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 > 导航 >

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2024年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

乡镇农村三项改革及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农经工作总结

我镇在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势良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基本情况

《合作社法》颁布前,我镇就已建立有不同形式的农民专业协会,自xx年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至今,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7个,今年正在办理的5个,其中有三个村干部领办,合作社成员达到800多人,其中农民成员730多人,带动农户10000多户。其中金坝的虾蟹、陈浅的大米等六个产品已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金坝村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并获省级先进合作社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 对于这项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组”,由镇长李长华任组长、分管农经的人大主席方世平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经站站长担任。镇长李长华等领导多次深入合作社指导工作,了解情况,宣传党在合作社工作中的政策法规,鼓励广大社员放心、大胆开展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的决心。 2、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动合作社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我镇农经站及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材料送县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并按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协调发展。

3、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在县规定简化手续,减少费用的基础上,我镇经管站制定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意见,开展宣传合作社好的做法和经验,还为办社农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如与工商部门协调及章程的制定等。二是争取信贷支持。帮助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协调,争取一定的信贷支持。 三、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工作打算 我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世纪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来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来抓,认真总结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对已注册的合作社加强引导,强力推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查看全文>>>
区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xx区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xx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____年_月__日)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兴建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在品牌上做文章,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__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_个,服务实体带动型__个,专业市场带动型_个,从事农业产业化职工____人,带动农民_._万户,农民每年从事农业产业组织新增收入____万元,人均增收___元。 _、商品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推进。近年来,全区着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工程,共完成优质专用小麦基地__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__万亩,蔬菜基地__万亩,速生丰产林_._万亩,年出栏优质肉牛_._万头、优质肉羊__._万头、三元杂交猪__._万头、优质禽类___万只,超额完成了年度规划目标任务,为全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_、龙头企业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区市级龙头企业_家,其中,_家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另外,还有_家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市级龙头企业。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可以使我区的一些农副产品就地转化,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龙头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我区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市快乐面粉厂,现已投资固定资产____万元,日处理小麦___吨,今年与农户鉴订了__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订单;**区**粮油贸易公司,在全区设立__个钩销网点,年收购粮油达_万吨以上;**区家禽协会、**镇养猪协会等,推广养殖先进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了一批规模养殖户生产,有力地拉动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镇**村瓜菜产销协会,现已发展会员___户,发展瓜菜生产____亩,人均增收____元,带动周边地区____多户农民从事瓜菜生产,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品_个。**肉食年加工肉牛_._万头,生猪_万头,带动____户以上农民的生猪生产。 _、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我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狠抓专业市场建设,带动基地建设。**牛肉市场,年屠杀肉牛_万头,年销售额达____万元以上,配套__吨冷库一个,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工作总结下面是我们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工作总结供大家参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全省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实施全市千亿元农产品现代加工“168”工程,围绕全县特色支柱产业,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强合作、增收益,不断提升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xx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200元。预计20xx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一、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行动计划,建立农业产业化以奖代补机制,县政府整合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县财政建立扶持农业产业化投入增长机制。随财力增长,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20xx年投入600万元、20xx年投入700万元、20xx年投入800万元、20xx年投入1100万元、20xx年投入1200万元。二是整合涉农资金。县政府每年整合农业、林业、水务、水库移民、扶贫、茶业、茧丝绸、农机、农业综合开发、发改等涉农资金,根据农业产业化年度发展目标,结合相关部门制定的行业规划,按照“统一协调,集中投入,渠道、用途和管理主体不变”的原则,用于龙头培育、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整合涉农资金25390万元(其中20xx年2280万元、20xx年4290万元、20xx年5550万元、20xx年6270万元、20xx年7000万元)。二、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围绕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注重规模开发,大力发展以茶叶、毛竹、蚕桑、板栗、油茶、中药材(石斛)、百合、畜禽、水产等为主的农产品基地。按照“九个产业、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针,毛竹、油茶、百合、石斛建管并重,突出新栽;茶叶、板栗、蚕桑以管为主,突出低改;畜禽、水产抓好大户,突出规模。按照基地园区化,20xx年以来完成新造毛竹44000亩、新辟茶园90000亩、新栽蚕桑6000亩、新造油茶85000亩、油茶低改20000亩、新栽石斛1265亩、种植设施蔬菜1200亩、高山蔬菜4000亩、百合40000亩,生猪出栏15.7万头、家禽出栏335万只。涌现出太平畈和黑石渡千亩石斛、但家庙万亩油茶、诸佛庵西石门百亩茶叶 查看全文>>>

