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梁家河》心得体会 > 导航 >

《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该书讲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轻时来到延安的小山村--梁家河,在这度过了他七年的知青岁月,在这,他带领着人民群众开启脱贫的斗争,使村民过上好日子。关于阅读《梁家河》还有什么样的心得感悟?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选】读《梁家河》的收获和感受”,供您参考。

【优选】读《梁家河》的收获和感受(一)

近期读《梁家河》,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习近平所写《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的一句来表达:“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要为人民做实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近平同志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等。从15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一步一步都镌刻着要为人民做实事历史印记。

__村也是一块红色革命土地。作为村支部书记,我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优良传统,把__村建设得更富裕更美丽。

当年,习近平带领干部群众,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第一家代销店,体现出习近平同志身上那种“敢吃第一只螃蟹”的智慧和勇气。当前扶贫进入决战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更要向总书记学习,大力弘扬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凡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就要勇于创新、敢闯敢干,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

当年,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带领大家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修筑公路,以敢于啃硬骨头的作风和担当,推动梁家河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就要把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件老百姓的关心事做好做实做到心坎上,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把困难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20岁出头就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广大社员苦干实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这一桩桩鲜活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同志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责任担当。我们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当大队支书时,时刻把群众利益记挂心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作风。结合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思路,选好产业,扩大渠道,用好用足国家各

查看全文>>>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一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学习梁家河精神的热潮。我们怀着对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深厚感情深入学、反复学,在阅读了《梁家河》一书,翻开书最醒目的位置就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总书记在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梁家河一呆就是七年,在这片黄土地上成长、劳动、生活、奋斗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

总书记一直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他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密不可分。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所树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又事两次回到梁家河,见到梁家河村民,关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养老和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民立场,使得 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通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群众是我成长最好的老师,总书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和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最终成就了在梁家河的一番事业。服务群众这是基层干部的根本职责,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其实困难的工作只有干部带头,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梁家河那样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怎样去做。于是从带领村民打井,到修建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照明问题。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通过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又坚定了我服务基层的信念,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应该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为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二

以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很模糊,即便是看其他书也没有能具体化、形象化。直到最近研读了《梁家河》,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事迹才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在此之前的印象中,为人民服务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是喊在嘴里的口号,是我从来也没有见过的雷锋。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看到了真实的人习近平。

在研读《梁家河》时,心潮

查看全文>>>

《梁家河》集中表现了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气质和面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

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轻轻的合上书页,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刚刚结束的18个月驻村经历,既为自己追随人民领袖的足迹而感到自豪,又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深感惭愧。有无数的感慨欲喷薄而出,俱化为扉页上的一句话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他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源于习仲勋红色革命传统严格的家教。习近平在前往梁家河时,随身携带着两大箱书,是村民们可以眼见的,而带来的融于血液中红色革命传统是村民们不可眼见的。

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在昏暗的油灯下,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中历练,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

在生活中从不抱怨、不诉苦、很坚强,见识多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为人很实在。理论上的认知,指导着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开拓创新、快速成长,立下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志向,继而在持续的实践中又进一步将理论认知愈来愈趋于完美,与梁家河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种理论认知,实践于一村,便为全村人民服务,可使一村欣欣向荣;实践于一县,便为全县人民服务,使一县飞速发展;实践于一国,便与全国人民血脉相连,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硕成果,并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持。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是一肩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空想,是要通过坚韧不拔的真抓实干来达成并必然可以达成。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从一个北京娃蜕变为一个村里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向群众学习,但又不仅仅向群众学习,以开阔的视野、无畏的胆识、有力的担当带领群众在梁家河建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淤坝造田,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大队支书,成为全县优秀的基层干部。

他为何总能事事走在前头,敢于排除万难,大胆做事,是因为青年习近平坚信只要是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就不担心上级不支持,只要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做事情,就不担心会失败。

青年习近平的 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做行动的巨人

查看全文>>>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学习河精神的热潮。我们怀着对党的核心、领袖的深厚感情深入学、反复学,在阅读了《梁家河》一书,翻开书最醒目的位置就写着说的话: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总书记在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梁家河一呆就是七年,在这片黄土地上成长、劳动、生活、奋斗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 总书记一直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他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密不可分。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所树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又事两次回到梁家河,见到梁家河村民,关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养老和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民立场,使得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 通过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又坚定了服务基层的信念,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入党誓词,立足本职工作,身体力行,让青春无悔。为推动xx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梁家、总书记、人民、作为、基层、生活、中心、我们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查看全文>>>

《梁家河》主要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这是一个座落于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山村,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很起眼的陕北小村庄,却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是伟大的延安精神产生地,梁家河就成长在这片红色革命圣地上。在延安精神光茫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梁家河,这是一个能找到初心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每名共产党人都把寻求人民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初心。

青年时期的习近平,1969年从北京来到这里当知青做农民,那一年他才16岁,而这一干,他就在这个小村庄当了七年的中国农民。这就是青年习近平,一颗红心永向党,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习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今天,我们的总书记带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继续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宗旨,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奋勇前行。让生长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梁家河,这是一个见证艰苦奋斗的地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红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窑洞的外墙上醒目所在,窑洞旁边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是习近平当年带领乡亲们所建的。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群众开荒山,挖水窑,建沼气,办铁铺,筑淤坝这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同群众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人民情怀。

