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 > 导航 >

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

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

公安部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中,明确把做群众工作作为警务室民警的首要职责提了出来。贯彻落实公安部的决定,深入实施“两大警务战略”,警务室建起来了,民警下沉到位了,如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是基层警务室民警都在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民警和带兵人,笔者的心得体会是,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注意“三个三”。

一、必须克服“三种观念”

一是必须克服以管理者自居,视群众为单纯的管理对象的错误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一些民警始终不能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是认为,自己是代表政府管理人民的,群众就是公安机关的管理对象,所以,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群众颐指气使,把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用来摆架子、施威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无形当中把自己摆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人为地拉远了民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声誉,使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冲击和动摇。这样的民警恰恰忘记了自己来自于群众,赖以群众的养育而生存,靠群众的支持而工作,把管理和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只注重管理,向群众施加压力,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抛在了脑后。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首先摆正民警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真正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彻底摒弃单纯的管理观念,把服务摆到与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二是必须克服与己无关,视群众的求助为份外负担的错误观念。在农村,应当充分肯定的是,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一遇到为难招窄的事情,求助于法律、求助于公安机关的行为明显增加。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群众不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归哪个部门管,有事总愿意找派出所、找民警予以帮助,这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体现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充分信任。而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基层民警却不能正确对待这种事情,群众的求助,属于我们管辖范围内的事情尚能够及时接待、受理和办理,而对不属于公安管辖的事情,冷冷地一句:“这事儿不归我们管”,便将群众拒之门外,不做耐心细致地解释,不告诉应该到哪个部门去办理。长此以往,群众对这样的民警也只好敬而远之、疏而远之,公安机关的信誉度无形中打了折扣。其实,老实、淳朴、憨厚的农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你只要和颜悦色地把道理给讲明

查看全文>>>

今年是公安部确定的“基层基础建设年”,实现警力下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公安部明确要求基层警力要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而目前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现状却呈“水桶状”———上下一样粗。之所以警力沉不下去或者沉下去又浮上来了,其症结就是机关待遇优于基层,这个症结不消除,警力就不可能沉下去。如何使基层待遇优于机关,据我在基层工作十年的感受,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建立优待基层的人事、奖励制度。按照以往的做法,机关民警下基层要提拔使用,基层领导进机关却要降格使用,这无形中体现了机关的高高在上与优越性。而在着力“三基”建设的今天,首先要实现官由基层出:一是所队长的提拔从基层民警中选拔,二是无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者(技术人员除外)不予提拔,三是在基层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且能胜任工作(每年公务员考评在称职以上)的民警应当提拔,无机会提拔的也应当与机关民警换岗。这样就不会让基层民警产生厌倦情绪,感觉天天老样子,让基层民警感到有盼头,工作有新鲜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上进心,时刻看到希望,充满激情。其次要把奖励重点放在基层,大量工作是由基层在做,面对群众的是基层,因此奖励也应该首先要考虑基层。我认为,公安机关每年评先评优的名额应该80%以上给予基层,如果工作由基层做、奖励却由机关得,就大大挫伤了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向基层倾斜的福利分配制度。基层民警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与危险系数大,机关民警不能相提并论。基层民警的收入应高于机关,这也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机关民警每天工作八小时,而基层民警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时以上,其余时间也处在待命状态,而农村的基层民警更为艰辛,吃住都在基层单位;基层的工作强度无疑也要大于机关,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基层民警在工作的同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其家属身上,家属往往多有怨言。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基层至少要增加基层工作补贴、超时工作补贴与家属慰问补贴三项福利待遇,或者这三项补贴的标准要高于机关,这样基层民警得到实惠,家属也得到安慰,人心与队伍就稳定了。

建立有利于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休假制度与工作环境。正常的休假得不到保障是困扰基层民警的普遍问题。当别人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时,许多基层民警却在外执勤,很难与亲人团聚,与家人拉家常、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就更少,这样常常会引发一些家庭矛盾;有些公安机关每年给基层下达破案任务与罚没款指标,家庭及工作上的压力,使得基层民警的