兴化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在全党全社会强调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极端重要性。现在可以这么说,对一个地区而言,生态是基础、是品牌、是发展、是后劲,而这些在农业上则表现得更突出、更直接。下面,主要结合兴化实际,在这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兴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化不管搞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丢掉这个基础。兴化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腹部,有着2393平方公里的面积,1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133万之多。作为历史上的农业大市,其优势和特色一直是较为明显的。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践加快做强农业,建设现代农业。2002年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后,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已有的实践、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都充分表明,兴化农业要不断突破,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 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进一步彰显兴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生态环境好,农业资源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雨量充沛,195万亩耕地基本上是“吨粮田”,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米粮仓。好的生态资源是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用好资源优势,必须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因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不乏其例。现在有人提出,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统一的最佳载体,要更加重视发展生态农业。我们从兴化的实践看也确实如此。就兴化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言,水是首要的。水是兴化之魂、兴化之本。兴化的水域面积占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在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过程中,围绕营造“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不懈地把护水、治水、养水摆在突出位置,由此夯实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我们从这一理念出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观念的转变、路子的探索。比如在处理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上,我们尊重市场农业、效益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但是离开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行的。围绕市场需求什么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之外,还要加上一条,生态保护是前提。只有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永续利

查看全文>>>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

一、引言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怎样,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调研。为了获取有关农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农户收入构成的影响,我们在11月初选取沙坨子、榆树林子、小寺沟、平房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沙坨子乡是我县食用菌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好的乡镇,被称为“中国北方食用菌第一乡”,榆树林子镇是我县设施菜特色镇,小寺沟则是我县畜禽养殖特色镇,平房乡的畜禽养殖发展得也不错。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然后通过对不同产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总体把握农户收入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及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议。

1、相关概念界定

(1)农业及农业收入:这里的农业指农、林、牧、渔各业,是一个广义概念。农业收入亦即经营农业所获取的收入,包括从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获取的收入总和,而从事非农业(包括外出打工、个体经营等)获取的收入则是非农业收入。

(2)农户类型:根据农户劳动力从事的产业及农户收入的构成的不同,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和兼业农户两种。纯农户,指家庭劳动力全部从事农业,家庭收入也全部是农业收入的农户。兼业农户,指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的农户,农户中可能有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有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或者劳动力在农忙时从事农业,农闲则从事非农经营。

(3)总收入、纯收入与净收入:

总收入=基本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基本收入=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农业收入 其他非农业收入

纯收入=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原料成本

净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2、调查程序

1、选取调查对象:4个乡镇(每个乡镇选2个村)。

2、对所选择的乡镇、村组进行总体情况的调查 查看全文>>>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顺应经济运行规律,彻底更新观念。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应当自觉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全新市场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靠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要实现由只重数量向质量、效益意识的转变,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以调整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扩大高质高效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升级,实现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到质量优化型增长的转变。要实现由乡镇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面向两个市场,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制定产业规划,鼓励和提倡跨区域形成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作好结构调整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始终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生产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规划,面向区域内外市场,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业布局区域化和经营集约化。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借助资本开道,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农业的产业化是伴随着资金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带有农业概念的龙头企业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扩张和机制的转换,从而加大对农业的再投入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促进县域经济良性发展。首先要抓好主导产业,形成区域规模经济。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选准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要有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特色区域规模经济的主动意识,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

查看全文>>>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不断推进的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增强农业自我能力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