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梁家河,这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进步的光辉史。细读《梁家河》,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实意义,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这就是习近平,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质,为民的情怀在梁家河的山山峁茆历练了他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七年的农民生活,人生的大课堂,造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

梁家河,陕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满着美好梦想的地方,如今是沧桑巨变梦想成真的地方。

今天,我们在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正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而奋进!我

查看全文>>>

《梁家河》主要写的是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梁家河1969年以来的发展史,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赏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赏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用陕北方言出版的一本纪实文学,主要写的是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梁家河1969年以来的发展史。出生在山西的我对陕北方言有种特别的亲切感,这种感觉冥冥之中将我带到梁家河,看着习近平同志是如何从迷茫彷徨的农村插队小青年成为带领梁家河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后生。

拿到《梁家河》,映入眼帘的便是习近平同志说的这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带着习近平同志为什么会来到梁家河,这个地方又有什么大学问的疑问打开这本书,细细品读完发现,梁家河不仅仅是习近平同志思想得到升华和净化的地方,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书中习近平同志带着法宝团结观扎根农村、扎根群众,带领村民沟口打坝、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铁业社、设代销点、开缝纫社、磨坊、种菜园、打甜水井、办扫盲班等,离开梁家河后依然关注它的发展,为村民通电、修小学、修桥等,正因为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事情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把它做好。在进行农民化实践的同时,习近平同志也不忘读书、修身。他把劳动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从字典到名著,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本国到他国,他几乎读完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学书籍,正因为这样,他看问题才会比别人多样化、深度化、全面化,才有了现在的脱口而出。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的这个特殊的平台上,更应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团结观,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扎根**;同时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加知识面,提高文学和理论素养,不断学习各种办公软件,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做全面发展的**人,与**携手并进,让我因**而自豪,**因我而骄傲!

赏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这几天读了《梁家河》,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应该把书中的精神融入到个人成长中,使之成为自己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逆境中成长,在成长中战胜一切困难,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年所要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给他带去的不仅仅是感动,是一种责任,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担当,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与尊敬。

《梁家河》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

查看全文>>>

学习《梁家河》800字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我们,照亮着我们把激昂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学习它,可从小中读出大道理,从众人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作为一名普通干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里,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建立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是当时"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在梁家河的几年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形成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讲述人:区卫计局干部杨雪萍

查看全文>>>

《梁家河》是一本表现干部群众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气质的书,读来耐人寻味,备受鼓舞,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梁家河》读后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梁家河》读后心得体会

《梁家河》一书里有几段关于一碗水端平的叙述:

习近平说:要当好一个村上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的不公,群众也不答应;十块钱的事,你处理的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石春阳对一碗水端平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他发现,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注重的是公平,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最重要的是碗里要先有水。怎么让碗里有水呢?石春阳结合县上的发展规划,提出在梁家河发展苹果产业的设想。2017年5月1日,梁家河成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新的发展理念让梁家河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梁家河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读了《梁家河》对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全面回顾了解,向往和敬佩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甘于奉献、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共产党人精神高地,体味一碗水端平极富传统文化里蕴藏的哲理。

一碗水端平的意思是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在中国七十年代的农村,农民劳动一天要记公分,也就是劳动报酬,年底要决算,凭劳动日分得粮食,也是生存的最基本方式。

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是多么的重要,公道正派的干部能救人命,当然备受群众信服的。其实,一碗水端平是深入老百姓骨髓里的东西。

一碗水端平是老百姓常用的语言,是来自生活的生动实践,但凡淳朴的百姓或是乡贤都是有这智慧的。一碗水端平赋予了干事创业的新内涵。

当前,脱贫攻坚是各级党政干部的最大政治任务。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需要一碗水端平的精神。这实质上就是公道正派、热心为民办实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谋划产业发展思路,找准富民产业突破口,采取综合措施让贫困群众脱贫,同步够格迈入小康。

一些地方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这是一碗水端平先要碗里有水的创新实践表现。的确,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需要一碗水端平的思想、措施,自然也需要

查看全文>>>

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市政务中心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梁家河》活动,通过赴革命圣地延安、梁家河进行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广大党员干部心灵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启迪,大家纷纷提笔,写下了深刻的感悟。即日起,安康政务微平台开通感悟《梁家河》 传承延安精神栏目,精选部分心得体会,供大家交流学习。

2018年10月,我有幸随市政务中心一行,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活、奋斗过的地方梁家河,参观学习。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五公里处。

一走进梁家河,就被习近平总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的标语深深吸引,我们怀着对党坚定的信念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了梁家河村史展览馆、知青旧居、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淤地坝等旧址,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梁家河的感人故事。参观学习中通过讲解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了解到1969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插队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先进事迹。参观中还仔细阅读了习近平同志先后给梁家河村民的4封回信,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村民的牵挂和感恩,以及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做人、当干部一定要善于贴近群众,懂得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待了7年,这7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造田,挑粪,建沼气,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许是艰难的生活使他们的心贴的更紧。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1993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他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河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续强降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

查看全文>>>

范文一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范文二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

查看全文>>>

《梁家河》心得体会

范文人《梁家河》心得体会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梁家河》心得体会、2024《梁家河》心得体会以及《梁家河》心得体会格式与范文等相关内容。同时,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梁家河》心得体会专题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