查看全文>>>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我对提高基层民警待遇的思考》的详细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今年是公安部确定的“基础建设年”,实现警力下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公安部明确要求基层警力要达到总警力的85%,而目前公安的警力配置现状却呈“水桶状”———上下一样粗。之所以警力沉不下去或者沉下去又浮上来了,其症结就是机关待遇优于基层,这个症结不消除,警力就不可能沉下去。如何使基层待遇优于机关,据我在基层十年的感受,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建立优待基层的人事、奖励制度。按照以往的做法,机关下基层要提拔使用,基层领导进机关却要降格使用,这无形中体现了机关的高高在上与优越性。而在着力“三基”建设的今天,首先要实现官由基层出:一是所队长的提拔从基层民警中选拔,二是无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者(技术人员除外)不予提拔,三是在基层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且能胜任工作(每年公务员考评在称职以上)的民警应当提拔,无机会提拔的也应当与机关民警换岗。这样就不会让基层民警产生厌倦情绪,感觉天天老样子,让基层民警感到有盼头,工作有新鲜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上进心,时刻看到希望,充满激情。其次要把奖励重点放在基层,大量工作是由基层在做,面对群众的是基层,因此奖励也应该首先要考虑基层。我认为,公安机关每年评先评优的名额应该80%以上给予基层,如果工作由基层做、奖励却由机关得,就大大挫伤了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向基层倾斜的福利分配制度。基层民警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与危险系数大,机关民警不能相提并论。基层民警的收入应高于机关,这也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机关民警每天工作八小时,而基层民警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时以上,其余时间也处在待命状态,而农村的基层民警更为艰辛,吃住都在基层单位;基层的工作强度无疑也要大于机关,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基层民警在工作的同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其家属身上,家属往往多有怨言。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基层至少要增加基层工作补贴、超时工作补贴与家属慰问补贴三项福利待遇,或者这三项补贴的标准要高于机关,这样基层民警得到实惠,家属也得到安慰,人心与队伍就稳定了。

建立有利于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休假制度与工作环境。正常的休假得不到保障是困扰基层民警的普遍问题。当别人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时,许多基层民警却在外执勤,很难与亲人团聚,与家人拉家常、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就

查看全文>>>

基层民警工作心得体会

公安部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中,明确把做群众工作作为警务室民警的首要职责提了出来。贯彻落实公安部的决定,深入实施“两大警务战略”,警务室建起来了,民警下沉到位了,如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是基层警务室民警都在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民警和带兵人,笔者的心得体会是,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注意“三个三”。 一、必须克服“三种观念” 一是必须克服以管理者自居,视群众为单纯的管理对象的错误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一些民警始终不能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是认为,自己是代表政府管理人民的,群众就是公安机关的管理对象,所以,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群众颐指气使,把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用来摆架子、施威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无形当中把自己摆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人为地拉远了民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声誉,使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冲击和动摇。这样的民警恰恰忘记了自己来自于群众,赖以群众的养育而生存,靠群众的支持而工作,把管理和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只注重管理,向群众施加压力,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抛在了脑后。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首先摆正民警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真正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彻底摒弃单纯的管理观念,把服务摆到与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二是必须克服与己无关,视群众的求助为份外负担的错误观念。在农村,应当充分肯定的是,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一遇到为难招窄的事情,求助于法律、求助于公安机关的行为明显增加。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群众不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归哪个部门管,有事总愿意找派出所、找民警予以帮助,这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体现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充分信任。而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基层民警却不能正确对待这种事情,群众的求助,属于我们管辖范围内的事情尚能够及时接待、受理和办理,而对不属于公安管辖的事情,冷冷地一句:“这事儿不归我们管”,便将群众拒之门外,不做耐心细致地解释,不告诉应该到哪个部门去办理。长此以往,群众对这样的民警也只好敬而远之、疏而远之,公安机关的信誉度无形中打了折扣。其实,老实、淳朴、憨厚的农村群众,是通情达 查看全文>>>