第一,以为导向,顺应经济运行规律,彻底更新观念。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应当自觉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全新市场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靠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要实现由只重数量向质量、效益意识的转变,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以调整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扩大高质高效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升级,实现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到质量优化型增长的转变。要实现由乡镇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面向两个市场,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制定产业规划,鼓励和提倡跨区域形成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作好结构调整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始终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生产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规划,面向区域内外市场,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业布局区域化和经营集约化。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借助资本开道,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农业的产业化是伴随着资金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带有农业概念的龙头企业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扩张和机制的转换,从而加大对农业的再投入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促进县域经济良性发展。首先要抓好主导产业,形成区域规模经济。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选准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要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 一、结构调整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优势: 我们旗地处高纬度的山区和林区,具有茂密森林、林产品丰富,自然河流纵横交错,草原广阔,还有开发利用较短的三百余万亩良田,可谓是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黑土地,水草丰富,是一方净土,无工业污染,具有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畜产品的理想之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天然宝地。我旗是多民族的旗县,特别是具有独特狩猎文化,粗放豪爽的鄂伦春族的人文资源为鄂旗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将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少”民族的扶助政策,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优惠政策。 (二)政策的优势分析: 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我旗经济发展可利用以下几项政策优势: 1、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wto组织规则允许后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在入世的前五年内由国家财政出资对弱质产业加以扶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的农牧业都是弱质产业)也就是允许采取“绿箱”扶持政策,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国计划拿出500亿元扶持农村公路建设、粮食仓储、节水喷灌设施建设等),农业税减免为农民减负等。 2、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每亩给50.00元的苗木费,耕地退税,每亩补贴200斤小麦,政策十分优厚。将促使我们加速人工林生产。据“黑龙江科技报”信息,2005年后,国家将取消用秸秆造纸技术,主要采用木材造纸技术,出纸率高,纸张品质上乘,生产成本低,所以,2003年后,木材价格可能再次攀升。 3、2002年自治区出台十五期间为鼓励农牧民发展畜牧业,免收牧业税和草原管理费,这对我们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4、国家在东北地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农业部又将我们大兴安岭定为国家高油大豆生产带和强筋小麦生产带,有资金和项目的扶持政策。 5、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也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也可充分抓住机遇,发扬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提倡的“敢争善要”的四字精神,瞄准市场,立好项,向国家农业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地区经济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中国刚刚入世,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刚刚产生并起步工作,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我分析近年内将有许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和实施,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立足自我发展,积极争取外援,我旗经济将一步一个台阶快速前进。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思路和建议如下: 一句话:“依 查看全文>>>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研报告一】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因此,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我们对xx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xx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xx乡农业产业化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实行农产品加工增值、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xx乡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总产值1.2亿元,固定资产3580万元,年销售收入4800万元,净利润1500万元,开发种植面积1万亩,养殖面积1000亩,直接带动农户5000户。在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有5家,产品以粮棉油等作物种植为主,以养殖业为主的有2家,以经营水产养殖、畜牧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1家。xx县顺通棉业有限公司、xx乡xx有限公司两家被评为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县级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二、xx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连结松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松散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二)数量少、规模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轻农意识,使企业数量增长较慢,与实现农业产业化有较大差距。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较少,这种状况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

(三)科技投资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投入不够,虽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水平、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缺乏竞争力。

(四)质量管理不够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把自己定位于企业,却没有真正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考虑问题,缺乏企业管理制度,用人以亲戚关系为主,存在家族式经营管理的问题,难以实行岗位责任制。

(五)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在政策、奖励上,县乡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拨出一些专款,扶持一些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专款数量不大,且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六)服务体系不健全。xx乡政府成立了服务机构,但对农业产业化龙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专题的学习心得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由地委组织部组织的2011年第三期农业**(寿光)专题培训班于2011年12月25日至31日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在这几天的时间里,通过教师授课与现场观摩考察、组织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与对策"、"寿光市蔬菜**的形成与发展"、"寿光市扶持产业发展的做法"、"特色产业镇发展的做法"等专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对"寿光市展览馆"、"亩产万斤大棚一边倒种植技术推广基地"、"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纪台镇茄子生产基地和农户大棚"、"规模化生产基地--化龙镇胡萝卜生产基地"、"山东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寿光农产品园"、"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寿光市欣欣种苗有限公司"、"中国特色经济村--三元朱村"、"晨欣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寿光南澳绿亨农业有限公司"等实地考察。对山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9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57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03万。近年来,该市以胡锦涛总书记对寿光的"四点希望"和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解放思想,团结实干,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95元。先后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十大生态休闲家居城市"。 寿光农业优势突出,是着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寿光人种植蔬菜有着悠久的传统,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亩,总产量40亿公斤。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种植地多集中于南部土地肥沃的乡镇。每个标准蔬菜大棚年纯收人可达2-3万元,彩椒等稀有品种年纯收入可达近20万元。蔬菜产业实行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目前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

范文资讯网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栏目为您整理了各种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2024年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等,更多农业产业培训扶贫工作总结尽在范文资讯网,敬请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