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语文五下教案 > 导航 >

人教语文五下教案,2024人教语文五下教案

人教语文五下教案

这篇《小学五下语文感动的事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把语句写通顺。 3.通过教师示范、生生互改等形式学习评改习作,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写具体,把语句写通顺,运用细节描写突出感动的情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写通顺,感动自己,打动别人。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下水文;学生习作的文稿纸;评改习作时的红笔。 学生:1.阅读近期的报刊、新闻;观察周围的人、事;询问父母;2.发现并记录感人的事件人物,积累写作素材。3、阅读同龄人的成功习作。4.每位学生准备一件自己身边的、或亲身经历的令人感动的小事。5.准备写作时的钢笔或水笔;修改习作时不同颜色的笔。 教学过程: 一、交际引人,导出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过渡: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向我们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深深地触动了我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1.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习作四。请大家翻开课本,读读习作要求,划出要点。 2.指名说说习作要求。板书要求 (事情写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学习评改。) 二、集体阅读,分享感人故事 过渡: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许多感人的真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一个故事。请看屏幕!(课件屏幕滚动播出林萍事迹的教师下水文,播放音频文件。) “一座小桥,连接着河东河西;半叶肝脏,连接了两个陌生的生命……”在我们骆驼团桥村里,有一个普通的妇女,用自己48%的肝脏挽救了同村女孩的生命——她就是林萍。 去年4月,徐洁躺在病床上,肚子隆起,双脚浮肿,如果不进行肝脏移植,生命就只剩两三个月了。林萍得知后心如刀割,毅然做了血型配对,结果配型成功了。尽管家人极力反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上了手术台。术后很多人都问她:“当时你就不害怕吗?” 脸色苍白的她平静地说:“不害怕是假的,手术前一天晚上,我还反复问自己,这个手术真要做吗?——可是一想到,徐洁只有8岁,像花朵一样,如果就这样枯萎,太可怜了!我应该救她。”多么善良的心灵,多么质朴的话语啊!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忆生活,分享感人场景 过渡:林萍阿姨捐肝救人是一个壮举,但生活中更多的是

查看全文>>>

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维也纳生活风情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认识维也纳:

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准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认识。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

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

二、走近维也纳:

1.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纠正几个字音,积累优美词汇:

尽量尽快撩动巢穴

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宁静又精致

4.读完课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

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

三、感受维也纳:

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

2.默读课文,学生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

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

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

1.师小结:“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

五、畅想维也纳:

1.推荐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开展《走进维也纳》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维也纳。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婉转、磕牙、撩动”词语;积累“丰富而不重复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学习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幻灯片,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质疑导入 1、出示课件第1自然段: 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2、全班齐读。 提问:读了这段话,有什么问题么? (1)“我”为什么要找修鞋姑娘? (2)修鞋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修鞋姑娘》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修鞋姑娘是什么样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苦苦寻觅这位姑娘呢? 二、按要求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1、读课文,并说说: “我”为什么要找修鞋姑娘? (给修鞋姑娘送钱)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出示课件) 1、那么,“我”找的修鞋姑娘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第2——7自然段。通过讨论,划出描写姑娘的句子,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 2、同学们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并汇报。 3、教师归纳: (1)她是一个自信的人。(从句子看出) (2)她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从句子看出) (3)她是一个工作技术娴熟的人。(从句子看出)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老师也找了些句子,让我们再次读这些句子,感受姑娘的品质。 (1)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2)作者从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刻画了这样一位修鞋姑娘。 四、深入课文,升华感情 面对这样一位技术娴熟、认真、踏实,对顾客关心负责的修鞋姑娘,“我”对她的态度是不是始终一致呢?找出“我”态度变化的词句。 1、学生讨论交流并概括出“我”态度变化的词句。 2、学生汇报。 3、同学们刚说的,老师可以用这些词概括出来。课件出示: 怀疑 不放心 决计 绝不还价 蒙上阴影 断定 窘极了 紧张 尴尬 想摆脱 期待 纳闷 惭愧 保证 4、不管我怎样想,到最后还是多虑了,我认为她会漫天要价,可她不但修好了我的鞋,还只要了我(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 5、就在我打算给她钱的时候,却发现全身只有三毛钱,真是尴尬啊

查看全文>>>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 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自由发言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 四、点拔意境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 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第二课时 一、 情境导入、情入境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 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5.诗句导读。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味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人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季节的? 四、本课小结 《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

2、 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使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

3、 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着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性。

4、 能仿照课文第3节或第4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典型事物描写方法,并仿照课文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

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等;

2、 查找资料,了解荷兰、郁金香等资料;

3、 收集“中国的花”相关资料,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八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荷兰具标志性代表图片——郁金香、风车、木屐等,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国家?通过课前的预习及收集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荷兰。

2、学习课文第一节,自由轻声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交流并板书:沧海——桑田

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1顷=100亩,千顷=10万亩,荷兰人向大海要土地,可见

媒体出示: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

3、交流补充关于荷兰的资料,荷兰人从大海里掏出了这千顷土地,因此对于这片土地有着一份深沉爱。在这片新垦的土地上,荷兰人中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

补全课题:8、荷兰的花 齐读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达出来,促进他们大胆说,认真听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在课外阅读、收集、筛选信息的兴趣。然后选择与学生交流最相关的内容简单的学习,为重点段落的学习留足时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正因如此,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种满了鲜花,今

查看全文>>>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8、智斗

9、放绳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查看全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赏析本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体会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4.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

1.把握写作脉络,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2.赏析文中的画面美;

3.学习本文朴实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带多媒体

课型诵读鉴赏课

课时1

教学流程

导语

月,引人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月成了情感的载体。月下漫步,情思无限,人生的万千思绪纷涌而来,也会缓缓散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一个静谧的月夜,独自一人来到清华园的荷塘。静望明月,细嗅荷香,沉浸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了。

出示课题:荷塘月色

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是位有骨气的文人,1948年8月,因贫得病逝,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概。”(*评)

2.创作背景

作于1927年,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面对现实的黑暗,却又无法安心于这种“超然”。

整体感知

听录音,感知大意,理清线索。

1、路线: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2、情感:不静寻静得静失静

分析:

开头不宁静,文中贯穿着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愁绪难消中又向往着自由美好的生活,最后回到现实:不宁静。

文本赏析

(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形象直观,引发学生联想)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和全文的情感线索来分析。)

明确:

揭示全文主旨,“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对现实的不满;

2、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3、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第三段:月下荷塘

1、一生朗读,体会本段的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作者向我们展示出月下荷塘的静谧、美好、朦胧之美。由荷叶到荷花,接着荷香到荷波,最后到流水,写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特别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带领学生重点分析。

示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化嗅觉为听觉,把荷香和歌声

查看全文>>>

人教语文五下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语文五下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语文五下教案,2024人教语文五下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