:请你说说在班中最想赞美的小朋友是谁?你想对他说什么赞美的话? 三、朋友联系的办法。 1、小朋友快毕业了,大家就要分开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想念老师和小朋友时,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大家联系? 2、阅读幼儿课本。 教师:书上的小朋友想念朋友时,用什么办法联系。(归纳朋友间进行联系的方法:串门互访、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四、现场签名会。 1提出问题,启发找寻解决的办法:小朋友们分开以后要继续联系,应该记住好朋友的哪些情况呢?怎样才能记得清楚呢?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小结:如果把好朋友的姓名、地址、电话记下来的话,有了这些资料,朋友之间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2、现在,请你与好朋友在本子上相互签名并写下联系方法吧。 五、友谊地久天长。 在《友谊地久天长》乐曲声中,幼儿自由寻找同伴表达友情。

查看全文>>>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查看全文>>>

学前数学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学前数学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学前数学下册教案,2024学前数学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