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 导航 >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2024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为使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我在假期里借阅了第七册语文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人体器官的字等。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二、全册教学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10

查看全文>>>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要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这一学期已接近尾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我越来越感觉到书上仅有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那一双双饥渴的眼睛,满足不了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掌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问疑:  ⒈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⒉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⒊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⒋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⒌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⒍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⒎理解词语。  ⒏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⒈读准课后要描红的生字。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⒉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⒊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⑴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⑵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

查看全文>>>

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给予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查看全文>>>

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好汉查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①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②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③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矛和盾的结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查看全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看冰灯

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说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话,体会冰灯大美丽和观赏冰雕时欢乐的心情。  4、能仿照例句用“看望”造句。初步学会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重点: 默读理解第3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内容。 难点: 理清全文按方位顺序数的方法。 课时:2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看望”造句。默读课文,按课后第1题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 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听录音,感受冰灯大美。 三、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课文。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得词语。 四、检查自学。 五、默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看冰灯? (2)冬冬在哪些地方看冰灯?用“——”划出来。  2、讨论交流。  3、引说。 六、朗读课文。 七、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目标:  1、默读课文第3段,说出是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2、能有感情的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话。体会冰雕美丽。  3、练习。 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公园门口,冰雕给冬冬的印象是怎样的?  2、“一座座冰雕”指的是哪些? 三、默读第3段。  1、冬冬作哪几个地方看冰雕?用“——”划出。  2、读2、3句。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好?“阿”该怎么读?  3、读4、5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4、引读第3自然段。 四、默读第4段。  1、在冰雕动物园,冬冬看到哪些冰雕动物?重点写了什么?  2、你最喜欢的冰雕动物是什么?  3、冰雕动物园为什么最吸引冬冬? 五、齐读第5、6自然段。  1、课文还写了哪些冰雕?为什么这些冰雕要略些?  2、天寒地冻,冬冬为什么也不觉得冷? 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完成作业。

查看全文>>>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筷子的传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发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会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理解“传说、比赛、搅动”等词语的意思。 3.能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默读方法边读边思考,自己读懂课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找出有顿号的句子,初步了解顿号的用法,并试着将传说复述给家长听。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筷子的由来和传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筷子的由来。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平时吃饭要用哪些餐具?板书:筷子 “筷子”可以说是我们吃饭时常用的一种餐具。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传说”的意思。(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2)筷子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的人发明的? (3)传说中“筷子”是怎么来的? (4)课文中说到的筷子有哪些种类?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数有多少?他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讨论交流。 (1)检查字词。重点:烫tang 皇huang 俩lia 嫌xian (2)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学习第1、2段 1.朗读第1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传说”“中国人”“发明”“筷子”这几个词说一句话,要求不同于课文句式。 例:传说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中国人是在三千年前发明筷子的。 传说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 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这是一个传说。 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这是一个传说。 b.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事情的起因,经

查看全文>>>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初步学会写借条、收条和领条。 二.教学重点 懂得三种条据的不同用处,学会三种条据的书写格式。 三.课前准备 投影片每位同学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懂得借条的用处,理解借条的写法,学写借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张三的人借给李四三千元钱,说好一年以后还给他。可是没想到,李四做亏了生意没钱还,死活不认帐。于是他们闹得十分厉害,谁也说不清他们的事情,到最后,这个事情还是没有解决。他们在法庭上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法官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千万记住,借东西要给别人打借条,收了别人的东西可要打收条呀!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会一项本领:学写借条。 二.学写借条 1.知道借条的用处。 (1)轻声读课文。 (2)讨论:谁向谁借书?借了多少书?马老师为什么请赵玲写一张借条? 2.掌握借条的写法(格式和内容) (1)投影出示借条范例,读一读. (2)自读课文第2--5段,想想借条分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应写在什么位置? (3)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 a.第一行,中间写“借条"”,表明这是一张借条。 b.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借到什么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还要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 c.最后,写上借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东西的日期。 (4)再读书上的借条。 (5)学了这一张借条,还有什么问题? 3.认识、书写大写数字。 4.练习写借条 (1)修改有错误的借条。(投影出示) 今借到 学校实验室烧杯10只。3月2日归还。 三(1)班实验员张红3月1日 (2)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借条。 教室里有一把椅子损坏了,劳动委员王新向学校总务主任借一把锯子,一把榔头。借用日期12月20日,准备第二天归还。 学生各自仿写;集体交流评议;自我订正。 (3)巩固练习 学校体育室有很多体育用品,许多同学到那里去借。三(2)班的体育委员平华借了三只篮球、十条绳子、一个排球。借用时间是12月11日,

查看全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范文资讯网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2024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