基层乡镇工作者十九大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鸡镇全体干部在会议室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全部内容。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接下来我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基层的乡镇工作者,必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进取,创新思想,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其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以党员的身份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再次,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只有在自己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工作的难题;应该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全国示范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牢牢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用新的姿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查看全文>>>

基层民警畅谈十九大学习体会

所 长陈 勇

牢记“十六字”总要求,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所长,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要以新时代、新思想、新认识武装自己的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崭新的姿态,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社会长治久安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一、坚定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对党绝对忠诚这一政治灵魂。是公安机关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入血脉的政治灵魂。要牢记使命,更加坚定自觉地捍卫党的安全、捍卫核心安全、捍卫政权安全,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法律法规、职责纪律、本地实际、群众需求为标尺,紧跟上级要求,紧扣法律依据,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岗位是人民警察、第一责任是为人民服务,在工作要求上必须严于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在执行法律、服务大局、社会治理等方面,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冲锋在前。

二、维护治安和谐,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一根本宗旨。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打防管控建一体化建设,切实为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热潮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硬起手腕,对黄赌毒、娼假危、盗抢骗、食药环以及妨害执行公务、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态度上旗帜鲜明,措施上果断有力,坚决予以打击,坚决维护法律尊严。要践行服务人民的宗旨,深化放管服改革,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起来,更多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维护法律权威,牢牢把握执法公正这一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彰显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人民警察是法律的执行者、维护者和推动者。在法治建设中,公安机关要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带头尊法、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坚定不移地把法治理念、法治要求贯彻到警务活动、执法工作中去,以自身正、自身硬带动和推动全民守法。要规范执法,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落实,狠抓敏感类警情规范处置,着力提升警务规范、执法规范水平。

四、严明警纪警规,牢牢把握纪律严明这一重

查看全文>>>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国家水平,它应该是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但是,在社会全面进步中,加快发展是根本,也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求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革除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积弊尚未完全清除,新体制还不健全,改革与发展过程也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仍然有赖于体制创新和不断完善。就我区来说,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尚未完成,乡镇集体企业的管理体制仍是旧的,不对这两部分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组织重建,其自身发展必然受到制约。公有资产运营体系已经建立几年了,但在运行上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建设中,来自各级政府内部诸如官本位意识、官老爷态度、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仍不时出现。如果对这些不从体制和制度上彻底根除,必然影响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围绕中央制定的宏伟蓝图,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要追求经济发展的量,还应同步追求经济发展的质,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显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全区企业群体规模不小,但企业个体规模不大,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不多,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不强。今年前7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大幅度下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应该通过发展去解决,通过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去解决。第一,应进一步改善环境,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保持招商引资的总量。今年这项工作有下滑苗头。第二,招商引资中,应着重抓有一定规模的大项目,并实行项目建设跟踪服务。第三,对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大项目,应重新列入部门和办事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核与否,效果不大一样。第四,在考核项目落实率的同时,应增加考核投资规模落实率,防止计划投资额“缩水”。第五,街办工商园区建设、储备土地的开发建设等,应向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企业倾斜。第

查看全文>>>
公安部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中,明确把做群众工作作为警务室民警的首要职责提了出来。贯彻落实公安部的决定,深入实施“两大警务战略”,警务室建起来了,民警下沉到位了,如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是基层警务室民警都在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民警和带兵人,笔者的心得体会是,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注意“三个三”。 一、必须克服“三种观念” 一是必须克服以管理者自居,视群众为单纯的管理对象的错误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一些民警始终不能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是认为,自己是代表政府管理人民的,群众就是公安机关的管理对象,所以,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群众颐指气使,把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用来摆架子、施威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无形当中把自己摆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人为地拉远了民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声誉,使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冲击和动摇。这样的民警恰恰忘记了自己来自于群众,赖以群众的养育而生存,靠群众的支持而工作,把管理和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只注重管理,向群众施加压力,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抛在了脑后。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首先摆正民警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真正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彻底摒弃单纯的管理观念,把服务摆到与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二是必须克服与己无关,视群众的求助为份外负担的错误观念。在农村,应当充分肯定的是,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一遇到为难招窄的事情,求助于法律、求助于公安机关的行为明显增加。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群众不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归哪个部门管,有事总愿意找派出所、找民警予以帮助,这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体现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充分信任。而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基层民警却不能正确对待这种事情,群众的求助,属于我们管辖范围内的事情尚能够及时接待、受理和办理,而对不属于公安管辖的事情,冷冷地一句:“这事儿不归我们管”,便将群众拒之门外,不做耐心细致地解释,不告诉应该到哪个部门去办理。长此以往,群众对这样的民警也只好敬而远之、疏而远之,公安机关的信誉度无形中打了折扣。其实,老实、淳朴、憨厚的农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你只要和颜悦色地 查看全文>>>

基层农业干部学习十九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对中国三农的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推动。沐浴着十九大的光辉,中国三农这艘巨轮将破浪向前,行稳致远。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三农工作做了进一步部署。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干部,在听了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三农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更加坚定了我关于三农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也使我对今后三农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要全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聚力攻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种养产业,横向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纵向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特色产品的全产业链。一要优化生产空间布局。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推进农业品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培育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地方优势小杂粮,提高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二要积极推进融合发展。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农业产业基地集中,促进产加融合、产销融合、产城融合。三要提升农产品增值效益。通过整合资源、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型农产品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养殖、种植、屠宰加工一体化经营纵深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四要健全市场销售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兴办营销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定点直销等销售模式,支持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促进产销对接。五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农业

查看全文>>>

一、必须克服“三种观念”

      一是必须克服以管理者自居,视群众为单纯的管理对象的错误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一些民警始终不能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是认为,自己是代表政府管理人民的,群众就是公安机关的管理对象,所以,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群众颐指气使,把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用来摆架子、施威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无形当中把自己摆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人为地拉远了民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声誉,使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冲击和动摇。

二是必须克服与己无关,视群众的求助为份外负担的错误观念。在农村,应当充分肯定的是,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一遇到为难招窄的事情,求助于法律、求助于公安机关的行为明显增加。对于属于我们职权范围内的事,应该尽力办、尽快办,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这是对的、毫无疑问的;对于不属于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必须热情向群众解释清楚,帮助群众联系或者明确告诉去哪个部门办理,群众明白道理后,既可以在事情的办理中少走弯路,也会对我们民警心存感激。

三是必须克服小事一桩,对群众请求我们办理的事情不屑一顾的错误观念。侦破刑事案件,依法、及时查处治安案件,无疑是公安机关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职责,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告诫应当似警钟时刻回响在我们的耳畔。农村警务室民警要积极参与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下力量协助党委、政府或村干部把“小事”协调好、解决好,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必须创新“三种工作方式方法”

适应新的工作形势和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基层警务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创造出新的局面的必要途径。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在下列三个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一是要创新入户核查的方式方法。入户核查,是基层民警掌握辖区居民情况、有效加强人口管理和户籍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警务室民警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了解群众疾苦,改善警民关系,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必要途径。以往工作中,警务室民警大多是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定时到群众家中进行核查,缺乏自主性,有时也往往因为群众家中无人无法进行。新的形势下,入户核查必须根据农村的特殊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春节期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返回了家乡,家人团聚,这是我们入户核查、接触群众的

查看全文>>>

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

范文资讯网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栏目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量的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2024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更多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在范文资讯网,欢迎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